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2024-08-17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通用11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1

走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误区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也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 复习与应试挂钩。很多复习课搞的是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是旧知识的简单再见和机械重复,结果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乏味,教师烦恼,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2. 偏重于讲解思考题、难题、怪题,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弥补缺陷的机会,失去学习信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3. 不注意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没有体现复习课是知识的系统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小学生数学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复习课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必须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素质教育的含义,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找准立足点,上好复习课。?

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含义: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2、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3、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只有转变观念,从提高全民族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自觉的在复习课中,有计划的实施素质教育,使复习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

小学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沟通联系,“串线结网”

小学数学教学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完成的。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不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旧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却又恰当的方法讲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意识倾向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4、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参透。

三、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

首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复习前,教师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措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如果情况不甚明了,可以进行一次书面摸底(覆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有不同层次。),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目的要求,再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本堂复习课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关键部分。

(2)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载体,应如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习惯。

(3)对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学生掌握得如何,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解题方法还不熟练,这些问题中,哪些带有普遍性。

(4)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订好复习计划后,复习课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营造一个让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知识重视的材料,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让全体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复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3、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的方法很多,有阅读课文、编写提纲、绘制图表、说理、举出例证和一题多解等,到底选择哪些复习方法,要根据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复习的方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4、设计合理的课堂复习模式

要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以往知识上的缺陷得意弥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应考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当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某一单元或某个知识块上的各个知识点,或者利用所学概念、法则、公式等进行练习时,可采用分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

当需要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片,或者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主讲时,可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

5、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就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1)用好教材各单元和期末的复习,各单元后和全册后都有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的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保底练习,这是全体同学达到的共同要求的练习,包括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三部分,这些是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要充分用好这些习题、发挥好习题的多种功能,尽量不要补充雷同的习题,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封顶练习,它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用的,可利用学习园地或者课外活动等。

(2)适当补充一些针对性练习

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补充一些教材不足的习题,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彻底摈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2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 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 融会贯通, 理清思路,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同时, 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得好不好, 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 学生素质能否增强, 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 下面我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谈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看法。

1. 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 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复习课教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课型, 纵观数学教学, 复习课还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1.1 单纯地疏通知识点。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 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内化为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疏通知识点, 只注重知识技巧的掌握, 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1.2 上成了练习课。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练习课教学中总是层层递进, 密度不断加大, 角度依次变换, 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痛苦, 事倍功半。时间久了, 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1.3 给学生空间不多。

上“复习”课时, 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 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 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 会怎么说, 会怎么做。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 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 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1.4 忽视发散思维, 知识迁移不够。

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 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 即很少举一反三, 让学生思维发散, 实现知识迁移。

2. 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2.1 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参与复习, 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 发动学生出题, 发动学生讨论, 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 主动搜索, 寻查知识点, 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框架。

2.2 复习课要体现灵活性。

复习课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 通过复习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复习课要注重针对性。

小学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面广, 为此教师在复习时应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复习例题, 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 不仅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 而且达到填缺补差的作用, 促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 系统梳理, 呈现知识联系。

梳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 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 达到学一点懂一片, 学一片会一面的目的, 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引导点拨来促使学生完善知识, 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 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 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 各取所需, 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 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4. 综合训练, 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间进行辩论、评价, 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 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 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 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理解, 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 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5.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

5.1 练习要有针对性, 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课中的练习, 要根据复习内容, 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 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单元或全册的教学重点, 相应地安排适宜的练习。练习应具有层次性, 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由易到难。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 而是看其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5.2 练习要有综合性, 延伸拓宽知识。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3

一、构建完整的体系,画上“。”

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我设计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求平均身高”的情境,对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

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第三步:事先选定身高分别是1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的三个人,让学生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并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方法,学生在观察数据的特点后,很容易就想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第四步:比较两个算式,同样是求平均身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总数和总份数必须是对应的。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的空间,从估计身高到求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又到估计加入老师以后三个人的平均数的范围,乃至求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他们置身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中,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一气呵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画上了完整的“。”。

