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起步教学方法

2024-10-07

作文起步教学方法(精选12篇)

作文起步教学方法 篇1

提起作文, 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可以说老师怕教, 学生怕学。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进行了说话写话的训练, 但毕竟以激发兴趣为主, 要求不高, 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三年级仍然是一个作文起步的阶段。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三年级的作文写好了, 上路了,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就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我在教学生作文时, 摸索了一些方法, 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 降低习作难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习得写作的方法, 走好写作的第一步。

一、以说促写, 降低作文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 写是说的结果。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在作文教学中, 我以口头作文为先导, 指导学生先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如在第五册第一篇习作的教学中, 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然后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我和学生一起选择了“招待客人”和“洗衣服”这两个话题来进行说话练习。“招待客人”这个话题, 我给学生提供了“请进——请坐———倒茶———招待水果、点心”的顺序。“洗衣服”这个话题, 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组动词:“泡、浸、捞、挤、打、搓、揉、漂、洗、拧”, 请学生用上老师所提供的动词, 把洗衣服的过程说一说。说的形式也提倡多种多样, 有自由说、同桌练说、指名说等。这样就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感觉作文并不难。

二、范文引路, 掌握写作方法

我们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 很适合指导写作的好文章。所以在作文的起步教学中, 依托课文, 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 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的写法, 仿写了《桔子》这篇小作文。我让学生每人带了一个桔子, 在课堂上对桔子的外形进行细致的观察, 调动多种感官对桔子摸一摸、嗅一嗅, 再扒开外皮, 对果肉的形状进行丰富的联想, “一片橘瓣像弯弯的月牙”, “桔瓣合抱在一起, 又像含苞的菊花”等, 然后让学生品尝桔子的味道。整个教室都弥漫着桔子的清香味。最后, 我又提供给学生一组填充式的句式———“桔子的外皮____剥开外皮, 看到橘瓣____, 放进嘴里嚼一嚼, ____”让学生写。学生当然吃得开心, 写得快乐。课后, 我理所当然地看到了一篇篇语言流畅、富有情趣的小作文。这种填充式的方法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经常会尝试。我这样等于是给了他们一辆“学步车”。

三、细致观察, 丰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什么?怎样写?是许多小学生写作时深感头疼的问题。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时, 通常是只有三言两语, 无法对所要描写的事件进行细致的描述。其实, 对于他们来说,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如三年级上册第四篇是一个看图写话的习作, 按理说, 三年级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经过看图写话的练习, 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看图和写话的基础, 三年级只需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而已。可事实并非如此乐观, 如何让没有仔细观察经验和体验的孩子学会观察, 如何指导他们用语言来描绘图画的内容仍然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 我先引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片中的主要景物, 然后指名学生一段一段地练说, 再写成作文。这次的作文结束后, 学生们居然意犹未尽, 我又带领学生来到教室门口的小花圃, 让他们观察花圃中的景物。学生非常兴奋, 根据我的指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了黄杨、桃树、茶花、红花草等景物。学生用手摸一摸, 用鼻子闻一闻, 第一次用心体会到了平时没注意的叶子原来也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观察完后, 学生再来写作,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观察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写出花圃的景物, 而且描绘细致, 动静结合, 把一个小小的很普通的花圃转化成了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风光图片。

四、激发想象, 提高作文质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优秀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第五册习作七的内容是用玩具编写童话, 我事先让学生带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课堂上让学生摆一摆, 激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 编故事, 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水本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 相击而发火花。”其实, 在起步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上路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带着思考, 做个有心人, 就一定能成为“荡石”、“击水”的高手,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叩开“作文起步”这扇神秘的大门。

作文起步教学方法 篇2

忠路民族小学罗荣***

内容提要:三年级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对于三年级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年级起步作文中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用欣赏的心去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

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四 用欣赏的心去评价

忘不了一个作文写的极普通的学生在看到自己的作文本上打了个鲜红的A+等级时,眼睛中那惊奇的,兴奋的眼神,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对他点点头,给他一个赞赏的微笑。两个星期后,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回家后,捧着作文本上的A+看了又看,说自己的作文已经上了最高等级,还说我现在已经喜欢写作文了,而且一定要好好写,争取每次都得A+。学生的反映让我特别感动。其实,学生是那么容易满足,一个A+就能给他信心和动力。有了信心和动力,还愁写不好作文吗?从此,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做到

