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

2024-11-06

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精选7篇)

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 篇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 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

二、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式,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五、因地制宜地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 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 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2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是最根本的

1. 表扬学生每一次奇思妙想的造句。

作文教学应该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而不仅仅局限在作文课上。尤其是低年级的造句训练, 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基础。当学生有好的造句出现的时候, 教师要积极鼓励, 让学生从造句中寻找写句的兴趣, 为习作打好基础。如:“风一来, 小柳树就生气了, 气得浑身发抖。”“太阳慢慢地落下了山坡, 留下满坡金子。”这样的句子多么富有情趣啊!

2. 鼓励学生每一次精彩纷呈的发言。

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由读到说, 由说到写, 作文水平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提高的。课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往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 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甚至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人物, 这时候学生的发言便会非常精彩。如, 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 有学生就这样发言:“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也要做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 我们既可以有朴实无华的心灵, 也可以有华丽的外表。”你看, 他的发言多么精彩啊!

3. 回应学生每一篇真情实感的日记。

学生写日记是和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我经常鼓励学生在想和老师交流的时候, 可以写日记。记得有这样一篇日记:

下午的劳动课, 因为要出去扫雪, 所以我抢先了一步, 到三年级拿了一个扫雪的工具, 便出去扫雪了。呀, 外面真冷啊!我不停地搓手, 不停地跺脚, 站在一边儿躲清闲。这时, 张老师走过来, 说:“不扫雪, 在那儿干啥呀?”我说:“给。”我边说边把工具递给了老师。“呵呵!”张老师笑了笑, 便加入了扫雪的队伍。看到别人都在那里忙碌, 而我却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多不好意思啊!我问了问旁边正在扫雪的肖娇:“娇娇, 我用一用你的工具吧?”肖娇却说:“不行, 我还要劳动呢!”过了一会儿, 她却把扫帚给了张丽红。我走过去对肖娇说:“你让她用, 为什么不让我用啊?”肖娇却说:“不让, 就不让!”我气呼呼地站在旁边, 心想:只给她, 不给我, 一样都是人, 却享受着不同的待遇, 这也太偏心了, 我和张丽红有什么不一样呢?不过, 后来我又认真想了想, 难道是我的态度不好吗?中午回到家, 我拿着镜子照了照自己, 我有那么讨厌吗?

这篇日记, 学生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只有内心有真实感受的时候, 写作才会水到渠成。而从这样的日记中, 教师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 以便及时开导和梳理。

4. 适当提供一些发表作文的机会。

农村学生发表文章的机会很少, 所以, 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表作文的机会, 是激发他们成就感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作文杂志或小学生报刊,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 也可以利用班里的黑板报或班级手抄报, 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文章被同学们阅读的惊喜, 进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把握地域特色, 农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个性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1. 在自然风光中感受美丽。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草木虫鱼清风迅雷, 大自然的美永远是那么充满生机。长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小学生, 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只要引导得当,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便会在具体的形象面前, 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出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学生, 农村就是学生的摇篮、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如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爱我的家乡, 爱那一朵朵散发着幽香的小花儿, 爱那一条条山间小路, 爱那一颗颗有生命在颤动的山石……”

“红红的柿子叶悄然落地, 那是它对大地的承诺, 是它对生命的眷恋……”

“在温暖的春天, 那片空地上会长油菜, 每当风姑娘来临, 油菜花就会被吹落到河里, 仿佛给河面铺上了黄色的地毯, 我把这情景叫‘天女散花’。有时我会摘些竹叶搭上去, 这样就更有情调了。在炎热的夏天, 我经常卷起裤脚, 把脚轻轻地放到河里, 让河水抚摸我的大腿和脚上的每一寸肌肤。然后, 看着河里鱼的游动, 听着鸟儿嬉戏的叫声, 唱着自己最喜爱的歌, 别提多惬意了。在金风送爽的秋天, 我独自坐在台阶上, 数着已布满河面的菱角, 看着湛蓝的天空, 好开心!在寒冷的冬天, 我用冻得通红的手去摁下一块冰, 看着鱼儿在水里和我‘捉迷藏’, 寒意全没了。”

这是多么富有灵性的语言啊, 不亲身体会, 又何来如此精彩的句子!