二、设计多样的练习,画上“;”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是进行“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设计练习题,对平均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剖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一步:集体探究。根据学生期末的体检情况,我选择了其中一个小组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进行研究:①给学生时间充分观察统计表,讨论表中所反映的情况;②独立计算这一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讨论第三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1.54米和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1.54米的区别;③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推理:从我班第三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1.54米,能否推测我班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数据范围?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第三小组学生的身高在班级具有典型性,推断班级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大胆推测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也在1.54米左右。④告诉学生:我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的数据超出了江苏农村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最高指数,达到了江苏城市同龄儿童中平均身高的中等水平,由此推断我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到了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第二步:根据学校气象小组同学测得的上周每天最高气温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解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28℃”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预测。由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推测本市和周边城市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预测本周乃至下周的平均最高气温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以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步:进行具体的平均数应用题练习。列举求平均数的各种应用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切实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这样,从班级中一组学生的平均身高,推测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以及全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引申到和同龄学生平均身高指数的比较,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有理有据的推理过程更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了空前活跃的状态,使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也让学生对平均数应用题的掌握更牢固,这种设计多样的多层次练习,使知识脉络清晰,如同在中间画上了“;”。

三、知识开放拓展,画上“……”

复习课应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其练习必须综合灵活,更具开放性和拓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仍是进行“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我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的开放题:出示商店2010年销售额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上四个季度的销售额情况提出相关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再列式解答。优等生的提问思路清晰,颇有创意,如:上半年每月平均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下半年每月平均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并且进行了有价值的比较,体会到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中等生的提问有根有据,切中要点,如:平均每个季度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接受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学生也能在相关平均数应用题的比较和对比中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获得正确的体验。

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思考 篇4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杨再琳

每次的教研,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本次研讨,触动了我对复习课的思考。复习课,不同于练习课和新授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某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通过练习,抽取出一些规律性的技巧,用以指导后面的练习。而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对知识的梳理,对本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诸多零星的、凌乱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如下思考:

一、知识网络的构建。

知识网络的构建,是复习课的核心,所以在课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唤起学生最初的记忆,学生有了“乱”的体会,从而产生梳理的欲望。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自主整理、分小组合作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起本单元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经历知识由凌乱到系统的过程,充分体会数学的这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最后,教师一定要适时总结:“瞧,刚才经过我们的整理,将本单元凌乱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样,学生由最初的感知、体会,上升到理论,从而用于今后的复习,那在今后的单元复习中,就可以放手给学生,学生模仿也好、摸索也好,但至少有了正确的方向。

二、创设“大空间”的问题情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大空间”的教学情境,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囊括本单元的所有复习内容,并将情境贯穿于整个梳理过程中,这样,不仅为本节课增加了练习素材,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性。

例如,三年级“万以上数的认识”复习课,可以创设 “

五、一黄金周旅游”这一“大空间”的问题情境:

2010年“五一”黄金周,到黄山旅游的有596000人,到泰山旅游的有三十八万零九十人,到西湖旅游的有三十万人,到桂林旅游的人数高达1200500人,这四处旅游景点的总收入高达1300000000元,而1999年“五一”黄金周的总收入仅达839006000元。

用简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从而引出了本单元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读法、写法、改写、比较、求近似数。

三、练习题的设计。

复习课练习题的设计应体现两大特点:

1、综合性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应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侧重于知识方面的基本练习;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所以应体现综合性,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答案不是唯一,包含多种结果,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5

眼下,即将结束数学新课的学习,马上就要进入年终复习,迎接期终考试了,现摘录一些上法原则,仅供参考。

一、数学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数学复习课一般在单元、学期、学年、初中的新课教学结束以后进行,它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数学复习课具有以不几个特点:

1、重复性

复习课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为三个阶段:学习、保持和再现。这里的学习阶段是指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阶段。学生学过的知识必须在头脑里保持和再现,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以后提取和应用。如果学习之后不复习,那么新的意义将自动逐渐向原有的观念还原,遗忘就会出现,记忆就不再能够恢复,从而可能导致永久性遗忘。数学复习课让学生重新学习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以及解题方法等,把被遗忘的东西重新建立起来,把过去没有掌握的东西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防止还原过程的出现。但是这种重新学习,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重复,应该比开始学习时更加提高一步。事实上,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经过多次的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的。