1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面对任何学生的作品,都带着欣赏的心去读,尽量少一些挑剔,再不好的文章都要找出它的闪光点,看到不足时以建议的口吻来说,而不是批评。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次表扬可能带给孩子很多积极的影响,甚至是成就一位未来的小作家。一次批评,可能会让其丧失信心,扼杀其发展。特别是对刚起步作文的三年级学生,为何有太多的挑剔?又何必让孩子们从这时就对作文失去信心呢?,2、纵向评价,使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不把学生进行横向的对比,而是强调个体学生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只要比以往有所进步,就要肯定,而且,学生作文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并非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作家,也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想当作家,但作文教学一旦陷入了“培养作家”的误区,就会使得本来简单的作文复杂化。我们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用欣赏的心去评价,不是虚伪,而是以爱为出发点,用真诚的心态,诚心诚意地去发掘作品的闪光点,进而赞美它。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体会成功,才可能乐于写作,也才能善于写作。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用心构造作文起步教学 篇3

[摘 要] 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那就必须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激发他们作文兴趣,让学生多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情可写,有感可发。

[关键词] 作文;兴趣;观察;原理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89-0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所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每一个教师,只要精心构思,用心打造,作文的起步教学必然像春天般艳丽多姿,生机盎然。现就我在作文起步教学方面的体会抛砖如下,以期引玉。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课间活动时,首先,我让学生说有哪些课间活动,他们有的说丢手帕,有的说踢毽子,有的说丢沙包,有的说跳绳……然后,要求学生先想想这些活动的规则或玩法,再有条理地说,要使别人听了就想玩,谁说得最好,老师就带全班同学玩一次谁说的活动。如此一来,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纷纷争着说,每个人都极力想说清楚。一位女同学把丢沙包的活动规则说清楚,于是,我带着学生出去玩了一次丢沙包的活动,学生们开心极了,最后,我叫他们把这次活动过程写下来,学生高高兴兴地动笔作文,效果很好。

认真上好讲评课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作文起步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议,充分肯定学生的作文成绩,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情鼓励,着力诱发习作的火花,对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二、训练观察方法

观察是中年级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起步。观察得越仔细,内容就越具体。

1、借助实物进行观察

如何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形象直观的事物儿童最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实物进行作文起步教学。一次,作文题目为《我心爱的玩具》,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带到班上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摆在桌面上。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抓特点、想用途,最后展开想象,围绕“心爱的玩具”来写一个片断。

2、学会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在训练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边观察边思考,直到弄清这些问题为止。如在教学第五册基础训练1看图写话中,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一)出示图片A,整体观察: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图中有什么人?他在于什么?(二)覆盖复合片B进一步观察图中人物,启发想象:1、这时,院子里来了谁?她是老爷爷的什么人?2、从她身上背的,手里拿的,想象她一定是从哪儿来的?3、从她和爷爷脸上的表情来看,小姑娘在向爷爷报告什么好消息?4、小姑娘会怎样对爷爷说呢?爷爷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3、留心观察周围景物,动脑动笔

在教学中,我还主动引导学生不仅当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而且在事后细心回味,把一些印象深的东西整理出来,通过多看、多想、多练笔的训练,逐步增强观察能力。有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地点是“驼鸟园”。在去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驼鸟园”这个词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那是驼鸟的乐园”,有的说“那里的驼鸟很多”,有的说“那里不仅驼鸟多,而且风景也很美丽”……我又问:“你们想到驼鸟园去玩吗?”“你们想看看驼鸟是什么样的吗?”“想!”接着我又说:“老师就带你们去驼鸟园游玩。请你们到那里以后,注意观察:1、驼鸟园周围的环境怎样?都有些什么景物?2、驼鸟长什么样儿?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它走路时动作怎样?……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情景记在脑子里,回去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你们愿意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在游玩时,学生们个个认真观察,人人动脑记忆,有些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驼鸟张开翅膀的时候好像孔雀开屏!”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后,在这次的作文中,学生作文普遍写得有内容,而且真实具体,活灵活现。

三、运用作文心理学原理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他所撰写的《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的观点。“课堂作文出版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完成的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成为一种所谓的“课堂作品出版物”。(这里的“课堂出版”指将学生的作文编制成一本出版物在班级,学样及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学生的作文不仅有教师,还有一大批同龄的读者)“课堂作品出版法”符合作文教学心理学的原理,也符合作文起步教学规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特别爱表现自己,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喝彩。而“课堂作品出版法”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愿望,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当我宣布要把每个同学的作文在班上进行展出时,学生们个个动脑思考怎样把自己的作文写好,格外认真地进行阅读和修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作文少了许多错别字,病句,还能较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也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教会学生作文,确非易事。身处一线教育教学的我们,要真正的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把握基本要求,才能为小学生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 篇4

