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2024-11-02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精选15篇)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篇1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而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在学习中找出课文里的好词语,进行仿写练习。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语,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了这几个词分别讲了玉米、桃子、西瓜的两个特点,要同时介绍事物的.两个特点,课本是用两个“又”字连起来的。掌握了这种构词方法,同学们就可以仿写出很多词语,如又蓝又高、又白又胖等。如果每学一课,从中学会一些词语,再模仿说写,就会积累很多的词语。

有了丰富的词汇,并不等于说我们能写好句子。首先我们要掌握句子最基本的三种形式,即“什么(谁)干什么”、“什么(谁)是什么”、“什么(谁)怎么样”。通过“补充句子”、“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连词组句”等形式的练习,加深对句子的感知和理解。其次,在说话、写话中,学习添加一些词语,把话说得更形象、更明白。如,老师设计的给词扩句练习“妹妹提了一个问题”(奇怪、可爱),可以扩写成“可爱的小妹妹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样扩使这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更准确。掌握了这种方法,同学们就会在造句或说话、写话中自觉运用了。

经过以上循序渐进的练习,不但能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常用句式,也会为中高年级时写作文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篇2

一、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大都重视学字、学词教学, 而忽略了大纲要求的说话、写话训练。到了中年级, 就要求学生写出有头有尾的成篇文章, 忽略了极为重要的“言之有序”的片段训练。这样, 造成教师后期作文教学任务重、起点高、难度大,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 失去了学习信心, 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就是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忽略了教学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不重视各阶段之间教学上的衔接过渡所造成的的不良后果。

“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实践已经讲明, 早期作文训练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从小训练学生准确的用语造句, 说完整的话, 写完整的句子, 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训练;看图说话, 看图写话, 是小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只有这些功夫下得深, 下得扎实, 才能为中年级片段训练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作文教学有明确规定, 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看图说话、写话, 观察说话、写话等, 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大纲》还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 各个年级要有所侧重, 低年级要加强词和句的训练, 要求说话、写话时语句通顺, 前后连贯。”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了低年级说话和作文训练, 要求提得更明确。“说话”和“作文”作为两个大项, 单独列了出来, 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改变了“以识字为重点”的编排方法, 强调从发展语言入手、重视听说读写训练, 加强语言实践。第二册安排了说话、写话训练, 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 写几句话。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语文教学大纲》, 认真领会大纲精神, 明确大纲提出的各年级作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用《大纲》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时, 教师要转变旧的观念, 认真钻研教材, 努力上好每一节说话课、写话课, 从一年级抓起, 扎扎实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句子训练, 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二、怎样进行低年级作文教学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 要有内容, 语句要完整、连贯。”遵循这一原则,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说话入手, 再逐步过渡到写话。

1. 教学生说完整的话

低年级小学生在入学以前, 虽然口头上积累了一些词汇, 学习了不少口头语言, 但有的学生说话结巴, 吐字不清楚;有的说话不完整;有的语句跳跃或颠倒, 前后不连惯。因此, 教师要教学生说完整的话。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 话要说完整, 要针对教师的提问来回答。例如:“你是几年级的小学生?”——“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求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前提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例如“今天是什么时候?”问题含糊, 学生难以回答。不如改问:“今天是星期几”“今天是几月几号”或者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为此, 教师的提问要有准备, 不能临场信口开河;平时教师的语言更要准确、规范, 做学生的表率, 如果教师的语言啰嗦、表达不清, 学生当然会受到影响。

2. 教学生写通顺的句子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较多, 有的词序掉到, 有的用词不当, 有的前后矛盾, 有的重复啰嗦。因此, 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句子的训练, 要求学生把句子写完整, 写通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可以先用字组成词, 再用词说话、写话。如:树小树小树长大了。绿绿油油地上的小草绿油油。指导学生用词写话, 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课文中是如何运用这个词的。然后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懂得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个词, 再把想好的话说一说, 最后写下来。指导学生用词写话, 也可以先说一个短句, 然后再逐步扩充, 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如用“认真”一词写话, “我认真做作业。”“我在教室里认真做作业。”我在教室里认真做语文作业。“自习课, 我在教室里认真做语文作业。”用词写话时, 有的学生常出现望文生义、用词不当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如用“不约而同”写一句话, 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写的:“老师组织我们去春游, 两个一年级的学生不约而同的掉进水里去了”。这显然是没有理解“不约而同”这个词确切的意思。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还可以结合课文教学, 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如抄写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听写句子、整理词语组成的句子、修改病句等。

