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精选8篇)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篇1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参观、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称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是通过实物或实践,外界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而在学生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道桥。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1)运用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形成数学概念。
(2)小学生形成的概念水平,与掌握感性材料的多寡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看、多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积累感知材料。
(3)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并且记忆比较牢固。所以从直观和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必须明白,直观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使之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在运用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教学都要从直观入手,在学生已有有关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不必通过直观,直接利用已有经验建立新的概念。只有对所学的概念、法则等缺乏感性知识的依据时,直观才是不可缺少的。直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克服为了直观而直观的倾向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篇2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运用实际的或者能联想到的几何图形, 通过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转换, 形象地给学生带来数量上的直观感知,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几何直观的教学作用不仅仅只体现在课程“图形与几何”的授课中, 它还能应用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能,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几何直观能让学生更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通常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基础, 反映着一个计算方式的基本原理, 具有透过事物现象反映其本质的特点, 但是也因此数学概念多是抽象的概念, 不利于小学学生对其理解和学习, 因此几何直观的运用十分重要, 它能通过简单的实物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了解和掌握。比如在分数的学习当中, 由于学生日常接触的大部分是整数, 分数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一时之间感到接受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授期间可以利用几何直观方法, 用五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出整体的1/2、1/4等, 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分数的概念。在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巩固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 拿出一个尺子, 遮住其中的3/4部位, 告诉学生:“这尺子没遮住的部分长5cm, 是整个尺子长度的1/4, 那么尺子的全长是多少?”从分数的学习慢慢过渡到整数中, 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与整数的知识连接在一起, 构成完整的知识点衔接, 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构建数学框架, 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而在这道题的解答上, 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分数, 教师可以在四张图上各画出5cm的长度, 然后由四个同学各拿一张图, 以直线的方式站在讲台上, 让学生明白尺子的总长度是一段5cm尺子的4倍, 而分数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反映出两个事物的倍数关系, 让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整数与分数之间, 分数还能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通。几何直观能全面地将分数含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 随着年级的提高, 教材中的课程案例逐渐由实物图转变成示意图, 最终成为线段图。因此, 数学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会越来越深奥, 内容也会越来越广阔, 简单的实物图根本满足不了数学知识的传授, 但是这种过渡方式能让学生将最初的实物图当作数学认知的起点, 在转变成示意图之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将实物图转变成简洁的示意图, 然后过渡到将线段图来概括数学中的量, 循序渐进, 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 化解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的难点。而在过渡时期,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示意图或者线段图的含义, 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学习平均数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垒”球的方式来代替教材中的一些条形统计图, 用10个球作为篮球, 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数能形容教师的投篮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移多补少”的方式找出“垒”球的中间数, 通过实际的例子能让学生克服示意图带来的思考难点, 教导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几何直观来解决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疑问
几何直观属于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中介, 能有效运用实物来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疑问,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数学抽象知识的真正含义,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题:“如果老师从七楼下到五楼用了30秒, 那么从五楼下到一楼用多少秒?”许多学生都会下意识的选择75秒, 因为从七楼到五楼用时30秒, 下一个楼层使用15秒, 则从五楼下到一楼用时为15秒的五倍, 为75秒。在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变化以数轴的形式画出时间图, 如横轴表示楼层数, 而纵轴表示时间, 画出下楼梯的线段图, 让学生将用实物解决的问题尝试着抽象化、线性化, 给学生之后学习的线段图打下基础。
五、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思考
虽然通过画图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 理解题目的含义, 但是几何直观的用途不仅仅只是如此, 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学生思考, 加强推理能力, 通过画图中隐藏的知识条件,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几何直观学会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 抽丝剥茧, 找出解题的思路, 积累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长为10cm, 宽为6cm的长方形中减去最大的正方形, 则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题目给出的信息量不大, 许多学生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找到思路,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最大的特征即是四边皆相等, 那么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即为8cm, 而问题是“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那么得出正方形的周长题目还是没能解决, 但是这时通过几何直观的思考和联想, 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在减去正方形之后, 长方形的长为2cm, 宽为8cm, 则周长等于四边长宽之和, 即是20cm。通过几何直观能让学生发现数学题目中陷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结语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篇3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直观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从轻松自由的幼儿园到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改变了,知识要求有所增加了,扮演的角色也随之改变。那么,这些刚入学的学生如何才能较顺利地学习数学呢?二十多年的任教经验告诉我,利用直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直观教学是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借助可感知的具体形象,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感知认识,促进大脑皮层形成表象,从而转化为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直观教学法中教具应有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录音、录像、实物、模型、图片等),充分展示教学中所需的各种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可利用现代化设备放大关键的细微部分。让学生反复感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表象资料。另外,教师在选择、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不但要注意教具的教育性和适用性,还要尽可能使教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的特点,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等。
