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2024-07-29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精选13篇)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1

这个周末,我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目的是要挣到十块钱,我决定靠买小钥匙扣和一些发卡挣钱。

第二天中午,我把那些小玩意摆在一个箱子里,每当看到一位阿姨牵着妈妈的手走到我的摊子前时,我就说一声:“快来看看呀!多么好看的发卡,多可爱的钥匙扣,只需要两块钱就能买到。”可他们很多头也不回,直径向前走去,有些瞟了我一眼,就走了,喊了一上午,嗓子都喊破了,眼看已经黄昏了,也只赚了六块钱,这时,一个小妹妹好奇的看了看,我轻声说:“小妹妹,想要吗?”她拉着妈妈的衣角,想买一个,可是他妈妈却拉着她头也不回的走了,这时,我眼前浮现出了许多幅小时候经常浮现出的画面:我想让妈妈买一个老奶奶或老爷爷的小玩意时,妈妈却硬把我拽走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如果给他一两块钱,是对他有多大的帮助啊!也许他已经喊了一天一夜,可却没赚到几块钱,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赚钱的辛苦,明白了爸爸妈妈工作时付出的辛勤与努力,明白了我生活在这个里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

我校地处美丽的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州区总寨镇沙河村,是一所村级小学。这里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学生经常看到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质的社会资源。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亲近自然融入社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地挖掘农村资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极富农村色彩的素材。

(一)收集农民语言

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新课程重视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很多。我们因地制宜,让学生收集农民这些生动的语言,再摘抄到积累本上,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农民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村特色。通过活动,学生收集到许多妙趣横生的语言,

通过收集农民语言,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丰富了词汇,还传承了优秀的民间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体验农业生产

沙河村建成了国家级现代农业戈壁无土栽培示范园,肃州区大型综合养殖区,太阳能风能发电,750万千瓦变输电工程。这些都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提供机会与内容。根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和本地的特点,我们围绕种植、养殖等方面做文章,开辟“反季节大棚蔬菜园”“综合养殖场”等校外活动基地, 例如,与反季节蔬菜种植户结对子时,我们与学生合作共同选择了以下研究主题:1研究如何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写好观察日记。 2结合观察日记,分析适合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的气候环境。3写一写与农民接触或亲身体验农活的心得体会……

(三)采访杰出农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为此,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养殖大王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如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农民企业家,老师指导学生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农民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教材”。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学有所成, 回报家乡,使学生既得到语文能力训练,又受到品德教育。

(四)了解土特产品

本地富有特色的物产也是课程资源。如反季节大棚蔬菜、乳瓜、 食用菌、锦丰梨、洋葱以及名菜小吃等。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说说这些产品的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加工方法等,学会向他人推销这些特产:可以写解说词,可以写广告词,可以做宣传画等。

通过以上这些富有农村色彩的优质语文资源,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历练自我感受成长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地域、学习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各种实践能力相对滞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调查、 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一)收集学习的信息和资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边实践边认识,边研究边实践, 真切感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那种可以自由伸展的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开展“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 先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家乡白色污染的情况,了解白色污染的原因。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最后开展“反对白色污染,人人有责”“防止白色污染,从我做起”等活动,寻找防止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们有的实地拍照;有的向科学老师请教; 有的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查找;有的上网搜集下载;还有的甚至几个人合作一起摘录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办手抄小报、编写公益广告词,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和资源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的信息和资料,使他们初步掌握通过观察、 查阅、人际交往、网络媒体等获取学习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

(二)展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示图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 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日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的设计方案等。 总之,教师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要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六一节即将到来,孩子们早已经欢呼雀跃。 “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谈论联欢的事情。我们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一起讨论串联词的写作要领;起草庆祝会环境布置方案等。一周后,联欢活动按时开展,活动获得巨大成功。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说:“经历这次活动,想不到我们还有那么大能耐,竟能自导自演这么有趣的活动。”有的学生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安排得很有计划性。”

在英语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快乐 篇3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不知疲倦地去学习,越学越爱学。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展现教师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教学中,学生是厌倦上英语课,还是期待着上英语课,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时是否有激情,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英语教师,他必将引领学生们热爱英语,在与书本拥抱、同大师对话、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构筑厚重文化底蕴,又散发出令人无法抵御的人格魅力的精神家园,应该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

因此,教师不能禁锢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运用,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而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教学互动。

除此以外,教师的仪容仪表,肢体语言以及语音语调都应该适当,尽量让学生心旷神怡,完全陶醉于教师的讲解和操练中,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The True North”一文时,因为是一篇游记,文章有一段介绍了西方牛仔的生活,课前我刻意穿得像个牛仔,让他们感受到旅游的气息,在我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旅游”了一节课。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优化英语课堂活動内容

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效的课堂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操练和掌握所学内容。我们知道,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语的影响。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英语教学提倡“用英语教英语”,而高中英语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已比较熟悉,在课堂上能够比较通畅的互相用英语交流,这是“用英语教英语”的有利时机。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交际,而英语交际是一个充分运用知识与提高能力的过程。假如在英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交流顺畅开展,让学生在体会交流成功的同时,不断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的熟悉和掌握新的知识。