一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 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 (1) 有顺序地观察; (2) 抓住特点观察; (3) 有重点地观察; (4) 调动多种感官 (如手摸、鼻嗅、耳听) ; (5) 有联想地观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事物, 把握事物特点。如有位学生观察小花猫, 就要引导他主要观察小花猫的耳朵、眼睛、嘴巴、胡子、爪子、尾巴、毛、走路的神态和玩耍的情景等。这样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实践, 就能有顺序地观察事物, 作文也就做到言之有序了。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让人高兴的, 也有令人难忘的, 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学生每天上学的路上, 观察到的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 以及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 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李吉林老师曾说:“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 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教师应和孩子一起去欣赏这个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 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 把观察到的、印象深的、有体会的人、事、物、现象等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日子久了, 学生就能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引发想象, 提高兴趣

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如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后, 习作里安排了编写童话,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如《雪花和梅花》、《大海和小溪》、《棉花和石头》、《黑猫和白猫》等题目请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故事,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三鼓励阅读, 积累语言

光有作文的素材,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 也就写不出好作文。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一些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同时在班队课、阅读课, 校本课时,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四范文引路, 学会仿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它们的结构或首尾呼应, 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 或先总再分再到总, 内容有详有略, 有的描写或点面结合, 或动静结合, 有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指导学生仿写时, 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 让学生围绕总起句, 写分述部分。通过仿写让学生明白了应观察什么, 在重点段应写什么……同时也是使学生的作文从无话可说到说得多、说得好、说得精彩慢慢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作文, 就必须教会学生仿写。

五先说后写, 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 写真事。教学时, 我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在教师或同学们面前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 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作文, 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六激励为主, 增强信心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或对能带来愉快情绪的事情感兴趣, 进而就会对这件事更加关心。因此在作文讲评时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一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 篇5

康县大堡小学侯治勇

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大纲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教师须对起步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操作。

首先,教师必须心怀全局,从本质上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说写句子等教学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一年级儿童的语文素质,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教会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

教儿童学习、掌握、运用语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关字、词、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在这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对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词、句各种训练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绝非某种单项训练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认真地搞好各项训练。如果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只是造句、说话、写话等个别训练项目承担的任务,那就太狭隘了,势必要影响作文起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让儿童获得大量的知识

一年级儿童处在启蒙阶段,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获得知识-1-

首先意味着认识外部世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基础。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动物、植物、节令、生态、历史、传统、民族、人文、道德、礼仪、生产、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简单知识,而且绝大多数配有彩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首先要让儿童对客观事物建立起形状、大小、颜色、质料、气味、声音、位置、动态、静态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获得知识必须经过的第一步,是儿童形象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基础,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字内容,也要充分发挥图画和实物的作用,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础上图文结合,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就会收到更佳效果。

3.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分辨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红叶绿、春种秋收、鸟儿唱鱼儿游、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根茎叶花果、鸡鸭马羊牛……这许多教材都能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识字、学词学句教学中,教儿童辨音、辨形、辨义也是在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过,这种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凭借感性认识的。在此基础上,使儿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层发展,那就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农民种玉米和小猫种鱼、小白兔种菜和小灰兔吃菜、友爱的小鸭子和

不听话的小公鸡、懒惰的狮子、不专心钓鱼的小猫、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乌鸦、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银斧的穷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坝乡亲……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与非的道理,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儿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思想感情。他们喜欢蓝天、青草、鲜花,热爱大自然,热爱五星红旗,爱劳动,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仅为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也可为今后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其次,在借助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观察、说话、写话等教材,教儿童学习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儿童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选好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大纲规定一年级作文的要求是“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学生学会用“部分词语”说话写句子,这是在学习运用语言工具。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学会用词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在这个着眼于学生理解词义“会用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一层着眼于学生掌握句式“会用句”的训练,而且把用词与用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词的基础上把掌握句式会用句当作强化训练的着力点,作文起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些。比如学生学习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这个句子,理解了词义,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词去造别的句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和××一同×××”的句式,学生能说出或者写出“老师和我们一同唱歌”、“我和妈妈一同看电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同去玩”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学词学句、掌握语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吗?

