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精选10篇)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1
统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2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图1图2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______,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_____。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____,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____。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____,剩下的是喝掉的_____。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
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参考答案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图1图2
将图1转化为长12宽2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20+12)×2=64厘米
将图2长2厘米的线段移到下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但还多两条3厘米的线段。
周长:(15+9)×2+3×2=54(厘米)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16-2)×(8-2)÷4=21(平方米)
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喝掉的。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转化为黑兔的只数是兔子总只数的
40×=15(只)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了全书的转化为已经看了的页数是还没有看的
48×=36(页)
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已经修的占剩下的转化为已经修的占全长的
30×=12(千米)
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
比绵羊少转化为山羊是绵羊的
120÷=144(只)
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化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18×=12(人)
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转化为第一堆全是白子第二堆全是黑子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3
比例尺、面积变化、确定位置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5、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6、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考点分析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1(或1:n)。
4、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5、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画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
6、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程。
典型例题:
例1、(认识比例尺)
王伯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0米,宽30米。把这块菜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平面图上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菜地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分析与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40米=4000厘米3厘米=0.03米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0,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写成,仍读作1比1000。
点评: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题目。做的时候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末尾0的问题:一是米、千米化成厘米的时候要在米、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2、5个0;二是在求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0的个数。多数一数、想一想,是不会有错的。
例2、(对比例尺的理解及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分析与解: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
像形如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
0102030米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米。
例3、一个手表零件长2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错误解法:4厘米=40毫米2:40=1:20
思路分析:无论什么样的图纸,比例尺始终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比例尺的定义,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去求。
正确解答:4厘米=40毫米40:2=20:1
点评:比例尺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写成前项是1的比。但比例尺的作用除了把实际距离缩小,还可以把实际距离扩大,这样比例尺的前项就比后项大,这时后项通常化成1。在解答时,只要坚持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在前就可以了。
例4、(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与解:方法1:比例尺是,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倍。
2.5×60000=150000(厘米)
150000(厘米)=1500米
方法2:比例尺是,也就是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60000厘米,即600米。
2.5×600=1500(米)
方法3:根据=比例尺,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或“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实际距离。
2.5÷=2.5×60000=150000(厘米)=1500米
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是ⅹ厘米。
=
1ⅹ=2.5×60000
ⅹ=150000
150000(厘米)=1500米
答: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0厘米。
例5、(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后,面积扩大了比的平方倍)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分析与解: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2.5=3:1,宽的比是3:1。
==×=9:1=3:1
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1。
例6、(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
如图,一辆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你能说出商场和书店分别在汽车的什么方向吗?
N
商场北
45
60书店
0369千米
汽车
分析与解:从图上可以看出,以汽车为中心,书店在汽车的东北方向,商场在汽车的西北方向。
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它们的位置呢?
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方向,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
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方向。
答: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方向。
例7、(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出上图中书店到汽车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方向的多少千米处?商场呢?
分析与解:从图中量得书店和商场到汽车的图上距离分别是1.2厘米和2.3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千米,分别算出实际距离。
1.2×3=3.6(千米)┄┄┄书店
2.3×3=6.9(千米)┄┄┄商场
答: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方向的3.6千米处,商场在汽车北偏西45方向的6.9千米处。
点评:只有在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南或北,再看是偏东还是偏西,如果图中没有画线,要先连线。算实际距离就根据前面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去求。
例8、(辨析)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表示汽车也在书店的北偏东60方向。
分析与解: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是以汽车为中心,由北向东旋转60;而以书店为中心,汽车在书店的西南方向,即南偏西60方向。
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表示汽车在书店的南偏西60方向。
例9、(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有序地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海面上有一座灯塔,灯塔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凤凰岛。
N
北
W西东E
灯塔
0102030千米
南
S
你能在图上指出凤凰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分析与解:(1)先确定北偏西30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N
30
灯塔
(2)再算出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0÷10=3(厘米)
凤凰岛●N
30
灯塔
点评:在表示凤凰岛的具体位置时,先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且在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应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好量角器。
例10、(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下图是某市旅游1号车行驶的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
(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分析与解:先找准方向,再说出具体的路程。(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东)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北)偏(东)(40)的方向行(1.8)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东)(60)的方向行(1.7)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东)
(70)的方向行(1.5)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点评:在进行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方向再说路程。说方向的时候为了说清楚,通常情况下不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说法,而用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多少度的说法更为准确。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七)
模拟试题
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40000
2、判断: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
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
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3、选择:
①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C.1︰200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5、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6、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一幅地图上,城和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8、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
10、下图是按1︰50000的比例尺绘出的方位图。说一说商店、公园、电影院的位置。
电影院
●30
●●
40广场公园
●商店
(1)公园在广场的东面()千米处。
(2)电影院在广场的()偏()()方向()千米处。
(3)商店在广场的()。
11、小明家在百货商场的北偏西40°方向2500米处,图书馆在农业银行东偏南40°方向1500米处。下面是小明坐出租车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9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一共要花多少元出租车费?
