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2024-08-10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通用9篇)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篇1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

学校:孙聚寨乡孙西小学 姓名:唐

勤 类别:综 合 实 践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孙聚寨乡孙西小学 唐素勤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论文围绕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来阐述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字:教师角色、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以新的学习领域、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评价方式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青睐、重视。不仅是这种新的课程体制的新颖,更是因为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锻炼教师管理学生、组织课堂等提升自身能力的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行为,因此教师有效的指导是避免学生活动虎头蛇尾,趋于形式没有内容等现象的产生,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呢?下面我就结合本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二、教师在活动中是指导者,也是学生成绩的发现者与肯定者。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选择,要允许失败,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磨练;在具体方法上不做过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创新。但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的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前期指导阶段

1、进行活动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所需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资源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活动实施主题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这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准备。

2、建立学习小组。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协作。

3、指导研究方案的制定。帮助研究活动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质量等因素。主题的确立是开展活动和研究的关键一步,教师尤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活动主题资料,供学生自由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问题、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活动步骤等。

(二)、中期监控阶段

1、进行过程质量监控。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提供研究条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教师只是提供给学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力条件,介绍一些相关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活动有利的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3、协调小组内部的关系。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指导小组同学协商共同解决。同时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后期总结阶段

1、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2、活动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它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一些知识,多一些活动;少一些资料,多一些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篇2

一、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误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课程,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去做就行了。我们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性、实践性,但不是一切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首先,要指导学生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特点、实施步骤,做到心中有底,才能引导有方。指导教师要亲自参与课题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指导。只有参与了,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和研究情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其次,教师必须是个参与者,而且要自始至终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因为教师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选择课题之初,教师就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共同来选择课题内容。如果你高高在上,告诉学生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不允许这样、不可以那样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许会大打折扣。而当我们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研究内容,听他们的打算、意见、计划,再和他们探讨合理性,学生会觉得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你的参与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考虑问题必须全面、选择课题必须要有可行性。教师的参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长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缺乏活动能力和自主能力,但教师不要认为学生什么都不行,不要什么都事必躬亲,那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相背离的;同样地也不能认为学生什么都行,把他们当成能人,让他们独当一面。学生在活动中必然会遇到无从着手、一筹莫展的情况,我们的参与就会让他们点亮思维的火花,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每一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体味失败、收获成功。我们不是说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吗?指导老师也应该是他们合作的好伙伴。当然,参与要合理有策略,要注意避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

刚开始搞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确实是满怀热情、斗志昂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热情慢慢消退,直至索然无味。那该怎么办?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热度不退,教师自己就必须始终怀有高昂的热情,要以自己的行为和精神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好典范。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还包括情感、心理、精神。比如做事的计划性;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稳定的心理品质;及时总结经验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等。

学生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制订了活动计划,但在活动中却表现出一些随意性等。这时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严格按计划办事,比如和学生约定的时间要准时,需要准备的工作要及时,同时也要严格按计划来评定学生的活动,以使学生养成守时、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我指导课题小组对蔬菜大棚种植户采访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似乎只关注采访录音这一形式,而对采访的真正目的却心不在焉。在进行课题汇报总结的时候,也往往只注重形式的多样,对实质的研究却常常忽略了。于是我便高兴地与学生谈我的不同于他们的收获,就这样,我的教育思想便因我的参与者身份的讲解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教师的这种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必然能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一般来说,这时学生容易消极懈怠。教师除了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指导他们解决困难外,也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困难面前不急不躁,表现出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比如,小组在采访时,有被人骂“滚”的,有不理睬的;发放调查问卷时,有随即被人扔掉的,有看都不看的。此时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是我笑着告诉他们,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只能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决不能被它打败,茫茫人海中,能理解、支持我们的人是多数的,我们不是也碰到很多热情支持我们的人吗?当学生最终有所收获时,他们才由衷地体会出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从而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教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学生成绩的发现者与肯定者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选择,要允许失败,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磨炼;在具体方法上不做过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创新。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教师要随时成为学生优点的发现者与肯定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篇3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

