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共8篇)
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篇1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3.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2.组织实施阶段:
a.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3.整理总结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2.实施阶段:
a.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c.请父母一期参与,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d.拍摄一系列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搜集有关新型的家庭绿化的图片。3.整理阶段
a.填写固定的设计表,完成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四活动总结。
1.将个人的绿化调查手抄报、小组的整理稿、设计的绿化方案拍摄的照片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2.写一篇家庭绿化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向各类报刊投稿。3.以优秀的设计方案为内容,出一期"新型的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4.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什么叫家庭绿化?
2、家庭绿化情况的调查。
家庭绿色植物 盆栽 花艺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油漆 木材 瓷砖 洁具 灯具 家
居生活的绿化 饮食
垃圾的分类处理
3、家庭绿化有什么意义。附
(二)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搜集、拍摄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图片。2、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家庭绿色植物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家居生活的绿化
设计者
曹家小学
勾勒校园外部布置图的活动方案 四年级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自己是学校主人的意识,了解学校规划的要求,增加规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规划中,既有助于建设一所学生喜欢的新学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学校规划的条件。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
3、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规划图。
三、活动过程:
1、搜集校园规划知识,明白新校园设计的理念。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认识规划图的设计方法。
3、请校长谈新校园的设想。
4、上网了解其他校园外部布置图,有条件去新实验小学参观。
4、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校园。
5、小组绘制校园设计图。
6、在小星宇电视中展出优秀作品,广泛征求学校师生意见。
7、活动成果展(优秀设计、活动体验习作)。对新校舍文化环境的研究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使少先队员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我们学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了解我们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仍存在许多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根据我校的实际,设计出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图,培养队员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设计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走出校园,对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做一番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存哪些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思索是什么原因,也可请教大人或老师。
2、参观其他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设置。
3、有可能的话,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
4、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图。活动步骤:
1、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任务——设计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
2、观察社会,了解现实。
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作一番调查,发现了哪些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哪些想法。
3、在充分了解、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交流,把问题和自己的感想归纳一下。
4、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文化环境布置上需要体现出哪些特色和专长。
6、用手中的笔勾勒出我校的文化环境布置草图。
7、请校领导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提出建议。
8、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进行修改,体现我校的特点。
9、将文化环境布置图制成效果图。
10、展示作品,交流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并写成体验文章。
新校园绿化布置的设计
曹家小学 四年级
一、设计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尤其对身边的生活环境尤为关注。就我们小学生而言,校园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化校园出谋划策。因此搞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很有必要。
二、活动目的1、通过校园绿地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植物识别、面积量算、记录绘图等能力。通过绿化设计过程,学习环境规划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直接参与学校的绿化、美化的活动,切实了解和深刻体会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设计新校园环境献技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环境的规划。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活动形式
我想综合活动课学生应该自主、开放地学习。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活动形式主要采用以小组活动为主,分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就是说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可利用一切自己支配的时间,深入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活动。
四、活动环节
本项活动不可能一节课或依次活动就能完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动员培训
动员培训是搞好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中思想动员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学校是我家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本项活动不是作业而是利人利己的本份工作。
另外业务培训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活动中学生应具备常见植物的识别、上网搜阅资料的能力、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比例知识及绘图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活动前进行或活动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
(二)调查分析
1、校园绿地现状调查,这是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活动时教师将把学校的绿地划分成若干块并标出序号。学生对绿地逐块进行调查,对绿地的大小、植被覆盖、生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最终将调查结果在校平面图上表现出来,绘制一张学校绿地现状分布图。
2、学校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价是搞好活动的关键。
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绿化、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等信息或是校外看到的一些绿化情况,再与我校绿化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学校绿化,肯定好的方面,分析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学校今后绿化方向和措施。