参考答案:
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40000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40000厘米,即400米。
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2、判断: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3、选择:
①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A)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B)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2000C.1︰200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千米。
5、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厘米=120毫米120:3=40: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40:1。
6、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长:120米=12000厘米12000×=3厘米
宽:80米=8000厘米8000×=2厘米
答:长应画3厘米,宽应画2厘米。
7、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一幅地图上,城和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5÷=1000000厘米=10千米
答:两城实际相距10千米。
8、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18×40=720千米
660÷40=16.5厘米或66000000×=16.5厘米
答: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72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16.5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图上面积:3×2=6平方厘米
实际长:3×500=1500厘米实际宽:2×500=1000厘米
实际面积:1500×1000=1500000平方厘米=150平方米
答: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6平方厘米,实际面积是150平方米。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
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是:6:1500000=1:250000
与比例尺进行比较1:250000=(1:500)
10、下图是按1︰50000的比例尺绘出的方位图。说一说商店、公园、电影院的位置。
电影院
●30
●●
40广场公园
●商店
(1)公园在广场的东面(0.75)千米处。
量得公园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1.5×50000=75000厘米=0.75千米
(2)电影院在广场的(北)偏(东)(60)方向(0.75)千米处。
(3)商店在广场的(南偏西50方向1.5千米处)。量得商店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
11、小明家在百货商场的北偏西40°方向2500米处,图书馆在农业银行东偏南40°方向1500米处。下面是小明坐出租车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9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一共要花多少元出租车费?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4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导学准备:圆柱学具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全班内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xkb1.com
3.圆柱的高
讨论交流: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2)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学生交流后得出:正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www.xkb1.com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课外拓展:
按照附页1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例1:圆柱:侧面底面高
例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猜测、操作能力。
(2)培养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思想目标: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课件.)用一个空圆锥筒装满冰激凌,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筒中装了多少冰激凌?(可以求出圆锥筒的体积)揭示课题。
学生想办法,要求装满冰激凌有多少,就是求圆锥的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猜测一下: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联系最密切吗? 学生:圆柱的体积。
2.实验:下面我们来分组做个实验,看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实验材料:一个圆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若干沙土。
分组进行实验。
边实验边小组说一说。
小组一:把空圆锥装满沙土,倒入空圆柱中,统计次数。
小组二:把空圆柱装满沙土,倒入空圆锥中,统计次数。
3.验证实验结果。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发现:在等底登高条件下,圆锥的体积= 1/3 圆柱体积= 1/3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 1/3Sh
(2)回到复习题:已知一个和圆锥筒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估算出圆锥筒里装了多少冰激凌。
4.实际应用:
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计算:
请学生板演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 1/3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立方米数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互说后全班交流。
5.看书,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交流感受。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把一个圆柱体木块削成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圆柱体积的。()
(3)一个圆锥,底面半径6厘米,高是10厘米,体积是20立方厘米。()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课本第27页第4题,集体订正。
3.课堂检测: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6
课题NO.3-4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xkb1.com
1、自学课本P37-P39页
思考: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2、填空。
1)、米是米的();米相当于()米。
2)、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把()看作单位“1”。
3)、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
4)、一根卅绳长54米,剪去,还剩()米,把()看作单位“1”。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小结:(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例2、小伟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一枝钢笔,一枝铅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买一枝钢笔花多少元钱?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三、学以致用:
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
1)、鸡的只数是鸭的。
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列式计算新课标第一网
1)、一个数的是64,求这个数。
2)、12的与什么数的2倍相等?
3)、加上一个数的,和是1,求这个数。
四、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了76页,是未看页数的,这本书小红还有多少页未看?
2)、修一条公路,施工方工作3天,每天修千米,已知3天修了这条路的,这条路一共有多长?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7
六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倒数的认识
学习
目
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预
习
学
案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观察第二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1、学习倒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出示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小组讨论交流。(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www. xkb1 .com
检
测
反
馈 填空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23 的倒数是( );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 )。
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1;( )和( )互为倒数。
4、
( )×114 =9×( )=( )×57 =1×( )= a×( )(a≠0)
5、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6、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
7、0.1的倒数与0.4的倒数相加, 和是( )
8、6与8的和的倒数是( ),它们差的倒数是( );
6与8的倒数的和是( ),它们倒数的差是( );
课
外
拓
展 作业:练习六1、4题
教
学
反
思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
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15 ℃~-3 ℃
北京:-5 ℃~5 ℃
深圳: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9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
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1、 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描述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方法。分别展示在黑板上。
3、 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同时课件出示。
二、 新知探究
(一)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
(二)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三)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四)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五)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六)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当堂测评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明确问题
提问: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解决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一、 收集信息
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取信息:
1、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
2、 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3、 国债也是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二、 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
1、 将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填在课本111页第一张表格。
2、 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
3、 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三、 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受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教育储蓄存六年。
2、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
3、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
4、 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
四、 课外测评
帮爸爸、妈妈合理存款。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大:
1、 重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充分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出来。
2、 注重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3、 注重教学的实践指导。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10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6×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3=(千克)÷=3(盒)
(设计意图:通过将单位“克”转化成“千克”,让学生在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得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突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3÷3÷20÷5÷10÷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5
回家作业:课时特训必做P31-P32/1-6
选做P32-P33/思维拓展
(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正确地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2、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4、
二、新授
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让学生在理解感受计算过程几何意义的同时,逐渐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
(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5)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
(6)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算理,统一算法。)
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四、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6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35-P36/1-6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10-01
和复习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05-11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08-1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设计08-12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复式统计图-人教新课标20105-1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10-18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08-02
2022年《新课标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及教案1-4-110-27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