基于上述认识,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经过认真比较筛选,提出了一年级两册语文作文起步教学应该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第一册

1.在说话、写句时会用:“

一、二……十”等数词和“一把、一头、一口、一只、一个”等数量词;“上、中、下、东、南、西、北、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进、出、来、去、大、小、日、月”等词和重叠词(如“青青的草”“蓝蓝的天”)。

2.仔细观察简单图画和事物后,练习说写句子时,着重说写:

(1)图上(或事物)有什么物,它们在做什么,或者它们怎么样。

(2)图上(或事情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他们怎么样。

3.在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基础训练、看图说话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下列句式,能在说写中运用:

(1)我(我们)是……(例:我(我们)是小学生)

(2)谁(会)做什么……(例:老师(会)讲故事)

谁和谁(一同)做什么……(例:我和爸爸(一同)看电视)

谁做什么和什么……(例:妈妈扫地和擦桌子)

(3)谁怎么样……(例:大家很高兴)

什么怎么样……(例:大公鸡很美丽)

(4)谁不做什么……(例:爸爸不吸烟)

什么不做什么……(例:小羊不吃鱼)

谁不怎么样……(例:明明不骄傲)

什么不怎么样……(例:猴子不安静)

(5)怎么样的什么……(例:圆圆的月亮)

(6)谁在哪里做什么……(例:同学们在草地上玩)什么在哪里做什么……(例:鸟儿在树上唱歌)

(7)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例:我晚上写作业)什么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例:大雁秋天往高飞)第二册

1.在说话、写句时会用:常用的数量词;“它、他、这、那、哪、也、非常、多么、常常、应该、真、更、很”等词;“吗、呀、呢”等疑问、感叹词。

2.能用简单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把简单的主谓宾句说写完整,不残缺、不颠倒。

3.会在句中用简单的定语、状语(例1.可爱的小燕子飞回来了。例2.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例3.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例4.王冕很爱画画。)。

4.会用“在……”表示时间、地点。会说会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例:明明在草丛里找蛐蛐。)

5.在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基础训练、看图说话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下列句式,能在说写中运用:

(1)……有的……有的……还有的……

(2)……有时……有时……

(3)……又……又………

(4)……能……能……也能……

(5)……是……也是……

(6)……和……都……

(7)……和……都是……

6.会用逗号、句号、问号。

应该注意的事项:

1.要在做好所有字、词、句训练的基础上强化,绝不能丢开其他字、词、句训练而进行强化。

浅谈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篇6

一、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激起学生写作信心

提到作文,学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表形于色,完全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帮助他们克服作文的恐惧心理,激起他们写作的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的道理。许多学生把作文看得高深莫测,认为只有作家、教授才能写出好文章,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一误解,清楚认识到作文就是先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心里话,然后,在用自己的笔把心里话写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其实就是用笔写一件自己看到的或遇到的十分简单的事,切忌用“作文难”之类的话吓唬学生,使之谈“文”色变,导致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严重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其次,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作文信心,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可成为激发学生走向成功的无穷动力。因此,教师要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哪怕只使用上一个准确的词,写出一句优美的句子,一段流畅的话语,以及工整的书写,正确的标点使用都不要放过。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声中体会到“作文原来如此,我也会写”,从而产生写作欲望。

二、寓作文指导于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加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汪潮教授说:“活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是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只有学生从事活动,才能达到目标。”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应该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一)在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生活,充满欢乐的大课间,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作文材料。但是,学生对这些往往熟视无睹,提起笔来仍觉得无从着手,或只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等简单模糊的字句带过,有的学生干脆抄袭作文。因此,在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参与的某项活动,学会或由上而下,或由近及远,或由景到人,或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观察。如,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在写作前,先给学生讲清写作的要求,知道去“写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活动场面:比赛前,双方队员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比赛时双方队员怎么样?后来发生了怎么样的局势?在场的观众怎么样喝彩?双方队员为了集体荣誉是怎么样奋力拼搏的?结果如何?自己有何感想?并要求学生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教他们学会从前到后,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也就是教学生去“怎么样写”。活动结束,立即让学生即兴写作,并让学生运用好词好句,因为学生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写出内容就会真实而又充实。