2. 在校园生活中寻找童趣。

农村的校园也是别具特色的, 农村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同样充满童真童趣。在学生的世界里, 一切都是新奇的, 教师要努力去发现童趣并激发情感。小小的沙包可以飞出美丽的弧线;你追我跑的打闹激起了串串笑声;看落叶盘旋而下, 那么迷人……这样的校园生活不都是写作的素材吗?

校园篇:啊, 我的校园, 美丽极了!我们渐渐地长大, 她也在渐渐地长大。不信, 你瞧:那边的塔松都超过了一楼, 山桃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菊花含苞欲放, 这边的苹果树和南瓜秧也不甘落后, 真像是现实中的QQ农场啊!

教室篇:这是我们的家, 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 一起嬉戏。我们的教室虽然不算最美, 但我们是用心来装扮这个家的, 在我们的心中, 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家更重要的了。

体育篇:有一次在体育课上, 我正显摆着翻跟头, 不料却显了个四脚朝天的功夫。哇!就在我倒霉地摔在地上的那一刻, 我看见姜老师温柔地翻了一个轻松的跟头。太好了, 我终于看清楚姜老师翻跟头的动作了。放学回家以后, 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翻跟头, 经过几次失败后, 我也能轻松地翻跟头了。那一刻, 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不由地在床上乱蹦乱跳。

活动篇:刘欣雨把球传给了我, 球在空中划了个弧线, 我纵身一跃, 接到了球, 于是, 我拿着球全速运球到篮筐那儿。邓成来防我, 可惜他太小, 我没费工夫就超过了他。我超过了他, 径直向篮筐那里跑, 离篮筐还有一段距离, 我拿起球, 右脚往前迈一步, 左脚再迈一小步, 跳起, 打板, 球进了!我太开心了!好自豪哦!

这就是农村学生特有的情感和经历, 这些都是我们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法宝。

3. 在农活劳动中体验酸甜苦辣。

劳动产生美, 劳动锻炼人, 劳动也是习作的源泉。农村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忘“农活”这个本,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之中。有了切身的体验, 学生习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给——接住———”一阵阵声音, 发生什么事了?原来是在河滩边捡煤渣啊?当时, 我们累极了。你看, 李远那金鸡独立多帅啊, 手里拿着煤球好像是铁饼选手在掷铁饼。下面更是不得了, 一队队的人马, 一堆一堆的煤球往上传, 累极了, 也热闹极了!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作文,小学,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而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 则是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文时学生选择性、综合性、开拓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自身感情的智力活动。它是在思维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倘若要使学生走出“平淡无味、言之无物”的误区, 写出新意浓郁、别具一格的作文来,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创新, 让学生用我的手写我的心。

那么, 如何使小学作文中有新意呢?经过多年的探索,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写即兴作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 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我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 在突发事件中, 学生会有感而发, 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 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 所以, 我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 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我们这地方夏天经常会下起雷阵雨。在一次语文课上, 狂风乍起, 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 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 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 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 窗外一片混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 表情各异:有的好奇, 有的惊讶, 有的害怕, 思路无法回到课文, 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 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 聆听大自然是宏伟的交响乐。其间, 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 谈谈不同感受。雷雨过后, 我稍作准备, 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 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 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 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 学生们情动而辞发, 争相发言, 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 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 我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感受暴风雨》的书面作文, 大家普遍完成得很好。又有一次, 离学校附近的山上发生火灾, 当时正巧上课, 火灾时的浓烟弥漫整个天空, 燃烧声、救护声、警车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 学生无心上课, 我让学生走出课堂看眼前发生的一切。大火扑灭了, 同学们走进课堂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场大火好险呢, 差点我们学校也遭殃了……随后我让学生写书面作文。在今年全市举行的“保护我们绿色家园”征文比赛中, 我班吴建国写的《我不想再看到那一幕》一文荣获市级一等奖, 张东、吴萌希两位同学均获得二等奖。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在不容忽视。

