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总复习

2024-06-15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精选9篇)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 篇1

统计学总复习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20分)

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

回答问题(15分)论述题(10)

计算分析题(45分)

第一章、导论

12、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

3、统计数据有几种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值型)?

4、理解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等概念并根据条件做出判断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什么是概率抽样(随机抽样)?其特点是什么?

2、概率抽样的方式有几种?各种方式的特点和含义是什么?(简单随机、分层、整群、系统、多阶段)

3、什么是抽样误差?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统计图形有哪些(直方图、条形图、饼图、环形图、帕累托图、茎叶图、箱线图线图)?

2、什么是组限(上、下限)、组数、组距、等距、异距、上组限不在内等)

3、什么是组中值?组中值的计算?(缺上限和下限的计算)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的形状)?

3、什么是众数、中位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的表现形式)

4、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几何平均数的用途?

5、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及其意义?

第六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1、什么是抽样?什么是样本?什么是样本容量?

2、什么是抽样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和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七章参数估计

1、什么是估计量、估计值?什么是参数估计?

2、什么是点估计?什么是区间估计?

3、什么是置信水平(置信度、置信系数)

4、估计误差的计算?

第八章假设检验

1、假设的三种表达式是什么?(双侧、单侧检验、左侧、右侧)

2、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建立方法?

3、检验统计量的确定?

第十一章一元线性回归

2、散点图的概念

4、什么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

5、判定系数的概念、意义和取值范围?

6、回归模型的概念、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求解?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联系

第十三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1、增长率的计算和增长1%的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平均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并注意相关问题(比如开方是n、n-1等)

3、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4、什么是时间序列?什么是平稳序列?什么是非平稳序列?预测方法的选择。

第十四章指数

1、什么是拉氏价格指数?什么是帕氏价格指数?

2、拉氏价格指数、帕氏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种公式计算)

3、什么是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步骤?

4、总量指数体系的分析步骤?

5、通货膨胀率指数的计算,货币购买力指数的计算?

计算部分(45分)1、2、3、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离散(变异)系数的计算?并会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注意分组时的各种组中值计算)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做出说明。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根据给定的条件对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根据给定的条件对参数进行假设检验(均值

和比例)。

4、指数的计算。拉氏指数、帕氏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指数的计算以及指数之间的关

系?(相互推算)

一、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它是一套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因此,统计学与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计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据,具体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四个方面。离开了数据统计学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收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整理数据是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目的是使统计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分析数据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统计学研究的目的所在,解释数据是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说明,从数据中得出了哪些规律性的结论。

二、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答:均值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首先,从统计思想上看,均值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其次,均值具有一些重要的数学性质,比如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这些数学性质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统计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这些性质,同时也体现了均值的统计思想。

三、简述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的关系

答:从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样本容量与置信概率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概率越大,所需要的样本容量也就越大,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容量也越大,样本容量与允许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我们可以接受的允许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小。

四、什么是相关分析?相关分析主要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相关分析就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描述与度量,它要解决的问题是:(1)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2)如果存在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3)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如何?(4)样本所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否代表总体之间的变量关系?

五、假设检验的步骤?(教材)

“简单的统计”毕业总复习指要 篇2

一、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巩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系统整理,分类归纳。

这些知识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通过复习,要求达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会用的目的。即进一步了解数据整理、统计图表的意义和用途;比较熟练地掌握数据处理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等基础知识;对统计图表要学会看、学会制、学会用。在复习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形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基本训练,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改进复习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整理与复习更应如此。复习时,教师要避免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把它们排列、统计,或者在“万能表”(方格纸)上涂色,画线,然后背条文,做练习。而是要创设一些具有生活化、情境化、问题化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收集——统计——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再根据整理复习的要求,分别制成统计表和各种统计图。比如,让学生自己收集和统计全班学生某次语文、数学考试的成绩,再按成绩档次(如80分以上、60分以上、不及格),或按小组,或按语数双科等类别进行整理,进而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让学生在统计全过程中建立统计过程的模型。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和感悟统计图表及各种统计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描述和反映事物的不同特征方面的优势,使之相得益彰。这样的复习,既可以克服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弊端,又可以使学生在统计知识的整理、各种图形的制作规则以及制作图表的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训练与加强。由于学生是在一种充分自主的情况下从事整理复习的,因此,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突现和张扬。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掌握: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与过程。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2.统计表的结构和制作。统计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表外部分,包括表题、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制表人等;二是表内部分,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项。表头是统计表的重点,它反映统计的项目和内容。表头要明确说明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的具体含义。