(二)在活动中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如果单纯地观察,把观察的事物都罗列下来,如同记流水账,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立意、选材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如:写《一次野炊活动》。在活动时,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活动的顺序怎么样?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要抓住一个什么中心思想?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各自确认了不同的写作中心。有的学生认为“没学习一种本领都要付出劳动。有的学生认为“父母真辛苦,要为父母减负”。有的学生认为“野炊活动真有趣,很快乐”。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他们在活动中看到了听到了也做到了。有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感受,写出来的作文不但生动感人,而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在活动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口语的表达。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外,还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育学生先说后写,怎么说就怎么写,鼓励他们多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写日记,积累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日记或家庭作文,做到常检查,常抽查,进行鼓励和指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情感思维,帮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好写作时机,激发写作兴趣。如写《校园一角》之类作文,可带学生置身与其环境之中,一边感受美的生活气息,一边倾听教师悉心的点拨和指导。如写《家务劳动》之类的作文,可先布置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如写《一个物体》或《一种植物》之类的作文,可将物体或植物带入教室,现场指导观察,加强直观,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眼见为实的经历,写作激情大增,写作素材有血有肉,那么写出的作文大多有真情实感。

阅读积累也很重要,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论说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教科书学作文,模仿练习。这主要是指导学生把课本中所学到的作文方法技巧活学活用。如读了《白鹅》一文,就可以把学到的方法,用来观察描写鸡鸭狗最为合适;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用来仿写一处景物或树木四季不同的特点。这些联系,可口头描述在书面写作。文字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段,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模仿好的写作方法。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语言和格式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将学到的知识逐渐内化,形成写作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作文起步教学之我见 篇7

一、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习作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既能够让学生很轻松地入手,还能高兴地表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大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训练,并喜欢上作文课。作为教师,更应该从拓宽学生的写作资源上入手,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留心大事小事,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参与以及体验互动,让他们获得更生动的写作材料。

做游戏是比较活泼和轻松的,这样的互动也能激发学生深刻的体验感受。做游戏时,学生会很开心快乐,将活动情景和写作融合起来,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没负担。

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眼睛认真看,用鼻子认真闻,用舌头认真品,用脑子认真想,用心认真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收获。下霜后,我曾经带领学生走遍学校的每个角落,让他们看看霜后的树叶,观察不同的物体在结霜后的不同的样子,让他们感受霜和太阳的不同温度,在阳光照耀下霜的美丽,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有了新发现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这给写作带来了灵感,让学生动起笔来更加的轻松。

二、创造一个可以供学生展示的机会

成功能够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虽然学生平时的作文是用来练习的,但是经过他们的认真努力完成的作文,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学生才会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进行写作。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原本的作文基础,理解他们的写作意图,欣赏每个学生在作文中所呈现的具有个性的体验,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细到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或者是比较生动的排比句等等,这些地方都需要大加赞赏。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并且使他们及时地修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教师要时常把好的习作贴在教室后墙的习作原地中,把优秀的美句标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到了月底,集中把本月的优秀文章评比出来,把每一篇作文写上教师的评语,然后编辑到班级的作文小报中并在班里墙上张贴一份供全班来阅读。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调动起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三、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作文起步的阶段,需要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各种知识和资源,慢慢增加知识的积累,才会让学生盖起习作的大厦,到写作的时候,一砖一瓦的资源信手拈来。

1.课上要让学生多读课文

长期进行大量的朗读和背诵,能够帮助学生把好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很多,课前的两分钟要抓紧利用以强化牢固记忆。另外,课本中还有许多对话的练习题目,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

2.要多看课外书,并坚持写读后感

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增强语感,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多读文章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阅读,鼓励他们在班级里建立读书角,每个学生都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优秀的书籍,这样读书角就会有几十本书。制订班级的图书管理制度,通过借阅、传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早读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把好的语句摘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摘抄本会变得厚实起来,长久坚持下来,能够积累很多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能从生活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每日一记,让他们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真实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学会用心去感悟生活。

谈作文起步教学之策略 篇8

一、低起点、早起步

这个提法目的是让老师和学生减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使学生轻轻松松地作文, 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难, 特别是作文的起步训练已经成为小学生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把作文看得很神秘而畏写;老师把作文看得很棘手而畏教。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须下大功夫且存在一定难度的工作, 但只要认识了作文的真面目就不难了。其实, 作文就是把自己做过的事, 想说的话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罢了。所以, 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在作文课上, 要把有意识的作文当成无意识的事去完成。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 你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平日里也做了很多的事?现在只想告诉老师知道, 不想让别人听见。那怎么办? 那只有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记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让老师一人慢慢地看。”这时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写作之中了。至于写多少?写什么?暂且不作过高要求。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有开始之时, 如果三年级的作文不起好步, 往高年段推, 往后挪, 这势必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的不可取的做法。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及早在作文之路上起好步。听到不少高年段的老师在感叹:读五六年级了, 有的学生作文时还不知写题目, 也不会分段, 甚至连分段空两格也不会, 全文结束只一个句号……诸如所叹。说明作文起步没过关, 似乎永远欠这笔账。纵观高年段学生作文能力的低落, 提醒我们作文起步宜早不宜迟。

