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精选8篇)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1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然而这些并不与教师的指导冲突。小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那么他们很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习到多少知识。在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甚至是一些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而这些都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担任起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与指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和谐平等的关系,在这个新的关系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一、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能通过经历获取各种体验,进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情感和价值观。每一个活动主题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开展到最终的成果汇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组织。在活动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在确立活动主题之前,收集活动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要制作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引起他们思考的课件、实物等等。然后在主题确立后还要课中组织引导学生围绕着主题进行讨论、思考,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计划、小组分工。在活动的实践阶段,教师还必须要在活动的实施阶段组织学生、帮助学生协调、处理调查访问等各种问题。
二、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比较喜欢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以活跃班级的气氛,锻炼孩子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让班级更具凝聚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引导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关注,并要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问题,并以此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例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主题来进行选择,例如“家庭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白色污染”、“中国人的百家姓”等等。然后让学生们思考想要选取哪一个主题,最后综合所有学生的意见,确定其中的一个主题,例如“家庭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为何选这个主题,很多学生都想一吐为快。此时教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2
一、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误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课程,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去做就行了。我们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性、实践性,但不是一切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首先,要指导学生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特点、实施步骤,做到心中有底,才能引导有方。指导教师要亲自参与课题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指导。只有参与了,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和研究情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其次,教师必须是个参与者,而且要自始至终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因为教师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选择课题之初,教师就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共同来选择课题内容。如果你高高在上,告诉学生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不允许这样、不可以那样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许会大打折扣。而当我们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研究内容,听他们的打算、意见、计划,再和他们探讨合理性,学生会觉得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你的参与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考虑问题必须全面、选择课题必须要有可行性。教师的参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长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缺乏活动能力和自主能力,但教师不要认为学生什么都不行,不要什么都事必躬亲,那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相背离的;同样地也不能认为学生什么都行,把他们当成能人,让他们独当一面。学生在活动中必然会遇到无从着手、一筹莫展的情况,我们的参与就会让他们点亮思维的火花,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每一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体味失败、收获成功。我们不是说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吗?指导老师也应该是他们合作的好伙伴。当然,参与要合理有策略,要注意避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
刚开始搞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确实是满怀热情、斗志昂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热情慢慢消退,直至索然无味。那该怎么办?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热度不退,教师自己就必须始终怀有高昂的热情,要以自己的行为和精神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好典范。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还包括情感、心理、精神。比如做事的计划性;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稳定的心理品质;及时总结经验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等。
学生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制订了活动计划,但在活动中却表现出一些随意性等。这时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严格按计划办事,比如和学生约定的时间要准时,需要准备的工作要及时,同时也要严格按计划来评定学生的活动,以使学生养成守时、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我指导课题小组对蔬菜大棚种植户采访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似乎只关注采访录音这一形式,而对采访的真正目的却心不在焉。在进行课题汇报总结的时候,也往往只注重形式的多样,对实质的研究却常常忽略了。于是我便高兴地与学生谈我的不同于他们的收获,就这样,我的教育思想便因我的参与者身份的讲解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教师的这种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必然能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一般来说,这时学生容易消极懈怠。教师除了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指导他们解决困难外,也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困难面前不急不躁,表现出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比如,小组在采访时,有被人骂“滚”的,有不理睬的;发放调查问卷时,有随即被人扔掉的,有看都不看的。此时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是我笑着告诉他们,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只能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决不能被它打败,茫茫人海中,能理解、支持我们的人是多数的,我们不是也碰到很多热情支持我们的人吗?当学生最终有所收获时,他们才由衷地体会出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从而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教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学生成绩的发现者与肯定者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选择,要允许失败,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磨炼;在具体方法上不做过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创新。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教师要随时成为学生优点的发现者与肯定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3
一、集思广议作活动的引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开放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年龄特点等又决定了教师在活动中不应该是一个熟视无睹的观察者,要做一个耐心的引导者。
今年上半年,我主持并参与了小学高年级段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鲁山名人》。活动初始,谁是鲁山名人?鲁山有哪些名人?怎样走访?学生们几乎一无所知。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积思广议,引导他们从身边做起,通过现场走访调查、查阅有关图书资料、上网搜集电子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近年来我县在旅游开发、城市建设、文化兴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学生们搜集了一百多个,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些名人进行归类整理,培养他们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指点迷津作活动的指导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共同设计与互动实施的课程,教师既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又要在尊重学生主观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指导,做好学生活动的指导者。