2、概括性

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与具体的表层数学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因此学生要理解它,掌握它,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数学复习课,无论单元复习还是总复习,总是要适当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和揭示。通过这样的概括和揭示,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名称、内容、规律和运用等有意识地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复习课中的概括可以在整理数学知识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在整理数学知识时,可从纵向看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可以从横向看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在解范例时,除了弄清如何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题外,要重视揭示“通法”和一般原理。

3、系统性

数学复习课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要进行梳理,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这

种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使这个系统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储存、提取和应用。

4、综合性

在数学复习课里,一方面把所学过的各部分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梳理;另一方面通过解复习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即解题。如果只停留在梳理的层面上,不进行解题,那么梳理出来的理性认识就会束之高阁,不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只停留在解题层面上,不进行梳理,不揭示通法和一般原理,那么解题只是具体方法和技巧的积累,不能深刻理解和系统掌握。所以,数学复习课要避免以上两种偏向,把梳理与解题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提高综合能力。

二、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

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系统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责任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工作。

(一)、数学复习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数学复习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1、知识提要的设计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内容设计时,应把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放在首位。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进行梳理,把各部分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个系统。整合的形式目前比较多的是采用条目、表格和结构框图。在设计时不仅要重视在梳理知识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还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我们知道,在解题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诸如化归、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模型等等。这些都要在问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进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怎样具体解题,学到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一些通法和一般原理。在设计复习课教学内容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到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对于那些平时作业中常出现的模糊不清的表象和概念,要在复习时适当安排一些内容,以有助于消除模糊不清的地方,使之变得清晰和精确。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在设计时也可以渗透前几年所学过的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这有利于防止遗忘,牢固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有利于储存和提取。但是这种安排一定要合理和有益。

2、问题的设计

数学复习课中问题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两类:

⑴、基本题的设计

设计基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覆盖课本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知识。②、有利于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③、有利于检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应用能力。

④、把提出的问题按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⑤、问题提法要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⑵、综合题的设计。

设计综合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问题要包含所学过的多种概念和方法,要将它们综合运用才能解决。

②、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③、问题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答案。④、尽可能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⑤、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的问题。

在总复习设计时,还可以安排一些具有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交流研讨。除了数学复习课上的问题以外,还要设计作为作业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继续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有力措施。一般可以设计以下几种:

①、按照一定目的收集材料的作业。②、由学生自己编拟和解答数学题。

③、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复习题。这些题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④、根据教材或上课的内容整理一篇文章,使知识系统化。

⑤、完成实践性的作业。如学完统计初步以后,要求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并写一篇调查报告。

⑥、确立一些课题让学生课后独立研究。

⑦、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补缺性的作业。

(二)、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里讲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数学复习课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数学复习课一般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选用。

1、精讲法

精讲法是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经探讨尚不会,向学生精讲、点拨知识,培养其能力;学生则通过听、看、做、讨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精讲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但不排斥教师学生提问或进行课堂练习。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心理状况,以便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提问,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精讲法还可借助于多媒体等设备,以便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复习更多的内容。然而精讲法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复习课设计时应采用精讲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上些。

2、问答法

问答法是教师有计划地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独立作出结论和回答。问答法有助于传授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探究知识,也能增进师生间互相了解,活跃课堂气氛。在复习课里,让学生解决教师事先设置的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往往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在运用问答法时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适当的问题,并且考虑好怎样提问题,避免回答“是”还是“不是”的简单问题。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按照教师(或学生)拟定的问题提纲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通常分为合作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形式。在复习课里,学生学过知识的基础上,按拟定的复习提纲进行研讨,人人参与,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促进知识内化,促进思维发展。这里设计讨论提纲是关键。提纲应当是引导发现而又不过多提示的一系列问题。复习课中总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那么提纲中所涉及的情况就要全面防止遗漏;如果所反映情况的内容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关系密切,那么讨论提纲应当具有更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去发现。讨论提纲还可以针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在讨论提纲的设计中,切忌不经任何加工改造的、原来问题的重现。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6

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知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此为知识的概括提供材料,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进行编排,使学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建议 篇7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和练习课, 复习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且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复习课正逐步被演化成了练习课。练习是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点的一种手段, 所以在授课中不能要求学生为了练习而练习。然而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数学复习课上, 使练习层层递进, 密度不断加大, 角度依次变换, 难度随之增加, 让学生误认为会解答每一道复习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甚至有教师整节数学课都安排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 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处于被动地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目前学生对于数学复习课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这点, 在复习课上过于重视知识系统本身, 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知识系统相关联的知识点, 没有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更多的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 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第三,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构建框架的过程, 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平时学习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疏通知识点的重要性, 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 相关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当前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结合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和措施。

