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精选13篇)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1
红旗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教育机制,寓教育于活动、实践之中,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认识社会,激发爱国情感、实践爱国行为、完善爱国品格。为此,学校建立了以下实践活动系列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相应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及劳动实践技能。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积极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纪律教育。
4.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5.学校以社会服务活动为抓手,抓好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定期活动并组织落实好各类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6.年级组围绕德育主题,抓好三大活动:重大系列活动、主题教育和重要教育实践活动。
7.各班级在认真组织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组织好本中队的实践活动。
8.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组织活动的序列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抓好延伸教育,提高有效性,以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优化。
9.教育学生服从组织领导及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操作规程、细心工作、保证质量、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重文明行为劳动后要做好劳动场地的整理工作。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2
一、链接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道德来自于社会这个大集体,大家相互关爱,团结友好,才能维持这个集体不倒塌。道德是在社会关系的碰触中形成的,表现在人们交往与实践中的彼此利益的处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人们才能更加了解一个人的善恶美丑,也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与实践当中,一个人的道德和情操才能稳定下来,并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学生,让其掌握思想道德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道德在生活中的实践。小学生还年幼,并不能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获得了知识而已,并不能够影响到他们的道德行为。因此,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好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中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它是解决学习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有效引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
(1)引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家庭是孩子们除了学校呆得最多的地方,父母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父母有一份重要的责任。老师与家长联起手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老师讲授课堂上的知识, 课下的实践活动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的时候,可以举办多次活动。在第一节“我的一家”的课堂上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由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人,培养孩子们的勇气和增加学习的乐趣,然后孩子们可以和爸爸妈妈玩亲情对对碰游戏,各个家庭都参与,增强孩子们的家庭荣誉感,促进孩子们与爸妈的感情交流。
(2)启发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思考。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每一个学生在长大后都会进入到这个大课堂当中。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运用自己的眼睛来分辨善恶美丑。只有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实践在社会生活当中,才能够早一些适应这个社会。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看到大人吸烟喝酒觉得很稀奇,很想尝试,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去教育去引导。教师并不能完全杜绝学生与社会丑恶面的接触, 能够做到的只有加强教育,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视频,让学生做手抄报,并选出优秀的进行展出,还可以演示肺部因吸烟而变黑的过程。举办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扫地,整理房间,陪老人说话。可以去植树、种花,还可以帮助清洁工阿姨打扫卫生,体会生活的不易,更加爱护环境。
(3)引导小学生走向世界。学生的生活并不能局限于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小环境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外面的世界, 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美丽河山,从而产生爱国情感。例如,在讲述“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从家人或者是邻居那儿收集祖国发展的小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也可以展出一些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还可以举办模仿其他民族重大节日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感受各民族的文化。
三、反思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并不全都是幸福美满的。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家庭。例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家庭环境是否良好等等。在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的孩子,对他们进行细心教育,防止伤害他们,避免学生的心理发生扭曲,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
(2)确保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安全。不管做什么,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小学生年纪太小,不会保护自己,教师在实践活动当中要注意安全。要加强预防,对学生强化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师要精心组织,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要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3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制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9-0056-03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成为改革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日益凸显的优越性而备受关注。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都对其十分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缺少专职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困难重重。以现行的教育制度为切入点,构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加顺利地实施,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一、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社会教育制度保障
1.政府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法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系列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以行政法律、法规的政策来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确开展。
2.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影响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的影响。第一,要从课程设置切入,消解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高考的矛盾,督促学校开课,坚决在时间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第二,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毕业考查科目之中,鼓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三,要建立研讨交流机制,成立研究组,以学术方式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和管理方法;第四,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为检查指导的重点,加强督导,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评估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以评估带指导;通过检查、督导和评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展情况,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进创造必要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投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要增加资金投入,单靠学校层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必要条件,如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项资金,改善学校图书陈旧、书籍内容单一、数量少、硬件软件设施落后、可提供的活动场所不足等状况。
