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2024-10-01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精选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1

一、指导思想:为了把好教学质量关,检测课程标准的落实请况,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查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教学经历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寻求更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模式,强化学校对教学管理、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的重视程度。提升理念,更好的指导引领我们的复习,取得评价主、客体都满意的评价结果。

二、复习范围

1-6年级学习内容,侧重5-6年级所学内容。

三、新课程命题的特点:

1、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基本技能的考查,着眼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2、试题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独立思考问题,学有所用。

3、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多学科的综合联系。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彰显人文魅力。

5、关注学生知识网络的自主构建。

四、课程内容学习的核心目标及目标达成策略:

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达成核心目标,学生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比如:参加辅导时我们常常要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参加;看到体形较为特殊的人,我们很多时候在估量,这个人有多少斤或千克。大家可能还记得一道期末质量检测题:选择重量单位的题目是:老师的体重可能是65()后面有三个选项(吨、千克、克)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这道题答错了,选择了“吨”。这说明孩子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感,没有形成吨这个重量单位的概念,没有衡量、辨析、推理验证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强化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应用数字表示具体数据和数量关系。

B、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计算能力,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

C、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能性进行检验。

典型例题:1、辨析:1米的50%,是50%米。

2、排列:加循环节使排列符合要求:

3.1416>3.1416>3.1416>3.1416

3、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第一季度就要浪费掉()千克水。

符号感:感受和使用符号的能力,是一种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直接接轨的一种数学素养,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恰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比如|:间隔问题,间隔数与物体数有什么关系,内隐着什么规律,我们可以画图,摆学具,画线段图,用图形或可用介质来抽象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这是初步的符号感的表现。再如用n表示一个自然数,那么与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就可以用n-1和n+1来表示。还有比较典型的用字母表示公式、关系式等。

典型例题:1、利用关系式判断:8x=yy和x成()比例

x/2=yy和x成()比例

y/6=3/xy和x成()比例

2、在长方形内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阴影表示剩余部分

(1)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a)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b)b

a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比如:认识球体,想象球中心的点就是球心,球心到球面的线段就是球半径。在实物不在眼前时,学生的头脑里依然有球立体的形象概念。再比如,在绿化栽树、载花,设计成什么样的图案,用哪些几何图形、如何组合等等。到第三学段经常要依据条件叙述画出图形,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无法保证后续学习的。

典型例题: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木块,摆(一层两排)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32平方厘米,每一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好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一样长。()

3、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4、一个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出现的立体图形是()

统计观念具体表现: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投资论证、采购、炒股等都离不开统计,需统计观念作保障的。

典型例题:污染指数

150

轻度污染

100

50

0

大连太原上海杭州厦门重庆昆明

上图是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和建议?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论。

典型例题:一个圆锥形谷堆,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5米,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要把这堆谷子装在一个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2米(数据从里面量得)的圆柱形粮囤里能装下吗?

推理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的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推理能力已落实到了四个内容领域之中。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重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

典型例题:一条平均水深为1.5米的河,一个身高1.7米、水性不好的人下河游泳有危险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简要说明)

以上通过六个方面,说明了复习的着眼点,要使知识转化成内在的东西,形成能力,使学生得到实质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另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评价也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体现国家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在基础性的基础上去追求发展性,不必过高要求。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结构改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经由磋商与和解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改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上复习课时,要重视促成学生经由磋商与和解而形成知识经验的重组。经由主体作用重建形成的个性知识网络,才是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才能达成学生真正意义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各模块知识网络分析:

以下提供各模块的知识网络仅供参考:(可以做学生的学案)

数的认识简易方程

数和数的运算数的整除代数初步知识

数的运算比和比例

一般复合应用题 长度

典型应用题 面积

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量的计量体积

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量

比和比例应用题时间

线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角

平面图形

空间与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圆柱体、圆锥体

统计表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

数和数的运算

(一)数的认识

整数的含义:像…-3,-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0,1,+5,6,…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9,…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占位

