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2024-07-27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1

从孩子学会第一个词语, 就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 表词达意、遣词造句就贯穿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由此可见, 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来看, 更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能力。不仅如此, 作文还是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在屡次的小学语文统考中, 作文的比例占据了30%左右。因此, 对于小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就如何对小学作文的起步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 我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 听话是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和能力。从孩子们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 我们便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 这和学生的方言是有区别的。从第一课开始, 就要让学生学会听懂老师发出的每一个指令, 对他们的要求, 尤其是表扬, 还要听懂同学们之间表达的意思。我们所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 他们有的尽管经历了学前教育, 但是40分钟在教室里面坐着的情况是不多的, 因此, 要想学生尽快适应小学语文课堂学习, 学会遵守纪律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话, 并按照要求做。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喜欢上语文课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个学科, 我经常给孩子们背儿歌、讲故事, 让孩子们徜徉在童话的海洋。

第二, 说话是技能, 培养学生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听话、听课、听故事只是一个起步, 学会表达才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进入小学, 随着知识的积累,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生要随时准备和老师进行互动。而最简单常见的互动就是语言表达。最初的一个月, 很多孩子胆小、怕老师。一般不敢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就算是勉强回答, 也极度简单。我准备了小红花、铅笔等小礼物, 在孩子们和我互动完之后, 都及时给他们鼓励。孩子们看到其他孩子得到老师的礼物, 自己也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 不断有孩子主动回答问题。趁着孩子们的兴致,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说一两句完整的话。然后在班上分成学习小组, 先在小组内讨论表达, 再勇敢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的表述。

第三, 读书是拓展, 培养学生感性认识, 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有了拼音的基础知识, 我便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 每个学生每期至少读一本课外注音童话故事书。每周我会安排一节课让孩子们讲故事, 内容就是他们自己读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最初的时候学生讲不清楚, 经常讲不完整, 我便让学生和我一起讲。一两个月之后, 我让两个同学一起讲。他们先看故事, 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补充。到了小学二年级下期, 大多数学生就能够独立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积累了孩子们写作文的素材, 也为他们的语言连贯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 写作是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作文是说话写话的延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就有了写话训练。大多数的孩子在写话的时候不会拓展, 比如他看到一幅粉红色开得正艳丽的荷花的图片, 他会说这是一朵荷花。我就培养孩子们使用形容词“这是一朵粉红色的荷花, 真漂亮”。在造句的训练中, 很多孩子也是怎么造句最简单, 就怎么造句。我就鼓励孩子们练习使用形容词, 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进去。在反复的训练中, 孩子们看到一幅图画, 可以说出两三句完整的句子。抓住他们的兴趣,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幅平庸的图片通过孩子们的想象, 可以成为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前面两年的教学铺垫, 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就轻松不少。

2.真挚的情感是打动读者的第一要素。但是, 如何让学生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出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第一大难题。随着学生的阅读量增大, 知识的积累, 他们会看到不少作文书上面的范文写得很优美。对照自己的文章,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众多的作文辅导教材面前, 我鼓励尽量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而不是去仿照别人的作文, 仿写别人的心情。“我手写我心”这是我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我想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中真挚的情感, 所以在教育学生作文的关键是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是作文的关键。从八股文到现在的各种体裁, 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小学的作文多半以记叙文为主, 因此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就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了。在布局谋篇中, 一般注重开头、结尾、主体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他们各自掌握自己喜欢的结构进行写作, 这个环节就是写提纲。布局谋篇会了, 就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技巧。不管学生在前面几年训练的情况如何, 在面对一个新的命题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下笔无从说起的情况。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并能够适时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 批改是关键, 培养学生自信的写作兴趣。教师是学生的第一个读者, 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读每个孩子的文章, 我们会看到一颗颗跳动的心灵。当我用红色的钢笔划出吸引眼球的句子, 再写上几句贴心的话回馈给孩子们的时候,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幸福的笑颜。教会学生作文是我们的任务, 学会欣赏孩子的文章是我们最起码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捧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的时候, 一定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幼稚的心灵。

有人说过硬的文笔可以成就事业, 有良好的文笔功底无论在任何单位, 从事如何职业都会受到重视;而我认为不仅如此, 过硬的文笔还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基本保证。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2

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淡化作文的程式,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从“阅读、范文以及讲评”这几方面做好具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主题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的色彩艳丽,让人充满神奇感。作者抓住五彩池“神奇”的特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课文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局生动的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好引路文

