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指导

2024-08-29

起步作文指导(共12篇)

起步作文指导 篇1

提起作文, 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可以说老师怕教, 学生怕学。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进行了说话写话的训练, 但毕竟以激发兴趣为主, 要求不高, 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三年级仍然是一个作文起步的阶段。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三年级的作文写好了, 上路了,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就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我在教学生作文时, 摸索了一些方法, 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 降低习作难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习得写作的方法, 走好写作的第一步。

一、以说促写, 降低作文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 写是说的结果。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在作文教学中, 我以口头作文为先导, 指导学生先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如在第五册第一篇习作的教学中, 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然后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我和学生一起选择了“招待客人”和“洗衣服”这两个话题来进行说话练习。“招待客人”这个话题, 我给学生提供了“请进——请坐———倒茶———招待水果、点心”的顺序。“洗衣服”这个话题, 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组动词:“泡、浸、捞、挤、打、搓、揉、漂、洗、拧”, 请学生用上老师所提供的动词, 把洗衣服的过程说一说。说的形式也提倡多种多样, 有自由说、同桌练说、指名说等。这样就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感觉作文并不难。

二、范文引路, 掌握写作方法

我们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 很适合指导写作的好文章。所以在作文的起步教学中, 依托课文, 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 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的写法, 仿写了《桔子》这篇小作文。我让学生每人带了一个桔子, 在课堂上对桔子的外形进行细致的观察, 调动多种感官对桔子摸一摸、嗅一嗅, 再扒开外皮, 对果肉的形状进行丰富的联想, “一片橘瓣像弯弯的月牙”, “桔瓣合抱在一起, 又像含苞的菊花”等, 然后让学生品尝桔子的味道。整个教室都弥漫着桔子的清香味。最后, 我又提供给学生一组填充式的句式———“桔子的外皮____剥开外皮, 看到橘瓣____, 放进嘴里嚼一嚼, ____”让学生写。学生当然吃得开心, 写得快乐。课后, 我理所当然地看到了一篇篇语言流畅、富有情趣的小作文。这种填充式的方法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经常会尝试。我这样等于是给了他们一辆“学步车”。

三、细致观察, 丰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什么?怎样写?是许多小学生写作时深感头疼的问题。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时, 通常是只有三言两语, 无法对所要描写的事件进行细致的描述。其实, 对于他们来说,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如三年级上册第四篇是一个看图写话的习作, 按理说, 三年级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经过看图写话的练习, 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看图和写话的基础, 三年级只需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而已。可事实并非如此乐观, 如何让没有仔细观察经验和体验的孩子学会观察, 如何指导他们用语言来描绘图画的内容仍然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 我先引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片中的主要景物, 然后指名学生一段一段地练说, 再写成作文。这次的作文结束后, 学生们居然意犹未尽, 我又带领学生来到教室门口的小花圃, 让他们观察花圃中的景物。学生非常兴奋, 根据我的指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了黄杨、桃树、茶花、红花草等景物。学生用手摸一摸, 用鼻子闻一闻, 第一次用心体会到了平时没注意的叶子原来也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观察完后, 学生再来写作,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观察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写出花圃的景物, 而且描绘细致, 动静结合, 把一个小小的很普通的花圃转化成了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风光图片。

四、激发想象, 提高作文质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优秀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第五册习作七的内容是用玩具编写童话, 我事先让学生带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课堂上让学生摆一摆, 激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 编故事, 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水本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 相击而发火花。”其实, 在起步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上路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带着思考, 做个有心人, 就一定能成为“荡石”、“击水”的高手,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叩开“作文起步”这扇神秘的大门。

起步作文指导 篇2

外婆的邻居家中有位好学生,她比我略大几岁,圆圆的脑袋瓜子里装满了一个个汉字。

有一天,我去她家玩。一进门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宽广的堂里墙壁上贴着一张张金灿灿的奖状,想给墙壁涂了一层油漆。她带我来到她的房间,当我跨进房门时,再次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用木板做成的大书架上排放着一本本的书,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书架上玩耍,嬉戏,翱翔。有百科全书,童话书,写作书,校园故事书……都一一排着,上面有书签分着类。当我坐在床上问她:“你的学习为什么那么好?”时,她笑着回答:“因为书”。我疑惑了,“书能起什么作用?它除了有黑乎乎的文字外,什么也没有啊。”她又说:“错,书上有知识,书有感情,书如朋友,似温暖的家,它蕴含着深刻的奥妙,给人以启迪。它就像雪中送炭,深深温暖了读者的心”。听了她的话,我震撼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知道书的好。

起步作文,坚持“四多” 篇3

关键词:加强阅读;调动兴趣;降低难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65-1

中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对习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写出的文章常常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作为一名中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做好学生的写作入门的指引工作。如果教学得法,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边搜索边积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多阅读,加强阅读训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出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习作的。因此我提倡多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读好课本中所选的经典作品。

2.抓好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阅读空间》,多读感悟,摘抄词语,定期检查。

3.在教室黑板上摘抄成语、名人名言、古诗词,让学生在课前熟读成诵。

4.上好每周的阅读指导课,把阅读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迈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5.寒暑假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和感兴趣的书籍,学校再根据年龄段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读篇目。

