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2024-07-3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通用1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1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

教学内容: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2)综合:12×3+15×4(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

教学内容:p.37.38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己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因此,例题直接提出“先计算,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通过独立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并按顺序进行计算,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再通过交流是怎样算的,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p.36第5题)老师板书信息,提醒学生根据“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来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8+18×2+6 可能有的情况:(1)有学生交换加数的顺序。指出:一般我们要顺着题目原来的顺序来列式;(2)有学生提出了列式时要用到小括号。指出:小括号一般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有的时候也是起强调的作用。

二、教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指板书“18+18×2+6”问:谁能给这个算式加小括号,改变它原来的运算顺序。

有三种情况:(18+18)×2+6.18+18×(2+6)、(18+18)×(2+6)分别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交流这三道题,注意发现学生运算过程中的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你能说说这类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

你发现了什么?(运算顺序的不同,运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按照原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练习:300-(120+25×4)

在学生练习时,注意搜集一些错误信息,比如:(1)学生在算完第一步时,没有把括号也移下来;(2)先算括号里的加;„„

3.同桌分别练习第2题的两组题,练习完后互相检查。全班交流。

三、学生作业:

第1题:老师注意巡视,发现一些学生中的错误。

第4题:读题要让学生说说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上午加下午”,然后再“对号入座”列式解答。

第5题:要看清楚是“三四年级总人数”的2倍。

两题可做一简单对比:上题括号也可不加,但加了之后感觉思路更清晰;下面一题括号就一定得加,而且要看清楚是加在具体的什么位置,才能表示“三四年级总人数的2倍”。

第6题:学生列式后交流几种解答方法,各自说说列式理由。480÷3×5,480÷3×(3+2),480÷3×2+480 第7题:也要提醒学生一般要按照最基本的关系“多的-少的”来列式。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教学内容:补充及p.38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39、40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辉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悬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2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3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4

响应(号召)克服(困难)提高(觉悟)

明确(方向)表明(态度)解决(问题)

接受(批评)

(巨大)的变化(无穷)的力量(壮丽)的景色

(灿烂)的前程(精致)的眉毛(象牙色)的皮肤

(爽朗)的笑声(疲劳)的身躯(亲切)的话语

(碧绿)的草坪(鹅黄色)的嫩叶(烂漫无比)的春天

(刻苦)地学习(热烈)地讨论(飞快)地奔驰

(愉快)地歌唱(默默)地关注(悄悄)地离开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雨大的词语: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瓢泼大雨

2.描写花儿的词语:

娇嫩纤弱 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心无二用 倾耳注目

4.赞美叶欣成语:

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救死扶伤 玉洁冰清 舍死忘生

5.赞美母亲的成语: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6.第三字是“如”成语:

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贫如洗

挥汗如雨 表里如一

7.ABBC成语:

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上衣衣国

8.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

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风月无边

绿草如茵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9.读书马虎成语:

丢三落四 忘东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囵吞枣 心不在焉

10.形容时间短而快的:

顷刻间 日复一日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昙花一现 刹那间 转眼间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关于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笑对生活的名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英)莎克雷

3. 歌颂母亲的诗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4.关爱他人的名言。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5

1、线段、射线、直线。

①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②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③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可以度量。

2、线之间的关系

①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角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例2: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② 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定相交。相交还分为垂直和不垂直。

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即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其他三个都是直角。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例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例4: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和位置关系如果不平行,那它们肯定相交。

例5: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直线c与直线a互相垂直,那么直线b与直c的关系是平行。

3、其他知识

①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是最短的。)②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 长方形(正方形)的不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平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补充: 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④ 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互相平行的垂线段。

4、如何画两条线平行和垂直

①平行:

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用直尺紧靠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

3、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通过已知点。

4、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 垂直:

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6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 )雷滚动。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 hào)浪吼。