第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一个学生头脑中有适当的知识储备, 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的学习是难以发生的。就复习课本身而言是对已学知识的再学习, 学生对其内容并不陌生, 就会失去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整理, 将所要复习的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 将知识点有规律地呈现, 降低遗忘率。有规律地呈现知识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的有效策略。在数学课本上, 许多相关的知识往往被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章节, 这样一来当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结束时, 学生头脑中的有些知识可能因后继学习的信息干扰或遗忘或彼此混淆。所以, 教师在复习课上, 需要做好知识点的归纳, 在每一章节、每一阶段带领学生有规律地复习相关知识点, 降低知识的遗忘率。

第三,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策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 在复习中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传授学生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只要针对性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有目的地加强练习,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复习的效率。

综合上文, 复习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积极引导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相信在授课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小学数学复习课将会得到足够的重视, 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飞霞.创新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质量[J].小学数学教育, 2009 (4) .

谈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篇8

【关键字】 复习 练习设计 误区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与要求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形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查漏补缺,迸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复习课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复习课有三个基本的环节:知识整理、练习、反馈。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承,不可或缺。本文笔者以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复习为例,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这个环节的看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课本56页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复习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并能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要点;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 以练带理

1.老师课前叫各小组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带来了吗?

2.让学生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二、知识整理

1.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我们应用到哪些知识?同学们能说说这个单元还学过哪些知识吗?指名让学生回答。

2.我们这节课主要复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学生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出示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做课本56页第一题。

6.让学生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三、要点检查

出示课件:

一.判断题:

1. 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 一个长方体木块锯成两块,表面积比原来的大。

3. 计算一个木箱的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一样,所以体积和容积是相等的。

二.选择题:

1.做一个长方体的水箱需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箱的(),水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求水箱

的(),水箱能装多少升水是求水箱的()。

A.体积 B.容积 C.表面积

2.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倍。

A.2 B.4 C.8

三.计算题:

1.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2.一正方体总棱长为1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30m,厚20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00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点评。

小结: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需要知道的条件:长、宽、高。

四、拓展运用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在小明家的一个小片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仔细听听爸爸与小明之间的对话。(出示课件)

2.同学们敢接受小明的挑战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点评。

出示课件,爸爸要小明求假珊瑚石的体积,让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并利用排水法所得的数据求出珊瑚石的体积。

利用排水法可求得最大的珊瑚石为:10×3×(3-2)=30(dm3)

小结: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排水法。

五、质疑与小结

六、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某乳品厂要定做一种牛奶箱,规格:240mL×12盒,每一小盒牛奶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10cm(纸盒的厚度忽略不计)。如果要你来当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

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练习题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部分教师把复习课的练习等同于新授课练习

当前,有部分教师对练习的认识不深,只是机械的照搬课本的练习重复做,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殊不知复习课中的练习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部分教师沉溺于题海战术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多做多练就能学好,觉得练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有些教师上复习课,先是一大段复习讲解,几乎占去大半节课的时间。这样的复习课,事实上好比是压缩饼干式的新授课,把五、六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里重新讲解一遍,学生被迫跳进题海,期望以多取胜,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许多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解对求出为止,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其实,在实际的数学复习课中最忌讳的就是题海战术。

如何设计出既高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原则

1.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必需紧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复习课的练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以及生源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可以个个是简单题,可以是由易到难,也可以只由一个难题而展开。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而且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工作才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2.少而精原则

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1)本册新授例题。(2)学生作业常错题。(3)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4)历届期末试题经典。(5)其他学习资料好题剪切。

3.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在练习中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查漏补缺原则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二、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方法与要求