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抓住课本上的抓住课本上的范文,给学生引好路。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让教材充分发挥范文的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其中对语言表达方法的积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渗透表达方法的积累训练,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方法的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人教版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

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a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浅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3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教学改革目前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局面。从“快速作文”到“新概念作文”,从“趣味作文”到“新思维作文”……名目繁多,说法不一,体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活力与生机。从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写文,是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步走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的拿起笔,记下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情感。

无数的事实证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人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我指导写《一次有趣的游戏》之前,我问学生: “大家爱玩游戏吗?”学生一听有游戏玩,乐得欢呼起来:“爱玩!爱玩!”“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贴鼻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丑的脸,让学生排好队按顺序把眼睛蒙上,一个接一个到黑板上去贴鼻子。

看得出来,学生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叫大家拿出笔来把你刚才看到的、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变成一项奇象叠出的实验,变成一次促膝倾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写作情感,调动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写作文不是让人讨厌的事。

二、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关,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分享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

电视节日,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写下来就是作文!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元宝……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很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我让学生坚持写“随记”,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见所闻写成“随记”。等到要写作文时,可以把平时写的内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如能把这五彩的生活写下来。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

三、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

小学中年段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篇4

关键词:作文教学,抓住训练点,降低难度,知识幽默化,适度批改,加强仿写,讲究方法

三年级在整个小学学段中处于中段, 我们认为这个学段是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阶段, 学生开始从最初的写句子, 写片断向写文章过渡。因此, 很多语文老师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学生写作。期望学生能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快速入门, 掌握要领, 以求立竿见影。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几年, 最深的感触是:作文课最难上, 作文最难批, 作文成绩最难提高。经历了诸多的烦恼和困惑之后, 我发现:作文老师的良好心态是教好作文的关键, 把握好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保障。因此, 笔者结合本学段作文教学实际与大家交流中年段作文教学的一点经验, 期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儿启示。

一、抓住训练点, 降低难度, 增强信心

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 让我逐渐体会到, 学生缺乏自信是作文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业余时间大部分被上各种补习班占据了, 课外阅读量的匮乏导致学生无词可用, 无事谋篇。电视、电脑这些靠缤纷绚烂的图像吸引眼球的媒介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 毫无兴趣可言。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 我认为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抓住训练点, 降低写作难度, 增强信心”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

例如:我在本学期教学《给XX的一封信》这篇习作时, 给出的要求是只要你的作文能够写对格式就可以给“优”, 这样一来, 学生的信心大增, 虽然在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语句不够通顺, 叙述没有围绕一定的主题等缺点, 但只要格式正确的依然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再如, 我在教学《谁是我的好朋友》这篇作文时, 强调描写人物时, 只要能写出他最有特点的一方面就可以, 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在每一次习作教学中针对某一个方面来重点练习, 不但可以有的放矢, 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二、作文知识幽默化, 变难为易

作文知识中关于题材的确立、结构的选择、顺序的调整、选材的窍门等知识比较枯燥, 难懂,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轻松掌握, 印象深刻, 我一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幽默的语言, 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教学。例如:在讲解什么叫“首尾呼应”时, 我站在讲台上, 指着最后一排的某同学喊他的名字, 他没懂我的意思, 坐在哪儿没吭声。我说:“大家看, 我叫他, 他没应我, 这叫有呼不应, 我再叫他一声。”于是, 我又喊了一声。他急忙站起来大声喊道:“哎……我在这儿呢……”我笑着总结说:“看没看见, 我在前面叫他了, 他在后面答应了, 这就叫有呼有应, 那你们说说, 找出与文章结尾一句相呼应的话应该到哪儿找啊?”学生异口同声说:“到开头去找!”果不其然, 学生顺利找出了与结尾相呼应的一句话, 我又及时总结说:“这就叫作首尾呼应。写作文的时候用上首尾呼应, 文章就显得更完整了。明白了吗?”学生笑着点点头。在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习作时, 全班竟然有将近二十个学生用上了首尾呼应的方法。虽然很稚拙, 但让我非常欣慰。我深深地感受到, 学生喜欢幽默的、风趣的、情境化的东西, 老师要善于使用和创造, 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度批改学生的习作

