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2024-10-04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精选6篇)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篇1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在作文的起步教学中,我发现我班学生写得最好的题型是编写童话故事,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极富童趣。由于童话以幻想来反映生活,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贴近儿童实际,充满幻想的孩子一旦接触童话,自然一拍即合。因此,以童话为形式,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可以激发儿童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凭借事物,启发想象。

儿童所想象的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如果没有具体的东西作依据,他们的想象便失去了源泉。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图画、实物、幻灯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借助童话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面对一种实物、一种现象或一幅画,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由一幅画想象成几幅画,由一个动作想象成可能发展的一连串的动作;也可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飞翔。

二、凭借材料,从说到写。

说是写的基础,指导学生编写童话应按照先说后写的顺序进行。训练说童话故事的材料很多,小学教材中属童话内容的课文就不少。借助教材续编童话故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式。上学期我上完《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给故事续编,大部分学生都说得有声有色,故事说好了,再让学生写,就不困难了。

丰富的语言材料靠积累

一谈起要写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无从写起。其主要原因是作文材料贫乏,因而写作过程用词单一,句子表达形式单一,文章内容空洞,写不具体。要克服这些毛病,关键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读、多看、多听、多写,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一、诵读法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推广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课文,这样日积月累,熟背的文章多了,说话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二、积累法

让学生平时经常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看报章杂志,坚持大量阅读书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丰富生活阅历,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要有事实,有记录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如摘录优美词句、精彩判断、片断、名人名言、科普知识等。也可将好文章、好片断分门别类地贴在本子上,如按人、事景物等,需要运用时查阅非常方便。

三、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的篇名,作者、报刊名言、期数、页码、需要运用时可随时翻索引查询。

以上方法,如果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运用,就不必为写作时的“无米之炊”而烦恼,从而有效地解决作文材料贫乏的缺陷。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篇2

一、什么是观察

观:看。察:仔细看, 审视。 这里的观察, 指的是为写作的需求, 有目的地察看。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目视, 而且需要耳听、鼻闻、手触等方式, 全面地感知、认识对象事物, 从而获得较细致、准确的生活材料。

二、怎样指导观察

(一) 确定目标———指导学生 “有的放矢”地观察。 观察要有的放矢, 是说观察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清楚“为什么观察”。

如写《课间的操场》, 课间操场上的学生不计其数, 操场喧闹无比, 学生到操场活动或玩耍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观察, 如何记录下来,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因此在观察时, 要抓住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这一重点目标观察。 锁定目标后, 放眼望去, 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莫过于“群体游戏”, 瞧, 充满生机的画面跃然纸上:

“课间的操场可热闹了。 王小明和张小丽等十几个同学在操场旗台旁的大树下, 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张小丽是“老鹰”, 王小明是 “鸡妈妈”, 其他同学是小鸡。 游戏开始了, 老鹰两眼紧盯着小鸡们一会儿往右扑, 一会儿往左扑, 小鸡们时而发出快乐的尖叫, 机灵的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左躲右闪, 老鹰怎么也捉不到一只小鸡。“哈哈, 来呀, 来呀! ”小鸡们得意地叫喊……”

(二) 确定重点———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不能面面俱到, 要有所选择, 有所舍弃, 一定要找出主要的现象进行观察, 就是说要清楚自己“观察什么”。

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自家小院, 就让学生重点观察小院里水果的长势。 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 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 学生陈意的习作被编入人教版《三年级上同步作文训练》, 其中有一个片断十分精彩:

“沉睡了一个冬的葡萄芽, 在微风细雨中睁开了黄绿眉眼,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渐渐地, 调皮的葡萄娃娃扒开芽包探出头来, 一个个前呼后拥, 这儿一团, 那儿一堆的。 风一吹, 它们就喃喃细语, 好像在说:‘我们要让这里变成绿色的海洋。 ’”

学生的生活环境好比一个万花筒, 包罗万象, 如果没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就会觉得处处新奇, 除了用上“好看”、“漂亮”等概括性词语简单描述外, 具体生动的描写很少, 但是如果像上述这样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好比是让学生有了聚焦点, 所以观察所得就清晰, 观察效果就理想。

(三) 确定细节———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 所谓“细致地观察”, 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了仔细观察对象的外部外, 还要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 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除了进行静态观察, 还要进行动态观察。

现以观察“校园里的桂花”为例说明。 除了让学生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征外, 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动态, 将它的活动、变化、声响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出来。 观察前提问: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当校园的桂花开了时, 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当秋风习习时, 桂花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 并以《校园里的桂花》为题,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收获。

通过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致观察, 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于是, 就有了这精彩的作文片断:

“桂花叶子的边上都有许多小齿, 像锯子一样。 桂花的颜色真多, 有乳白色、鹅黄色、金黄色……真是五彩缤纷啊! 桂花的四片花瓣像米粒般大小, 两粒小米大的花蕊发出浓浓的香味, 一闻就甜在嘴里, 香在心里, 真让人陶醉!

