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2024-09-16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通用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于永正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师:(指名一男生)请你来读一读。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师:他读得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

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

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读说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份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情,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读)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

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

生:(读)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练习读这一段)

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一起读。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坐。看这儿,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就叫”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第一位同学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师又让全体同学练读两遍。其他同学都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学生读完课文,下课的哨声也响了。)让我们给这五位同学掌声。(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掌)依我看,这五位同学都进步了,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好吗?还有写字任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有两个字要注意,第一,写”疚“的时候要注意,(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因为字写得有没有精神,有没有骨气,捺很关键。还有一个”越“字,一起跟老师写,(边讲解边示范)捺要长一些,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从左边的第二横的地方开始,斜钩稍微高一点儿。记住:右边的第一笔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横的地方起笔,不然的话,这个字就写得很难看。你们回去以后,描红仿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2

师:好,我们放松,拍手李广歌谣。听我慢慢对你讲,继续学习<李广射虎>出示生字词会读吗? 生读:

师:石棱等词看看你们会读吗 生:一生读 生:齐读

师:看来你们预习真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师:李广是什么人?

生:神勇无比的将领。飞将军,为什么叫飞将军? 师:出示资料。师带着读。

师:师画诗,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诗文对照的方法,品读。感悟诗歌的精妙。师:读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读课文。

师:让我们回到二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创设情境)有音乐,有什么感觉? 生:害怕。生:可怕。师:谁来读?

生:读“沙沙的声音”。师:多恐怖。生:轻轻地读。师:黑暗,生:轻轻地读。“沙沙的声音” 师:用一个字点出来了。生:“惊” 师:读课文。师:李广想到了什么? 生:常有猛虎出没。

生:

师:“警惕”的目光,睁大你的眼睛,别放过任何藏着“老虎”的地方。生:

师:先下手为强,„„ 生:读。师:哪三个词? 生:拈弓搭箭

师:教师书空。板书搭。生:描红一个。

师:拈是什么意思。同学做这个动作。声音响亮地说,自己把他练一练。生:读用

师:还有谁想读,谁没有发言过的。生:读、师:动作在连贯一下就更好了。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老师语言越来越快。生:齐读。有学生做着动作。师:表扬一下自己。师: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爱老百姓的人。如果人看到老虎,跑。生:一般人吗,老虎,很多人怕的,李广射了。生:

师:把你们的感受,李将军的特点读出来。生:大声读 师:读这首诗。生:读。

师:后两句话诗,能用诗文对照的方法,把诗文读懂吗? 生:读

师:读了课文,想想弄懂这些问题吗?再想想。生:我知道没是“扎”的意思。

师:诗文对照的方法读懂了“没”

师:最难理解的就是“石棱”,什么是“棱”?是一面与另一面连接的地方。师:让学生去画这支箭。生:去画。师:给他掌声。

生:常常地扎进了,你会怎样用力的拨。师:吃奶的力气,还会怎么拨。师:不管用什么劲,也拨不出来 生:居然能够射到石头里

师:人们全都惊呆了。指导“呆”字,描一下。生:描 师:好极了。

师:读“啊!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 生:大声读。生:从第一段开始读。师:能不能把书读好。生:生读

师:停止,忘记我们怎么教的了? 生:生再读 一生又读

师:第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读

师:你感叹的语气读的不错

[其实学生读的还是不好,学生读的太少了] 师:老师范读 生:给老师鼓掌。师:读 生:读 师:很好。师:王昌龄,都会

生: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自豪地读这一句 生:又读。

师:生动的故事来赞美李广,一个词来赞美 生:神勇无比,为国为民。师:师在说快板。[老师表演的真好!] 师:布置家庭作业。1.背塞下曲 齐读课题。

师:检查一下字词。听写词语。

师:请下面的同学当小老师,看看黑板上的同学写对了没有。师:要把字写正确,还要写漂亮。

师:对了给自己打勾,错了订正。和课文中的对一对。

师:上节课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李广射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讲故事诗是根据一首古诗改写的。读诗。

师:诗中哪个词语不懂? 生提问

师:看来同学们不懂的字词还真不少,请大家自由地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边找,一定能够明白。同学们可以轻声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交流,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生:我理解了暗,是夜色朦胧。生:疾风是很大的风。

师:这里的草惊风,是风惊动了草,还是草惊动了风? 播放风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台风 生:狂风。

师:疾风是什么样的风?