我发现,经过以上几种方式的长期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能够“几千家书于一文”了。

二、多激励,调动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写作变成一种需要和乐趣时,作文才不会是一种痛苦和苦役。也只有他想写,他才会不断地去写,而在不断地写作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打高分创设愉悦的写作氛围。学生的每一篇写作都付出了艰辛劳动,总希望老师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只要学生的作文达到了本年段习作的要求,就要打高分,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产生出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于学生在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我都用红笔圈出并在旁边写上“这个词用得真恰当”“这句话写的太美了!”等评语。或者贴上一个苹果,一朵小红花等,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特别是那些语言不够丰富,怕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他的作文中有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我都会及时表扬他。

2.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每次习作后,我都要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让习作本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被选中的学生无比自豪,听众无比羡慕。读完后,台上台下总是会响起掌声,大家一起分享着写作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教室里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上,总能出现学生的精彩语句和别具一格的构思……学生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写作兴趣十分浓厚,当然认为写作是一件有滋有味的事了。

3.抓好片断作文练习。片断作文就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形式,它是句子训练的继续,是成篇作文的基础,主要做法有(1)出示一段排列乱错的句子,让学生整理句子顺序;(2)出示几句话,让学生加适当的连接词,如“……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运用此种方法,可让学生思维有序、行文有序。如引导学生以“扫教室”为题,写一个片断就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词,大多数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叙写出打扫的全过程;(3)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让学生补充完整;(4)出示提纲,让学生说话写话。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

三、多表达,降低写作难度

书面语言的发展是以口头语言发展为基础和先导的,而中年级正是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年级。在教学中,我发现能说者善写,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述的事有条理有中心地表述于文字。究其原因是缺乏说话的能力。先说再写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表演性环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学生的创新火花如雨后春笋般迸发。此外,我在平时还注重以口语交际为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每周班会前的“新闻十分钟”,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新闻故事,引导学生说正确、说明白。“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在会说的基础上写,学生就会喜闻乐道,不会在写作时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了。

四、多修改,培养锤炼词句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我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第一篇习作待学生做好草稿后,就选择有共同毛病的习作展示给大家看,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习作和刚写的习作,使学生清晰的感受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自读自改,修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修改。这样,以改促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篇4

一、什么是观察

观:看。察:仔细看, 审视。 这里的观察, 指的是为写作的需求, 有目的地察看。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目视, 而且需要耳听、鼻闻、手触等方式, 全面地感知、认识对象事物, 从而获得较细致、准确的生活材料。

二、怎样指导观察

(一) 确定目标———指导学生 “有的放矢”地观察。 观察要有的放矢, 是说观察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清楚“为什么观察”。

如写《课间的操场》, 课间操场上的学生不计其数, 操场喧闹无比, 学生到操场活动或玩耍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观察, 如何记录下来,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因此在观察时, 要抓住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这一重点目标观察。 锁定目标后, 放眼望去, 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莫过于“群体游戏”, 瞧, 充满生机的画面跃然纸上:

“课间的操场可热闹了。 王小明和张小丽等十几个同学在操场旗台旁的大树下, 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张小丽是“老鹰”, 王小明是 “鸡妈妈”, 其他同学是小鸡。 游戏开始了, 老鹰两眼紧盯着小鸡们一会儿往右扑, 一会儿往左扑, 小鸡们时而发出快乐的尖叫, 机灵的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左躲右闪, 老鹰怎么也捉不到一只小鸡。“哈哈, 来呀, 来呀! ”小鸡们得意地叫喊……”

(二) 确定重点———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不能面面俱到, 要有所选择, 有所舍弃, 一定要找出主要的现象进行观察, 就是说要清楚自己“观察什么”。

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自家小院, 就让学生重点观察小院里水果的长势。 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 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 学生陈意的习作被编入人教版《三年级上同步作文训练》, 其中有一个片断十分精彩:

“沉睡了一个冬的葡萄芽, 在微风细雨中睁开了黄绿眉眼,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渐渐地, 调皮的葡萄娃娃扒开芽包探出头来, 一个个前呼后拥, 这儿一团, 那儿一堆的。 风一吹, 它们就喃喃细语, 好像在说:‘我们要让这里变成绿色的海洋。 ’”

学生的生活环境好比一个万花筒, 包罗万象, 如果没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就会觉得处处新奇, 除了用上“好看”、“漂亮”等概括性词语简单描述外, 具体生动的描写很少, 但是如果像上述这样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好比是让学生有了聚焦点, 所以观察所得就清晰, 观察效果就理想。

(三) 确定细节———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 所谓“细致地观察”, 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了仔细观察对象的外部外, 还要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 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除了进行静态观察, 还要进行动态观察。

现以观察“校园里的桂花”为例说明。 除了让学生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征外, 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动态, 将它的活动、变化、声响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出来。 观察前提问: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当校园的桂花开了时, 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当秋风习习时, 桂花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 并以《校园里的桂花》为题,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收获。

通过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致观察, 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于是, 就有了这精彩的作文片断:

“桂花叶子的边上都有许多小齿, 像锯子一样。 桂花的颜色真多, 有乳白色、鹅黄色、金黄色……真是五彩缤纷啊! 桂花的四片花瓣像米粒般大小, 两粒小米大的花蕊发出浓浓的香味, 一闻就甜在嘴里, 香在心里, 真让人陶醉!

