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共11篇)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 篇1
杭州市三墩小学山桥校区作为杭州市三墩小学的一个校区,在综合实践学科的设置上,主要依托三墩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与安排来落实教学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与三墩校区教研组进行教学工作的衔接,我校区也设置了综合实践学科备课组。
一、山桥校区综合实践学科的设置概况
我校区综合实践学科主要包括劳动技术、拓展课程。劳动技术由我校数学老师兼任。由于我校各年级班级数有限,在教学的设计和备课资料的准备上是与三墩校区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拓展课程则是全校老师参与,内容多样,有经典诵读、绘本阅读、思维训练、象棋、小导游等,时间安排在本学期的每周二、五下午进行。
二、认真落实备课组的教研计划
由于综合实践学科的任课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为了提升老师们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我校区备课组将认真落实教学检查工作,开展组内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三墩小学以及西湖区综合实践评比活动。
1.加强学习,提升新的课程理念。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观念和课程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加强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上课,不断提高备课质量,确保每节课的质量。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设时空。
4.加强教学反思,适时写好教后感,为教学案例的撰写积累素材,积累丰富本学科资源。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及竞赛,使综合实践课教师在课改中不断成长。
三、本学期,我校区推荐高晓娅老师参加西湖区地方课程优质课比赛,届时我校区备课组将积极协助高晓娅老师进行磨课、上课,力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各组具体安排:
综合实践组有两块分项,各组的老师安排以及负责人情况如下:
1.劳动与技术
任教年级
任职教师
三年级各班
金建林
四年级各班
方玉娣 张铝霞
五年级各班
应国建 叶波
六年级各班
章建达
2.拓展课程:
本校的拓展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的平台。课程教学由全校老师参与进行。根据年级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 篇2
一、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
长期以来, 由于条件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亲身体验, 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和实践场地条件的不足, 学生没有办法在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椐一项调查显示,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综合实践基地的学校占70%以上, 中学也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分散进行。由于没有学校的有效指导, 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简单, 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没有生活情趣, 没有野外经历, 很少走出学校大门。
2.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的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的困境, 使活动的实施趋于常态化, 许多地区试行了“学校+基地”的推进模式, 通过开发和建设实践活动基地, 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资源, 让学生能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 投入到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 拓宽活动的空间, 扩大学生的视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 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
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一项课外活动, 而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 感受到生命的崇高, 学会生存, 促进个性发展。
4.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结合起来。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践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经历, 体验和感悟, 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体验, 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二、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 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 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 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 融多种感受于一体, 集各种体验于一身, 营造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 学习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在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调查研究、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综合实践基地, 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学校教育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还必须着重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 对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云港苏马湾是个天然的原始生态风景区, 是近几年才发现和开发的原始生态林。在风景区建设中, 附近的几个中小学联合风景区共同开发, 作为生物研究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 已经成为一个集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仅有原始生态森林, 还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紧密围绕素质教育而开发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开展生物品种研究、开展绘画、摄影等主题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 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 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 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 使书本知识活起来,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 去观察, 去感受、去锻炼, 去分辨, 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使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 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基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 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探究的空间和验证的条件。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只有在探究中, 学习者才能得到体验和感悟。学科课程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在学科学习中, 如果只是把学科知识现成地、机械地接受下来, 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创造愉快、和谐的生活, 而且有助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互相促进和有机统一。学科源自生活, 并提升生活的意义。生活诞生学科, 并为学科所改变。因此,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三、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 学校自办实验基地。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 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小农场和小工厂, 条件好的名牌小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实验基地。但由于后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学校的实践基地都被地方政府收回。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又建起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学校院校大胆组建校办企业, 以学校为投资主体, 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外自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学生的综合实践的内容和时间等。自办学校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又可以节约成本, 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自然资源型。
主要是利用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作为新课程的一门学科, 必须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 但实际上有许多学校都不具备实践场所,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集中安排课程的开设, 这样可以集中利用校外实践场所。江苏、山东、海南、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把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假期, 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 一方面学生熟悉环境, 便于联系, 另方面也节省了学校的资金。但自然资源性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效指导, 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自然资源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有许多有利因素, 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一方面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建设。连云港宿城是一个封闭的自然风景区, 由于大山的阻隔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上世纪80年代宿成遂道打通后才开发成为自然生态风景区。政府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经过几年的建设, 现成为教育实践设施完备的综合自然资源。通过学校与景区的协作, 建设成社会实践基地后, 也加快了景区建设的步伐。但自然资源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很稀少,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3. 学校和有关单位协作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在城市的市区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近年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学校与校外单位的联系, 建立“协作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例如学校附近的农场, 工厂等, 通过合作协商, 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这一模式可以节省学校的资金, 有效的利用校外资源。“协作型”实践基地的构建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而且具有实践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学校长期不懈地与校外基地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