3. 教学生看图说话, 看图写话

低年级学生开始看图说话, 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次序, 也不连贯。因此, 出示图画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次序地看, 有次序地想, 有次序的说, 有次序地写。如语文第二期《基础训练8》中的“送伞”, 要求学生看图说一段话, 再写几句话。教师应先让学生仔细看图, 说说天气有什么变化?在看图中教研室的老师, 说说放学后, 老师还在干什么?最后看教研门口的两个少先队员, 说说他们俩到学校去干什么?为了让学生多练习说话, 可以用上述三个问题, 师生互相问答, 同卓相互回答, 逐步过渡到让学生丢开问题连起来说。如果学生有困难, 教师可以示范, 教学生说。大多数学生会说后, 教师再让他们用连贯的话写在练习本上。指导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 这是作文的基础, 必须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使学生过好句子关, 从会说一句话到会说一段话, 从会写一句话到会写几句话。只有这样, 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才能提高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质量, 才能切实有效地抓好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摘要: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教学成功与否, 对学生以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起步作文训练。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方法例谈 篇3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97-01

低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低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

一、明确训练要求

一年级上学期,结合学词学句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什么是句子,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学会议完整话、学写完整句子,初步认识陈述、感叹、疑问、祈使四种基本句式。

一年级下学期,在认识结构简单的单句的基础上,再从一识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复句。有意识地提一些常见的句型、句式,让学生练习仿造句子,扩充句子,要在学说连贯话、把一句话写通顶上下功夫。

二年级上学期,通过看图说一句话、说几句话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内容较多、形式较复杂的句子群,学会模仿范句套写总分式、并列式、接续式句群.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观察有序,言之有序。

二年级下学期,通过看图、看静物、看一场景色等观察训练,学习按时间、方位等叙述顺序写一段话,或写小短文。“学习简单的比喻句、排比句、设问句等,练习修改不通顺的病句。

二、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1、口头表达。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

说话,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极其容易的事,在上学前,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但并不一定规范,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1、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比如:老师说出一句话:“小鸟在树上叫”,让学生找出“什么”“怎么样”这两部分。

2、判断句子的完整性。如出示以下内容:

“(1)下雪 (2)春风吹醒了笋芽儿(3)我的妈妈 ”让学生判断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两方面的训练并不是只靠这些题目就够了,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

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娃娃哭了。”再写“娃娃( )地哭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任意挑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内容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这样他们写起来特别来劲。

四、抓阅读教学 交给写作方法

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孤立的进行,不能只在作文课上去讲,而应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

1、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是写好习作关键。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生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注意交给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2、拓宽想象空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可让续写作文。如教学:《小摄影师 》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教学《秋天的雨》后让学生仿照某一节写写自己听到的秋的声音。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读写如何结合?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①读怎样与写结合?有的教师介绍一个好经验,即选范文让学生读。读好一篇,至少要写一篇,有的写三、四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可以学写开头,也可以学写结尾,或写人物神态等。②写怎样结合读?写作中强调观察是对的。但学生感知了不一定会表达。如有的老师布置学生写“春游”,学生思路打不开,却少词汇、也缺乏联想,老师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发给补充同读教材《春》,学生一对照,就模仿了。另外,有的老师看到学生不会对照或回忆有关课文,从中得到启发,于是今天写这个题目,就让学生把有关这个悦目的文章(包括过去学过的课文)带进课堂,读一读后再写,这也是条好经验。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篇4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但作文的要求却比二年级的写话高出几个层次。第一次作文课写《我的课余生活》,笔者花费两节课时间给学生讲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还给学生展示了几篇范文,但收效甚微。有些学生没分段,整篇文章一大段;有些学生文章主次不分,主要内容一点没写次要内容写了一大堆;更有甚者寥寥数语无话可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掰手腕比赛。要大家注意比赛过程,观察人物的表情,留意大家所说的话以及自己的感受。比赛结束后,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如 “说话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首先观察书包像什么,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打开书包观察里面,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书包的形状、颜色,书包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说话题”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教学完《小摄影师》这篇课文后安排学生续写《小摄影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小摄影师能够如愿以偿地拍到高尔基的相片吗?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些同学说能,也有些说不能。笔者让他们说出理由,并为自己的观点展开合理想象,说服大家,然后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在小组中进行修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倡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天才在于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充分说明读书与积累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自由读一篇文章,并用阅读本将看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所发感想写下来。在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再教给学生们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就能妙笔生花。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篇5

