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精选13篇)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1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天长小学沈美莲
本书是校本研修热点丛书中的一本,本套系列从书由成都教育学院周小山院长,严先元教授负责编写设计并组织运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由本书李建萍担任主编,郑大明担任副主编。各部分的编写者:第一部分:郑大明;第二部分:程依青、郑大明;第三部分:赵笑梅、李建萍、陈琳、林方全;第四部分:李建萍、文芳、汪峰。全书由赵建萍统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针对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实践的感悟和反思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本书在撰写中注意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提出问题,并以一线教师探索与创造的经验为依据,给出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澄清模糊认识,解决问题。
本书特色:
1、理论阐述通俗易懂。
2、课例鲜活而富有内涵。
3、行动策略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
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是教学活动,第四部分是课堂学习。全书针对40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每一个问题都力求作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理论认识尽量深入浅出,实践有操作性,从而切实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针对每个部分内容,我都有比较感兴趣的点:如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中,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恰当地陈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知识技能性目标的定位程度
2、准确把握“经历,体验,探索”等活动过程性目标的行为程度
教师在研究如何在课程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首先要研究的是我们如何把学习过程科学而又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的心智得以运动,且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生的情绪感受;其次要研究的是体验,也即如何让学生在完成经历之后,回过头去审视自己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体会自己是通过哪些步骤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的。
3、科学地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划分,制定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中,又讲到“要真正用好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需要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2、教学从哪里开始?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教材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为教学
顺序?
3、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三部分教学活动中,又重点论述了“怎样认识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学习环境
1、关爱学生的学生活动
2、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营造以对话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1、生生交流自主探索
2、师生交流共同发展
第四部分课堂学习中重点分析学习方式开始,揭示了学习方式的概念,着重分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揭示了三者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在新课程中如何引导等内容。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希尔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什么是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学习,将学习任务下达到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都有义务为共同体的进步作贡献,这促使每个成员都为共同的目标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发现,思考,尝试,交流,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学会合作已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我们教育领域合作尤为重要,由于我们要培养现代具有较强合作意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在平素的教育中恰恰是忽视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在2002年微软教育论坛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拿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打起了比方:“如果举行编程比赛,一个清华学生对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我赌清华赢;双方各出100人,我可能要偏向美国赢。”故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中这样介绍: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制定活动规则,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让每个孩子分别承担任务。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如收集信息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讨论的习惯;互相配合的习惯的等等。
在当今这一社会,我们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自己同样也要学会自主,探究。而且不仅要合作,还要学会学习。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我们的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2
一、思考教材, 营造气氛
新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数学需要, 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我们认为课堂的创新, 在于打破传统教学的陈旧做法, 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 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 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创造性教学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 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学到方法。 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 教师决不代替讲解。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 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 进行教学活动,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兴趣、志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新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数学的思考方法,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并且注重和学生的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民主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 无拘无束地思考, 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二、师生互动, 应用创新
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能思路开阔,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 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 充满创新活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重要形式, 考试是课堂教学的导向, 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实践促发展。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 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 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 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 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 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才能顺利共同建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 在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 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 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 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 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 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学习学习长度时, 很难理解 “厘米”、“米”之间的差别, 我将1米和1厘米画在黑板上, 让同学轮流上台用手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 提出“填单位”的问题:课本的单位、自己身高的单位、橡皮的单位、教学楼高度的单位。 学生亲身体验, 热情高涨,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生活, 创新学法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在设计问题时要捕捉社会中一些真实的数据并加工成为数学问题, 这样让学生在思维训练的同时, 感受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教师是引导者, 基本任务是启发, 目的在于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个学生创造形形色色的舞台, 适量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能力题, 可有效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在学习“初步认识角”的时候, 我最开始让大家在教室中找到角, 如课本、黑板、课桌等物品的角, 看着角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到角有两条边, 且这两条边的一端相交在同一个顶点。 认识到角的样子, 我让同桌见相互帮助用自己的小小手摆出角的样子, 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际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 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发散性思维”的火花, 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展,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兴趣出发, 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3 (Z1) .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
当今社会是以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在知识、能力竞争方面越来越激烈。衡量人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程度的高低,更应当注重其所具备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项能力也是当前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以及创造能力。①此处所说的创造力主要指小学生在经过数学学习之后,能够通过研究与探索,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及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能力。
2.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联。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数学现象,并且很多事情都与数字相关。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以便将其有效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②例如,超市开展促销打折活动时,就会涉及数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上。
3.教学与育人充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由于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使其在获得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现创新的相关对策分析
1.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
2.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了当今教育的新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教师能够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大大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与目的,在全面教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出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试听材料以辅助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中的图片、文字等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教学视频,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应用题变得更具吸引力,更加形象、充实。③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够变革教学手段,实现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现代化。
3.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小学教师应当完成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④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进行探究式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留给学习小组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来,就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轻松,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4.引入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教师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创设情境、研究问题、归纳结果以及实际运用。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将情境教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的教学场境,然后使学生在扮演场景人物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出日常生活中“农产品买卖”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A与角色B。A:“老板,白菜价格多少钱一斤?”B:“白菜2.5元钱一斤,买2斤可以每斤便宜5毛钱。”然后提出问题:“A买了2斤白菜需要支付多少元?A花了8元钱,能买到几斤白菜?”这些问题提出来,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迅速转动起来,并且在经过分组讨论之后最终将问题解决。情境教学不但实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将基础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水平。
注释:
①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②刘忠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220.