4. 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型。
通过学校和校外单位的合作, 构建“合作型”实践教育基地, 也是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许多自然资源不足, 学校本身条件不好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模式。合作型的实践基地与“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 “合作型”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包括了实践安排、还包括各种培训和校外辅导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 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与学校联系的社会价值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意义, 希望与学校协作开办项目和扩大宣传。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 企业都能主动地和学校合作, 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教育场所。在此过程中, 企业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
5. 学校短期租用、借用型。
短期租、借用型, 主要是因为某个实践活动的需要, 通过协商短期借用的实践教育基地, 其中短期的新生军训和勤工助学型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形式。例如学校秋季开学的新生的军训, 可以借用部队的训练场, 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军训和实践锻炼。连云港市部分高中学校的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 学校一般都到驻连部队和民兵训练场短期军训。这些场地和条件建设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闲着的时间也很长, 一般学校都不去专门建设训练基地, 主要采用短期借用或租用的形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 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已经很少了, 但有的中小学还开展适当的勤工俭学型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参加勤工助学能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 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6. 社区服务型。
社区服务中心是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 开展便民利民、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帮助社区成员解决生活困难, 从而改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搭建“服务型”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师生群体的知识、技术优势与开发能力, 成立社会实践中心或工作室, 为社会、企业服务。在此过程中, 学校不仅可以给社会、企业等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给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 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中心、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 可以为相关企业进行计算机设备维修、网络搭建、系统平台开发等项目任务, 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还可以帮助社区增加经济效益、密切了学校社区的关系、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也体现了学校的优势, 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的形式有很多, 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综合实践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加强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模式, 建立一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 真正实现学校、社会、企事业等综合资源的整合利用,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 2000-12-14.
[2]于素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理念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8) .
[3]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2004 (8) .
[4]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评论, 2001 (1) .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 篇3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塊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9、重视课程评价。对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设计本身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校本课程的成败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素质是否因此而有所发展?教师素质是否因此而得到提升?建立的校本课程是否可以继续循环滚动?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供他人学习和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篇4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市教育局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3、进一步修整完善《玩转数学——综合型数学活动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依据新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发系列化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工作要点:
1.组建好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及教师团队,积极有序地组织教师学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深入了解课程内涵。
2.继续有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本教研活动,全面推动以本部为引领,六校区联合活动的教研模式,使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走向常规化,体现实效性。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本地和本校的原有的课程资基础上,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
4.对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内容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依托“数学社团”中的实践资源,积极开发相关实践内容,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在整合中实现升华。
5.通过指导活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确立选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选择能力,对搜集的资料会进行相应的辨别、整理。各年级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创新能力取得一定进步。
6.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小组的两重评价向教师、小组、家长、个人四重评价转变。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7.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花艳东漾》,较好地展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主要措施:
1.落实课程计划,扩大团队力量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挤占不挪用,确保课程的有效落实。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及本学期教育集团的成立这一新情况,将配备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来,将“人人都是指导教师”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综合实践团队的力量。
2.加强业务研讨,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1)理论学习常抓不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中,有经验比较丰富的,也有一些从未接触过此门课程的新手。为尽快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每月定期链接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以供课程教师及时获取信息,随时学习借鉴。另外,借助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每月安排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负责准备好学习内容,特别是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理论推荐给大家,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确保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2)课堂研讨持之以恒
教学的立足点在课堂,有效课堂是任何学科教学的追求。本学期,将在市局有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在教研组内开展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好校区联合教活动
