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2024-11-14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精选10篇)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1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加上主观上将其简单等同于“综合练习”或者轻易看成“兴趣活动”,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离,降低了活动的效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综合与实践”是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精彩?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科特征,散发数学味

整合各个独立的学科,融合学科差别、建立大学科观是国际上教材编写时的共同趋势。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着数学课却感觉是在搞社会活动,这样张冠李戴就丧失了学科特点,数学课必须要坚持数学特色。

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要落实四基,于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情感目标,那些贴着爱国主义、互助友爱、公益环保等的标签都跑进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是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旅游费用的计算》一节综合实践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突现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数学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整合数学知识,强调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的解释之一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很明显该注解的关键词中有“综合”,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一课,学习如何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不仅需要综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要灵活选择分割、拼接、旋转等解决方法,在不规则的面积问题上还要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这里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化腐朽为神奇。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创设《小鬼当家》的活动内容,在课余时间利用表格记录一周里全家的日常开支,绘制成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一方面既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从小培养理财意识,也与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勤俭节约”主题单元教学相得益彰。

三、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学生亲自实践了,他们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没有了实际的观察,所谓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独家发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外,在课内也一样可以生动模拟。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开办“小小文峰超市”.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长了解具体的价格,再准备一些仿真的纸币。活动时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自由购物、自行结算。在模拟实践中积累“买”与“卖”的经验,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完善课题过程,加强研究性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何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的首要环节,接着是问题的展开、问题的解答和活动的总结。其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选一选、问一问(选题),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开题),试一试、做一做(做题),讲一讲、评一评(结题)。这样的四个环节就和科学家做课题研究完全一样,只不过他们的课题历时较长、难度更大、综合性更强而已。

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题研究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学科整合设置,从一年级起就开设《社会研究》《科学》,而《图书馆课程》则是从幼儿园一直贯穿到初中阶段,前后一共历时九年。这些课程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数学自身的教学也重视课题的研究,一个星期的作业可能就是主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而不像我们多以被动型的练习为主。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高年级学生分组进行社区小调查,动手制作小模型,撰写微型调研报告或数学日记等;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写作能力有限,借助日记来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卷进数学学习的“漩涡”中。

总之,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积淀活动的经验,进而铺设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学习之道!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2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社会生活为载体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二、科学选择内容, 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就要注重应用, 内容开口要小, 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 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 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 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 既巩固了数学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活动, 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 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 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 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 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 收获成果。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 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 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 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 注重发现,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由学生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 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 合作交流, 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离不开合作交流, 在师生、生生, 小组与小组, 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 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 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 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 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3

一、学习素材取自于学生的生活,内容开放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学习素材可以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的人和事,如与家人或邻居相关的人和事,与学校相关的人和事,又或者是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事情等。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选择和确立主题。

1.创设现实生活情景以及知识的应用情景:即真实再现现实的生活状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生活现象和社会资源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数学的现实意义,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求把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融为一体,让学生有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从而促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要求在实践活动时,有能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应用的知识情景,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发展。例如:五年级数学组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的家庭》,针对数学科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我是小管家”的数学活动。

去年12月初,我们布置学生回家了解附近10个以上家庭12月份的各项家庭日常开支,把调查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统计表,并算出合计金额,做好记录。从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通过分析记录家庭开支情况,学生感受到父母为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月底,学生带回了自己记录的10个家庭12月份的开支情况,在小组里进行了数据的交流,然后,把教师发放的统计表,分门别类地填好,并根据自己统计的家庭开支情况,绘制成统计图。在绘制统计图时,由于每个学生统计的家庭开支数据不一样,所以我们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由学生自己来制作横轴的项目,根据统计家庭的开支数目来确定统计图每个方格的大小。由于统计图的方格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画的,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制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统计图绘制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进行分析,并和小组里其他同学的统计图进行比较,了解有关的数据,比较不同家庭12月份消费的不同,为日后自己当家做准备。

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家庭的数据,写下自己当小记录员的体会。很多学生的体会很深刻。如五(2)班的余晓朗说:“我家一个月的开支太大了,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父母在外面工作,为家庭做出了多少努力。今后我一定要节俭,因为钱来之不易,一分钱也是父母辛苦劳动用心血和汗水挣来的;今后我一定要节约,不应该买的、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一定不要买。”

