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共10篇)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1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复习几何图形》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复习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分类。
2、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宝宝图片、背景图、固体胶、纸、环境布置
活动重点:
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流程:
引出课题 游戏巩固 活动延伸
(一)引出课题
1、分别出示4种图形,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谁?”
2、它们长得怎么样?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捉迷藏
a、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b、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
2、游戏:小小邮递员
a、图形宝宝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并说明要求。
b、幼儿送饼干。
c、师作一定的评价。
d、幼儿吃饼干(幼儿自由选择饼干)
提问:你吃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游戏:拼图
a、图形国王装修皇宫,想请幼儿拼画。
b、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c、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延伸
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中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扩展阅读:面和曲面两种,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叫做点。用运动的观点来理解点,线,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活动点评: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种子排队
数学活动:
种子排队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能看图谱用好听的声音连贯地演唱歌曲。
2、能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
3、体验创编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幼儿参观过菜园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
二、以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昨天我们去那里参观的?菜园里有那些菜?(教师同时出示这些菜。)
完整地说一说(用菜园里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联系说完整话)
有节奏地边拍手边说一说。
三、以故事引入教学活动,熟悉歌词。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书,上面有什么?有谁?
1、教师带有边看图谱边讲故事
2、教师提问:
(1)谁来到小菜园了?
(2)小兔子是怎样来的?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小兔子跑(跳)?
(3)小菜园里有哪些蔬菜?
(4)小兔子是怎样吃蔬菜的?它用了几口吃掉蔬菜的?小菜园怎样了?
3、有节奏地念歌词。
三、学习歌曲
教师:老师把儿歌变成了一首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
1、提问:在这首歌里,什么地方是唱的?什么地方是有节奏地念出来的?
2、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曲,要求在念唱的部分边念边拍手。
四、学习创编第二段歌词
(小兔子把小菜园搞坏了它的心情非常的难过,小朋友,你知道小兔子为什么难过吗?可是小兔子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它想让小菜园变会原来的样子,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教师在幼儿创编时操作图谱。
五、把幼儿创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教师:让我们大家唱唱自己的编好的歌。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情境创设,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中图谱的运用也比价的好。第一段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吃蔬菜的情境,第二段重点让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中蔬菜的情境。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班级美工区摆放了一些收集回来的纸盘、吸管等废旧物品,我发现自由活动时间段几个男孩子总是挤在一块尝试表演“杂技”,有的用笔顶纸盘,有的用吸管、有的用手指,忙的不亦乐乎……,我在思考:借用某些材料把纸盘顶起来,这中间涉及支撑面的位置是否在纸盘中心的问题,孩子们自发的游戏不就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吗?而新《纲要》也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经验。于是,顶纸盘的活动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2、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践操作的结果。
3、通过撑纸盘的活动,初步感知纸盘的中心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圆形纸盘、纸巾筒、大头笔、吸管、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1、出示物品,提出问题:
今天我想考验一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看,这是什么东西?
2、请小朋友们预测:如果把纸盘放在纸巾筒的上面,纸巾筒能不能像撑雨伞一样把纸盘撑起来呢?大头笔、铅笔、吸管能不能把圆形纸盘撑起来?
二、预测
1、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示范记录方法:这里有张记录表,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填上答案,如果你认为这些材料能把纸盘撑起来的请在相应的表格上打勾,不可以的请打叉。好现在开始行动吧。
2、幼儿独自记录预测情况。
3、集体统计幼儿预测情况:
三、感知探索一:多种材料操作撑纸盘
1、幼儿第1次操作,探索用纸巾筒、大头笔、铅笔、吸管究竟能不能把纸盘顶起来,并做记录。(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鼓励:不着急,动作轻一点、慢慢的试一试,多试几次)
2、请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探实验结果。(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等一等还没完成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集体统计实际操作情况:请你看着你的记录表告诉我你的实验结果,用纸巾筒可以把能纸盘撑起来的请举手,不可以的请举手,……(教师强调预测和实验的结果有些不一样)
4、请幼儿示范用四种材料撑纸盘: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示范用这四种材料撑纸盘。
四、感知探索二:重点操作用吸管撑纸盘
1、提出问题:情况有所不同了,为什么同样是用铅笔(吸管),有的小朋友可以把纸盘撑起来,有的不行呢?下面将要请小朋友进行第二次实验,请听清楚要求:刚才已经成功撑起纸盘的小朋友要想想你是怎么做到的?还不能把纸盘撑起来的小朋友想想办法,看看这一次能不能成功?请你们把第2次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明白了吗?