二、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心理学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趣生情感, 情感生热爱。学生只有真情地去热爱作文了, 才能自主地写好作文。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目写作文。假如我只是简单地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就命令学生写。那学生肯定皱着眉头说:“怎么写呀?我不会写!”当时我采用了舍远及近的做法, 其效果就不同了。我用“找个朋友去做客”的话题激发写作兴趣。我说:“同学们, 你们想找个朋友去你家做客吗? 这个朋友他不知道你家在哪?你应该告诉他吧?不知去你家里有多远?路怎样走?要转几个弯?要过哪些桥?你都得告诉他, 使他心里有个数吧。还有家里有哪些人?该怎么称呼?家里有什么摆设? 村子里有什么好欣赏的景物?……我刚说完, 学生们都动起笔来写了。这时学生的心理是生怕写不详细, 都在努力写清楚, 好让朋友成竹在胸。

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 要随机采用。例:目标激励法、成果激励法、情境引导法、竞赛激励法等。总之激趣的目的是寓教于乐, 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作文。

三、学积累、会运用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生动活泼的词语, 使他们学习运用丰富的词语, 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因词语贫乏, 而造成句子干巴, 影响表达效果。要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 认真积累词语是个关键问题。因此,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累,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⑴抄写积累。我要求学生备有听课笔记或者积累簿子。每教一篇课文,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分类抄写:如近义词、反义词、拟声词, 各种式样的重叠词以及描写人物, 自然景物的专用词语等。⑵运用积累。我在早读课上或授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 听写某一类词语;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据意写词语;背记词语所在课文中的句子等。让学生既有分类的积累, 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

四、练仿写、迁学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已不限于书本中的课堂, 而应该多渠道、多方位的“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无疑是当今作文起步教学的可取之法。电视、电脑网络中的信息、广告语、节目台词等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喜欢学, 喜欢模仿。我借此契机在作文课上让学生重播重演。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语气仿写:体育、音乐台词、家乡土特产品广告、学校和村里的新人新事、短信息等。学生仿写得很投入。在此基础上, 我再帮学生分析这些句群的结构关联, 让学生仿学得法。

值得一提的是:要告诉学生仿写不是抄写, 是效其法。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 我灵活掌握仿写的方法:教学古诗, 让学生依据诗句意境, 发挥想象力写成短文。教学寓言, 训练学生扩充寓言古诗写成记叙文。教学长篇故事性课文, 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缩写。或者选取课文某一精彩片断, 变换人称、事件改写。总而言之, 要多渠道地多方位地“仿、改、变”。在仿写过程中, 运用自己的词语越多仿写就越成功。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谈 篇9

一、强化兴趣引入, 以趣激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初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刚起步时有一定的难度, 易产生畏难心理。这时, 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 降低难度, 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或班级中一个同学的外貌, 然后让老师和同学一起猜猜是哪位同学。这样做, 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外貌特点, 如何按一定顺序介绍人物, 为以后学习作文打下基础。

二、强化口语训练, 以说导写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 学生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流畅。实践证明, 以说导写既是小学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 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读与写, 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上来看, 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始终。三年级学生由于具有了两年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已具有初步说的能力, 掌握了初步的说的方法与技巧。因此,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就要把学生从说引导到写上来。把说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到从说到写, 凡写必说, 说写并重, 相互促进。

如在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写第一篇作文时, 我们就这样告诉学生: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作文的, 学说话就是学作文的开始。作文, 就是把你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 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问老师, 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 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就给打消了。接下来, 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有趣的事, 每人说一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 补充纠正不足, 使其完整流畅。这样做可使学生明白“我口说我心, 我笔写我口”便是作文。学生一点也不觉得作文困难, 从而轻松地跨过了由说到写这道“鸿沟”。

三、强化阅读引领, 以读助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些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 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 有准确优美的句子积累, 有新颖的作文思路, 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首先, 要引领学生学好教材, 打牢双基。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 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妙语佳句, 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 这样“日积月累, 方能生悟” (叶圣陶语) 。

其次, 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教给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他们认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 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强化观察指导, 以看带写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观察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 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 观察越多, 学的知识越牢固。”那么,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其一,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可先让他们观察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如小猫、小鸡、小鸟, 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动作, 从而引起其对观察事物的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逐步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提高其观察的自觉性, 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诸如观察周围的人, 观察自己的小玩具, 观察大自然, 观察树木花草, 观察丰富的课余生活, 观察社会生活, 进行参观访问, 等等, 逐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兴趣转移到把握事物的特征上来。