师:是啊,疾风是很猛的风,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生:我觉得风实在太大了。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老虎可能会出来了。

师:是啊,李广不由得想到老虎出没。

齐读: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师:还找到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生:白羽,是白色的箭。生:扎进。生:深深地扎进。

师:你可真会看书,这支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现在你有什么想法?生:李广真厉害。

生:是石头突起的地方。是棱。师:石棱是什么意思?

师:石头和石头中间突起的地方。(师用自己的拳头解释)师:此时,你看到李广射虎的样子,你觉得怎样? 师:很厉害。师: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真厉害。

师:如果你是李广身边的随从,你会? 生:很惊讶。读课文。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感叹号。

生: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生:我还了解了“平明”。师: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天刚亮。

师:课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他的意思? 生: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此处没记全)

师:这么危急的关头,李广这样做,是? 生:为了大家的安全。

师:听老师读三四自然段,听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老师配乐朗读。

师:告诉老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谁来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读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3

(主备:吴冬梅 审核徐立良)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3 月31日 总 40 课时 )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 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 4月1日 总 42 课时 )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 ( 4 月2日 总 43 课时 )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

有同情心

口语交际 学会安慰

多说鼓励的话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4

1、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2、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 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按要求写词语。

1、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 华而不实 铤而走险

2、方位词的成语:东山再起 南辕北辙 东鳞西爪 南征北战 左顾右盼 四前想后 上行下效 中流砥柱

3、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人尽皆知 驰名中外 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积累名言

(一)关于创造、创新的名言。

1、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

2、所谓创新,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普啦斯

2、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是“亚军”。——李可染

4、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的。——费定

5、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

(二)有关动物名称的名言: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造句:

1、自然(天然的,原来就有的)——这块奇特的石头是自然形成的.

2、自然(理所当然)——这道题目我昨天刚做过,自然不会写错的。

3、自然(不造作,不勉强,不呆板)——跳舞的时候,老师叫小红动作自然一点。

4、魅力——西湖以它的美丽吸引了我。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5

导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一】: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泉城

课件泉 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轻声

...欢

网http:///教学设计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希望能帮助到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一】: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泉城

课件

泉 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 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词义。

自学指导

(一)(1)利用课后生字表,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的音。(2)大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标出 小节号。(3)根据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晶莹剔 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虎啸狮吼”、“悬崖”、“喧腾”、“汇注”等意思。

第一场比赛:比认字

济南

一亩 喷吐

著名

悬崖 占用

大约

洞穴 一堆

晶莹剔透

虎啸

昼夜不息

重点理解:

汇注 悬崖 昼夜

喧腾

晶莹剔透

第二场比赛:比读课文

自学指导

(二)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 段。

2、朗读课文,划分段落。

根据提示,给文章分段:

一、(二、(点。

三、()总写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重点介绍了各个泉的位置和特)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根据提示,给文章分段:

一、(1)总写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

二、(2—5)重点介绍了各个泉的位置和特 点。

三、(6)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第三场比赛:比写字

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怎样 能记住它们,然后再描红。

当堂训练:

书写《硬笔习字册》

泉 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 的一个场景。•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 泉水多,泉水美,感受泉城的魅力,激发 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笔下的泉水真是多姿多彩,那作者 又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示出来的呢? 阅读提示:作者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在文中用“——”画出来。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 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 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 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1)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前半句是事实描写,后半句是想象。(2)描写有序,写了形、声。(3)运用了对比: 水势大的、猛的——水势缓的、柔的 声音低的——声音洪大

自学指导

(二)课文描写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各有什么特点,所在的位置是哪里,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阅读提示:请用学们用心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想想课文描绘的情景,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说 说珍珠泉、五龙谭、黑虎泉、趵突泉各有什么特 点?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泉水的特点的?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 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 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 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 一只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堂 泉 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出示:冰城哈尔滨、羊城广州、日光城拉萨、春城昆明、泉城济南、石头城南京。

2.这些城市中,你去过哪儿?那儿好玩吗?能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生自由发言)

3.评价:有些地方虽然去过,但同学们还是说不清这些地方的独特景致。今天,我们一起到泉城济南去看一看,领略一下泉水的景象,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的?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评价:你读的泉水很清澈、活泼、有气势……

二、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

1.课文描写的泉水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

3.在这段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大家能否把这些地方读好? 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多人次有滋有味地读课文,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朗读)

4.听同学们一读,老师似乎已来到了泉城,亲临其境,泉城的泉水是怎样的?你从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5.大家交流:

(泉水各具形态,让学生想象描述,体会奇丽)

6.作者笔下的泉水真是多姿多彩,那作者又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示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有这几点要让学生体会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三】: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九课泉城