在《走进鲁山名人》的主题生成课上,面对学生收集来的一百多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成就不同的 鲁山名人,我引导他们按自己喜欢的角度分,有按性别分的、有按职业分的、有按成就分的……,最后小组合作讨论,统一按名人取得的成就来分,1、爱心使者2、文化传承3、劳动模范4、优秀企业家。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分类,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走进鲁山名人》实践活动的有52位同学,面对四个方面的走访任务,我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结合成四个活动小组并推选出组长,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制定出活动计划。由此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和对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
三、排疑解难作活动的协作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在活动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延展,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决定了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的排疑解难,协助他们顺利开展活动。
在走访鲁山名人的过程中,怎样采访名人、什么时间采访、采访哪些内容等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首先按他们的计划预约采访对象、预约采访时间,然后协助他们设计采访问题和采访所需设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礼貌、仪表、言行,了解采访活动的要点,预设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帮他们扫除采访活动中的障碍。并和学生们一起一遍遍地演习采访过程,从不同的层面熟知采访活动,从而培养了他们从小做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平等参与作活动的合作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可以伙伴的身份平等地参与,消除与学生心理的差距,师生间可进行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教师决不是一般的伙伴,在活动中并不清闲,要敏锐的观察,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信心更加倍,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
在《走进鲁山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迄今我们走访了四位,他们分别是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先后两次自筹资金南下贵州援建水窖的县广电局职工------张朝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鼓儿词“的传承人-------冯国、市级科技拔尖人才------袁占才、捐资助校模范农民企业家-------景顺利。在这些走访活动中,由于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同学们的团结协作,使每次走访都很成功,名人们执着、无私、奉献、无畏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们,使他们潜移默化。这难道不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吗?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4
一、评价的目的
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能给课程的建设、执行者提供正确实施课程导向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态度,决定着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来。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或仅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成败简单进行考核、鉴定、认可等;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要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对弱化对教育教学业绩的评价。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对活动的理解,对活动本质的把握,对学生指导的技巧与水平。不把活动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内容。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参与、规划和指导;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氛围
和教师对学生的热情与理解;在于教师对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的开发。
2、多元化原则: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就评价主体而言,包括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教师。就评价标准而言,既有考核传统智力发展的尺度,又有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既强调知识取向,又考虑价值取向。就评价方式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采用互助式的评价,评价方法有自评、他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话协商的交互活动。
3、自我反思的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对课程实施中的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通过他们的自我反思,既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为课程的进一步修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实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是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与以往的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实现教师评价对教师发展的效能,必须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与被评教师充分协商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才能把握住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评价的内容
1、对待综合实践课程要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教师不仅要有实施课程的责任,还要有承担开发课程的使命,所以它需要教师
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一个消级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
2、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指导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与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3、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预测活动情境变化的能力。
5、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为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化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开展,它包括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评价、对学生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设计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手段及有效运用评价结果的技能。
6、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要明确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7、指导学生的能力,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主题获取、材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形成,都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8、自我反思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在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在探索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同时,积累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四、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学校评价
学校的评价应体现出对教师的促进,通过成立评价小组,对教师进行科学民主的评价。
1、评价学期初教学计划是否切合教学实际。评价小组对教师制定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在本学期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成绩。
2、教学常规评价。备课、上课、听课、特色作业等。
3、积累的资料评价。在教师评价的资料袋中应装有大量的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留下的资料,如工作计划、主题活动的方案、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主题活动的反思、论文、学生的作品及师生获奖的记录等,这些都是被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痕迹,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信息源。
4、评价学期末的工作总结,是否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评价小组与被评教师对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被评价教师汇报一学期的工作。
(二)、教师自我评价。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是实施教师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经过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评价,最终得
到自我完善和提高,这一良性循环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自评可采取以下方法:
(1)采用学校设计的评价项目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对自己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并作为综合评价的一部分,促进反思。
(2)教师可以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对自己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作为指导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是成功之处,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等等。
(三)、学生评价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人、实践者,他们的评价是最直接的体验、感受。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和工作成绩,从而对教师进行评价。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5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中学
