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2024-10-12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精选12篇)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1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内容之一, 高年级段教学中将这一领域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单元复习课作为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依赖新授课、练习课, 也有赖于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单元复习课如何教学?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 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围绕重心, 深化各“点”

“空间与图形”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分散而又相互联系地存在, 共同形成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是重点, 有的是非重点;有的让学生难以理解, 有的则让学生易于掌握。通过单元复习课, 要让学生对一单元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回顾, 并通过复习, 突出阶段的重点, 突破学习难点, 查漏并补缺。

1.课前把握重、难点, 确定复习突破点

教师在复习课前, 对该单元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有深入的研究, 可以通过教材研究、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反馈得到。了解重、难点后, 复习课教学中要进行突出、突破, 从而真正使学生“温故”能“知新”。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前, 笔者对班上学生的学情先进行了调查, 对“易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了解学生本单元学习后认为掌握得不好的地方。整理后发现学生“易错题”主要分成三类: (1) 在点子图或方格图中画规定面积的多边形; (2) 习题中出现的较难题。如“用长100米的栅栏靠着河边围梯形鸭圈, 梯形高为20米, 求鸭圈的面积”等; (3) 涉及多边形面积的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和“几个几一共是多少”的题, 如“已知三角形地的底和高, 在地里种菜, 每棵菜占地2平方分米或每平方分米种2棵菜, 求一共能种多少棵?”等。分析之后可发现:第三类题出错原因是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理解不清, 不是这一单元的典型错题, 教学中应在各单元中渗透补缺, 因此该类问题不是本单元复习课的重点补缺对象;一类、二类题出错原因直接是由本课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清所造成, 因此这两类问题应作为复习课重点补缺对象。再看二类题和一类题的关系, 一类题直接指向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联系本身, 主要是因为对多边形图形特征把握不准、对计算公式理解不深;二类题出错既有一类题掌握不熟的原因, 也涉及变式、生活实际情况等诸多原因。

因此, 教学内容即安排为:第一课时解决一类题, 主要以点子图为载体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各公式之间的联系;第二课时主要是公式的实际应用和变式。

2.课始自主回顾, 回忆知识点

高年级数学单元复习的知识点多, 而且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因此, 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就不能像新授课那样一一依次切入。考虑到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因此, 课始可让学生自主回顾已学过的知识, 可以独立思考, 也可小组交流之后再回顾, 把阶段学习的知识点罗列出来, 为下一步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3.课间练习, 夯实重点, 突破难点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 使学生巩固知识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的练习环节教学中, 笔者首先出示的是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这是该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习题设置旨在促使全体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再以点子图为载体比较多边形面积, 然后再在点子图中画出规定面积的各种多边形。因为这是学生感觉中的难点, 而且在点子图中的操作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练习中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 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突破难点。

二、纵横编织, 梳理成“网”

如果把回顾知识点看作整理之初级阶段的话, 那么,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成“网”, 使之纳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则是整理复习的高级阶段了。知识回顾可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知识的梳理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领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相结合, 帮助学生来完成。梳理时, 既要将一个单元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网片段, 也要适度将这一片段放置到知识体系中, 引导学生宏观审视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位置, 将梳理成的网络通过直观的板书呈现, 帮助学生将其纳入认知体系中。

1.知识梳理, 建构知识网

例如六年级下册教材《总复习——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 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知识,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五边形等知识。其中三角形的知识又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和角的特征等知识;四边形又可辐射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 每种图形又可辐射出图形的特征等知识;圆这一图形又能连出其特征及其相关概念。这一课时的教学如果能拎出这个知识网的起点, 并沿着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线路进行梳理、辐射,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完善认知结构。

2.适度延伸, 开放知识网

“空间与图形”内容的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教学的知识点, 自身间既存在着或横向或纵向的联系, 同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又起着或承上或启下或兼而有之的作用。因此, 要让学生在宏观上更清晰地学习整个“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 让学生更有效地建构完善的认知体系。我们的复习课不能只是在这一小段知识“链”或“网”上徘徊, 适度将知识网横向、纵向延伸,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该段内容在前后教学中所处的位置的同时, 也可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笔者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 在引导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梳理后, 将整理的知识放置成树状 (如图1) , 通过提问:“这个图形像什么?”“这些‘?’你认为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将其想象成树, 故名“图形树”“知识树”。对其中的“?”, 学生将其想成圆形、五边形等图形。通过引发学生猜想及教师简单的介绍将本课知识适度延伸。