自本学期始,我校成立了以一校六校区为模式的教育化集团,为使各校区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加强校区联合教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活动拟用同题异构的方式,期初由教研组长定好研讨课题和承担研讨课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力求使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每次活动要求镇村教师全员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有效课堂理念,活动有听有评,真正将研讨落到实处。
(2)积极抓好学生现场活动成果展示
学生成果展示,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学期市教研室将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现场成果展示活动,期初要求各班积极准备,并组织一次校级层面的成果展示活动,并在公平公正评定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个优秀班级参加市级评比。
3.挖掘活动资源,落实实践研究重点
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色,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边环境,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本学期,每个年级要重点开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中的两个主题活动,要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并有建设性地开展好各个活动。每个年级再充实两个活动主题,可以积极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纸与我们的生活》、《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等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主题活动,如《重阳佳节,尊老爱老》,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尊老敬老的意义,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好敬老工作。
4.积极实践“整合”,加强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立体化、综合化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树立“整合”意识,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评价方式等与学校特色、其他学科课程等统整起来。本学期,学校社团活动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实施机制将更一步完善。根据学校新校区的资源以及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效地与社团活动特别是数学社团活动实现嫁接,积极开发构建新的校本课程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5.规范过程管理,搜集资料成果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备好课,上足上好每一堂综实践活动课。加强备课检查,每位教师的备课将由教导处专门人员分月进行检查打分,纳入每月“七认真”工作评比中。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可利用开学初这两三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商量确立本学期的活动主题,并初步安排出这一主题下的小课题内容、活动进程、活动方式等。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学期中组织安排两节教研课,组织活动进程及活动体会的交流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
各个班级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过程资料的积累。每一个指导教师都要树立资料意识,活动过程资料整理要有系列性,一般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的详细资料、活动评价小结等。学期中,将要出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集《花艳东漾》。学期末,教师要把活动资料整理装订成册,以待交流检查。
6.探寻评价模式,推进后续发展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并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
学期中对课程的评价,将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座谈等评价方式,及时调整,规范活动。学生成果要力求多样化,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展板现场展示等,学期中还要将学生成果编印成综合实践成果集《花艳东漾》。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推荐,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附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三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1课《校园中的数学“密码”》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重阳佳节,尊老爱老)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3课《旅游中的学问》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
四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5课《生活中的对称美》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们的住房)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7课《小小数字学问大》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五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1课《走近校园小数星》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3课《小鬼当家新体验》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走近绿色食品)
六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5课《存钱学问多》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7课《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为社区做件事)
分月教研活动计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集中学习“有效课堂”专辑;
3.校级层面的学生研究性成果评比活动。
十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2.开设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研讨课,各校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参与。
3.参加市举行的学生现场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2.《花艳东漾》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编印及送评工作。
十二月份:
1.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2.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一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2.学生活动成果整理归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本中每册都有两个实践活动的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
2、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它和以前的数学活动课、数学课外活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成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有的老师把它作为知识性的内容或者是一种练习题来进行讲解,有的老师认为无足轻重,只是在快下课时一带而过,交待一句:“课后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合作、交流与竞争的素质发展目标得不到体现。基于此,我们萌生了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种新的课程学习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它的重要着眼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它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现实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锻炼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本领。数学实践活动包括1、认知性实践。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2、模拟性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社会性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乘车、绿化、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田地、宅基地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提出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发展的目标规定,建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选材安排,明确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系。
3、根据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二、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对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国内外的不同领域自古有之。辨证唯物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波利亚研究表明“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实践中学习是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考验、锻炼,其教育价值十分可观。只有让学生投身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让学生亲身去做一做,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切实得到锻炼提高。自古人们就认为实践是思维的重要起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有的老师把它作为知识性的内容或者是一种练习题来进行讲解,有的老师认为无足轻重,只是在快下课时一带而过,交待一句:“课后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合作、交流与竞争的素质发展目的得不到体现。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随着苏教版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数学实践活动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了解,但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还很少,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的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尚未发现,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新颖性。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各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得到运用和得到了运用。然后在这些领域选择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小课题。例如工程问题、营销问题、金融问题、税务问题、设计问题、统计问题、勘察问题、气象问题、统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并形成小课题研究系列。应用小课题可以先从认识阶段入手,再进一步深入到探索阶段。这符合学生能力和情商培养的内在规律。比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这属于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然后可以引导学生确立一个设计小课题,设计装修自己的卧室。让学生自己去建筑市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材料(地砖、地板、墙纸、天花板等),并询问价格。然后再根据学生对房间进行测量的数据,算出建材购置数量和总价。最后做出一个装修预算。