1.增强复习课练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机械的安排一些课本的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那么怎样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让练习显得生动有趣。机械的重复是任何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把他们吸引过来,把复习题一道一道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这样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复习。例如,我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第四部分“拓展应用”中,创设了小明和爸爸做鱼缸的一个情境,学生不仅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而且因为小明的挑战而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这道题中所涉及到的两个知识要点掌握:一个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一个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可采取游戏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书上复习题做,还要说用到哪些知识解决问题的。后来采取做游戏的形式,写成一张张单个纸条,你抽到哪道题就做哪道,做对了还要说一说用什么知识解决的,得到大家认可就将名字写在纸条后面,把纸条贴到教室里固定的一面墙上,这样每人都有自己的题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也用过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之前,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表格形式或大括号形成行成知识体系图,已经掌握的和没掌握的都制成体系图,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再全班解决剩下的内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达到复习的目的。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

3.练习的设计要有典型性

复习课的练习要具有知识的概括性,能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突出揭示知识的特征。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出示了三道练习题:

(1)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2)一正方体总棱长为1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30m,厚20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00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在这三道练习中,包括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学生只要解决了这三道题,几乎这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包括在里面了。

4.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生,当然也有中差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中差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的增加难度。从这个练习的设计我们可看出了习题的坡度与层次,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5.练习的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生动活泼、有思维的主体,教师应该要设计一些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不断探究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例如:我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第六部分“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考研数学高等数学复习建议 篇9

新的考试大纲刚刚出炉,今年的大纲和去年的一摸一样,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任何改动,所以同学们可继续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考研数学的考试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难度大。把握数学高分的前提必须要熟知数学考查内容和具体考些什么。数学主要是考基础,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如果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不太清楚,运算不太熟练那你肯定是考不好的。高数的基础应着重放在极限、导数、不定积分这三方面,后面当然还有定积分、一元微积分的应用,还有中值定理、多元函数微分、积分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看成那三部分内容的联系和应用。另一部分考查的是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因为现在高数中的一些考题很少有单纯考一个知识点的,一般都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最后就是数学的解应用题能力。解应用题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广,包括数学的知识比较要扎实,复习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如果能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取得高分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如何规划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考试普遍关注的问题。数学复习要保证熟练度,从现在开始一天至少保证三个小时。把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复习好,牢牢地记住。同时数学还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天天练习,熟悉,技能才会更熟能生巧,更能够灵活运用,如果长时间不练习,就会对解题思路生疏,所以经常练习是很重要的,天天做、天天看,一直坚持到最后。这样,基础和思路才会久久在大脑中成型,遇到题目不会生疏,解题速度也就相应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

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考试重点,充分把握重点。这个主要依据考试大纲了,认真研读并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比如高数第一章的不定式的极限,我们要充分掌握求不定式极限的各种方法,比如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利用洛必达法则等等,另外两个重要的极限也是重点内容;对函数的连续性的探讨也是考试的重点,这要求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函数连续的定义和掌握判断连续性的方法。

其次,对于导数和微分,其实重点不是给一个函数求导数,而重点是导数的定义,也就是抽象函数的`可导性。对于积分部分,定积分、分段函数的积分、带绝对值的函数的积分等各种积分的求法都是重要的题型,总而言之看上不好处理的函数的积分常常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求积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分的对称性,我们要利用分段积分去掉绝对值把积分求出来。还有中值定理这个地方一般每年都要考一个题的,多看看以往考试题型,研究一下考试规律。对于微积分部分里,隐函数的求导,复合函数的偏导数等是考试的重点。二重积分的计算,当然数学一里面还包括了三重积分,另外还有曲线和曲面积分,这也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一阶微分方程,还有无穷级数,无穷级数的求和等。充分把握住这些重点,高数部分考试的内容比较多,数学一、二、三及农学数学要求的也不一样,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大纲复习,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在以后的复习强化阶段就应该多研究历年真题,这样做也能更好地了解命题思路和难易度,从而使整个复习规划有条不紊。

扎实的基础知识复习,合理的自我规划和练习,逐步解决高数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对出题者命题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此,考研学子们定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关于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篇10

数学试卷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比重,只有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突破难题,战胜新题。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例题、注释、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将课本的目录串联成知识体系,并加以训练。训练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这时需要对照教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彻底扫除障碍。

二、重视错题病例,实时亡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直接反映出我们的知识缺陷、思维不足和方法的不当。在最后冲刺的阶段,建议考生建立自己的专项错题库,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的典型错误,一定要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自己。

三、抓住典型例题,争取融会贯通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果,就不能做大量重复的无用功,所以考生要学会选题,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具体操作的方法就是解题后反思题意,总结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将典型问题引申变化,促进知识的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四、精读考试大纲,确保了如指掌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试对考生的知识要求。针对教材与复习笔记逐一对照,看是否得到了落实,确保没有遗漏。特别是大纲中调整的内容,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对试卷的形式,题型、考试时间、分值等等也应一清二楚。

高考数学如何避免粗心犯错

什么叫做“又粗心了”?