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教育制度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内容广泛,活动地点不确定,需要灵活的组织方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导。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目标——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调动每个人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效益。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长应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校长的带领和组织下,结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
2.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有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及学校管理制度作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保障现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开展。
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即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年级教研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行政指导组;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组。制定完善和详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监察督促四落实。所有的领导都要具体联系教研组,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这样,通过规范的组织形式,再加上各项与之配套的制度约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真正做到在学校组织层面和制度上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是围墙内的教育,与社会脱节。社会认为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学校的教育打破围墙,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中,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风气,才能建立并完善社会参与教育的管理机制。
教育必须社会化,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为学校教育提供最优的外部环境,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与社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意义、价值等向社区成员宣传,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纳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而在实际行动中予以支持,为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保障。社区是学生校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境资源。要建设学习型社区,为学生营造适于学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社区建设包括校外学习基地,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建设社区学习室等。这样,在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中,学校、社区就形成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外部环境。
4.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滞后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推进中的阻力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1)建立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探讨制度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的学习制度,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站在一线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更新,对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保障制度。学校应该统一给每位教师订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特别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书刊。并要求教师定时阅读教育专著,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其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学校领导发挥监督职能。校长亲自批阅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最后,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保证教师能在一起组织参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讨论,达成共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点燃教师求异思维的火花,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理论、新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创新教学常规,建立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规范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者认为,这个策略同样也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制度、个人案例教学创新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积累制度,同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作业制度等。通过这些教学制度的创新,使教师由原来被动的应付上级检查而变成积极主动地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回归到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质量,营造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工作由被动到创新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彰显。
(3)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家庭教育制度保障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将会给未来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构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的外部支持环境,需要改变过去以学校为“轴心”的主体框架,建立一种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平等参与,协调发展的和谐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吸收社会各方参与决策是改进教育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可能是一个重要手段……应该创造,才能使地方一级的教师、家长与公众之间更好地合作。”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成为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最直接的力量。
家庭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家长虽然也比较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有时候知道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因此,必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特别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呼唤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苏奎.孔子的综合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旬刊,2007(26).
[2]左全华.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
[3]李继星.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4]田慧生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价值取向[J].人民教育,2006(2).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4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特制定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
(三)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四)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报道制度 篇5
围绕省局提出的‚创新思想观念,做到‘四个统一’,引深‘五增五创’;创新监管机制,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创新工作作风,规范‘四个窗口’,搞好‘四个服务’,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再创新局面,全力促进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和载体,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舆论氛围。
一、按照省局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分阶段、按要求,及时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报道工作。
二、负责协调新闻媒体采访,认真组织新闻单位对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进行报道。与省城主要媒体负责工商报道的新闻记者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报道省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新情况。
小学团队活动制度 篇6
一、学校团队工作职责:
以学校及德育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服务学校德育教育为主题,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阵地教育和典型教育,通过丰富多采的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接班人。