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是科目二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一项,因为这个项目稳定性差,想要准确的操作好这个项目,没有什么技巧,只能通过多练习,反复的练习,掌握好方法后才能有把握通过考试。

那么,怎样的培训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的技巧呢?下边小编有请资深教练为我们图文讲解一下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训练方法和考试技巧!

一、培训方法

在练习坡道定点停车时,可以多立几根标杆,这样上一次坡就可以多操作几次定点和起步,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坡道定点看起来操作不难,但实际练习时很不稳定,所以针对这个项目只能是反复的多练习,只有操作熟练了,才能顺利通过。

如果每个人上车后,练习的次数过少,一点感觉都没找到就得换人了,那么,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会很差。

训练时每个人每次练习5次比较合适,一般第一、二次容易出错,然后在第三次开始纠正错误,最好两次就可以找到感觉了。

二、考试技巧

1、上坡时要压好离合踏板,让车速很慢的上,中途不能停车。

2、上坡时,看车头的小后视镜,看到边线与车身贴在一起,这么上就行了,注意上坡过程中压了边线没关系,只要在停车时不压就行。

3、定点,还是看小镜子,看到小镜子与标杆的前后位置快平行时,也就是接近平行时停车好了,如果平行了就会出了停车线,这点很重要。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篇6

一、故事仿写法:顺从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选择短小、通俗、有意义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再练习写出来,只要能写出大致内容就是成绩了。学过的故事性课文,像《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也可以让学生仿写。

二、实事记叙法:写学生亲耳听的,亲眼见的,亲身经历的事。当然,最初要选择最简单的练习,以后根据年级不同逐步加深。如:课堂上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方格本不够用了。”另个学生说:“老师,我借他一本。”再如一个学生拾到一角钱交给了老师……这些零琐小事儿,多数学生不但能说明白而且能写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邻居家的猪到你家偷吃猪食,被你家小花狗给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爱特点;天突然来雨,你或别人把李奶奶晒的被子收回去了,突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等等。

三、缩写课文法:小学课文,一般都浅显易记,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练习缩写,不算高不可攀。如《小猴子下山》,写出小猴子下山后几次做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就算可以了。

四、创设意境法:按教者事先考虑、准备的,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件简单明了的小事儿,接着让学生复述或写出。如:一次教师给学生发课外书,发完少了两本,就让学习委员到备课室找,结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于是,马上让学生动笔。这样做学生感到有兴趣,有话写。

五、字词扩写法:低年级字词任务较重,可随时结合字词教学,进行扩写词语,扩写句子,扩写一段话,乃至一段短文的训练。尽量做到:联想丰富,有进步意义,内容完整、语句通顺。如:教“吓”字,组词(吓一跳)扩句(他把小力吓一跳),扩写一段话(小力走到教室门口,刚一推门,小军躲在门里,故意“嗷”地一声,把小力吓一跳,倒退几步摔个筋斗。上课时,小力告诉了老师。老师把小军批评了。小军红着脸说:“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六、观察实物法:写静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个方面着笔。“摹形”就是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传神”就是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可以说明物体本身的意义或者抒发作者对物体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

七、看图联想法:在“看图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使图前、图中、图后的情节融为一体。要注意以下四点:⑴看懂图意;⑵弄清题目规定的写作要求;⑶依据要求,结合看图,确定写作重点;⑷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如教第四册语文《杭州西湖》这幅图时,可启发学生说:“假设你此时在西湖岸上,能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再把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回答。教者可口述范文片段,最后学生复述、仿写。

八、讲说结合法:把讲读课文和说话练习结合起来。通过讲读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口头复述能力,这是把理性知识(或课文知识)转入实践运用的范例,是语文课与作文课紧密结合的尝试。如:讲《小蝌蚪找妈妈》、《松鼠》之类的课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时间讲读,十分之三的时间练习说话,十分之一的时间机动使用。叙述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游水嬉戏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习性;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情况。仿照《松鼠》的写法,叙述公鸡、大鹅、小狗等动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诗改文法:在学好古诗字、词、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探改写成文,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古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这些现成的材料组织成文,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技巧。