忽然, 秋风徐徐吹来, 桂花树就轻轻地舞动起来, 接着, 奇妙的景象发生了, 瞧, 一朵朵小小的桂花, 像金色的雨点儿, 像闪烁的流星, 从树上纷纷地飘落;听, 它们还唱着歌儿:‘沙沙沙, 沙沙沙, 我是小桂花……’我们赶快跑到树下, 伸出了小手。 啊, 那香香的雨点儿, 或跳跃手上、或拂面而过, 或抚摩我的衣服、头发……把它的香味儿洒了我一身。 好香好美的桂花雨啊! ”

(四)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观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如此, 生活中观察也如此。对于同一观察对象, 因观察者不同、 观察者的心情和喜好不同, 其感观体验也不同。 所以, 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视觉的迁移, 即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由“此物”及“彼物”, 再观察“及到”的“彼物”, 这样, 可以把观察对象观察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所谓的“在观察中想象, 想象中观察”。

一次, 我召开了家长会, 会上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就是让家长陪着孩子观察夏夜的星空。 一周以后, 我组织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其内容是:美丽的夏夜星空。 孩子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闪烁的星星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 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在看着我。 ”有的说:“白茫茫的银河, 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 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 像是无数飘在河上的航标灯。 ”还有的说:“月亮从‘云屋’里出来, 把银辉洒满天空, 洒满大地, 洒满了我一身, 天和地都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 我和妈妈享受在这美妙的世界里。 渐渐地, 我仿佛听见了月亮为了哄星星睡觉讲的故事, 又听见了星星们的呼吸声, 然后听见月亮躺下的声音……我抬头定睛一看, 月亮被一层薄云盖住, 薄云好像是一层有生命的棉被。 原来, 星星睡了, 月亮也讲累了, 薄云看着月亮那么辛苦, 就飞来为月亮盖上一层棉被……”

然后, 我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下观察和交流中的所获, 于是一串串灵动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笔下“流动”……

确定观察的目标、重点、细节, 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有重点地、细致地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再观察, 然后让学生写下所见、所闻、所感。 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就能为学生将来写出真实感人、鲜活优美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借助微型活动 促进作文起步 篇3

关键词:作文起步   微型活动   兴趣   内容   观察能力

提到作文,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爱写,这是“兴趣”方面的问题;二是没得写,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三是不会写,这是“方法”“技能”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当从作文起步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因此,以“微型活动”为抓手,围绕兴趣、内容、技能、方法几个层面解决问题,就成了写作轻松起步的一条可靠途径。

“微型活动”的特点,一是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便于课堂操作;二是活动时间短,满足课堂开展的要求;三是活动难度不大,学生易于参与和完成。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微型活动”对促进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有一定的作用。

一、创设微型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新奇的活动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也特别喜欢参与到活动之中。而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

在“微型活动”作文课“猜猜我是谁”中,由于取材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淘气包马小跳》,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而所猜的对象又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老师和同伴,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在“你演我猜”活动中,首先锲入的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主题曲《快乐你懂的》,那熟悉、欢快的旋律如火种一般,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那形象、夸张的表演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吹乒乓球比赛”这一活动中,由于引入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竞赛”元素,现场热火朝天,再加上活动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整个活动的开展还真有点“硝烟弥漫”的感觉。在“森林动物运动会”中,教师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动物请进了教室——用动物图片摆图再编故事,展现出一个新颖、有趣的运动会……这些丰富多彩而又趣味盎然的活动让学生们兴致高涨,意犹未尽,成了他们写作的极佳素材。