二、团队工作:德育处
三、团队管理:校长
团队负责: 马淑坤
学校团队组织在推行素质教育中肩负着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思想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使命,更要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保证其健康成长的政治方向,学校团队工作在创新学校教育方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完善人格的需要和自下而上发展的需要,学校团队组织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阵地教育和典型教育,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服务队、参加体育、书法、舞蹈社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锻炼才能,增长见识,维护权益,满足了学生需求,受到了学生欢迎。
学校团队工作是依托学校和学生开展的,要保证学校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不能主次不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规范、方案,争取学校的最大支持,把握时机,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学生是学校团队的工作对象,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团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要把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维护他们的权益,满足他们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把学校团队工作做出实效,将学校团队工作做大做实。具体有六个加强: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学生道德品质升华的中转站。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的形成期,可塑性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政治方向,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品质。要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文明习惯等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克服追名逐利思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
二是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成为学生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竞争、经济竞争、人才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都非常激烈,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键要靠科技、靠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优秀人才。要适应中小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坚持不懈地服务他们成长成才,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帮助广大学生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三是加强创新教育,成为学生开动脑筋、智能发展的充电站。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要有重点地开展全国青少年“金点子”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模仿、改进、联想、添减、组合、超前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方法,在日常生活、团队活动、课堂学习、科技文化等方面多出“金点子”,对他们提出的小建议、小设计、小发明、小创作,要利用板报、广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加以展示,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增加学生展示自我的园地、舞台,使广大学生从中不断受到启迪,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创新人才。
四是加强体验教育,成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加油站。要广泛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具有生动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各种体验活动,引导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科技、接触自然。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等各个方面,帮助少年儿童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养成一种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生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锻炼身体、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勇敢、考虑周到、遇事果断的素质,为日后全面发展打实基础。
五是加强典型教育,成为学生学有目标的领航站。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模仿能力最强,利用典型教育,具体、生动、形象地将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传播他们先进的价值观及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中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内容学习先进人物,尤其是学习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可信的典型,可以引导和激励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增强见贤思齐、赶超先进的精神动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议 篇7
一加强对课程的认识
1.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 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在当前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2.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积极探究, 掌握生活技能;认识自我,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加强专业素养的修炼
1.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与研究, 形成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者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强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教师应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4. 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行者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三加强对活动的有效组织
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及指导规范
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活动任务划分“问题发现课”“主题确定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成果汇报课”“总结反思课”等基本课型, 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课型进行规范地指导。
2.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 以小组合作为主, 各种组织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及社会热点话题, 结合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研究课题;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预设活动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案, 并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 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 取得过程性材料, 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3. 教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把“自理自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能力目标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某些情况下, 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把现场引进课堂”,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活动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成本。教师应负责对学生的校内活动进行监控, 开展校外活动时, 课题组和老师要预先向学校提出计划和申请, 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学生的校外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 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由家长协助, 保障学生的安全。
四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关注;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尽量避免简单的结论性评价。
2. 以多样化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
在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性资料, 拟定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以多样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 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指导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档案袋, 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均可参加评价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 引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每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非指定领域内容的实施分别不少于2课时和1课时。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2~3个主题活动过程。