(三)讨论
严格讲,为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效果,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组织学生讨论。在调查分析后安排一次集中讨论也可以看作是阶段性的小结。可以讨论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的手段、调查分析的结果,集思广益,为搞好下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四)设计评比
1、完成“校园绿化设计”是活动的难点。要求学生在校园整体布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想和计划学校绿化,要遵循整体性、经济性、艺术性、可行性原则。最后将设计内容以校平面图为基础绘成校园绿化设计图,并写出文字说民明。鉴于校绿地较多的情况,可安排各组集中设计某些区域的绿化,然后以招标的形式,选拔最优秀的设计合制成校园绿化设计。
2、成果展示与评比
主要让学生交流各自绿化设计的依据、特点、理念。对优胜组给予表彰。
(五)总结延伸
以上设计都以学校为基础。那么延伸活动可让学生抛开现有学校布局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我设计了“我为义庄绘蓝图”、“我为社区绘蓝图”的活动,将学生心中理想的学校、社区展现出来。有条件的可实际立体模型,甚至是沙盘。
四、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综合性强,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要发挥活动综合优势多方面做好教育工作。
2、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创新精神。
3、活动重成果的同时更应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感悟。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 生态家园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班级中开展“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共建绿色教室,以此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二、活动情感:
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实践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对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4、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三.活动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四、活动内容:
(1)开展“生态教室”活动。
①以雏鹰假日小队为主要组织形式,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科技读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各类资料,如:逛图书室、图书馆、读书阅报;上因特网查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调查实践活动。②采访园林艺人或环保局技术人员,了解什么是生态环境,怎样的教室是生态教室。向学生讲解和宣传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用黑板报、墙报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环保基础知识和绿色产品。
③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把教室中有特色的地方画下来;同时,也把教室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画下来或写下来。④开展教室绿化设计展评活动。小小教室绿化,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选取生物角绿化较佳的学生,让他们提供绿化设计的图纸、照片和文字等资料参加展示评比。
(2)开展“红领中献草添绿色”活动。①
动员广大少先队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购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买草籽,然后自己亲手种植、养护一方草,观察并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每个少先队员献出自己种植的小草,为教室添一份绿,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美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② 重点研究花草的生长特点,对它们的喜好有大概的了解(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哪些爱喝水、哪些喜欢干燥„„)(3)总结活动:
①举办一次成果汇报展示会,展示分三大块内容: ⑴调查研究成果展示 ⑵生态教室的设计平面展;
⑶小植物科技作品展评(包括:小植物标本制作,种植的小植物„„)②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以多种形成讨论、交流活动的发现收获和体会,写好活动寄语,并评出此次活动的先进活动小组和组员。③写好活动总结或反思。④举办一次活动花絮摄影展。
⑤提出“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倡议书;并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予以承诺。
.对生态校园的畅想与设计
小课题:对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 ——曹家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我校准备创建成为一所"生态校园"。生态校园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创建"生态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意义?我校现在的生态情况如何?作为校园的的小主人,我们能为学校在创建"生态校园"的活动中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对新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活动形式:
以班为单位,按调查对象自愿组成四小组,(采访组、宣传组、水电调查组、垃圾处理调查组),组内分工协作。活动准备:
一、召开班会,综合实践课的总动员,探讨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目的。
1、了解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4、初步学会调查、测量方法,上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统计归纳方法;交流询问技巧;倡议书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二、办好以"节水、节电"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同学们认识节水、节电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制定调查计划以及时间安排。
四、课题组长的培训:如何确定小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以及如何整理材料及调查报告的完成。学科综合:
一、采访组:
1、采访学校领导对节水、节电、垃圾处理的重视情况:措施、成绩、加强。
2、采访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3、问卷调查:师生的节水、节电、垃圾处理意识情况。
二、水调查组:
1、收集水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水情况。
3、如何节约用水。
三、电调查组:
1、收集电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电情况。
3、如何节约用电。
三、垃圾调查组:
1、上网收集、处理有关垃圾的资料。
2、调查校园垃圾的处理情况。
3、调查同学垃圾分类意识和实地暗访学生垃圾处理情况。
4、就垃圾处理问题给校长写建议信。
四、宣传组:
1、通过"节水、节电"手抄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2、调查师生的环保意识。
成果总结、交流、展示:
1、举办展览:刊出各组调查的资料、图片、心得体会等。
2、各组把成果制作成幻灯,进行展示、交流。
3、大家为创建"生态校园"出谋献策。
总结评定:
评定以鼓励为主,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导师评定。
.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方案
曹家小学 四年级 刘聿展 魏慧琳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研究,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志趣,增长学生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 查研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活动准备:
1、请专家老师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2、组织学生对淄川区主要河流水源以及工厂附近的河道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水污染以及光合细菌净水作用的资料,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原理:
光合细菌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生化方法。在自然光和白炽灯电光源间断光照下,可以培养驯化出一种光合细菌,用于降解有机废水(例如制革废水)。CODcr 去除率很高,但光合细菌只需微量溶解氧,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可节省很多动力,处理成本低。而且生成的光合菌菌体本身(有的呈红色),还可以作为食用色素,属于天然色素,无毒性无副作用。这样,光合细菌生化法,便没有难于解决的剩余活性污泥问题。实验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
