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通用10篇)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1
安沙镇安沙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2012年的12月4日,是我国全国法制宣传日,为积极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宪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认真学习了《关于开展2013年“12〃4”全国法制宣传的活动的通知》,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并依据文件要求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以“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在全镇中心学校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现将我镇学校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师生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因而我们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组织,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教师写学习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经验体会,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学校特别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 1
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及全体老师为组员,每位领导小组成员蹲点到各个年级,层层管理。大队部、教导处、班主任等各方面,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为开展此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后勤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引导少先队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牢固确立了“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日开展了以:“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鉴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宪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校德育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遵章守纪,文明有序的参加一切活动。
全镇学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校园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环境;划分清洁区域,坚持每天两扫,保持校园洁净;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悬挂上名人画像及其格言,各种规范守则等,营造校园氛围。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
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围绕法制教育,全镇学校开展了 “四个一”活动,即:
1、在官方网站上登载一篇文章,2、学校悬挂了一条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横幅,3、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好了一起法制专刊的板报,4、举办了一场法制专题讲座。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学法、懂法、普法”的意识,也更好地促进了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中小学生一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各班班主任还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并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做好个案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
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拓宽教育渠道,借助多方力量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我们学校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纪的教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个案学生进行帮教工作,防患于未然,把学生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法制教育专题片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法律对自己人生道路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把学到的法律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历来重视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利用好校园网站、橱窗、宣传板进行布置,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更具激励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会、班集体的组织作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莆田锦江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守则》等,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进行纪律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团组织及班集体的帮助教育职能,以增强学生抵御各种不良现象侵蚀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积极指导家庭教育
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及时沟通信息,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问题学生积极推行家访制度,学校不定期发放告家长书等宣传资料。通过家校联系的加强和对家庭教育的系列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校园和谐。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的培养,在历年的法制宣传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开展,积极打造平安、文明校园。
总之,我们对“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始终能够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坚持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德育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后,我们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法、司法、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学校的稳定,为社会的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们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学生的闲暇时间 (1) 增多, 闲暇生活质量却令人担忧。
据统计, 从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起, 学生每年在校学习的时间减少到190天, 加上节假日的增加, “黄金周”的兴起, 以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学习负担的相对减轻, 学生闲暇时间越来越多, 一年下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达到了170多天。这么宽裕的闲暇时间, 学生该如何度过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2006年, 我们对本校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在“闲暇最大的感受”一栏中, 选择“苦”、“累”、“厌倦”的占了35%, 选择“充实、有意义”的只占15%, 而选择“无聊”的却占了50%,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在进一步的采访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
一是闲暇态度消极:学生普遍认为闲暇就是放下学习, 去玩, 消磨时间。他们不是聊天、睡觉, 就是逛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
二是闲暇趋向于功利化:许多家长以学习的竞争为由, 让孩子的业余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所填满, 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 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学生就在这些培训点来回奔波, 周末和寒暑假反而成了他们最繁忙的日子。
闲暇时间里不管是放任自流还是无奈地忙碌, 对小学生的成长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部分小学生要么沉迷于颓废的不良活动, 要么滋生厌学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态, 甚至会酿成一些如赌博、飙车、流连网吧等闲暇方式 (2) 。这些都是与减轻学生的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相悖离的。由此可见,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时间观, 充实而有价值地度过闲暇时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 综合实践活动开启了闲暇教育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 自身的特点就决定着它无法像传统课程一样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具体的教学内容, 而只能以活动的形式来实施, 活动的过程绝不可能局限于课堂, 因此便与学生的闲暇时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课程的课外活动, 后者仍旧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进行活动, 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自由成立活动小组, 自主商定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做主, 教师只是帮助其确定活动的原则和方法, 以保证活动有序地进行;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 给予必要的引导, 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种充分自由的情况下,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由此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与闲暇活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研究, 是基于小学生闲暇生活质量较低, 以及学生的闲暇时间观不太正确等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它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恰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必将能开启闲暇教育的大门。