二、知道学生学会观察,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

我们知道,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建立在“说实话, 写事实”的基础上, 培养学习观察的能力、方法, 习惯特别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 同在生活中, 有的学生有话可说, 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为此, 我把观察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除了盲人, 每个人举目都在观察,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 对事物都是一见了之, 不作彻底了解, 小学生更是如此, 表现在作文上, 就是翻来覆去总是几句话, 不具体, 感到无啥可说, 针对这一问题, 我就结合当地果点或各季植物进行命题, 让他们带着任务到实地进行认真仔细观察, 并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如在一次游园活动中, 我着重让学生看公园一角的喷泉, 喷泉的雕塑造型, 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过程, 都逐一仔细地观察, 并让他们感悟和品尝自己的感受, 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写了。有位同学在《公园一角》一文中写道“……只见花丛旁边喷水池中, 人的倒影个个都在闪动。池中央是造型优美别致的雕塑喷泉, 那一朵盛开的荷花上站着一只仙鹤, 正在仰天长啸, 还不断地从嘴里喷出一股股水柱。直射空中, 到了上空, 水柱就化为无数小珠儿, 又各自敬开成一颗颗珍珠, 从空中撒落下来, 落入池中, 溅起一朵朵浪花……”。这样做, 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有了详细的材料, 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使观察在比较中联想、感悟中升华

观察只是感知事物, 启迪智慧的“窗口”, 为了认知事物和写好作文, 还要深入到“室入”也就是在观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比较、联系、感悟、体味, 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趣味性和思想性, 有血肉和灵魂。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培养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不能急于求成。我是始终坚持抓这方面的教育指导, 紧抓不放, 现在也初步见到了成效。如不少学生在写《记一位勤劳的人》一文时, 能抓住“勤劳”这一人物特点, 并把它从众多熟悉的人群中抽象出来, 还能联想到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价值观等, 使所写的人物比较典型。

升华应是无穷尽的, 我曾经告诉同学们,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达到触景生情。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在小学低年级, 培养学生学习写活的兴趣至关重要, 到了高年级增强叙述作文的自信心成立关键。学生若有了写活的兴趣或作文的自信心, 书面表达能力就会快速提高。要实现这个目标, 前提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采取种种方法, 创造各种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我在指导习作《记一次活动》时, 把游戏引进课堂, 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课前,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十只气球。课堂上, 让学生把气球系在脚上, 然后互相踩别人脚上系着的气球, 踩别人脚上的气球越多越好。在这一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 如有顺序, 抓住特点, 主要发展变化等等。学生在写作时, 我不作任何内容上的限制, 放手让他们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结果孩子们的表现特棒!请看:

“比赛开始了, 哇!‘噼里啪啦’比放爆竹还爽呢!我看中了一只蓝气球, 趁着别人不注意用力一踩, 非但没踩炸, 反而撞痛了头, 看来蓝气球可顽皮的了。我心里暗暗说……”

“教师别出心裁, 让我们开展了‘勇者总动员’这个活动, 来试试我们的胆量。刚开始我们还有些害怕, 你看我……”

“……见此情景, 不服输的我马上抖擞精神, 去踩别人的气球。我紧盯一个红色的气球, 快跑几步, 然后用力一踩哦!红气球在我的脚下成了几片花瓣, 我高兴得雀跃起来。”

由此可见, 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写文章, 而主要是缺少体验, 一旦有了丰富的感受, 就能写出连教师也惊叹的作文。

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 语文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小学作文力求做到用心感悟, 写出真情, 有所创新让作文教学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会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小学作文教学比较[J].安徽教育, 2007, (01) .

[2]胡笑霄.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教材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01) .

[3]宋道晔, 李香菊.滨州市滨城区小学快乐作文课题组, 引领学生步入快乐作文的殿堂——滨州市滨城区“‘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 2008, (Z1) .