(二)开发活动资源,建构实践活动模式。
1、开发活动资源。根据我校是县级实验小学,学生长在小县城里,以小县城和农村为背景的数学活动资源是其挖掘的重点。
2、建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模式。主要通过课例描述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探讨活动选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撰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案例”集,总结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模式。
3、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具体通过调查、文献分析、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研讨会等方式推进,注重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注重课题阶段性成果对学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工作的推动。本课题还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例集》、《小课题研究报告集》《学生实践活动数学日记》。
最终成果:
《形成案例集》、《学生作品集》。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预计用年的时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培训、分工,搜集相关研究信息,掌握外界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组织活动设计、进行公开教学。
3、深入实验阶段: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编辑学生和老师们的成果集。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6
历城区绣川中心小学陈艳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
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主题一:野菜知识知多少。
主题二:走进木工。
主题三:秸秆也是宝。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 篇7
一、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基本架构
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之上,主要包括五大版块:理论导航、过程管理、实践研究、课程资源、专题研究。
理论导航:理论导航中包括三个栏目,一是课程理念,提供了一些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性文章;二是理论探索,汇集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文章,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策略》、《争取家长及社会支持的策略》;三是案例分享,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案例,供实践老师参考。
过程管理:包括计划总结、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三个栏目。每学期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总结,以及各年级活动计划和总结都将在此展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教研制度、师资配备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这三方面内容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有效实践提供了基本保障。
实践研究:包括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总结反思、交流平台四个栏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总结、不断反思,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可以分类上传,为后继研究提供参考。交流平台主要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存在困惑或经典课例在论坛中进行讨论,创设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这里主要包括人本资源、素材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研究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专题研究:是本网站的核心部分。它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系列化数字资源。在每个专题中,又包括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教学设计等)、学习资源(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源,如方法指导、相关资料、可利用的资源等)、活动成果(活动体验、活动作品、活动照片视频课件及一些过程性资料)、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互动平台(利用论坛及时交流一些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的动态、教师点评、收集的资料等)。
二、注重体系建设,打造平台特色
1. 形成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上下五千年,纵横天地间,均存在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上,整合各种人本资源、素材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学生、教师、家长、专家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珍贵的人本资源,平台上不但提供了优秀学生、特长学生的个人简介、成长故事,还可以通过成立导师团,把学校教师、部分家长及一些专家的信息公布在平台上。如,有些教师对花草树木有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师教师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家长是企业主有曲折的创业历程,有些家长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等等。这些资源,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都能根据需要随时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因此,其教学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这当中,环境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上提供了大量的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教室、一些设施设备、校内人文环境、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社区资源(当地政府各部门的联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方式等,还有一些学生活动场所的信息如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活动广场、垃圾处理场、文化站等)、社会资源(主要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一些公园、动物园、广播电台、烈士陵园、规划馆、博物馆等)。
除了以上这些资源以外,平台还以主题的形式整合了部分素材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家乡的风俗———十月半吃团子”这个主题,平台提供了十月半吃团子的由来、做团子的视频,以及一些有关风俗的专题网站,等等。
2.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研究系列化资源体系。
我们分析了学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及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个维度入手,围绕“家乡”这条主线开展研究,形成知我家乡、夸有家乡、爱我家乡、未来家乡四个专题。在每个研究专题下,确定了基本的参考选题,教师可以使用参考选题进行开展活动,也可以围绕专题,自行选择适合本年级学生特征的研究主题。
3.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时代的来临,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除了把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外,还把一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非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并把它上传到平台之上。
三、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的思考
1. 合理定位,科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应将其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资源平台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按照科学的体系结构组织在海量多媒体教育资源和应用管理平台的结合。因此,在建设初期应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平台在今后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石。
2. 有效应用,体现价值。
资源平台的建设,目的在于为学校的课程管理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数字化资源平台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大部分教师对课程认识不足,因此组织教师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基本的课程理论,学习主题的生成方式,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这样,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教师能快速成长。
3. 师生共建,逐步完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方案 制定
中图分类号:G42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小学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和社区的需求为基础,解决学生关心和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内容的课程设置则能恰如其分地达成现代教育的需求目标。因此,我国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小学教育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详尽的活动方案。那么,怎么准确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呢?如何科学制定出新颖可行的方案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1 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