2、再次统计实验结果。幼儿再次操作后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重点关注怎样操作,吸管才能把纸盘顶起来。师:看看你们的记录表,刚才第2次实验结果是……请举手;纸盘都撑起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提问几个小朋友)
五、感知探索三:感知物体的中心点
1、幼儿分两组分别示范用吸管撑纸盘,两组幼儿相互观察,提出问题:看看纸盘现在都站在吸管的上面了,有发现什么问题吗?纸盘站在吸管上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哎,为什么有的纸盘摇摇晃晃?究竟纸盘撑在什么位置才会最平稳?
2、幼儿操作,找出撑纸盘的最佳位置,并做上记号。(教师提示:如果找到了撑纸盘最平稳的位置请用手按住纸盘和吸管,然后到过来,在上面画个圆点。)
3、幼儿分享交流寻找撑纸盘最佳位置的操作方法:师:找好了吗?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现在纸盘是不是都站的又平又稳?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小圆点的?这个位置是纸盘的什么地方?
4、小结:纸盘最中心的地方,也就是中心点,找到中心点就可以把纸盘稳稳的撑住。
5、证实自己是否找对了中心点。
(究竟幼儿刚才的中心点找对了没有?老师有一个办法,将纸板对折两次,打开后会有一个十字“⊙”的交叉点,看!这就是中心点了!现在,请小朋友撑着纸盘回教室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6
【设计意图】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并且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试着将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立体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摘水果。
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最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3、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评析:从生活中幼儿爱吃的水果入手,以摘水果的形式为切入点,很容易就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立体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听见汽车的声音,大家都高兴地拍起手来,都想上来给汽车排队。)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评析:在送水果乘车的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关量数匹配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参与,个个都能动手,而且是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兴趣极高,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三、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师: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幼儿摘水果)
1、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
幼儿A:还摘了石榴,上面有五个圆点
幼儿B:我又摘了苹果,上面有二个圆点。
2、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评析:此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游戏。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得到巩固,而且都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3、幼儿运水果。
(1)师:“我们要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谁愿意来做1(2、3、4、5)号车上的司机?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老师示范乘车方法)看一看你拿的是几个水果的车票,就乘几号车,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听说要乘汽车,大家高兴极了,还抢着做司机)
幼儿A:我想做司机,我来做吧!
幼儿B:我会开汽车的,我来做司机。
(2)“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评析:此环节中幼儿听说要乘车了,更迫不及待地拿“车票”乘车,在乘车过程中,对量数的匹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结束了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
2、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活动过程:
1、青蛙和癞蛤蟆真要好。
——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它担心什么?
——再次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想去干什么?
——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个台钟?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2、学学青蛙与癞蛤蟆的对话。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该怎样表现?
——教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癞蛤蟆”,表现癞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引导幼儿体验癞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
——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青蛙,学学它们的对话。
3、有朋友真好。
——癞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没来,十分担心,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而迟到的,它俩互相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
——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活动建议:
1、生日那天,癞蛤蟆不见朋友青蛙前来,心中涌现出一连串可怕的遐想,它准备去救助青蛙。作品对癞蛤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地传达了它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质朴但具有感染力。2.该活动可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
附:有朋友真好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烧了很多很多好吃的菜,还准备了蛋糕。他说:“青蛙还没有来。”
他看看钟,钟上的针不动,这才想起钟已经坏了。他开了门望着外面,天已经暗下来了,看不见青蛙。
“等得我真心急。”癞蛤蟆说,“青蛙会不会遇到了可怕的事情?会不会跌进一个深深的窟窿里,出不来了?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永远看不到他了!”
