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2024-08-20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共9篇)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1

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4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十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编排两道例题。例1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期中,例题重点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随后的“试一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例2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随后的练习十二中,通过题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尝试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此后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

六、课时安排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课时

机动……………………………………………………………1课时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2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完成下列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回忆复习

完成基本练习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3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猜测、验证等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少儿频道吗?都看过那些节目?老师喜欢看“三星智力快车”,因为他与幸运

52、开心辞典都差不多。瞧:这是前几周“三星智力快车”的周冠军,他们神气吗?你们愿意像他们一样或者超过他们吗?那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并且注重知识的积累,就一定能做到!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第五章《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看看老师给你们定的目标!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①出示竞赛一——比一比,谁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列算式并笔算应用题,并思考做题的方法。

②出示复习题,学生独立解答。

③师生交流:算式是什么?

为什么用加法?可见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自我进行评价。

2、①出示——竞赛二:比一比,谁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应用题,再同桌交流答案,并说一说的出的结论或注意事项。

②复习题改编成例1,生独立完成。

③师生交流:算式是什么?

填空:小数加法的意义。

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比较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①出示——竞赛三:比一比,谁能做对!

要求:用最短的时间笔算两道小数加减法题目,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教不会的同学。

②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1.6+5.4= 12.03+0.875=

③师生反馈校正。

④自我评价。

4、①出示——竞赛四:比一比,谁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知识!

要求:先同桌互猜小数减法的意义,再自己独立列出减法算式,并列竖式笔算;然后对照课本,检验自己的猜测和计算是否正确;最后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中的异同。

②出示例2,生列式计算,并看书验证猜测。

③师生交流:计算是否正确?

小数减法意义猜测是否正确?

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中的异同。

④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5、①出示——竞赛五:比一比,谁会用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验算小数加减法。

要求:用最短的时间笔算并验算两道小数加减法题目,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教不会的同学。

②出示题目:12.16+5.347= 0.4-0.125=

四、归纳整理:你本节课作对了几道题?目标你能完成吗?

五、应用扩展:

1、我会填:(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2、练习二十六第一题。

3、我会判断: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不相同。

②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数字对齐。

③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位数不

够减,可以在被减数小数末尾添0,变成与减

数小数位数相同时再减。

4、找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32-2060-40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74-3=

2.口算:

76-60=85-70=93-50=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76-50=65-30=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九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89-(26-20)

87-10-5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6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五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口算练习

二、计算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1.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 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学生先心算再指名口算

计算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 学生回忆说一说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3、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7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执笔人:周文宇 2013年9月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11页。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三个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学会如何把两个不相等的量变成相等的量,能辨别两个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并能借助具体情境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动手操作,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

4.开展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指导预习和丰富评价手段,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氛围。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如何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中较好的进行数学抽象,把握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能够正确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提升,主动融入到“师友互助”学习模式中去。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3、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作业设计: 课作书2页第2题

课后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19+27+26 90-25-28= 1 9 9 0 + 2 72 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18-8=

78-40-6=

52-12+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3、尝试列式。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4 8 8 2 0-3 3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

(1)60-38+40=(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1、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

3、想想做做第3题。提高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38+42-33 60-38+40= 3 8 6 0 + 4 23 3 +4 0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书第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口算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

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3、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数补第3页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作业设计: 数补第4页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小结: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业设计: 数补第5页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1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1、计算。

(1)85-27-39(2)45+29-361.

列竖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和得数写在本子上,集体核对。让做错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看图填空。☆ ☆ ☆ ☆ ☆ ☆

○ ○ ○ ○ ○ ○ ○ ○ ○ ○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比☆多()个。(2)□比○少5个,□有多少个?

① 想一想:怎样移,使得两行的数量一样多? ② 如果□比○多9个,□有多少个?怎样列式计算。

3、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5分钟)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交流要求:同桌轮流发言,另一个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1)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集体核对,同桌相互批改并订正。

(2)出示第2题第(3)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么算?小组内讨论讨论。

指明:用“倒推”的方法解决。

2.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求红旗多少面和绿旗多少面为什么算法不一样?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同桌互相检查。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想一想: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全班交流:

① 小军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 ② 小强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少拍了多少下?