忽然, 秋风徐徐吹来, 桂花树就轻轻地舞动起来, 接着, 奇妙的景象发生了, 瞧, 一朵朵小小的桂花, 像金色的雨点儿, 像闪烁的流星, 从树上纷纷地飘落;听, 它们还唱着歌儿:‘沙沙沙, 沙沙沙, 我是小桂花……’我们赶快跑到树下, 伸出了小手。 啊, 那香香的雨点儿, 或跳跃手上、或拂面而过, 或抚摩我的衣服、头发……把它的香味儿洒了我一身。 好香好美的桂花雨啊! ”

(四)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观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如此, 生活中观察也如此。对于同一观察对象, 因观察者不同、 观察者的心情和喜好不同, 其感观体验也不同。 所以, 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视觉的迁移, 即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由“此物”及“彼物”, 再观察“及到”的“彼物”, 这样, 可以把观察对象观察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所谓的“在观察中想象, 想象中观察”。

一次, 我召开了家长会, 会上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就是让家长陪着孩子观察夏夜的星空。 一周以后, 我组织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其内容是:美丽的夏夜星空。 孩子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闪烁的星星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 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在看着我。 ”有的说:“白茫茫的银河, 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 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 像是无数飘在河上的航标灯。 ”还有的说:“月亮从‘云屋’里出来, 把银辉洒满天空, 洒满大地, 洒满了我一身, 天和地都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 我和妈妈享受在这美妙的世界里。 渐渐地, 我仿佛听见了月亮为了哄星星睡觉讲的故事, 又听见了星星们的呼吸声, 然后听见月亮躺下的声音……我抬头定睛一看, 月亮被一层薄云盖住, 薄云好像是一层有生命的棉被。 原来, 星星睡了, 月亮也讲累了, 薄云看着月亮那么辛苦, 就飞来为月亮盖上一层棉被……”

然后, 我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下观察和交流中的所获, 于是一串串灵动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笔下“流动”……

确定观察的目标、重点、细节, 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有重点地、细致地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再观察, 然后让学生写下所见、所闻、所感。 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就能为学生将来写出真实感人、鲜活优美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三年级起步作文 篇5

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观察动作观察模拟对话场景观察神态等各个方面一步步对学生进行训练不求快但求理解的准确描写的细致。

观察身边季节的变化留心观察学校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感兴趣的东西 记下条目日记。

一 淡化写作概念

教学中不必强调学生的作文的重要性 应多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 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遣写作的神秘感 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

二.顺天性 自然写作

写作就是用笔在说话 初学者不放解放思想先练“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 时间长了 有了经验 就知道哪些话该写 哪些话不该写 哪些需多说 哪些需宜少说。

简简单单教作文轻轻松松学作文 快快乐乐写作文 应是我们的方向。三.适时点评鼓励,激发兴趣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 篇6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故而,起步作文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字 起步作文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55-02

二年级的孩子刚进三年级,一下子由“写话”变为“习作”,会变得无所适从,自然就会产生怀疑和惧怕。那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下就是个人对学生作文起步的一些愚见。

一、引导入门,了解作文

学生的身边有很好的范式,那就是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作文的范式。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能了解作文的基础知识,比如:文章的格式,文章的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还可以积累写作的经验,发现写作的特点,从而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

二、激发兴趣,爱上作文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是有趣还是乏味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值得我们探索。

首先,让学生的习作贴近生活。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仔细的观察生活,学习知识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让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说,也乐于说。如:有一次作文,要记一次课外活动,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我随即让学生们到操场上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回到教室,同学们都还兴致勃勃,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们刚刚是怎样拔河的?心情怎么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同学们一个个都把手举的高高的,我知道学生们都已经会写了。他们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这是一次成长。

其次,让多媒体走进作文的课堂。作文光靠老师讲解,不仅学生理解的吃劲,老师讲的也不轻松,如果用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效果会大不一样,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比如,让学生写《美丽的秋天》这篇作文,三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有限,也不能完整的叙述秋天到底美在哪里,这时,多媒体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课件上出示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像一面明镜),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像蓝宝石),秋天的树林(满地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地毯)……再联系自己看到的秋天,这样学生不仅能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秋天,还能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不仅如此,动画和录音也都能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最后,放开表扬,让学生在鼓励中喜欢写作。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掌握方法,创新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所以,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运用同一种思维方式,这使学生的思想僵化,不敢创新,比如:我们一般出半命题作文“我爱(

)”,大部分同学写“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或者“我爱老师”等,可是如果你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稍加创新,作文会更棒的,比如“我爱白色”,这不仅仅是一次创新,更是一次尝试,这里的白色不仅是一种色彩,也喻指医生,学生由此写出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再比如,习作“我有一个彩色的梦”,由各种色彩联想到相关的梦想,“我的梦想是绿色的”,意思是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战士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人名服务;“我的梦想是红色的”,是说我想成为一名消防队员,为人民的财产无私奉献;“我的梦想是蓝色的”,是说我要成为一名海军,为祖国的航海事业做一份贡献……这些都是创新,让学生拓宽思路,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让习作写出自己的个性。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起步作文评改之我见 篇7