活动后,我们还要求学生针对这次活动,给家长写几句话。学生们表达了知道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后,对父母的辛勤劳动有了新的理解,了解到父母当家的不容易,并表示:今后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要安排好零用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也有的学生劝家长也要节约,不要大手大脚地花钱。不少学生表示,在寒假里,自己想向父母争取“当家权”,真正地做一次小管家,并打算与父母当家的这一个月的情况进行比较,看看谁当家更合适。

2.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情境:即实践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的情景要有利于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2010年秋学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训练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特意设计了《我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收集数学信息演讲比赛。

【具体步骤】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发现的有趣的事,先在家里试着跟家长说说,要求说话内容包含一定的数学信息以及运用数学语言。

(2)根据老师出示的情景图进行表演和简单描述。

(3)在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进行《我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收集数学信息演讲比赛。

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评出优秀小小收集员。学生听到要进行这个比赛时,都非常感兴趣,这时老师再向学生讲明这次活动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先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回家再以讲故事的形式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身边有趣的事情,从中发现数学信息。一开始,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时只注重事情的经过,重点不在数学信息上。但是在一小部分做得好的学生的引领下,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后再进行信息收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爸爸买了5只苹果,又买了10只西瓜,爸爸一共买了多少只水果?妈妈今晚包饺子,我们都吃完了,爸爸吃了7个,爷爷奶奶吃了8个,我和妈妈吃了15个,妈妈一共包了多少个饺子?又如:我帮妈妈洗了10个碗和4个盘子,一共洗了多少个餐具?爷爷养了6只鸡、8只鸭,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内容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些事物,培养了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从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动手参与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对活动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

1.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以及顺利开展,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如本学期的“我创造,我快乐”拼图比赛活动开始之前,我首先组织学生谈谈:哪些物体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你最喜欢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地方?……用你的智慧把你想象的最美好的事物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在谈话中,农村孩子左黄晓峰就说道:“我喜欢我们的农庄,而且房子、篱笆、鸡鸭树木都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他还绘声绘色地把农庄的样子和景色描述了一番。而一贯喜欢看科幻书的陈豪君却说道:“我喜欢神舟六号,我希望它也能把我带向太空,它也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学生说了很多很多。结果,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如乌龟、圣诞树、机器人、火箭、村庄、可爱的家等学生喜爱的事物,全部都用平面图形拼成了。像这样的活动突出体现了内容的开放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中来。

nlc202309040323

2.活动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的修改策略。每次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教师都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感谢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使学生从这种感谢中体会自己任务完成的好坏,从内心体验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快乐;也可以用描述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成就或表现,而不是直接评价所做的事情。例如对当时的情形作描述,让学生能从这种描述中形成对自我的评价。而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不是非常正确或完美时,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点,又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运用表扬。学生在自评中表扬自己,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信心。

3.课后可以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一开始当我提出要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时候,同学们个个看着我,表现出了质疑:“张老师,这数学日记怎么写呀?和语文日记一样吗?写些什么内容呢?”……问题可多了。写数学日记实际上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还从来没写过数学日记。不过,数学日记的作用确实很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效果也很好。我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在自己经历了各种实践活动后,把自己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感受写出来,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数学的经验;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数学发现。比如我们平时生活当中的各种消费,通过记一记,算一算,大家就懂得要节约;还可以写一写我们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把探索的过程写下来。除此之外还可以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趣事等。总之,可以记述一切与数学有关的事件。我布置学生的第一篇数学日记是写周末一天的安排,由于在前一个单元学的24时计时法也有一份周末一天的安排时间表,我让学生以此为例子来写一写自己周末一天的安排。从收上来的数学日记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参与了此实践活动,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很多人照搬书上的例子,但也有个别同学能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一天活动。比如陈冰娴同学就写得很好,我及时在班上把她的日记当范文读给了学生听,这样,学生都对数学日记有了形象的理解,接下来写的数学日记,越来越多的同学能简单地写上几句了。虽然效果不大理想,但是鉴于在初级尝试阶段,也算不错了。