癞蛤蟆第二次开门,仍旧没看见青蛙。他说:“青蛙会不会在树林里迷路了?他是不是着凉,淋湿了,饿坏了?他会不会让大野兽抓住,给大野兽的尖牙齿吃掉了?”他大哭起来,“我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和我在一起过生日了!”
癞蛤蟆在地窖里找了一根长绳子,说:“我用它把青蛙从窟窿里救出来。”他又在阁楼里找到一盏提灯,说:“青蛙看见灯,就能够走出树林了。”他又在厨房里找到一只长柄平底锅,说:“我要用它来打那只大野兽,把它的尖牙齿全部打下来。”癞蛤蟆拿着绳子、提灯、平底锅,大声喊着:“青蛙,不要急,我来帮助你了!”癞蛤蟆跑出房子,咦,前面就是青蛙。青蛙说:“癞蛤蟆,你好!我来迟了,很抱歉!我是在给你准备礼物。”癞蛤蟆问:“你没有跌进深深的窟窿里吗?”青蛙回答:“没有。”癞蛤蟆又问:“你没有在树林里迷路?”青蛙回答:“没有。”癞蛤蟆又问:“你没有被一只大野兽吃掉吗?”青蛙回答:“没有,完全没有。”癞蛤蟆说:“哈哈,和你一块儿过生日多么愉快啊!”癞蛤蟆打开青蛙的礼物,是一只美丽的新台钟。两个好朋友坐在火炉旁边,一起吃蛋糕。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并说出春天的基本特征。
2.说出故事中的对话,能够分角色进行表演。
3.懂得与同伴之间要相互友爱、关心。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春天的电话》语言盒带、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2.小熊、小松鼠、小兔、小青蛙和小公鸡的头饰。
3.动物过冬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过冬的图片。
(1)引导幼儿说出冬天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都有哪些小动物冬眠了?
(2)请幼儿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1~2段,讲到小黑熊打完电话后提问:小黑熊醒来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打电话告诉小松鼠?
(2)出示第3~6段故事的挂图,引导幼儿看图猜想:小松鼠接到电话后会继续打电话吗?(教案出自:)它会给谁打?说些什么呢?小松鼠打完电话又会发生什么?
(3)讲述故事的第7段,提问“是谁第一个告诉小伙伴春天来了?后来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春天来了?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3.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或者教学挂图,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请幼儿按顺序说出小动物们的电话都是多少?
(2)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对话,说出春天有哪些特征?
4.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幼儿自选角色,戴头饰加以装扮,分角色学说对话进行表演。
(2)提醒幼儿打电话时要正确拨出电话号码,打电话时语言要完整。
教学反思:
春天的电话”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是该活动的重点,其次动物的电话号码的记忆其实是个难点,因此在活动中应把这个难点简化,让幼儿知道号码是有5个相同的数字进行的不同组合。幼儿平时十分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通过拨打电话“12345”引导孩子找出电话号码的规律,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观察、讲述、表演。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理解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
2、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简单的反义词。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并装有黑,白色的水。
2、音乐《我真的很不错》。
3、挂图“红星棒”
4、字卡: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黑—白,多—少,粗—细。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拍手歌》
师:小朋友们好!来把你漂亮的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吧!
二、理解“反义词”。
师:小朋友拍手拍的真好,老师拍的都好,(快思教案 )那哪个小朋友记得我们第一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上面),那第二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下面)。对,上和下就是一对反义词,游戏中还有没有反义词呢?谁能告诉老师呢?