二、组织学生到染厂,化肥厂附近收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
三、组织学生测量搜集到的污水的PH值,与悬浮固体浓度(SS),并记录下来。
四、组织学生用收集来污水饲养金鱼,观察并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五、在搜集来的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并仿照自然状态给予日间光照(日光灯),定时记录水温,一直持续到实验完全结束。
六、5天后再取一定量的加入光合细菌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七、10天后继续取一定量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观察记录金鱼的存活时间。
八、再次测量并记录放入光合细菌的原始污水的PH值与SS。
九、组织学生比较实验活动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金鱼的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交流讨论光合细菌的净水作用。
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写调查报告。
十一、学生撰写体验文章。
十二、提出推广倡议。.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曹家小学
五年级 活动前提:
上学期我们班对蚯蚓的研究非常成功。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并且无论是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是搜寻资料,还是交流总结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是,同学们总觉得遗憾,没能把蚯蚓蚯蚓再生实验做成功。
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决定还是研究蚯蚓。但是专门来研究蚯蚓的再生能力,从而完善我们对蚯蚓的研究,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蚯蚓的了解。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科学兴趣,并具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和探究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把自己在蚯蚓实验的取得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一定结论。教具、学具:
一个培养蚯蚓的场地、蚯蚓、相关泥土、小刀、培养皿、记录本。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挖足够多的蚯蚓,泥土,准备很多培养皿。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二)具体活动实验: 1. 材料 与方法 1. 1实验材料
取材地点:曹家小学校园里
选取地表比较潮湿,蚯蚓粪堆多而新鲜,孔洞密的地方,用铁锹挖土采集蚯蚓,采集到的蚯蚓经鉴定为环毛蚓(Pheretima)。采集地的土壤PH为7.0,土壤湿度约为35%。1. 2研究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环毛蚓的形态学观察:体长约100毫米,宽约4毫米,总体节数为85—125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XIV—XVI节,生殖环后约100节。
1.2 1把蚯蚓切成2段后的再生情况(1)取10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
(2)取10条蚯蚓,分别在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的地方切成头尾2段
(3)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
(4)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有环带。
(5)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2 2把蚯蚓切成三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3蚯蚓切成四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成四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4选取蚯蚓采集地的土壤作为培养土,每只培养皿中放置20毫米厚的培养土,注意保湿,放实验黑暗处,室温培养,每三天观察一次,详细地记载蚯蚓存活率,伤口愈合程度,再生情况等。2. 结果与分析 表格
组
保留度 10天后再生情况 20天后
30天后
60天后 前3/4
伤口愈合 完全再生 前1/2
6条愈合 2条完全再生,2条长尾
不明显,且再生端比
其余同前 较粗大 前1/3
1条愈合 部分再生 前1/4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12体节前 至第四日全死
同前 16体节前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长出尾部 再生明显,接近原长
且再生端细小,随后
长粗
全部愈合,2条再生明显,其余
部分再生
部分再生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3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2
伤口未愈合,且 伤口基本愈 有微弱再生现象,有微弱再生现象
活力很低
合 活力很低,且再生 12体节后 伤口未愈合 2条愈合 4条愈合,有微弱
有微弱再生现象
再生现象 16体节后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1/3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前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后1/4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2. 1同体段的蚯蚓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
剪切后蚯蚓存活率的变化如图,该图显示随着剪切后时间的推移,蚯蚓的存活率因体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有头无尾型的存活率最高,无头有尾型的存活率较低,无头无尾型存活率为0。2.2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
对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进行分析,蚯蚓存活率最高的是一组:为60%;次高的是2组,为50%;较低的是10组,为20%;很低的是3组和9组,为10%,其余各组存活率为0。2.3体节数与存活率的关系
把蚯蚓平均切成2段,3段,4段,它们的存活率依次下降 2.3.1有头无尾型
蚯蚓的存活率随着体节数减少而降低。2.3.2无头有尾型 蚯蚓存活率随体 节减少而降低。3. 小结与讨论
自然情况下,蚯蚓具再生能力。3.1再生时间
损伤后,蚯蚓能再生的体节几乎都在头30天内完成,30天后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2切除部位对再生的影响
蚯蚓身体后端的再生能力不一,在相同条件下,切除后端的蚯蚓其伤口愈合和再生能力明显地强于切除前端的蚯蚓,而且,其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切除前端的蚯蚓。3.3损伤长度对再生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切除段的长短与蚯蚓伤口再生能力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切除后端的蚯蚓来说,虽然再生不十分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切除部位靠前,即切除部分越短,其再生的能力也就越短,反之则越弱。
3.4切除部位与长度对再生程度的影响
蚯蚓虽然具有再生能力,但蚯蚓的全部体节数不是能经常再生的,再生的体节数取决于剩下身体的长度和切除的部位。
实验中可知,切除后端的蚯蚓,当切除长度小于或等于1/2时,损伤的蚯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30天内能恢复到原体长,但当切除段长度大于全长的1/2时,损伤的蚯蚓一般难以完全再生,而只有部分再生。此外,当后端的体节过多地被切除后,会造成不再生现象,甚至引起蚯蚓的死亡。
切除前端或同时切除前后端的蚯蚓,将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死亡。
剪切后蚯蚓的存活率随体节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即体段越短,死亡率越高,这可能是蚯蚓体节长其抗逆能力强及所储存的营养物质有关。.对动植物的研究
-------《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研究》实践活动方案 五年级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土壤中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生物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生物残体的分解,改变土壤的性质,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及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土壤动物的多少已成为土壤那感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农药对土
壤中小型动物作用,可以导致它们的死亡,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的质量下降。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二、活动目的
