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2024-09-30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通用9篇)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1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

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们灵通小学地处农村山区,中心校辖五所村校,学生基础差,分布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师资不齐,结构老化,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老教师来说,很难接受并实施,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对我校来说难度大。虽然困难重重,但我校也结合第十七个教研月的契机,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灵通小学,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现就我校的课改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克服困难推课改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改机构

课改工作是否进行的首要因素是看校长是否认识到位,是否重视。而课改实验是否能扎实开展的保证是看改革工作领导机制是否健全。为加强我校课改工作,在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学校其它行政领导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要务,经常性召开会议研究课改工作,给课改工作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课改专题教研月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培训、课堂教学实验等研讨活动,并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校本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师资培训,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新课程师生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与管理,提供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后勤保障。

(二)加强宣传,引导参与,营造课改氛围

在课改初期,我校召开全学区教师会,组织全学区教师学习《课改专题教研月活动方案》,领悟我校提出的“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让课改的新理念、新精神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引导老师改变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参与到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探索中,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学校还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与课改同行,坦然面对课改,支持课改,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

(三)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学校课改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校两只队伍的素质是否达到课改的要求。原有的应试教育,在老师、学生、家长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与此相适应的教师素质也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师素质。为了尽快适应我们的素质教育的课改工作,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1、更新教育观念,培训实践提素质

学校提出“没有课改理念的老师,不合格”,强调“课改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学习者、研究者”,要求直面课改,全员培训,全体参与。学校充分挖掘校本培训资源,让外出培训的领导和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传递课改信息,传播课改理念,指导课改活动。学校还利用周前会和教研活动时间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标修订:精神、特点及实施建议》,还要求每位教师通过课改的理论学习,以及上课改课、合格课、汇报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等,撰写教学经验论文,青年教师至少写2篇论文,老教师至少1篇,鼓励多写。自开学以来,从行政人员到全体教师,学校新课程培训一直在进行。通过培训、学习、感悟、实践、体验、反思、交流、升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目前,教师已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印证新的教育理念。

2、实施目标定位,大胆实施“四步教学法”课改模式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的“四步教学法”课改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交流释疑,总结归纳——拓展应用,反思升华。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优美音乐的渲染作用、以旧引新的规律迁移等方式导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入路,情感入境。然后出示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一般用时5分钟。

第二步: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根据教师在第一环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这是学习活动的感知阶段,一般需要15分钟。

第三步:检测交流,质疑总结

要求教师在检测验收学生自学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交流评议,鼓励学生发现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研究探讨,分析讨论,质疑问难,生成新知。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以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并适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整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需要15分钟左右。

第四步:拓展应用,反思升华

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是教学的升华阶段,需要10分钟左右。

每位教师通过对该课改模式的执行,要达到十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有新变化;二是学习方式有新转变;三是备课要有新思路;四是评价改革有新突破;五是教学研究有新成果;六是信息技术运用推广有新举措;七是理论学习不间断;八是教研活动求实效;九是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有新起步;十是课改不忘育人之本,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生教育与课改有机结合。

3、发挥教研组作用,以求教科研新校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我们把科研目的定位在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本学年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为中心校所有教师和村校年青教师,以每一个教研组为一个课改小组,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课改实验课。一是通过每周一位青年教师的课改实验课和每周一位老教师的合格课以及新教师(未工作一年的教师)的汇报课等运用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并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二是利用说课、评课的形式,探讨和改进四步教学法,形成深厚的课改研究氛围。通过集体教研,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

4、加大奖励力度,激励教师参与课改。

为了激励老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学校将对课改课、合格课评奖。以教师上课所得平均分为评分依据,青年教师的课改实验课、老教师的合格课均设立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100元、80元、50元。学校还鼓励每位教师撰写论文,凡被学校选送参加县级论文评选的,每篇奖励20元。

5、开发校本资源,搞好课程建设

2012年9月,学校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主题,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队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教师对校本教材的编写、拟定。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立足学科特点选择并组织教材内容。目前,正在实施对《快乐阅读》校本教材的整理、编著工作。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典型的校本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充实了统编教材,满足了学校课程的需求,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6、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课改是核心,教学评价是关键。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积极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整合。引导教师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上来。通过课改,我校初步改变了对师生的评价方法。

我们采用了课堂观察评价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视角逐步转变为: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总之,我们坚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赏识”为主的教育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评价上,学校制定了《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六认真考核评价表》和《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条例》,把评价教师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放在提高师生行为文化上来,放在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

二、返璞归真见成效

我校实施新课改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爱动脑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具体表现在识字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放松了,课堂精彩了!

