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024-08-12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共13篇)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理念:

在读中体会感情,在听中学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的技巧。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字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生回答)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3) 指名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后记:

第 二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

2.齐读

3.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参考网络精彩片断]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4.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教学后记:

第 三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生练写

[第一朵杏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2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3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 篇4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万勇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材设计了触摸、模拟、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作用,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懂得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第二单元《养蚕》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养蚕过程,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为养蚕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养蚕成功的快乐。

第三单元《物质的运动》选取了力学中可直接感受的“运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基本规律之一,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方向,力有大小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自主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5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的高贵品质。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简介祁黄羊。

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写的是哪方面的故事?

初读指导

本文写了祁黄羊几次推举人选?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朗读。

他第一次举荐谁?

学习下列词语: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他第二次举荐谁?为什么?

学习召、慎重、避。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

精读训练

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各自轻声读二、三段。

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呢?

这又指的是什么回事?

什么叫出以公心?

即兴表演朗读祁黄羊两次推举人选的情况。

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表演。

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复述。

回忆各段段落大意。

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的详细。

同桌互说。小组评论。

课后作业:

把《祁黄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6

师:同学们,第六单元中一共有三篇文章,一篇是《诚实与信任》,讲的是一场小车祸;一篇是《珍珠鸟》,讲的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还有一篇是《九色鹿》,属于童话范畴。编者为何把它们编排到同一单元里?

生:(小声嘀咕)是诚信?

师:对,概括得非常好!第六单元的主题就是“诚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六》(板书:练习六),重点也是来聊聊“诚信”——— 一个是聊聊有关诚信的故事,另一个是聊聊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思考:聊课,一个“聊”字,预示着聊的双方地位平等,关系融洽。聊课,某种程度上讲只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聊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从而真正落实聊的内涵。】

(二)

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有关诚信的故事(板书:故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练习六》,默读“处处留心”下面的故事,并试着用几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学生默读故事)

师:谁来试着说一说?

生:说的是兄弟俩卖酒的故事。

师:很好,点出了主要人物、事情,但是老师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谁来补充一下?

生:有一对兄弟卖酒,一开始生意很好,后来破产了……

师:概括得非常好!兄弟俩卖酒,一开始生意很好。故事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生意十分兴隆。是“兴隆”这个词语。

师:有没有呢?再找找。实在找不到的,再把故事认真地读读,记住要读到底。可以同桌讨论一下。(生同桌讨论)

师:(总结)是的。“红火”与“兴隆”意思差不多,都是说生意非常好。(板书:兴隆=红火)老师还有个问题,就是兄弟俩卖酒,开始为何生意兴隆呢?记得多读读第一小节,认真找一找,想一想。记得,至少读三遍。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是物美价廉,你们认同吗?

师:我看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物美价廉”这个词中,“物”在文中指什么?还有“廉”呢?可以先组一下词,看看哪个合适。

生:“物”指卖的酒。“廉”可组词“廉洁”。

师:想一想,廉洁与本故事有关系吗?

生:没有关系。

师:那么,“廉”又应该怎样组词呢?

生:是廉价。

师:对,说得很好,是廉价、低廉。那么,“物美价廉”这个词语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酒美,价格低廉。

师:说得很好!“物美价廉”的意思就是酒的质量高,价格低廉。这也是酒店以前生意红火的原因(板书:物美价廉)。但是到最后它却破产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酒里掺水了。

师:是的,酒里掺水了。表面上看,弟弟多赚了钱,但是哥哥却认为弟弟把他们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你们说说,这值钱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生:是酒?

师:再想想,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诚信!