9《泉城》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当然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下面我谈谈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为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涌”,“汇注”,“喷吐”“冒”,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分别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五、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四】: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堂 泉 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泉城的名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泉水的多,泉水的美丽与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泉城》(指题目,生读题),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

呼啸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指名读(1—2个),咱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好。

2.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济南的泉给你留下的印象? 指名交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五】: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泉城》教案

9、泉城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春城的“春”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昆明四季如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网http:///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教学设计。想要了解更多《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泉城名师教学实录授课录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教学设计内容哦!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

索:苏教版四年级泉城习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6

习作指导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

教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2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自己谈话。

二 新授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是哪两种方法。

5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8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 学习两种方法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这种方法,我们在习作四已经学过。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四 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讨论经过写下来

有详有略、具体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7

《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8

师: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其中有好几首都写到了酒,接下来,盛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她晚年写的《声声慢》,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播放《声声慢》的录音)

师:这首词哪句也写到了李清照喝酒。

生:“三杯两盏淡酒”——写到了酒。

师:是啊,但是此时此刻你感觉到她喝的还是乐酒、甜酒、美酒吗?

生:不是。

师:那你觉得此时此刻喝的是什么酒?

生:闷酒。

生:她喝的是苦酒。

生:她喝的是孤独的酒。

生:愁酒。

(板书:苦酒)。

师:你从哪些句子当中读出了她的这种苦和愁?请你把句子读出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一连串的叠词表达了她的愁和苦。

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这满地的黄花在她看来都憔悴了。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这样的情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的了啊!

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看到以前为她传递过书信的大雁,更让她伤心。

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样的情景她觉得太难挨了。

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师:够了,同学们,这首词当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词人内心深处吐出来的愁和苦。

二、探询凄苦原因。

师: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咱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生阅读词人晚年境遇资料。)

师:知道原因了吗?

生:丈夫去世了,国家也灭亡了。

师:国破、家亡、夫死,晚年的李清照无家可归,流亡在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三、点悟酒中苦味。

师:因为苦所以借酒排遣,试图一醉解千愁,但排遣得了吗?

生:排解不了。

师:从哪儿知道?(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

师:所以痛苦的心情只能用一连串叠词来传递。读第一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她在寻找什么?

生:往日的欢乐、幸福的家园、完整的国土、亲人、友情。

师:但这一切不复存在了。于是这无法排遣的痛苦心情化作了一行行心酸的文字。再读第一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四、回环美酒意象。

师: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到孤苦无依的悲惨老妇,一代词人李清照饮尽了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会常常想起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让我们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忆吧。

生:再读第一首《如梦令》。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苏教版) 篇9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银河”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我在黑板上写的这个词,如果你们懂就大声地读出来。

生:读

师:来,再跟老师读读这个词。

生:跟读。

师:小朋友们知道“银河”是什么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生:解释“银河“。

2.观看银河图片。师:现在老师这里有银河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解说:你们知道吗?在夏天,美丽的夜空里,有许多眨着眼睛的小星星,组成了一条银色的光带。远远望去,它就像一条河,是那么美那么亮。这条河就叫做——银河。

3.师:看到这么美这么亮的银河,你们好不好奇?想不想问它一些问题?谁来说说你想问银河什么问题?

生:提问

4.揭示课题。

师:其实啊,和你们一样,有一个小作者对银河也很好奇,他想问银河好多好多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小作者想问银河什么问题呢?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问银河》。

4、教学“银”字。

教学字形

师:“银”字是我们没学过的字,有谁能说怎么才能写好它?

师:好,拿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来书空。

识记字形。

师:好,接下来谁来说说“银”应该注意哪里才不会写错。

举一反三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像“银”字一样带有“钅”的字吗?

师:你还能用“银”字组词吗?

二、自读课文。师:从你们积极的回答声音中,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们对银河非常好奇,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问问银河了。那好吧,你们来读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问一问银河。好吗?

师:你们看,小星星知道你们要去问银河了,所以它给你们提了一些要求,你们读一读,看看小星星提了什么要求。

生:

1、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好,现在开始自读课文。要按照小星星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三、字词教学。

1、读生字

师:你们真棒。就在你们问银河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些星星,你们想不想摘?只要你们能读准字音并且组一个词就能摘到这些小星星。其他同学注意哦,当这个同学读完之后也要跟着读。

2、识记生字

师:你们真棒!把所有的星星都摘走了。来,给自己掌声鼓励。接下来,你们谁来说说上面这些生字哪个最容易写错,或者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板书:

3、读词语

师:这些生字都是我们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的词语中,看你们会不会读。现在老师再请四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谁愿意啊?