(二)课堂变了。首先是教学目标变了,从过去的重结果轻过程,转向对情感、态

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注。其次是课堂活了,学生的身心解放了,新的课堂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教材和教学过程开放了,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是一个生成的动态的过程,老师的教案不好写了,教学进度不好把握了;时空开放了,自然和社会生活成了教学的无字书,教学回归生活得到落实。

(三)教师变了。课堂上教师的心中不再是只有教案,而是有人、有本、有情、有智。教师们有尊重教育的新理念了。首先是教师的学生观变了,现在的教师不再把不同的人培养成同样的人,而是关注学生的本位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意识;其次是教师的课程观变了,教师从课本知识的简单传递者变为课程的生成开发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变了,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三、坚持课改不松懈

通过近两个多月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虽然参加新课程改革的部分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改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它兄弟学校相比,我校新课改的推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持久的坚持。对于我们来说,做过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我们灵通小学只有人人参与新课改,在新课改这条铺满荆棘和鲜花的道路上,找出课改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将以中心校全体老师和村校青年教师为课改先锋,带动我们村校的老教师学习课程理念、实践并探讨课改实验课。我们更加坚信我们会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课改之花。

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教导处2012.11.21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世纪人才

我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即非常注重语文教学及语文的教研教改,在这几年中,经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构建了一个课内课外联系紧密、校内校外的沟通和谐、学科之间相处融洽的教研教改的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聚全校之力,融众家之长,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语文教研教改方面的作法

多年来我们满怀豪情地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语文教学的改革,我校一直把它放在首位,对此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实现了三大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的主动的发展。

1、语文科学观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它能使教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开阔的视野,有创新的精神,有不断求索的动力。语文教学应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服务。本着这个宗旨,我校着力于改革语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使语文教学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我们注重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信息世界,努力将语文课堂教与语文课外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行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组建文学社团,加强课外阅读,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评选故事大王、古诗小能手、演讲小明星等。我校还根据各学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针对各册教材课文间的相互联系,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比如我们在上<<可爱的草塘>>、<<蛇与庄稼>>、<<大瀑布的葬礼>>三篇课文时是,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我校教师就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介绍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保护作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这样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中心”的作法。

2、教学方法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讲说,繁琐分析课文,学生在课堂里默默聆听,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语文教学陷少、慢、差、费的困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教师坚决摒弃繁琐的讲解,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得到感悟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营造自学、思考与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良好的氛围,对于激活思维,提高学习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

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课文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自己的想像甚至是“突发奇想”;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

3、学习方法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低中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高效的学习。

组织好全班交流。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

二、以语文教研教改为龙头,全面开展学校各项工作。近几年工作回顾:四大教育特色

1、素质培养——让每个学生拥有闪光之处

艺术素质培养 我部音乐、美术、舞蹈拥有极优秀的师资,辅导学生在市县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年度,又新开设书法课程,从多渠道进行艺术培养。事实胜于雄辩,宣传栏里的艺术之星、各项汇报演出中的大型舞蹈、器乐、书画表演都是最佳的明证。2003年8月,我部学生集体舞蹈《海网渔歌》参加省“蒲公英”杯歌舞赛,获金杯奖。2004年5月,在省经典导读节目比赛中,我部选送节目,喜获省特等奖,被推荐赴香港参加全球华人经典文化交流活动。2004年4月,我部参加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三O四社区广场文化文艺汇演,《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均对我校学生的文艺节目进行了摄影报道,向全省推介。今年8月,我部选送的节目《我不再是让你操心的孩子》、《海浪声声》等代表湖南省去人了大会堂参加演出,获得全国第三名。

体育素质培养

近几年小学部每年度均举行了广播体操赛,况空前。由体育老师周亮军带领体育组一些年轻的体育老师,开辟了体操队、健美操队、5术队。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演出,表现相当出色。历年来,我校代表队参加县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名列全县第一。2004年5月,我部田径代表队参加县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在乡镇联校中综合排名第一,总分遥遥领先。