3.简洁板书, 呈现知识网

板书在教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洁而条理清晰的板书在“空间与图形”复习课中作用更为突出:其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获得外部信息时, 其中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 复习课中整理出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 简洁、凝练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其二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知识梳理过程中以一定的点、线、简易图形、符号显示出来, 知识间各关系以线条、箭头等形式呈现, 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也有助于其空间观念的发展;其三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复习过程中梳理出的知识网络以板书的形式直观呈现, 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体系纳入到认知体系中。

三、精设练习, 全面应用

复习课中的练习环节, 除了要承载“巩固知识点、夯实重点、解决难点”的功能, 还需担负起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和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职责。具体教学策略有以下三点:

1.置于生活情景, 现实地应用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体现在练习环节, 教师要注重创设富有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 鼓励学生综合、灵活地选用复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置于知识系统, 贯通地应用

所学各分散知识点间的联系要稳定纳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 不仅需要复习教学中的“回顾”、“梳理”环节的有效实施, 还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在“练习”环节予以深化, 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环节尽可能统观知识体系, 设计有助于稳固认知体系的练习。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时, 先呈现各平面图形 (如图2, 没有点子图和数据) , 引导学生估计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再出示完整的图2, 让学生试着“不计算, 如何能得出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 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刚复习的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抽象地推理出各图形的面积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探索“你们能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再变一变, 使它们的面积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吗”, 从而深化学生对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并将知识体系更深地纳入认知体系中。

3.巧构题组练习, 全面地应用

一位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 棱长5分米。 (只列式不计算)

(1) 在鱼缸里注入50升水, 水深大约多少厘米? (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2) 再在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 水面上升了2.5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3) 如果想将2个这样的金鱼缸装在一个外包装箱里, 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 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这样的练习, 不是单个知识的简单应用, 而是将该单元知识点熔为一炉,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练习, 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发展, 整体提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提升, 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复习课教学也是如此。针对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的特点、复习课型的特点, 我们的教学尤其应重视从这两方面,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空间与图形”内容离不开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 设计了如下习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0分米, 宽是30分米, 高是40分米。

(1) 可以求什么?

(2) 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 如果是个金鱼缸, 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

(4) 如果是一节通风管, 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5) 从这个长方体上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 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一组习题, 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丰富了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2.高年级数学教学离不开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常以实物、模型、图形等为载体辅助教学, 尤其是在新授课中。但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发展, 同时在复习课前的学习中, 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图像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年级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 要进一步促使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的前提是不能完全抛开形象思维。同时, “空间与图形”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有效载体, 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也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如在上文中对“图2”的教学环节中, 引导学生通过各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抽象地比较面积的大小,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索:“你们能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再变一变, 使它们的面积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吗?”引导学生通过想公式、推关系、画图形, 逆向进行抽象思维, 再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在形象和抽象的比照中, 在顺向和逆向的转换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2

名:

艳 联系方式:***

间:2012年5月2日

学 校:乌市第106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摘要〕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传统的整理与复习课教学长期处于“知识回炉”、“冷饭热炒”的状态,不断的在重复与再现,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花了很大的力气确没有达到效果,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将整理与复习与重复与再现不画上等号,如何让整理与复习课充满生气、切实提高学生能力成了广大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关键词〕

梳理

自主

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整理与复习课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行,竖成线”,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并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

三,要延伸、拓展知识,以求温故而知新;第四,要着眼发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就对小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心得做如下几点阐述:

一、注重情境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

其实,无论是什么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调整好学生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怎样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呢?复习内容和形式不宜原样重复照搬,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构建体系中再现出来,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生入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教学情景问题,这对具有“喜新厌旧”特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奇效。如果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倍感枯燥乏味、产生自满和厌学心理。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喜闻乐见的动态情境中,学生更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复习教学中去。因此,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也应从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学习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复习在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触的氛围中进行。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此,整理与复习课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如:复习几何知识中的体积的计算时,创设了小金鱼搬家情境。为小金鱼准备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玻璃缸,然后往金鱼缸内倒水,分别让学生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对比归纳,概括为V=sh。又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导入时,用《闽东日报》上有关土地拍卖的广告,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参加土地拍卖事先要了解什么。然后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组合成大图形,进行复习整理。