二、具体实施步骤与操作方法
(一) 成立闲暇实践活动指导组。
闲暇实践活动指导组由学校骨干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通过各种培训学习, 教师要具有熟练地策划、指导学生在闲暇时间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家长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工作、生活优势等为学生在闲暇时提供实践活动主题、场地, 并进行义务的辅导、陪同、监督等;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实践过程, 能组织、联系参与活动的同学, 等等。
(二)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闲暇教育资源。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将闲暇教育渗透到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 是我们优化闲暇教育的基本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1.把闲暇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以“挖掘东纵 (3) 文化, 传承东纵精神”为主旨的“东纵丰碑育新人”是我校根据实际、地域优势而开发的校本课程,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为闲暇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下是我们利用闲暇时间让学生开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1) 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采访, 收集了解家乡在抗战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整理出《东纵抗战故事》。
(2) 组织学生诵读东纵诗文, 学唱《英雄母亲》《虎穴救精英》《东江儿女逞英豪》《胜利属于英雄》《抗日烽火燃东江》等东纵抗日组歌, 观赏《东江特遣队》等反映东纵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3) 邀请老前辈给学生讲座, 开展“专题演讲”、“专题电影”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爱国、革命、进取”的“东纵精神”。
(4) 分期分批培训“东纵小战士”讲解员、小导游、小记者, 让老区的孩子利用节假日, 穿上东纵战士服装, 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解,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 服务社会。
(5) 利用节假日开展“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吃一次东纵饭、开一次东纵会、当一次东纵兵”的感受。
(6) 开展“东纵小战士”军训活动, 通过军训, 让同学们在严格、规范及艰苦的训练中体验“东纵精神”。
(7) 开展给当年的东纵革命老前辈写信活动。
(8) 学校成立“东纵历史研究小组”, 引导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 研究东江纵队历史, 开展研究性学习, 撰写小论文。
2.把闲暇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整合
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实践活动, 如何将学科实践活动、闲暇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内容, 因为, 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整合, 才能激发起师生的兴趣, 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根据与各学科的整合, 我们逐步形成了文学类、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系列的闲暇实践活动。如:
文学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以墙报、黑板报进行文字编辑, 设置“创新苗圃”、“记者站”、“趣味语文”, 课本剧表演、“我喜爱的一本书”演讲赛, 出版《红棉》学生作品集, 组织小记者去森林公园、松山湖采风等。开展闲暇活动, 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在得到快乐的同时, 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把这份快乐写下来, 和家长、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 共同分享。
体育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踩高跷、跳牛皮筋、单脚跳等活动;三、四年级开展花样跳绳、踢毽子、打陀螺、甩长绳等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强身健体的活动。
科技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等, 让他们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 将此活动小组分为制作小组和科研小组, 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活动, 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把闲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休闲玩乐相整合
玩, 是小学生的天性, 因此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如何玩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闲暇活动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闲暇活动正在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 现在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翻小棍、滚铁环……孩子们的童年乐趣正在慢慢减少。学校有责任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番属于他们的简单而淳朴的快乐。
如我们开展的让传统游戏回归小学的休闲生活, 发动学生向长辈收集、学习传统闲暇活动。这一活动的发动在学生中影响很大, 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 男生收集到了这样一些闲暇活动:翻小棍、滚铁环、打弹珠、撑子、跳方格……女生收集到了刺绣、编织、布贴画、串珠……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传统游戏在“双休日”时进行汇报展示。并把展示过程拍下来, 放到学校网站和宣传橱窗, 让闲暇风采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让校园掀起一股玩传统闲暇游戏的热潮。
4.把闲暇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相整合
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了“迎国庆, 唱红歌”活动;红领巾进社区义务宣传实践活动;美化校园美化环境、植树造林综合实践活动;日常行为礼仪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演讲比赛等, 通过少先队这个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闲暇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闲暇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成效与反思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一线教师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中, 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近年来我们自行开发的不少课题案例在省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减少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并且收录进了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一书, 《关注家乡》获得了二等奖, 《追击双休日》获得了三等奖。这些主题在得到专家认可的同时, 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大大增强了教育的现实意义。我校也在2005年被授予“东莞市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称号。教师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 如《让学生在过程中成长》、《闲暇里的综合实践活动》均获得了省一等奖、市特等奖。通过活动, 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他们的能力强了, 变得自信了, 有的在全镇“东纵讲解员”及东纵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有的在畅想家乡未来的油画棒比赛中获得了市二等奖, 有的在少儿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市二等奖, 还有的在参加市级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另外, 在参加镇的各种演讲、征文比赛中学生们也是独占鳌头,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知、锻造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
回顾过往, 我们在积累好经验的同时, 也深感还存在着不足与疑惑, 比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尚未完全纳入常规教学;缺专业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缺乏研究的自主性;由于电视、电脑等的诱惑过大, 学生闲暇时的实践活动比较欠缺、顾虑较多, 安全、经费等众多原因阻碍了活动的开展, 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解决, 在下一步工作中, 我们将着力于家校联动,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挖掘家庭文化活动资源, 联合社区的力量共同开办活动等。我们相信,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 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 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得实一点细一点,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庞桂美.我国闲暇教育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 2000, (10) .