科技素质培养

小学部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上周由我部科技辅导员谢朝文老师精心组织策划,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又成功举办了玉潭中学小学部第六届科技活动节。这次科技节共收到了各项作品386件,特别是四驱车竞速和四驱车拼装,学生报名踊跃,热情高涨。科幻画科技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提供空间。

文学素质培养

在近两年中,我部作文教学也喜获丰收,先后有张沛汝、谭叶、姜迎等22名同学在县作文竞赛中,获县一等奖,43名同学获县二三等奖。有刘清宇、宋平萍等同学在《宁乡日报》发表作品,张慧中同学参加“少奇主题”征文赛获县二等奖,被选编入该丛书。

兴趣特长培养

让家长个个满意,让学生个个闪光。小学部给学生特长发展以足够多的时间,每天的第七节课和周六上午的特长培训持之以恒,保质保量,使学生学有所长,在今年的家长汇报活动中,全体学生人人上台,个个表演,综合素质将会得以充分体现。2004年4月,我部学生参加全国绘画书法比赛,有喻盼倩、李新宇同学获省一等奖,有张慧中、贺丹同学获全国双龙杯美术作品赛银奖。2004年5月,我部98(2)班学生龚云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市小学生计算机奥赛,荣获全县第一名。

1、教研教改——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1.学科赛课

课堂教学成为展现教师素质的舞台。我部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风格独具,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学生乐学善学。教师在各项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近年来有林群英、朱新霞、胡小英、成波、邱玲、周兢、周亮军、戴喜元、彭志勇、李弥坚18位教师获县一等奖。2004年2月,在全县小学新课程理念赛课活动,我部朱新霞、张志红、林群英师参加比赛,均获县一等奖。

2.经典导读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学生潜能,我部承接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全校6个班,共290名学生参与实验。一年来取得不俗成绩,在2004年上学期参加长沙市古诗词诵唱演比赛,我部节目《水调歌头》获市二等奖。不少三年级学生能背诵《大学》、《笠翁对韵》等。2003年10月,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经典文化实验课题负责人刘孝听教授来我部进行实验授牌,我部首批6个班学生参与实验,标志着我校开始省十五重点规范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

2、德育熏陶——让每个学生拥有良好品行 1.礼仪教育

本年度,我部积极推进礼仪修养,强化纪律教育,进行路队训练。在学习纪律、日常行为规范、路队训练上高标准严要求,树“小军人”风范。课间操、中餐、放学一律呈两路纵队。并实行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经典导读的人文精华,陶冶高雅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将礼仪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形成习惯而受用一生。现在教师不需具体指挥,各班队伍一样整齐有序。

2.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作为德育的一大载体,更是频敏精彩,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见识、发展能力,《中国乡镇企业报》、《潇湘晨报》、《湘声报》、《东方新报》等其他媒体都曾对我部的活动进行过采访报道。

3、英语教学——让每个学生超前六年掌握

我部英语教学,全县领先。从学前班开始,便开设英语课程,将“陈雷英语”教学法与快乐英语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口语及听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2004年1月,举行的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中,有宋平萍、胡玮琦、黎添雨获国这级优秀奖、省二等奖。2004年4月,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NEPS)有宋平萍、龙思丽、蔡璇、易佩韦等七位同学进入决赛,成绩喜人。2003年11月,我部学生参加省英语系列比赛,有5人在口语比赛中获省一二等奖,有7人次在英语贺卡设计中获省奖。

大家有目共睹,我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室少,班容大,但我们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期望在各位专家与同行们的指导下,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办得更具特色。

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部

小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近年来,×××小学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和在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明确把“师生主动发展,用一流服务、树一流教师、育一流孩子”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在课程和课堂教学方面大胆改革,力求突破。回首历程,我们在茫然中探索,在困惑中前进,在思考中升华,从感悟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课改之花。学校在课改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教师在课改中得到专业发展,学生在课改中得到健康成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课改活动已初见成效,课堂已呈现新的景观。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好学自悟、文明合作、勇探创新”的良好学风。现就我校的课改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改机构