交流要求:请一个小朋友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5两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等会儿交流。学生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1.学生反思。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8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58 例1 “想一想”,“练一练” P61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

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1)出示例1。

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

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

板书:列表(一一对应)

(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 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

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 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并检验。(1)师:根据刚才的思路,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你会列式解答吗?做在作业纸上。

(2)交流列式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3)问:怎样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呢?还要进行检验。你想怎样检验,交流想法。板书一种。小结:可以紧扣基本数量关系来进行检验。(4)齐答。

4、回顾反思。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手指板书)

5、触类旁通

(1)那你能按照刚才的步骤来解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自己试着做在作业纸上。(一生列式解答在卡片纸上。)(2)交流。

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

(三)巩固策略,综合运用

1、第58页练一练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图中信息: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做在作业纸上。

交流:比较不同的列表整理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解决问题时你抓住了什么基本数量关系?做对了吗? 小结;运用列表策略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一一对应。

2、第58页练一练2。

(1)江老师为学生表演购买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2)如果现在改变一下条件。现在与长袖衬衫对应的信息是?与短袖衬衫对应的信息吗?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3、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关健? 对于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能从条件想起,但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四、全课小结:今天进一步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1.探究问题解决。(1)理解题意。

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

指出: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2)分析数量关系。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

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几种算法?(3)列式解答并检验。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2.完成“想一想”。

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 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

3.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交流:交流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 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

2、:练习九第6题。

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1~62页练习九第7~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及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策略和知识、经验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体会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数量(归总),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根据下面条件提出问题。(1)①栽了3行树,一共24棵;

②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

(2)①一批树栽了3行,每行24棵;

②有6头牛,每头吃了18千克饲料。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根据数量的联系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里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求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比如一行树多少棵,一头牛吃了多少千克}另一类是求总数量,比如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吃了多少千克。

2.根据下面的问题先说数量关系式,再说说需要补充什么条件。(1)8行树有多少棵?(2)56棵树可以栽成几行?(3)每头牛吃12千克,这些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 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关系式及需要补充的条件。(教师板书关系式,画出要补充的数量)3.引入课题。

二、巩固熟练 1.回忆解题步骤。

提问:回忆一下,解决实际问题的_般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2.做练习九第7题。(1)整理、分析。

让学生阅读第7题,找找有哪些条件和求哪些问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题里的数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想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2)列式解答并检验。让学生列式解答,检验结果。(指名板演)交流:第一个问题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二个问题呢?(3)比较异同。

3.解答补充题并比较。

(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照这样计算,栽8行树有多少棵?(2)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60千克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吃? 提问:这两道题,各要先求什么,为什么?哪一步的计算方法不同?

三、拓展提高 1.做练习九第8题。(1)完成第(1)题。

提问:题里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让我们填写哪些问题? 让学生计算、填表。

交流:表里数据怎样填的?(板书呈现)填写这四个结果都要先知道什么新的条件?(2)完成第(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

提问:如果每箱装24个,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 比较:计算这两个表格里的数据时,第一步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九第9题。让学生阅读题目,找出相应的数量并列表整理。

提问:你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呈现学生的整理或根据交流板书整理结果)交流:这里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做练习九第11题。

让学生读题,想想每题分别要先求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人板演)提问:这两道题最后都是求的一双鞋多少元,为什么在计算上会完全不一样?

四、总结收获

提问:回顾这节课的练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练习九第13~1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不同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正确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数学方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确定算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价值;培养按步骤解决问题、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策略分析、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最近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节课应用策略练习了先求一个单位数量或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灵活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按步骤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思路 1.做练习九第13题。(1)审题整理。

让学生阅读习题,整理条件。

交流:有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整理的?(呈现或板书整理结果:

普通奶牛:12头——每头每天20千克

良种奶牛:18头——每头每天36千克)(2)分析解答。

交流: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人分别说一说不同的策略)(3)检验结果。出示补充题:

(1)12头普通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96千克,18头良种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108千克,良种奶牛比普通奶牛平均每头一天少吃多少千克粮食饲料?(2)果园要栽252棵桃树,原来准备平均分成_21行栽,结果每行多栽了2棵,实际栽了多少行? 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道题,同桌互相说说可以用哪些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或者结合起来想,这样就能有条理地思考,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练习解答 1.做练习九第14题。(1)解答第(1)(2)题。