批改学生的作文一直被认为是最耗时、最熬心血的工作, 以往, 批改一次习作, 全班三十几人少说也得一小天的时间, 往往批到最后, 老师是头昏眼花, 胸闷恶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本学期, 我尝试着改进了批改作文的方法。首先, 老师要调整好心态, 要抱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篇习作, 尽量挑优点, 避开不足,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作文起步,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而是欣赏、鼓励和包容。再差的作文也会有优点, 我在批改作文时就要求自己每篇习作至少画出一个好句子, 至少点评一个优点, 除了圈错字之外, 尽量不改动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降低了, 心态自然就好了, 差强人意的作文也有闪光点了, 经常这样鼓励、打气, 学生的自信心一点点增强, 写作也慢慢变得轻松愉快了。

四、结合课文, 加强仿写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语言, 学会写作。因此, 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篇语文课文, 充分发挥教材示范的作用, 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及时地应用到习作中, 通过仿写, 掌握写作方法, 学会布局谋篇。例如:我在学完《讲信用》一课时, 就及时地让学生仿写文章的中心句。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 让学生尝试着写写家乡的四季。学完《古诗》, 让学生扩写古诗。学完《雪猴》, 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有意识地学以致用,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是要切记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只要学生能有模仿的意识就可以了, 至于是否恰当、准确, 不要太强求, 把提高留给时间, 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五、讲究方法, 激发兴趣

作文课该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我的经验告诉我, 作文课也要像语文课一样, 有情境的创设, 有多媒体的运用, 有学生的探究, 有师生间的评价。总之, 不要把作文课与语文课割裂开来, 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要让老师和学生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它。

本学期, 我在作文教学时根据不同的习作要求, 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妈妈病了》这篇习作时, 教学的重点放在观察图画上。因为教材中给出了五幅画面,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合理的想象, 就可以把整件事情写下来。因此我通过问学生:吴平在给谁打电话?会说些什么?吴平打开窗户的目的是什么?吴平为什么会想到要给妈妈吃药?吴平在厨房做什么?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系列的问题难度不高, 紧紧围绕画面展开。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 很容易就理清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 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如:我在教学《变废为宝》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写, 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例文, 但关键部分都被设计成了填空, 让学生一边观察画面, 一边想象, 同时完成填空, 因为难度降低了, 所以学生很踊跃。填空完成了, 一篇作文也就完成了, 为了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带来的好处, 我及时地点拨学生:“红色部分的词语去掉可以吗?读一读, 试一试!”学生通过对比, 发现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能去掉。这样的处理加深了印象,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好处, 写作中自然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在教学《续写》时, 如何根据开头进行合理的想象是教学的关键, 我设计了几个情境, 请学生讨论其是否合理, 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 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一致认为第二个情节是不合理的。我又及时地强调:进行续写时, 关键是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否则就要闹笑话了。学生会心的一笑, 教学难点解决了, 作文评改时, 果然没有发现再有想象不合理的问题出现。

不同的作文要求不一样, 重、难点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讲作文:先看要求, 然后汇报, 最后动手写。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抓住不同的教学重点, 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把握的。

总之,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是我们的期望, 但也要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语文基础差, 缺乏良好环境的熏陶, 一本课外书都不读, 非要让这样的孩子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们应该对学生有正确认识, 进行分层次教学。另外, 严格按照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进行目标细化, 逐一实现, 踏踏实实才是根本。作文教学虽然是枯燥的, 但只要我们肯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就会发现其中精彩无限!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5

方巷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则往往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指导不当,学生习作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言。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它的根源所在。从习作要求来看,低年级学生习作是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内容统一,只要达到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训练、评价的重点为语句,而中年级的习作向高年级习作要求过渡,以命题习作为主,缺少了以图作为内容这一载体,学生则一时手足无措。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孩子多在八、九岁之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善于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描述,但是一般不会加以提炼,需要有效地提醒和指导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欠缺,因而模仿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似曾相识的参照物来进行模仿,以减少自己的操作难度,教师的指导或例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参照系”,无怪乎,学生也就写出了相似的习作。如果我们中年级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这两方面特点而不去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因此,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则成了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曾在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说写能力的衔接和发展研究》以及省学会“十五”课题《新课程:愉快的教育愉快的作文》的课题研究中,对作文教学都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生活作文起步教学”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是“生活作文”教学改革的宗旨。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轻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因此,我们提出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引一泉“活水”来降低坡度,产生写作自信心,最终能使学生得心应手。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概念又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起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要对作文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习作,培养能力。另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习作兴趣,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作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作文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作文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从而达到提高全面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中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带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朝阳文学社,朝阳电视台、雏鹰广播站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互联网,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本课题决定在我校中年级语文学科作文中进行研究。以二(1)、三(1)班为实验班,三、四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5、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调查、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起步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探索出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总结阶段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文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课堂教学实录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浅析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篇6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我通过近几年彩的活动。学生积极参加绘画、练毛笔字、拉坯等活动。只有亲身参加活动,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有的同学写的体验活动的作文,还发表在蜜蜂报上,这更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平时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用一双灵巧的手去触摸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二、写作技巧:表真情,说真话