关于课改工作是否进行的首要因素是看校长是否认识到位,是否重视。而课改实验是否能扎实开展的保证是看改革工作领导机制是否健全。为加强我校课改工作,在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要务,经常性召开会议研究课改工作,给课改工作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小学课改方案》,同时成立学科课改实验小组、课改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培训、课堂教学实验等研讨活动,并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校本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师资培训,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新课程师生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与管理,提供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后勤保障。

二、反复宣传,引导参与,营造课改氛围

在课改初期,我校反复召开教师会、家长会,并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等阵地,有计划地宣传课程改革内容;并分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课改的新理念、新精神走出校园,深入民众,形成有利于课改的良好社会氛围;把课改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让每个相关人员明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与课改同行,坦然面对课改,支持课改,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

三、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学校课改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校两只队伍的素质是否达到课改的要求。原有的应试教育,在老师、学生、家长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与此相适应的教师素质也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师素质。为了尽快适应我们的素质教育的课改工作,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培训提素质

学校提出“没有课改理念的老师,不合格”,强调“课改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学习者、研究者”,要求直面课改,全员培训,全体参与。同时挖掘校本培训资源,让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通过开设讲座或公开课的形式,传递课改信息,传播课改理念,指导课改活动。学校还利用教职工大会和教研活动时间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组织全体教师集体收看专家讲座知识培训,新课程理念教学光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学习、感悟、实践、体验、反思、交流、升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目前,教师已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印证新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目标定位,大胆实施“一五五”课改模式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的“一五五”课改模式。即:一原则、五步走、五重视。

(1)“一原则”:教和学同步互动原则。

(2)“五步走”即“一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步感悟目标;三步自学铺路;四步主干导学、合作交流;五步课堂回顾、小结自我”。

(3)“五重视”即课堂教学做到重视“情感、个性、自主、探究和迁移”五个教学策略。

每位教师通过对该课改模式的执行,要达到十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有新变化;二是学习方式有新转变;三是备课要有新思路;四是评价改革有新突破;五是课题研究有新成果;六是信息技术运用推广有新举措;七是理论学习不间断;八是教研活动求实效;九是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有新起步;十是课改不忘育人之本,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学生教育与课改有机结合。

(三)发挥教研组作用,以求教研新兴校。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我们把科研目的定位在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发动全体教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搞教育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教学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和思考。通过不懈的努力,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我们还组织有关教师就如何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通过集体教研,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课改是核心,教学评价是关键。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积极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整合。引导教师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上来。通过课改,我校初步改变了对师生的评价方法。

我们采用了课堂观察评价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视角逐步转变为: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评价上,学校制定了《×××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和考核实施方案》和《×××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把评价教师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放在提高师生行为上来,放在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同时把评价的权力“下移”,即评价学校的权利交给社会,评价领导的权利交给教师,评价教师的权利交给学生和家长,同事、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使评价对学校的发展、教师、学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我校实施新课改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爱动脑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具体表现在识字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放松了,课堂精彩了!

(二)课堂变了。首先是教学目标变了,从过去的重结果轻过程,转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注。其次是课堂活了,学生的身心解放了,新的课堂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教材和教学过程开放了,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是一个生成的动态的过程,老师的教案不好写了,教学进度不好把握了。

(三)教师变了。课堂上教师的心中不再是只有教案,而是有人、有本、有情、有智。教师们有尊重教育的新理念了。首先是教师的学生观变了,现在的教师不再把不同的人培养成同样的人,而是关注学生的本位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意识;其次是教师的课程观变了,教师从课本知识的简单传递者变为课程的生成开发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变了,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汇报材料 篇4

一、课改背景

课改以来,我们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过好几年,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在的教学状况,面对有些教师在课改中的迷茫,面对教师的生搬硬套别的地方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有些教师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种种情况,国家新一轮课改给我们指出一条路子,其核心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总目标落到实处,倡导优化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我校本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推进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宗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扎实开展课堂改革,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我校的课改模式。

二.课改模式的制定的依据

(一)、找准教学真实的起点----“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视野经验、发展阶段等进行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特点规律、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有效学习。

“以学定教”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在“以学定教”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训练方式的设计,都应根植于学生的学情上。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落实!