也谈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 篇7

罗丹说:“美到处是有的, 对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确实, 平凡的生活, 很少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 更多的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但对这些小事, 如果我们能用心去感受, 完全能寻找到许多“真善美”的东西。

让我们把视线引向他们每天所处的班级吧, 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的在上演:今天有同学没来上学, 是生病了吗?今天同学带了个小玩意儿把我们给吸引住了;今天老师发喜报了;今天乒乓课上××同学挥拍时不小心碰到旁边同学的额头;××同学上课表现特别好, 被老师表扬了;我和同学闹矛盾了, 一天都不理不睬……就拿同学没来上学这件小事来说, 当你在晨读的时候, 看到这个座位一直空着, 你有什么想法?你在一天里观察老师或同学对没来上课的这位同学有关的事又有多少:晨读后同学将他的椅子翻下来放好;班主任打电话询问他是什么原因没来上学;下课时同学们猜测他为什么没来上学;老师查作业少了一个, 问来问去没人应答, 最后才明白其实就是缺席的他;还有同学帮他整理发下的作业本和抄作业等。这些小事有的反映同学之间很会关心帮助, 有的反映老师关心同学, 对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因为对小事进行了关注, 内心有了自己的感受, 小事就变大了, 写话也就有内容了。

二、和作品共鸣

感受虽然由客观事物触发, 但每个人的情思感受也是可以熏陶感染的。书刊、电影、电视等通过文字、画面再现生活情境, 表达思想情感, 让你间接地感受不是你所经历的生活。而对孩子们来说, 书籍无疑是他们心灵最好的养料。通过阅读可以结识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 欣赏穿越时空的美丽风景, 领悟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读一本好书, 犹如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 让你增见识、长才干, 教你明是非、辨善恶, 在书香的熏陶下, 孩子的头脑变得睿智, 情感变得丰富, 心灵的触角也会越来越敏感。

在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 增加学生间接感受生活、陶冶美好情操的同时, 更要依托教材,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被编入教材。如二年级上册的《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蓝色的树叶》、《窗前的气球》、《日记两则》、《清澈的湖水》等文章, 都是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 极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读了《我选我》一文, 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班上的班干部选举活动, 不少孩子也自信地喊出:“我选我”。读了《一分钟》课文后, 不少孩子都说平时我也有这样的事, 我也要把它写进日记本。特别是学了《日记两则》, 孩子们看到同龄小朋友的日记就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甚至写自己的猜想、自己做的梦, 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 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写好日记的秘诀。因此我提议每个人用小本子建一个作文素材库, 把平时看到听到或自己经历的有点滴感受的事用简短的话语记下来, 作为以后日记、作文的题材。

三、把感受分享

都说“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 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换就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把感受交流、分享的机会。比如大家共同经历了一件事情, 之后就要及时让学生畅谈他们的感受, 如果受时空限制, 可以让他们先写下来, 然后讲评或将文章张贴, 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当孩子们津津乐道着, 或围着文章品头论足时, 善感的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久而久之, 集体形成了善感的氛围, 必将有力地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感受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 对孩子的独特感受我们要小心地呵护, 特别是在作文批改和评价时要坚持正确的理念。我认为在孩子的作文起步阶段,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 对孩子的作品都要以肯定激励为主, 只要文通句顺即可, 不要过多地讲究章法、追求思想性、渗透写作知识、运用好词好句等。

浅谈作文起步训练 篇8

一、写日记

文字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写日记无疑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俗话说“曲不离口”,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学生能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也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从个人角度看,日记可分为生活日记、工作日记、观察日记。学生一般可以从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开始,写的内容不需要用很好的词组来修饰,完全可以尽兴而坦然地写出特定的世事人情中的真我,完全可以用自我的眼光观察、描述和评议世事人情。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就因为它“真”而最容易做到挥洒自如。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从中选取自己觉得有表达欲望的材料,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这样,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就是练笔,全在一个“练”字上,勤学苦练,才有可能笔下生辉。写日记贵在持之以恒,勤写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和经验,打好基础以后,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单从写作训练来说,从“我写我”、“写真我”做起,也早已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写读书笔记