[2]陈乃林, 孙孔懿.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2) .
[3]黄伟杰.中小学闲暇教育中的“悖论”[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8) .
[4]马兆兴, 王泽农.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小学版)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
[5]董洪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2.
关于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康敏:《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4)。
学生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4
研究时间:2015年10-11月
主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突击访问,谈访研究 学校:野鸡坨镇丁庄子初级中学 班级:八年级(2)班 指导老师:王秋颖 组长:薛佳颖
组员:王盟、薛晨博、孙航、孙俊超、王赫 内容摘要: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家长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时间的控制。实践员在发现问题后对几位在校学生的母亲进行了访问。经过访问,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是用强迫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上网时间,而不是让孩子自主的避免沉迷。在得出结论后,我们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但具体实践还在策划之中。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那就是沉迷于网络,家长不让孩子在家里玩电脑,孩子就三天两头的往黑网吧跑,是不是家长对孩子的上网时间管理出了问题?我觉得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孩子往黑网吧跑的正是原因。
二、问卷调查
鉴于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我对所在村庄的10位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每日平均上网时间。时 1 2
女间 男孩 女孩
孩
周一大约 大约 半至 2小1小时
大约 男孩 4 女
男
女孩 男孩 男
女孩 孩
大约 大约
不
半小时
1.5小3小
玩
时
时
孩 孩 不
小玩
时
小 3小时
时 周五 时
大约 大约 1 大约 半 1 双休3小日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2小
小
4小
小
小
2小时 小时 玩 大约 4、5 不
1小时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各位家长都在接受问卷认真填写,分析中得出,男孩周一至至周五平均玩电脑为2.25小时每天,双休日为3.125小时。分析中还得出,男孩上网时间大大高于女孩的上网时间,而孩子的借口就是老师布置了上网作业。如果我分析没有错的话,那孩子应该就是找借口,与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太大的联系。
三、突击访问
为了查看孩子玩电脑的时间,也为了验证我们的观点和结论更具体、更充分,我进行了一个突击访问。
晚上八点:我们小组开始了突击访问。
一号人家:我来到了一户男孩的家中,家长出来接待了我。我看见客厅没有孩子的身影,便问了家长孩子在哪里。家长叹了口气,说孩子整天都在书房玩电脑,连作业都懒得做,她说孩子一下孩子就要顶嘴。
二号人家:那是一位女孩子的家,家长正在看电视,我问家长孩子在干吗时,家长脸上浮现了笑容,说孩子作业早已做好,在看书呢!
三号人家:一位男孩家,家长开门时,我看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孩子正在桌子上写着一本厚厚的试卷,奋笔疾书,连抬头看我一眼的时间都没有。我见这情况不打算打扰孩子,就匆匆离开了。
四号人家:我们的一位好朋友,他的父母十分宠着他,我每次要叫他玩的时候他都在忙于电脑游戏的升级,父母却依旧让他玩。这次的突击访问也依旧如此。
五号人家:我的表弟。我来到他家,问舅妈情况,舅妈说我表弟正在书房认真写作业呢!我为了不打扰他写作业,就蹑手蹑脚的上了楼,走到书房却发现他正激烈的打着游戏,发现有人到书房门口时,便动作敏捷地拔掉了电源插头,盖上电脑,假装在写作业。而这一切却都被我看在眼里,而他却偷偷地在笑,轻轻的告诉我:“我还以为我老妈上来了呢!”