引导少先队员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组织这种探索自然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2、通过搜集资料、实验操作,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探究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相关科学小论文。科学小
四、活动形式
搜集资料;科学实验;撰写论文。
五、活动准备
1、做好调查、实践的组织落实(分小组落实相应任务)。
2、准备实验器材。
六、活动过程
(一)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搜集农药、土壤、土壤中小动物及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相关资料,还要了解实验的常识。
2、将相关资料进行积累、整理。
(二)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采集土壤,称重光照。
2、取标本制作切片,并观察切片、画图。
3、鉴定、了解微型动物的种类。
4、配置农药滴液,观察微型动物对农药的反应,并统计成活率,制作图表。
(三)撰写论文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根据活动小组进行分小组撰写论文。五年级同学生长发育及视力情况的追踪调查报告
(2006年---2012年五年)
曹家小学
五年级 辅导老师:翟慎洲 刘业勤
一、提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少年儿童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我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个子在长高,体重在增加,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小时侯的照片,真想了解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于是我们开始了对自己的身高、体重、营养、视力等方面的调查。
二、实施过程:
1、积累资料,从档案室查阅有关数据(身高、体重、营养情况、视力不良率);
2、资料的归类、整理,将有关数据分类、列表、评价(参照“全国学生7-22岁身高、体重、营养评价表),观察个体差异及动态变化;
3、数据跟踪分析,探讨生长发育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
4、向有关专家请教;
5、交流、探讨、反思,对自己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价;
6、集体讨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7、全面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后,纠正自己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
8、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在全校作出推广。
三、情况实施结果:
1、学生各项指标:
(1)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生长发育总体趋势比良好。身高上等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4.63%上升到2012年的26.83%.体重上等检出率较高,在39.02%-43.90%之间波动.身高体重均未出现下等情况.(2)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营养状况有喜有忧。营养正常率总体水平较高,最高峰达73.17%,但呈略下降趋势,2012年达到最低点为58.54%,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逐年上升。
(3)2006年-2012年间,学生视力不良人数较多,视力不良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9.51上升到2012年的39.02%。前景不容乐观,希望能够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心,让我们拥有明亮的眼睛。
2、个案分析:
我们对班里肥胖、营养不良、近视的小朋友作了调查分析,作出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以下是我们经讨论作出的分析结果)
1、营养不良的原因:
(1)摄食不足:孩子挑食、偏食必然导致营养失衡。
(2)需要量的增加:如生长发育期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疾病造成的消耗量增加或影响消化吸收;药物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2、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不少肥胖者有家族史,往往双亲肥胖者其下一代肥胖发生率较高。
(2)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习惯吃细软食物,不爱吃纤维素类;常暴饮暴食,吃零食等。
(3)生活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欢运动,缺少体育锻炼,睡眠过多等。
3、视力不良的原因:
(1)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使眼睛处于经常调节的紧张状态,使之成为近视的关键因素。
(2)学习环境条件因素。如课桌椅高度不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书本字体过小等。
(3)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度近视患者往往与遗传有关。
(4)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近视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患急慢性传染疾病等
另外,近年来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的使用,还有游戏机等等都给我们的不同程度的伤害。
四、收获、体会:
1、了解近年来我班儿童的生长发育动态;
2、观察学习了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各种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认识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挑食偏食的危害性;
4、懂得了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的迫切性;
5、初步掌握了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方法,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6、在这次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7、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五、活动的延伸:
1、将数据保存、继续个人跟踪观察;
2、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校,让全校学生一起来研究自己的成长过程。
3、进行学生营养餐的设计;安排身体锻炼计划。
2012年9月 菊花的观察与研究 四年级
一、活动背景:
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校内、社区、家庭资源),落实活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实施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增加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生活实践机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生活探究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感受、体验生活中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实践意识,熏陶人格意志,强化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讲座、网上查资料,看菊展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 菊花的起源、种类、特点等相关知识,认识常见菊花的生长特点,知道菊花掐头、扦插、浇水、施肥、嫁接、打苞的一般过程,获取栽培知识。
2、通过栽菊花、记观察日记,举办班级菊花展,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意志。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宣传,让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与要求,邀请校外辅导员作讲座,了解菊花种类、生长、特点等知识,了解栽培菊花来美化生活、陶冶心房,培养实践与写作能力于一身,鼓励学生化心动为行动;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学生、观察、研究活动(1)
在网上与阅读中学习研究,学生与家长购买、收集菊花的相关书籍,将阅读书籍与上网收集相结合,整理、选择有关菊花的史话、节令、起源、传说、花语等材料。
(2)在家庭栽培管理中观察研究:学生家里每人种1~2盆菊花,学生每天进行管理、观察,每日记观察日记。(3)
在学校栽培中观察研究:班上每5~6人为一组,(每组讲座确实研究课),每组栽培1~2盆菊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栽培,教师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与本课程的结合里,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及时进行事例研究。(4)
赴校外考察研究:赴公园观菊展,研究菊花的观赏价值(开启人的想象力,陶冶美的心灵),经济价值(推动胶卷、门票销售,推动门票提价);赴柳仁仁药房研究菊花 的药用价值(当茶喝、清热解毒,明目润肺等)
3、开展小组课题研讨:(1)校园、班内菊花生长过程及管理(扦插、嫁接、打苞等)的观察与研究;
(2)观察、研究水、土、肥、药、环境等因素对菊花生长的影响;(3)
开展菊花摄影、图片等的收藏,收集菊花的诗歌、散文、歌曲,说说菊花的谜语、传说、故事等;说说菊花的品质特点及给人的启发;举办菊花观察日记展览,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竞赛;