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看重学生积累、感悟和创造的能力。这就需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跳出课堂,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完后的所思、所得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过程,它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厚积薄发”写读书笔记,能够以读促写,是任何单项的技巧训练难以企及的。

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有: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的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其方式,可以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可以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也可以在活页纸或文摘卡上,目的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速知识的积累和储存,为写作文做准备。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目的在于从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人手,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综合,并及时记下自己独立阅读中所获取的第一印象。心得式,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杂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自己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都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熟读和理解。因此,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和积累材料的过程,逐步做到先有“心”所得,后有“笔”所记,使阅读和理解融为一体,从而养成良好的讀写结合的学习习惯。

三、常作文字记录

常作文字记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快速分析和归纳别人讲话要点的能力,学会简洁、准确的书面表达,还可以提高快速书写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经常训练的文字记录有:听课笔记、会议记录和访问记录等。其中,访问记录还可以直接用于写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做文字记录的方法,可以当面记,也可以事后追记;可以做详细记录,也可以只记要点,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录音或录像,再根据录音或录像整理记录。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放下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动笔的。随便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是我们却必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基础写作训练,让他们都能根据交流思想的实际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摄取和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训练,作为写作能力训练中最基本的素质训练,就应当要求学生“随便写什么,必须每天写”,以期达到“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那么最简单又最容易取得实效的形式,就是从写好日记、读书笔记、文字记录等各种实用的笔记文体人手。

三年级起步作文 篇9

奶奶家门口有一条小溪,没到夏天我都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小溪边玩耍,小溪的水不是很深,知道我的小腿,因此,我们常常去溪中捉鱼,那些小鱼是从上湖水库放下来的,可以随意捉着玩。

我的家乡很漂亮,每到春天,奶奶家后面的山上都开满映山红,满山都是一片通红,真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

秋天,正式丰收的季节!吃过早饭,我和爸爸,去地里收割谷粒。啊,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谷沉甸甸的,谷子压得稻杆抬不起头,一阵风吹过掀起伏的稻浪,好像在弹奏丰收的乐曲。田野里,农民伯伯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收割谷粒,我也跟在爸爸后面割一会儿割一会儿拔,就这样来来回回干了一天,总算把所有的谷粒都割完,爷爷还夸我会做事。

没到冬天,下雨的时候,树、房屋、田地、菜园、果园、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和小伙伴在雪地里打雪战,堆雪人。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10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自升上中年级,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老师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一、探求原因,反思不足 原因一: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会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原因二:教学方法不当

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如第六单元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本人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二、探求策略,彰显个性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策略

二、善于梳理、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

三、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本学期,我班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思考半天,孩子们不仅觉得无内容可写、即使是乱编也找不出两句话出来,语言积累太少,很难写成一篇较完整的作文来。

怎样把学生领进作文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想象的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呢?经过摸索、思考,结合我近段时间来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循序渐进,在课文学习中融入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第一步,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内容具体的作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对于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我采取“夯实基础、小步走”的策略、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刚学习作的农村孩子,平时课外拓展阅读很少,词汇量积累很有限,要把句子写通顺,生动是很难的。

二、模仿写作

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学生通过多次模仿写作训练,加深了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写得不精,但是条理都比较清晰。

三、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小练笔”训练 1.抓典型——仿写。

2、找拓展——续写。

四、努力创造实践机会,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

五、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做摘抄的习惯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储备量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篇11

一、什么是观察

观:看。察:仔细看, 审视。 这里的观察, 指的是为写作的需求, 有目的地察看。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目视, 而且需要耳听、鼻闻、手触等方式, 全面地感知、认识对象事物, 从而获得较细致、准确的生活材料。

二、怎样指导观察

(一) 确定目标———指导学生 “有的放矢”地观察。 观察要有的放矢, 是说观察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清楚“为什么观察”。

如写《课间的操场》, 课间操场上的学生不计其数, 操场喧闹无比, 学生到操场活动或玩耍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观察, 如何记录下来,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因此在观察时, 要抓住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这一重点目标观察。 锁定目标后, 放眼望去, 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莫过于“群体游戏”, 瞧, 充满生机的画面跃然纸上:

“课间的操场可热闹了。 王小明和张小丽等十几个同学在操场旗台旁的大树下, 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张小丽是“老鹰”, 王小明是 “鸡妈妈”, 其他同学是小鸡。 游戏开始了, 老鹰两眼紧盯着小鸡们一会儿往右扑, 一会儿往左扑, 小鸡们时而发出快乐的尖叫, 机灵的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左躲右闪, 老鹰怎么也捉不到一只小鸡。“哈哈, 来呀, 来呀! ”小鸡们得意地叫喊……”

(二) 确定重点———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不能面面俱到, 要有所选择, 有所舍弃, 一定要找出主要的现象进行观察, 就是说要清楚自己“观察什么”。

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自家小院, 就让学生重点观察小院里水果的长势。 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 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 学生陈意的习作被编入人教版《三年级上同步作文训练》, 其中有一个片断十分精彩:

“沉睡了一个冬的葡萄芽, 在微风细雨中睁开了黄绿眉眼,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渐渐地, 调皮的葡萄娃娃扒开芽包探出头来, 一个个前呼后拥, 这儿一团, 那儿一堆的。 风一吹, 它们就喃喃细语, 好像在说:‘我们要让这里变成绿色的海洋。 ’”

学生的生活环境好比一个万花筒, 包罗万象, 如果没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就会觉得处处新奇, 除了用上“好看”、“漂亮”等概括性词语简单描述外, 具体生动的描写很少, 但是如果像上述这样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好比是让学生有了聚焦点, 所以观察所得就清晰, 观察效果就理想。

(三) 确定细节———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 所谓“细致地观察”, 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了仔细观察对象的外部外, 还要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 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除了进行静态观察, 还要进行动态观察。

现以观察“校园里的桂花”为例说明。 除了让学生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征外, 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动态, 将它的活动、变化、声响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出来。 观察前提问: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当校园的桂花开了时, 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当秋风习习时, 桂花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 并以《校园里的桂花》为题,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收获。

通过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致观察, 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于是, 就有了这精彩的作文片断:

“桂花叶子的边上都有许多小齿, 像锯子一样。 桂花的颜色真多, 有乳白色、鹅黄色、金黄色……真是五彩缤纷啊! 桂花的四片花瓣像米粒般大小, 两粒小米大的花蕊发出浓浓的香味, 一闻就甜在嘴里, 香在心里, 真让人陶醉!

忽然, 秋风徐徐吹来, 桂花树就轻轻地舞动起来, 接着, 奇妙的景象发生了, 瞧, 一朵朵小小的桂花, 像金色的雨点儿, 像闪烁的流星, 从树上纷纷地飘落;听, 它们还唱着歌儿:‘沙沙沙, 沙沙沙, 我是小桂花……’我们赶快跑到树下, 伸出了小手。 啊, 那香香的雨点儿, 或跳跃手上、或拂面而过, 或抚摩我的衣服、头发……把它的香味儿洒了我一身。 好香好美的桂花雨啊! ”

(四)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观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如此, 生活中观察也如此。对于同一观察对象, 因观察者不同、 观察者的心情和喜好不同, 其感观体验也不同。 所以, 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视觉的迁移, 即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由“此物”及“彼物”, 再观察“及到”的“彼物”, 这样, 可以把观察对象观察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所谓的“在观察中想象, 想象中观察”。

一次, 我召开了家长会, 会上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就是让家长陪着孩子观察夏夜的星空。 一周以后, 我组织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其内容是:美丽的夏夜星空。 孩子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闪烁的星星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 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在看着我。 ”有的说:“白茫茫的银河, 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 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 像是无数飘在河上的航标灯。 ”还有的说:“月亮从‘云屋’里出来, 把银辉洒满天空, 洒满大地, 洒满了我一身, 天和地都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 我和妈妈享受在这美妙的世界里。 渐渐地, 我仿佛听见了月亮为了哄星星睡觉讲的故事, 又听见了星星们的呼吸声, 然后听见月亮躺下的声音……我抬头定睛一看, 月亮被一层薄云盖住, 薄云好像是一层有生命的棉被。 原来, 星星睡了, 月亮也讲累了, 薄云看着月亮那么辛苦, 就飞来为月亮盖上一层棉被……”

然后, 我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下观察和交流中的所获, 于是一串串灵动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笔下“流动”……

确定观察的目标、重点、细节, 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有重点地、细致地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再观察, 然后让学生写下所见、所闻、所感。 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就能为学生将来写出真实感人、鲜活优美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体会 篇12