这五个孩子的情况截然不同,一个是沉迷于网络,一个是早已做好作业在读书补充知识,一个则是作业多的做不光,一个受父母溺爱,另一个却是偷玩电脑!真是相差太大了。
四、访谈研究
我对一号孩子的家长进行了访谈:请问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家长又叹了口气说:“都是我没管教好,七年级时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我就放任他去玩,结果没想到他沉迷上了网络。唉!”“那您为什么要放任他去玩,难道就不怕他沾上不好的东西吗?”家长皱着眉头,说:“那都是因为我太信任他了!”“对孩子信任是好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就不一定了!谢谢您接受访谈,再见!”
五、问题的解决
我觉得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上网时间,就应该采用劳逸结合的办法。比如:周一至周四不许上网,周五至周日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放松机会,每天一小时上网时间,那孩子就不会觉得十分枯燥了,也不会想尽办法来上网,甚至去黑网吧了。所以,我建议家长采用这种劳逸结合的办法来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学生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5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3、寻求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此种方法,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2、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将综合实践教师在分组、分工合作中的指导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2009.7——2009.9)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收集资料,完成课题方案设计
2、实施阶段(2009.9——2010.9)
实施方案计划、积累相关材料、形成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等。
3、总结阶段(2010.10——2010.12)A、对课题研究全面总结 B、进一步收集各种材料 C、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验收 D、撰写研究成果 E、做好课题总结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教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在课题开展的前期,设计了一份查问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目前接受调查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研究能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都比较感兴趣。但在活动中,通过调查问卷中的第三和第五道题明显看出,有73%和56%的活动是完全由教师来分配的,教师还并没有给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多数情况下还是由教师安排整个活动。同时设计本次调查问卷的另一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对于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教师做哪方面重点的指导。通过调查问卷明显反映出学生对于分组、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整理资料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分别是23%、27%、31%。作为综合实践的指导教师,如何在这几个方面指导就成为此研究课题的重点内容。针对调查的结果,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教师的“三导”:即每次活动前的“引导”,主题活动中的“疏导”和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此成为综合实践教师的指导策略。
1、引导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社会实践等都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耐心引导、精心引导。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入手选择课题,而教师的引导就在于如何将这些线索呈现给学生,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随着活动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主题,教师就要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新的活动任务。
2、疏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性,因此每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后,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我采取如下方法,疏导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1)小组组成的疏导
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兴趣分组、自主分组的方法,也就是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愿意和谁一组就和谁一组,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产生超级大组,一个组可能有十几个人,或组内人数太少,组内可能只有二三个人,二是学生在组合时缺乏理性思考,仅根据个人喜好来分组,平时下课和谁一起玩,就和谁一组,没有达到组内的优势互补。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的方式是以“招聘会”的形式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首先面向全班公开招聘小组的组长,也就是“董事长”,符合条件者均可参加竞聘演讲,再从中选出6-8名作为小组的组长。再由组长面向其它同学招聘不同“职务”的同学成立小组。应聘的同学要带着自己制作的个人简介“找工作”。这样的活动方式,学生特别乐于参与,既规定了小组的人数,又使每一个小组能力均衡、优势互补,为后面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2)分工合作的疏导 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在活动的实施中,小组的分工合作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很多学生认为的合作就是成立了小组,大家坐在一起,就是合作。一旦在一起的小组成员也常常就你做得多,他做的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不同产生分歧,结果导致合作很难进行下去。
于是我设计让学生数通过路口的车辆的数辆,使学生明白因为通过这一路口的车多,一个人又要数又要记是无法数清时,让学生明白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活动中我设计学生三次数车辆,通过第一次学生无法独立数清车辆,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他人合作。我设计学生第二次数车辆的目的在于,学生合作数,使学生意识到分工在小组的重要性。学生重新分工,第三次再数车辆,使学生意识到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分工合作中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更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指导理念。同时,我的这一个活动设计方案也在全国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现场的观摩并获一等奖,而此方案也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3)小组凝聚力的疏导
学生在综合实践小组活动中,总会因为组内承担的任务不同或在组内总有人做的多有人做的少而产生分歧,小组的每个成员的荣辱感不强,团结、合作意识差。
为了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我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一:增加小组归属感
为了明确活动任务,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了自己小组的“工作证”,上面写着姓名、职务、背面还有须知等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小组归属感。
方法二:增加组内的交流合作
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便于组内交流合作。方法三:明确评价标准
组内制定活动制度,对于每位同学在组内的表现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3、辅导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对面对各种困难,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地辅导,活动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采取如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1)掌握特点,提高兴趣。
有效利用大量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克服畏难情绪,切实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
(2)模拟调查、采访。
外出采访前,进行逼真的模拟调查,模拟采访等。(3)资料整理,自我归纳。
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我指导学生以资料卡的形式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然而在课题不断深入研究中,学生在活动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又调整了指导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都争着抢着当组长,但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想当组长的学生就少了很多。课下我也询问这些学生不想当组长的理由,很多学生热情高,但活动中遇到问题就缺少管理经验,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在了解了组长们的心声后,我设计制定 “小组长培训会”。在会上向各位组长介绍管理经验,并请组长汇报在活动中遇到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其它的组长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他是整个小组活动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2)创造交流空间