蔡圣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善于引导,有的放矢,有效指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1、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充当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要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背景,尽量营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挖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比如在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教师参加学生的探究小组,与学生一起制订计划,一起去搜集资料,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高效、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个方面,但我们绝大多数学校、教师还是在单一的从事某一领域的教学,因此要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首先得改变由专职教师指导的方式,可将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建成教师指导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广泛实践,形成技能。例如,劳动课堂做风筝,美术课堂画风筝,体育课堂放风筝,语文课堂写风筝。
二、活动的选题呼唤有效指导
学生确立主题是其探究的开始阶段,主题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初步确立的主题加以指导:
1、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本地实际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目前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南郊地区香葱发展与家庭收入》、《昆曲与南郊》、《生命之源——水资源浪费现状调查》等。
2、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例如在秋冬交替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感冒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了一次“我是感冒小卫士”的综合实践活动。趁此机会,让学生们通过收集资料,表演小品等方式了解到感冒的原因;一起探讨出预防的办法;同时渗透平时要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如我在指导学生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这个课题时,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了家乡美丽的水环境图片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为自己生长在如此美丽的江南水乡而自豪。当课件又出示了一张张家乡河流被严重污染的画面时,孩子们的心情是焦急的,是愤怒的,探究造成家乡水污染原因的愿望被激起,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家乡水资源的热情被激发。
4.指导学生选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主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三、活动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如果说一个研究成果的产生就像酿制一杯香甜的蜂蜜的话,那多渠道地收集资料无疑就是多方面采蜜的过程。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采蜜”,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酿蜜”。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观察、上图书馆、上网、采访等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收集到的内容越多,考虑到的问题就越全面,越有说服性。同时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在不断地吸收大量的课外知识。这种主动的学***地胜过课堂的灌输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评价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老师只是随便一声“好的。”那对学生来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过程。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因此综合实践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撰写活动日记,记录活动的过程,包括成功时的快乐、失败时的教训等。
2.指导学生收集评价资料
过程性评价十分重视对评价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学生在活动前的研究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日记等都属于过程性资料,不仅包括学生最后形成的满意的作品,也包括学生修改过的、不满意的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有意识地收集这些资料,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探究过程,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3.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既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也要接受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指导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同时,也要指导小组进行评价活动。通过小组评价显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做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对小组评价的指导要求使评价体现良好的评价秩序、有序的评价过程和尽量客观的评价结果。
五、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1.开展必要的知识讲座。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虽然从总体上讲,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但这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都不能讲授、讲解、讲述。有专家曾做过调查,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这样的知识技能的讲座可以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进行集中的讲解。
2.关注方式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校际间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3.对探究方法的指导
对探究方法的指导包含怎样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怎样运用探究方法两个层面。在指导探究方法选择时,教师应注意:
(1)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学生一般使用的探究方法有: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和准实验探究法。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探究方法。4.对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六、成果汇报阶段的指导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发表内容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2.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而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的发表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教师在指导选择的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证良好的发表效果。
总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力度。教师指导低效,则课程实施不力;教师指导高效,则课程实施有力,教师课程举。“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成功地开展,教师就不能推卸自己的指导责任,而应协同教学,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综合实践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元祥的学术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
3.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向深层次进行改革,综合实践课程逐渐从辅助教学地位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使学生走向素质化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变革的重要步骤。但是当前很多一线教学的情况却依旧是授课为主,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究其原因,当前的以考试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模式是根本,导致很多学校也不得不以升学率为第一考核因素,这同样也关系着学校的存亡和考评,因为更多的家长盯着全体学校和负责教育的部门。导致整个教育改革困难重重,思维也止步不前,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难以实现,还是没有形成世界水平的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的状况。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契机。我们一线的教师应当也必须充当这个突破口,综合实践改革也应该成为这个契机。
我国高考改革不可以采取巨变式的实现,首先是教师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其次才能带领学生适应这个过程,让家长理解和接受这种转变。这样才能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整个体制才会改变。所以,不能依靠自上而下的改变,而是要自下而上。综合实践提倡的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吸纳新知识或许只是新的教育模式的尝试,但其提出的目标与方向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应该走在前面,率先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研究新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产生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从独立学习到合作探究,从课本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人才的自我涌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在事实上改变学生的素质,取得家长的认同,这样改变现有的模式才会形成强大的动力。而不是如现在一般,虽然知道有问题,都是在这个怪圈里一遍遍的继续走下去。