三、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

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方案的制订也有所不同。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一学段,主要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位置游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后左右这四种位置的相对关系,可以安排学生五人作为一小组进行找位置活动。方法:每组以一人站在中间并指挥,其余四人以他为标准按前后左右四个位置站好,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活动;还可以让小组中其余四人分别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

第二学段,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应用”的要求。第三学段,强调了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例如:数学小调查《了解我们周围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一些学生沉迷于上网玩游戏,人际交流能力欠缺,不懂如何与长辈沟通。为了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为了让他们了解家庭开支,体谅父母的艰辛,树立勤俭节约的品质,我们安排了这个年级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2)在与同伴合作中,提高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观察能力、听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教育学生学会勤俭节约。让学生懂得挣钱难用钱快的道理,最好试着去挣钱,体会生活的艰辛。

【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阶段一:活动准备

(1)废品回收。每个同学收集自己家里家外常见的书纸、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2)分组:10个同学为一组,布置任务,每组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组长负责数据汇总,安排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收集的信息,其他同学要积极配合。

(3)理解复式统计图,明白自己的任务,调查自己家里某一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等。

阶段二:收集整理数据

(1)利用元旦三天假期回家调查,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填入统计表中。

(2)在组长的带动下,将10个家庭的支出填写完整,并算出合计数,完成统计表。

阶段三:汇报交流

(1)每个组长汇报本组的调查数据。

(2)回到统计表中,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在调查中你们遇到哪些问题?

生:我们家里都是几个月才交一次水电费,算出来的是平均数。

师:你们还收集到哪些数据?

生:垃圾费、网费、电视费……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调查成果。)

师:针对这些支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小组张梓维家的人均开支最多。

生:我发现夏晶晶家电费开支最多,因为他们家做生意用电多。

生:我发现我家开支也不少,排在小组第二,我妈一个月的收入是800元左右,而这几项开支用了375元。

……

师:针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纷纷说出要节约开支,并提出节约开支的方法,如综合用水、注意随手关灯……

有些学生说到:上次卖废品得5块钱,自己要卖40袋的废品才够供家里的这四项开支,挣钱挺难的,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哭喊着要父母给钱买玩具,不敢再乱花钱了。

通过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树立了这样的意识:勤俭节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随手关教室的灯,节约用水……

阶段四:活动评价

(1)对于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小组予以“最佳活动小组”称号。

(2)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予以“实践小能手”称号。

【活动反思】

优点: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并懂得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体谅父母的艰辛,意识到要从行动中来减少自己家里的开支。

不足:家长的配合与监督力度不大,这是因为老师与家长沟通还不够;人员分工还要更明确,有些学生根本没事可做,参与少;时间有些仓促,活动的成效需要老师长期监督。

四、课内外相结合

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小调查、小制作、小研究,还可以是一些益智游戏、比赛等,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这些活动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长作业”是综合与实践应用在课外的延伸,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能更加有效地把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地应用数学,使用数学。

(责编黎雪娟)

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发展 篇4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5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4).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5).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7).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6

滨城区旧镇办事处中心小学校长 贺树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滨州市教育局、滨城区教育局也及时下发了相应的规定。这就为这门课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来,特别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特别是乡镇小学,因种种原因,其开设情况和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本校自开学以来,也千方百计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及正常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但认真对照有关标准要求,自我感觉很不理想,从开学到现在很长时间了,甚至很多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姓什么”还没有真正的弄懂。从组织管理到活动的组织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现就我校开展活动的情况提出几点共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者的意识亟待提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开好的前提和保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做了明确的规定,区教育局在全区学校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上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各单位组织认真学习并按时回报落实情况。新学期开学后,山东省教育厅厅、滨州市教育局又纷纷下发了有关的规定。可以说,有关《规定》非常明确,对违反规定的处罚也比较明确,并公布了学校违规行为的举报办法。但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及活动效果还是非常的不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有关管理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这次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这个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很难正常开设且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在管理形式上,农村小学普遍采取的教师包班和兼课的现象,而包班或兼课的老师大多都兼任语文或数学这样的“主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相对较难,且无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从而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组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勉强达到了“开全”的要求就很不错了,离“开好”还有很大的距离。

2、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的意识和素质亟待提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好的关键。