在小组活动中,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常常受到教师、同学的关注。而有一些学生性格较为文静,面对新的问题喜欢沉思冥想。教师往往对前一部分学生引导、调控不够,对后一部分学生关爱、鼓励不够,以致出现学生个体低效参与状况。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设计的方案是:为小组创造交流空间,通过组内交流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3)采用多元化评价
活动的评价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我设计用每个环节的小结与每次活动的总结及阶段总结相结合,使学生在每次活动后都有所提高。
同时,在每一个活动主题的最后,我设计了“颁奖典礼”环节,让小组表现最优秀的做为颁奖嘉宾,为获奖的小组颁发证书。这不仅可以提高每个小组的凝聚力,更是对优秀小组的肯定和鼓励。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1、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的合作更有效了。
在活动中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参与、无效参与的活动状态变成了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活动状态,小组的合作不再成为一种形式,学生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2、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
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调查采访的基本步骤,对于采访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学会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不再畏惧与陌生人交流,面对采访中的拒绝,学生也能总结失败教训调整心态,重新采访。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都有了明显了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综合实践教师的“三导”指导策略
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教师的“三导”指导策略,是综合实践教师指导的有效途径之一。(1)活动前的“引导”
学生通过教师细心、精心的引导,使学生对活动主题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探究的欲望,并不断引发学生新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活动主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主题活动中的“疏导”
通过教师在不同阶段对活动的疏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以及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理解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分享合作的快乐。
(3)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消除了学生在活动可能产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面对采访被拒绝的尴尬等等。
2、活动反思
在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中,我针对综合实践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撰写了多篇活动反思。通过反思,也不断发现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为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3、案例及论文
我设计的《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一课的案例,在扬州举办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现场的观摩并获一等奖,而此方案的设计也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我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获国家一等优秀论文,还被编写到陈树杰教授《综合实践研究》一书中。
五、问题与讨论
小学生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6
红领巾爱劳动
任务1:
每天协助爸爸妈妈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长期打卡坚持。
任务2:
在家长的指导下每周学会一道菜,把烹饪过程拍照附加文字说明进行整理,上传到班级群进行作品展示,与队员交流体会。
任务3:
走进社会,深入社区等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公益劳动。
红领巾心向党
任务1:
在家长的陪伴下寻访红色足迹。
任务2:
自选党相关影像资源观看。
任务3:
定期观看“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及收听“讲给少先队员的党故事”
任务4:
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将内心的感悟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对英雄榜样的情感“说”出来。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7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做”并行,在“说”“做”中获得真知。
一、实践课要实实在在的做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数学、美术、品社、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家乡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家乡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吃部的寻访”、“蔬菜大棚”、“给乱扔垃圾居民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创造、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实践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秋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然后组织学生说秋天,画秋天,写秋天;最后在班里举行秋季果实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也感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和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三、实践课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乐趣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低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书本的实际长度,特别是量量自己的手掌长和宽,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原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这样的课真有趣。”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合作学习;网络辅导
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学为中心,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学科等课程,选择诸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传统的民族节日”、“环保餐具”、“形形色色的花”等综合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的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信息,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一、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1、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好几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研讨交流中,要求学生善于表达所观察到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研讨可以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与驳斥他人的观点,学生踊跃发言,想互补充,相互启发,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
二、学习的基本步骤
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我们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认知知道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2、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3、学会网上收集某一主题的资料,会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4、实际生活中,关注这一主题的变化、发展,主动与同伴交流观点、看法。
▲流程:
1、出示一瓶从学校附近的小河取来的带有污染的水,问:看了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据吗?