3.统计图的格式和总体布局。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①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优越性和应用范围。②三种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其格式、布局特点。③三种统计图设计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三、加强习题训练,增强应用意识

在复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沟通联系、综合提高。训练包括学会整理数据、制作图表、看图表、分析说明四个方面。以下习题供复习时参考。

1.填空。

①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主要是( )、( )和( )。

②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

③要制出能反映三个或三个以上项目以及关系的统计表,应制成( )统计表。

2.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并制成一个条形统计图。

长城电视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3.下面是某公司2003年下半年收支情况统计图,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某公司2003年下半年收支情况统计图

(1)这个公司收入最多的是()月,是()万元。

(2)这个公司盈余最多的是()月,是()万元。

(3)这个公司亏损是()月,亏损()万元。

(4)这个公司下半年共支出()万元,收入()万元。

(5)这个公司下半年共盈余()万元。

4.下面是某农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已知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多312公顷,这个农场一共耕种土地多少公顷?三种作物各耕种多少公顷?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太子桥小学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医学统计学 篇4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1、measurement date2、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

3、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

4、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直线相关系数)

5、population(总体)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以下检验方法属非参数法的是。

A.T检验B.t检验C.u 检验D.F检验E.以上都是

6、样本含量的确定下面哪种说法合理。

A.样本越大越好B.样本越小越好C.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增大样本含量D.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减少样本含量E.越易于组织实施的样本含量越好

7、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

1、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有代表性部分个体

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关系是。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8、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9、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率

10、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中,其H0假设为。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C.μd≠0D.Md≠0

C.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E.等级分组资料又称半计数资料

3、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命题组组长签字:第页(本试卷共4页)

E.μ1≠μ211、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A.SS组内=SS总-SS组间B.v总=v组间-v组内C.MS组间=SS组间/v组间D.MS组内=SS组内/v组内E.F=MS组内/MS组间

12、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A.测量误差B.个体差异

C.随机误差,包括个体差异及测量误差D.抽样误差E.系统误差

13、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有如下规定。

A.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B.所有统计图坐标中都不能有折断线

C.条图、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D.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E.条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14、制统计图时要求。

A.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B.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不注单位C.纵轴尺度必须从零开始

D.直条图和线图,其长宽比例一般取5:7E.以上都不对

15、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 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来源: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E.资料为正态分布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计算

1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A.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E.根据实际资料而定

17、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18、两个样本率判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19、假设检验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A.所比较的总体参数B.单侧或双侧检验C.检验水准D.P值E.以上都不对 20、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21、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E.应与平均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2、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

A.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E.第二类错误概率小

23、总体标准差描述的是。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B.某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某个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2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

25、当样本例数相同时,两组计量资料的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相比,一般情况下为

A.成组t检验效率高一些B.配对t检验效率高一些C.两者效率相等

D.大样本时两者效率一致E.与两组样本均数的大小有关

26、样本的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r=0时,说明。(B)A.两变量不存在任何关系

B.两变量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C.两变量间存在相互关系的可能性很小D.两变量必然存在某种曲线关系E.两变量间的关系不能确定

27、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B.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标准误也增大

C.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标准差和标准误都减小

D.可信区间大小与标准差有关,而参考值范围与标准误有关E.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

28、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B.构成比C.频率D.相对比E.频数

29、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D)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 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30、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31、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2、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用(A)较好