首先是任课教师意识的提高。可以说,从现在课程开设方案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三节,仅比一般数学课少一节,这样的课程方案恰恰说明了开设这门课的重要性,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并不一定接受这样的设置,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深深地感觉到“主科”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应付性”课程,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对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要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会不会接受,甚至认为这样做违

背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假上”、“迎查式地上”等现象仍然存在。

小学英语课的开设为什么在短期内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认识提高”的重要性。

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

一个老师在反思中写道:“综合性学习没有教材,没有自己所熟悉的教学套路,而且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优势。加之,学习方式方法是新型的,教师本身就缺乏研究方法和一些现代知识。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发现问题,不知道如何研究问题你又如何去指导学生、影响学生?”

另一位老师的反思是这样写的:“感觉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没有水平,但是老师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大主题不太感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问题,学生有的说喜欢研究汽车、有的喜欢研究外星人、有的喜欢研究甲骨文,等等。他们所感兴趣的我感觉又研究不了,能研究的学生不感兴趣。”

是啊,“教书匠型”的教师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学生难度是可想而知。

再者,教师的角色也亟待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上成了“xx教育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学生只要学到了老师“预设”的知识,受到了“预期”的教育,老师便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这说明教师角色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

此外,有些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凡事总想依赖现成答案,患上了“网络依赖证”,从主题确立到活动设计,直至自己的反思,都无一不依赖网络上“现成”的东西,甚至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活动设计或“教案”当成教条。可见,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仍是当前培训的重点之一。

我校一位教师的博客中有这样段话:“现在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仔细分析这句话,虽然说明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恰恰说明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的不到位。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做‘蜡烛’、‘春蚕’,更要做‘不断充电的长明灯’,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就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来说,如何实现教师通过“一杯水”而使学生(或师生)获得“一桶水”的效果,这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学生、家长的认识也亟待提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普遍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对综合实践活动不够重视。课外活动或“双休日”活动,没有老师亲自组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

至出现“造假”应付老师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当然也与教师硬性的帮助学生选题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家长理解支持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内容,没有学科课程性的教材作为依托,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各校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来开发和建设。而当前,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仅仅限于学校内部,并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氛围,农村广大的家长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语文、数学、英语,轻其他学科的倾向依然相当的严重,再加上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配合老师的工作就很不积极,无形中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我校三年级一位老师在反思中写道:“刚开始,我上网搜集了许多综合实践的资料,联系自己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共同确定了活动主题《我爱我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讨论活动内容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活动成果。有的小组计划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还有的计划为父母洗脚。我自认为下次上课汇报成果时,一定会收获多多。但结果并非如此,下次上课汇报成果时,发现有些家长很支持孩子的活动。但农村大部分家长知识面较窄,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不能很快转变过来,他们总把目光盯在考试科目上,计划为父母洗脚的,家长不让;想下厨为父母做菜,妈妈怕孩子烫着,爸爸说:‘孩子连刀都拿不动,不能切菜。’„„这说明这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课还不了解,他们认为这些事与学习无关,没什么意思。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农村小学刚起步,就连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不能奢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4、活动选题指导必须加强。

第一是活动主题太大。如:我校六年级老师学期初确定的活动主题“环境与生活”、五年级“饮食与健康”,这些课题就连老师自己都感到探索起来非常的吃力,何况学生!

第二是选题没有考虑课程资源的现实情况。就像一个老师在他的反思中写道:“综合实践活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去体验,去实践,但是有时由于有些问题需要上网查阅资料。但是农村大部分孩子家中没有电脑,因此要求学生汇报就有大部分学生什么也不知道,非常无奈。所以,我认为在让学生进行调查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

第三是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选题,而现实却恰恰相反。这不但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宗旨,从而也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选题不真正的感兴趣,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效果的低下。

第四是选题内容与学科教学拉不开距离。大多数老师走惯了学科教学的路子,选题总是为着学科教学内容转来转去,活动指导方案变成了学科教学“教案”,活动变了味,离学科教学距离太紧,综合程度低,常常是单一的学科课程的拓展延伸。

此外,活动基地建设滞后,社区活动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发掘利用,也给活动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几点建议

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通过“硬”性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硬性的规定和相应的宣传,是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开好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手段和保证,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一项艰巨工程。在认识提高的前提下,通过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活动形式,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逐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要求。