0是最小的自然数,0的作用表示起点

表示界线

A自然数1是最小的一位数,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数的意义: 是整数的一部分,可表示基数也可以表示序数

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分数

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

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

按小数部分分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

分类循环小数

按整数部分分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带小数

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折扣*:商业用名词,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需要了解。)

注意:百分数、折扣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除倍比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B.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

C、数的改写:

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小数 分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

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百分数分数

先写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D、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从高位看起,依数位比较

3、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不同,先通分再比较。

E、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数的整除

定义:(小学阶段研究“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数a除以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整除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质数合数互质数

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偶数奇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三)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的

分类

运算名称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加法: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减法: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退几当几十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加减的数的小数点对齐。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计算。

3、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乘法 1、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2、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3、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有整数的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除法 除数是整数: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上乙数的倒数。

3、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a÷(b÷c)=a÷bc

(a+b)÷c=a÷c+b÷c(a-b)÷c=a÷c-b÷c

5、四则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代数的初步知识

(一)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概念、运算定律和数学计算公式。还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

2、简易方程

(1) 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2)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5)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

(二)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基本

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比号 前项 后项 比值

分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у

х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ху=k(一定)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2

一、填空。

1、(    )÷15=0.8=(    )%=(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4、如果3a=4b,那么a : b = (       ):(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

7、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为(   )厘米的(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D、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倍,侧面积扩

大    倍,体积扩大    倍。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__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_______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计算。

1、用递等式计算。(12分)

0.16+4÷( - )  1.7+3.98+5  4.8×3.9+6.1×4

2、解方程。(6分)

2X+3×0.9=24.7         0.3 :x=17 :51        =0.5

四、画一画。(5分)

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60米,请你根据比例尺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并请你标明比例尺及长宽的厘米数)  (1:3000)

五、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下面是张大爷的一张存单,如果到期要交5%的利息税,他的存款到期时实际可得多少元利息?

2、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  ,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4.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下图),打结处正好是底面圆心,打

结用去绳长25厘米。

(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

(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12  )÷15=0.8=(  80  )%=(   八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25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12)厘米。

4、如果3a=4b,那么a : b = (   4    ):(   3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54)度、(36)度。

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2 :3 = 4 :6     )、(     1 :3 = 4 :12           )。

7、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0.4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157.7536    )立方厘米。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8 )厘米,高为(6)厘米的( 圆柱 )体,它的体积是( 301.44 )立方厘米。

10、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500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C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C  。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D、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B   倍,侧面积扩

大  A  倍,体积扩大  B  倍。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 C __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____ A ___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计算。

1、用递等式计算。(12分)

0.16+4÷( - )= 32.16  1.7+3.98+5  = 10.98 4.8×3.9+6.1×4 =48

2、解方程。(6分)

2X+3×0.9=24.7         0.3 :x=17 :51        =0.5

X = 11               X = 0.9            X = 6.4

四、画一画。(5分)

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60米,请你根据比例尺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并请你标明比例尺及长宽的厘米数)  (1:3000)

长:150米 = 15000厘米   15000 ×  = 5厘米

宽:60米 = 6000厘米     6000 ×  = 2厘米

2厘米

5厘米                        比例尺:

五、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下面是张大爷的一张存单,如果到期要交5%的利息税,他的存款到期时实际可得多少元利息?