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如何根据作文内容取作文题目等等。再让学生知道,习作是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猪肚的部分应具体生动。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某次活动真实、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比如开学不久,同学们写语文园地——“我们的课余生活”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参加学校的兴趣活动时,用心体验拉坯时的过程和感受。绘画、练毛笔字时注意动作和收获。作文时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每一点收获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的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课外活动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作文交上来,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让我感动,有的同学写下了拉坯时,如何摆弄泥巴的动作,有的同学写下了练毛笔字前后心里的感受变化,有的同学写出画画时的有趣。这样,降低了门槛,减小了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三、范文导航:半“扶”半“放”

1.以看图写话为切入点,开展作文起步训练

看图说话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训练项目,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从看图说话中开始,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第四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写一幅图的内容,或写一写自己画图的图意,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图。课堂上,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按顺序说说图意和画图时的想法。在同学们的激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人人都想站起来说一说的时候,我告诉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听每个同学说,但是如果同学们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老师就能知道每个同学想说的内容了。”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说话进入到了写话训练。在同学们写完之后,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修改。

2.以补写、续写的形式,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补写:就是对课文省略的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并把它写出来。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课,前三节分别叙写秋天中黄叶向大树道别的话音;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天是辽阔的音乐厅,那么你听到秋天里的什么声音?请用“听听,秋的声音……”来写话,同学们激情高涨,他们大胆想象,有的同学写了溪水向山谷告别;有的写了青蛙向荷叶话别,有的写了蛇向洼地的叮咛……一个接一个,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串起了一苜美妙的诗。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使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如《小摄影师》一课,最后一自然段写到:“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男孩还会再来为高尔基照相吗?课文里没有写。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几自然段的内容及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把接下来的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4.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所以在写周记时不要提过多的要求。只要求:写明你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内容,要讲你看到的、得到的和你所感受到的以及你想到的内容。在学生每次练习之后要选出两篇,在班级内对比着读一读,让学生从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好的,好在哪里,哪些不够好,为什么。在学生知其所以然之后,可以让他们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看到有修改优秀的同学时,要及时、大力地鼓励,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记周记的习惯。全班同学基本都能够写出一段完整的内容,部分同学甚至能够写整篇的文章。

四、重视阅读,丰富语言

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篇7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首要前提,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对五彩缤纷的图画极为感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这点,巧妙利用各类课外资料,比如,儿童读物、画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迅速融入写作之前的准备训练阶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把语文教材中的某些课文作为作文典范之作,比如,“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向学生呈现相关的风景图片,刺激他们的感官,留下直观印象,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还可以围绕写作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使他们逐渐意识到写作实际上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二、训练学生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幻象,自由发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想象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素养。首先,睹物想象。也就是以直观而具体的事物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想象习作训练。比如,让学生直视小小的地球仪、学校规划图、获奖证书等,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和该事物相关的作文。还可以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让他们聆听一段和他们自身水平相符的音乐,进行必要的想象习作训练。比如,可以引导他们聆听鸟儿的鸣叫声,幻想茂密的森林;聆听车鸣声、人流声,想象那记忆中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市。其次,可假设想象、续写想象。就假设想象而言,就是让学生以假设的事物、情节为基点,进行必要的想象习作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梦想”这个话题,以“假如我是……”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长大以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医生、警察……,并以此为题目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写作。就续写想象来说,就是结合某个前提条件、情节,根据提示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比如,续写《燕子》《珍珠泉》文章的结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想象并不是出于孤立状态,要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补充,使其想象更加充实,充分展现个性,发挥自身具有的潜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其写出的作文更加充实、生动。

三、注重读写结合

在写作起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语文教材,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进行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严格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将此作为读写训练的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素材,去体会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怎样合理安排句序的,怎样赋予文字于生命,去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当然,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点,做到“读中学写,以学带写”,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在学习某篇课文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段落式训练。以言之有序的训练为例,比如,在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脉络,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根据这样的写作训练,来一段关于“纸飞机”的话语,做纸飞机—放纸飞机。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构建文章的框架,使所写的文章更具层次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项语言表达项目,作文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比如,认识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注重读练结合,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此,不断提高新时期小学中年级起步阶段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摘要:小学中年级属于作文的起步阶段,也属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稳定门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多角度采用可行的教学策略,巧妙地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长期训练,使其逐渐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熊春燕.浅淡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5(16).