1.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有关推行素质教育文件中关于考试评价的规定,把主动权还给学校,还给老师,还给学生。力争达到市教育局出台的推进素质教育六项措施中要求的“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逐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功能。中小学期末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教研机构可以提供一套完整试题供学校选用,鼓励学校自行命题考试”,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给学校、老师松绑,给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有利的氛围和有利的环境,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钻研,逐步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改革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同时,避免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陷入无序的状态。

2.学校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综合实践活动性质决定了对教师的评价很难用传统的量化方式,这就要求彻底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评价操作中,要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质性评价轻量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重过程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诊断和激励,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逐步建立起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事、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进行自我评价时,努力创设宽松的氛围,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诊断,畅谈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鼓励教师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意在使教师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校长评价和同事评价要密切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听、评课活动,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意在使教师能准确地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帮助被评价者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现状,进一步拟定适合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帮助其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评价的结果不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或名誉挂钩。

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主要是通过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其它形式作为补充,意在加强沟通,并从中获得家长、学生的有关需求及有益于教师活动指导的各种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指导策略和方式方法。

3.学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建立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以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为主,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进行协同指导。逐步过渡到“以活动主题为主线,以班主任为核心,协调各科任课教师,形成灵活的教师指导体系”。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和力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工作。同时,注意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在具体操作中,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指导任务不是某一位教师能够完成,所以,尽量不设专职老师。在研讨的时候,任课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难度太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明显不足,建议下学期设专职老师,安排“象xx老师,脑子灵活,各个方面的能力强”的老师任专职老师。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一再强调,要求“整合各科教师资源”,“ 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连指导教师都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极少数的专职老师同时指导不同年龄段且兴趣爱好差异巨大多个班级的多个活动主题,恐怕是根本没有能力胜任的。

4.课时安排:实行““弹性课时制”,每周各年级活动时间安排在同一个上午或下午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样更有利于老师的参与和指导。

5.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好活动主题后,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活动主题方案设计、活动过程记录和自我评价记录,评价记录要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教师评价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要以质性评价、诊断式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要重点放在讨论交流上。

学生活动成果的体现:期望学生获得多么重大的活动成果是不现实的,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活动成果评价时,要重“过程”,对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和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成为继续活动、探索的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实物制作、小论文、小总结、小发明、典型交流材料、创新性的观点、手抄报等都是成果的体现形式。

6.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认识。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础理论培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真正搞清楚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要从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人都有兴趣爱好,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课外自己做的感兴趣的探索活动也肯定很多。老师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一个小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其兴趣爱好和探究意识,锻炼其综合能力,并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

不要认为学生的思维太活跃,想问题太复杂,甚至离谱而造成教师没法进行指导。其实,在具体的活动组织、指导中,学生在很多方面强于老师恰恰是正常的现象,例如: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探究成果出乎教师的预料等,这恰恰是老师正确指导的成果。对学生中一些创造性成果的评价,教师不一定在此方面超过学生,只需要认可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就达到目的了。

(2)要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和实际条件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还要指导学生分组、提供材料、创造表达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成果的归纳和总结,教会学生调控学习计划和进程。同时,教师还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出问题、导向实践活动,并引导教师在活动指导实践中逐步由“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3)要加强选题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一再强调,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所选的主题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充分的利用本地的资源,学生兴趣高,有利于其个性

特长的发挥,就可以算是一个好的主题。在选题过程中,一要立足于“小”,因为越小就越容易深入,这样就会避免“只做表面文章,不深不透” 的现象。二要根据学生的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逐步把选题权交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确立新的自己的主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选得主题感到不适时,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帮助学生确立新的主题,最终达到“学生人人有课题”的境界。可以说,选题权不交给学生,是不符合课程设置要求的,因而,其活动结果也就很难符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的。

为此,要特别重视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坚持校本培训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多给教师创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就象一个教师在反思中提到的:“看看有经验的学校是怎样上好综合实践课的,他们的主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确立的,学生的兴致怎样?如何对学生作好指导,如何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指导老师,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便捷、大容量、高速度的优势,提高培训实效,但要注意消除教师的“网络依赖症”,正确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鼓励教师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7.多种方式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体,教学