二、充分调动主体认知——先学后教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此大模式基础上我们数学组制定出下面的模式。

三、数学模式的解读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先自学,后交流)——展示点评——课堂检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 激趣导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以复述旧知识为基础,精心设计与新知识衔接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 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

这个环节分三步:

第一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独立尝试。

第二步,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先和同桌进行讨论,同桌讨论还不懂的组内交流。

第三步,教师行间巡视,参与交流,发现疑点加一点拨。

“ 展示点评”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展示者,并且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如不完整的可以进行补充,如果表述准确进行激励评价。展示得分计入小组,以增加小组合作的意识。

“ 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所学内容选择练习题进行巩固,做到少而精。“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收获。

“拓展延伸”设计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关能够扩展学生思维的练习。

四、课改阶段性小结

课改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边教学边反思、边培训边提高的做法。,我通过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中,无不反映出他们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他们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是伙伴及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乐学愿学。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矛盾,评价方式单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只求“表面活跃”,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等

第六小学作业改革汇报材料 篇5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在教研组内实施作业改革,设计出语数英三科具有六小特色的作业本,并根据年级段分为低年级段和中高年级段,分设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平时的作业布置也做出了要求,实现了这样几种转变:

一、在作业要求上:由统一性作业转变为选择性作业

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是有差异的,作业的统一性、必修性、规定性,必然导致学生信心的丧失。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也就是说,有作业任务,但不是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有选择性完成。这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注重了学生的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在作业内容上:由单一性作业转变为综合性作业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教材的编写也力求在这方面突破。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淡化了知识体系,强调了能力、方法、情感的和谐发展。课后的练习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凸现人文色彩。这样的设计意图,就是要教师变单一的知识教学转向综合性教学。教材编写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以及实际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开发教材,那么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也不能拘泥于教材。因此,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在多,而在于精,作业不能仅限于教材的练习,要突破教材的局限,要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我校的语文作业,教师让学生多去读书思考,多让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多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并且以手抄报、诗配画、听声悟道、书海拾贝等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作业方式上: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

以前的作业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性操作,学生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作业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有求知的需要,有情感的需要,有交往的需要。针对小学生天性就是好动的、好玩的、好奇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考虑到了让学生体验到作业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体验过程,做作业是一种享受。因此我校教师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允许学生自由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很不容易独立完成,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

在作业评价上:由教师评价向多员共同参与转变

既然我们已经确立了学生是作业的主人这一地位,在评价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先由主任自己对自己有个评价呢?我校在作业评价方式上进行了这样的突破。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完成组员的作业评改。作业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来参与。我校对作业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组成,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当然,教师始终是策划的主体,这样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调整教学策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评价,我们都注重了评价的人文关怀。

小学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篇6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为宗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内容,紧紧围绕“重管理、求质量、抓细节、创特色、提内涵、促和谐、创名校”的工作目标,以推行“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新的教育理念把学校领导定位为既是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加强领导,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就是要服务教师,服务教学,千方百计地为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办学质量保驾护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领导,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教导处以下又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常识、体卫艺五个教研组,分学科具体负责相关工作。落实学校领导责任制,实行学校领导包年级包学科的责任制。学校领导从每个教师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到平时的备、教、批、辅、考等,再到期末质量检测都进行全程管理与督查。在加强学校内部机构建设的同时,还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运行。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我们在参考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情况实际订立了大量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运行的制

度。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每日巡查制度等。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首先由学校拿出方案,交全体教职工分组讨论,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领导班子再商议讨论,最后制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意愿的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中,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理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二是创新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三是数字管理与模糊管理相结合。总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对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也明确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使学校管理有据可依,工作日趋规范。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的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要发展一要有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的领导班子组,二要拥有教育理念超前、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上集镇镇直小学始终把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

1、注重班子队伍建设

“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一个好的领导团体,任何单位都难以发展。学校领导都不脱离课堂,与教师比业绩,与教师比品格。他们与教师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教学工作挑重担,教学研讨作标兵;管理学生走在前,服务教师用真心。形成了一个榜样型的领导集体。同时,注重思想学习是提高班子战斗力的又一途径,校长每周都要组织班子成员召开生活会,学习国家的教育政策,重申“克己奉公,干净办事”的工作原则,检讨自己的工作失误。“打铁先须自身硬”,强有力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姿态高、风格高、学识高,境界高,工作水