3.江水已经涨(zhǎnɡ zhànɡ )了两丈来高了。那么多的绿叶,不留一点儿缝(fènɡ fénɡ)隙。

4.真是一株大树,枝干(ɡān ɡàn )的数(shǔ shù )目不可计数(shù shǔ )。

5.“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jīn jìn)这样想。

6.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ú mó)一样。那匹马变模(mú mó)糊了。

7.叶尖一顺儿朝(cháo zhāo)下,在墙上铺(pū pù )得均匀,不留空(kōnɡ kònɡ)隙。

8.爬山虎的脚没触着(zhe zháo)墙,不几天就萎了。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kān kàn)守门户。

9.蟋蟀用前足扒(bā pá)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10.鹅的吃相(xiàng xiāng )高傲,音调(diào tiáo)严肃郑重,似(shì sì)厉声呵斥。

1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 jiǎo jué)出场。

12.看着它踏(tà tā)着方步去喝水.吃泥.他心里很踏(tà tā)实。吃草的当(dàng dāng)儿,

狗就跑过来。这只白公鹅理当(dàng dāng)荣膺海军上将(jiāng jiàng)衔了。

13.鹅便昂首大叫,似(shì sì)乎责备人们供(ɡōnɡ ɡònɡ)养不周。

14.当白鹅扇(shān shàn)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

15.有时它率(lǜ shuài)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bēn bèn)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

16.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piāo piào)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

17.它径直把鱼饵咽(yè yān yàn)进了肚里,干这种勾当(dàng dāng)它从不偷偷摸摸。

18.它屏(bǐng píng)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小猫所过之处,枝折(zhé shé)花落。

19.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mēn mèn)。

20.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de dì dí )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liǎo le)。

21.它的白毛像雪似(shì sì)的,中间夹(jiā jiá)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jiàn jiān)。

22.更可恶(è wù)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咬下一撮(zuǒ cuō)儿毛来。

2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chà chā)不多是发了狂。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yīng yìng)。

24.多少劳动人民的血(xuè xiě)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6.武士俑体格健壮,体型匀称(chēnɡ chèn)。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ɡuān ɡuàn),

身披铠甲,手握宝剑。

27.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sā sǎ)开四蹄,腾空而起,踏(tà tā)上征程。

28.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chénɡ shènɡ)的宏伟气势.

29.渭城朝(zhāo cháo)雨浥轻尘,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

30.叫人看不出他是教几(jī jǐ)何的,倒像《新儿女英雄传(zhuàn chuán )》里的“黑老蔡”。

3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háng xíng)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2.血脉(mài mò)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zhǒnɡ zhònɡ),必将(jiāng jiàng)一代一代传下去。

33.给(ɡěi jǐ)予是令人快乐的。给(ɡěi jǐ),永远比拿愉快。

34.从衣着(zhe zhuó)来看,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看见保罗在望着(zhe zhuó)自己,男孩问道。

35.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bēi bèn)着大伯,闯进了租借地。

36.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chǔ chù)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37.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de děi)了魏校长的喝(hē hè)彩。

38.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xīng xìng)中华。

39.我一时语塞(sāi sè),想了一会儿才说话。盛年不重(chónɡ zhònɡ)来,一日难再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7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8

(呕吐)(谈吐)

(盛情)(盛饭)

(堵塞)(塞住)(边塞)

(走着) (着急) (穿着)

(担心) (重担)

(解放) (姓解)

二、近义词

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出以公心(大公无私)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三、 反义词。

心满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恭恭敬敬(蛮横无理)茅塞顿开(茫然不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求贤若渴)的刘备 (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清正廉洁)的公仪休 (唯才是举)的祈黄羊

军事(才能) 工作(负责) 职责(重大)

感到(意外)(举荐)能人 (训练)军队

六、解释带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

顾:拜访。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将要。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例:一场春雨过后,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4.秀丽宜人

宜:适合。清秀美丽的景致适合人的心意。例:这秀丽宜人的景色,简直使人乐而忘返。

5.群雄纷争

纷:多,杂乱。指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混乱时期。

6.茅塞顿开

顿:立刻;忽然。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资料 篇9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 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3、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2)使接触面变光滑(3)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4)减轻物体的重量

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10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2: 例题