第一, 准确把握新课程学习目标, 确定评价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 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些目标就是我们评改起步作文的标准。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评改模式, 不能以评改考试作文的要求去评改起步作文, 也不要用街上买的作文书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 更不能用成人眼中的种种写作章法去规束学生表达, 判定作文优劣。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写, 并且要相信自己完全能写好。素质教育的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 主张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有差异才有个性, 有个性才有发展, 有发展才有进步, 有进步才有信心, 有信心才能坚持。所以, 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这个习作目标, 切实降低习作要求, 解放孩子们的头脑, 真正做到用这些目标指导学生习作, 评价学生的习作!

第二, 在具体评改起步作文时不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多交流, 少批改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也是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更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作文是做什么用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 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 用来济说话之穷, 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 就作文。”作文和说话一样, 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 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 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 为什么不应该“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从而得到反馈,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过去的作文教学尽管在作文讲评时也有学生的活动,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教师的反馈、教师的评价, 学生分享的多是教师指挥棒下的那点快乐。这就违背了作文的本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不能还原作文的本意呢?

所以说, 写后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决不能少!因此, 教师应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中习作编排特点为依据,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践行一些习作交流活动。如:读给爸爸妈妈听, 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读给同学听, 读给大家听, 把习作贴在教室展示, 把习作送到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在分享中提高自己, 淡化教师与学生不见面的批改。

(二) 多肯定, 少批评

三年级是学习写作文的开始, 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要求一定不能高, 否则就会影响到“乐于写”。依照课标, 注重培养学生乐于习作的情感和习惯, 教师应把对学生作文的要求降低。只要学生动笔写了, 哪怕是正确运用了几个标点, 妙用了几个好词, 有一个好开头, 一个好结尾, 一个好比喻, 一个好细节……只要有进步, 有发展就是好文章, 就应及时肯定, 放大优点, 从而鼓舞学生信心, 让学生积极地“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 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质量和兴趣。

(三) 多鼓励, 少修改

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 能力高的可以写出让教师满意的文章, 能力欠缺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 作文势必会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我的班上就有这么一部分学生, 写作文像“打电报”, 寥寥几笔, 让人感到学生概括能力胜于描述能力, 为鼓励这些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这学期开始, 除加强对学生观察、描写能力的指导外, 我还在评价上进行改革。我评改作文是采取保底分加亮点分结合, 保底分是根据作文内容打的, 亮点分是根据学生作文闪光点 (如上说到的一个好词、一个好题目、一个好开头……) 来给的。起步作文的保底分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态度, 学生们应该都能轻易获得。而亮点分是重在肯定学生,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优点, 而这个优点被亮点分放大, 学生无疑得到了鼓励, 下次作文便会努力写得更好。这一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目前还不能算是能力) 。虽然其中不乏所谓的流水账, 但它毕竟让学生迈出愿写的关键一步, 所以学生写的文章即使是流水账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本着保护的心态, 让学生有个能够自由自在的思想空间, 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千人一面。

(四) 多引导, 少代替

在开始学习写作的几次作文里, 肯定有不少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不加选择一五一十地写下来, 成了“记流水账”。这是初学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学困生。但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写流水账式的作文, 不能简单地一棒子打死。没有粗糙哪有细腻?没有不像样的作文, 哪有好作文?生活就是流水账, 流水账中有精彩。没有一个个流水账哪来的一篇篇精彩文?看看许多作家的随笔, 例如孙犁, 似乎不少是写流水账, 却又那么充满真情实感, 平淡中透出精彩。其实, 真正写好流水账也不容易啊。当然, 我们在肯定流水账的同时, 别忘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作文时学会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来充实文章, 对选择的内容多问几个怎么样写得具体一些。努力把流水账改好, 在这个修改过程中, 教师是起引导作用的, 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地把学生的作文拔高或改得面目全非。“作文不厌千回改”, 但这个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改与教师代替改所取得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因为学生能在自己一遍遍的修改中享受到习作的成就感, 从而会对写作更有兴趣和信心, 也容易激起再次作文的热情, 真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 要善待学生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探究 篇8

第一, 听话是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和能力。从孩子们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 我们便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 这和学生的方言是有区别的。从第一课开始, 就要让学生学会听懂老师发出的每一个指令, 对他们的要求, 尤其是表扬, 还要听懂同学们之间表达的意思。我们所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 他们有的尽管经历了学前教育, 但是40分钟在教室里面坐着的情况是不多的, 因此, 要想学生尽快适应小学语文课堂学习, 学会遵守纪律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话, 并按照要求做。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喜欢上语文课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个学科, 我经常给孩子们背儿歌、讲故事, 让孩子们徜徉在童话的海洋。

第二, 说话是技能, 培养学生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听话、听课、听故事只是一个起步, 学会表达才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进入小学, 随着知识的积累,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生要随时准备和老师进行互动。而最简单常见的互动就是语言表达。最初的一个月, 很多孩子胆小、怕老师。一般不敢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就算是勉强回答, 也极度简单。我准备了小红花、铅笔等小礼物, 在孩子们和我互动完之后, 都及时给他们鼓励。孩子们看到其他孩子得到老师的礼物, 自己也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 不断有孩子主动回答问题。趁着孩子们的兴致,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说一两句完整的话。然后在班上分成学习小组, 先在小组内讨论表达, 再勇敢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的表述。