4. 增加必要的专用场地、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8
经过试行,我们拟订了一个学分评价体系。这个学分评价体系包括必评分和加分两部分。
一、必评分(所有的必做作业的成绩都计入必评分)
二、加分
到了期末,等级制基础上的学分制评分将成为各项评比的依据:学分总分前5名的学生将有资格成为数学免考生;学分总分前10名的学生将有机会竞争“数学小博士”(即数学特长生)的荣誉;学分上升幅度较大者将成为“飞跃之星”;数学学分将成为期末各项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
等级制评价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将平时成绩纳入到评价范围中。但是,平时成绩如何纳入、以何种标准纳入等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作为等级制评价的一种补充,我们的学分评价体系在试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习惯得到整体提升。我们的学分评价制将每一次书写、听课、发言等学习习惯纳入评价范围,最后计入总分,作为期末评比的重要参考,因此学生对这些基本习惯更加重视。学分评价制试行后,学生的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优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钻研数学趣题上,“学数学”变成“研究数学”。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满足于已有学分,主动寻找课外趣题、难题,一起钻研。班里钻研的氛围越来越浓,又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受忽视群体”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行学分评价制后,我在免考的名单中惊喜地发现了徐某的名字。徐某平时作业认真,基础扎实,但是如果以等级制评价,在同等条件下同学们一定会把票投给课堂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学。在累积学分面前,徐某也得到了肯定。其他同学十分羡慕,也对自己再次充满了信心。一段时间下来,班里中等生的学习热情明显升温,还开展了学习竞赛,在学分面前你追我赶,效果十分理想。
教师操作简便。教师每天记录学生作业得分,以个体为单位单独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学期结束后均以Excel统计完成,简单明了,却能达到全面、准确的目的。
后30%的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前面说过,让后30%的学生一下子提高一个等级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帮助他们上升一分二分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看得到自己的进步,才会对下一次的进步充满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9
1、综合实践活动室由上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负责管理。
2、教师贯彻执行实践活动室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计划、负责实践室的管理、使用,确保实践活动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3、教师要认真做好添置设备登记,活动用具、器材应摆放整齐。
4、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按规定的地方就坐,保持室内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
5、学生保持室内清洁,不准带零食到室内,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课桌、墙壁上乱刻乱画。
6、学生爱护活动用具、器材。没有辅导教师允许,不准随意动用。如造成损失照价赔偿。
7、活动用具、器材借出或非管理人员使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如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10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安全,特制订本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行政领导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2、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实行申报制度,制定安全措施,活动方案必须经校领导审阅签字同意方可实施。
3、活动时班主任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跟班教师负连带责任。
4、活动的路线地点,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不得组织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开展活动。
5、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
6、每次活动都要有安全、保卫、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如在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根据《里庄中心小学重大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相关要求执行。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 语文课堂
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其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诸如演讲、导游、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赛诗会、游戏、书法品评、习作品评、名人访谈等等活动。有人会说:“我们平时也在用这些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只是偶尔用或很短的几分钟用,现在我们却是用它来代替了整堂课的教学。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在教学课文时,第一课时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用写悼词纪念总理为活动的开端,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来向总理告别。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课文的内容了。再谈谈作者哪里写得好,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心理上的体验。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好的文章能让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吗?我们的设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可以开一个书法品评会。
不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读文还是学文,也包括认字、书写、写作方面,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来开展语文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我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方法是让学生在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学的字来学习,学生找了将近120个字,除了过去认识的大约还有七八十个是生僻的字。然后我让学生画苹果,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学生特别高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字义做动作让大家猜(当然这个活动要先在小组里表演,这样准备才充分),结果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些字,而且还会轻松地组词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有一堂识字课,在学完词语后我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也很浓。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雨铃铛》一课时,我开展的活动是诗歌朗诵会,学生有感情,有动作,背得还相当熟练呢!诗歌的意境美全展现了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结尾的时候让学生续写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同样写得很棒。这不是语文素养是什么呢?
有人会认为那都是识字、诗歌等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的习作、阅读是没有办法进行活动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虽然仓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草原的几个特点学生还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写得好的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用上了,能写出导游词,难道不是学生的进步吗?《一夜的工作》,我们开展的活动是评价周总理,结果越评到最后学生越感动。《小抄写员》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这样,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品质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抓住重点,对缩写文章还很有帮助呢!声情并茂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也同样是一种语文素养吗?
对阅读教学用活动方式进行有时确实感觉像蜻蜓点水,文章分析不透。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过去我们分析得很透,学生仍然不会写文章,不会读、不会用。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它彻底成为扩展知识的范畴、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让它彻底把过去的指导写作这一包袱放下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它的束缚呢?那毕竟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