大家知道,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如果机械地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而有一定创意的老师在教生词时,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词联系上,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比较,找出拼写相近的词,有的加头,有的换尾,有的长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学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这样做不但化难为易地掌握了新词,也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词。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固定化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从而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样自然就难以学好,教与学便都成了互相拉大距离的两大任务。高中英语课文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因此,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教师应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体现语言的学习是为交际而服务的特征。

对于英语课文的教学,常规的教学方法有Warming up; Skimming; Scanning;Careful reading; Post reading; Discussion 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完全贯彻任务型教学法的,但是如果每次都是一成不变地运用,连学生也知道接下来要开展哪一个步骤,他们还提得起兴趣吗?我们应该知道,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的教学理念,有着它特有的优势。但有的英语教师误认为每次英语课堂上都必须采用这种方式去操作。课堂教学只为了完成“任务”,不重视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将任务流于形式,甚至有的教师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学生任务的完成过程。其实,这是片面的,是机械的理解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对语言的需求,在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模拟生活,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语言教学,以达到较好的语言教学效果。

团体辅导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4

这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是“暗示的力量”,分别从介绍团体辅导和本次团体辅导概况、介绍活动的助手、热身游戏、从游戏来感受暗示的力量(水知道和优点大轰炸)

团体辅导是什么?团体辅导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游戏和活动。本次团辅活动就是专门为提升大家身心健康而设计的。然后介绍了团体活动的内容和计划。-------大家知道,身体和心灵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的疾病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灵疾病,比如焦虑、恐惧,而严重的心灵疾病会引起躯体的不适,例如我们的心身疾病(案例)。我们期望通过团辅活动提供大家新的知识和全新的体验,以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本次活动总共有四节,每月一次。然后介绍我们实习的社工。让我们和老干部在这样一个平台相互认识。

热身游戏,每个人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向下,每个人都在左手上放一个小球,用右手拍打左手的同时拿走小球,在右手拍旁边那个人的左手,就这样小球依次传递,小球不能掉落,在拍打的同时,向旁边的人说你好。这个活动,第一,可以让人们更加踊跃的参加活动,带动氛围;第二,有利于老干部之间的沟通;第三,我们可以参与活动让老干部更熟悉我们。这个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都很害怕自己把球掉落,但是慢慢的都融入这个游戏,当你旁边的人,跟你问好的时候,会觉得心里暖暖的而且,会跟着大家慢慢的喊出你好,并且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水知道的答案,游戏规则:组员两两一组,给每组组员发一张水结晶的图片,并选出你喜欢的的图片,分享给大家。不同的图片是因为水在一定温度下,受到外面负面和正面信息的影响,形成不通的图片。说明水会受环境影响,人体占80%的水分,所以我们的心情会引发我们的身体不适。

优点大轰炸,让老干部们心里默念一个数字,主持人叫到此数字,大家就说出他的优点。在这个环节中,老干部们的性格特征显现,有的老干部有一些谦虚,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闪光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不畏惧严寒,每天都还是坚持锻炼身体;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辛,战胜病魔,默默地为家庭付出;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乐观开朗,积极帮助他人,平易近人;准时,就现在我们的这一代,不论是班会还是团会,总会出现迟到或者缺勤的同学,但是老干部们,只要身体情况允许,都会准时参加军休中心组织的活动;最重要的是看老干部们,有说有笑,他们对每个都很了解,相处的很融洽。他们彼此接纳,尊重对方,他们现在的关系已经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现在是一个大的家庭,有很强的团队意识。

在老干部们接受他人的优点的时候,他们都很谦虚,同时他们也很快乐,因为有人关注他,了解他。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5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们说:比起他们的童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太幸福了,还说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家乡的变化真的有这么大吗?为了要弄清楚我们是不是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我们小组研究决定选择这个课题,来开展我们的研究性学习。

二、成员安排 组长:孟醒

组员:李欣欣 夏旭 赵娇娇 李强 关伊 白东东

谭龙 王雪

祖巧莹 刘明月

三、时间安排

2008年1月15日 确定研究课题

2008年1月16日——2008年2月25日开展研究活动。(包括学校调查、收集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三个研究活动)

2006年2月26日——2月28日资料整理

2006年2月29日——3月2日 结题(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四、实施过程

1、研究方法:调查、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查资料

2、研究的问题:

为了此课题的顺利完成,我们小组首先召开了一次小组会议,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本次的研究性学习。

(1)、家庭收入上的变化;(2)、家庭支出上的变化;(3)、衣的变化;(4)、食的变化;(5)、住的变化;(6)、行的变化;

3、研究方案 [活动一]调查

为了弄清我们身边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小组决定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屯内进一次调查。首先我们经过了研究制作了一份调查表,然后我们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查。

性别:

年龄:

1、您五年前的家庭收入是多少?现在是多少?

2、您的收入五年前是怎样支出?现在是怎样支出的?

3、您家里餐桌上最近几年都些什么变化?

4、您出门时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5、您在穿衣上和几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6、您的住房条件和几年前比有什么变化吗?