第三, 读书是拓展, 培养学生感性认识, 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有了拼音的基础知识, 我便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 每个学生每期至少读一本课外注音童话故事书。每周我会安排一节课让孩子们讲故事, 内容就是他们自己读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最初的时候学生讲不清楚, 经常讲不完整, 我便让学生和我一起讲。一两个月之后, 我让两个同学一起讲。他们先看故事, 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补充。到了小学二年级下期, 大多数学生就能够独立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积累了孩子们写作文的素材, 也为他们的语言连贯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 写作是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作文是说话写话的延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就有了写话训练。大多数的孩子在写话的时候不会拓展, 比如他看到一幅粉红色开得正艳丽的荷花的图片, 他会说这是一朵荷花。我就培养孩子们使用形容词“这是一朵粉红色的荷花, 真漂亮”。在造句的训练中, 很多孩子也是怎么造句最简单, 就怎么造句。我就鼓励孩子们练习使用形容词, 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进去。在反复的训练中, 孩子们看到一幅图画, 可以说出两三句完整的句子。抓住他们的兴趣,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幅平庸的图片通过孩子们的想象, 可以成为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前面两年的教学铺垫, 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就轻松不少。

2.真挚的情感是打动读者的第一要素。但是, 如何让学生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出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第一大难题。随着学生的阅读量增大, 知识的积累, 他们会看到不少作文书上面的范文写得很优美。对照自己的文章,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众多的作文辅导教材面前, 我鼓励尽量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而不是去仿照别人的作文, 仿写别人的心情。“我手写我心”这是我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我想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中真挚的情感, 所以在教育学生作文的关键是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是作文的关键。从八股文到现在的各种体裁, 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小学的作文多半以记叙文为主, 因此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就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了。在布局谋篇中, 一般注重开头、结尾、主体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他们各自掌握自己喜欢的结构进行写作, 这个环节就是写提纲。布局谋篇会了, 就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技巧。不管学生在前面几年训练的情况如何, 在面对一个新的命题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下笔无从说起的情况。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并能够适时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 批改是关键, 培养学生自信的写作兴趣。教师是学生的第一个读者, 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读每个孩子的文章, 我们会看到一颗颗跳动的心灵。当我用红色的钢笔划出吸引眼球的句子, 再写上几句贴心的话回馈给孩子们的时候,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幸福的笑颜。教会学生作文是我们的任务, 学会欣赏孩子的文章是我们最起码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捧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的时候, 一定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幼稚的心灵。

谈作文起步教学之策略 篇9

一、低起点、早起步

这个提法目的是让老师和学生减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使学生轻轻松松地作文, 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难, 特别是作文的起步训练已经成为小学生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把作文看得很神秘而畏写;老师把作文看得很棘手而畏教。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须下大功夫且存在一定难度的工作, 但只要认识了作文的真面目就不难了。其实, 作文就是把自己做过的事, 想说的话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罢了。所以, 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在作文课上, 要把有意识的作文当成无意识的事去完成。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 你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平日里也做了很多的事?现在只想告诉老师知道, 不想让别人听见。那怎么办? 那只有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记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让老师一人慢慢地看。”这时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写作之中了。至于写多少?写什么?暂且不作过高要求。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有开始之时, 如果三年级的作文不起好步, 往高年段推, 往后挪, 这势必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的不可取的做法。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及早在作文之路上起好步。听到不少高年段的老师在感叹:读五六年级了, 有的学生作文时还不知写题目, 也不会分段, 甚至连分段空两格也不会, 全文结束只一个句号……诸如所叹。说明作文起步没过关, 似乎永远欠这笔账。纵观高年段学生作文能力的低落, 提醒我们作文起步宜早不宜迟。

二、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心理学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趣生情感, 情感生热爱。学生只有真情地去热爱作文了, 才能自主地写好作文。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目写作文。假如我只是简单地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就命令学生写。那学生肯定皱着眉头说:“怎么写呀?我不会写!”当时我采用了舍远及近的做法, 其效果就不同了。我用“找个朋友去做客”的话题激发写作兴趣。我说:“同学们, 你们想找个朋友去你家做客吗? 这个朋友他不知道你家在哪?你应该告诉他吧?不知去你家里有多远?路怎样走?要转几个弯?要过哪些桥?你都得告诉他, 使他心里有个数吧。还有家里有哪些人?该怎么称呼?家里有什么摆设? 村子里有什么好欣赏的景物?……我刚说完, 学生们都动起笔来写了。这时学生的心理是生怕写不详细, 都在努力写清楚, 好让朋友成竹在胸。

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 要随机采用。例:目标激励法、成果激励法、情境引导法、竞赛激励法等。总之激趣的目的是寓教于乐, 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作文。

