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2024-06-04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共10篇)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作者在选材上颇具匠心,《拉萨的天空》以高原最具特色的天空为写作素材,庐山选择变化莫测、千姿百态的云雾,东方之珠则选择了三处最有标志性的景点,展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散文,每篇文章都采用总分的方法谋篇布局,层次分明,语言精炼优美,善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景物描写细致、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其中《东方之珠》要求体会总分的方法并进行仿写,总分结构的学习与运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谈话调查)

1、学生对拉萨、庐山、香港都很陌生,课前需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利用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生偏爱故事性的课文,不喜欢写景的散文,一方面没有趣味,一方面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并和学生生活中的所见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反复朗读,读出特点,读出味道,读出美感。

3、景物描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几篇优美的散文极具代表性,在教学时不仅要体会写法,还应多关注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三、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课文中重点词汇,并学会恰当运用。3.仿照课文中总分的写法,围绕中心进行片段练写。

4.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难点:

1、学习总分的写作手法,围绕中心进行片段练写。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四、教学策略

1、充分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走进课文。

2、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借助图片、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3、借助图片或视频,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的特点,并能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出景物的鲜明特点,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4、总分的写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发现、体会,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并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描写。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2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时,看见一只小鸟,翅膀上有几滴血,还不时呻吟着,好像在说:“小朋友,快救救我吧。”我不假思索立刻把它带回家。我拿出医药箱,小心翼翼地帮它涂上药水。几天过去了,小鸟的伤好了,它又能快乐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我把放回了大自然,它围着我转了几圈,飞走了。我真想设立一个爱鸟节。

说干就干,我拿出一些材料,做出一个鸟巢,然后从草丛中拔了一些草,捉了几条虫子放在巢里。这样,它们才会喜欢这个家。我拿来一根木棍把巢挂到了树上。我悄悄地躲在草丛中,看看小鸟有没有动静,突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看见了巢,又飞了回去。我想:它应该去叫朋友了吧!果然,一群小鸟都飞了过来,我开心极了,高兴地手舞足蹈。小鸟们一会儿躲在草丛中,一会儿吃虫子,开心极了。我正想笑,一只手伸了过来,原来是一场梦呀!

做了这个梦,我决定把爱鸟节定在每年5月19日,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到了那天,我会做更多的鸟巢,让它们生儿育女,快快乐乐的生活。但是有人伤害了小鸟他就要给小鸟捉10天的虫子。为了不伤害小鸟,我决定做几张宣传报贴在社区里,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到鸟类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

谁想和我一起参加我的爱鸟节?

爱心节1

虽然现在国家富裕了,但还是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钱上学,甚至吃不饱饭,冬天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更别说玩具啊什么的……所以,我决定设立一个爱心节。

我准备把爱心节设在农历的正月初八。因为刚刚过完春节,小朋友们手边都有刚刚收到的压岁钱。人们都在走亲访友,兴致很高,心情很好。在这个时候举办献爱心的活动,容易唤起人们情感上得共鸣,并会得到人们积极的参与。

过爱心节的时候,可以把那些需要受捐助的小伙伴们、我们自己的好朋友都请来,大家一起聚会联欢。围着火炉一起游戏,唱歌,跳舞,多开心呀!我把自己嫌小了,但仍是整洁完好的衣服献给还能穿得上的小伙伴,献出我节约下来的压岁钱!朋友们也纷纷伸出热情的爱心之手,他们拿出自己的收藏的童话书、学习类的书籍;“爱心箱”里塞满了捐款;边上衣服和玩具堆的像小山……

这样的情景,那些山区的小伙伴见了该是多么开心、感动啊!从此,他们能和我们一样穿的暖暖的,看看书,玩玩具!