(4)编辑手抄报,撰写小论文,小考察报告,进行图文资料展等,并进行小组评比。
四、活动评价:
1、谈谈栽培菊花过程中的经验、收获和启发、并结合个人收集整理的活动成果(归入成果资料袋)进行综合评比;
2、进行班级菊花展览,举行图片、摄影展览,评比表彰优秀个人与小组。
3、建菊花网上论坛。
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篇2
一加强对课程的认识
1.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 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在当前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2.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积极探究, 掌握生活技能;认识自我,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加强专业素养的修炼
1.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与研究, 形成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者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强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教师应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4. 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行者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三加强对活动的有效组织
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及指导规范
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活动任务划分“问题发现课”“主题确定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成果汇报课”“总结反思课”等基本课型, 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课型进行规范地指导。
2.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 以小组合作为主, 各种组织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及社会热点话题, 结合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研究课题;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预设活动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案, 并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 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 取得过程性材料, 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3. 教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把“自理自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能力目标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某些情况下, 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把现场引进课堂”,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活动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成本。教师应负责对学生的校内活动进行监控, 开展校外活动时, 课题组和老师要预先向学校提出计划和申请, 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学生的校外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 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由家长协助, 保障学生的安全。
四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关注;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尽量避免简单的结论性评价。
2. 以多样化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
在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性资料, 拟定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以多样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 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指导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档案袋, 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均可参加评价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 引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每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非指定领域内容的实施分别不少于2课时和1课时。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2~3个主题活动过程。
4. 增加必要的专用场地、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3
一、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动力还不具备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实,这一理念的提出,其目的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的教育走向世界先进教育之林。基于此,国家教育部才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并明确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使得我国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许多教师还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就要马上实施这门课程谈何容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检查怎么办?只能先列入课程表上再说。于是,学校的课程表上冠冕堂皇地出现了这门课程,一问学生才知道上的都是其他课程。可叹!
综合实践活动这么好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老师们对它“爱”不起来呢?为什么学校打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旗帜,行“传统教育”之实呢?其实,作为一种教育政策的改变,一定要有丰富的原始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人多、地广,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改革应该面对国情,面对实际,自下而上地开展,才可以持久。仅以国家政令的方式颁布,难免使教育工作者们心生畏难情绪。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谈何容易!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仅仅停留在课表上,其首要原因在于:第一,有的学校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因编制问题仅仅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有这门课程而无编制问题深感忧虑。第二,学校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基地,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要提供这样的设施,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第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观点没有转变,一时还无法接受这门课程。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网上查资料,认为这与考试无关,太浪费时间,肯定会加以阻止。
所以,要想切实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仅是口头上喊一喊,文件上写一写,剩下的全扔给一线教师去操作,是很不实际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家长、教师的宣传和思想转变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一切有益的创新和实践,并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讲座,向学生介绍各学科前沿知识、查阅资料的方法、常用科研方法、各类主题活动报告撰写方法、人际交往艺术等,为学生交流、对话、研讨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想“爱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在一些师资水平较好、设备比较完善的学校,正在逐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因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具体表现在:(1)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即过程呈现有余,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2)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的分析与体验。(3)指导策略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等。