2、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改换问题情境。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如在对“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通过一节“比一比谁的一天是时间安排最科学”活动课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整理。通过把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思维,推进了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

比如,在进行“数的整除”的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老师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每一个数字的密码依次是:(1)最小的质数(2)2和3的最小公倍数;(3)最大的一位数;(4)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5)最小的合数加1;(6)10以内的最大质数;(7)

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8)能被2整除的最大一位数。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学生兴趣盎然,积极破译老师的电话号码。(26935768)。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将家里的电话号码的密码写在纸上,让同学猜一猜。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建构能力

知识的梳理在整理和复习中是核心与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主观的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果来构造“知识链”、“知识网”,并强加给学生,这样是不可行的,也与复习课的目标:“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整理和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就需要他们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和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感悟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系统的领悟和把握知识,逐渐丰富、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把一根两米长的木条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米=()/()米)让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以联想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书写整理图标,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网络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创造讲本单元的这只是进行了整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讲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当然,整理时要有针对性。应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进行整理复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注重练习设计,关注个体差异

练习是复习课的重点,因此练习习题设计是复习整理课的灵魂,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习题应突出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习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知识整合,做到知识螺旋上升。

练习设计可以跨不同学段,在不同的学段中分层递进。通过几个学段复习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知识的连贯,知识的整体性,最后运用比例尺在具体的运用中,使知识螺旋上升。

2、选择习题弹性设计,做到培优补差。

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学生差异性,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整理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就可以出示如下作业纸题目:小明集邮20枚。小华集邮30枚,?请你提出有关分数问题并解答,要求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并解答。如此简单的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跳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得到练习,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3、针对知识重点,讲究习题实效性。

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的复习课时,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出示12÷3=4这一简单算式;多让学生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4、重视复习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去统计本年级几个班的同学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并自己绘制统计图

表,提出建议。这样,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不仅巩固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做到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及时有效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11

真正上好复习课,要求教师不重复旧课,不均匀用力,要根据平时的反馈积累,结合学生的弱点,注意突出基础知识,突出知识的重点和解决学生的难点。复习要给学生自主的复习空间,给学生自主权。数学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方式,但是要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现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一谈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措施。

一、数学复习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课改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归纳、整理与总结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复习要有针对性。复习必须抓住难点、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复习应全面,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的内容,把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二、数学复习课应采取的方法

1.查缺补漏,注重例题教学。复习前可以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对于例题教学首先教师应建立错题本,以便摘录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都摘录在教师错题本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突破;第二应选择综合性较强但不一定繁的例题,题目设计到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能体现“通性通法”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分析过程要强化。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2.巩固知识,以练为主。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解决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当然,教师编题时要有针对性,从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习题,练习题可来自学生作业中典型错误的题目,另外与你课堂所讲例题相对应的题目,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及时练习、及时反馈矫正。学生通过一组基本练习题,能够回忆定理、公式等知識点的结构特征;做好一组形成性练习,可以强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递进性的练习,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发挥最佳效果,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及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培养,促使全体学生学好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3.发展提高,思维为先。有些教师经常出现的误区是:在复习课上倾向于多讲复杂的、难度大的题目,而没有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和总结解题规律,这实际上并没有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因而复习的效果必然不如人意。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选取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题目,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研究,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解题思路的拓展。在学生解题结束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点评。点评时可以问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题目你审清了吗?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这个题目与哪些知识点有关?你是怎么思考的?

(3)以上求解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4)解完题后,你有何收获?

4.因材施教,分层导学。复习课上,向学生提问要分层进行,基础题可面向基础差的学生;较难的题或拓展题,面向优等生。布置作业也要分层进行,以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备一些有深度的题目练习。通常我将试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题,另一部分是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一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完成的,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弄清知识点,完成必做题,同时鼓励他们多做选做题,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取得学习成果的满足感,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5.反思总结。为使数学复习课更有效,在平时的每节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案及课堂设计进行反思。反思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实施是否顺畅?第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了吗?及时反思,认真总结,胜过课堂上多讲许多题。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4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和练习课, 复习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且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复习课正逐步被演化成了练习课。练习是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点的一种手段, 所以在授课中不能要求学生为了练习而练习。然而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数学复习课上, 使练习层层递进, 密度不断加大, 角度依次变换, 难度随之增加, 让学生误认为会解答每一道复习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甚至有教师整节数学课都安排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 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处于被动地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目前学生对于数学复习课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这点, 在复习课上过于重视知识系统本身, 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知识系统相关联的知识点, 没有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更多的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 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第三,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构建框架的过程, 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平时学习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疏通知识点的重要性, 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 相关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当前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结合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和措施。