其二,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性、情绪性表现明显, 让他们观察图画或事物的时候, 他们常常离开观察的目标, 注意力转移到次要的或者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而且他们观察时常伴有随意性, 东张西望, 注意力极不稳定。让他们长时间观察一样事物, 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教学时, 在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后, 教给常用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如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 由前至后等) ;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 或者从整体入手, 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等。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五、强化实践感悟, 以做引写

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篇10

作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修内容,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一直是语文教学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低年级甚至可以从学前班开始,按照《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进而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去呢?这便需要低年级语文教学能够对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 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这一教学理念贯彻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向大家做一些介绍,以就教于方家。

一、结合拼音教学,激发学 生说话兴趣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幼儿园或是在学前班已经接受了一定的口语训练,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拼音教学内容,很多知识他们已经学习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灵活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句子的概念,进而指导他们尽量表达出一个句子。笔者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就尝试采用这种方法, 坚持让学生每天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听说一句话训练。比如,我爱家乡,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学会了拼音等。当学生学习完拼音以后,教师就要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每日想说的一句或是几句话写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读看,哪里有不通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修改。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在一年级下学期便能引导学生主动去“作文”了,让学生尝试写出一段话,这段话可长可短。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话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低起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能够自然流利地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引导学生记下来,进而慢慢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由几句话组成的一段话, 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紧扣教学文本,引导学 生仿文写话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在文本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仿或是创造性地运用句子,从而用活教材。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优美的儿歌———《家》时,教师在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尝试填词练笔:()是小鸟的家,小鸟在()地放声歌唱。

这样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文本教学内容,强化文本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荷叶进行仿写。于是学生便写出了这样的句子:荷叶是小莲蓬的家,小莲蓬在荷叶中间轻轻地摇晃着身体;荷叶是小朋友的伞,小朋友把荷叶高高地举到头上,感受到夏天的清凉。

三、注重口语交际,使学生 爱说会说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在小学一年级尝试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从说出完整的句子开始,到他们说出完整的通顺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最终实现学生想说、爱说、会说的教学效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为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尝试组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在不断的练习中, 鼓励他们将句子写下来,背熟悉,达到强化语言训练与巩固教学内容的双赢,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完一年级《识字1》中的教学内容后,可以给学生一组词串:春天、 春风、春雨;小草、嫩芽,柳树;燕子、蜜蜂、布谷;梨树、杏树、桃树。然后教师将课后的读读背背中的词补充进来,如:百花盛开,花香阵阵等。引导学生在学完后尝试任意选择几个词语写出几句完整通顺的句子。

生1: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 吹开了杏花,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花香阵阵飘过来。嗡嗡嗡,蜜蜂在花丛里忙着采花蜜。我喜欢这美丽的春天。

生2:春天真美啊!看,春风轻轻吹, 春雨像细线一样慢慢飘落,小草冒出嫩芽,柳树抽出枝条,百花盛开,散发出浓郁的花香。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篇11

一、培养写作兴趣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可以说,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捕捉时机,培养兴趣

当学生受到什么刺激而情绪激动,急于要说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地指导学生写作。一次,我走进教室,组长正在发刚改完的练习卷,同学们拿着练习卷在互相看分,同时在相互议论着。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同学们写写拿到卷子后的心理活动,题为《我拿到考卷后……》。大家很快地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虽说有的学生写得不太生动,但也是内心的一种表达,学生逐渐地对这种小练笔来了兴趣。

2.文体结合,提供素材

学生作文要写好,要有素材,要写出真情实感,于是我找机会多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自发性的探索寻找,积累素材。例如:活动课上带学生玩老鹰捉小鸡、长江黄河、放风筝等游戏。然后让学生把活动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是有闪光点,大至选取材料,布局谋篇,小至一个词语。每挖掘到闪光点,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在评判时提高具有闪光点的作文的分数,同时,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动力。

学生的作文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体会到作文并不难,而是一种乐趣,“久而久之,將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叶圣陶

二、在阅读中学作文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学习这些文章对学生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纲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突破三年级学生由练笔写话向写片段过渡的实际困难。

1.学习课文语言

如学了《风筝》后,让学生用上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来写《放风筝》。

2.学习构段方法

如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后,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写一位同学努力学习的事。