[4]赵景瑞.小学作文训练课精彩片段评析——《发短信息》教学案例与解读[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Z1) .

[5]秦霞.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05) .

[6]杜红梅.中美命题作文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07) .

[7]柴国华.改写与比较:优化小说教学的新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2) .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一、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 那是必须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 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 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 才有好文章。”高中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必须要带着情感出发, 要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一篇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人, 是因为有充沛而真挚的感情。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应敞开思想, 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学生要写好作文, 没有素材是不行的, 所以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 关心时事。教学中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 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 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要求。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点评时, 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 评语也是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合乎人文精神的范畴内尽情发挥自己的灵性和热情, 积极主动地创造闪光点, 及时加以肯定, 让学生心理立即文思泉涌, 激起喜悦之情, 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二、打破思维定式

由于僵化的范文影响学生做出多角度思考, 我们对作文之“道”的探索首先从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建构新的思维框架开始, 从突破一些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作文教学中, 思维定式使高中生养成了惰性, 要改变学生突破思维常规, 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 只有引导学生从想象中发现, 突破思维定式, 教学生写各种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才能打破学生习作模式化的现状。学生的发现, 很多时候来自于教师启智开悟的点拨。当学生写作面临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思维也就接近临界点, 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 便会茅塞顿开, 突然领悟。作为教师, 应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提供驰骋思维、启迪心智的空间, 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对作文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写作需要想象去提取生活的积累, 迁移已有的经验,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大胆的想象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无疑是开拓作文思路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应大力鼓励学生想象, 多作想象力的训练。高中生青春年少, 想象力丰富, 独立意识强, 有利于形成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使作文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 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显现强烈的社会意识。

三、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丰富语言的源泉。课外阅读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 也就是输出过程。我经常督促我的学生有目的地大量阅读, 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 获取所需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基础, 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 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就越多。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我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 从杂志、报纸、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 提倡拓展生活空间, 多体验生活,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为写作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对已储存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地输出, 把所获知识传递给他人, 使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加强。事实上, 通过潜心研读一些文章, 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 学生能渐渐学会准确地把握作文篇章结构, 精彩的语言表达,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 所掌握的经典语句自然会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面宽了, 生活空间大了, 视野开阔了, 知识经验的积累厚了, 直觉和灵感就容易诱发。

四、因地制宜的环境教学

我们要根据各自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文教学中, 因为时间限制, 学生就有紧迫感, 面对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判断和选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 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然后, 自愿或点几位同学发言交流。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根据作文要求畅所欲言, 发表写作见解。每讲完一个, 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 再由教师进行小结。这样, 全班学生通过交流、评议和小结, 更加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 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 使构思更趋完善, 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 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 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自由的心灵去引导学生自由的心灵, 让学生跳出作文的思维定式, 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出新内容。“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敢于创新、发散求新、求异思维, 写出来的作文选材才会新颖, 立意才会深邃, 构思才会精巧, 写法才会丰富, 语言才会清新, 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 不但要培养好对学生语言的驾驭、组织能力, 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只有拥有更高的思维品质和更强的思辨能力, 才能写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远, 也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思维框架,语言源泉,心智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静.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思维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

[2]郑炯.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 篇5

一、激发表达欲望, 提倡真实写作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和“自然地”写作,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以我手写我口, 我以我口说我心。”在极富个性和自由的情况下, 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彻底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这样做犹如帮助学生打开了心灵之窗, 他们会快乐的去听、去想、去观察、去体验, 他们会脱胎换骨, 会自由飞翔。

良好的写作情感是作文的发动机, 会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 引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为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进行了—些尝试。

1. 创设情境, 激发灵感。

写作灵感往往来自于外在刺激, 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唤起其潜在的意识。恰如白居易诗言:“来如春梦几时多, 去如朝云无觅处。”灵感往往是一闪而逝的, 但灵感一旦诞生, 便如同倾闸之水。教师可以利用这—点, 创设某种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 唤起其已有经验, 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激发出灵感。