A标准差B 方差C 离均差平方和D 变异系数E以上都可以

33、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34、正态曲线下,从均数μ到μ+1.0σ的面积

A、45%B、90%C、95.00%D、47.5%E、34.14%

3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36、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P0.05,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D.q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37、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D)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38、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D)

A.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E.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39、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的选择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它反映了实际率的水平

240、利用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C)

A.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4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A)A.适用范围广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D.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E.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42、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B)

A.增加Ⅰ类错误B.增加Ⅱ类错误C.减少Ⅰ类错误D.减少Ⅱ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43、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E)A.t检验结果更准确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近似等价 E.完全等价

44、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C)A、就不能作χ2检验

B、就必须用校正χ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χ2检验 D、肯定可作校正χ2检验 E、肯定不可作校正χ2检验

45、行×列表的χ2检验中,P<0.05说明(D)A、被比较的几个样本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B、样本率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C、任意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D、至少某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E、只有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46、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B)

A.相关系数越大B.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B.回归系数越大C.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E.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47、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D)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E、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峰高

三、判断题(10分)

1、相关系数r=0.98,说明两变量密切正相关(对)

2、构成比资料可以选用圆图和条图(错)

3、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错)

4、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可以用成组的t检验(错)

5、正常值范围属于统计描述,可信区间的估计属于统计推断(对)

6、、数值变量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错)

7、等级资料比较宜用秩和检验。(对)

8、两变量的相关分析中,若散点图的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则r=1(错)

9、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错)

10、非参数统计进行假设检验要求的条件是总体是正态分布(错)

四、简答题(25分)

1、医学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的区别(5)

2、非参数检验的适用条件(5)

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规律(5)

4、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5分)

5、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5分)

五、作图(10分)

某药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近期疗效结果如下:

1、单纯型共221例,其中按病情分为重、中、轻,分别观察了136例、54例、31例;疗效:治愈60人、显效98人、好转51人、无效12人,有效率94.6%。

医学统计学统计方法总结 篇5

一、描述性分析

集中趋势:对称——算术均数偏态——中位数等比——几何均数 离散趋势:对称——方差、标准差偏态——四分位数间距

均数悬殊或单位不同的资料比较——变异系数

二、统计推断(根据样本推断总体)1.参数(均数)估计总体方差未知——总体方差已知——

参考值范围:单双侧正态分布——

XuS

(xt/2v

snsn,xt/2v

s

sn))

(xu/2,xu/2

n

XuSXuS

偏态分布——百分位数法

二者的含义、用途 2.假设检验

(1)均数的比较(正态)

单个样本、配对(与两独立样本的区别)两样本(方差齐——t检验

方差不齐——校正t检验或秩和检验或变量转换)多样本:方差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秩和检验或变量转换

非正态:秩和检验或变量转换

F—+—>t

两两比较:SNK任两个对比

LSD一对或几对比较

Dunnet 实验与对照组比较

t——>FF=t

2(2)方差比较

两个方差:F检验(正态)

多个方差:Bartlett(正态)

Levene检验

假设检验注意事项

计数资料

一、描述性分析

频率或严重程度——率

比重或构成——构成比

一指标为另一指标的若干倍或百分比——相对比

应用注意:不能以比代率、可比性、样本率不能直接对比

率或构成比比较:

1.若某因素内部构成不同并且影响比较,进行标化

二、统计推断

1.参数估计

二项分布率的估计:查表或正态法

泊松分布均数估计:查表或正态法

2.假设检验

单个样本率:直接法或二项分布U检验泊松分布U检验(率很小)两样本率的比较:四格表2检验(校正)

二项分布U检验(n大、np>5,n(1-p)>5)

泊松分布U检验((率很小)

精确概率法

多个率或构成比比较:2检验(理论数不能小于1或小于的理论数

不能多于5分1)

两两比较:

任两个对比、实验与对照组比较

等级资料:-----效应比较

秩和检验

两变量关系:

1.定量(计量资料)正态pearson相关 回归

非正态秩相关

2.无序分类定性

3.有序分类定性2检验和列联相关系数

(1)单向有序分组有序、指标无序卡方检验分组无序、指标有序秩和检验

(2)双向有序

小学英语总复习单词短语复习 篇6

(一)1.taller than…比……高2.have a fever 发烧

2.have a cold感冒4.have a toothache 牙疼

5.have a headache 头疼6.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疼

7.watch TV 看电视8.wash clothes 洗衣服

9.play football 踢足球10.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祖父母

11.go to a park 去公园12.read a book 看书

7.go swimming 去游泳8.go fishing 去钓鱼

9.went hiking 去远足10.learn Chinese 学习汉语

11.sing and dance 唱歌跳舞12.eat good food 吃美食

13.take pictures 照相14.buy presents 买礼物

15.row a boat划船16.see elephant 看大象

17.go skiing去滑雪18.go ice-skating 去滑冰

九年级政治总复习总第9课时教案 篇7

课题: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教学目标: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教学重点: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教学难点: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作用

①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2.如何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具体。

②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③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④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理智地从容应对来自学习的压力(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2)学习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3)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4)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2.如何从容地面对考试?

①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要增强自身实力。

三、未来道路我选择

1.生活充满选择,我们要慎重进行选择,进行合理选择。2.如何学会最佳的选择?

A、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B、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C、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

3.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四、拥抱美好未来 1.迎接社会新挑战

(1)2l世纪的特征:人类进入2l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

(2)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创新精神:①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②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a.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b.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c.敢于质疑,善于质疑;d.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e.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f.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g.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③创新精神的意义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篇8

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3.统计软件包是对资料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分析的一系列程序的组合。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5.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6.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已知的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情况或特征值进行分析表述;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7.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8.计量资料是用定量的方法对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的资料。

9.计数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性质)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

10.等级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属性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各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等级资料的等级顺序不能任意颠倒。11.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12.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变异或个体差异性。1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是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14.抽样研究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15.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6.概率是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或机会大小)的数值度量。概率的取值为0≤P≤1。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7.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2)揭示计量资料分布的重要特征—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3)便于发现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例数大时,可以频率估计概率。(5)便于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18.均数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19.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均数位于分布的中心。

20.每个观察值都加一个常数a,则均数为原均数加常数a;每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b,则均数为原均数的b倍。

21.几何均数应用于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呈倍数关系的等比资料。在医院中主要用于抗原(体)滴度资料。

22.计算几何均数的资料一般不能有观察值为0,也不能同时包含正负观察值。

23.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但对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不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故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应首选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24.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集中趋势。

25.极差与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但都比较粗略,而四分位数间距较极差稳定,他们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

26.中位数M是一个特殊的百分位数,即第50百分位数P50,。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样本的第X百分位数记为Px,它表示将全部观测值X1、X2,„,Xn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后位于第X百分位置的数值。

27.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28.均数与标准差结合用于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29.变异系数描述的是相对离散程度,无度量衡单位。用于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较大的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30.正态分布是横轴上方以均数处最高的单峰对称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正态分布N(μ,σ²)中有两个参数:总体均数μ和总体标准差σ。μ是位置参数,σ是变异度参数。

31.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是1,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x±1.64s内的面积为90%,x±1.96s内的面积为95%,x±2.58s内的面积为99%。32.常用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33.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某一分率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分率变化。

34.构成比是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某一部分构成比的改变将影响其他构成比的变化。

3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比、相对数或平均数。

36.应用相对数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该有足够数量即例数不能太小。(2)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把n个率相加后除以n,应该绝对数相加后再计算相对数。(3)正确区分构成比与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对比组之间除了被研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相对数造成影响的因素应可能在构成比代替率。(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在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37.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直接标准化法、间接标准化法和反推标准法,简称直接法、间接法和反推法。

38.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两种:(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2)互相比较资料中任选一组数据作“标准”。