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

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情绪……于是我带领大家讨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组长应提前组织组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如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并给组员分好工。第二,大家一致约定,采访过程中遇到困难都不能退缩,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先商议解决,必要时应少数服从多数。第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临时开会讨论,必要时给老师打电话寻求帮助。第四,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小组的活动进程,并和别的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交流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活动进行得相当顺利。

三、活动后期要查漏补缺

1.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善于思考。学生在收集资料时,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整合能力,汇报就是堆积资料。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示小组的劳动成果,是活动后期摆在孩子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在此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如在“锦绣河南”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把重要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或者用其他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于是,孩子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小组用快板的形式介绍名吃,有的用表演展示少林武术,有的小组编了儿歌,有的制作了幻灯片,还有的小组请教了英语老师,用英语向世界各国的来宾介绍自己的家乡……他们在亲身经历后,学会了思考与合作,这就是成长。

2.关注差异,全员参与。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课堂上经常出现你争我抢、闹而无序的状况,这种参与是低效的。仔细观察与分析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更不善于自信地表达自己。于是,我先把孩子们第一次汇报的场面录制了下来,放给他们看,和他们探讨为什么这次汇报拖了一个半小时,然后以春晚为例让他们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再次上课时,他们主动改变汇报方式,人员重新分工,并规定每组汇报的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由于时间的限制,孩子们不得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大家把资料放在一起,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结果汇报进行得异彩纷呈、生动有趣。

四、注重评价多元化

在“锦绣河南”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和几位小组长协商后决定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评价表,选出最佳表现奖、最佳贡献奖、最佳组织奖、最佳配合奖等。有了这样的评价方式,汇报课的气氛活而有序,那些不善于表现自我但在活动中默默奉献的同学也得到了充分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宝贵经验。这些收获,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节综合实践活动 篇4

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掌握有关教师节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交流,了解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

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庆祝教师节。

程教学过

一、开场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我们的班会课,现在请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

秋高气爽节日到,落叶翩翩来祝贺。

校园处处喜洋洋,辛勤园丁好快乐。

打一节日名称(谜底:教师节)

师:很好,同学们都猜得很正确。那么今天我们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就是“庆

祝教师节”。

二、教师节来历

师:“教师节”这个节日我们并不陌生,你们知道“教师节”的来历吗?现

在请同学为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教师节。

(学生说好以后,教师补充完正)

材料:

历史上的“教师节”。

“6.6”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

月6日为教师节。

“8.27”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

节。

“5.1”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

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9.10”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

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三、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

师: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上课,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你了解老师的工作吗?

谁来讲讲?

(请几位同学讲)

师:现在请大家拿一张纸(上面写着教师的日常工作)上来,在纸上打勾,时间为三分钟。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请几位同学讲)

四、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是的,老师的工作很辛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要载歌载舞,庆祝老师的请听某某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五、学生讲述从古到今伟人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

师: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历来很多知名人士也都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请听冯月、梁雅期为我们带来的感人故事。在古代没有教师节,但是有很多尊师故事却广为流传:

(1)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2)1937年,当徐老60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他在信的开头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还号召全党向徐老学习。

六、动手活动

师:我们都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大家一定在想送一件什么礼物给老师祝贺老师节日快乐,有的想送老师鲜花,有的想送老师工艺品

1、讨论:什么是老师最称心的礼物?

(小朋友讨论,发表意见)

师:小朋友们说的好,老师最称心的礼物就是老师能天天看到我们的进步,看到我们一天天健康成长,看到我们都取得好成绩,我们能天天送我这件最称心的礼物吗?

2、动手制作:

师:教师节了,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下面我教大家制作卡片同学们就可以把想说的话全写在上面送给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指导学生制作贺卡)

七、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5

——2014“国培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期集中培训总结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中心学校

钱让平

2014年12月7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半个月的培训当中,我认真聆听专家专题讲座,仔细阅读各专题课程文本,积极参于到班级论坛和主题研讨中,主动发帖、回帖,与各位参训同仁一起就培训中的困惑和收获进行交流讨论,严格遵守上课纪律和作息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作业,积极投入到送教的备课、研讨、修订教学设计和同组教师认真思考教学环节设计及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思考解决对策。