③王毛雨.探讨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03.
④孙国选.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140-141.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4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课堂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多元化、开放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简单的数学逻辑能力、解题能力,进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引入或者创设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场景,使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计:一方面是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是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从多角度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二、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简单的数学逻辑与解题能力。如:在讲授“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水果、人民币等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来说出它们的形状,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具体含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总之,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创设出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5
面对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都积极倡导了全新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应找力全面贯彻新课程概念。
一.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
“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课改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须树立人本思想,始终体现人性。
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体现教育的开放性
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日渐突出。现代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要树立“社会即课堂”、“世界是教科书”的思想,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适时补充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眼,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对各种素材、整体的选择组织要尽最大可能地联系现实,尤其是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组织教学活动也应灵活、多样。在教学中要结合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积极营造学习、体验的实际情景,创设能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课改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教学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用什么方式和怎样的策略学习。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必须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四.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6
一、大胆探索,既要求实,更要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多种手段,刺激思维。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讲解解法,利用多媒体,把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真实呈现。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思维,有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面向全体,既有展示,更有深华。
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与同学们谈地理”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地理知识资料,然后以各种方式在全班展现,并可就讲述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请全班同学课下思考。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三、打破常规,既有顺应,更应逆取。
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设计些无法在教材直接找到的答案且学生能接受的创新问题,引导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上问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7
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要创设问题情境, 那么,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呢?首先, 教师要以教材为指导, 注重挖掘教材的内涵, 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将数学课堂所要表现的属性以积极的形式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儿童特点的小白兔采蘑菇的情境去引导学生学习, 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改变例题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程改革必然会引起新教材的变革。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但教材内容毕竟是静止的,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还有一些弊端。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对于运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将那些静止的资源转化为动态的东西, 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 教师可以将0~9十个数字形象地转化为“10个小朋友”,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高涨起来。
三、利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根本之所在,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也源于生活本身
例如, 教师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时, 可以选取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物体, 如乒乓球、积木等形状各异的物体, 将它们放到同一个袋子里, 让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玩的天性, 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物体, 认识物体的形状, 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 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 在教学《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 事先制作一些玩具头饰, 让班里的小朋友带着头饰参加游戏活动, 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 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施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与人合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是家长眼中的掌上明珠, 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 他们一般缺乏合作意识。但是, 儿童的天性是喜欢交流的, 也乐于同他人互动。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从学生入学开始, 就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例如, 在教学《数一数》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先相互合作, 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喜悦之情。而在《认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班里的桌椅摆成圆桌会议的形式, 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自由交流互动。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小组之间相互探究学习、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勇于表达, 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通过合作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使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例如, 在教学“分类”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
新课程改革指出, 要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多数练习题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效果一定会有所不同。例如, 有一道小学数学问题, 讲的是幼儿园买面包, 一个班共有15名学生, 买哪两盒比较合适, 有三盒让学生去选择。在这个过程中, 有的学生依据生活实际, 想出来了很多办法, 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多年的实际教学表明,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必须要改革教学思路, 转变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应有的锻炼。
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实现学以致用。要想达到这一效果,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当前我们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数学甚至会产出一种厌烦情绪。要想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程, 就要让数学适应学生。如果数学教学模式不能和学生相配合, 就要去改变数学课程, 改变课堂模式, 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 逐步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 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真正活跃起来, 思维得到锻炼, 能力得到提升。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指出, 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下学习,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井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6) .