师:对!对于商家来说,最值钱的东西是诚信 (板书:诚信)。但是弟弟却把它用二两银子卖掉了,所以酒店破产了。他最终明白了,流着眼泪,悔恨地说———弟弟会说些什么呢?好好想想。

生:我明白了,原来做生意最值钱的是诚信。

师:一开始生意很兴隆,到最后却破产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了诚信。同学们,课后如有时间,可以接着往下编。其实,不仅做生意需要诚信,做人更是需要,因为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一点。

【思考:聊课,虽然聊的气氛融洽,但是聊的内容却容易跑题。而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方向,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在概括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我的预设是按部就班,围绕故事后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边读题边思考,但是学生在概括故事内容时,意外提到了酒店生意很好,最后却破产了。于是,我引导学生顺势而上,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兴隆”“红火”以及“物美价廉”的意思,而且还知道了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将整个故事的学习“聊”成一个整体。】

(三)

师:我们聊了诚信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聊聊有关诚信的名言(板书:名言)。刚才一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火心要空,人心要实”。现在我们就来系统学习这几句诚信名言。大家先跟我来读读。

(教师领读三遍,声音一遍比一遍高。接着学生自由诵读几遍,并尝试背诵。)

师:同学们,对这些有关诚信的名言,相信你们肯定有自己的理解。现在我请你们说说,这些名言是什么意思。任选一句谈谈。

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的理解是,君子答应的事,就是四匹马也难追回。

师:大致意思差不多。只是这里的“驷马”不是四匹马,而是指四匹马拉的马车,形容速度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意思是只要话说出口,无论怎样也难以挽回,即便当时速度很快的四匹马拉的马车也不行。其他同学有没有?

生:“人无信不立。”我的理解是做人的根本是诚信。

师:说得很好,很有哲理。还有吗?

生:“火心要空,人心要实。”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烧火中间要空,才能烧得旺;而做人却要实在,不能虚假,这样才能交到真朋友。

师:你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言必信,行必果”和“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生说)

师:同学们,书上的这五句名言,你们说得非常好,理解得也非常透彻。现在我们集体再来背一背。

师:同学们,有关诚信的句子还有哪些呢?

生:还有《诚实与信任》中的“人与人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师:对!那么《珍珠鸟》这一课呢?

生:(齐)“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

师:那你们能不能再想一想、说一说有关诚信的句子呢?(生说)

师:他们说得都非常好,稍一提炼,不是名人名言,起码也是凡人小语。学名言,更重要的是用名言。我希望课后同学们把这五句诚信名言背下来,会默写。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上,不仅用在作文里,还需要用到做人上。你们能不能做到?

生:(齐)能!

师:好!我有这个信心,因为我们班的学生总是最棒的。

【思考:有关名言的学习,要求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背诵,一个是理解。在学生聊的过程中,我也积极关注生成。聊课,说到底就是一种对话。教师在对话中要把握方向,启迪学生思维。】

(四)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围绕“诚信”聊了两个话题,一个是故事,一个是名言。虽然课聊到这里差不多要结束了,但是有关诚信的教育才刚开始。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班的学生能够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作为自己的做人准则。下课!

【思考:针对教材中的练习,相对而言,教师能够发挥的余地较小。在这堂课上,我跳出常规模式,结合大单元思想,通过“聊”来串起整个课堂,不仅使课堂板块分明,而且还为学生的精彩生成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聊故事、聊名言,最终聊到学生做人。一节课聊下来,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7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8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云雀和妈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了解到林林的重要性,产生了植树造林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些自我意识,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使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抓组关键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讲解等方法品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保护坏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的重要,激发学生保护坏境的意识

措施:通过演示PPT中的图片、资料和教师讲解了解文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保护坏境的意识

结合课件的图片、资料、实例,教师讲解和启发学生分析乱砍滥伐的危害,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人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不同方式朗读课文,配合多媒体,出示图片,资料、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体会森林的重要性,激发环保意识。

依据的理论

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讲演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体会森林的重要性,激发环保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了解沙漠、洪水 了解 图片和视频影像 边播放边讲解 较好

荒漠化资料 应用

PPT 讲解 较好

了解森林重要 了解 PPT 边播放边讲解 较好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荒漠化的土地 5分钟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使学生积极思索配合教学

讲解新知识 森林的作用 6分钟

播放、讲解 学生们认真听讲 使学生初步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活动体验,亲身感受 通过例子要求学生说说乱砍滥伐的后果