这近半个月的学习,通过听(听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讲座、听优秀教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看(看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到学校进行现场课堂观摩)从而引发深深的思索(思考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么去做),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感受颇深。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培训中有苦有累、有欢笑有收获,这次参训,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汇报,接受洗礼

(一)充分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这些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指明了道路,专家们的的报告内容详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着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清了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和操作策略。从国外讲到国内,从过去 1

谈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说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到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专家们分析得透彻,指导得到位,给我们学员树立新课程理念,尤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来自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尽管担任校长还始终站在《综合实践》教学的第一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确定主题,与学员共同探讨了中学阶段综合实践开展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同成长”的喜悦;来自一线的教研员安庆市洪雪锋老师站在教研的角度,阐述了做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从本位课程中去拓展、开发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合肥市南门王昌余老师从多角度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任重道远;安徽省社科院许晓红教授的“努力作一点点,把自己当作起点”观念;还有来自安庆二中查明顺无私奉献,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去奋斗,他用实际行动诠译了“做的比讲的好”的真正含意;合肥师范学院的殷世东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观课评课议课》更为我们在今后实践中如何做到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还有安师院张启树教授„„。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到了我自己

过去,我一直自信的认为自己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了,虽然没有开展综合实践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几篇研究 2

报告,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我听了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他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汇报让我受益匪浅,他在他的工作经历中都能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校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随着以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将会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看示范课例,心驰神往

12月17日,学院组织所有国培班学员到岳西进行了示范课观摩,这堂由安庆龙狮小学李奥利执教的《我运动,我健康》示范课,整个课堂的程序紧凑且井然有序,学生对已列举的的问题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一一进行筛选,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老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学生、师生间的精彩对答得了在场学员、同仁和专家的肯定。通过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李老师说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这一句话的真谛。

整个课程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这堂课使我们接触到了对我们来说相对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为我们对今后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三、思以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 3 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1、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 虽然我们的学校的课表中安排了诸如:劳动技术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因为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这些“非主流”课程通通给“主流”课程让路。使得这类“非主流”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2、课程的开设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培训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在这培训中被专家、导师反复提及,也得到了众多培训学员的认同,但这些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那么如果让学生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做与升学、成绩无关的事,家长是不会认同的,学校也不会冒险去实行的。家长不认同,课程的开展、活动的开展就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

没有开展这类课程的大环境,我们要从事这方面工作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坚持这方面课程开设实践,所付出劳动要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得多。但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将来综 4

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我们将看到美好的不来,同样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再好的课程,如果不去实践,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篇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制定纲要,地方加以指导,学校实施开发的非学科课程,是一门无教材的课程,它需要学校教师自己去开发、设计与实施。这就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一定的课程计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有对活动的有效指导能力。一个主题研究活动实施的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收益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否有效实施教师指导是关键。

一、存在问题

1、多数教师没有制定活动主题具体指导方案。

调研中发现80%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活动主题制定具体的活动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2、对学生活动缺乏必要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怎样调查、怎样制定合理的问卷、怎样进行有效的访谈,如何规范的作注解,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

例如: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1)、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活动方法的指导。

2)、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

3)、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忽略活动过程的具体落实程度。

4)、偏重于文本学习,忽略了学生实践性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与劳动技术)。

3、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

表现:一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

二是不明确自己在学生展开活动过程中应具体指导哪些方面,无从下手。

结果: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和感受。

4、活动空间比较封闭,活动形式难以多样化

表现:

一、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往往呈现一次性。

二、学生活动空间往往只在校园内、家庭里,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原因:安全问题)

结果:活动时间的广延性、经常性不足,活动形式的单一,直接影响了综合课程生成性价值的实现。

5、学生活动主题、过程档案等尚未形成基本的规范

(1)在活动主题确定上,给予性活动主题占比例较大(95%),由学生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所占比例过低。

(2)研究主题过大或过窄。

如:保护环境__垃圾和我们生活——我们身边的垃圾—家乡水污染调查 ——小卫士在行动

(3)学生活动过程档案丢失。

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实践到总结;从计划、方法到后勤保障;从课堂、学校到社会;教师随时都有指导任务。解决好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实效、深入的基本前提。