引导:现在我们来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看练习九第14题,看看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练习:请大家根据选择的条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板演)指出: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策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要选准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列式解答。如果选择不同的条件,就可以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提出不同的问题。(2)提出问题。

引导:那我们还能选择哪些不同的条件,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还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提出哪些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结合交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出的正确的问题,选择板书求两人用钱相差的元数j两人一共要用钱的元数问题)2.做练习九第15题。(1)提问题。

让学生了解有哪些条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2)解决问题。

选择一道两步计算和一道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四、练习小结 1.回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完成思考题。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计划课时 篇9

响水县实验小学 李云霞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朗读,感受水的珍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题叫《水》„„但我必须要写下这个字(板书课题:26 水),因为没有了水,他们靠什么生存下去呢 ?

也许老师的开场白显得有些沉重了,但我相信,你们看了这些画面后,心里也会像我一样的沉甸甸。

2.播放缺水地区的图片,配上低沉的音乐。3.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看了这些画面,你还想不到什么? 过渡:其实你想不到的还有很多,读了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想不到。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读。

2.老师很想知道这些长句子你们读得怎么样了? 出示6个长句子,抽学生朗读。(1)相机正音:“储”是翘舌音

“血管里血的流动”“血”前一个读“xuè”,后一个读“xiě”。(2)随机指导生字:“膝”右边是上中下结构,下面不要写成独体字“水”,请同学们在书中田字格里,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地描一描。

3.我们刚才读了课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渡: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话题: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让我想不到? 2.学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有关语句。

3.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听,感受水的珍贵)(1)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想不到?不要直接说出来,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好吗? 其他同学仔细听,听的时候静心凝神,善于倾听,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你一定会听出什么的?

谁听出来啦?听出了什么?

指名读这句话,感受水来之不易,水的珍贵。(板书:珍贵)(2)“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你再读一遍,让我们仔细听。

我们听出来了,他把哪个字的字音读得最重?让我们再次齐读,通过读把信息传给他人。

大家通过重读“最”字,是想告诉人们什么?(3)“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想不到什么?

教师补充:同学们,我们这里1吨水费大约2元,而严重缺水的地区1吨水的水费超过50元,他们一年的收入还不到1000元,他们的一年的收入就是不吃不用,也不够喝水的呀!难怪村里人常说,引读“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水的珍贵)。

(4)“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我们期盼下雨吗?

他们期盼在下雨天里(洗澡)。为什么只在雨天洗澡?平常为什么不洗? 孩子们雨中洗澡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心情如何?哪些词语告诉了我们? 我们平常洗澡也是这样子吗? 创境朗读:捧起书,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感受他们痛快的“淋浴”吧!

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他们为什么这样疯狂?捧起书,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孩子们的疯狂。(感受水的珍贵)

(5)“特别是在夏天„„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风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想想过年时,我们常会见到被风干的什么? 这里指什么被风干?

此时他们身体里失去最多的是什么?

课文第4自然段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四兄弟失水过多的样子,此时我们四兄弟,(引读)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失去最多的是什么?此时,如果你是那四兄弟中的一位,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你唯一需要的是什么? 你唯一希望的是什么? „„

当你遇到了水时,是什么感觉?引读“顿时„„‘啊啊’大叫了起来。”

谁给我们洗澡?多少水?几个人? 学习生字“勺”的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指导书写,通过字中间“丶”的指导,让学生感受水的稀缺、水的珍贵、洗澡的不易、洗澡的快乐。

教师做母亲表演用一勺水给孩子洗澡。引出课文第5自然段。学生练读第5自然段,体会洗澡的感受。

真想不到,一勺水竟带给我们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再次朗读,再次分享这份奇妙。

仔细听老师的提示语,我想看看有多少同学能及时地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四)回顾课文 1.《不了情》音乐响起。2.创设情境,回顾课文,读课题。

3.虽然我和我的乡亲饱受缺水的折磨,但我们仍生活得很快乐,这是为什么?下一次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

4.播放“希望之水”图片。

(五)课外实践

1.根据课文内容,改一改,唱一唱《不了情》。2.用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26.水

上一篇:学生会青协工作总结下一篇:冬至有关的小学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