1、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的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1]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师范生起着教育指导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 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 但是却不能把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化为己用, 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不出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作用, 这样也就丧失了这门课程的意义。这在当前的师范教育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整体教学的欠缺。因此, 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角度进行分析, 针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与大家进行交流。

2、“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内涵

“整体教学是基于整体课程思想提出的教学理念。”[2]这种理念注重学生各学科知识之间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性。

具体到小学数学的角度来说,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和学习理论知识。整体教学就是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这三方面的内容相结合, 注重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学习的整体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 利用各种学习材料、教师经验以及小学师生等各种有效资源, 将各个学科、各个模块以及小学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的知识相互结合, 在总体上形成网状结构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相互合作交流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实践的全面结合, 以此来帮助他们实现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整体教学对于师范生的学习、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应该对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加以研究。

3.1 择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课题

教师在向师范生教授教学课题时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课题, 既能够反映本课程对师范生的要求, 又能够体现小学数学的新课标对小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 二者都要兼顾。

例如, 我们可以选取“11-20”各个数字的认识这一课题,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 这一课题是小学生初步接触并理解十进制的基础, 对于师范生来说, 可以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 把握教材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心理的特殊性, 同时这一课题既有新授课的内容, 又包括了对1-10各个数字的复习巩固, 因此较为全面。

3.2 组建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整体教学包含范围较为广泛, 既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 还需要各个阶段教师的积极配合, 例如大学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数学学科教师以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首先, 大学阶段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师可以为师范生讲解传授有关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让学生首先具有专业的教育理论基础;其次, 数学学科教师为学生讲授数学领域的专业知识, 为以后的一线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最后, 小学阶段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线的数学教学经验, 让他们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全体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 化整为零, 灵活机动。

3.3 提供相关的课程材料

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提供先关的课程材料,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制定学习框架, 并确定成绩的最终评定标准。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整体性, 将教育学科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具体知识相结合, 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教学实践的能力。

3.4 小组协商探讨

各个小组分工合作, 补充完善相关资料, 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借鉴经验, 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交流,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形成各自小组特有的教学方案, 最后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方案进行完善总结升华。

3.5 评定成绩

根据最初的制定的成绩评定标准, 对各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其中, 对于那些教学思路合理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具体有效、对于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把握准确的小组应该给予较高分数。同时, 还要随机对小组成员进行抽查提问, 以明确他们对整体教学成果的掌握程度。另外, 教师还要对小组成果进行评定总结, 表扬优点, 对于其中不合理之处也要点名指正, 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

4、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对于师范生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实践, 提高从教能力。”[3]然而目前师范学校教育中的整体教学意识还有所欠缺, 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师范生培养中应该特别注意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玲侠.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Z1) :70.

[2]唐荷意.“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探索, 2012 (06) :53-54.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论;实践性

课程的实践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借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被运用的学科,这就使得其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分析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认知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素质化的教育理念也不断的得以深化,这也使得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就成了当今小学数学教师们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以实践性为前提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许多小学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但我国现在的教学制度依旧是一个分数为主的教育模式。而许多的教师对于数学教学实践性的认知也不够,并且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而只是不断的给学生们强调课本上的知识以及习题的解答。从而让学生们沦为了提升成绩的工具。

(二)实践性的教学实施尚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

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们也开始重视起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性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实际性的教学其安排的课时远远不够,教师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更贴近实际的教学,这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增强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导致了实践性教学工作不能够有效地开展。而且师范生们的教学技能提升需要着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亲自指点,但是实际状况却是几十个师范生们只有一个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导致了师范生们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而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必须有着一个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但是我国现在的实践性教学依旧没有一个相对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也就导致了整个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其教学的内容、评价、考核等环节也缺乏一个相对的标准,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论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一)丰富实践性教学模式,拓宽学生视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师范生们实践性小学的能力,并且通过亲身教学等方式来有效的提升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引用一些实际中的教学案例来进行授课工作,并且利用这种案例教学的模式来让学生们根据案例发挥示范性的作用,从而在观看案例中进行思考,并且将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学校们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来进行实际教学的示范,从而让师范生们在旁听的过程中去了解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通过这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的示范性授课,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学习到如何更好的进行语言表达以及提升自身讲课风格方面的能力。而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的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模式,来有效的提升师范生们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并通过在小学进行教学实习等方式,来让师范生们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素质以及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们的操作性空间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的观看外,小学数学的课程应当包含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比如说评课、试卷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以及对学生们如何进行奖惩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师范生的教学工作中,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宽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使得师范生们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在日常的教学中所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这些内容中,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是师范生们能否进行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小学生们仍处于一个好动的年纪,其自身的自我意识也相当薄弱,还没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使得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纪律的维持与教学的内容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示范生们应当充分的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并且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们请教如何进行最佳的课堂管理,并借此来提升自身的课堂管理水平。而在吸取他人课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从而达到能够最佳管理课堂纪律的效果。