其次,学生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出,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优于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不平衡性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一些学校因为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用教室或实践基地,这样就很难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小组活动之中,长期下去自然会变成少数优等生的“专利”。
因此,我们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应该多一些探讨,让它更适应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地进行。
四、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的矛盾难以取舍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活动”,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然而,在现有的学校条件、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这门课程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步履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加以解决。“爱的矛盾”一时还无法化解。
综合实践教研活动记录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习,提升新的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观念和课程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本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使工作目标明确、操作正确、效果明显。本学期将通过自习讨论、专题研究等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及竞赛,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
教师认真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一
时间:2013年9月5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公凡岭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二
时间:9月12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张志民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主持人
活动内容简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三
时间:9月26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四
时间:10月10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五
时间:10月17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李松梅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六
时间:10月24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张志民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我爱动物:亲近并探究自然界的动物,增进对身边动物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动物、保护动物朋友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制定活动方案,提高观察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我爱植物:亲近并探究自然界的植物,增进对身边植物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植物、保护植物朋友的意识和技能。通过对周边动物的调查了解,提高观察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七
时间:10月31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公凡岭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 生活与消费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从实践中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经济与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新闻时事,与同学展开讨论,培养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安全与生活
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的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八
时间:11月7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
一、评价方式:
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
二、教学活动评价表格
为使我们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富有实效性,我们打算设计一系列的表格进行评价,形成制度:
1、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分类安排组织活动。按照学生的回答把调查结果分为四类:独立研究;合作研究;同一研究对象,部分学生要求独立研究,而部分学生希望合作研究;只有一个学生选取了某一研究对象,但又希望与其他同学合作。前三种类型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活动组织形式。第四种类型首先在同学中征求合作伙伴,尚无结果,可由某一教师与之合作。
2、独立研究者或研究小组选定指导教师。由教师在指导学生缩小选题范围,明确活动项目,详细规划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填写问卷(调查表二)。同时制作档案袋,由学生填写档案袋的封面内容: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分工情况、指导教师。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九
时间:11月14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李松梅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
一、对学生评价
1、行为、情感反应:主要指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来评价。
2、合作程度:主要对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3、参与努力程度:可通过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及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4、学校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
二、对教师评价:
1、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发展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2、凡指导1—2个小组活动的任课教师一律在考核中加分,学校将按活动效果分别加分,将小组活动情况纳入量化考核,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3、学校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1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参加人员:全体综合实践老师 活动内容:关于吸烟问题
活动目的:让青少年了解吸烟的危害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让他们回家去调查研究,比 较吸烟人健康还是不吸烟人健康,同时要求学生从书籍、网络上寻找 一些关于吸烟的危害的资料,最后教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展 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同时观看有关吸烟的危害的录像屯 通过教师的 讲解,学生对吸烟危害有更深刻地了解。
活动收获: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将康,自己不吸烟,并动员家长
不吸烟。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一
时间:2013年11月28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公凡岭
内容: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研究纸》
公凡岭:李老师率先上了一节研究课,虽说是我们级部自己的研究,可也吸引了其它年级的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反映很好,评价也很高哦!下面我们就先请陈老师来说说好吗?