第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一个学生头脑中有适当的知识储备, 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的学习是难以发生的。就复习课本身而言是对已学知识的再学习, 学生对其内容并不陌生, 就会失去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整理, 将所要复习的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 将知识点有规律地呈现, 降低遗忘率。有规律地呈现知识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的有效策略。在数学课本上, 许多相关的知识往往被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章节, 这样一来当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结束时, 学生头脑中的有些知识可能因后继学习的信息干扰或遗忘或彼此混淆。所以, 教师在复习课上, 需要做好知识点的归纳, 在每一章节、每一阶段带领学生有规律地复习相关知识点, 降低知识的遗忘率。

第三,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策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 在复习中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传授学生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只要针对性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有目的地加强练习,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复习的效率。

综合上文, 复习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积极引导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相信在授课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小学数学复习课将会得到足够的重视, 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飞霞.创新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质量[J].小学数学教育, 2009 (4) .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篇5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按不同教学阶段分,有章节复习课、单元复习课、期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毕业总复习课;按复习内容分,有概念复习课、计算复习课、空间与几何复习课、解决问题复习课、综合应用复习课等;按教学方式分,有题组引导复习课、专题讲座复习课、质疑解难复习课、自主学习复习课、试卷评讲复习课等。

无论什么样的复习形式,小学数学复习课都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

初中数学章末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章末复习课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0-02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这正是强调了复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数学复习课包括章节复习、章末复习、期末复习、中考总复习等。在复习课中,教师既要查缺补漏,弥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不足,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复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知识认知过程,通过复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可以全面了解复习的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知识思维导图,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二、初中数学章末复习课的基本现状

很多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都不愿意上复习课。主要原因在于,复习课的新鲜感不如讲新课,成就感又不如习题课。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数学复习模式如下:课堂上教师总结知识点、归纳常见题型和易错点、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具体题目演示如何考查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题海战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最后以测验等方式考核,然后以最终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明确的指向,操作方便,基础扎实,分数达标程度高。缺点是: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有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出《标准》中要求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者从教初中数学教学工作6年,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也深知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负面影响,促使笔者对数学复习策略进行了研究。结合笔者执教的新人教版八年上《分式》一章复习课,探讨科学的复习方法和策略所带来的良好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章末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1.构建思维导图

为了使学生可以系统地把握本章点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将本章知识点进行整理,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借此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学会整体建构的方法,形成整体建构的思想。

2.设计复习学案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一份复习思维导案,其中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这些题目可以是围绕本章的基本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在平时作业或习题中最容易出错的问题。题目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通过易、中、难三个层次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执教《分式》复习课时,笔者事先设计了一份复习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完成相应的题目。右图是笔者学生的作业。

为了体现“生本”,教师还可以把命题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编制题目中得到发展,在检测中体验到学习快乐。题目的编制,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编题时要查阅资料,编完后自己要先作答,学生之间也可以先交流与讨论,这个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梳理、探究和巩固的过程。

3.鼓励学生交流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开展合作交流,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完善彼此的认知结构,最后实现知识上查漏补缺、能力上综合提高的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在执教《分式》复习课时,笔者让同学们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复习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先在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在组间进行交流。学生在观点碰撞、意见争论、交流解惑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和深层感悟。下图是笔者的学生在组内交流复习学案。

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在各自的组内交流学习。通过“生帮生”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后进生,也有助于学优生知识的内化、升华!

4.注重知识运用

章末复习一定要把本章知识点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分式》复习课时,笔者设计这样两个题目,用于检测学生对本章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章末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化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数学章末复习课,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有所收获,进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与管理,2013,(5):91-93.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06).

[3]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等.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01):33.

[4]杨利兰.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读写算,2014,(11):224—224.

作者简介:

杨芳(1985.7.21-),女,辽宁朝阳人,硕士,中教一级,教师。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7

策略1:基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强化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每节数学课, 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需要讲解;每次作业, 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需要巩固.在一节有限时间里的课堂教学, 尽可能有效落实知识点, 帮助学生串联知识, 融化知识, 吸收知识, 注重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例1 在复习函数零点概念的时候, 先设计几个小问题:

问题1 (1) 方程x2-6x+9=0的实根是___.