师:对,还有左右,前后都是反义词。
三、丰富幼儿观察力。说出身体部位的反义词。
师:我们身体上有没有反义词呢?请小朋友找一找,看一看告诉老师,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左—右:眼睛,眉毛,耳朵,胳膊,腿等)
(上—下:眼睫毛,牙齿)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上也有这么多反义词啊!对,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四、丰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同一物体说出多组反义词。
师:其他地方还有反义词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寻找:(出示两个瓶子)哦,这有两个瓶子。
(1)提问:猜猜这瓶子中装的是什么呢?
(2)提问:请小朋友说说看这两个瓶子中有反义词吗?认真观察看谁说的最多。
(3)除了这几组反义词外你还知道其他的反义词吗?说说看。
小结: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但是不知道那个小朋友是最棒的呢?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好吗?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先给自己加加油,鼓鼓力吧!
五、比赛游戏:说相反。
规则:
(1)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的奖励一个红星,错误的不奖励,得到星星最多的那一组就是冠军。
(2)介绍:记录表,才赛队员分4组,两轮比赛,总结哪一组得星最多拿组就是冠军。
第一轮:教师说词,幼儿举手抢答,正确奖励。
哭—笑,热—冷,软—硬,长—短,胖—瘦,快—慢,对—错,开—关。
高兴—难过,出去—进来,开始—结束,漂亮—难看,表扬—批评,上午—下午。
小结:总结星数。没关系啦,虽然第几组不是冠军,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加油哦!
第二轮:要求用所给反义词说短句。
(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
如长短这组反义词,小朋友可以说成:长长的什么,短短的什么或是什么设么很长,什么什么很短……。
师:听明白了吗?开始动动你的小脑袋,看看谁的又好而又多。
总结:统计星星的数量,数字最大的一组,是获胜者,虽然我们不是冠军但还我们也是最棒的!我们一起给自己鼓励鼓励。(下来我们再比一次)
六、结束律动:《我真的很不错》。
附儿歌:拍手歌
上面上面拍拍,下面下面拍,上面拍,下面拍,上面下面拍拍拍。
左面左面拍拍,右面右面拍拍,左面拍,右面拍,左面右面拍拍拍。
前面前面拍拍,后面后面拍拍,前面拍,后面拍,前面后面拍拍拍。
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耳朵听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反义词》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17字。
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雪天像过节》》: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雪天像过节》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下雪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下雪天的欢乐情绪,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下雪天像过节》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10
教育目标:
1.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一些安全常识,如:陌生人敲门时不开门,不开煤气,不碰电器等,不做危险的事情。
2.建立初步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导入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
2.提问:
(1)小兔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2)大灰狼敲门的时候,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呢?
3.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表演内容回答。
4.师:小兔子真聪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给大灰狼开门,保护了自己。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那你会怎么做呢?
5.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二、情景表演,引导幼儿知道一个人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1.创设情境:教师扮演陌生人,请个别幼儿扮演一个人在家,分组进行情景表演。
2.小结:小朋友们做的真棒,都没有给陌生人开门,保护了自己,真了不起。
三、播放课件,能够分辨一个人在家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不应该做的。
1.播放课件。
2.提问:“哪些是我们一个人在家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会出现怎么样的危险?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们不能独自走在阳台上,不能将手放进插座中,不能一个人走出家门,我们可以在家,看看书,睡午觉,玩玩具。要注意安全。
四、学教授儿歌《一个人要安全》,巩固幼儿一个人在家的安全知识。
小朋友,要记牢。一个人,呆在家,危险动作不去做,插座开关不乱动,小刀碗筷不乱碰,陌生人,来敲门,千万别把门打开,做个安全好宝宝。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鼓励胆小的孩子。
3、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音乐游戏教案《小手小脚》及教学反思08-13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吃不完怎么办》及教学反思10-20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马路上》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