7、如果你的家里生活发生很大变化,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孟醒、李欣欣、夏旭负责大齐村和董家村的调查。赵娇娇、关伊、刘明月负责金家村的调查。谭龙、王雪、祖巧莹负责范屯村的调查。我们共发出1200份调查表,收回1115份,93%的村民对我们的调查非常感兴趣,并认真的填写了调查表。对于收回来的调查表,四个小组的同学各负其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组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李欣欣介绍了他们小组的分析结果:我们负责大齐和董家村的调查任务,一共发出500表,收回了480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齐和董家村的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家庭收入甚至增加了几倍,他们的收入不仅仅用在穿衣和吃饭上了,更多的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用在了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生活上。

赵娇娇接着汇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小组负责金家村的的调查,调查表发出300份,收回275份,经过分析整理,金家村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每到年节才可以吃到鱼、肉,到现在只要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而且他们的住房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有75%的家庭都翻盖了自己的房子,还有的家庭盖起了二层小楼。

谭龙说:我们小组负责范屯村的调查。对这个村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共发出调查表400份,收回360份,和以上二组一样我们调查的范屯村人民的生活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拿交通工具来说,由前几年的自行车、马车已经换成了电动车、摩托车还有的家庭都开上了汽车,他们身上的衣服不仅仅再是保暖了,颜色由单一变成五颜六色,越来越时尚。

经过我们的综合分析,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身边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也从调查表中看出来,带给他们这些变化的是党的好政策。

[活动二]资料收集与处理

(一)收集

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状况,让我们兴奋不已,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是很幸福。为了更多的感受家乡的变化,为了弄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对家乡人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我们兵分两路:孟醒、李欣欣、夏旭、赵娇娇、李强、关伊拿着笔、本和照像机走上街头,去采访、去拍照。在街上我们重点采访了年龄在40岁左右的叔叔和阿姨,询问他们这几年来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大多数人都愉快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非常热情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获得很多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还拿来着照像机给变化中的家乡拍了很多的照片。白东东、谭龙、王雪、祖巧莹、刘明月上网去查找资料,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真是丰富,我们分工合作很快就从各个方面找到家乡变化的资料,而且还找到了李欣欣他们用照像机拍不到的家乡以前的旧照片,收获还真是不小啊!

(二)资料整理

我们各自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在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孟醒说:通过到街上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信息,我主要说一下家乡在“衣”上的变化: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人们的穿着越来越讲究。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

李欣欣说: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市各个大小饭店全部爆满。

白东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而如今,住房达到二三百平方米的居民为数不少。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而且随着旧城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刘明月总结到: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市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旅游也发展迅速,道路的狭窄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市政府在短短几年内的时间里,对我市解放路、松坡路、杭州街、北京路等10多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我市的发展。

[活动三]请教政府工作人员和老师 看到这了些变化,我们更急于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使人民的生活和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我们这阶段的调查、采访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是我们的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变化,那么到底是党的哪些政策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我们的老师,他们对于我们的请教都非常有耐心的给我们讲述。特别是政府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党的富民政策,终于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四、成果展示

为了让全校学生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让同学们都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我们把这一次活动的感受都用笔写了下来并且得用板报的形式张贴了出去。

活动的总结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合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的收获和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们。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文化。去创造我们更加幸福和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从确定研究课题,到研究活动的开展,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有许多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组员的努力下,他们顺利的完成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许并不是很完美,但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他们通过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了解了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进步,增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我真的很欣慰,并为他们感到自豪。

指导教师:王辉 锦州太和四中

家乡巨变

祖巧莹 赵娇娇

噼啪噼啪”,新年已经来到了。在正月里,同学们一定会走亲访友吧!可我们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去调查了这新农村都有些什么变化和发展!

时间:1月18日 地点:大齐村

被访人物:当地农民、小学生、老人。人物:当地农民

问题:近两年你们农村都有哪些新的变化?

回答:有,人民政府给我们二都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政策。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筑了宽阔的公路,将我们的房屋重新改建成了新房,现在我们家已经是小洋楼了。(说完,这位老家开心地笑了!)

人物:当地小孩

问题:你觉得现在的农村有没有新的变化?

回答:有啊,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设备都更新了,还可以学习电脑,不仅如此,还让我们高兴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读书可以免去学杂费了。

人物:当地老人 问题:现在你的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回答:要说近几年开心的事儿可真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好了,也睡得更香了。最开心的事还得算我们二都搞开发,在家里就办起了“农家乐”,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以前孩子上学都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我们家长都很担心他们的交通安全,现在可心坐车子,又快又放心了!的确,农村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以前那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农民依靠政府的政策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还得归功于社会主义的富民政策!

家乡的变化

刘明月

现在各家各户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饮水机„„这些都是人们的辛勤劳动换得来的。想到这里我就不由地想赞美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是他们用汗水换来了这一切

一、变化前

在以前,人们都是用泥砖盖房子,没有电风扇。在夏天的夜晚,只能用一些叶子做的扇子来驱赶蚊虫;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电视机,只要邻居家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吃了晚饭就抬着一条小凳到那户人家的家里去看电视,到了八点半人们就都回家睡觉去了;当然也没有电冰箱,人们煮的食物三两天吃不完,就只好扔掉。

二、变化后

现在人们住的不是北京平就是楼房,住在里面舒服极了。夏天热的时候,边看电视边开着电风扇,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甚至有人还边听着流行歌曲呢!现在大鱼大肉摆在人们面前,人们都不怎么吃了。电冰箱里的食物实在太多了。