银 河 清 澈 牛 郎

相 会

客 轮 货 船 雄 伟

驾驶

宽 广 宽 阔 南来北往

拦河大坝

宇宙飞船

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不会读这些词语?试试看

师:好了,我们既然能把词语读好了,接下来就是理解词语。上面的词语中,小朋友们觉得哪个词语最难理解?有谁能帮助他?

拦河大坝: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以保持渠水平衡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位,用于发电。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我国一共发射了七架神舟系列的宇宙飞船,前面神舟1号一直到神舟4号都没有载人,直到神舟5号才开始载人,杨利伟就是我国乘坐神舟5号的第一飞天人。

四、指导朗读

过渡:好啦,现在我们既然把字词都弄懂了,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呢?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让同桌当你的小老师,看看你哪里读得不太好。遇到自己喜欢读得地方可以读多几遍。

数段落。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不仅字音读得非常准,而且还会加上一些表情。他们真棒!那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个别同学展示

师:好,现在我们请五位小朋友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其他小朋友注意啦,你们要竖起耳朵来听,听听哪个小朋友读得最好,哪个小朋友读得没那么好?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生: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好,其他小朋友你们读得怎样?能不能也像读得好的同学一样美美地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声音清脆,而且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

齐读

评价: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从你们的声音和表情中仿佛看到了银河……

五、巩固生字

师: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两颗非常大的星星,你们想不想摘到?但是你们要闯关成功才能得到哦!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找部首

师: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第二关:看拼音,写词语

师:谁的字特别漂亮,谁想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 篇10

1.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 蜻蜓点水 鹦鹉学舌 鸡犬不宁 狗急跳墙 闻鸡起舞 2.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 花前月下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天酒地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花团锦簇 4.含有“春”字的成语: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大地回春

妙手回春 5.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 亭亭玉立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啧啧称赞 6.ABB式词语:兴冲冲 红彤彤绿油油 金灿灿 白茫茫 红通通 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贺知章《咏柳》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小池》 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A.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B.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杜牧的古诗

A.《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6.与“燕子”有关的诗句: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纱》

关于“杏花”的诗句:

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有关植树的谚语: 9.植树造林的公益用语:

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 A.春到人间,绿化争先。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B.植树造林,造福后人。第二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2、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八、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 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按要求写词语。

1、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

华而不实 铤而走险

2、方位词的成语:东山再起 南辕北辙 东鳞西爪 南征北战

左顾右盼 四前想后

上行下效 中流砥柱

3、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人尽皆知

驰名中外

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积累名言

(一)关于创造、创新的名言。

1、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

2、所谓创新,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普啦斯

2、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是“亚军”。——李可染

4、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的。——费定

5、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

(二)有关动物名称的名言: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造句。

1、自然(天然的,原来就有的)——这块奇特的石头是自然形成的.2、自然(理所当然)——这道题目我昨天刚做过,自然不会写错的。

3、自然(不造作,不勉强,不呆板)——跳舞的时候,老师叫小红动作自然一点。

4、魅力——西湖以它的美丽吸引了我。

5、优雅——她跳舞的样子很优雅。

第三单元知识考点练习按要求写词语。

1.举荐—荐举(意思相同):代替—替代 合适—适合 喜欢—欢喜后退—退后 2.鸡蛋—蛋鸡(意思不同):回来—来回 科学—学科 过去

去过愿意—意愿 3.兴亡(两个字来往 往来意思相反):来回 来去 高低 高矮 上下 前后左右

4.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6.含有数字的成语:学富五车 千姿百态 九牛一毛 百尺竿头 万紫千红 六六大顺一泻千里 7.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两袖清风 大公无私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8.描述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9.与“三国”有关的词语(有关历史故事的):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按要求写句子。

1.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关于渴求人才的古诗: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3.有关廉洁自律的诗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的闾阎话短长。

于谦 第四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瓢泼大雨

2.描写花儿的词语:娇嫩纤弱 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心无二用 倾耳注目 4.赞美叶欣的成语: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救死扶伤 玉洁冰清 舍死忘生 5.赞美母亲的成语: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6.第三字是“如”的成语: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贫如洗 挥汗如雨 表里如一 7.ABBC式成语: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上衣衣国

8.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风月无边 绿草如茵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9.形容读书马虎的成语:丢三落四 忘东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囵吞枣 心不在焉 10.形容时间短而快的:顷刻间 日复一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昙花一现