许多同学在平时的数学测验和考试后,老是抱怨“又粗心了”。其实,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我老是在会做的数学题上犯“错”呢?应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心理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会而不对”是大忌

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如果能做到“会做的题就不出错”,那么,这次考试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对于在做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也有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生怕“会而不对”,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工夫努力改正。

“粗心大意”须反思

其实,有不少同学的“错误”,还不仅仅是“粗心”。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得模糊不清引起的。或者是还没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造成的错误,就不能简单地说是“粗心”了。出现这类错误后,就有必要在复习时,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细心领会,时刻注意概念的正确运用。还应该认真听取老师对错误的分析和讲解。每次测验和考试之后,老师都会对试题中包含的概念和发生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和讲解。应该对照自己的错误,学会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发生的错题进行认真的订正。并通过订正的过程,重新体验做题的思维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断减少这一类的错误。

“学以致用”才是真

在错误分析中,还应该比照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分析错误发生在数学学习的哪个环节,以利纠正。数学学习有“懂、会、熟、巧”四个阶段,对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数学的能力,首先要懂,要会,在弄懂学会以后,就要通过做题训练达到熟练,而后才有“熟能生巧”。许多同学总认为:不懂的,我要弄懂,不会的,我要学会。我懂了、会了,就是学好了,最多是一些“失误”。其实不然。小“失误”的积累就是大“失误”,光有懂和会,不能熟练地运用,是造成许多错误的主要原因。只有基础扎实并且思维严密的同学,才能有效地减少错误,使“错过的不再错”,考出好成绩。而扎实的基础和严密的思维,是在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后才获得的。

不犯或少犯错,才能减少失分,“既会又对”,才能为获取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错误是难免的,要减少在高考中的错误,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规律,认真对待错误,使得每一次的错误都成为收获。使每一次的“失”成为“得”,不断减少失误,那么,你就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好分数,取得令人骄傲的好成绩。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之浅见 篇11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功能

复习课难上,是很多教师的共识,究其原因:复习主要是旧知重提,若面面俱到又成了罗列知识,若只抓重难点又常挂一漏万,若重复地讲就变成了翻版新授课,若不讲知识点就只能做练习,若一视同仁又缺乏针对性......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我认为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了解复习课功能,并根据功能采取有针对性、有效地复习。我认为复习课的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巩固查漏补缺。

巩固“双基”,查漏补缺是复习课最基本的功能。复习课上,练习是经常采用的查漏补缺的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之下,为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一年级上册在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课上,我们不只是关注学生能否熟练地进行计算,我们还要关注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破十法”或者“连减”,关注学生对待计算的态度等。

二.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按照一定标准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由“点”到“面”的系统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查、自纠、自补,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当然只有对知识点充分熟悉、对数学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将新旧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架构。当然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进知识系统化的同时,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单位的知识,很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很多教师通常只对计量单位(长度、面积、体积)进行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我们还可以将计数单位也纳入到单位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都认识到单位的共同特征,感受到数学结构的完美。

三、强化应用价值。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而复习阶段可以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强调课本与生活,课堂与生活的联通是新课改的亮点,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复习课上,教师应再次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综合性的,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方面在复习有关数学知识时,教师要注意寻找这些知识的现实背景,思考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尽可能从这些背景引入复习,另一方面,在设计和编制复习题时,教师要尽可能从生活题材出发,挖掘和发现这些题材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室内空间的装修费用问题;购物情景中的数学问题,游戏中的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包装、各种计费问题,有关社会热点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并将这些问题加工成适合小学生解答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巩固有关数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可以训练人的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任何数学教学活动都不能缺少思维活动,复习课也不例外。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练习,把学生从传统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某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要关注他们是如何想到解决办法的。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的。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上一篇:优秀人大代表履职报告下一篇:搞笑相声台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