三、学积累、会运用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生动活泼的词语, 使他们学习运用丰富的词语, 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因词语贫乏, 而造成句子干巴, 影响表达效果。要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 认真积累词语是个关键问题。因此,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累,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⑴抄写积累。我要求学生备有听课笔记或者积累簿子。每教一篇课文,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分类抄写:如近义词、反义词、拟声词, 各种式样的重叠词以及描写人物, 自然景物的专用词语等。⑵运用积累。我在早读课上或授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 听写某一类词语;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据意写词语;背记词语所在课文中的句子等。让学生既有分类的积累, 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

四、练仿写、迁学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已不限于书本中的课堂, 而应该多渠道、多方位的“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无疑是当今作文起步教学的可取之法。电视、电脑网络中的信息、广告语、节目台词等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喜欢学, 喜欢模仿。我借此契机在作文课上让学生重播重演。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语气仿写:体育、音乐台词、家乡土特产品广告、学校和村里的新人新事、短信息等。学生仿写得很投入。在此基础上, 我再帮学生分析这些句群的结构关联, 让学生仿学得法。

值得一提的是:要告诉学生仿写不是抄写, 是效其法。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 我灵活掌握仿写的方法:教学古诗, 让学生依据诗句意境, 发挥想象力写成短文。教学寓言, 训练学生扩充寓言古诗写成记叙文。教学长篇故事性课文, 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缩写。或者选取课文某一精彩片断, 变换人称、事件改写。总而言之, 要多渠道地多方位地“仿、改、变”。在仿写过程中, 运用自己的词语越多仿写就越成功。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策略 篇10

一、概括自然段意, 渗透取材知识

“材料”是文章的物质基础, 是表达文章中心、写出好文章的重要因素。只有选取了一个或一组好的材料作为基础, 才有可能打造出一篇好的文章。而初学习作的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或是写不好的关键就是:拿到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就是作文取材能力弱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时机, 渗透习作的取材知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 课文围绕“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一中心, 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和北大荒物产的丰富两大方面。其中, 写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分别选取了“天空中流云的色彩美”、“小河的清澈见底”、“原野的热闹非凡”3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描绘。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课文各自然段段意之后, 不要急于收场, 围绕习作的取材知识,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仅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 难道是因为北大荒秋天的美景只有这“三个方面”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会想到:

生1:秋天, 树叶变黄, 被秋风一吹就会像小蝴蝶一样飞舞着落到地上, 这时的情景也很美。

生2:秋天郊外的草地上、山坡上会开一些美丽的小花, 很美……

至此, 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是啊!北大荒秋天的美景远远不只是作者所描绘的这“三方面”, 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 将所有的美景都一一写出来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从中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典型、最合适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写。从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取材”, 在写作中应该如何取材。教师还可随即安排一些相应的取材练习, 根据所教学的文章的不同类型———人、事、物、景, 给出不同命题。根据《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可出一些写景类作文, 如《美丽的校园》, 学生比较容易列出写作材料: (1) 学校校门的造型美; (2) 教学大楼的雄伟; (3) 校园的花坛之美; (4) 校园文化长廊的美……与此同时, 还应向学生强调提出:不同的材料 (内容) 要分开来写, 即各成一个自然段, 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楚明了。

二、通过分段教学, 介绍文章结构

选取了较好的写作材料, 却不一定能将文章写出色, 材料的安排即文章结构的处理是一个突破点。小学生作文, 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入门作文, 限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教师不宜讲太多、太深奥、太复杂的文章结构。教师可从简单的“三段式”文章结构入手, 让学生认识到:一篇完整的文章包括“三段式”, 即开头、中间、结尾3部分。而文章“三段式”的认识, 可在分段教学环节中加以渗透。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暑假里, 爸爸带聪聪到青岛旅游, 途中教聪聪用身边的“无字词典”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 并教育聪聪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仅要会查有字词典, 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的事。此文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结构完整。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哪几个自然段讲了爸爸教聪聪用“无字词典”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 有目的地挑出文章的主体———中间部分。这样一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给课文分了段:开头部分讲了署假里, 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结尾部分讲了爸爸教育聪聪要学会查“无字词典”。随即, 在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 教师要进一步围绕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让学生知道, 写文章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才算完整, 这篇课文的开头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中间部分写爸爸教聪聪用“无字词典”准确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结尾部分点明了聪聪这次随爸爸去青岛旅游的收获。教师在讲解、介绍的过程中, 还可随手配上简明的示意图, 便于学生理解, 加深认识, 形成“三段式”的习作概念。而有的课文源于文章结构的灵活多样, 看起来似乎不够完整。如《石榴》一课,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2~4自然段分别讲了“春天石榴”的枝、叶、花的长势;石榴的样子;石榴的味道。遇到类似的文章,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文章“三段式”结构的补充训练, 给课文加个合适的结尾。学生通过对全文的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作出了这样简单的结尾:

生1:听了我的介绍, 你是不是也想到我家乡的石榴园来逛一逛呢?家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生2:你想尝尝我家乡的石榴吗?那就赶快来吧!