[2]刘海荣.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之浅见[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8).

浅谈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8

一、 激发兴趣, 勤于观察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作文感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乐于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 作文教学会轻松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 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首先, 教会学生观察。会观察事物才能认识事物。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不熟悉, 就让他们就去写, 他们就会无话可写。学生只有去接触事物, 观察事物, 才能对事物有真实的、详细的了解, 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 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对事物的真实生动的反映。因此, 教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先教会他们观察,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要让学生注意有顺序地观察, 在观察中思考, 能抓住事物的关键。其次, 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情, 如课堂精彩的一幕, 运动会的竞赛场面, 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写下来。这些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 他们会有切身的体会, 也更愿意去写, 写起来也兴致盎然。

二、 读写结合, 多读多练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从鲁迅先生对写作的认识可以看出, 作文别无其他捷径, 唯有多读多写。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也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简单明白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勤练。多读才能从书中汲取养分, 才能够吸收思想和积累语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整本的书, 特别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童话故事、世界名著, 让他们在经典中徜徉, 在名著中熏陶。长时间的坚持阅读, 学生慢慢会尝试把读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时, 学校规定的作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 教师可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 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所感所想。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多读多练。

三、 以说代写, 说写结合

三年级作文是从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起步, 而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说和写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说是用嘴来表达, 写是用手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 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学三年级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量不是很丰富, “说”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 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尤其是课堂上当众说的能力。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批评, 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或者教师可以提示。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说”的活动, 如轮流讲小故事, 关于某主题的即兴演讲, 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重点上好“口语交际”课,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会学生怎样去倾听, 怎样文明地表达, 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 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说的目的是为了写, 学生写的习作也能以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读的过程学生再次品味自己的作文, 在读中享受写的快乐, 在读中发现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把习作读给别人听,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有体现, 即每一个单元的习作都有把习作读给别人听的相关要求。可见,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说与写的训练相结合,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我口说我心”, 进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四、 教给技巧, 指导修改

有人说, 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 如果给学生的条条框框太多, 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所以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 学生写之前我很少讲, 等习作批完之后再统一进行讲评, 从实际的教学来看, 这种方式对于刚起步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效果不明显。因为学生面对布置的习作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要在学生写作文之前, 针对不同的习作主题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如怎么开头, 中间如何具体描写, 后面怎样结尾, 段落中间怎样过渡。这样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给方法技巧并不是框住学生的思维, 而是给了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渠道, 就像小孩刚学习走路, 需要大人的搀扶。

作文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外, 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在完成初稿时, 反复读, 在读中修改错别字, 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删除繁冗的内容, 自己找不出修改的地方, 再让别人帮忙修改, 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避免错误,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 以评促教, 树立自信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的作文评语中, 我一直采用鼓励性语言, 多肯定和表扬, 对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用委婉的语气给提出来。在每周的作文讲评时, 我首先肯定学生习作中好的地方, 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 也要点名进行鼓励, 这样不管是作文好的学生, 还是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 都可以得到教师的鼓励, 保持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把好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 然后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 推荐到学校校刊校报发表。教师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极大鼓舞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以上只是我对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想, 如何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仍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小学生起步教学更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好多学生为无话可说、无真情实感而苦恼, 从而致使作文胡编乱造, 虚情假意, 言不由衷。笔者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中进行反思总结, 提炼出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谈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教学 篇9

一、培养兴趣, 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 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 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 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而教师硬逼着去写, 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所以, 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 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 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 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 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 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 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 (2) 由浅入深, 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切忌人拔高, 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 从片断作文入手, 从创设情境入手, 等等。 (3) 重视写作评价, 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 尤其是小学生, 这种愿望更为强烈, 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 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 学绘画要临摹, 学演戏要模拟, 同样, 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 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 就是说, 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 他说, 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 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 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 深悟道理, 逐步掌握技法, 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 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 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 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 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 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 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 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 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 模仿不等于抄袭, 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 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 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 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 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 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 编故事, 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 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 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 接触社会少, 生活阅历浅, 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 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 定能取人之长, 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 一旦作文, 就可以应付自如, 下笔如注, 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 提倡多读多背, 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 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 “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 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 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 读好书,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 去积累, 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五、引导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法国雕像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确实如此, 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对灵敏的耳朵, 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 许多人对周围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以至写文章时, 脑子里空空荡荡, 只能胡编乱造。这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 跟你打过照面的人成千上万, 可是这匆匆来往的路人你一个也没注意, 走过去了, 也就忘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其实, 只要稍微梳理一下小学语文教材, 就会发现其“习作”的安排大多与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关, 如三年级的16次“习作”训练有9次需要学生直接进行观察, 其中第五册5次:玩游戏、观察日记、写景物、自我介绍、走进市场等;第六册4次:写一种花、动物小档案、环保行动、一个发现等, 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对于起步作文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摘要: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 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爱上写作;从模仿入手, 让学生有规可循;激发想象, 培养学生创造力;广博阅读, 增加阅读量, 并善于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10