(二)直观教学法所使用的教具(实物、演示器、图片等)和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应注重实用性和统一性
实用性是要求直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具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必须与教材同步,这样就便于使学生感知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方便教师的讲解,促进表象的转化。统一性是要求教师所使用的教具与学生所使用的教具应保持一致,避免教师讲解与学生接受的脱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其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直观教学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突出直观性、形象性,达到凝聚注意力、激发兴趣、形成表象、把握知识点的目的。该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防止滥用,这样才能使直观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直观教学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在教学中,如果最初的印象是充满了形状、色彩、声音的。并且能被学生的多种感官所接受。那么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就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第一册不进位加法13+2=15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题图,渗透一些集合思想。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13是由一个“十”和3个“一”组成。通过演示,使他们明确先把3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5个“一”,再加上原来的一个“十”就是15,从而理解个位对着个位加的道理,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理解为什么用加法等。又例如,29页7的认识,插图形象地说明了7的组成以及7比6大,7的序数意义和基本意义。通过教师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数的概念和序数的意义。
三、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离不开直观教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无意注意占优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直观教学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或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设疑,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比如,在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容易不加分析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为了减少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教材中就编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逆向题。其中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9辆大卡车,大卡车比小汽车多4辆,小汽车有几辆?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题,难度比较大,教师利用图片直观的给学生们演示了,这样学生们很快搞清了数量关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应该这样做:9-4=5(辆)。另外要求学生每做一道题要默读题目,想象实物,能画出实物图的要尽量画出实物图,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学生理解题意后,分析条件和问题,再思考解题的方法,从而避免他们学习心理上的惰性。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篇4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地进行于课堂上。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12、3、6、9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计)。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所教概念的知识生长点,今后的发展(落脚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么单薄,变得厚重起来。孩子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理解起来也就变得轻松。如果我们能让一个概念变得丰满,变得多彩,让它能从书的平面描述中凸现出来,那么孩子们掌握概念的过程便也会变得立体、多维,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吗?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篇5
专业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摘要】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工程,而小学启蒙阶段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从启蒙抓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如何提高启蒙教学方法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方法
小学启蒙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激发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于启蒙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而要提高启蒙阶段数学教学效率,就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积极的教学组织。
一、小学启蒙阶段教学特点
根据小学启蒙阶段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多种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如制作简单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等,这样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教学流程尽量简单化,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太复杂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设置障碍,只有简单易懂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机械的运算比较起来,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四是利用反复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力,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反复训练增强学生记忆的能力。
二、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基础教育来说,好的习惯比好的成绩更重要。对于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学生来说,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用一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佳的培养时期,从听说读写进行规范,对预习、课堂练习、复习、课后作业等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规范和指导。比如教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铃声响,进教室;书摆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等。学生本来就喜欢这样的儿歌形式,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之中,并在以后习惯规范中以此为原则,进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小学生活的启蒙阶段,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更加重要。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对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的学习,有着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
1、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对于低年级启蒙阶段来说,孩子最喜欢的是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事物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请同学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盆花?有几扇窗户?有把椅子?在教室里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支铅笔?有几块橡皮?有几块黑板?