如一次作文训练时, 我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猛然间我把那精致的杯子掉在坚硬的水泥地上, 地面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 学生一片哗然……在学生惊诧之际, 我请他们写出“玻璃杯被掉坏之后”的故事。学生们反应积极, 思维活跃, 灵感进发, 写出了很多合情合理的情节, 当然也有由此产生的议论。

2. 滤奇人趣事, 溢欢声笑语。

写作本身充满了快乐, 如果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其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引导学生用笔去写淘小子的顽皮, 靓女生的扮酷, 班主任的“弹指神通”, 同桌的蹩脚音乐会, 酒神爸爸、烟鬼舅舅, “狼号乐队”课间演出, 梦游太虚擒“拉登”……学生笔下出现了久别的成语、传说、格言、歇后语、武侠小说、天文地理、闲文野史、幽默笑话……那呼之欲出的人物, 极富个性的语言, 丰富大胆的想象, 独到鲜明的见解, 无一不是真实而又淋漓的展现。

3. 说孰是谁非, 引源头活水。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时, 我让学生走出小课堂, 进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去调查和采访身边的人和事,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笔, 去写自己有感想的事, 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抵制陈规陋习和不正之风, 弘扬先进思想和良好风尚。于是, 《迷信活动何时休》《自私的村干部》《垃圾肆虐谁之错》等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动鲜活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 是写作的源泉和沃土:社会的进步, 家境的变化, 宿舍的冷苦, 集体的温暖, 同窗的苦读, 课间的快乐, 考试的无情, 恩师的教诲, 友情的珍贵, 春风秋雨, 蓝天白云, 青天绿水, 花鸟虫鱼……—切都囊括在学生的视野中, 在自由的状态下, 学生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从记忆库中调出来, 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融合其中。这样能使学生调动写作兴趣, 激活创作思维, 发挥表达潜能, 触发倾吐激情, 敞开心扉, 把作文的过程由“痛苦”转为“享乐”, 变苦作为乐作。

教师只有解除对学生的诸多束缚, 鼓励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 大胆想像, 勇于创新,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 在作文的园地里自由地翱翔。

二、置创新土壤, 绽写作新芽

学生的生活只有扎根在创新土壤上, 在创新氛围中, 才能写出富有创新的作文。在教育和教学上, 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和引导学生奇思异想。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 放开一切框架束缚, 思别人所未思, 想别人所不敢想, 想象越奇特, 看法越独到越好, 追求与传统不同, 追求与众不同。

落实创新的几种途径有:

1. 立意要创新。

思想认识的高低对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思想认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 叶圣陶曾说:“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 有质料是首要的, 没有质料如何能写?”同样, 没有创新的思想, 就不能写出创新的文章。

立意创新是指打破陈旧的认识, 适应改革开放潮流,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而不是不合常理的思想观念。在写作训练中, 学生曾这样确立中心:“不被理解又何妨?”“失败, 你来吧!”“缺乏斗志的无名战士!”……

2. 取材上要创新。

生活积累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时代在前进和发展, 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变, 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独特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素材, 这样学生的笔下出现了如《点子王“某某某”》《有手段的“某某老师”》《令人佩服的好校长》等优秀作文。

3. 表现形式要创新。

作文有了内容就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来表达, 表现形式的创新对提高写作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大胆丰富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手法、与众不同的布局构思、构思独特的角度,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写作时, 学生可以以临考老师的身份在考场上观察学生, 可以变成蝌蚪去向人们倾诉不幸, 可以化幻成蛤蟆精在地狱里报复人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6

一、激发兴趣, 创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 他们就会对作文训练迸发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如, 写《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课上我启发学生说:“同学们, 此时此刻, 老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 心情十分激动, 如果老师是一位作家, 一定要把你描写得活灵活现, 因为你们是那么可爱。你们不想当一回小作家, 把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写下来, 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接着, 我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歌曲伴奏带《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和《我们的伙伴》, 并且伴有旁白, 激发学生遐想, 追随音乐追忆教会他们学习、生活的教师和对他们关怀备至的父母, 再引导他们将那些事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想些什么, 对什么有兴趣, 因势利导地进行针对性教学, 就能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进入作文天地。