1、“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用手势和箭头表示。

二、新授

1、出示例题1 提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生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3、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看对应点之间平移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4、讨论:把金鱼图再向右平移4格,你会画吗?试一试看。怎么画才不会画错?(先确定关键点的位置,再用线段连接。教师指导)

5、讨论: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 共同小结(把一个图形„„平移几格)

三、练习

1、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 3 格后的图形。你是怎样画的? 与同学交流。(出示操作题教师要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2、练一练:

1、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10 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多少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2、仔细观察

(1)房子图向()平移了()格。(2)汽车图向()平移了()格。(3)蘑菇图向()平移了()格。(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3-4: 例题

2、“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将一个图形按照要求旋转。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说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情境挂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师生共同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说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转杆打开是绕点 O顺时针旋转 90°,转杆关闭是绕点 O逆时针旋转 90°。

4、练一练:1 1)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多少度?从9:00到12:00呢?从6:00到什么时刻,分针旋转90°?

(2)()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师: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完成后汇报,并用手势演示旋转的方向和度数。

(3)转盘、钟面、台秤上指针的旋转分别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教学例3: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吗?

1、提问:“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 “逆时针旋转”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三角形在方格纸上逆时针旋转90°吗?

你是怎样旋转的?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你会画吗?试试看。

3、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方格纸够画吗?

4、让学生说说旋转时的想法,小组讨论:要画出旋转后的图,怎样画又快又准?(所有的边都绕点O旋转90°,标出关键点,再画出图形)

5、练一练:2 画出长方形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要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认识轴对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5-6 例题4 “试一试” “练一练”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并且会画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从第 113 页剪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哪些是轴 对称图形?

2、教师补充出示几幅图,提问:“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和几个非轴对称的)

巡视学生分类情况,为什么这样分?

指着其中一个轴对称图形(如,蝴蝶),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操作)

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 根据学生回答用点划线画出对称轴并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谈话: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展示折法和画法

2、提问: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指着黑板上画的长方形,它能够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吗?(生:不能。)

3、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组织小组交流,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适当指导。(指名量出黑板上长方形的边,取中点,画对称轴)

说明: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对称轴可以延伸到图形外。

4、试一试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你能折一折、画一画吗?

请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有不同的折法吗?请试一试,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5、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6、出示例5: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画的?与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画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练一练

1、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巡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画法。

师:其中哪个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你能把右边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困生,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3、拓展练习: 剪下第 115 页的图形,折一折,数数它们各有多少条对称轴,你能发现什么?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7-9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迅速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正多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画出水平、竖直移动后的图形。能正确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后的图形。能画出平面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册、方格纸、硬币一枚。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哪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

3、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完成第7页第1、2、3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怎么转?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平移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第4、6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5、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其中第3图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误认为绕着五角星的中心旋转),要适时引导学生辨别。

6、电灯图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怎样平移两次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要先让学生填写,再指名回答。

7、第10--12题。

这几道有点难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给予适当的帮助。其中第11题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怎么旋转(巡视指导,每组均有两种转法。)

8、第8题和第13题。

让学生课外完成,下一节评选出若干个好作业,给于适当奖励。

四、全课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11

教材首先呈现了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观察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测量了几次,每隔几个小时测量的等。通过提问“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让学生不计算得出答案,引出折现统计图,接着再观察折线统计图,然后就是比较折线图和统计表,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势。通过画统计图,让学生知道折线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比如横轴纵轴日期等,能使学生结合统计图上的数据充分认识统计图,切实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画完图后应该及时地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第二课时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占时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1、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易于接受。

2、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当有人想到折线统计图时,教师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例题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为题的能力。

3、在对比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学生刚刚认识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的疑问,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全面的对比。通过让学生争议这一信息更适合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让学生自然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的个子特点和区别,从而对折线统计图有更好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1×3=     12×9=     24×5=

30×4=     27×3=     15×5=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指名回答)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总结汇报。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 想想做做 1:集体练习

4. 20×40=       30×40=

小组讨论,独立计算

小组汇报

5.  想想做做2

三、巩固训练

1. 想想做做3、4、5、6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笔算乘法(1)<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笔算