小学生作文不见成效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如教学任务繁重, 导致作文课时安排较少;班容量太大, 致使教师无法更好地辅导和更全面地批改学生作文, 等等。这里在“书面语和口语关系”这一语言理论的基础上, 谈一个教学上对小学生起步作文有帮助的观点和方法, 即“口语作文”法。

一、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与起步作文

儿童“大约到五岁的时候, 他的语法才接近成年人的语法。更全面地掌握要等到五岁至十岁”。小学生起步作文时间一般在三年级, 约八周岁, 这个年龄段, 儿童已基本掌握了一般话语的口语表达, 于是进入书面语表达的练习——作文, 有学者将此时期称为“小学生作文过渡期”, 其作文任务是:“用文字写一个场景, 一个人的肖像或一件简单的事情等, 篇幅加长, 懂得写文章的难度;出现个别差异, 有了不会写文章的学生。这阶段基本完成从口述向笔述, 从句、段向篇章的过渡, 开始注意文章的构思。转变的趋势表现为从不切题到切题, 从不能分清段落到分清段落, 从写简单句到比较复杂的句子等。”

长期以来, 小学生写作一直都存有一种误区, 以为只要多进行实际操作, 就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这种方法或许有一定的作用, 但它是忽视了语言的基本理论而进行的一种练习。从理论上说, “口语作文”法, 即以口语为基础的作文教学法是适应语言规律的。“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学生作文是对书面语练习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理应遵循语言规律进行教学。

从语言理论上看, 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二者互为补充, 并不能区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更不能认为有一定口语表达的基础时, 就直接是对书面语的单独训练。书面语是对口语的日渐加工而渐趋沉淀形成的, 在起步作文阶段尤其要认识到这个衔接, 以口语为基础对书面语进行练习的初衷也就在这里, 要由此深入, 进而达到提升作文能力的目的。

二、口语作文的理论解读

小学生起步作文的关键在于兴趣的提高, 而不是优秀文章的呈现。早在几千年前, 孔子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哲理名句。兴趣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可是如何提高, 怎样才会使刚开始学写作的学生产生对作文的兴趣?这是起步作文教学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从会说话开始 (或者更早一些的时候) , 儿童一直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口语, 即使是书面语表达也会被用口语形式传达 (给小孩读报纸, 讲故事, 以及对动画片的接触) 。可以说, 他们对说话及相关的听话并不厌倦, 如果将普通的说话形式进行转化或应用于作文中, 构建一个从口语到书面语的稳妥的过渡形式, 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写作的难度。这里就提出了“口语作文”。

需要指出的是, “口语作文”并不就是作文, 更不是对语言规律的否定。 (书面语与口语总是有一定差异的, 而且有时差异还比较大) 相反, “口语作文”恰恰是对语言规律的认同。因为书面语源于口语, 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先于书面语言, 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 比使用刚学习的书面语言更习惯, 更能引起兴趣。另外, 由于儿童的“内部语言”发展不够完善, 还需要学习从内部来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思想, 所以在将思想写出来之前, 先要在口头上把思想组成连贯的语言, 使学生完成自我检查与控制。

因此, 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 教师应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 着手指导学生写真人, 叙真事, 抒真情, 落实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神圣任务。“口语作文”就是从各个角度遵循“真实”原则,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

三、“口语作文”应遵循的原则

1. 在选题上应力求生活化。

对小学生而言, 其思想观点尚处于单纯和幼稚阶段, 如果选题游离于生活之外, 势必会遏止他们的兴趣。选题可以写家庭亲人、小动物或者小朋友, 而且要求以简单的记叙文为主。其次, 题目不能限定, 即不能具体要求写“我家的小狗”等, 而应以一个大类为选题, 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从而轻松完成任务。此外, 教师最好对学生训练一些常见的题目, 如“我的爸爸”、“给老师的一封信”、“自我介绍”之类 (不要低估了这些作文) , 以有利于学生在起步阶段从情感上靠近作文。