平高,服务热情高的优秀集体,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和亲和力,给上集镇镇直小学广大师生树立了可直接效仿标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点。

2、强化学习研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必须通过每一个教师来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一靠学习二靠研究。为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号召全体教师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增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忧患意识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学生、家长最喜欢的老师”的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四)、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坚持质量为本。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愿望。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必须始终坚守“质量为根本”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我校是淅川县强力实施“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点实验学校,如何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效进行,我们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积极探讨,群策群力,外学内研,扎实开展,有效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查阅资料;

2、集体备课;

3、精导善诱;

4、及时反馈训练;

5、当堂达标。学校还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效的促进:

1、自我反思,2、互相观摩;

3、互相听课;

4、随机抽查。不定时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公开课、推门课、跟踪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一条龙的督查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09年以来,①我镇小学的“导学互动”培训全部在我校举行。而且作“示范课”的教师和主评教师也全部定为我校教师。②全镇组织的“导学互动”优质课竞赛中,我校30余名教师参赛,有20余名获一等奖。③淅川县小学语文“推门课”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④两届淅川县小学语文“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修养。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全面稳步推进基础教学改革。

(五)、以优质课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优质课活动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每一学期我校都要组织不同轮次,不同学科的优质课、公开课竞赛。第一,我们以教研组活动为抓手,组织教师研讨本期优质课如何开展,并观看名家名师的示范做课。第二,以年级组为单位,研讨、互听、互评各自准备的课,从中推荐一名教师为本级段做示范引路课。第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各级段的做示范引路的课进行点评,查找不足,结合“导学互动”的有关要求提出修改意见。第四,由教导处牵头,逐级段进行示范引路做课。第五,组织全校人人参与的优质课赛课活动,并从中选拔优秀的课参加县镇组织的优质课赛课活动。细

致、扎实的优质课活动组织使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也能够快速适应、掌握“导学互动”课改的有关要求。

(六)、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学校品位 我校以科学的理论引导教师健康发展,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树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缩短教师群体磨合期,加快培养教师进程,提升学校品位。

1、明确校本教研内容。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科组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科组教研,包科领导和教研组长负责,解决学科重点问题);③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课堂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研究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负责人,有目标,有内容,见成效,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教研团体。

2、把握校本教研方式。主要采用专题学习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观摩课汇报、研讨课交流、论文汇报交流、课程资源开发等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提升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

3、促进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效能。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

不少于20节,行政不少于3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学校各科组、级组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专家、学校行政、骨干教师、教师同行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即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

5、推行课题研究,打造校本教研品牌。本着“立足现实,注重实际,以生为本,兴教兴校”的原则,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打造校本教研品牌。

(七)、以组织教学月检为手段,抓好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是教学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结合点,为了切实抓好常规教学管理,我们在每月由教导处牵头,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组长参加,对全校教师一个月内的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培优辅差、章节过关等常规教学情况分学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四有”:有记录、有评语、有日期、有反馈。检查完成后,结果迅速反馈给校长、分管副校长,由校领导对照检查记录随机抽查部分教师常规教学资料,杜绝月检中“送人情、卖面子”的现象。每月的检查结果由分管业务副校长在教师例会中宣布总结,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并对下步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① 课前准备流于形式,应付了事;② 课前准备注重显性准备,忽视隐性准备,课上结构不严。

个别教师课堂过程不够务实,主要表现为:① 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② 把“平等对话”变成“机械问答”;③ 把“适当表扬”变成“随意夸奖”;④ 把“合作交流”变成“分组讨论”;⑤有“丰富活动”没有“深刻体验”。这些做法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一定的偏差。

个别教师教学方法、手段不优,主要表现为: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导致课效不高。

个别教师练习、作业处理不当:主要表现为: 批改不及时和 作业评价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个别教师教学研究走于形式

① 个别教师参与研究的目的不明:不是把教研当作个人发展的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而是把 当做可有可无的一般性活动,满足于走走形式、做做样子。

② 个别教师研究方法不妥:没有真正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问题意识不强,既不能发现问题,又不能研究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成绩是新的起跑线,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7