提问 学生们回答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森林重要性

专题分组讨论 你对森林新认识

组织和引导 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

进一步讲解新知识 讲解森林作用

播放、讲解 学生们认真听讲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森林作用

大组交流 你森林新认识

组织和引导 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

总结 本节教学内容总结

教师 学生们认真听讲 总结本节内容并安排作业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

2、通过师生交流,了解森林作用。

3、创设情境,引出活动

4、教师阐述知识点,并作相关演示引导学生体验森林作用

5、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不同方式朗读课文,配合多媒体,出示图片,资料、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体会森林的重要性,激发环保意识。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的数字编码,知道数字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培养收集信息、选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教学难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104-105的内容,提前进行相关调查。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生活中的数字图片,交流其中的信息。

师:数字既可以组成数字表达信息,也可以组成编码来表达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数字编码是怎样表达信息的。(信息)

二、探究交流 1.了解常用电话号。

(1)出示常用服务电话号码。说说各是什么号码。

(2)再出示普通电话号码。对比观察比较。为什么这些长,而常用服务号码短?

(3)小结:数字在编码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要注意简洁、唯一。2.了解身份证号码

(1)小组交流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讨论教材中的第一个问题。(2)集体交流 3.了解邮政编码

(1)老师介绍邮政编码。(2)出示邮政编码。

教学札记(3)交流对邮政编码中信息的了解。(4)教师小结。

三、拓展运用 1.展示考试准考证号

320106三(2)班第1考场第6个座位 530708五(3)班第7考场第8个座位 681013六(8)班第10考场第13个座位 说出号码中的信息,再根据规则编写其他号码 2.编房间号

这题要我们干什么?

小组讨论给房间编号要包含哪些信息?要用几个数字来编?

写出下面房间的编号:第1层第2个房间;第11层第5个房间;第12层第20个房间。

如果还有一幢14层的大楼,它也有第1层第2个房间,怎样编号区分? 3.编学号

(1)统一用两位数给自己编学号。

(2)这个号码能和其他班的同学区分开吗?是唯一的吗?怎么区分?(3)怎样和区里的其他学校区分呢?

(4)怎样和市里的其他学校区分呢?省里的呢?全国的呢?(5)展示学生的学号。

四、全课小结: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10

一、 角色互动中的“牵引”

《木兰从军》一课的课后练习第5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是对文本语言“她说服了家人”的拓展性训练。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动“说服家人”的环节: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互动,我扮演“父亲”,学生扮演“木兰”。一学生率先站起来:“父亲,您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让我替您从军吧!”我故意弯腰驼背咳嗽两声,然后豪气地说:“尽管父亲年老,但为了保家卫国,即使战死沙场我也愿意!”此时,一名同学接口道:“父亲,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您去打仗的!”我叹了口气:“木兰啊,可惜你是个女孩!哪有女孩上战场啊!”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我可以女扮男装呀,只要我穿上战袍,带上头盔,没有人会怀疑我是女孩!”我接着问下去:“就算你女扮男装,可你终究是女孩,怎能和男人在战场上一起拼杀呢?”又一名同学抢着说:“父亲,我从小跟您练功学艺,我一定能英勇杀敌建立战功,您就让我去吧。”我开心地说:“木兰,父亲答应你了,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几个来回,在角色互动中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这样一引导,学生们把书读活了。第二步是学生间角色互动,他们不仅有扮演木兰和父亲的,还有扮演母亲和弟弟的,表演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了。最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 谈话讨论中的“牵引”

《会走路的树》的课后练习4要求续编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在谈话讨论中引导学生们充分地想象:现在你就是小鸟,和曾经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重逢时,你最想说的话有哪些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最后帮助学生们归纳:小鸟他们会回忆去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会诉说分别后的想念和牵挂;会交流分别后各自的见闻和生活;会相邀再次一起游玩……课堂上,学生们完成了自己的续写。

三、 评价激励中的“牵引”

有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指导方法。如《沉香救母》的课后练习4:“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学完全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大胆写下来。批阅了所有的写话作业后,在教室的《小作家在线》专栏了,我贴上了一篇新的文章:

母子相逢 百感交集

——《沉香救母》续编

分别15载,历尽千辛万苦,沉香与她终于母子相逢,他们心里百感交集,你是怎么续编这个故事的?看看这几个同学的想象吧——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激动地喊着:“妈妈,妈妈!”妈妈紧紧地抱着沉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孩子,我好想你啊!”沉香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这些年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您啊,妈妈,我们快回家吧!”沉香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向家奔去……(陈泽萱)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妈妈抚摸着沉香身上那一道道血痕,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她心疼地说:“孩子,你为了救我,不知吃了多少苦啊。”沉香说:“妈妈,只要能救出您,再多的苦我也不怕!”妈妈听了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王晓琪)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哭着说:“妈妈,我好想您啊!15年了,今天我终于见到您了。”

妈妈说:“孩子,我也很想你啊!我们家离这里很远,你怎么找到我的呀?刚才,我听到一声巨响,身上的大山就裂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沉香说:“妈妈,我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才来到这里。我是用仙人送给我的神斧把压在您身上的山劈开的。”

沉香和妈妈相拥着一起回家了,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朱梦真)

自习课上,我先请三位“小作家”一一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自豪和兴奋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接着,我让同学们谈谈从他们的写话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学到了哪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孩子们听得认真说得积极;最后,我让大家重新修改自己的写话,把学到的好词语和句子添加进去。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这篇课堂“小练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11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 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现实的生活空间, 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展学习背景, 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学生认位置, 我们可以以学生坐的位置为例, 就可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 说明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 就要说清楚第几组, 第几排, 第几个, 也可以说在哪个同学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等。

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学生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 对物体视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常见的平面图形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等, 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测验证以及交流与讨论, 可以了解现实的生活空间和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 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案例1】观察物体

1. 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汽车,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部位。

2. 用屏幕显示小刚、小强、小芳三

人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图, 并给出他们三人所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讨论:

小刚、小强、小芳三人分别应该看到的是汽车的什么部位?你是用什么方法认知的?

4. 交流汇报: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他们三人应该看到的汽车的部位图。

5. 猜测想象:

小芳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于是她乘上了热气球, 想一想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猜猜她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先想象再自主观察、选择判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他们用眼去看, 用口描述, 用脑思考, 用心感受,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案例2】观察物体

1.先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学生自主探究后,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拼拾方法。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积累经验,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学生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形式问题中, 这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加强操作探究题的训练, 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推理中生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探究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探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注: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 学生独立数一数, 数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并找出它们的长和宽, 再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和面积进行比较。

(3)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宽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 你能想到什么?

(4)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12

一、选出划线部分读音与其余三个不同的单词,将其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12分)

()1.A.Kate B.lake C.skate D.bag()2.A.snack B.grape C.hamburger D.sandwich()3.A.bed B.he C.green D.three()4.A.Chinese B.kite C.white D.fish()5.A.home B.close C.coffee D.nose()6.A.dogs B.grapes C.hamburgers D.jeans

二、翻译下列词组(10分)

1.在晚上___________ 2.在周六 ______________ 3.喜欢数学____________ 4.在河上 _______________ 5.又累又渴 _____________ 6.take care _________________ 7.a bad cold ___________ 8.so difficult____________ 9.Good idea.______________

10.Don’t be sad.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10分)

1.我喜欢语文和美术。l like()and().2.苏海有一节游泳课。Su Hai a().3.他的衬衫太大。()is too().4.我可以和杨玲通电话吗? May I Yang()Ling?