徐贵荣:《研究纸》这一课以纸为例对某一类材料进行研究,容易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展示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初步确立纸的概念,组织学生研究不同纸的不同特点及其他相关问题,并一起动手制造再生纸。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研究物体的特征,能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的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种纸,知道了纸的一些特点及用途。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分享他们对纸已有的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常见用途,知道人类对纸的消耗及节约用纸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纸,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用纸和实验器材,从网上下载有关纸的资料并整理在校园网上,上课地点选择
在网络教室,并在教室后面安排实验桌。本课的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a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 b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
c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识与技能
a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b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c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
张志民:李老师在这一节课中首先通过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纸,使他们确立纸的初步概念,培养他们搜集材料的能力。并且学生愿意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我觉得这样做很好的。
公凡岭:学生在研究纸的不同特点时,每组至少选定纸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实验是开放性的,采用自主餐形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实验各小组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与人合作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
徐贵荣:观察和实验不是我们教育的唯一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将成为新课程标准实验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可以解决观察、实验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越
性。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所需的内容,体现新课程“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另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置工作:
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放在“废旧纸的回收”这一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陈老师的这一节课学习到很多东西,相信大家今后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二
时间:2013年12月5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简录:研究纸的吸水性
徐贵荣:这一次活动,我想把我的设计方案跟大家介绍一下,你们一定要多提意见呀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定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课时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景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既照应了学生已
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探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三
时间:2013年12月12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热爱家乡开封
活动目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和相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由老师先和我们讲一些注意事项、要求及活动的一般方法,第一阶段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了多种途径:上网、去图书馆、问家里人各自查找资料。第二阶段小组同学合作外出实地调查访问,到有关部门了解家乡的知识。第三阶段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处理信息,整理资料。最后推荐宋岩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
活动收获:对我们的家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学们都没想到家乡历史如此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光优美,人文名胜荟萃,河、城、桥、寺庙样样具备,处处令人留恋。同学们更加热爱家乡了。培养了我们的自我动手、交流的能力,我们因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骄傲。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四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时间:2011年5月20日
活动内容:关于白色垃圾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白色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去村口周围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观察植物的生长是否受到影响,研究是否与白色垃圾有关,同时询问周围的居民,看是否对他们的生活已产生影响,比较村里和校园的环境,返校后总结白色垃圾对周围环境污染的程度。
活动收获:通过调查,了解了白色垃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环保意识。
东升小学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十五
时间:2013年12月26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徐贵荣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内容:关于生活水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生活中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组,利用活动时间去学校附近的小河测水质,把污染水和干净水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污染水中生物的活动情况,发现污染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了,同时向当地人们询问20年前的水是怎样的,寻找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
小学生实践活动记录 篇5
上午,我们还自己包了馄饨,这项体验使我这个从来不会包馄饨的人学会了包馄饨,并且让我喜欢上了馄饨,还吃了自己包的馄饨。香喷喷的,真令人回味。
在做了一个美梦之后,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包馄饨的地方,我心想:咦,不会要再包一次馄饨吧?我听了老师的讲述,我才知道是要包迷你粽子。老师说完,就教我们迷你粽子的做法,这个迷你粽子在我们一组的男生手中,包出来的各个不像样,而在心灵手巧的女生手中,不一会就包出来一个粽子。迷你粽子包好下锅了,老师对我们说迷你粽子还需要一点时间。于是,老师就教我们做五彩香包,过了一会,大家都完成了。这时,迷你粽子也好了,所有同学蜂拥而至,把粽子一抢而光,大大咧咧地吃了起来。
晚上洗完澡后,我们去看了歌火晚会,第一个节目是合唱《北京欢迎你》。这首歌被他们唱得非常难听。好不容易等到了我们班的葫芦丝,那声音现在还在我耳边回荡。晚会结束后,我就回宿舍睡觉了。
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篇6
为积极引导全校留守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校倡议全体留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1年9月——10月
二、活动主题:街道爱卫生
三、参加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四、活动范围:全体学生所在的街道、活动场所。
五、活动内容:
1、“学校是我家”志愿服务活动。
(1)留守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学校公共区域、绿化带、马路等场所开展卫生保洁工作,协助教师清除卫生死角和牛皮癣。
(2)留守学生在学校广泛开展尊长敬老、助弱帮困等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2、“家庭小老师”活动。
(1)留守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收集、整理文明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主动与教师、长辈一起学习、互相监督、相互提高。
(2)积极鼓励留守学生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引导留守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希望全体留守同学通过自己的行动,小手拉大手与长辈一起为创建我们美丽的家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真诚地祝愿大家都有一个愉快充实的学习环境!愿你,愿他,愿我,愿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体验的收获,带着真切的感动,带着灿烂的笑容。