现在人们的经济越来越好了。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越过越好。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争取为国家做一份贡献,让我们的国家由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

家乡的变化

王雪

我们的家乡在短短的几年里,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变成了有电脑,从旧泥屋到高楼等。这一年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我常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十分困难,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逢年过节能吃上顿面饭就不错了,更不要说鸡鱼肉蛋、生猛海鲜了。

从前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晚上做作业、读书都看不清楚。就拿我们邻居来说吧,以前住茅屋,每天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钱积攒下来。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外面贴上了别致新颖的瓷砖,里面装璜得的非常漂亮;还摆着新颖时尚的家具。现在家里变得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好的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从前的路又小又窄,还有坑,一点儿也不平坦,运输只能靠拖拉机、手推车以及农民肩挑背扛。每逢集市道路还经常堵塞,非常不方便。我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跟着奶奶回老家,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不小心被石头拌了一脚,跌到在地,弄了一身泥巴,看着自己漂亮的衣服弄成了这个样子,我哭着扑进奶奶的怀里。

近几年来,靠好政策和人们的勤劳,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电一应俱全。人们在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鸡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家乡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家乡在不久后的将来会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裕!

家乡的变化——住

家乡的变化——行

家乡的变化——食

梅园新村实践活动感受 篇6

今天对于我们初一十一班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章老师及7位家长的带领之下一同前往参观了位于梅园新村的周恩来纪念馆。不论是墙上的史料记载还是陈列厅的物品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下,我们仔细聆听着那段离我们相距甚远的历史。我们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好好珍惜,不应随意挥霍时间,不然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不忘历史,秉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不畏坚难险阻,勇往直前!

班主任寄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7

1 培养小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就是强调学生情感的提高,是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教育目标。当前,主要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受能力。感受美和欣赏美是人类愉悦的精神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就是对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及感受美,通过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欣赏《睡莲》作品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安静的湖面上,翠绿的叶子托着娇嫩的睡莲,岸边的柳树倒影在湖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宁静的心理。

发现美和认识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和认识美。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体现作者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美术技能包括作者运用色彩、线条能力的同时,还反映了其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师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培养艺术气质。

2 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相关策略

2.1 创设图像意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图像鉴赏和学生的情感感受有机的融合起来。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满足这个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尽量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欣赏情景,让美术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选择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选择反映生活,又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把学生从课堂带进生活。

2.2 设置图像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还不成熟,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图像问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自身感受出发,体会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有价值、实用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图像的深层感受,主动进行独立思考。

2.3 组织手工制作。

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要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要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将艺术和知识充分结合。美术学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创作,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欣赏《泥塑》作品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把自己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充分表达出来。

2.4 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当小组讨论出现秩序混乱或者讨论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给予学生指导,为学生解决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5 了解作品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所富含的内涵,为学生讲解有关作品的故事。例如,在欣赏《人们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实践入手,优化设计美术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就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现在的社会是图像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术素养。通过实践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希望教育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受能力,培养,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旭香.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7):141.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8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

栖霞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向为旅游胜地。这里,山川形胜,栖霞山氤氲缭绕,燕子矶惊涛拍岸,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长虹卧波;这里,经济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级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势发展,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悄然崛起;这里,俊杰满目,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从处士明僧绍到诗仙李白,从过海大师鉴真到无尽意翁赵朴初,从北洋政府总理颜惠庆到民族实业家姚锡舟,从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到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及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人物均曾在此驻足流连,指点江山,吟诗抒怀,建功立业。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成为南京史学界一种定见和共识。栖霞区在南京市的历史发展变迁和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令世人瞩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走进自然,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尽力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一课程理念。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的源与流的关系,树立大语文思想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

三、活动时间与方式.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课外部分可根据活动内容、目的及相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常在双休周进行。课内部分一般定为活动课进行。具体活动情况及时间安排视活动进程而定,可灵活掌握。

2.活动方式 分组采集——交流探讨——赏析品味——写作交流——总结

归纳。

四、活动原则

1.参与性原则 生活采风应具有一个明确的采访目的,一个宽松和谐的采访氛围和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指导老师应根据活动目的制定详细的采风计划及实施方案,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精彩,用心灵感悟生命的内涵,用文字展现生活中瞬间的美丽,寻找历史的足迹。

2.探究性原则 在采集材料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地举行一些活动,对乡土文化、时尚文化、校园文化等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品味,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开拓眼界,在讨论中提高文学素养,在研思中提升文学品位。指导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举行一些文学赏析讲座,邀请本地的文学名流、社会贤达进行座谈授课。

3.集中性原则 不论是活动的初始阶段,还是活动的发展阶段;不论是活动的展示阶段,还是活动的总结阶段,都应秉持集中性原则。要发挥集体力量,集中群众智慧,群策群力,使采风活动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努力创造民主的、自由的、轻松的文学氛围,为文学新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围条件。

五、活动流程

内容:1.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2.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3.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方法: 1.乡村采风: 乡村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无限广阔、无限丰富的激情天地,它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乡村采风,可赏自然美景,察风俗人情,听民间故事,感受那种淳朴厚重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可根据不同的采风需要自由活动,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学组长,成员八九人左右,提议大家放大周假回家后询问家长,采访附近擅长“讲古”的老人。把搜集到的故事整理出来,写到作文本上。