2. 内容上力求真实。

在选题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力求内容生活化。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认为:小学生作文应该说真话, 写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对这一标准, 教师要认真地、多角度地贯彻。比如, 二年级小学生在写《我的爸爸》这篇习作时, 很多小学生照着作文范例把爸爸写成一个工作狂, 写成一个绝对热心的好人, 模式化的习作俯拾皆是。生活化就是老师引导小学生在写这样的习作时, 要学生写出真实的爸爸, 写他的一个爱好, 如看报纸, 炒菜, 还可以写他发脾气的样子, 等等, 定位之后, 再详尽而具体地描述。这样的内容, 小学生极易把握, 在具体的操作中, 也会少去很多通过“抄袭”作文来应付的可能。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白:对于简单小事, 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些不起眼的东西, 只要写下来就是作文, 要让学生对作文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 从而树立写作的信心。

四、“口语作文”的具体操作

“口语作文”遵循的基本作文原则是口语先行, 目的是让小学生简化作文, 像接受简单的说话一样接受这一新的表达形式。具体操作可分步进行:

1. 明确意图。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明确作文选题或相关作文选题, 并说明各种要求, 如内容要求等。

2. 口语交流。

明确要求之后, 教师再给予引导,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比如, 对于《课间十分钟》这样题目频率较高的习作, 想要较好地完成, 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老师可提出要求, “说说你课间十分钟做了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教室门口随便与同学聊天, 还有的可能会说在玩一个小游戏, 等等, 对此, 教师可继续追问, “聊了什么, 聊的时候同学们各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游戏是怎么做的”, 等等。

3. 总结并写作。

在学生们都表述完毕后, 教师可作一简单总结, 让学生把刚才自己表述的东西写成文字, 如果时间有限, 只有少数学生作了口语表述, 那就要求学生怎么说的便怎么写, 没有表述的就把想的表述出来, 也可以写别人表述的东西。由此, 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习作。

4. 批改。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是最后关键的一环, 关系到口语与书面语的转换。首先, 教师应力争把作文回归到生活中, 这样会显得更真实。比如, 有的小学生在写母亲批评自己时, 有这样的句子:“妈妈对我说:‘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教师可以问学生:想想你母亲当时对你说话时的样子和语气, 然后指导学生做出相应的修改。其次, 老师要注意在语言上引导学生从口语到书面语的具体转换。在有的小学生作文中可能全盘口语, 短句很多, 白话成篇, 对此, 教师要认真指导并修改, 逐步用小学生熟悉的或者语文课本上的书面语去帮助其完善作文, 让小学生认识到从课本到具体操作的转换。

五、口语作文训练的预期效果

“口语作文”训练之后, 学生可以随时拿生活小事入文, 而且通俗简单, 丝毫不会有做作之嫌。这种教学法在强调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差异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 口中要说的用文字定格下来, 消除写作的神秘感, 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去进行写作。以“怎么生活, 就怎么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 这样便做到了“说真话, 写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

摘要: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中, “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这一定论早已被语言学家们证实。儿童在自己的语言习得过程中, 在作文起步时如何做好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化, 使作文这种表现书面语的形式更好地得到发展, 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在遵循语言规律的基础上, 这里提出一个新的可行性的起步作文教学法——“口语作文”, 包括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与起步作文的关系, 以及该方法的理论解读、遵循原则和操作流程。

关键词:口语,书面语,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7.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76.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起步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13-01

起步作文的教学,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作文教学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写日记,开始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加上课内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还作文教学以精彩。

一、注重基础

作文就是连词成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过程,所以作文应该从认字组词造句开始培养。作文教学急不得,不要指望学生连字都没写好,句都不会造,而能写出内容完整、规范正确的作文。笔者在不少期末考试作文批改中,发现相当部分学生错字满篇,拼音标注满篇,标点一逗到底,没有分段,更遑论内容、文采和思想。这是不注重基础教学的显著表现。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渴求学生开始写作文,而是从写正确的字、说完整的话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基础。例如,我在教“春”这个字,先用扩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字的运用范围。学生可能组成:春天、春光、春色等词语。我便适时选取其中的“春天”一词,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进行扩词成句的训练。师:春天来了,美吗?生:美。师:哪里美?生:花园里美。师:花园里什么美?生:花朵盛开。师:都有什么花开了?生:桃花、梨花、海棠花……师:完整的说说春天为什么美?生:春天来了,花园里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了,真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继续扩展。特别要说的是,在连词成句的联系中,尽量让学生用熟悉的字写下来,记下来,不要光说不练,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用拼音代替陌生字,这个习惯尤为重要,很多初一学生动不动就用拼音代替,这个习惯与基础训练不无渊源。