大家帮助了别人,献出了爱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有一天,我乘坐着公共汽车上学,在公安处那一站时,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扶着拐杖上车来了,我看见她面如土色、白发苍苍、瘦骨伶仃,一头短发象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的陷进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光了。她渐渐地走到我的眼前,我心想:老师说过要尊老爱幼的。于是,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说:“不用谢”。

爱心节2

只要到了每年的10月5日这一天,我就会处处留心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敬老院和人民医院,我只要见到一位残疾人,我就会跑过去帮助他,让他平安度过这一天。只要有捐款活动,我就会把我的零花钱捐出去,让贫困山区的同学都能读上书。到了每年的10月5日那一天,我希望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把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而且要让受益者签上字。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好人好事大赛,谁做的好人好事多,谁就成了好人好事冠军。

我真希望能建立一个爱心节,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护眼节

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视力下降而戴上眼镜,我忽然想到应该设立一个护眼节。

在护眼节的这一天,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去工作和学习,电脑停止供电,手机暂停使用,让大家彻底的轻松一天,给眼睛放个假。在这一天里,大家可以去森林散步,走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倾听着鸟儿欢快地歌唱,享受着一阵阵清凉的微风,沐浴着从枝叶中穿过的一缕缕温和的阳光,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当然,没有森林的地方,也可以去公园逛逛。看看那些美丽的花朵和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走在公园石子铺成的小路上,看看河里的鱼儿自由的游来游去,是不是感觉自己的眼睛明亮了许多呢?孩子们还可以去草地上打打滚、玩玩游戏,累了看一看笔直的竹林,那绿绿的竹叶可是很养眼的哦!

而且我觉得,在护眼节的那天,让全世界近视眼的人摘掉自己的眼镜,多做些眼保健操,这样也许会有助于视力的提升。当然,不戴眼镜的人也可以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保护一下自己的视力。想一想,全世界在人们在这一天的同一时间做眼保健操,给眼睛按摩,那是多么壮观的事啊!

我真希望这个护眼节可以成真,让更多的人可以不戴眼镜,让我们每个人都从今天起爱护自己的眼睛,重视这个护眼行动!

自由节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许多节日,比如说万圣节呀、春节呀……可是,有一些奇特的节日是不存在的。今天,我就来创建一个新节日---自由节。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这个节日吧,我就来讲一讲。

我们儿童很少有时间放松一下,所以这个节日被我定在6月2日这一天。让我们在快乐的儿童节过后再过一个更加快乐的自由节。

自由节这一天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儿童不上学大人不上班,那你想想,那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接下来还有更加兴奋更加高兴的惊喜呢!所有的娱乐地点、超市、市场、大商场都是免费购物!这一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闲逛,就可以看见许多十分可爱的卡通人物,比如说唐老鸭、米老鼠、高飞、喜羊羊,你猜猜他们是谁?告诉你,他们是专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为了让我们开心,所以打扮成这个样子。你可以和他们拍照、玩游戏。嘻嘻,有意思吧!商店里、市场上,你还会看到许多家长牵着自己孩子的手,在商柜上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商品。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看商品就一大把一大把地抓起,往门外挤。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3

一、生字词:

轻盈 汹涌 哥嫂 趁机 发誓 衰老 悲哀

二、重点字音

tiāo 挑选

bāo 剥皮 挑

tiǎo 挑战

剥削

二、重点字音

zhēng 挣扎

包扎

zhā

驻扎

zhèng 挣钱

zhà

挣扎

三、填空

1、要想又快又好地复述课文,就得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列词组来编列这篇课文的复述提纲:名字由来——老牛指点——树林相识——幸福生活——王母强拆——鹊桥相会。这样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2、《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3、《牛郎织女》和《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织女——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向往美好的生活。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5、《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关于牛郎织女的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14、安塞腰鼓

一、重点字形:

高粱 桥梁 骤雨 酸枣 搏击 战栗 磅礴 蓦然

二、重点字音

茂腾腾(téng)

高粱(liáng)旋风(xuàn)

亢奋(kàng)蓦然(mò)

衣着(zhuó)

旋转(xuán)

三、填空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句话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书后习题4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好;②这样写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五、写作特色

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子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自然风光: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4、华山自古一条道。土特产:

1、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民风名俗:

2、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天气变化: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云,地上雨淋淋。农业生产: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磨刀不误砍柴工。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无事不登三宝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戏曲谚语和成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生旦净丑: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喜闻乐见:闻:听见;见:看见。锣鼓喧天:喧:声音大。