一、背景与概况

我们苏寨小学位于新密市来集镇东南边缘,苏寨村境内,东临大隗观寨村南与 超化镇周岗村仅一河之隔。我校建于1949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过苏寨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于2011年动工新建新校区,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于2012年1月迁入新校址,占地面积12000㎡,建筑面积3192㎡,餐厅建筑面积450㎡。配备有多媒体室、图书室、仪器室、档案室、音乐、舞蹈室、少先队室、体育器材室、办公室配备电脑,教室配备班班通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8人,现有教师17人,每人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二、课程目标

(一)、统一国家课程开设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学校出台了《来集镇苏寨小学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周总课时26 课时,三至六年级30 课时,严格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二)严格落实、开发丰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设置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二年级4课时;三至六年级4课时。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1.学校在原有校本课程《国画》、《舞蹈》、《横笛》、《葫芦丝》、《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实施。

2.学校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学校安全教育手册》。课程从多方面介绍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校本课程设安全教育课,扎实地进行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有力补充。此外,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针对当下学生的阅读面只限于课本和教学辅导材料,阅读量小,视野狭窄,学生的语文基础单薄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的现象,学校构建 “以人为本”、开放、自然、本色、注重情智生态平衡的“绿色文化阅读”课程。让“晨诵、午读”,成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的方式。

4.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活动的时效性。在课外活动组织校本活动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踢毽子、跳绳,高年级学生在课外活动足球、篮球、田径等;学校集体印制《阅读悦美》周一—周五上午组织全校学生分级进行阅读。周一—周五下午组织全校学生分级进行练习书法。

三、我们的实践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河南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

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丰富校本德育课程,探索德育新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意识到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创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1)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结合德育现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主题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突破口,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活动渠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3.探索开展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国画课、舞蹈课、横笛课、葫芦丝课是学校特色课程,学生按照兴趣每人选报一门。学校按照各班人数分配情况安排指导教师。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课(每周四下午1:00-3:00),尽量使每一个都能受到科学教育,参与特色教育活动。

学校成立小本课程研发小组。组长:于瑞霞校长

职责:学校校本课程总体指挥与规划。

副组长:巩丽娟(副校长)于慧丽(教导主任)职责:开发与指导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职责:实施与开发校本课程。

开学初,学校先制定出校本课程总计划。各组要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计划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各组课程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各班学生年龄特点整合知识板块,编写各组适用的系列教材。

4.拓宽探究型活动渠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进一步将探究型课程与学校特色教育课程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高尚的情操,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自主拓展课程扎实开展,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通过科目化、制度化建设,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兴趣小组),目前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有《国画》、《舞蹈筝》、《横笛》、《葫芦丝》,这些课程都在实施中。

四.课程管理

(一)基础性课程实施

通过基础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追求减负增效的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奠定发展的基础。

1、规范常规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落实教学五环节,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备课除了备文本,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上课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批改订正。探索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并做好有效的质量分析。

教导处将对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完善,要求教师按要求完成各级各类研讨课,完成听课任务,分学科开展随堂课的诊断,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教学深化教研组的常规建设,积极探讨以教研组为依托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的有效途经;积极开展教研组长培训活动,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落实教研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切实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和认真总结。教导处成员与教研组长一起深入年级,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不断提升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二)发展性课程实施与管理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8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博乐市第五小学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和在州、市局的领导下,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牢记校训,在课程和课堂教学方面大胆改革,力求突破。回首历程,我们在茫然中探索,在困惑中前进,在思考中升华,从感悟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学校在课改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教师在课改中得到专业发展,学生在课改中得到健康成长。

现就我校的课改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关心和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年积极开展了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中:“三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五步”:是定向预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

2、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按照教研组开学初的计划,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参加教学大赛活动。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三主五步”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不少于2000字读书笔记,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

四、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今后的课堂改革,重点主要是随堂听课,抓课堂效果,落实评价,以此是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一个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9

安驾庄镇寨子小学

教育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开学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领导号召,乘着肥城课改的东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老师们积极学习改革文件,聆听改革报告,渗透改革思想,然后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路子,初步形成“352”模式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之后又由骨干教师引领,群策群力设计出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模板,并积极投入使用,短时间内取得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成绩。下面我将对我校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