3.学习观察方法

如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观察家乡的楼房,然后写一段话。

这些练习来自学生熟悉的课文,又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原材料,学生完成并不费力。学生经过长期训练一定会达到“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和“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

三、在现实生活中写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大纲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学生学作文时,一定得让他们确实“写真人真事真物”的作文观念。

让学生的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是天然合理的,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吸引人和感动人的。因此,我十分重视作文前学生生活的积累,让学生写的必让他们先做。例如在教学状物作文前,我让每个学生回家种一种植物或养一只小动物。要求他们精心培养,仔细观察所栽培的花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或观察所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及习性特点等等。真是好样的,学生个个作文写得有内容、有特点。

——刚长出来的叶芽儿嫩绿中透着红色,显得很娇嫩。不几天,叶子渐渐长大,颜色也变成了浅绿,最后变成了深绿色的了。——《三角梅》片段

……

上述作文片段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仔细观察,是生编硬造不出来的。通过这次作文,使全体学生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要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作文。

夯实作文起步教学基础的研究 篇12

一、抓好阅读引导

古人说采得百花酿成蜜。唯有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童歌、童谣等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明悟写作技巧, 感受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 为写好作文夯实基础。童歌、童谣短小精悍, 新奇有趣, 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让童谣进入习作课堂, 就能为写好作文夯实根基。例如, 《小老鼠》写出了偷油吃的小老鼠的可爱, 让学生对坏老鼠也不禁有了一丝怜爱;《拍手歌》让学生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体验到和伙伴交往的快乐;此外, 还有一些节日歌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形象直观的绘本就更能让学生兴趣勃发了, 精美的插图, 精练的文字, 让学生沉浸其中, 不能自拔。《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经典著作以其精巧的构思, 优美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跨越了时空, 给学生以熏陶。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和经典同行,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 帮助他们体验到美好的感情,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搭建平台, 让学生通过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比如每堂语文课开始前五分钟, 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大声朗读,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童谣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活动中, 有人诵读古今贤文, 有人模拟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 有人讲述精彩故事, 还有人打着节拍唱童谣。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学生在阅读中咀嚼文字、感悟情感、洗礼心灵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写作热情。

二、做好资料收集

小学生要求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就是读书做笔记。《燕子》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生活习性以及飞行休息时候的情景。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 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边飞, 一边赞叹春天太美了, 那么春天有哪些色彩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圈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学生:鹅黄色、青、绿。老师:春天还有许许多多的色彩, 小燕子还没有来得及看, 我们帮它们观察一下, 可能还有哪些呢?学生:粉红, 雪白, 金黄。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词语真多。课文中是如何写春天美丽色彩的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生: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师: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么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呢?生:粉红的桃花在春风中张开了笑脸。生:金黄色的南瓜花在和煦的春阳中吹响了喇叭。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请将这些词句摘抄到“小蜜蜂心语”本上。学生们一边欣赏优美的语句, 一边及时摘录下来, 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词句的大量积累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了写好《春天来了》, 习作前, 我布置了前置作业, 要求诵读有关春天的文章, 摘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有位同学在摘录本上摘抄了:春风送暖、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八个词语。在作文课上, 他巧妙地将相关词语运用到作文当中描述了春天的美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妈妈骑车带着我到田野上寻找春天。一路上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好一派迷人的景象。春风送暖, 两棵古老的银杏树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一片片叶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一阵风吹来, 银杏叶子在和煦的春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桃树上一丛丛的桃花张开了粉红色的笑脸, 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似乎向人们展示他们迷人的身姿……春天的田野让我们驻足观赏, 流连忘返。摘录让学生们抹亮了作文的底色, 习作让摘录变得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阅读积累和习作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作文化难为易了。

三、引导自由表达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不要总是试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 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我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 总是尽可能地营造氛围, 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例如, 有一个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写道:今天, 我在家玩手机上的游戏玩累了, 感觉没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申请个微信呢?于是, 我在百度上了解申请微信的步骤并进行操作, 居然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地加了爸爸的手机号, 他居然很快就添加了我。我迫不及待发了一句祝福的话, 他很高兴。问我是谁?我告诉他我是他儿子。他还以为我开玩笑, 打电话确认后, 他也为我感到高兴。我又加了妈妈微信, 我恨不得添加所有我认识的人的微信, 让他们都知道, 我会申请、使用微信了。我在班上朗读他的作文, 并表扬了他。他很高兴, 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能够营造浓浓的写作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乐于表达, 从而爱上写作,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 2011 (07) .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污泥处理技术下一篇: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