顾名思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实现某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它是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整个活动的预设性,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通过对上述基本要素的明确而形成活动方案,使学生对活动本身认识加深,能清晰了解活动步骤和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预”的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开展方案制定课的教学课程。在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自主、规范地进行活动设计或修改活动方案草稿,再通过交流、合作、论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通过上文可知,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设计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使他们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以下本文就从活动选材、目标制定、准备工作和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1)选材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人是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精灵,是生活于自然中的高级动物。学生更是如此。可是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为小学生们开辟的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因此,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时,必须要贴近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同时,选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特点,不要选择那些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应截取一些相对简单有趣、能够让小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启示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参观、观摩、走访等形式的活动。
(2)活动目标要恰当,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涉及活动对学生培养的定位、情感发展及教育的价值观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鉴定标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所以,方案中活动目标必须要恰当,要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首先,活动目标制定要来源于课程标准,符合新课改纲要的精神。其次,活动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最后,活动目标制定要把握好“度”,体现新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扩散。
(3)活动准备工作要细致,师生共备为活动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充分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准备工作保证,是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条件,是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的活动准备工作,既包括教师的方案制定、备课等准备工作,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前的预备活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工作,尤其注意不能把该工作作为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而应作为一次以“开展实践活动前准备”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调查”、“探究”、“讨论”、“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计划,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4)活动过程要有序,考虑周全,时间分配合理
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要有激趣导入、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和拓展创新等六个方面内容。当然,在这六个环节中任何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细分。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再次细分出两个环节:其一,交流汇报,质疑互补环节;其二,模仿演示,整体回顾要领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10%,学生们的操作时间占80%,讲评环节最多占10%。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和动脑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制定活动方案,以实现教学目的。我真诚地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线索,但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实践课方案实施策略.
[2] 实践活动过程控制研究.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篇9
本年级共有88人,现在正处于中年级的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够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基本掌握老师所讲的基础知识;课下,能够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但是综合实践能力及阅读能力都非常差。
二、活动宗旨
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教学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2、学科性原则,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突出学科性原则,至少要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 一箭双雕 就是通过语文活动课,要学到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语文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在身体力行中把从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通过语文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3、实践性原则,达到真知灼见的境界。通过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以形成多思的习惯。
4、自主性原则,形成无师自通的功效。无师自通功效的形成,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二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个人专长,发展个性;三是教师应发挥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
四、活动教学的措施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次上开展。就活动的内容而言,个体和集体的活动又有其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如古诗游乐园活动中,先布置学生个人完成指定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推荐表现最好的学生参与到班级中。
2、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如手抄报新天地的活动中,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找资料,一起设计,然后在学校中交流经验和成果,在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家长学生的联系,也加强了三者的合作。
3、多形式。语文活动课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4、多系列。例如,上课时,进行讲格言故事-给格言分类-互赠格言-朗读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在教师营造的良好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的
3月份、好书大阅读、推荐适合三年级小朋友阅读的各种书籍,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有效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八 妇女节贺卡制作、展这一语文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学习中体会制作卡片的快乐并有一定收获。
4月份、古诗词收集、激发学生朗诵古诗文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涵养,促进学生更好热爱祖国语言,积累祖国语。
、成语大乐园、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月份、古诗词朗诵比赛、巩固已学的成语,扩大词汇积累,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成语大比拼、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说话大方、口齿清楚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6月份、故事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爱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篇10
陈侃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3.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社团组建
我校根据教师特点和优势,将组建以下社团:
四、教师配备
李虹、裴颖(创意手工)、朱雅俊、王丽芳、闫晓琴、郑圆圆、郭俐、冯洁
五、具体工作要求: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总之,本我们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11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推荐阅读:
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12
东三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11-30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教学计划书12-2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05-16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6-11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1-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09-20
小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05-2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