二、积累素材

读书宜早,最好从看图识字开始就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当学生有一定识字量后,应该把加大学生阅读量做为作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每天安排30分钟的读书时间,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在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看到、读到的优美词句、片段及时记录下来,及早的为“巧妇”备下米,避免出现写作时没有贴切的词汇来表达的现象。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每周还留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推荐自己这周读到的喜欢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让全班同学共同来欣赏、讨论、积累。在班队课、说话课、课外活动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词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能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说话、写话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三、写作方法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实践也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每学习一篇课文,我們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宝贵资源去帮助学生去写好作文。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四、科学评价

首先作文评讲要有时效。如果学生作文完毕之后,隔了太久再进行作文的讲评的话,这样会使学生对自己习作成果的了解日渐冷淡,学生很有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握住作文点评的火候,选择适当的的时间进行作文评讲。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教师应自己批改前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不断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富有个性化。再者,在作评价中,教师应该求同存异,多多鼓励学生,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有效地培养。教师应努力表扬每一位同学的文章,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情感因素的表达与投入,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情感交流,做到情感饱满,用词合适,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写作发展特征。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方面、逻辑思维、语言组织能力方面均存在不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写作策略。

参考文献

[1] 左袁新。练笔,阅读指向写作的有效表达——浅议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J].写作(上旬刊),2015,(12):74-75.

[2] 李秀平。阅读·习作·拓展──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体会[J].海峡科学,2012,(07):89-90.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篇12

学生的习作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激发,一旦其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有了习作兴趣。那么在习作前, 教师就需要教学生带着目的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导他们去感受具体的、细微的物和经历的事,然后教授写作方法, 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作并有能力写出好作文。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善于感受。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先多读,再多写

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多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多读多练是必需的。除了一周一次的习作课之外, 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每天写日记,通过这个方法把每天开心的、有趣的或者是沮丧的、伤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分享给小伙伴们,看谁写得最动人。日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篇幅字数也可长可短,重要的是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

2.参考优秀范文进行仿写

尽管仿写在创造上对学生没有好处,但却有利于学生借鉴学习,从而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语言的表达、修辞方法的运用。其实,不必惧怕仿写,仿写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季节变换。可以提倡学生把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于是,学生今后再写描述地点和景色的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这些手法。

三、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是没有办法写出好文章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督促,他们才会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增加语文素材的储备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些优美的短文或句子,定期检查摘抄成果,并且利用一些课外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名言, 要求他们背诵下来,在习作的时候有选择地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班会等活动,通过读书交流、语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积极性, 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环境适合用什么样的语言。除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询问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观察,等等。这样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让学生留下了珍贵的素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学生的语言素材一定会更加丰富和完善。在写作时, 学生可以随时调取自己语言资料库的材料,为文章增光添彩。

四、练说练写

1.课外多看、多记、多读

提高习作水平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还能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鼓励学生在班里开设图书角并按照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要求,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人著作,鼓励学生购买并拿到图书角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家里如果有比较优秀的书籍作品也可以带到班级来传阅。在班会时间,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读书的感想。比如,我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摘抄本,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一些名人名言抄录进去。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好词佳句。

2.平台多展示、多交流、多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可, 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习作之后我都会安排一节作文评奖课。将那些优秀文章中的段落挑选出来供大家阅读,并引导学生予以掌声鼓励。同时,我也会将学生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是特别的构思摘录到黑板报上,这样其他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摘录。参考学校开展的 “博学杯比赛”活动,让获奖学生将文章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我,我对每篇文章进行批注和排版,然后录入《班级作文集》中。之后,每位获奖的学生上交一份对“教师的鼓励”和“父母的评价”的感言,学生无形中就会产生作文成就感,就会更加积极地写作、积累素材。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习作上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小学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力争上好每一节习作课。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它一方面延续了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另一方面开启了高年级的写作阶段。对于这个重难点,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让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对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探索,以期同行参考。

上一篇:中国职教下一篇:志愿服务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