唱念做打:唱:唱功;做:做功,表演。念:音乐性念白。打:武功。

惟妙惟肖:肖:相似,像。感人肺腑:内心深处

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向他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4

一、不同的笑:

眉开眼笑、憨笑、捧腹大笑、冷笑、暗笑、嘲笑、媚笑、讥笑、微笑、苦笑

二、描写顽强意志、奋斗精神的成语:

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坚贞不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发图强、铁杵成针、坚定不移

三、历史典故成语:

卧薪尝胆(勾践·战国)凿壁偷光(匡衡·晋代)完璧归赵(蔺相如·战国)闻鸡起舞(祖逖·晋代)纸上谈兵(赵括·战国)初出茅庐(诸葛亮·三国)负荆请罪(廉颇·战国)破釜沉舟(项羽·汉代)围魏救赵(孙膑·战国)背水一战(韩信·汉代)

四、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提心吊胆、肝胆相照、肝肠寸断、胸有成竹、沁人心脾、感人肺腑、铁石心肠、赤胆忠心、推心置腹、侠肝义胆、牵肠挂肚、明目张胆、狼心狗肺、羊肠小道、人面兽心、张口结舌、口是心非、手足之情

五、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6、失败乃成功之母。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8、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六、发明创造: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贝尔发明了电话。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华佗看到醉酒能减轻手术病人痛苦,发明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琴纳看到挤奶工人很少患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方法。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人们从蝙蝠的回声定位现象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七、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甫《山行》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5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教学重难点是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好学的爸爸》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练习4》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4、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5、初步了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初步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四、课时安排

《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2课时

《奶奶的白发》2课时

《陈毅探母》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6

第四单元共3篇课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围绕这一主题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第二篇文章说明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要科学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让它成为21世纪的希望。第三篇文章讲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道理。我想,用“科学有道”来概括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更贴切些的吧。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 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文章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以及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在学习本课时,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采取 “ 质疑式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介,多次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充分与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同时要抓住“怎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和“为什么能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学实验的过程,通过相关语句,发现人物身上的科学品质。同时注意渗透引号用法的指导,做到自然、朴实、有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建议在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姿,定会使学生们遐想联翩,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建议课后带领学生查阅、搜集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资料,写读后感或制作摘记小卡片,激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愫。

《学会合作》先讲合作的重要,接着讲什么是合作,然后讲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最后总结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学会合作》要抓住文中的两个例子,弄清这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做人做事的教育。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第一课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板块。一是揭示课题。揭示课题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运用谈话法,学生读题之后可以就题目进行质疑,如《学会合作》一课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进行合作,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等问题。揭题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自读课文。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可以放在课外,但课内自读是不可缺少的,第一巩固预习的成果,第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第三标注出自己的疑惑。自读可以采用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边读边思。在自读环节中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防止一部分学生走过场。

三是读写字词。字词教学是贯穿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字词教学。字词教学可以采用检查的形式进行,通过读书、认读生字、读说词语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易错字要进行书写指导。

四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一环节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的。对重点句段要加强朗读指导,要读正确、读流利。朗读指导要少讲技巧,多做朗读练习,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评读、师生赛读等形式进行。高年级应减少齐读,多进行个别朗读。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抓住要点读懂课文,品词析句领会表达方法,读说结合感悟思想情感,学以致用进行读写迁移。

第二课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板块。

一是读懂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句,通过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把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对这些信息的探究兴趣。

二是披文入情,披文入理。重点句段读懂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瞻前顾后,从内容的联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读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而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适时生发。说明性课文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点补充是完全可以的,但学习的中心是文本,不能离开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拓展,要防止把语文课上成综合常识课。

四是领悟方法。第一要领悟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实例、作比较、打比方等,第二要领悟课文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如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联想、整散相间的句式、夹叙夹议的手法等。

五是读写迁移。说明性课文是进行读写迁移的范例,学生适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习作练习,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做到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同步发展。