2、胜景采风: 栖霞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南京市市徽神兽辟邪,就座落在区内。由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景区构成的沿江风光带,人 1

文景观众多。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龙王山、白龙山、乌龙山、龙潭„„鼓励学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去与家乡的优美风光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3、网上采风: 爱我栖霞,爱我家乡,爱我校园。紧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浏览家乡频道,搜索网站,登陆栖霞旅游资源网收集家乡的名人逸事、诗词歌赋等,还可在课外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整合,制成电子相册、电子展板、电子网页等。

六、佳作展示。

1.小组内展示:把自己整理的故事念出来,每小组推选写得好的民间故事1-3则,修改,用方格稿纸誊写。

2.班上展示:从各组推选上送的稿件中挑6-10篇,在班上念出来,并请大家评点。

3、辑录成册:。佳作辑录:

七、活动反思

乡土人文资源是一种低成本,社会关注度较高,学生较熟悉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它充分挖掘本乡土内在的,不意被人发现的人文精华所在,这样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更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资源建设与开放等的差距。但我们无不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校展综合性活动,特别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它将制约着新课标的实施、发展与完善,如教师角色转换与生源素质问题,社会、家长局限思维与新课程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活动组织形式、内容与目的、效益之间的矛盾,活动时空问题与未成年人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可利用资源的开放,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与诸多资源欠缺与未完善之间的矛盾。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在活动中,关注本乡土人文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可引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开拓了学生学习良好的氛围,同时对地方、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都是相当有利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那种对自己家乡或国家人文一无所知的人,怎指望他们对自己家乡或国家产生深厚感情,并为之服 2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9

学习内容分析: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一天天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面,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一味付出,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得到了这些来自父母、亲人的关爱,可他们在索取这些爱的同时,却很少有同学想到去回报这些爱,付出自己的爱。致使大家都普遍的看到现在的孩子,自私自利,感情淡薄、冷漠,缺少爱的付出。由于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再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亲情的可贵,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受到人间的亲情,并学会回报亲情,特别设计此次活动。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正确引导,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亲情的可贵,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受到人间的亲情,并学会回报。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人是如何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存在对父母、亲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学会体谅父母、亲人,学会对他们感恩。

3、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人间亲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无私。过程与方法:

1、与老师共同欣赏图片,在亲情诗、亲情故事中感受亲情。

2、通过讲亲情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亲情。

3、通过写“感恩卡”,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对父母、对亲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为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积淀基础。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人是如何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存在对父母、亲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学会体谅父母、亲人,学会对他们感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因为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什么是亲情呢?(板书:亲情)

1、学生自由谈感受。

2、课件出示图片

生看图,师讲述

图1:洪水来袭,这位父亲把自己的孩子架在肩膀上,而洪水即将没过他的头顶。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孩子活下去。

图2:在地震灾区,人们刚刚抢救出一位母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

图3:小女儿给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洗脚。

图4:星期天,父母带两个孩子外出游玩,姐弟俩悄悄咬耳朵的一幕被拍下,留作永恒的纪念。

图5:这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妻子伺候瘫痪的丈夫十几年如一日。

图6:祖孙俩往安全的地方转移。

图7:春节前夕,拥挤的人流阻挡不了他们回家的脚步。亲情的召唤让他们回家的欲望更强烈了!

师:这些都是亲情,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3、师小结: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亲情是一阵和煦的风,温暖人心;亲情是一阵蒙蒙的雨,滋润大地。亲情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二、走进亲情诗

师: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亲情诗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亲情诗,一起来感受亲情吧!(板书:感受)

1、师:有一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小草,把母爱比喻成温暖的阳光。这首诗是——

生:《游子吟》

2、师课件出示《游子吟》,生读

3、师: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小结:是亲情让他们心心相连,彼此牵挂。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亲情诗。

5、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搜集到的亲情诗。

6、指名读

7、随机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佳节,诗人王维身在异乡,不能与亲人团聚,因为思念亲人,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秋思》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题材。诗人张籍选取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这一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是亲情流露的真实写照。

《月夜忆舍弟》

因为对故乡有着浓浓的亲情,诗人杜甫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无比思念。读这首诗也可以明白杜甫在《春望》中写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诗人看来,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渡汉江》

诗人思念亲人,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亲人的消息,期待见到亲人,享受亲情,却害怕听到坏消息,而伤了美好的愿望。诗人内心的矛盾源自于对亲情的渴望。

三、走进亲情故事

师:古人用短小精悍的诗篇,寄浓浓的亲情于其中。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呢?你知道哪些?谁来讲给大家听。

1、生讲古代亲情故事

如:《彩衣养亲》、《卧冰求鲤》、《黄香温席》、《花木兰代父从军》等

2、师:这些动人的亲情故事打动了无数后人的心,才让这些经典故事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再想想我们自己,沐浴在亲情里,我们得到了无数的爱和无数的宽容。你能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或者你看到的亲情故事吗?(课件出示问题)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指名讲

四、学会感恩

师:同学们讲述的亲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幸福。相信

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就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化作笔尖流淌的文字,把你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写在这小小的感恩卡上吧!

1、生写感恩卡 师:写好了吗,谁先来?