二、综合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主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教师的指导意味着什么

1、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2、引导方法,建立规范;

3、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4、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做到:适时、适度、适当、适合的指导

1、适时。适时指导,即分阶段指导。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发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遵循规范。

2、适度。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

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适当。适当指导,是指教师的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即指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案例剖析、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4、适合:就是要关注学生活动的需要。根据活动主题、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

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

第二,加强程序性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

(四)各阶段指导任务

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

任务:引发主题—确立子课题—制定计划

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必要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

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

1、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

2、过程、方法实践的指导。

3、搜集、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研究条件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

活动成果总结指导; 活动过程总结指导;活动体验总结指导;成果展示与交流的指导。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调学生筛选、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活动结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篇7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 没有现存的教材, 没有固定的模式, 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 以兼职教师为主, 他们如果不接受科学的培训, 不经过正规系统的再学习过程, 是不能胜任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的。

二、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培训策略

1. 用集中培训的方式, 对所有实践课程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提高教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树立信心

第一步讲授实践课程的产生背景、具体目标;第二步讲课程的具体实施, 涉及到课程的定义、特点、主要内容等;第三步讲课程的活动方式、开展形式、活动时间及课时安排等;第四步介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的地位, 以及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内容;第五步讲国外实践课程开展的情况及采用的方式。通过培训, 很多教师对这门课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的热情。

2. 抓典型, 深挖掘,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教师执行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 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可见, 在实践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培养教师是非常有效的。案例不是信手拈来的, 而是事先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处理的。在案例的选择上, 我们本着以下的原则来进行:所有案例均为主题式研究案例, 即都是围绕着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来创设主题、深入研究。另外,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 我们要兼顾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一种是学生对某个问题了解得比较深入全面, 我们则可在案例中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探究, 以积累成功的经验。第二种案例是学生对问题和现象的探究并不十分透彻, 但案例中对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指导方向描述得较为明晰和全面, 此类案例对受训教师而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第三种可利用的案例则将学生在课程参与和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 所以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可以对学生心理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 我们采用讨论的方式, 对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判断案例是从哪个视角来写的, 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问题, 并“介入”到案例的生成、演进过程中, 体会案例实施者的思考方式、思维重点和行动策略, 理清每个案例的研究方式、研究过程。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 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应该选择的重点问题以及应该采用的思考方式和对策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3. 找焦点, 选主题课题研究, 增强教师的问题解决意识

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很多, 包括以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强调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等。实践课程的内容也非常丰富, 有研究性学习、信息应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在这些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应该处于整个课程架构的核心位置, 课题探究也将成为对任课教师的最佳培养方式。因此, 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自己设计研究主题, 选取研究角度, 组织相关人员参与, 并通过自主探究对研究主题作出科学论证, 得出较成熟的结论。由于实践课程教师的培训过程突出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在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的科学人文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课程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些能力恰恰是处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 从这一意义上讲, 教师要想从思想和行动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完全可以尝试从接受实践课程培训这过程入手。

4. 学中做, 做中学, 通过师生共同实践赋予课程无限生机

经过初步培训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

(1) 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 是提高师德水平的内因。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 还取决于教师师德修养, 所以充分调动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至关重要。对教师的人格提出要求, 进行规范, 这不仅是由教师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而且更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人格的必然要求。这种趋势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觉地努力和追求来实现的。

师德建设上的以“教师”为本, 首先表现在教师自身要自爱、自尊、自重、自律, 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师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具备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才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才能通过主观上的积极努力, 使自己成为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

教师人格的修养与形成, 除了主观上的积极努力与不懈追求之外, 也离不开学校教师集体所提供的客观环境。从教师人格的形成上看, 教师集体则是这种人格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外部条件。所以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增加“情感投资”, 体现人文关怀, 要从工作实践的比较与评价, 教师间取长补短的相互切磋, 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与研讨等等, 为教师人格的形成提供必要的环境, 促进教师培养和形成严于律己、追求上进、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 并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2) 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 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此职业学校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 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的第一线实践, 并建立教师到