(三)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课程的评价往往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学生们成绩的方式往往都是依赖于期末试卷考试的成绩作为依旧,而无法有效的结合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经验,这也就失去了教学实践性意义。因此课程的评价中,不应当仅仅将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因而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考核放在同一水准上面,而评价的对象也应当包括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评价模式,来帮助师范生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青睐。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分析了其存在的对实践性认知程度不够、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这些问题的情况下,提出了丰富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方式这三种改进的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为小学的数学教学进行服务,并且培养出一系列社会需求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营;实践取向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4).

[2]姜晓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9

一、当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的影响,基础理论教育在高职高专中一直担当着“配角”,这也直接导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过于陈旧;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本身的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传统教学下,教师在教学时,就是“一笔、一黑板、一教材”,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氛围下,很难接受数学知识;4.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许多都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在面对比初中数学更为复杂的高等数学时,高职高专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即便有心去学,也是处处碰壁,最终彻底丧失学习数学的斗志;5.与专业结合较少。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基础理论的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抽象、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感觉与专业相差太远,最终会在学生中形成“数学无用论”的思想;6.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职高专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因此,对于高等数学等理论知识就不够重视,在课程安排上也会偏少。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高等数学在某些高职高专中直接被取消或是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这都将影响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7.考核方式单一。在高职高专中,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任何特色,仍是通过考试来衡量一切,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更不适应高等高专整体的教学发展。

二、高等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需要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明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将高等数学变得更为实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更加注重高等数学与专业技能的科学结合。在改革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从教学内容着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将教学内容变得有深有浅,变得更为具体,变得更好接受;2.从专业着手。在高等数学中,一元函数积分学、一元函数微分学等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除此之外的.知识,可通过专业分类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学经济金融的,可以选择税收、收益等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能够与专业知识更好的结合,在学习时,也会提起学习的兴趣;3.从教学手段上着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例如,教师在进行导数、积分,线形方程组等课程的教学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传统,学生可能无法对内容有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Mathematic软件向学生绘制空间曲面,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从学生自身着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毕业后就将走向社会,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不仅会学,更要会用,这样才更能体现高职高专在教学上的目标;5.从考核形式上着手。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不同于与其他教育有所区别,其主要是起辅助性质,并不是主导。因此,高职高专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上,也要有所区别,不能过于机械化,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考核,从而使高等数学的考核达到成效。例如,高职高专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展示上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的运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论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10

一、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生“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要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下功夫,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我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标志有:

1.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积极回答的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反思,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发挥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评价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结合问题评价,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有疑问才有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高涨的问题意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

结合问题评价,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思维深度;问题与情境的指向是否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动性问题;等等。这样我们的评价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形式要新颖、活泼,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加强互动评价,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以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为主的活动,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当然也包含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引发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对数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对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个性品质的领悟;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数学思维的精细化、深刻化,知识是否得以拓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等等。长此以往,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引导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在个性张扬过程中发展 我们培养的应是独立而有个性鲜明个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自我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有效途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进行常规型的自我评价,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告诉学生

评价的目的;帮助学生设计好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明确各项评价内容;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等等。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四)完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在反馈提高中发展 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反馈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提高评价效果。学习过程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如,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尽量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教师再有机地做好评价。评价动手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根据学生摆小棒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摆法好。通过比较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动脑能力侧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立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较佳的灵感状态。我在评价中注重寻找学生思维的发展点、连接点、生长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如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可以设计一道“用

上一篇:惠来县工业发展状况下一篇:魔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