课堂教学改革篇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找准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其根本核心就是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营造优质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合作探究中获取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为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提高对高效课堂的理解,2013年2月22日,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王文涛所长《现代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精彩讲座。讲座中老师们不但明确了参与本次课改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深刻认识到只有牢牢把握教育规律,构建高效课堂,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会后我校老师们还认真观摩学习了莱州学校的合作达标课堂视频,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深入钻研了《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习资料选编》,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了深刻的学习心得,为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352”模式

高效课堂“三五二模式”指的是:“三”指教学设计分三步,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辅导;“五”课堂设计五环节,预习导学,互动研讨,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和回顾总结;“二”两种辅导方式,生对生的辅导和师对生的辅导。

1、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辅导”(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辅导:主要针对班上后进生,在课堂内不能实现“堂堂清”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辅导,使之达到“日日清”或者“周周清”。

2、课堂设计五环节:预习导学——互动研讨——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回顾总结

(1)预习导学,主要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2)互动研讨: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教师课堂设计的学习目标讨论探究,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

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达标测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4)拓展延伸:精选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练习;要适当控制习题的数量。这些主要针对中上学生而言,但习题中也要有兼顾中下学生的练习。

(5)回顾总结: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或者师生间的交流等形式,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两种辅导方式:生对生的辅导和师对生的辅导

这里的辅导主要针对不能达到“堂堂清”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通过给这些学生找小老师在课外进行辅导或者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两种辅导方式不是独立的进行可以是两种辅导兼顾进行。

三、落实课堂效果,全力推动课改常态化

所有的课改,最后都要落实于最后的课堂效果上,不能光看学生

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最关键要看效果是不是好起来了。运用新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原来遇到生词懒得翻字典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谁查的得快、比谁想得全、比谁说得好,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小组合作中主动和同伴协作探讨核心问题,展示时勇敢自信,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想法,看到了学生渴望成长的生命活力。老师方面,我们倡导全体教师要“人人参与课改、人人都能上课改课”,全力推动课改常态化,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每位领导分包一个学科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督促并支持“三环五步”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同时收集掌握课改进展的第一手资料,听取并协商解决大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老师们交流思想,反思问题,真诚坦诚,教学相长,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活;团结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在一点点的提高,树立了我校良好的教学风气。现在,“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普遍推开,正稳步向前推进。

课程开设,校本教研篇

一、认真学习研究,确立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开展与实施,要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所有的专任教师要明确校本活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及培养终学习的学习观.组织教师

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使教师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我校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的兴趣,让儿童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根据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和综合知识掌握较差这一情况,我校决定开发《折纸与剪纸》校本课程。重点加强对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每本书都有前言,每课有目标,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做,并对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帮助学生们加强理解和学习。通过学习既可以了解剪纸知识和综合知识,又可从中爱到良好的教育。

二、组织骨干教师,收集整理编写教材。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全面性,适应性的原则.活动课内容广泛,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本课程《折纸与剪纸》,《樱桃的研究》、《文明礼仪》、《电脑绘画》、《书法入门》等20个主题,组织我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工作,布置教师收集有关资料。教师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后,通过认真选择和修改整理成册。

三、认真实施,做好校本课程的试用和改进。

学校已开设的校本活动课,尽管内容较多,较杂,但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布置,统一要求,集体进行.主要方式有:集体授课,亲身实践,统一训练,自学加辅导等.所开学科均有学校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任教.活动中,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课,在学习中,个性特长有所提高,得到学校,社会及家长的认可.根据校本教材,我校安排了学校课程,利用学校课程进行授课。在实践中认真修改,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并在教学中组织教师编写了教师教学教材,使校本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狠抓落实,努力做好校本课程评价工作。

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在常规管理中规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事项,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教师的期末工作考评中。通过考评,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落到实处。

课改反思篇

对于新的模式,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在实施中仍然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新的模式之下,对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少了,但实质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如编制和批阅导学案,设计课堂小组的活动,还要准备回答和解释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各种问题等,面对如此压力我们的老师应怎样应对?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强,各学科该怎样设置预习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更有效?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精讲的平衡点?怎样提高后进生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价值?我们这样课改,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困惑有压力,才会让我们更快的进步,更理性的成熟。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其实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我们相信:有市教研室、镇教办的关心和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就一定会成功。

上一篇:慰问援派干部总结下一篇:赵河镇中心学校电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