在第四单元习作的教学时,应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解放学生的身,让他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生活和精神世界;解放学生的心,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感受、体验生活,用他们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下自己实验的经过、结果。它可以是科学课上做过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有趣的实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积累有限,无论是课上实验,还是生活中探究,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较大的环节、步骤,细部的、感性的认识关注较少、感受与体验也就较粗浅。因此,本次习作首先重点引导学生打开“习作素材大门”,与科学课教师联手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一次有趣的实验,同时利用教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自己设计,动手做一次小实验;其次,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式、日记形式等)把自己尝试、发现、探究的经过及结果记下来,努力促进学生 “ 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 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7

(“基础知识+阅读理解”100分、作文50分)

一、基础知识(55分)9.联系课文内容填空。(26分)

10、综合改错(标点、病句等共五处错误)(5分)

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好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⑤“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能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0分)

白蚁的破坏作用(21分)

常言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新闻就曾报道过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就像人类的住宅小区。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序号写在括号内。(3分)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6分)

(1)我国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 白蚁,它具有、、、的特点。(2)“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

(3)从全文来看,与“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相照应的是 3.写出划线部分句子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4分)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2分)A.由整体到部分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2分)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所用词语:(行踪)__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所用词语:________

5.文中第2段中第⑤句中的“百余个”和第三段中的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分别回答。(4分)

温暖的雪书(11分)

①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②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的惊呼。

③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④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⑤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⑥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⑦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对对,是得慢点。⑧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⑨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⑩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⑾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⑿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提醒和问候,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⒀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⒁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1.说说文章的标题妙在何处?(2分)

2.文章在结构安排上运用了什么方法,起到了什么的作用?(2分)

3.“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4.对于“车前当粉的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如何理解?(2分)

5.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段“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3分)

三、综合能力考查(3分)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你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单的说明。

示意图:

说明:

四、习作(50分)

题目:一次有趣的实验要求:把实验的目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语言通顺,把重点情节写具体。不少于450字。

【第四单元】答案

一、1.蕴藏 回眸 慷慨 廉价 威胁 2.xié 和(谐)(协)助 倾(斜)要(挟)歪门(邪)道xī(溪)水(牺)牲(夕)阳(犀)牛(息)(息)相关 3.(1)镜子(2)少(3)不顺(4)犹豫 4.(1)不仅 还 所以 但是 不仅 还 甚至 因此(2)在北京发现2000多年前的文物。(3)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略 5.(1)意大利 斯帕拉捷 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超声波 医用超声波 雷达 要留心观察,勤于探索和实践(2)说明文 解释说明 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 开发海洋 利用海洋(3)要有统一的目标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 心中想着别人 心中想着集体 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会合作 演讲稿 完整 层次清楚 灵活(4)近山识鸟音 兼听则明 流水不腐

二、(一)1.(1)(3)(4)(2)(1)(2)2.打开课本 开拓市场 开发产品 开垦荒地 开辟道路开启大门 3.设问 总起 4.略

(二)1.画去lán bó 狐 去 2.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一刹那转瞬间 3.厚薄 天气晴朗 阴雨风雪 云上的光彩现象 4.晕 华 虹 霞 日晕三更鱼 月晕午时风 东虹轰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5.略 6.留心观察 蜻蜓低飞 蚂蚁搬家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8

二、背诵并默写P73“日积月累”。Q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Q________________

四、近义词

和蔼--和善渺小--微小遨游--漫游慷慨--大方节制--控制恩赐--赏赐

浓密--稠密幽香--清香宝贵--珍贵甜美--甜蜜教导--教诲神圣--圣洁

五、反义词

浓密--稀疏清澈--浑浊滋润--干燥放弃--坚持和蔼--粗暴渺小--伟大

恩赐--乞求慷慨--吝啬璀璨--黯淡枯竭--丰富遥远--附近

六、体会句子含义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含义:“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含义: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含义:“山峦”指连绵的山。这句话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4、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含义: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人类必然受到伤害。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含义:“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七、理解课文内容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是总分总结构,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走进作者:

泰格勒、奥地利作家

三、预习检测: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理解字词

一泓hóng 充塞sè 吁吁xū xū

曾:曾经。说明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了。消遣:消闲,解闷。

一泓:清水一片。泓,量词。斑斓:灿烂多彩。隐约可见:隐隐约约能看见。津津有味,有滋味,有趣味。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栩栩如生:形容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像真的一样。彻夜难眠:整夜难以入睡。充塞:塞满,填满。