生3:我爱家乡的石榴园, 更爱家乡的石榴……

在如此潜移默化的引导中, 学生便可领会文章“三段式”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中心思想, 安排写作详略

写作文不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必须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将所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详略安排,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做到主题鲜明、中心明确。教师可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教学环节中, 渗透写作“详略安排”的知识。如《赶海》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 抒发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而“赶海”这件趣事又包括了起因———暑假里“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经过———在沙滩上抓蟹捉虾;结果———满载而归。待学生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 抒发了什么? (作者童年生活的无穷无趣) 至此,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赶海”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环节中, 哪个环节最能体现出其中的乐趣?或哪个环节最有趣,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便能很快作出判断:最有趣的是在沙滩上抓蟹捉虾的部分。然后结合课文, 教师再深入引导:“赶海”这件事体现的就是一个“趣”字, 围绕这个“趣”字, 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乐趣的部分作为重点, 用了较多的笔墨作了讲述, 也就是重要内容的详写, 而起因和结果部分对表现赶海的“乐趣”作用不大, 所以作为次要内容, 作者只用了较少的笔墨进行了交待, 其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甚至是只字不提, 如“我”如何闹舅舅?“我们”怎么来到海边?一路上说了什么?看到、听到了什么?是怎么回去的等等, 这就是对次要内容的略写。写文章就应该这样——围绕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安排好详略, 写出的文章才能不偏题、不跑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写作“详略安排”的认识, 教师还可当即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判断练习。如《奶油大战》, 这是很多学生在过生日时所经历过的开心事, 这奶油大战的前前后后也会发生很多事, 师生共同将其列出: (1) 准备蛋糕、糖、水果; (2) 伙伴陆续到场; (3) 收礼物; (4) 许愿、唱生日歌; (5) 切蛋糕、分蛋糕; (6) 抹奶油大战; (7) 收拾战场; (8) 散伙。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判断, 以上环节哪些一定要详写?哪些要略写?哪些甚至可以只字不提?这样一来, 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写作详略的要领了。

四、赏析优美句子, 指导写作技巧

再议“三年级起步作文” 篇11

因此,模糊“起步作文”,控制下落趋势,成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求和主张。

一、写作伴随着“非写作”

新课程的作文教学好像没有要哪一天正式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写作文”。如果说有“开始”,那就是一开始学习就有写作了,但并不告诉学生,也不是正式的写作。读拼音、学字词,就结合着说话训练,也就可以结合着写作,将所学的字词(特别是课堂之外所学的)记下来,将含有词语的句子记下来,将所说的有意思的一句或两三句记下来,或长或短,能写字就写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其他符号代替。其他如口语交际、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可以与写作结合。教师贵在有这种意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过高要求。但“提起笔来学习,也就要提起笔来写作”,应该由教师训练而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此,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这个学段的要求非常明确,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二、写作伴随着阅读

千万不要让写作成为一件独立的事。写作一定要紧随着阅读而展开,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我们看来,与读书相关的“动笔墨”是更加泛化的写——“亦读亦说亦写”。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从一年级起系统规划、设计学生的阅读——从儿歌开始,到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再到阅读童话、神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一年级),《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木偶奇遇纪》等(二年级),再到阅读历史小说或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等(三年级)……

这样,在“课前三分钟”和专门的阅读展示课中,学生就会大显身手。学生的读、诵伴随着自评和他评,说的基础上便有了写,写感悟,写想法,或长或短,由短逐渐变长。

三、写作伴随着观察生活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并从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就语文而教语文,就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将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包括让学生在其间观察、体验并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才能创造最佳的语文学习成效。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为此,我们从一二年级起就应注重将“非写作”的写作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

首先,要不定期地结合教材学习进行主题观察。

其次,要坚持每日观察,写“每日几句”(三年级后扩展为“每日一记”)。

第三,要拓展孩子们写作的范围,班上可以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活动中写;家长负责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快乐生活中写……

四、淡化形式,着重内容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的写作定位于“写话”,三四年级定位于“习作”,不出现“作文”的概念,并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淡化形式要求,将内容看得比形式重要,“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内容重于形式。我们也可将周记作为学生小练笔的载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一个系列,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有无限的内容可写。

五、培养写作的兴趣与自信心

新课程的作文教学把激发学生“乐于表达”、喜欢写作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基础。要使学生乐于写,策略上除了将形成学生有话可写的内容(素材形式)活动化、游戏化或增强其趣味性外,旨在培养与强化学生写作兴趣与自信心,此外激励与评价的使用也显得无比重要。对此,我们的可以这样做:

美文欣赏。注意发现学生的佳作。对于佳作,主要是教师激情澎湃地朗读并竭力予以宣扬,以令小作者无比荣耀,从而增强其奋进的动力,让其他同学顿生羡慕之感,也努力追赶。

激情评语。富有激情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将使学生激动万分,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写作是生活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编作文集。建立班级出版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或誊抄并装订,配以新颖的书名,漂亮的封面,还有目录、编后记、家长赠言等。班上要举行隆重的“出版仪式”。作品一经出版便是对孩子作文的最高奖赏,是学生美好童年生活的永久纪念。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策略 篇12

关键词:起步,策略,兴趣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 掌握的词汇不多, 认识的事物不丰富, 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整个作文教学的关键的环节。这一时期的作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今后的全面发展。如何引导三年级的学生会写作文、乐于写作呢?针对这一课题, 笔者谈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的反思及指导策略。