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然后获得数据,而且能够把这种数据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树立了数学概念的同时,也增长了生活知识。
2、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生活联系教学来自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才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生活实际,从而将生活化的原形搬入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妈妈给明明钱买本子,买了一个本子花了1元钱,妈妈给了两元钱,明明能买几个本子呢?请同学们帮助明明算一算!学生会很自觉的进行思考,并帮助明明解决问题,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对数学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是学科特点较为鲜明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利用各种形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利用各种游戏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1、利用折纸,培养实践能力。在数学启蒙阶段,常常会出现东西南北方向的识别题目,还会出现点、线、面,及其各种图形的认识,如果教师单纯给学生介绍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里形成概念意识,但教师如果利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就比较容易。比如,在一张图上,教师分别画上大像、狮子、北极熊、大海、沙漠等不同的动物和处所,然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些动物和处所进行方位的识别,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儿歌,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小学启蒙阶段,对于数字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自己编一些儿歌,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唱,学生边读,边对里边的数字进行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山头立着一只虎,林中跑来一只鹿,路上走来一只猪,草中藏着一只兔,洞里出来一只鼠,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学生读起来就既感觉带劲,又觉得饶有兴趣,学生就会爱读、想读。
3、创设游戏,营造快乐氛围。对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还沉浸在幼儿园的快乐氛围中,没有走出来,那么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就是一种非常凑效的方法了。比如:让学生开展小小比赛,看看谁算的准,跑得快!或者教师编辑一个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轻轻松松的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个年级数学教学方法都在进行策略性的转变。作为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理解肩头的重担。在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针对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快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的激情。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篇6
夏邑县桑固乡张楼小学
孙云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是块没有经过雕琢之玉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依法治国,民主治国。这就需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育,而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成人是成才的先决条件。若成不了才,德才不兼备,那样的人才不仅不能回报社会,恐怕最终也只能是祸害社会、祸害家庭的歪才、鬼才。因此少年儿童的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又是少年儿童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最低条件。我们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工作。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意义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学校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不是以知识为最终的标准。更要求他们具有生存能力。因而,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各学科专业授课的内容预先进行巧妙设计,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一般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换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时引入毒品这一犯罪,告诉学生几克毒品就能使人犯罪;在学到统计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绘制我国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图;在学到追击类应用题时,我们可以编写一些公安民警追击罪犯的题型等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与法制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节课来讲,法律涉及范围极广讲起来是没完没了,如果我们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那就谈不上在数学课渗透法制教育了。法制教育只是渗透,是点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其他的如: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要守法,必先知法。学校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可以定期开展法制报告,定期为学生作法制辅导报告,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和警示教育。其次,可以举行普法主题班队会。学校可在低年级中开展“什么是法律”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在中年级中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常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在高年级中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例如:红领巾广播站、文化橱窗、宣传版面、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
认识。此外,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片等,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法制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五、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这就是“课堂的开放”和对学生的“解放”。那么,这个“开放”和“解放”的内涵是什么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玩吗?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去玩吗?我们认为这样不行,新的理念中也决没有这个意思。纪律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之一!学校没有纪律,就会使无政府主义泛滥成灾;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学就无法进行。若任其自然下去,就会使学生目无法纪,甚至破坏社会治安,导致违法犯罪。所以,一定要利用数学学科的优越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教学。正确的做法是: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新教育思想中“开放”和“解放”的内涵。“开放”不是放手,“解放”不等于“放羊式”;结合学科特点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大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适合于我们的社会。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篇7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形的最基础的知识,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数学概念是很多的,大致可分为九类,约有540个,这些概念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概念知识。教给学生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办法;正确指导和促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前后连贯的体系,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概念;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的不同特征,选用不同的具体的指导方法;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根据概念教学要经过的引入、形成、巩固和运用的四个阶段,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好这四个环节。
一、概念的引入