2、展示

五、总结 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才有了感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丽!让我们心存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感谢拥有的一切!(板书:学会感恩)

出示课件 师述: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甜美的。师引读:

让我们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感恩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感恩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请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板书设计:

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 案例分析和反思:

一、活动主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目的。

二、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10

一、活动作文的课堂现状

现状一:活动兴趣高, 习作兴趣低

学生很喜欢开展活动, 但对于学生来说, 活动是活动, 作文是作文, 学生乐于参加活动并不等于他们愿意写作文。每次活动过后都要写作文, 这会让学生把活动等同于习作, 从而把活动当成一种负担, 致使兴趣全无。

现状二:活动能力强, 习作能力弱

教学中我们发现, 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就说我班的“鸡蛋撞地球”活动, 从人员分工, 材料的准备, 实际的组装, 学生都能做得很好。有一个组, 鸡蛋在实验时摔破了, 组长召集全组的成员一起找原因, 想办法, 表现非常出色, 但这个组长关于这次活动的作文却写得不怎么好。

现状三:活动时间多, 习作时间少

活动作文因进行活动需要时间, 交流活动体验需要时间, 动笔写作更需要时间, 可一个课时就40分钟, 这样常常会造成习作的时间不够, 只好让学生课下完成, 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管中窥豹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知道了活动作文教学的不足。那么, 如何优化活动作文教学, 成就习作的别样精彩呢?

二、活动作文优化策略谈

策略一:扩展活动范围, 开阔视野, 丰盈习作内容

如果说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那么, 活动就是活动作文的源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习作充满情趣。但课堂时间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多样的活动呢?在活动作文教学时, 教师应在活动的开展上做做“加法”, 扩展活动的范围, 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营养, 来培育他们的习作之花。

(一) 活动与阅读教学联合。

崔峦先生曾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针对文本的特点, 设计有趣的活动, 指导学生移情体验, “动静”结合,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 编者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将“写点”聚焦在了《半截蜡烛》,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 让学生领悟文本语言之妙, 在表演中感受剧本与其他体裁的不同。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 趁机提出请学生当编剧, 仿照《半截蜡烛》, 将《晏子使楚》中的三次智斗任选一次改编成课本剧。因为有了演的体验, 再加上范文的模仿, 学生自然是“写趣盎然”。

(二) 活动与其他学科糅合。

课标指出,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自觉投入活动, 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速写能培养绘画者敏锐的观察力, 使绘画者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习作教学也应培养学生这种“速写”意识, 用笔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为以后的习作积累素材。每学期开学时, 我总会提前浏览一下各科的课本目录, 看看都有什么内容, 哪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和习作挂钩, 力争做到心中有数。

(三) 活动与地方资源整合。

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 教师应注意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活动, 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习作材料。镇海每年都有菊展, 可先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写菊花的诗或与之相关的故事 (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更可以自己种植一盆菊花) , 再由家长带领着去参观, 最后写写“我心中的菊展”。将活动与地方课程资源结合, 更易于使学生产生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四) 活动与节日相结合。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 教师可结合节日的特点, 设计一些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积累素材, 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如去年的三八妇女节, 我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 搜集妈妈关爱自己的照片、素材等, 并为妈妈制作英语小贺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更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此外, 还可将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与大自然相结合, 与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获得体验, 积累素材。

策略二:拓展活动方式, 练就妙笔, 丰富习作表达

活动范围的扩展, 丰盈了学生的“写什么”, 但如果想让学生的“写什么”更具体、生动, 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写”。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方式上有所改进。

(一) “动”看结合———在活动中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曾说:“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明确观察目的。小学生喜欢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没有目的性的观察, 往往导致走马观花, 效果并不好。在活动前,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对于观察的对象, 要做到心中有数, 即“观察什么, 为什么观察”。如指导写《我们的校园》时, 可这样对学生进行观察前的指导:本次观察的对象是校园, 在观察时要注意大门的设计、门上题字的样子;观察校内实践园时, 要注意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春天的实践园里植物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在写作时就可以有重点。

2.教给观察方法。观察任何事物, 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或从远到近, 或自上而下, 或由内而外。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 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如一次和学生在室外活动时突然下起了雨, 夏天的雨, 来得猛去得也快, 同学们在雨中可开心了。我就让学生写《雨中即景》, 写前指导学生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重点写雨的声音和雨中植物的颜色和同学们雨中的表现,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应调动全身的器官去感受 (眼睛看, 耳朵听, 鼻子闻, 脑子想) 。只有观察得法, 才能写得有声有色。

3.抓住事物特点。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 同中求异, 抓住事物的特点, 养成准确观察的习惯。

(二) “动”说结合———在口语交际中学习表达。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说。要想学生爱写作文, 可从“说”入手。

1.口头接龙。活动举行完了, 教师以这次活动为中心, 并说一句开头, 接着请一位同学说第二句, 再请一位同学说第三句……一个个地说下去, 直到连成一篇作文。为了不使学生在说时偏离中心, 教师应一直参与其中。

2.照片讲解。教师出示同一活动中拍摄的不同照片, 请学生当解说员, 解说当时的情景。

3.剪贴画。将不同活动中学生喜爱的认为有故事可编的照片组合在一起, 拼贴成一幅有主题的画面, 借助想象, 口头创编故事。

(三) 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会仿写和创写。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仿写训练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写法, 并随之开展相关的活动, 然后仿写,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仿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由创写。