39.标准化死亡比(SMR)是被标化组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高于标准组;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低于标准组; 40.计算标准化率的步骤:⑴根据资料所具备的条件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⑵选定标准构成;⑶选择公式计算标准化率。

41.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内部构成不同影响到总率比较的情况;

(2)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但比较的结论一致;(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4)样本标准化率也存在抽样误差,也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42.发病率是计算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数,而患病率是计算调查时点被调查人群中的现患病例数。

43.在一定期间内某人可能发病一次以上而成为多个病例,所以发病率可能会大于100%;;而患病率不会出现大于100%的情况。

44.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发病;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患病率高,发病率也高的疾病称为常见多发病。

45.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等部分组成。统计表的编制应:⑴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张统计表至应包括一个中心内容;⑵主谓分明,层次清楚;⑶结构完整,有自明性。

46.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直方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箱式图和统计地图等。

47.单个构成比的描述,可选用圆图或百分条图;多个构成比的描述和比较,宜选用百分条图。

48.普通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绝对变化趋势);半对数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相对变化趋势)。

49.箱式图通常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来绘制,即最小值、下四分位数(P25)、中位数(M)、上四分位数(P75)、最大值;可用于描述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也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之间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分布特征的差异。

50.均数抽样误差是抽样产生的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51.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增加样本含量可减小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52.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指标(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由样本指标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53.可信区间是指总体均数可能所在的范围。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意义为:总体均数在x±t0.05,νSx或x±1.96Sx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54.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大小得出结论,要进行假设检验。55.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包括小概率思想和反证法思想。56.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作出某种假定(检验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57.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⑴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⑵计算检验统计量;⑶确定P值,作出统计判断。

58.单样本t检验的目的是推断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是否相同,它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59.配对设计包括:⑴两个受试对象按某特征相同或相近配成对子,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⑵同一受试对象给予不同处理或处理前后比较。它可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统计效率。60.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较,且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61.完全随机设计可以将一批同质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几组不同的受试对象,观察其实验效应。

62.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是推断计量资料的两个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的假设检验方法,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两总体方差相等(方差齐)。

63.方差齐性检验的适用条件是两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F服从F分布,有两个自由度,分子的自由度(较大方差)和分母的自由度(较小方差)。F值越大,P值越小。

64.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方差不齐时刻选择:⑴近似t′检验;⑵通过一定的变量变换以达到方差齐;⑶选用非参数统计,如秩和检验等。65.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资料的假设检验。

66.第Ⅰ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拒绝了,即“弃真”。其发生的的概率为α,为已知。

67.第Ⅱ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不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接受了,即“存伪”。其发生的概率为β,属未知数。68.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⑴要有严密的研究设计;⑵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应用条件;⑶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实际意义;⑷结论不能绝对化;⑸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⑹平衡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69.方差分析是一种以分析数据的变异为基础,以F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推断计量资料单因素k水平(k≧3)或多因素不同水平总体均数间的差异性,其前提条件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各组方差齐。

70.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变异被分解为3个部分,即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

71.两两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q检验、LSD—t检验等;q检验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对每两个样本均数都进行检验;LSD—t检验适用于事先有明确假设的证实性研究。72.常用数据变换的方法有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倒数变换。

273.X检验是一种以Χ²分布为基础,以Χ²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274.X值反映实际频数(A)和理论频数(T)的符合程度。

275.X检验的主要用途:⑴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⑵两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⑶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2276.四格表X检验的注意事项:(1)当n≥40,T≥5时,用四格表x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22公式计算X 值;(2)当n≥40,1≤T<5时,需要用校正公式计算X 值;(3)当n<40或2T

2277.行×列表资料X检验的注意事项:(1)行×列表X检验允许有1/5的基本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但不能有理论频数小于1。⑵如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或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增大理论频数;②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③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格子所对应的行或例。

78.依次增减四格表中某个格子(一般选用行合计与列合计均为最小的那个格子)的数据,可列出周边合计不变条件下各种组合的四格表(一般可列出最小周边合计数加1个四格表)。