仁怀市长岗小学

杨伶燕

习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高度综合。所以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作文难教,作为难写,作文难改”的感受。而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更是棘手。从未写过作文的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高深摸责的神秘感,总觉的写作文很难,不知怎么写,写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一上课就布置作文题,就可能使学生紧张胆怯,无从下手,进而由怯生厌。所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淡化作文的程式,从“字词、兴趣、阅读、范文以及讲评”这五方面做好具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打好拼音、字词的基础关,让学生下起笔来无阻碍

俗话讲:“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习作课上说的很好,但不愿写,其中有一个原因上老有不会写的字,下起笔来障碍太多,自己构思好了,也说好了。但一写老有不会写的字,问别人还好一些,如果查字典速度慢,影响思路。尤其到三年级,字词虽不是重点,但万万不可忽视字词。老师一忽视字词,学生很自然就会轻视,学生对字词往往会出现见了认识但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我认为,从一年级起一定打好字词的基础关。然而,习作起步的学生难免有不会写的字。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完整的写,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写完在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把习作补充完整。

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要从低年级做起

提起作文,似乎与低年级没什么关系,因为从课程上看,低年级是没有作文课的,但是,新大纲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让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新课程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阶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写话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上,联系生活,引导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愿意写、热爱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设各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的口语表达的情景,让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找内容写,可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获得习作的比竭动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并在习作过程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习作的启蒙和兴趣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主题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的色彩艳丽,让人充满神奇感。作者抓住五彩池“神奇”的特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课文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局生动的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选好引路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13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作文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我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鼓励学生多仿写。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虽然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我认为是有好处的。如《听听,秋的声音》学完后,我就要求学生仿写片段。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扇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石榴露出笑脸,“啪啪”。是对秋姑娘的问候。......秋的声音,在每一个红红的苹果里,在每一片绚丽的花瓣上,在每一滴晶莹的露珠里,在每一朵绽放的秋菊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跑来,向远方匆匆地离去。我觉得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们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在写《我的家乡》这个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出了家乡不同的景物特点。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

生活是个万花筒,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例如:第二单元的作文要求写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动物。然后回校与同学交流。第一次我发现他们是应付式的,观察的动物比较平凡,比较随意,于是我重新布置他们回去再观察,而这次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的发现最有创意?”,即与众不同的。这次孩子们可积极了,他们的发现可新奇啦:有的发现了蜗牛走过的地方为什么总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有的发现天气很热时小狗总是吐着舌头,有的发有的发现金鱼为什么睁着眼睛睡觉——原来,金鱼不和人一样,金鱼是没有眼皮的!所以,金鱼就算很困了,它也不会眼皮打架;有的发现了蜗牛长触角的顶端有一个小黑球,那是它的眼睛,短触角相当于它的鼻子„„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出色,很有意思,但就是这些微小的变化,被我们的同学捕捉到了,观察到了,从而记录了下来,这不是很有趣吗?听了孩子们交流的发现,我倍感欣慰,我想有时一个小小的激励或者是一次小小的比赛,孩子们的兴趣、劲头就截然不同了,所以有时我们要多想办法,以引起孩子们习作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每天中午,我硬性规定到学校的图书室,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于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让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古诗词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多练笔。

引导学生多练笔对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课堂小练笔,能够开启作文教学大课堂。例如,我上《争吵》时,安利柯和克莱蒂之间因班子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写了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徕帝的宽容、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平时,同学之间的矛盾无时不在,于是我就叫他们写一篇跟同学产生矛盾的作文。许多学生写得很好,不但写出了怎样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矛盾,还写出了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还如,我上《槐乡的孩子》,学到里面写天热的段落时,我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己另写几句天热的句子,还变出花样写《天多冷》,学生也很快写出了自己在天热天冷时的感觉,读起来是既新奇又有趣;上《风筝》一课时,学到第三段写放风筝时,我问学生:“你们放过风筝吗?”没有一个回答是否定的,我于是又让他们写自己放风筝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大多也很真实可感,读来也很吸引人。

扎实抓好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方法 篇14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一种观察的动力,所以得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不仅要通过阅读理解文意、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还要从读悟写,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成为练习习作的例子和凭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直接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它是打好作文基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生写作文,如只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的作文虽然也文从字顺,但显得单薄而没有分量,有的学生从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联系阅读中得来的有关知识,写出来的作文相对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宽,作文才写得厚实。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理论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在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的情况下,习作指导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在习作教学中,老师都力图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引趣”设计,突出趣味教学的效果。