综合素质改革带有良好的启发性,最重要的在于整个教育思路的转变,这是核心,其他是手段。只有理解了这个转变,才会有信心改变目前状况。当然,这对所有教师来说也是个挑战。很多教师接受的事填鸭教育,很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满堂授课,思维本身也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对于组织实现综合课程很困惑。似乎这对于自己的本身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学业上要高要广,而且要会组织要启发要引导。其实不然,困难在于大家还没对这一方式认知和掌握,是对未知的恐慌。综合实践要实现的是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无论是主观动机还是面对的范围来说,只有这一个目的。那么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并以获取知识为乐趣,那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达到我们花无数时间备课,讲课,作业,考试才能达的效果,而且内容更实际,更广泛,也更能作用于实践中去。最终,他们会将这习惯一直带下去。老师也不要觉得这样自己会变的无足轻重,事实上,真的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正是说明了我们的成功,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意义。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引领到自主学习这一轨道上来。我们需要不断的设计课程,不断的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利用更多的资源丰富我们的课程,最终让他们在我们的课程里找到学会了知识的快乐。(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的基础学科课程并不重要,而是更加重视基础学科,综合实践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而是为其建立了学科融合和扩展的平台。)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7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有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本文从三方面阐述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粗浅认识。
一、做好活动之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服务,如“学校浪费现象之调查”“学校课桌椅的调查与设计”等课题,都源自学生的生活。各学科学习中当堂没有解决的问题,或产生思维碰撞的地方,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学校周边白色污染的调查”“废电池对鱼类的影响”等。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如“农牧区垃圾回收现状的调查”,都值得学生关注。指导学生做好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督促学生除准备好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外,还要准备好录音设备、记录设备、实验材料等工具。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立足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创设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题,通过亲身经历体验人生、了解社会。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调查、采访、上网、查书等途径,有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活动资料,形成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指导学生有效整理、分析活动的资料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分析、概括,最后形成自己的想法,得出结结论。最后,指导学生真实记录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升华个体情感感,唤醒群体经验和感受,发挥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为以后的总结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认真进行活动总结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篇8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注重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目的是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1],但这并不表示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缺乏教师指导的课程,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确保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主题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常常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去发现能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用心去体会和辨析,不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选题的交流会,组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交流和讨论,共同促进学生能从记忆中反思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或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到活动的主题。例如:教材中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引人注意的实践活动内容;社会、自然和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但比较不平常的问题。
2.重视学生们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对凡事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有时会产生一些新奇大胆的想法,也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联想,但无论如何,教师在选题指导中,都要重视学生们的想法和灵感,即便学生的想法幼稚可笑,教师也不能对其否定或是予以讥笑,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不再敢尝试去发现问题和寻找活动主题。例如:在“我与交通安全同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很多新奇又充满趣味的想法。有的想收集所有的交通标志为同学们讲解;有的想编创一些交通安全童谣;有的甚至想去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学生想当交通警察或是到交通岗位上实习参观的想法,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尝试,然后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想法发表一下个人的建议。孩子们在交流和探讨中会明白,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年纪尚小并且不具备任何交通岗位常识的他们来说不太现实。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选择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主题,使主题不至于过大或过难。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合理的学习为基础,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为每一个同学都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能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进而满足学生获得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开展“保护城市环境”的宣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多个学习目标,过少或过窄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自由地选择和发挥。同时,在活动的进展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兴趣。然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进行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去访问自己的同龄人是怎样看待保护城市环境的;有的学生去访问环卫工人是怎样看待那些随地扔垃圾的行为的,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真正的锻炼。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目标或活动内容与其他同学组成活动小组,例如:5个人一组去社会上访问调查,3个人一组编创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2个人一组绘制“保护城市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宣传海报,通过这种小组式的竞争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持续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积极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如“走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访问类型或考察类型的活动都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要适当地采用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和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不再觉得学习是乏味和痛苦的事情。
三、体现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教学评价的艺术不在于批评而在于激励和鼓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把评价放在每一个活动细节上,对于学生们参加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和实践中展示出的综合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辛苦,给予学生小红花、笑脸和奖章等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励中,对自己充满信心,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創造力。即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够积极和主动,在各种活动环节中表现不够理想,或是实践报告写的乱七八糟,教师也不要批评学生,而是要努力寻找学生小小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赞赏之后,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大家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君.谈综合实践课堂中的有效指导[J].综合实践活动,2011(1).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推荐阅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07-2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错别字》06-04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11-14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08-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总结07-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07-0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05-16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6-11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1-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