5000 ×5.22% × 3 × (1 - 5%) = 743.85(元)

2、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3.14 ×4  +  3.14 ×4 × 2 × 6 = 200.96(平方分米)≈ 201(平方分米)

3.14 × 4 × 6 = 301.44立方分米 = 301.44升 = 301.44千克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  ,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解:设这条公路长X米    50%X -  X = 300    X  = 3000

4.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设这堆砂的底面积是X平方米      × X × 1.2 = 0.6 × 3.6   X  = 5.4

5、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下图),打结处正好是底面圆心,打

结用去绳长25厘米。

(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

(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1)、(50 + 15)× 2 × 2 + 25 = 285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4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复习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常见的量。

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过程要求:

(1)    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3)    全班交流。

分类整理结果如下:

1.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    板书:

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容积单位        毫升    升

(2)    说一说。

①    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②    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

③    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④    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4)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    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    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    时间单位。

(1)    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    进率:1年=12个月   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年=365天(闰年366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    说一说

①    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    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4.    人民币单位。

(1)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    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    说一说。

(1)    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    练一练。

(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3.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六

复习内容:比和比例(一)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比               意义             各部分名                称基本性质

比例

引导提问:

(1)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3)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除法

(4)举例。

5:6= (  )÷  )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1)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①化简比。   0.12:2

②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解比例: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根据.师生共同评价.

4.比例尺.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0    30    60km表示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二巩固练习。

1.求图上距离。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猜测、操作能力。

(2)培养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思想目标: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课件.)用一个空圆锥筒装满冰激凌,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筒中装了多少冰激凌?(可以求出圆锥筒的体积)揭示课题。

学生想办法,要求装满冰激凌有多少,就是求圆锥的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猜测一下: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联系最密切吗? 学生:圆柱的体积。

2.实验:下面我们来分组做个实验,看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实验材料:一个圆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若干沙土。

分组进行实验。

边实验边小组说一说。

小组一:把空圆锥装满沙土,倒入空圆柱中,统计次数。

小组二:把空圆柱装满沙土,倒入空圆锥中,统计次数。

3.验证实验结果。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发现:在等底登高条件下,圆锥的体积= 1/3 圆柱体积= 1/3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 1/3Sh

(2)回到复习题:已知一个和圆锥筒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估算出圆锥筒里装了多少冰激凌。

4.实际应用:

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计算:

请学生板演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 1/3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立方米数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互说后全班交流。

5.看书,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交流感受。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把一个圆柱体木块削成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圆柱体积的。()

(3)一个圆锥,底面半径6厘米,高是10厘米,体积是20立方厘米。()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课本第27页第4题,集体订正。

3.课堂检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6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六(1)、(2)班

教  师       杨建河

诸暨市马剑镇小

 2月

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

难点

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施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外活动安排 1、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 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落实措施 1、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 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追记:

第(二)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教学追记:

第( 三)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教学追记: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追记: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教学追记: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教学追记: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一 2.8----2.10 负数 3 开学

二 2.13----2.17 圆柱 5

三 2.20----2.24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1+2+1

四 2.27----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五 3.5----3.9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

六 3.12----3.16 比例的应用 5

七 3.19----3.23 整理和复习、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1+1+2

八 3.26----4.1 数学广角

数与代数 3

4

九 4.5----4.6 数与代数 1 清明节

十 4.9----4.13 数与代数  5

十一 4.16----4.20 空间与图形 5

十二 4.23----4.28 空间与图形 4

十三   5.2----5.4 统计与概率 4 劳动节

十四   5.7----5.11 综合复习5

十五  5.14----5.18 综合复习5

十六  5.21----5.25 综合复习5

十七  5.28----6.1 综合复习5

十八  6.4----6.8 综合复习5

十九  6.11----6.15 综合复习5

二十 6.18----6.22 综合复习5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7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学习态度端正;在新的学期里,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加兴趣、提高能力。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

德惠小学蒋丽红

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道。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8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9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导学准备:圆柱学具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全班内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xkb1.com

3.圆柱的高

讨论交流: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2)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学生交流后得出:正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www.xkb1.com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课外拓展:

按照附页1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例1:圆柱:侧面底面高

例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10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练习三p15-P16/2、4、6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4-P15/1、3、4、5、

选做课时特训P14-P15/2、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8/1、2、3、4、5、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6-P17/1、2、3、4、5、

选做课时特训P17-P18/6、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上一篇:解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下一篇:纪录片海洋中的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