1. 课题引趣

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老师在出示说话课课题前,有意制造悬念,用“传话游戏”揭示课题,给学生以新奇有趣的感觉。从上课起,就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意向,全身心投入学习。

2. 歌舞引趣

以“贴画说话”为训练形式的《说春天》教学中,老师先放出动听的音乐。然后让戴头饰的小朋友表演舞蹈,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春天中,这时,老师在黑板上一边出示一幅幅同学们画的画,一边指导学生说出春天景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学生思维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发言。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说写的积极性。

3. 实物引趣

二年级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老师先以苹果为例,出示各种苹果,看形、看颜色,削开果皮观察果的肉,再把苹果切为两半,观察果子的内部构造。最后,把苹果分成小块让学生品尝味道,这里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说一说,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继而表达一个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又学到了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

4. 操作引趣

在习作前,老师先布置学生按各自的爱好制作了许多手工作品,在指导学生写手工制作过程时,学生因为都有制作的经历,所以很容易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当学生用笔表现自己生活的七色阳光,学生写作也就由“苦”变“甜”了。

5. 材料引趣

在习作中最困难是选择材料,如教学《记一件烦恼的事》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说图中小朋友有哪些烦恼的事。学生指出:第一幅图是写家长对课余活动限制的死,压力重,只让看书学习,不准体育活动的烦恼;第二幅图是小朋友要学习,但窗外传来大人们打牌、下棋的吵闹声;第三幅图是小朋友准备自己动手洗衣服,妈妈却硬要代劳。通过这三幅图,展示了学生们来自学习方面、环境方面和生活方面的烦恼。通过典型材料的引导,学生思路顿开,有的说:“我长得胖,同学们捉弄我,很烦恼。”有的说:“一次我送小同学回家回去晚了,妈妈不了解情况批评了我,很烦恼。”有的说:“我家门前的街道没人打扫,引来许多苍蝇……”学生的说、写兴趣提高了。

6. 想象引趣

想象习作,学生可以海阔天空,自由想象,如第五册中:“把你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边玩一边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童话故事”,老师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有意识地把这些玩具想象为有感情和会说话的,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侧重作文内容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更多强调作文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要过早地去讲究作文的形式。比如低年级说话写话、观察事物写话、看图写话等等,应当让学生说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写的时候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写出来的话一句一句能够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不必要求非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不可。中年级以写片断练习为主,仍然应当多强调作文的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去开拓作文内容的源泉,培养学生获取作文内容的能力,写的时候应当不拘形式,鼓励有什么写什么,但要注意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地方多写,哪些地方少写,能够突出重点就可以了。至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内部结构怎样严密之类,能够做到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追求。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篇15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

一、当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在小学生进入三年级之后,语文课上会郑重其事的安排上作文写作部分;很多小学生对于作文课程来讲都感觉到非常的神秘,但是很多三年级小学生又对作文感觉到非常的陌生;受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不能很好的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只是给出相应的作文题目,列出相应的要求,就开始让学生去写作;学生对作文课程的神秘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挫败,逐步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同时很多教师也不能从小学语文作文内容创设相应情景的角度去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作文兴趣明显不高。

第二,教师急功近利的现象凸显。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讲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这也是当前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很多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文写作的要领掌握能够发生质的变化,祈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让教师满意的作文,往往采取让学生抄写、背诵一些范文。教师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违背了三年级小学作文教学规律、违背了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不利于提高作文起步教学质量。

第三,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对语言以及素材的积累。小学三年级学生受自身生活阅历影响,本身掌握的词汇量就非常有限、对语言的积累也不是十分丰富。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来讲,让学生开展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发散思维、提高鉴赏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起步作文讲授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教材内容,不能将重视小学生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一要领落实到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中去,很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效果的主要途径

第一,不断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起步作文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第一堂课上学生对作文课从的兴趣与好奇心,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的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不断创设相应的情景,带领学生更多的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中激发与提高学习的写作兴趣;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不要设置过高的写作要求,避免因为过高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自选题材、大胆自己构想、提倡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上一篇:新年闲暇随想散文下一篇:户外拓展训练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