(2) 函数f (x) =x2-6x+9 的零点是___.

(3) 函数f (x) =x2-6x+9与轴交点的横坐标是___.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几个小问题, 可以强化对概念的复习和理解, 然后引出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y=f (x) , 把使f (x) =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 (x) 的零点.

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f (x) 有零点函数f (x) 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

问题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有效理解, 同时也给出了一个求函数零点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可以直接求相应函数的零点.

问题2 (1) 已知函数f (x) =ln x+2x-6, 试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 .

(A) (1, 2) (B) (2, 3)

(C) (3, 4) (D) (4, 5)

(2) 对于 (1) 还有其他零点吗?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确定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吗?

学生纷纷指出第2小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基本初等函数y=ln x与y=6-2x的图像的交点有几个.此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复习函数零点、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即函数图像有交点.

设计意图第1问是教材中的例题, 旨在复习零点存在性定理, 同时给出了另一种无法直接求零点时可以大致判定零点范围的方法;第2问, 笔者认为从思维的发展角度来讲, 完全符合学生的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本质以及相互联系的同时, 又将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悄无声息地渗透其中.

策略2:基于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 (关注思维进度的发展)

难的题目不一定好, 好的题目不一定难.一节高效思维的课堂教学, 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度发展.笔者认为, 变式教学可以梯度式增加思维量, 以思维进度的发展, 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 在碰撞中迸发出解题的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同时, 还可以在思考中打通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提炼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举一而反三.

例2 函数f (x) =lg x-cos x的零点有 ( )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变式1若函数为f (x) =lg|x|-cos x, 则有___个零点.

变式2若函数为f (x) =|lg x|-cos x, 则有___个零点.

变式3 (提升能力1) (2011年课标全国卷, 文12) 已知函数y=f (x) 的周期为2, 当x∈[-1, 1]时f (x) =x2, 那么函数y=f (x) 的图像与函数y=|lg x|的图像的交点共有 ( ) .

(A) 10个 (B) 9个

(C) 8个 (D) 1个

变式4 (提升能力2) (2010年课标全国卷, 文12) 已知函数

若a, b, c互不相等, f (a) =f (b) =f (c) , 则abc的取值范围是___.

学生探究:对于变式4, 要求学生自己出问题求取值范围.

如:a+b+c的取值范围是___;

再如:“方程f (x) =m有3 个不同的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

设计意图例题变式目的, 在于强化巩固函数F (x) =f (x) -g (x) 有零点与函数y1=f (x) , y2=g (x) 的图像有交点的相互转化关系, 通过几个循序渐进的变式问题,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体验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化归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使学生体会“合二为一”与“一分为二”的解题方法在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复习课例题教学不是单纯的解题活动或解题过程, 需要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让学生明白很多复杂、综合问题也是由基础问题构成的;之后通过配套练习追踪, 侧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强化, 使知识点得到落实, 解题方法得到巩固,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策略3:基于学生解题思维的题型和题量 (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定位)

教学例题的设置, 应主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 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如果解题过分强调学科本位, 很容易导致内容难、繁、偏、旧等, 容易倾向于知识的灌输, 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必须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通过审题、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诱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由于F (x) =f (x) -g (x) 有零点与函数y1=f (x) , y2=g (x) 的图像有交点, 相互转化求零点类的问题已经清楚, 但是方程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零点的应用需要体现, 故对下面例3和变式进行一系列的串联, 从零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然后强调参数的分离和二次函数的分类讨论, 最终发散为恒成立问题.

例3 函数f (x) =1/3x3-2x2+3x在x∈R上有___个零点.

变式1 函数f (x) =1/3x3-2x2+3x-1在x∈R上有___个零点.

变式2 (增加参数) 函数f (x) =1/3x3-2x2+3x-a在x∈R上有3个零点, 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3 (限定范围) 函数f (x) =1/3x3-2x2+3x-a在[2, 4]上有3 个零点, 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4 (改变参数位置) 函数f (x) =133x-ax2+3x在[2, 4]上有实数解, 求a的取值范围.

方法2 转化为关于x的方程1/3x2-ax+3=0在[2, 4]上有实数解.