[2]闫玉伟.浅议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 2013 (5) .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8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法教学生,将课本知识一般性地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因此,学生只能按照课本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创造性。学生不会主动学习,潜力也不会被发掘。因此,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实践、去合作,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社会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打好基础。具体到教学方法中有以下方面。
一、在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下,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对于老师而言,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思想,把自己换一个角色,由原来的主宰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由原来的灌输者变为现在的帮助者,对于学生而言,应该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成为思维的主动建造者,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可以主动学习,富有创新性,思维活跃,形成良好心态学习,另外改变原来的课堂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课堂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和复杂,因此改变小学课堂组织,势在必行。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要实践起来。老师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研究、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并且可以很好地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在讨论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角色体验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对知识有亲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讲解公式时,运用巧妙的方法,给学生举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得出结论,总结出计算公式,从而提出质疑,提高创新意识,能使学生牢记公式,更灵活地运用。
二、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建设新的课程改革,将新课程的意识提升到全新的位置,强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学习,学会理解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加强数学的理论学习,改变教学观念,加强新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等。其次,教师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彻底改变原先那种灌溉式的教育方式,实现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得到进步,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出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愉快地和其他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教课可以很生动地把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按照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编写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影视资料,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可以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中的文字变得生动化、形象化。把原先枯燥的计算题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具有吸引力,结合多媒体教学,开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更大限度地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科技化。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使学生在民主、科学、平等、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出问题,激活思想,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内涵。
PPT展示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减轻了教师课上书写的负担,解放了教师的双手,同时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图文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PT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制作课件难度较高,制作耗时较长,受到学校电子设备的影响,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等等。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并且把它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学习思路,使其发挥自身想象力,不断创新,取得更多的成果。
四、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实际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做一些小游戏,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在课堂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并且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活跃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设计游戏中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和学习彼此的优点,提高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彩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2]杜鹃.浅谈新课改下如何看待和运用教授教学法.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9
<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本期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熟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的内在力。因此,在上“比多少”这课时,我就以“交朋友” “帮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的引入自然、形象,融科学性、生活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还通过折一折、涂一途、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发现了“比多少”的规律,这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材料。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本期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整理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这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思路可能没什么规律。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收集、归纳、整理为系统复习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几次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个困惑:我总能感觉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他只感觉热闹、好玩。在听取苏仙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研讨会时,市教科院的黄主任给我们的建议中就提到了小组合作。她说,小组合作不要留于形式,要给学生
1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所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与练习题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不仅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色彩,而且能更好地巩固扩展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能力。布置练习题应注意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其二就是要重视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强调综合性。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设计好课堂练习,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注意训练到位,以训练为主线,抓好双基的落实,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态、语态还要更生动。
讲话时老是一样的腔调,很容易让学生疲倦,缺乏吸引力。其实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这个缺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但始终感觉放不开,特别是有其他老师听课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就是应该像演员一样尽情表演,用语言和形态来不断刺激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和老师一起做,一起学。在教学中,我觉得还应努力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吸引学生的,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也就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措施论文 篇10
古话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光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作为十几年教育的开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养好学习习惯和打好学习最基础学识的根本。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买菜结账,到工作后的工程运算,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想而知,数学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以下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中间几经磕磕碰碰,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教育,数学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仍旧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1.对于国家,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发达和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视和小视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基础学习的扎实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差异,这些现象都使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发展缓慢。
2.对于教学设备和模式,不管是书本、练习册、黑板三点一线的教学设备,还是老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和老师强制学生听课的被迫模式,对于正处于逆反期和调皮期的小学生来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加之新课程的开设难以让老师掌控教学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给老师们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预知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但是,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小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实现现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兴教育模式,必须深刻反思和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简析。