纹丝不动:形容一点也不动。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讨论、明确: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2、速读课文,概述小说的故事梗概

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当

他如愿以偿地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所有景色却仅仅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五、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 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读第4段)2. 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3. 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病人甲,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六、精读品析: 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1.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小说中两个人物的对比非常鲜明,在对比中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课文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人物心灵上的对比:“靠近窗口的病人”,也应当“静养”.但他“为同伴”不断编造“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将公园景物描述得丰富、生动而美丽;”不靠窗口的病人”,由感到是“一种享受”到“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三个“为什么”表现了他“强烈”的嫉妒心理。最后一部分只写了一个“不靠窗口的病人”,通过描写他“探头朝窗口望去”的动作,及所见到的“光秃秃”景象,反衬出“靠近窗口的病人”心地的善良,道德的高尚。2.语言精练、含蓄。

从整体看,全文只有1300多字,但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而有波澜,且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从局部看,小说开头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环境;对公园景物和比赛的描述,是小说的重点笔墨,但也不过二三百字,却写得那样丰富、生动而优美,且含义深刻——反映了人物美好的心灵;第三部分对照着写两个人物的行动,一个是生命垂危在挣扎,一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笔法十分洗练。小说最后,作者以“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极为凝炼的一句话,写躺着的病人梦寐以求,费尽心机的追寻结果,戛然而止,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是躺着的病人阴暗追求的必然结局,也是他丑恶灵魂的具体物化,含蓄地显示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清晰地告诉读者,美丽迷人的“公园景色”,是近窗病人心灵的投影,并不存在于窗户之外。作者不动声色的赞美与批判,凝聚于凝炼、冷峻的尾句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七、拓展延伸 :

(一)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的情节。板书设计: 20 窗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多开心呀!

主要板书:秋游 2008,北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拼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申奥会徽,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申奥资料。

2、揭示并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用红笔写)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课题里出现了标点符号)

教师简单介绍申奥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题,体会“!”的作用。

4、师:2008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申奥成功后人们欢庆场面的多媒体录象。

提问: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yíng

shēn chéng gōng

如“北京赢啦” “北京申奥 成功”等

3、想知道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记录下来的吗?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认识包字头,指导书写“句“。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卡,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1、播放多媒体,师旁白第二自然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2001年7月13日晚上),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来,北京就----(沸腾了)。(板书:沸腾)

2、理解“沸腾”。(先了解本义。)

在课文中“沸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找到写明北京沸腾的自然段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从这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沸腾了?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师相机板书:人多

沸腾狂欢

人们会聚在天安门广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庆祝,此时的广场沸腾了,更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

现在谁能说说“沸腾”的意思了?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4、如此欢快的场面,同学读了也许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还愿意说说吗?

⑴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第三自然段。

⑵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北京吗?(例: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5、人们此时的心情是如此激动,你能体会到人们的心情吗?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将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和大家分享。

学生评价,要求说说别人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6、仔细听,人群中都是同一个声音----引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两个“!”,读出自豪兴奋之感。范读,比赛读。

7、今天我们成功了,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人们会说些什么呢?理解“千言万语”。

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2008,北京!”

8、回顾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背诵指导

1、再次播放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当时场面。(画面没有声音)

你们觉得画面少了什么?(声音)

2、尝试用课文中的语句,给画面配音。

四、总结谈话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了----(2001年7月13日)那天我们申奥成功了,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会出力,我们小朋友可以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

2、交流。

3、课外延伸:出示奥运会会徽,简单介绍会徽含义。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练习4。

附板书

2008,北京!

人多

沸腾

欢乐的海洋

狂欢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 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 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学习《静夜思》

1. 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 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 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艹()()()()

讠()()()()

主要板书安排: 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7 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 ”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

(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指导要点。

(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点。

三、背诵课文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试背。

3、各人轻声试背。

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同座互相背。

7、全班齐背。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中()合()都()

坏()串()含()猪()

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主要板书计划:

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练习2

【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M()Q()D()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上一篇:庸政懒政怠政具体表现下一篇:背影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