变式5 (对方法2的加深) 方程4x-a·2x+9=0在区间[2, 4]有实数解, 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6 若不等式1/3x3-ax2+3x≥0在[2, 4]上恒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系统的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 相互联系的知识更易于学生理解, 例题3本身又一次回到课本定义, 通过直接求相应方程的根诠释了函数零点的定义.变式1直接复习了三次函数的图像, 使得函数零点“数”“形”双色俱全;变式2引入了参数, 实现了零点的应用, 处理了一类含参难点问题;变式3进一步加强了数形结合;变式4目标在于巩固参数分离和分类讨论, 让学生体会参数分离可以避免复杂的分类讨论, 但是分类讨论的方法也需要掌握;变式5 是对变式4的拓展, 本质并未改变;变式6是对整道例题的发散, 使得函数与不等式得以连接.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启迪了数学思维、提升了解题能力.

复习课内容多、难度大, 课堂时间有限, 变式教学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大大扩充了课堂容量和学生的思维空间, 对知识点的疑问、探索、展现、释疑、理解和巩固, 实施有效教学, 由点到线, 再到面, 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疑有所释, 问有所答, 理有所解, 学有所成.但是知识容量和课堂互动往往是矛盾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 需要在知识的传递与思维的导入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在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升之间寻找最佳联系点, 使教学环节有机整合, 层层递进, 提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A版) :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永华.从易错题的教学反思高三数学概念复习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09, (22) :36.

[3]王弟成, 唐海平.学案教学更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上旬) , 2014, (1-2) :20-23.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8

那么, 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更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复习呢?下面,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在复习课中所采用的五大策略。

一、创设情境策略———注重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

为了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 避免学生出现浮躁心理, 复习课中可采用创设情境策略。创设情境策略, 即结合复习内容创设情境活动或游戏活动, 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复习知识。这种创设情境策略保证了学生复习积极性的发挥, 激发了学生复习的热情。

例如, 《整理和复习:数的整除》一课, 涉及十几个“数的整除”的概念, 而且这些概念似乎又都脱离了生活实际, 对学生来说确实枯燥。那么,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呢?新课标提出:“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 我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 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破译密码”、轻松的游戏“谁是与众不同的”等环节, 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也亮出课堂, 参与倍数、因数、质数、合数的讨论, 学生在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一步掌握了概念的本质特征。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 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复习课上尤为重要, 在复习课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能让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生机勃勃。

二、定期整理策略———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关系

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 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全靠纵横交错的根, 吸收各方的营养, 提供生长的源泉。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是复习课较好的学习方法之一。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常在复习前采用定期整理策略。定期整理策略, 即学生每上整理复习课前就对要复习的知识点有较清晰的认识, 先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整理知识, 以网络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构建知识网络, 并以网络图或表格为载体, 课堂中交流自己梳理建构的成果, 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比较, 学生可以逐步修改完善自己建立的知识网络。

例如, 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图形的面积》一课, 学生根据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联系, 构建了图形面积的网络图 (如图1) :

又如, 五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一课, 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知识要点, 分别以表格的形式、鱼形、树状整理如下 (如图2) :

定期整理策略一方面帮助学生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学生知识结构中以“点”呈现的知识连成“线”, 结成“网”, 进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的能力, 提升了整理知识的方法。看来, 定期整理策略对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十分必要。

三、收集错例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 应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收集错例策略, 我的做法是:复习前, 引导学生把练习和考试中自己出错的题目按内容分类或按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分类收集并做好错因分析 (要求错例的解答与摘录用不同颜色的笔) 。收集错例策略, 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

1. 课前收集, 分层反思, 分析错因

错例分析, 我引导孩子分三部分进行反思: (1) 错题重现; (2) 错因分析; (3) 改进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反思能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 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

2. 精选错例, 课堂交流, 适时点拨

在复习课中, 我精选学生已收集的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错例进行专题式交流, 使错例的分析成为学生思维交流进而得以提升的平台, 并适时加以点拨, 让学生们享受数学思考带来的乐趣。

例如, 一个学生的错例分析:

错解:1盒牛奶的容积是500升。

我在写的时候在不经意间把500毫升写成了500升。虽然把“毫升”写成了“升”看起来只是发生了小小的变化, 但是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那实在是太离谱了:我家的一桶油才1升, 1盒牛奶的体积比它小才对, 怎么可能还会是一桶油的500倍呢?