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处于从具体逐渐抽象过渡的阶段,而这种抽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凭借式(形成过程)”,一种是“同化式(同化过程)”。对于起始性的概念,小学生一般采用凭借式,就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抽象。在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借助充分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去探究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从实际引入概念,对于发展性概念,一般采用同化式,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不断积累,智力不断发展,学生就应借助已有的概念去认识新的概念。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概念同化就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新概念的主要方式。在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充分复习学生的已有知识,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精确深化,产生新的知识,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例如,开始学习分数时,我提出:把一个饼、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张纸等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是多少?从而引进分数。开始学习角时,学生凭借见到的扇子、五角星、三角板等,理解“角”的意义。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给学生以具体的形象,使感知更加充分。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凭借式。小学生掌握几何形体概念,从形式上来看,既有概念形成,又有概念同化。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研究概念教学的策略问题,既要研究概念教学的过程规律,又要研究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规律,以及数学概念的特点,使之产生有机的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概念的形成和建立是由一种理性到另一种理性的判断,中间不应渗进任何参照物的。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已有概念积累不多,智力水平较低,所以在小学阶段,特别在低年级中,进行概念教学一般要依照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渐次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的表象,分出事物的主要本质特征或属性的过程。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三、概念的巩固
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将概念从一般转向特殊的过程。在学生已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对学过的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归类,既要注意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概念沟通起来,使其系统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把有关概念严格地区分开来,不致引起混淆。
从概念的引入到形成,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但同时是新认识的开始。小学生要真正理解和巩固一个概念,还必须借助“反馈”的作用,及时地利用刚刚形成和建立的概念知识去作用于一些数学材料,加深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既依赖于他们的经验和智力,又依赖于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状态,还受到学习对象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影响。所以,这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练习。教师要精心地设计练习题,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使学生在不同题型、不同方式的训练中,深化对概念揭示的本质属性的各个方面的理解。
四、概念的运用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教师应通过设计富有实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思考“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理解引向深层。例如,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后,我设计了一组操作题:(1)画一个等腰三角形;(2)画一个顶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3)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师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应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掌握小学数学教材逻辑系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深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趣味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被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差。那么需要通过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呢?这需要教师在兴趣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学习兴致得到提到,学习效果也就会好。那么,小学的趣味教学课堂又该怎样去构建呢?
一、在游戏过程中传授知识
小学生普遍都爱玩游戏,这是孩子们所具备的天性,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刚入小学时,教师应当延续这一种游戏教学模式,从而不至于让学生对小学教学感到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游戏情景来讲解课堂上的知识。假如这节课要讲的是“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找十个学生让他们依次排列,扮演不同的数字,并让讲台下的学生根据黑板上教师给出的算式匹配相应的学生。在这过程中,上课内容没有变化,学生也还是那群学生,然而游戏却点燃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学生纷纷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初,怎样才能让学生最快的对学习的图形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呢?教师可以把连连看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寻找相同的图形的过程中,能够区分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发现不同图形的特点,加深对图形特点掌握程度,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二、课堂中穿插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小学生基本都是故事的爱好者,小学生从小便在父母的故事熏陶下成长,他们是通过故事而对世界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中穿插一个趣味小故事,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本上的知识。例如,教师向学生讲解4+2为什么等于6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灰太狼这天偷袭羊村,首先在草里抓到了四只羊,又在河边抓到了两只,回到家后红太狼问灰太狼:“今天收获怎么样?”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帮灰太狼回答。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数学方法解释这个问题会十分枯燥无味,学生对此提不上兴趣,故事的插入让学生原本难以接受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习题训练中加入趣味元素
课后练习一直都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然而单纯的算式练习让学生很反感,他们把这当作一种负担,任务式完成练习,那么效果也不会高。对于这样一种学习现状,如何设计有趣的学生喜欢的课后习题,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把简单的算术用文字方式或者卡通图案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1+1=?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把1+1=?设计为:东方飘来了一朵白云,西方又飘来了一朵乌云,那么天空中现在总共有几朵云呢?又或者,可以在练习册上把1更加图像化,用一只蝴蝶的形象代表1。这样设计的课后习题充满童趣,学生像看故事和看连环画一样进行课后练习,他们能充分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高了。
四、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趣味评价,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信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视的,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这样他们学习的兴致才会更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判时,不应该用“优”“良”“差”这几个字概括,而是可以采用趣味评价,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作业优秀的学生作业本上可以告诉他们做得很比喜羊羊还要棒,激励其再接再厉,而对于做得比较差的学生,要鼓励学生更加努力,不要做一条懒惰的毛毛虫,而要做一只奋发向上的蝴蝶。评价尽量贴合童心,以鼓励教育代替批评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带来的善意,对学好数学有着满满的信心,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五、让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爱动,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因此可以安排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数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开展一次角色扮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亲切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这过程中,多样货物的总价钱与找零问题很好地为数学中的加减法练习提供了生活素材。学生要扮演好角色,就必须把数学练习做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增进学生间学习上的交流,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爱好,让活动成为教学方面的垫脚石。
小学的数学教学,应该把兴趣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让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在以后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14).
[2]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08-2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07-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09-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10-22
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10-11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07-26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07-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09-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05-15
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