一、当前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习作教学模式陈旧。

《新课程标准》在习作部分对中年级段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表明中年级阶段的作文只是练笔, 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实际习作教学中, 教师仍存在着限制习作字数、结构, 圈定习作范围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限定的圈子里写作, 思维受到了束缚。

2. 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不少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以毕其功于一役。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写出“像样”的文章, 布置学生抄写、背诵作文选上的一些范文;作文课上, 教师也不要费力讲解, “作文选”成为学生写作的法宝。

3. 不注重语言和素材的积累。

三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小、掌握的词汇少, 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广泛的阅读, 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积累知识, 发展思维, 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进行表达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但这一要求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生难以获得较多的生活体验。

4. 批改不及时, 不重评讲。

叶圣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式作文批改的弊病:“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批改完几十本作文需要较长的时间, 学生得过一二周才可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等级, 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对教师的批改结果, 多数学生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子塞入书桌,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的指导策略

1.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 上好第一堂作文课。进入三年级, 课程表上就郑重其事地排上了“作文课”, 学生觉得作文很神秘。由此上好第一堂作文指导课成了引起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 教师须得倍加重视, 精心设计。其次,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作文教学, 老师板书作文题目, 说说作文要求, 学生开始写作, 长期如此, 学生感到作文课, 枯燥乏味, 失去写作的兴趣。教学中, 教师根据作文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 写《秋天的校园》一文,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仔细观察, 然后再写作;还可以降低作文要求,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三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因此,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少些限制, 少些要求, 要鼓励学生大胆选材, 大胆构思, 提倡自拟题目, 让其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的朋友》可以写人物, 可以写动物、可以写植物, 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和梦中的情景等。表达方式也可以自由,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他们尽情地想象, 无拘无束地表现出自己的童心童趣。

2. 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古人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在不断地积累中, 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 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1) 丰富生活, 创造“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以生活为本源。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 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组织学生亲自去观察、体验。在学校里, 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班队活动,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闪耀着心灵美的、光辉的人物和事件, 都能让学生进入“心有所思, 情有所动, 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在家庭中, 让学生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关注家庭中大小事情, 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自然, 去感受社会之博大、生活之艰辛;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去探究奥秘, 去充实人生。学生有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2) 博览群书, 积累语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小、掌握的词汇少, 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 因此, 写作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 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 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广泛的阅读, 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积累知识, 发展思维, 提高鉴赏能力。另外, 让学生博览群书, 从而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而在阅读过程中, 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 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积累语言的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诵读记忆古今中外经典之作。《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 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 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所以,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晨读课、课余时间有计划、有梯度地补充背诵一些国学经典、诗歌经典、现代中外诗歌名家短篇, 如《三字经》、《唐宋诗词》等, 丰富学生的语言。

3. 片段练笔是写篇章的基础。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必须要从小处着手, 也就是写好作文可从片段练习开始。片断较之成篇的作文, 篇幅短, 要求低, 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两三段话, 可以不讲究开头、结尾, 可以没有文题……扎实地抓好三年级学生的片段练笔, 可以克服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掌握写段的基本技能, 为学生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打下基础;发展学生的细微观察能力和“写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学生多动笔、爱动笔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写整篇作文积累素材。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片断, 这就为今后写成篇的作文打下很好的基础。例如, 教学苏教版第五册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一文, 此文中的第四节构段方式是总分关系, 此段围绕着“原野热闹非凡”一句展开描写,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此段后, 就可以相机进行一个片段练习:下课了, 操场上立刻热闹起来。长期如此训练下去, 学生以后写整篇作文不会再感到困难了。

4. 读写结合是写作的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认识浅, 注意力稳定性差, 活泼好动, 模仿力强。因此, 习作教学就一定要与阅读教学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如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的, 是怎样写具体的, 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等。例如, 在教《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 作者在写“北大荒的原野”时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时教师以这段为重点, 先让学生边读边标出:这段文字有几句话?说说每句写什么?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提供几个中心句, 如“花园里的花真美丽”、“我的铅笔盒很好看”、“下课了, 操场上立刻热闹起来”等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课后还可布置巩固练习:以“我有一个___的____”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强化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种构段方式。如此长期训练, 使学生在讲读课上知道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些, 以便在作文时加以运用, 学生掌握了方法, 习作起来, 就能如鱼得水了。

5. 欣赏性评价可激发写作的热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心灵较脆弱, 心理承受力差, 爱表现, 好表扬。因此, 教师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三年级学生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 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 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评语做到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 诱发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 要使孩子同自己讲的话发生共鸣, 就需要同学生对准音调。”笔者在学生作文本上常常会这样写到:“你的词汇真丰富!”“你能把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真了不起!”“你的比喻用得好极了!”“你的想象真丰富!”、“你这个句子写得太感人了!”“老师发现你的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清楚楚, 还能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真棒!”等鼓励性的话语。让每个学生见到评语后, 都有成功感。如果学生习作中有不足之处, 教师在评语中也要恰当地指出, 用饱含信任与期待的语言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小心呵护小学生写作的热情。

总之, 如果教师能以多种作文指导策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 具有基础的写作能力, 就会为高年级段写整篇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厨房管理下一篇:旅游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