企业实践制度情况的跟踪督导, 逐步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过实践使更多的教师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双师型”人才。同时加大从企事业和社会招聘教师的工作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水平。

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应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生产产品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实践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以便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 而且要改革课程设置, 使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比如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加强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 共建实训基地等。

(3)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 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发展目标,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适应形势要求, 坚持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更新, 达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总之,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德建设, 塑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摘要:本文根据当今课外作业的现状, 结合教学体会, 阐述作业改革的思路, 以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增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自主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社会责任, 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的角色。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甘为人梯, 就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学校和社会把升学率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等直接转嫁给了老师, 光设置和批改课外作业这一项就耗费了老师的大量精力。

《教育大辞典》对“课外作业”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要求, 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一定比例。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业的一个有效补充的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 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业的布置不但是复习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小的作业本涵盖了学生的许多信息, 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不通过作业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学生就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统一起来, 也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也谈不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更谈不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

一、课外作业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今天, 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改革, 却普遍忽略了对课外作业设置的探究和改革。目前课外作业仍是以题海战术为主, 其特点是:

1.形式和功能单一

许多教师喜欢布置简单重复的课外作业, 如抄写名词解释和笔记等, 缺乏针对性和研究性, 作业成了没有实效的虚无的摆设。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 都是忙于应付,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 以课程切入点为主题设计, 指导学生确立选题, 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教研员也多次下校, 和教师、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最后确定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点的选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亲自参与实践, 发挥指导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还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情商潜能。通过组织这类活动, 我们发现, 实同时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起到实际理想的效果, 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作业的负担过于沉重

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初中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个半小时。但事实上, 学生的作业负担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学生除了要完成课外习题外, 还要完成《一课三练》《同步练习》等大量作业,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要么抄袭他人的作业、要么请人代做、要么发帖求助, 有的甚至开始不交作业, 从心里开始厌恶作业, 直至对作业完全失去信心, 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科学布置作业

1.基础性作业

教师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 使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另外在选编题目时,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呈现, 力图促进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积极调动思维。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国土与人民》中的“省级行政区域”这一问题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业:老师设计一幅拼图, 让学生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当然这个作业如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设计动画, 用动画呈现中国地图轮廓, 让学生将各个省份拖进轮廓, 效果可能会更好。

2.开放性作业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答案。开放性作业的选编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例如在讲“社区”这个问题时, 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社区, 分析一下社区的特点, 并分析生活上有哪些方便和不便, 对于不便提一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深入社区进行调查, 就能更深切地理解“社区”的概念, 并且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智力,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如暑假作业的布置对老师来践课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应仅仅依靠理论学习, 而应把重点放在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其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飞跃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课程, 而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 通过成果展示推动教师不断创新

实践中, 教研员应该不断给教师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搭建展示其实践成果的舞台。在公开展示和竞争合作的氛围中, 教师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都有说是鸡肋, 既然发了就要做, 做了就要改, 老师和学生都累。但是如果暑假作业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结合学生在假期中比较兴奋, 比较难静下心情做传统作业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学习效果肯定是不错的。比如暑假时, 可以让学生在去外地旅游 (无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附近寻找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的过程中, 用DV记录所看到的历史古迹, 边拍边作解说。等到开学时, 大家把作业都交上来, 让学生互评谁拍得最美, 解说最到位。这样, 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还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合作性作业

这种合作的渠道也可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与小组的合作, 学术与家长的合作, 学生与社会的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例如, 教师可以多布置些亲子作业, 可以布置让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国宝展厅。在此过程中, 让他们挑选出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一件国宝, 用照片拍下来, 然后附上一份国宝小档案, 写明感兴趣的原因及国宝的历史渊源, 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就让作业成为学生与家长智慧整合的成果。既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与沟通, 又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巩固了知识, 弥补了传统作业机械死板、枯燥乏味的缺陷,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自主性作业

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查找资料。如可以出一题:“你最喜欢清朝的哪一个皇帝?”这样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 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新课改下的课外作业设置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能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可以去尝试。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