79.非参数检验是一类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即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一类统计方法。80.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⑴未加精确测量的资料(包括等级资料);⑵偏态分布且无法转化为正态分布的资料;⑶分布不清的资料。

81.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用于配对设计计量资料差值的比较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的比较。

82.直线相关是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83.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的方向。其特点为:⑴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⑵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⑶r为正表示正相关,r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r值为负表示负相关,r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⑷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相关关系越不密切。

84.相关分析的前提条件:两个随机变量;散点图呈线性相关;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85.在有相关关系时,根据r值判断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⑴|r|≥0.7,两变量有高度相关关系;⑵0.7>|r|≥0.4,两变量有中度相关关系;⑶|r|<0.4,两变量有低度相关关系。

86.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⑴线性: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⑵独立性:任意两个观察值互相独立;⑶正态性: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⑷方差齐:给定x后,应变量y的方差相等。

87.等级相关应用范围:⑴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⑵总体分布类型未知;⑶原始数据是等级变量。

88.对同一资料,相关系数t检验与回归系数t 检验效果相同。

89.决定系数r²决定回归效果的好坏,r²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

90.直线回归方程:y=a+bx其中a为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⑴a>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⑵a<0则交点在原点的下方;⑶a=0则回归直线通过原点;b为回归系数,即直线的斜率:⑴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⑵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⑶b=0表示直线与 x轴平行,即x与 y无直线关系;⑷b的统计学意义是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

91.实验设计的特点:⑴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⑵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92.医学实验设计包括处理因素或研究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三个基本要素。

93.常用对照的形式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及历史对照等。

94.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出来作为样本;随机分组指保证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9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均衡。

96.重复是指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即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

97.均衡原则又称齐同对比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以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相同或一致。

98.完全随机设计又称随机对照试验,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

99.样本含量估计需要确定四个基本因素:α、1-β、σ、δ。α、δ与样本含量成反比,σ(或s)、1-β与样本含量成正比。

五下总复习教案 篇9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

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内容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复习分数的意义(1)填空

5/6吨表示把()看作单位“1”,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吨。

3/4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2)教材138页第3题。

(3)有9吨煤,每次运走它的1/10,()次才能运完。(4)判断

3米的1/5和1米的3/5一样长。()一堆货的1/4一定大于1/4吨。()

小结: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分数可 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5)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6)用分数表示下列结果。25分=()时

3080千克=()吨

4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X/5,当X=()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时,它的分数值是2。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材138页第4题,141页第4题。

(4)我们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的情况,它们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教材138页第5题。补6/7()8/9

说明:还可以灵活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的方法比较。

4、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材141页第5题。

(2)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并说明理由。7/12 11/16 5/15 13/30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复习难点: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复习过程:

一、复习相关内容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材139页第6题,去掉最后一题,补2—2/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集体讲评。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小结: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教材139页第6题最后一题和教材142页第6题最后一题 问: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教材142页第8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分数简算 3/4+2/9+1/4+7/9 3/7+4/9—1/7+5/9 3/4—3/5+1/4—2/5

小结:加法运算定律:a+b=b+a、(a+b)+c=a+(b+c);减法的性质:a-b-c=a-(b+c)、a-b+c=a-(b-c)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

四、作业

教材142页第6题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对称和旋转的特征正确作图。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基础知识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题目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2、巩固练习

(1)教材139页第7题。

图一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图二?

画出图二的对称轴。

(2)教材143页第11题。

学生在附页方格纸上练习。

3、补充练习

1、选择

(1)下面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边三角形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A 1 B 2

C 3

D 4

E 无数

(3)从6:00走到9:00,时针旋转了()

A 30度

B 60度

C 90度

D180度)教学反思:

计算不可小瞧忽视

一、学生忽视计算的练习。许多学生不愿做计算题,认为太简单,浪费时间。每次单元检测完,请他们反思考试情况时,常常是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大意。实际并非完全如此,有的是计算法则不熟练,将分子加分子的和作分子,分母加分母的和作分母(如3/4+2/5=7/9);有的是减法的性质掌握不牢,添上或去年括号时没变号(如18/11-(5/7-4/11)=18/11-4/11-5/7);有的是随意改变了运算顺序(如3/4+2/5-3/4+2/5=0)……特别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通分和计算结果的约分,如若没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是难以提高速度的。

二、老师不能小瞧计算的练习。每次试卷中,口算、求未知数X、计算和文字题约占总分的2/5。如果能够抓牢这40多分,许多学困生就能摆脱不及格的困境。可在复习期间,我们往往更多练习的是解决问题、概念题等,而对计算关注不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建议在最后这段时间分层设计作业,每天留两道左右难题,请学优生选做。对于学困生则要重点强抓计算练习。

三、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约分意识淡薄。经常忘记约分或没能约成最简分数。

改进措施:每堂课前进行5分钟的口算,加强针对性练习。2减法的性质应用不熟练,不会变号。

改进措施:利用生活原形帮助、启发学生理解算理。3解方程的格式、方法生疏。

改进措施:在复习课中补充相应练习,帮助回忆正确书写格式及等式的性质。补充讲解3/4-(X+1/3)=1/6这类有小括号,且为A-X=B类型方程的解法。[课堂生成记录]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a-b+c=a-(b-c)呢?

王奔:比如坐公共汽车,车上原有一些人,在站后下车了5人,又上车了3人,那么这时车上就少了2人。如果用算式表示就是A-5+3=A-2,2就是5-3。所以a-b+c=a-(b-c)。

[点评]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件举例,简单易懂,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最怕上复习课,因为好学生认为是“炒剩饭”,没有学习动力。如果提高习题难度,适合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可学困生又一片茫然,收效不大。如何处理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复习课中最近发展区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矛盾呢?作为教师,在这段期间关注的重点应该在谁身上呢?

我认为在复习中,老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困生。必须努力达到期末考试100%的合格率。为此,我与班主任一起对全班进行了临时位置大调整(仅限复习期间的两周),将最需要关注的学生集中到正中间一组。这样有效提高了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在教学中及时观察他们的听讲状况,在课堂巡视中重点加强指导,在作业批改时做到优先面批、逐一指导。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课型特点。使学优生感觉复习课仍旧有新“知”(知识间的结构)可学,仍旧有新“问题”(知 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值得研究,仍旧有新“题目”(知识薄弱点或易错题)需要思考。

1、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将教材中分散于两个单元中有关“数论”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关因数与倍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2、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加强概念间的联系与对比。比较了“质数”与“互质数”、“质数”与“分解质因数”、“因数与倍数”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以及“谁是谁的几倍”之间的区别。

3、通过平时作业及单元检测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搜集的学生易错题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环节,使学生练习有新意,有坡度,有所得,注意兼顾学困生。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学期的重要章节,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且对六年级分数乘除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分数的加减

法”分为两课时完成。

[教学困惑] 教材141页第3题为什么要将每两个数字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要表示的6个数中,仅仅只有2又3/5可以借助这些点。那么这些点在此题

中起什么作用呢?

纵观本单元教材,70、73、77、87页都有在数轴上描点或根据所描点写分数的练习。但在是否将单位“1”平均分上有明确的区分。如73页第6题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此题所写的分数分母全都是“5”。而77、87页的数轴则没有将单位“1”平均分,因为它们所要表示的分数分母各不相同。这题是教材印刷时

出错了吗?还是„„?

[学生难点]

1、分不清何时是用分数表示量,何时是用分数表示分率?两者的求法有什么区

别与联系?

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述及单位入手深入分析。一般带单位的是具体的数量,而问“占总数的()”则表示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求具体的数量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求分率则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分母相同。区别是由于一个是将具体数量分,一个是将单位“1”分,所以分子不同、当然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1、对于“1个饼的3/4也就是3个饼的1/”4无法理解。

上一篇:领导干部在全市项目建设调度会上的发言下一篇:曼珠沙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