策略三:展示活动成果, 锻造慧眼, 丰满习作评价

活动作文在评改时, 要由原来只评价习作结果变为评价习作准备、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时, 要慧眼识珠, 丰满习作评价。

(一) 实施个性的评价。

在习作评价时, 应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个性化评价。作为教师, 不应吝啬你的分数和美言, 应让你的评价成为学生自信和个性形成的动力。

(二) 实行现实的评价。

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有写建议书的活动, 可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 看看有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给校长或老师写封建议书, 然后把建议书直接交到相关者手里。当学生的建议得到回复时, 他们一定会欣喜万分。这样的现实评价比任何的书面评价都更有效果, 它更能激发起学生留心观察, 勤于动笔的欲望。

(三) 实现情感的交流。

要想让学生写真话, 吐真情, 教师在习作评价上就不能总围绕“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等方面进行写作技巧上的评价, 要和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如, 一个学生写校运动会的事:昨天的运动会真无聊。我们像木头人一样坐在位置上, 不能说话, 不能走动, 我刚和陆小东说了一句话, 你就批评我。你还不是在和502班的周老师讲话, 为什么你能讲, 我们学生就不能讲……对于这样不好听的真话, 我在评语中首先给予了认同, 表扬了孩子的实话实说, 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检讨, 最后我写道: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老师也觉得这次运动会无聊极了, 下次还有这样的运动会, 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对付”它, 好吗?这样的评价语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真情真言有了诉说的对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四) 实施多元的评价。

重庆科创学院学生实践感受 篇11

新学期,新气象,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因为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春季,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我们实践外联部为了增加我们团委学生会干部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所以我们积极联系了重百、苏宁商场,希望他们能提供相应的兼职,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为我们准备了几十个岗位。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办公室、女生部、学习部等都积极的响应此次的社会实践,可以说是取得了开门红。

在星期六早上8:30时我们相应的工作人员都准时的在三号校门集合了,并在规定的实践赶到了工作地点,我们换上了相应的工作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商场要求我们为他们搞促销,以增加销量,并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宣传板,要求我们在永川城区各大卖场为他们宣传。说实话,作为我们90后,可以说我们都是活在红旗下,长在温室里,父母呵护我们,老师保护我们,因此心里大多存在着一种天之骄子的傲气,所以当商场要求我们举着牌子在大街上“抛头露面”时,心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抵触的情绪,比如说我自己总觉得我举着牌子在大街上走的时候,就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看,也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们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要勇敢的踏出这一步。正所谓“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我们每一个做兼职的同学都精神抖擞的举着宣传牌在大街上穿梭。与此同时,一想到也许现在我们的父母也在为了我们在辛勤的劳作,心里顿时有种莫名的伤感。

在下午时,商场要求我们为他们发放传单。这让我们很多做兼职的同学犯了难;有人说:“如果发的时候别人拒绝了我们活着理都不理我们,那我们多没面子呀。”于是我们的心里都在默默地打着退堂鼓,但是我们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能将发传单这类的小事都做不好,那将来更加没有可能成大事。其实有时被别人拒绝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财富,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般的公司在招聘时都有着同样的要求,那就是:“求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发传单时我们绞尽脑汁想了各种方法,在经历了千百次的拒绝和无数的异样眼光之后。我们总结了一个三不发:

一、双手提满东西的人不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额外的收来接我们的传单。

二、专心玩手机的不能发;因为当一个人在专心的干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去打扰他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三、神态慌张、步伐相对较快的人不发;因为他们可能赶着去做某一件事,根本没有时间理睬我们。同样的,我们也总结了一个三必发:

一、上了年纪的人可以发;因为他们最留心的便是打折、促销之类的信息,以满足自身利益。

二、看到他手上拿着其他传单的人可以发;因为他接了一张传单也就不会介意再接一张。

三、同龄人可以发;因为同龄人之间比较好说话,好沟通,所以胜算也要大一些。

通过这几次的兼职,我感受良多;我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手里的每一分钱,同时我更加明白只有好好地学习,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只有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才明白其实兼职是最能增加阅历以及经验的方式。只要自己经历的多,内心才会足够的强大,只要自己阅历丰富,经验将会是自己一笔可贵的财富。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践,自己收货良多,让自己更加成熟。

小学课程辅助活动观摩感受 篇12

首先,他们的例行就位,给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把器官,取器官分为三个步骤,用一个两个三个密码,操场上的孩子整齐地采取行动。一旦很困惑,就有必要让孩子们快乐,而且让他们遵守规则,看起来有些矛盾,这些年后,认为不矛盾,基本规范是必要的,思想自由也是必要的,两者都可以考虑。首先,规范的发展必须是合理的,有教条的,不符合孩子年龄特征不想要的特点,并且从秩序上来说,使得禁止线前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进行。看过一些教训,老师在组织活动中,在规则上,孩子可以自己做,没有规则,想象这种教学,在哪里有效?