1.作为国家,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第一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相违背部分。把原来的强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放开小学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于教育环境和老师,学校要开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课堂可以生动、多样化,同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到游戏与视频动画中,以动画的形式讲给小朋友们听,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比强制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必须学,如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的学习更为轻松、简单、扎实、积极。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求异,指对知识和技能探求的更新立异,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故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教堂里看见悬挂的吊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这在别人认为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伽利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领悟出“摇摆等时性”的规律。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及方法,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办法。对于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标新立异。如我班有一个学生,高一入学时成绩平平,但为人争强好胜,资质聪颖,就是贪玩,遇到问题总爱提出不同的想法,对此我总耐心分析他想法的正误,错误的引导他找出原因,正确的给予鼓励。高一期末,其物理成绩遥遥领先,还在市物理竞赛中获了奖。针对这位同学的情况,我向同学介绍了中微子的发现过程。物理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射电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放出一个电子后,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总是大于电子的质量,虽然差别很小,但与巳知的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这令许多科学家束手无策。这时,年轻的物理学家包利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说:随着电子一起,有另外的一个粒子也飞离了原子核,是它偷走了、原子核的一点点质量。经过二十几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小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它,这时,中微子的假说才被证实。
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但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按书本上讲,学生按书本上做,学生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素。讓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也就是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寻求各种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既需要一个熟到巧的过程,又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在已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新奇感,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如物理实验中测“金属电阻率”,要测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除了书中方法之外可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如电路的设计、黑盒子问题的处理等等。象这样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些老师怕麻烦,往往避而远之。实际上利用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分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巳。只要广大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篇12
一、优化重组教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 是与新课程标准配套使用的,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于教材的编写具有指导作用。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中批判了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 但仍没有忽视教材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不是唯一的内容, 所以, 对于教材, 既不能过分依赖, 又不可完全抛弃。 所以, 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研究其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内容, 仔细研究其内涵和思想。 在此基础上, 结合教材, 使之与新课标相对应, 实现目标与教学知识内容的完美结合, 才能够真正指导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同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 从学生出发, 从教学实际出发, 重组教材内容。 重组时, 教师可以适当增减教材内容, 以保证和满足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这样的做法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关注学生, 分析教学实际, 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 要注意取舍, 灵活处理教材。 由于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完全尽善尽美,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不必完全按照教材教学, 可以灵活地将后面的章节知识提前教学, 只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做一些变动是可以的, 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知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与社会实践对接, 形成一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也能够改善教材的不完善,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优势。
二、数学思想应贯穿数学教学始末
数学教学和学习必然会由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如何体现数学思想, 让其能够较好地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教学要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 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对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来说, 都需要有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指导,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自然而然地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数学思想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数学思想的融合,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方式, 在问题中体现数学思想, 使其能够较好地与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 对于数学中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 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教学, 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和理解, 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三、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改实行之后, 不少数学教师为了尽快提升课改实效, 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采取共同备课的形式, 其目的在于让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 取其所长, 避其所短, 实现资源的整合。 尽管教师实行集体备课, 能够实现教学设计更科学和完善, 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集体备课形式导致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通力合作固然有利,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能由于集体教学导致对于新课程标准等没有充分吃透, 对于数学教学课改可能认识不清, 就此来看教师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弊端。
由于学习主体的差异性, 可能所使用的教案并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 集体备课,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以自己的理解来设计, 导致所设计的教案犹如众人拼凑而成的, 自然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吸收集体备课的优势, 发挥教师个人的经验, 更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相适应, 教师可以结合集体备课的优势和成果, 在此基础上基于教学的实际情况, 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教师应学习众家之所长, 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和优势,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也是体现新课改要求的, 更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善用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目前, 教学手段的多种多样,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强化了教学效果。 比如, 多媒体技术等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了教学单一的形式和内容,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活动。 这使得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有利于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但与此同时, 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样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开展。
笔者在新课改实行和数学教学过程中, 发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分寸, 不可盲目随意使用, 教学手段是来辅助教学的, 旨在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和质量的提高。 例如, 在传统教学中黑板的运用十分广泛和重要, 板书设计非常重要, 但随着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运用, 黑板逐渐被取代, 其功能逐渐丧失, 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不用黑板, 就会尽量不用或以其他某种教学手段取代。 一些教师视多媒体为万能, 过度使用, 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教学。
五、教学活动要以课堂教学为基准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要注重寓教于乐, 转变原有死气沉沉的课堂, 所以不少教师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想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 的确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愉快,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然而经过长期研究发现, 不少课堂教学的活动实际上与课堂教学没有太多内在联系, 这些活动的开展完全是为了活跃气氛。此外, 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以一系列活动贯穿容易干扰学生学习, 反而阻碍学生的思考, 所以教学活动不必要过多地玩花样, 要能服务于教学。
出现上述现象、 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真领会新课程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活跃, 学生投入, 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和融入, 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参与。
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篇13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夏周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2):45-47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07-31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07-27
学习新课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09-0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10-04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09-28
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11-2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新方法探究07-11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11-14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