二、注意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 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队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不管是生离的, 还是死别的) 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 其中有一名女生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 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 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妈妈要去上海的前一天夜晚, 我总跟在她身旁, 她出去我跟着, 她睡觉我伴着, 并且我还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 我连头也没梳, 散着发就在后面追, 我边追边喊, 妈妈也边跑边抹眼泪。到了夜晚, 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 怎么也睡不着, 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 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 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大量阅读, 闯过语言美

学生感到作文难, 语言贫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夫人之立言, 积字而生句, 积句而生章, 积章而生篇。”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 才能丰富语言仓库。我们稍加注意, 就会发现:阅读课上对教材指导学习的过程, 恰恰和教学中写作过程相对应;此外, 还必须使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 培养他们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记下来, 写作是借鉴。这样“日积月累, 方能方悟”。提倡作文素材的积累, 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作文教学的自身规律。

起步作文的点滴体会 篇7

一、改变观念, 勇于创新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后果, 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一个固定程序的思维模式中展现, 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而且文章的结构往往是开头一段, 中间一段, 结尾一段, 没有写出丰富多彩的人间百态, 更谈不上创新。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 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 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 精神百倍地投身到创新教学中去, 为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不断探索, 并引导学生走出“怕失求稳”的误区, 大胆进行作文的创新。

二、突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用的是庸才, 第三个就是蠢才了。”所以, 要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以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追求新的发现;学会将侧向与反向, 纵向与横向, 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 使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 文思泉涌。为了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以供参考。

1.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走进生活, 走向自然, 以积累创新素材。

感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升华。观察是感性思维的前提, 思考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飞跃, 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写出的作文往往真情流露, 切中时弊, 揭示真谛, 具有创新精神。

我们要学生理解皑皑白雪, 要学生懂得温和的春风, 明白秋天的萧瑟, 可我们没有给学生那样的时间和心情。我们的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 回味着老师的批评, 还记着家庭作业, 在这样的心情下, 除了能感到雪的寒冷还指望什么呢?我们提倡的实践, 是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课堂的实践。教室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 草坪、田野、高山、雪地甚至家庭大院都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二个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培养出“缀文者以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缀文者和披文者。同时, 充分的实践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 而兴趣是转化为知识的重要前提, 热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 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 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密不可分。阅读的主要途径: (1) 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 精心设计阅读方案, 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 该背的要背诵如流, 该熟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 加深理解, 自由应用。 (2) 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图书室联系, 组织学生阅读, 而且要创造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互相传阅。

3. 灵活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

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两周一次课堂作文, 让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 教师则倾尽心血拼命修改。这种好差优劣以分数见分晓的教学方法, 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所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很重要。首先, 要开展一些活动, 如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 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知识竞赛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组织学生春游、植树、参观、访问等有益的活动, 让他们在生活中磨炼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为作文创新提供素材。其次, 提倡灵活练笔, 在练笔中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第三, 教学手段日益更新, 特别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介入, 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给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 信息量大, 图文并茂, 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从而保证了创新教学的顺利展开。因此, 可以说, 适当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对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渠道。第四, 写想象作文, 以便获取创新灵感。

4. 引导写作,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观察使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知识, 阅读让学生有了创新的源泉, 而写作则成了学生作文创新的落脚点。首先, 引导学生在语言方面求新。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以新为好。其次, 鼓励学生在布局上破格。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形式的写作基本要求, 对学生进行定格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5. 赏识讲评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

作文评讲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教师在作文批改时, 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 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 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 以鼓励赞赏为主, 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 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 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 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事实上, 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 与我们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另外, 在作文讲评时应让学生各抒己见, 质疑问难,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 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

“生活, 作文的源泉;想象, 作文的翅膀;创新, 作文的生命。”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企求一步到位。总之, 我们应从点滴抓起, 多鼓励, 少批评, 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 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 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 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 写作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 初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痰瘀互结证下一篇: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