刹那间 转眼间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5.身先士卒:卒:兵。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9.众志成城:城:城墙。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按要求写句子。

1.关于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2.笑对生活的名言。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英)莎克雷 3. 歌颂母亲的诗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4.关爱他人的名言。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造句。

1.漫山遍野------只见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迎风招手,偶尔坠落一片下来,恰似一道天上流星划过的优美弧线。

2.思绪-----他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心惊肉跳,好像一场暴风雨打断了我的思绪。3.争取-----我们在学习上要努力争取好成绩,不能不思进取

4.轮流------在历史课上,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轮流回答.5.翻山越岭-----李时珍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去寻找药材。

6.启发------看了这本书使她得到了启示 7.竟然------你竟然问这种问题!

8.附近------附近小区每到深夜都有巡警在巡逻。巧用成语。

1.医生(寻根问底),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2.夏天,下过了一场雷雨,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那情景真是(蔚为壮观)。3.这次比赛,我输得心服口服,让我知道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4.清明节,想到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舍生忘死)的先烈,我不由顿生崇敬之情。

5.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所以能(料事如神),因此在每次的战争中总是能打败对手。他为了国家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我们班的王明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是(寻根问底),而不是(浮光掠影),所以,他对课内外的知识是(无所不晓)。

7.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常用(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来赞颂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然而,自张飞、关羽、刘备、赵云相继死后,诸葛亮独自一人支撑蜀国,为实现刘备的遗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势单力薄,最终(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8.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与来势汹汹的“非典”展开了搏斗,这使我想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成语来形容这场景。另外,我还收集了歌颂白衣天使品质的成语:(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

第五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句式练习。

1.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A.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B.这个瓶子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身体呀?(这个瓶子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身体。)C.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不能退缩)缩句。

A.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打破了沉寂。)

B.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是科学家。)

C.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飘着的是一艘银灰色的军舰。(大海上飘着军舰。)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A.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海浪激起的泡沫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球一样,美丽极了。)B.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一个个红苹果。)照样子写词语。

1.有关“鸟”的成语:一石二鸟小鸟依人 倦鸟归还 倦鸟归巢 笨鸟先飞 惊弓之鸟 鹤立鸡群 2.AABC式成语:勃勃生机 沾沾自喜 翩翩起舞 井井有条 洋洋得意

3.和“春夏秋冬”结构相同的词语:酸甜苦辣 琴棋书画 亭台楼阁 阴晴圆缺 4.无()无():无忧无虑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边无际 无依无靠、无声无息 5.一()一():一唱一和 一板一眼 一心一意 一张一弛 一来一去 一收一放 6.如()如():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诗如画 如泣如诉

7.描写植物的成语:一叶知秋 苍松翠柏 枝繁叶茂 野草闲花、金枝玉叶、绿叶成荫 按要求写句子。

1.有关 “鸟”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关于生命价值的诗句。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鼓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猜谜语。

1.有头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不差。——电脑

2.矮个子,桌上看,我看书,他做伴,我要去睡觉,他先闭上眼。——台灯 3.白胖娃娃泥里藏,腰身细细心眼多。——藕

4.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声,催人早早起。——闹钟 5.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机

6.紫色树,紫色花,紫花落了接紫瓜,紫瓜头上长小刺,紫瓜里面包芝麻。——茄子 7.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横卧在床前。——鞋子 8.老兄学问高,墨水吃得饱,说话先脱帽,休息再戴好。——钢笔 9.人借机器来说话,一遍一遍记下它。——复读机

10.圆圆的身体爱草坪,外套常是六棱行,绿荫场上唱主角,大力神杯是殊荣。—足球 第六单元知识考点练习选词填空

1.姐姐常(埋怨)弟弟多管闲事。(埋怨

抱怨)

2.她绷着脸,向大家(抱怨)说:“他们怎么这样?”(埋怨

抱怨)3.园丁经过多次改良,又(培植)出了不少菊花新品种。(培植

培育)4.教师担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培植

培育)

六、词语解释

1.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2.慕名而来:慕,羡慕,仰慕。3.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4.不毛之地:不毛,不生长庄稼。5.妙语连珠:妙语,精彩而有趣的话。

七、按要求写句子

1.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排比)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可以……也可以……

阅读课外读物好处可多了,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陶冶情操。第七单元考点练习: 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战:发抖。

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骇:惊吓。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浊浪排空:排,推、推开。造句

1.无论……总是……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上课。2.只要……就……

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成功。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儿童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2.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这涣《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上一篇:关于城堡作文四年级下一篇:秋思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