2、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3、上网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4、选取一、二条你最担心的信息,全班交流。
第二阶段:研究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预防水污染。
2、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3、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并讨论对此进行知识重组,提出自己的观点。
▲流程:
1、提出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水污染” 。
2、讨论怎样进行“水污染”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好还未受污染的水源?
3、研究方法的指导。
4、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
5、社会实践:全班分成四小组研究四个主题:A、水保护意识;B、直湖港污染现状调查;C、太湖水综合治理现状调查;D、家庭水循环利用。
6、各组整理课外研究成果
7、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讨交流成果阶段
▲学习目标:
1、在展示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2、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争辩、讨论的乐趣。3、会总结研究成果,与别人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一起深化研究报告。
▲活动过程:
1、各研究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2、讨论: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 。3、交换意见、看法。4、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阶段性的看法。
三、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作出适当的决策。
1、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2、为了使辅导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加强网络辅导。这里的网络辅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和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来实现。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就象面对面一样。虽然教师应关注所有的学生,但相对来说,两头的学生应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参考资料: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生防震安全 篇9
一.活动背景
结合四川、日本等地震,对小学生进行防震安全知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
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地震时在校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如果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地震常识缺乏,就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地震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二、活动目标
(知识):了解地震的危害,了解一些震后心理治疗知识,学会基本的地震自救方法。
(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通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地震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社会各
界对灾区人民的援助,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三、准备工作:
教师准备工作:
1、教材、书籍报刊、科学学习网站、学校阅览室等有关地震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从生活学习中或从网上、各种书籍上搜集到有关地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观看录像,引出主题。
先观看一段日本地震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灾害,接着提出研究防震
安全的重要性。
2、各小组交流汇报调查成果。
每个小组上讲台汇报自己小组前期收集的资料。
3、把自己前期收集的有关地震或防震的资料制作成宣传单。
宣传单的形式有:邮票形式、手抄报形式、宣传画形式、漫画形式等多种形式展览。每个小组简单介绍自己制作的过程和制作的意义。
4、小结并评价每个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
5、提出下一个阶段的要求。
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你能为地震灾区的人们做什么?
要求学生回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
(1)试一试,想一想,如果你是地震灾区的人们,你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10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金坛市城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个性化作文关系的研究》课题组执笔人:许建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作文与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学生作文时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包涵着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获得的体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较好解决了作文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与作文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的方式展开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引来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直面生活,亲历社会,让他们去观察、去倾听、去实践、去思考、去感受,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的目的。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作文教学,理清二者的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点,逐步形成序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本课题为金坛市立项课题顾问:夏亭尔、陈秋云
主持人:许建芳组长:吴惠娟副组长:徐香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国琴、孙桂霞、胡永红、朱祥生、刘云俊
[键入文字]
个人课题网址http://:8080/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591
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活动,能呈现出富有独特体验的、个性化的创 新性习作。
3、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使作文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爱。
三、课题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艾青)即是对个性的最好阐释。所谓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
活动让学生有了真切的独特的感受,使个性化作文也有了更真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各学科中与本课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及校外生活中写作素材,丰富作文题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基本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落实
1、双管齐下,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个人自主阅读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学习,了解了相
关的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谈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性习作”等概念。
2、集体备课,探讨设计的有效性。
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我们利用群体互补效应,发挥群体优势,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有兴趣,这样才可能积极认真地去做好。对于学生写作也一样,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有些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哪些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成为探讨的首要问题。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实践”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的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于是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制作、摄影等,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并在过程中积累经验。随后所有活动内容就能入文,由于写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了。如让学生拥抱大自然,在桃花的海洋中尽情玩耍,他们自然争相叙心中之美,有感而发;闻到稻花悠悠清香,尝到黄桃甜甜的味道,看到白花花的蘑菇,捉到活蹦乱跳的虾儿,体验到家乡是如此的富饶,激发自豪之情,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类的活动学生乐于接受,可有些活动学生视为“苦差”,势必影响活动效果。活动不仅仅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应该引领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如何丰富活动的内容,使活动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探讨的第二大问题。