第二是看到立方体,多米诺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的课程支持活动中。孩子们有一个非常精力充沛,这要求三个组没有放弃多米诺骨牌,孩子们酝酿下一个必须赢得,这种教学深入孩子的骨头。我们总是照顾自己有用的东西来教孩子,培养孩子画画,音乐,运动等,似乎总是采取一些功利,这些孩子在将来很有用。(这不是说他们不应该培养哈萨克斯坦)想起我们学校的梦想教育,我们不应该开展所有的工作,要求孩子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想想我们学校培养一个梦想,教育,知识,乐趣,精力充沛的儿童,立方体,多米诺这些东西的介绍,是让孩子们有乐趣,让孩子们有活力!

其实回来,他们的一些行为有一个起点,很高兴,他们的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快乐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校园文化理念系统,我非常感谢。它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他们深入实践,大胆创新,能给我们带来现状。

小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感受 篇13

●当前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生选修这一课程的原因是对计算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可一进入实际学习后, 发现编写一个成功的程序要求是如此苛刻, 进而逐渐丧失后续学习的信心。究其原因,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习惯性思维:教材“先理论后实践, 先语句后程序”失去了算法的核心

《算法与程序设计》先后介绍了算法的表示、VB6.0语法基础、程序实现。这种教材编排模式考虑到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 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调试程序”的“三段式”过程, 导致学生一碰到实际问题不会首先想到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 而是直接进入编写、调试程序过程, 从而缺失“寻找算法”这一关键过程。

2.传统性教学:教师“依教材画瓢, 唯教材至上”, 缺少教师的引导性

受教材内容编排和传统性思维影响,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未能寻找到一种能够让学生“快乐参与, 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

3.普通课时编排:学生“渴望验证算法, 但缺少实践时间”成为一种怪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一门算法思想培养与程序设计能力提高并重的课程, 特别是后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是一个星期两节课, 并且相隔时间较长, 从而造成“前面学, 后面忘”的尴尬境地, 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在紧张的课堂中未能完成验证性实验, 以致常常“带着失败的心情走出机房”。

●针对上述问题而修正的教学实践

针对以上列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1.寓基础语法于简单程序实现中

对于任何一种编程语言, 如果学生对基本的语法规则都未“了然于胸”, 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必将加大程序调试和错误分析的工作量。而教材对于语法内容的编排是按照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基本运算和表达式、语句、过程和函数的顺序依次介绍的, 这对语法教学比较不利, 因为我们编制的每一段程序往往包括一系列的基础语法。因此, 教师一定要做到寓基础语法教学于程序实例中, 而不是各个语法“各自为战”。

比如, 笔者在介绍基本语法模块的第一课时就向学生介绍如何实现求和问题, 学生首先设计算法, 然后教师用VB演示具体实现:

在这个实例中就综合了数据类型、变量定义、基本运算和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事件等相关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借此展开以上相关语法介绍, 这样就通过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简单程序实例使这个载体实现基础语法的覆盖。

2.寓算法思想于复杂问题解决中

对简单的问题, 学生往往能够直接上机将程序编制出来, 而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普遍表现出“不知如何下手”,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形成算法思想。比如, 笔者在介绍复杂问题的程序实现时, 选取了如下实例。计算

针对这种复杂问题的求解一般可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调试程序”“三段式”进行。观察表达式后, 可以发现本实例是一个利用解析算法求数列和的问题, 其中数列的通项为:

总结出以上规律后, 就可以设计解决本问题的算法, 具体如下。

设计好算法后, 程序的编写就相对容易, 一个用来输入变量n值和一个用来输出最终结果S值的文本框, 再加一个按钮触发事件就可以了。

3.寓抽象理论于现实情境中

浙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了枚举算法、解析算法、排序、查找等内容, 而这些理论内容都相对较为抽象、枯燥, 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比如, 对枚举算法, 笔者采用了如下的现实问题:“有一道写在纸上的数学题目因被水淋湿, 其中的两个数字已经模糊不清:如何编写程序找出以上两个模糊的数字?”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枚举算法的实际应用。本问题也可以改为账户票据中被涂抹数字推算。除此之外, 教材上列举的变形金刚装箱问题以及《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其数”问题等也是很好的抽象理论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枚举算法实例。

再如, 对教材上的选择排序的解析, 笔者是这样设计如下实例来讲解的。

10个不同身高的学生站成一排。

步骤一:从第1~10这10个人中选取身高最低的同学, 将其位置与第1个同学交换。

步骤二:从第2~9这8个人中选取身高最低的同学, 将其位置与第2个同学交换。

以上过程循环进行9次, 就得到了10个同学身高按照从低到高的递增排序。选择排序中的“选择”就是“选择最值”, 然后将选择出的最值“归队”, 再在余下的数据中重复进行“选择最值”和“归队”的过程, 直至所有数据有序。

4.寓上机实践于连排课教学中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程序, 加之当前学校一般将两节信息技术课分开来编排, 因此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机过程中出现“错误层出不穷”、“调试缺少时间”等问题,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上述实际, 可以首先采取连排课的形式, 将每周的两节课集中一起上, 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和解决程序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 教师也要处理好自身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避免和学生发生“抢时间”的现象, 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时间应以1∶2左右为宜。其次, 可以建议学生养成从软件的“帮助菜单”中寻找答案的习惯, 充分利用好“帮助”文件这本“教科书”。

上一篇:英语写作求职信范文下一篇: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届满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