改进方法:填写合适的单位, 要学会将所填的数据加以对比分析, 才不会闹大笑话啊!

3. 提供平台, 阶段展示, 共享提高

把学生的错例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一学期举行2~3次专题式 (计算类、概念类、图形类、解决问题类) 错例分析或分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互换、展示, 充分发挥所收集错例的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回顾反思策略———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我们知道, 数学学习最终给孩子留下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这便是孙晓天教授所说的学习数学的后劲与长效。因此, 复习课中, 我常用回顾反思策略。

回顾反思策略, 即简要回顾本节课或某环节所学知识,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刚才的几种解法, 你能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提炼优化解题思想、方法。

例如, 我上《整理复习:图形的面积》一课时, 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后,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3个面积公式的推导, 你发现我们都是运用了怎样的策略来解决新问题的?同学们思考回答后, 我还告诉同学们, 这种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 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如图3) 。

又如, 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 结合各种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我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解题策略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 (如图4) :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又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回顾反思策略的运用, 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探索的过程, 帮助学生把已知、零碎的知识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梳理, 使学生融会贯通, 达到举一反三的境地。

五、拓展延伸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拓展延伸策略, 即立足课本, 跳出课堂, 拓展更大的空间, 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创新精神, 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 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中, 我除了引导学生回顾基本的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外, 还向学生介绍:梯形的面积公式除了可以用“ (上底+下底) ×高÷2”以外, 其实还可以用“中位线×高”, 那什么是中位线呢?之后教学生了解“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叫梯形的中位线”, 并演示课件 (如图5)

课件演示后提问:通过演示, 你知道为什么还可以用“中位线×高”来求梯形的面积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 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探索、推理、论证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探微 篇9

一、要明确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考试说明是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制订的, 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立意、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学习考试说明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 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 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 这一点要坚信.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 学生们却不易把握, 由于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 一些学生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 复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说明时, 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 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二、第一轮复习往往是梳理为主, 夯实基础,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不多钻难题、偏题和怪题

从近两年, 特别是去年理综试卷分析来看, 物理难度偏高.为达到三科难度适中, 今年物理难度将会有所降低.考试说明的调整也说明了这一点, 删除内容多为计算繁复的知识.对此, 我们更应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要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 应按章节次序, 突出基础部分, 围绕高考热点进行拉网式归纳总结, 将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提炼与浓缩, 让学生心中有数, 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是基础主干知识、哪些知识常易混淆、哪些知识在复习相关知识点时可以综合等.教师总能提纲挈领地给予板书提示.所以, 建议学生在上复习课时以视听为主, 关键之处再做些记录, 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同步.教师讲题时要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做到两个“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会但经过思考探究能弄懂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给学生留足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并从物理学角度阐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导引下, 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合作探究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学会做题

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因此, 做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们在做题时, 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做.什么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呢?首选还是历年的高考题, 高考题概念性强, 考查深入, 角度灵活, 非常值得去深入钻研.其次, 可以选那些考查重要知识点, 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题目.体会它们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了什么方程, 解题的关键在哪里……对这些题目的反复思考解决了“质”的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比等方法,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而浏览较多的习题则在“量”上保证了题型的多样性, 训练的有效性.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应注意联系知识, 总结解题规律, 摸索出各个知识点应用的范围, 提高解题能力.同时, 不要轻易放过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 弄清楚自己是知识点不懂, 还是粗心导致错误.如果是前者, 可借出错的机会填补知识漏洞, 得到根本性提高;如果是后者, 就要注意以后不要犯类似错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地说, 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二是要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 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 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点.

四、培养习惯, 强化训练

高考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学科的重点是力、电, 每一部分都有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典型方法, 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 归纳总结出这些思路和方法.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提高准确率, 提高速度.学物理必须多做题,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 做题太多, 容易造成思维定势, 高考会出现失误.考生要认真分析题意, 挖掘隐含条件, 弄清物理过程, 严格遵循解题规范化要求, 加强表述能力及论证能力的训练.同时考生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篇10

进行复习教学时, 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的“自主式开放型导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反馈。但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 复习时, 要重复已学的内容, 部分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点, 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复习。如一次函数复习课中设计的问题:

(1) 如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 (1, 2) , 那么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是; (2) 如果一次函数y=kx+ (k-1) 的图象经过原点, 那么k=; (3) 一次函数y=4x-3的图象经过点 (, 0) , (0, ) ; (4) 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1, 3) , 并且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则这个函数的关系式可以是。利用这几个小题进行知识梳理,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解题技能。

二、例题、习题层次化

平时所学的知识点多, 并且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复习时, 可以通过练习题的精选, 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完整性和层次性。

如二次函数的复习时, 设计如下例题:

已知二次函数y=-x2+2x+8, 求: (1)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2) 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3) x为何值时, y有最大 (小) 值; (4) 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出图象是怎么由y=-x2平移得到的; (5) 根据图象回答, x为何值时, y<0, y>0, y=0; (6) 根据图象回答, x为何值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增大而减小; (7) 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揭示解题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反馈练习合理化

复习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保证习题的高质量, 习题的选取要具基础性、实用性、层次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选择地布置不同的习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 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合理安排讲练时间。通过反馈练习使学生注意根据学过的知识去发现和挖掘书本上没有的和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如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 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对具有共性的问题总结解题规律, 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 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

总之, 我认为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 首先要“依标靠本, 注重基础”, 把握好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做到“因班制宜”, 以学定教, 所定复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其次, 要重视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把握好认知水平, 善于提出适合学生的且有一定思维价值、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且参与度等各种途径, 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浅析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108-01

复习是学习各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伴随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巩固知识技能、重构知识体系,实现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们对于复习课并不陌生,但是,传统的复习课通常都是以教师主讲、学生练习的形式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创新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策略,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全面优化复习课的效果。

一、归纳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复习课主要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提升,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们在之前学习时都是零散的,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也是残缺的。但某些教师对物理复习课往往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让学生自己复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总结物理知识要点,影响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建立和完善物理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在学习了“声现象”的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忆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想不起来的可以翻看教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梳理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同学们,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们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纷纷发表见解:“这一章主要学习了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声音的发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本章的重点应该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基础,可以解释各种声现象。”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条件、传播介质、声速,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概念,噪声的形成和减弱噪声的措施等,板书重点,强化这一章节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进而达到复习巩固和重构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练习,开展有的放矢的复习

练习是复习课常用的一种物理复习方式。很多教师认为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就能巩固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殊不知盲目做题,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负担。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针对物理学习的知识要点,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检测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复习“声现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针对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平常的出错点,展示了几道典型的例题。第一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产生的实例。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第二题是填空题:传播声音的( )叫做( );空气、液体、固体这几种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排序(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这道题强化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相关知识的记忆。第三题是判断题:决定音调的因素是频率,人的正常听觉范围是在20Hz至20000Hz之间( );声音的强度大小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人们通常是通过辨别音色来区别不同的声音( )。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及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对声音的特性加深理解,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借助物理实验,强化应用技能的复习

传统的复习课让很多学生感觉缺乏新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实验是巩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有效方式。在展开物理复习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复习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升华,强化物理基本技能。

在复习“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涉及的物理知识,包括重力、浮力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等,激发学生回忆巩固。其次,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分别测量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浸没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分别测量同一块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状时沉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测量同一石块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所受的浮力。最后,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复习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复习了浮力的知识内容。

总之,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物理学习效果影响重大。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复习课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体,精心选择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复习过程,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重建知识体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篇1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拉姆斯登认为,教是一种理解学的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弄清楚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专家。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充分掌握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现有观念和概念模式,了解学生对教育背景的知觉状况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和一幅生动的画卷。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下,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教学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通常是师生“同步复习”,即今天复习什么,今天的作业也会留与复习内容相同的作业。这样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其实不然,从心理学上讲是在给学生提示或暗示:今天的作业中的题目一般都用今天所复习的内容,极易形成“同步定式”,以至于在各单元、各册检测中,成绩都是全优的学生在初中学业考试前的模拟考或初中学业考试中却成绩不佳。

四、沟通知识本质,拓展学生的思维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个知识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中,正好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这就是前面谈到的,回忆阶段只求“是什么”,而这里“沟通”时还要追求“为什么”问题。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摘要:复习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操作方法都与新授课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平时教学中点状、零散的知识需要系统化,成为线状、网状。平时学生所学知识的疑惑点得以澄清,平时所学知识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需加以提炼,通过复习课能更好地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

上一篇: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下一篇:高职特色教材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