设计的习作练习活动安排是否有效?是否要调整练习素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也是我们探讨的重要内容。
3、课堂观察,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最鲜活生动的个案,我们扎实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 听随堂课等,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围绕有效落实个性化的学生习作的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我们将学生习作的真实性与开发性作为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里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圈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写出真切积极的情感来。把作文课引向综合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开放性,并能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及表达。比如在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同学们仅仅会想到家乡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通过实践活动之后,同样的题目,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去思考。由美丽的桃花到爽口的水北西瓜、清香的茅山青峰„„一改原先的“千人一面”式的学生习作。这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已储的记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大胆地进行表达。
只有做到了习作的真实性与开放性,“个性化”才得以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成为现实。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丰富作文内容。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虽然是不同的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样做,不但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而且能就地取材,随时生成,相互促进,共生共存。
2、从身边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如我校不少同学的家中都养了猪。但平时,同学们都怕脏怕臭,从来不踏进猪圈一步。开展了“猪娃娃的故事”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同学们学当饲养员,喂起了猪;来到兽医站,调查猪病的防治,苗猪的销售情况。
春天到了,学生们来到校外空地,开始了野炊;秋天到了,采摘树叶制作叶贴画。重阳节,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来去节日的欢乐。冬天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三项体育锻炼——跳绳、踢毽、拔河。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毽子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贵且不耐用。于是,就教学生学做毽子。有的同学是第一次拿起针线,连穿针、打结这些最简单的活儿都不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我校的特色是每学期举行“红领巾超市”,变废为宝,让学生体验
“下海经商”。每学年举行读书节、体育节及校园艺术节。不管什么节,都是学生们最忙碌的时候。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季节,可让学生睁大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感受春节的气息,触摸春节的脉搏。可以“春节的脚步”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与春节有关的活动,了解民间过春节的习俗,查找春节的由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内容。
(二)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学生的优秀习作集中可见。
(三)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
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参与研究以来,老师们在工作中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吴惠娟获校级领导评优课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学生作文更需丰富的资源》获省学会二等奖。许建芳获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获市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征集三等奖,同时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刘国琴获市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评优课二
等奖。“李四光”中队辅导教师,辅导的李子超同学被评为市“地球小卫士”。王颖玲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获市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省市二等奖,并有论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徐香获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辅导石一汝同学获市“庆六一”讲故事比赛一等奖朱祥生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论文《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行为的思考与实践》、《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分别发表于《素质教育论坛》和《新课程教育学术》。刘云俊获市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一等奖。撰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获省学会论文二等奖。孙锁梅获市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二等奖。辅导韩笑、范王同学获市“六一”现场作文比赛二等奖。
八、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活动应更多地追求实效,忌大、空、多,否则就会出现了计划与实际操作“两张皮”:计划照有,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有了十足的弹性。如每学期都必须开展的系列活动有“读书节”、“体育节”、“卫生节”、“科技节”,每项活动都包含有多种活动。除了本校的活动之外,还有全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多单位组织的其它各种活动。可以说学生是周周有活动,天天在准备。可是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教师显而易见就累了,于是教师疲于应付。缺乏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放任式的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相趋甚远。要想控制教师大面积的“忽视”,要想活动卓有成效,只有从“小、实、精”的活动入手。那么,这些活动的内容如何又选择与确定?
本课题研究目标之一是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点,逐步形成序列。由于课题负责人作为教学骨干下乡对口交流一年,课题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至今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轮廓已形成,但未能完整的显现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所以现存问题还有:如何形成活动系列及学生作文训练系列?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推荐阅读:
安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07-15
济南市机场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报告11-21
养正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09-26
小学生实践活动感悟08-17
小学生寒假实践报告09-30
小学生军训实践活动周记07-18
铁桥小学学生素质实践行活动总结10-22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07-29
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09-15
小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