顾寨小学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在社会实践的日子里,留守同学们服务社会克服种种困难,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他们带去了迫切需要的科技文化,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展示了顾寨小学留守学生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良好风貌,我们的真情付出感动了乡内外各地的群众,也赢得了他们的广泛好评。
同学们也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又锻炼了意志,更加使学生认识到了现在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使队员们深受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使自己在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顾寨小学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11年秋
顾寨小学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 篇7
关键词:实践,活动,认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加大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力度, 对各学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在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讨, 提高了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就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像其它数学课一样, 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 在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思想, 发现数学规律,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区别于其他数学课, 在一节课中, 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 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 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 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 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 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教师首先让学生能够知道解决比赛场次类似的问题可以用画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遇到复杂问题能够主动地从简单问题入手去寻找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达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 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 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 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 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 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 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形势上热热闹闹, 人人看似都能积极参与, 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 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如某教师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时, 就重点设计了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七巧板时, 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数学思考:
1. 观察七巧板, 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然后向全班汇报。
3. 利用七巧板, 移动一块或两块, 成为另一种图形。
4. 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的面积问题, 一是解决香港第34
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 (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 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 ;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 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
在这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中, 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 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 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地思考, 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提升, 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 延伸的空间比较深, 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 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如教师在设计《七巧板》时, 可让学生收集七巧板的来历在课上做交流, 了解宴几图与七巧板的关系;在设计《比赛场次》时, 最后环节向大家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 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 再解决就容易了。
通过有目的地在课中渗透数学文化, 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的实践性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 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 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 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 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五、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 学生创新思维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个性方式化程度很高,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应变, 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如你的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 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 把你的设想继续探究下去, 会有新的发现的, 这个小组的分工很科学, 研究很深入等。
教学评价, 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拔动学生内心情感, 启发学生相互借鉴, 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 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六、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 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8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推荐阅读: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09-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05-16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6-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09-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05-2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07-04
六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08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07-23
三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设计划06-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