口语交际就更不用说了,《竞选班长》、《我最敬佩的一种行为》、《小记者模拟采访》、《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等等活动,哪一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呢?另外,我在作文教学时,除了告诉学生写人、写物、写事、写景要注意的顺序还有表现方法外,从来都不讲这个题目怎样写,学生想怎样写见仁见智。“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我的小家”等等,只要层次不乱,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每次写完的作文我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选出最好的或无法修改的在班里读,大家品评或修改。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给校广播站投稿,或给其他儿童刊物投稿。不管结果如何,参与就是进步,就有提高!当然,语文教学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表演课本剧、续编故事、与名人网上聊天、赛诗会、写字比赛,这一切都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当然,开展之前的方法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思想上存在着惰性之外,还有就是,在心理上没人去用我们也不敢尝试。既然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以上是我的一种设想,希望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12
根据重庆市教委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我校结合县教委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学生课程辅助活动。为此, 我们学校组建了课程辅助科技特长班, 并开展了一些列小学生可行的科技活动, 叶画制作就是其中一项。
二、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 是科技作品, 又是工艺品。叶画制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小热爱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 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适应的对象及活动方式
叶画制作适合小学任何年级的学生, 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分组合作完成或个人独创完成。
四、活动内容
1.欣赏叶画作品。2.准备制作工具。3.采集植物叶片。4.压制叶片。5.设计制作叶画。6.展示评比活动。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
组织愿意参与叶画制作活动的学生报名并参加集中学习培训, 布置本次活动的内容, 时间安排, 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方法指导。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成败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是否有耐心。一定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组织教师的联系电话, 以便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
第二阶段:欣赏叶画作品, 提出叶画制作的重点、难点
观赏叶画作品, 感知什么是叶画, 通过观赏由各种不同的叶片组合而成的图画, 欣赏植物以及植物叶片带来的美, 从而激发叶画制作的兴趣。
在欣赏叶画作品的同时, 给学生提出制作的重点是搜集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 不同大小的叶片, 一幅好的叶画作品需要的叶片量较大, 而且种类要多, 这样在制作时才有可供选择的材料, 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叶画制作的难点是构图, 要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和颜色 (不能用剪刀修剪叶片) 构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特色的作品。这需要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才能制作出一幅幅描绘大自然, 描绘生活的美丽图画。
第三阶段: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各种废杂志或成叠的废报纸、乳白胶、剪刀, 镊子、餐巾纸, 八开卡纸 (台纸)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采集叶片 (也可以利用学校科技活动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林采集, 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要求采集带有叶柄且形状、大小, 颜色不同的叶片, 每种叶子多采一些。太大的叶片不要采集, 腐烂、破损、有虫卵的叶片不要采集。注意那些生长不正常的叶子, 这些叶子形状特别, 构图时会有特殊用途, 采集时要留心。注意采集树叶时尽量了解植物的名称, 不要损坏花草树木。
整理和精选:把叶子从枝条上摘下, 选精去粕, 数量尽量多一些, 以备选用。
压制和分类:压制的目的使叶片变得既干燥又平整, 也就是给叶片定形。没有经过压制的叶片是不能使用的。把叶片按叶形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的叶片放在一本杂志中并压上重物便于取用。要用吸水性强的杂志压制叶片, 隔三四天把叶片换个位置, 便于叶片尽快干燥, 避免发霉。
第四阶段:制作叶画
1.构图定名:构图是制作叶画关键的一步, 叶画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植物类、人物类、情景类、景物类、科技、故事类、舞蹈类等。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巧妙和新颖。由于受到叶片形状的限制, 构图大多采用会意、夸张的手法。构好图后, 还要给叶画一个好的标题, 也就是命名。
2.上台纸:上台纸是把创作一张叶画所需要的叶片放在台纸上, 按照设计好的构思摆好, 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住叶片的中央, 可在台纸上滑动, 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取叶片最好用平头的镊子, 不致损坏叶片。
3.固定:把摆好的叶片用乳胶贴在台纸上, 保持画面的干净, 多余的胶可以用餐巾纸擦掉, 不要留下指纹的痕迹。
4.保存:叶画上面落有尘土很不容易去掉, 如果要长期保存叶画, 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层玻璃纸, 也可以把叶画放在镜框中, 然后挂在墙上。
完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 一张美丽的叶画就做成了。
六、展示评比活动
以学校的名义, 开展叶画制作比赛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赛办法:1比赛可以分个人和小组、班级团体赛。2每张叶画必须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叶子组成。3叶片不能用剪刀修剪。4叶画不能用彩笔上色及文字说明。5不能用植物的其他器官制作叶画, 只能用叶。6用八开白板台纸。
叶画内容自选, 要求健康美观。
评选办法:1构图50分, 要求合理、新颖、有创造性。2选叶10分, 要求形、色、各种叶兼顾, 有一定数量。3画面10分, 要求整洁、平展、无其他痕迹。4叶片30分, 要求平整干燥。
从分数高低, 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将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还可以将特别好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 楼道的墙上, 美化校园。
七、总结延伸
明德小学教研活动制度 篇13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就必须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实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动,特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1、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要求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两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材料,讨论新课程标准,说课做课评课,试卷分析,研究科研课题,教学经验交流等等。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有详细活动记录。
3、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4、“四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组织一次观摩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5、同年级同学科要坚持集体备课(详细要求令附),在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切磋教学方法,探讨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
6、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工作,反馈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7、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导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和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导处要整理编辑论文集交流或推荐到报刊、出版社发表。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8、学校投入充足经费保障教研活动开展,但厉行节约。每次教研活动,参与的教师每人补贴30元生活费,不再安排生活。
石板冲乡明德小学教导处
二O一O年九月一日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语文、数学、英语每月至少一次,其他学科学期至少一次。
2、以同年级同学科为集体备课组,其他学科可以打破年级阶限,由备课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主动参与活动。
3、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6、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7、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查找教学中地不足,共同想措施补救。
8、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每月底将备课记录和备课方案交教导处汇总存档。
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更好的实施,特制定听课、评课活动制度:
一、听课数量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2、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3、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科任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5节。
5、学校组织教师到校外听优秀教师讲课,每学期一次以上。
二、听课要求
1、学校组织示范课、观摩课,全体教师必须全参加听课,学校领导要在听课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学能手,树立典型,带动全体。
2、教研组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的实验课、研究课,本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听课,且在听课前认真熟悉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便听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