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8

一、尊重与尊严的统一

中国传统观念讲究师道尊严,造成了师生不平等,导致关系紧张、相互隔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民主平等是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的,因此教师既要当一名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又要时时注意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研究、实践的积极性,尽量培养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越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就越尊重教师的知识才华,越愿意主动亲近,虚心请教。因为有尊重的前提,才会收到尊严的实效,因为有尊严的保障,才使尊重不至于放任。一旦把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处理好,必然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促进作用。

二、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到底该怎样指导呢?这并不意味要多讲多教,即使需要教师讲解时,也绝不是要把很多知识不分青红皂白地传授给学生,而要适可而止,教师善于审时度势,抓住要点,抓住关键,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灵活多变地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画龙点睛。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善于了解和倾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点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相反,对学生容易明白的东西讲得很多,画蛇添足,指导不切要领,盲目随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也不利教师自身的成长。所以教师平时要丰富知识,提升技能,做到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指导方能精准、有效。

三、实事求是,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它不像语数外,知识具有系统性,综合实践的教材正好相反,今天所教内容极有可能就是教师自己所不熟悉的,甚至某些方面了解的还没学生的多,这时正是对一个教师的考验。当教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向学生请教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感到自己钻研的价值和意义;当学生向教師解释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口头表达的锻炼,同时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本问题的理解和记忆,甚至会在介绍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生成新的研究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会出乎我们意料,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课程的这一特点,在工作中,一定要虚心求教,认真求索,既要有做学生教师的职责意识,也要有做学生徒弟的勇气;既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虚心好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我们今天开设这门课程,就是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的,将来学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实事求是。教师今天的率先垂范无疑对他们的将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实事求是,教学相长,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欣赏的眼光和理性要求的统一

欣赏的眼光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该生学习习惯较差,语数外成绩也不理想。五年级时,学完蛋糕制作的方法后,经过几次动员,他也加入实践的行列。有一天,他来告诉笔者,他把蛋糕做成功了,一连做了三次才成功,而且差点把锅弄坏了。听完他的介绍,笔者鼓励他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在那天的课堂上,从他上讲台开始,到他回到座位,笔者让全班学生给他七次掌声。这在主科的课堂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笔者告诉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却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按照要求做,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快乐。从此,他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比以前更高了。因为有了教师的欣赏,学生的活动才会更丰富;因为有了教师的欣赏,活动才会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因为有了教师的欣赏,活动才会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但是,光有欣赏的眼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理性的引导。比如:有一次,在一个班级上课,全班学生都不敢上讲台完成一项任务,这时笔者说:“我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好不好?”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电影《十四个冬春》中一位朝鲜科研工作者,花费十四个冬春的宝贵时光从事科研工作,在战胜无数困难后获得成功,最后由金日成做她的介绍人而加入朝鲜劳动党的事迹。笔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就是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坚持到底,才会成功。故事讲完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因为有了教师的理性引导,学生才会在深层次上有所领悟;因为有了教师的理性引导,学生才会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因为有了教师的理性引导,学生才会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我们应该把欣赏的眼光和理性的要求统一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篇9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而该活动总结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充分表现和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学生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可以展示自己和小组的成果,发表自己和小组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那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怎样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指导鼓励学生多样化表达活动成果。

成果的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在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性评价,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体验与收获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如将学生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或者将搜集到的相关知识资料办成手抄报展示出来,也可在班上设置小制作橱窗、进步展示等。此外,还可设置一个问题专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设想,可将其直接写在专栏里,其他同学可一起参与讨论并探究。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当一个主题活动或某一个阶段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如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编成小品、快板、舞蹈等节目汇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成果展示交流形式多样,有时展示调查报告、有时展示反思日记、有的展示手抄报、有的展示手工制作,通过展示,充分表现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

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因此,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使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如,(————————————————)帮助他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讨论,将活动进一步进行了拓展。

二、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每一个主题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撰写活动报告。通过撰写活动总结报告帮助学生从自己体验过和经历过的事件中来领悟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的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价值观,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和积极的看法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活动方案应由组内人员共同商议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在确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提醒学生考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形式如涉及调查、采访,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和采访提纲,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找到解决的方法。人员分工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尽其才,优势互补。力求做到将所

上一篇:保洁人员职责及考核下一篇:大学生调研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