135×3=      28×2=

2. 口算

14×2=       32×4=      41×3=

14×20=      32×40=     28×10=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

a. 看图

b. 你从图上了解到些什么?(单价、问题等)

c. 谁会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28×12=)

<新授28×12的笔算过程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研究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题中的乘数是两位数,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28×12的结果是多少吗?(小组讨论,研究,把讨论的结果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组织汇报。(① 24+24+……+24=288(12个24相加)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12×4×6=288 ⑥12×3×8=288 ⑦24×10+24×2=288 ⑧12×20+12×4=288⑨24×20-24×8=288 ⑩12×30-12×6=288 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肯定期中的大部分方法,详细介绍课本上出现的两种情况。最后研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师: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的意义。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传统过程:(主要介绍课本上的28×10    28×2)

我们可以先计算定2个月牛奶需要多少钱,计算10个月需要多少钱,最后把他们合起来,你们会计算吗?

28×2=56(元)  28×10=280(元)

28 28

× 2    ×10

56 280

56+280=336(元)

280

+56

336

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呢?

28

× 2

56

28

336

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2. 巩固    12×28=

三、巩固训练

1. 想想做做

24×23=     13×72=      62×41=     54×22=

2.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21=        45×12=      13×52=

3. 你能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吗?

53×60    40×22    68×40

27×30    92×20    70×29

4.改错   教科书第33页     4

5.教科书第33页第5题。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乘法估算(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

教学要求:掌握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并进一步联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能使用估计得到方法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估算、验算,努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54×32=          37×24=

2. 估算,并且判断计算的结果比几百大,比几百小。

42×30       53×20    40×19      25×40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

1头奶牛1天可以挤奶29千克,照着样计算,小明家1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你能迅速估计出积大约是多少吗?

小组讨论研究。把估计的方法写下来。

汇报:29×42-> 20×40(800多)  30×50(1500少)    30×40(1200)

那么这些估算的结果和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呢?

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集体练习笔算

小结: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比原数小的整十数时,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的小;都看成比原数大的整十数时,估算结果比准确的大;如果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时,估算结果和准确的差不多。我们可以利用这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  29×63=           42×58=

你们能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

(结果在1800左右;结果比1200大,比2100小)

(结果在2400左右;结果比大,比3000小)

第一题全班集体讨论结果范围,再集体计算,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

第二题,按第一题要求集体练习(在计算前先用三种方法估算出结果范围)

板演,小结

2.37×24=         64×35=

巩固:先判断积的范围,再计算

3.教科书第35页第三题

4. 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28×46    62×25     58×19

49×37    24×76     33×54

(进行估算时尽量选用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估算方法)

5.教科书第35页第6题

首先要计算出3种篮球各买24个分别需要多少钱,最后作出判断。

6.完成教科书34-36所有练习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页

教学要求:学习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注意:第二课时加强估算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3       14×2     11×5     4×5

32×30      14×20    11×50    40×50

2、笔算(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并验算)

35×42=        17×24=

3.《选做》170×5=   (笔算)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9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要计算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谁会列算式呢?(25×90=)

我们都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一题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每一位同学在作业本上试做,完成后在小组中(1.)展示你们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研究一下除了你自己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做。

开始。(请1-2位同学板演)

2. 小组汇报

请一到二个小组上来说说计算方法、计算过程

根据情况组织讨论

总结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

1.17×60=    36×40=    50×48=

2.教科书第37页第2题(可先完成部分或者作为课堂课业)

3.教科书第37页第3题。

出示30×23=   32×23=

列竖式计算,比较两题

教学估算方法,32×23你们会估计结果是多少吗?30×20    40×30

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比如30×23,32×20,这样估计出来的近似数更接近结果。

4.教科书第38页第4题。

你能估计这一页上大约有多少个字吗?

小组研究:尝试用多种方法估计,把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下来,最后与笔算出来的结果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5.完成课后练习。

上一篇:吉林大学口腔医院财务人员2人招聘公告下一篇:师德师风考核表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