3、学校领导听推门课,可不事先通知,随时到教室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学进度、教案是否相符。教师个人听课可自行联系安排。
4、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态度要认真虚心,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如带手机进教室)。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有听课时间、班级、授课人、课题,有课堂某一环节的评析和全部的课堂评价。
5、听课杜绝走形式,不能为应付检查而抄袭他人听课笔记或假造听课笔记。
6、听课后对教学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限期提高。
7、教导处要定期检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并记入教师的业务考核档案。
三、评课要求
1、评课时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激发全意进取,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
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不许光唱赞歌,浮在表面。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有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做出总结,使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提高。
4、检查听课记录,要注重对评课意见的检查。如果评课敷衍了事,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视为不合格。
教育教学工作过程性督查制度
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督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标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交流等形式监控实验课材料、专业知识集、学生作业、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等。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校级行政以听推门课的形式为主,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研究情况,可提出“汇报课”申请,由教导处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家长等多方进行视导与评价;通过视导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对研究成效显著、教学效果好的
老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研究经验。对尚存在不足的老师,及时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
二、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制度
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和学生业绩的唯一依据。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项评比活动,以此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安排对指定的年级、班级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1—2次监控测试,测试形式可采用书面测试、口试或操作测试;组织开展学科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查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以此来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办公会例会制度
例会是研究和布署教学工作的例行会议,是常规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为保证我校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教学办公例会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具体业务会议,由分管教学校领导主持召开,教务处和各教研组组长参加。
二、会议主要内容
1、学习、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教学问题的重要精神。
2、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有关教学方面的议决事项。
3、汇报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
4、安排近期教学中心工作。
5、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
6、通报、交流教学情况,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7、研究科研问题。
8、研究拟定教学计划方案,提交校务会议通过。
三、教学例会议题由教务处收集并报主持人审定。
四、会议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周二下午放学后进行。
五、会务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教职工教学例会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议主题
1、主要部署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主要研究和落实上级分派的各项教学任务,布置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和研究决定。
3、传达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方面的文件精神, 学习交流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态等。
4.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讨论。
5、组织业务学习。
二、会议时间、地点
每周组织一次,安排在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地点:学校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教师
四、会议由校长主持、教导处作具体总结部署。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二、实施计划纲要
1、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为35周岁以下的教师。目前首要任务是加强近五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的培养。
2、对新教师培养按类别、定目标、分阶段进行。
①培养类别:常规教学工作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科研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②培养阶段及其目标:
第一步,学上课。新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要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初步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懂得课堂设计;能够调控课堂。学习班主任教育及管理工作。能初步应用教育技术服务教学。
第二步,会上课。在教学第二年要对照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突出学科教学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完善教学办法,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掌握教学基本功。得到学生的信任,力争考评“合格”。力争可接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理论服务和指导教学。
第三步上好课。在教学第三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争创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全部达到合格。胜任班主任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教改教研实践。
第四步,独当一面。五年左右教育教学基本功熟练扎实,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学习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针对教学实践,开展课研活动和教育创新,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探索者、实践者。能在学校工作中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骨干。
3、培养工作实施措施
组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帮带关系,落实教学工作培训。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一个同年级同学科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一个新任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到。特殊情况下指定同科跨年级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教学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教法指导,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A,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B,备课及教案书写;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D,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E,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指导教师每两周至少跟踪听课一节,用专用听课笔记记载,做好说课,评课等指导工作。
培养对象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的课2节,用专用听课笔记载,作好听课笔记。培训教师要对评课意见如实记录。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推荐阅读: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1-17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07-30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日记500字09-01
小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自我鉴定09-30
2024年小学学生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0-26
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08-14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范文09-09
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方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