四、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1.I have a()(swim)lesson this evening.2.Mary()(have)lunch at school every day.3.It’s too()(cold).Open the door,please.4.This is Miss Li()(speak).5.Look!My gloves()(be)so big.6.Can you _____________(come)to school tomorrow? 7.We can see three()(apple)trees in the picture.8.----My shorts are too short.----Try()(they).9.It’s my()(brother)birthday today.10.How many _____________(lesson)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五、选择题(20分)()1.He usually watches TV night.A.with B.at C.in D.to()2.It’s nine o’clock.It’s time ___________.A.to bed B.for go to bed C.to go to bed D.go to bed()3.Would you like pies? A.any B.a C.an D.some

()4.It’s cold.We can make()

.A.snowman B.snowmen C.snowmans D.a snowmen

()5.– May I speak to Helen? –Yes._________Helen speaking.A.I’m B.this is C.This is D.That is()6.– What colour is your ?---White.A.jeans B.shorts C.socks D.shirt

()7.Let’s go().A.boat B.boating C.a boat D.boats()8.I’m thirsty.I want().A.a pie B.to eat a pie C.have some water D.to have some water()9.My pencil is too short, but your pencil is().A.big B.long C.short D.small

()10.– shoes are they? – __________Helen’s.A.Who’s it’s B.Whose It’s C.Who’s they’re D.Whose They’re

六、从Ⅱ栏中找出与Ⅰ栏相对应的答句,将其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16分)

()1.Can you swim?

A.It’s my sister’s.()2.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party?

B.I have a cough.()3.What’s the matter?

C.Yes, I can.()4.Whose dress is this?

D.I’d love to.()5.How are you?

E.It’s eight.()6.Are you hungry?

F.No, I’m not.()7.What time is it?

G.Here’s a long one.()8.My pencil is too short.H.Not so good.七、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完整的对话(12分)()It’s nice.But it’s too big for you.Whose is it?

()All right.()It’s my sister’s.(1)Hi, Yang Ling.Look at this dress.()OK.Thank you.()Look!Here’s a new one.Try it, please.()Wow!It’s nice.Let’s go to the party now.八、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0分)

最佳路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13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预习要求:读熟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课题

1、揭示课题。

2、指名朗读。

3、齐读课题。

4、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义是道路。

5、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这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

二、探究内容

(一)读通课文内容

1、学生听范读录音,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注意生字的读音。

(3)画出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按要求听读。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正确。

6、检查学生读通课文情况。

(二)探究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路径”指的是“各景点之间的道路”。

(2)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迪斯尼乐园就是他设计的。

(3)“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格罗培斯大师必须赶快定稿。

3、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提示抓住“马上就要”、“然而”、“还没有”、“赶快”等词语,体会出时间之紧迫。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5、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

6、四人小组探究相关内容。

7、组织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略作点拨:

(1)格罗培斯不愧为经验丰富的世界建筑大师,你看,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2)格罗培斯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这些词句都可以看出来:微不足道;大伤脑筋;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本来,路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格罗培斯设计路径,实在应该是卖肉的切豆腐--小菜一碟,但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4)格罗培斯越是焦躁不安,越是可见他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品格。

8、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格罗培斯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9、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已……没有……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更加焦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读议要点:

(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哪里?

(2)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怎样做的?

(3)由格罗培斯的所见、所闻、所做,你读懂了什么?

(4)一般的路人会从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吗?格罗培斯却从中受到启发,说明了什么?

2、学生读悟议,共同探究。

3、检查学生读悟议及共同探究情况,教师做好评价导向和点拨工作。

(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法国南部的葡萄园的所见所闻所做。

(2)他看到了两种做法,听到了一位老太太卖葡萄的“高招”,敏锐地发现了两种做法的不同效果的主要原因:许多园主是自己摘下来,“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别人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老太太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功夫不负有心人,格罗培斯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

(4)从“立即”可见时间紧迫,格罗培斯一心想到的是工作。

4、学生朗读体会两种做法,两种效果,重点体会老太太做法的高明。

二、探究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你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自主探究。

3、了解探究结果,教师作必要点拨。

(1)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从第五自然段可知。

(2)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从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可知。

(3)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为的是让“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期待着“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

(4)为什么要“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因为“这些踩出的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

4、朗读体会方案的高明。

三、解读“秘诀”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1)善于从老太太这位“成功者”的做法中获取启示。

(2)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格罗培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

3、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4、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引向“最佳”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上一篇:基础工程作业练习题下一篇:优雅猫女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