当“微型活动”成为习作教学课堂的“常客”之后,习作课成了学生们的期盼,而这正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目的所在。有了快乐的体验,有了心灵的悸动,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因此,“微型活动”的开展,为习作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微型活动,丰富写作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来形容小学生的写作活动最为恰当。这不是因为学生们的生活不够丰富,而是因为他们平日最喜欢做的就是“积极地玩,玩完就忘”,而且大部分学生通常还忘得非常“彻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他们进行回忆,学生们似乎也说出了一些内容,但是,具体的活动过程、活动细节、人物语言、自身感觉等往往毫无顾及。这也是大多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所在。“微型活动”的开展,恰好解决了这一习作难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活动是当堂开展的,学生们又是倾情参与的,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组织,因此,无论是活动环节、活动感受、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甚至环境的布置、场景氛围等内容都是极为鲜活可感的。在这样的铺垫下,当学生们提起笔来开始写作时,我们看到的是理想中的写作状态——一个个埋头奋笔疾书,神情专注,还真有点文思如泉涌的感觉。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默契大考验”的课堂上,班上不起眼的一名学生竟然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近600字的习作——这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啊!后来,笔者回忆了这一个案,原来,在活动中,这个学生被同学们推到台上做了一回“主角”,难怪她的心理活动写得那样生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也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因为此时的表达完全是水到渠成。“微型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借助微型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学会用心去深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从平凡的事情中捕捉亮点的能力,不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

在“你演我猜”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前便提出了观察要求:“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把最丰富的表情,最形象的动作以及最生动的语言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紧接着,在第一组表演结束后,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情况。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因为过于投入活动而忽略观察,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内容、方法进行了有效指导,使学生留心捕捉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在四组表演结束后的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都没有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观察力是在观察实践活动中通过培养锻炼而发展起来的。每次活动,学生如果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方向、有重点地对活动中的人和物进行细致观察,长此以往,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头脑里的材料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叶圣陶曾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无疑,“微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观察的平台。

四、依托微型活动,指导写作方法

“千人一面”是不少学生习作的通病,有人将这一通病归因于传统的习作教学,因此造成不少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大同小异,转而又让学生自由写作。这些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借助“微型活动”开展写作活动,为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写作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对于每一次活动,教师可以提出共性的写作目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自画像》一文时,安排了相应的“猜猜我是谁”活动,教师给全班制定的写作目标是“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基本情况、性格、爱好等,重点介绍自己的长相特点”。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教师的课堂指导就有了抓手,学生的努力也就有了方向。在这一次写作中,笔者做了统计,较好地达到目标的学生占80%,基本达到目标的占20%。在“辨别物品大挑战”体验环节中,教师给出的“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去体验”一是提出了体验的要求,对体验的方法进行了指导—— “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耳朵听”;二是提出了写作的要求,即在写作中要力求将上述内容表达清楚明白。另一方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同一活动中,孩子们捕捉的画面是不同的,他们观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而且,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写作有了个性。这样,依托“微型活动”的写作指导就一箭双雕地解决了“千人一面”和指导“无从下手”两个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学生写作起步阶段,借助微型活动,将言语表达回归到有趣的活动中,可以让我们的三年级习作教学这一“起步工程”进行得更加顺利而有效。◆(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篇4

小课题研究报告

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 邵敏霞

一、课题价值分析

写人的文章,最怕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很多学生在写人的时候,外貌就是“大眼睛炯炯有神”,爱好就是“读书、唱歌”,性格就是“活泼开朗、顽皮淘气”,品质就是“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几十篇作文读起来毫无新意,单调乏味。要想避免这种现象,最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凸显人物个性。因此本次研修就“如何借助情境教学进行写人的训练”确立主题,目的是借此提高学生刻画人物的能力,提升写人类文章的习作水平。

二、问题的提出

六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修辞等技巧,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只关注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而忽略了人物整体形象的刻画,导致笔下的人物或者形象模糊,或者喧宾夺主,或者千篇一律。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同年组的教师提出了“借助情境教学进行写人训练”这一研究主题。

情境教学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给学生搭个梯子,学生只有在这个梯子的支撑下才能稳步地登上习作的殿堂之顶。因为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素材,这些素材既要靠平日的积累,又要靠老师的指导。而情境教学就是老师指导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研究目标:

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学生搭设更好的学习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逐渐形成有效的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人类习作的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共同搜集资源,丰富理论积淀。

许多老师对于情境教学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些老师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如何操作,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并不明确。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布置大家广泛学习关于“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与习作教学有关的资源。我们将这些资源整理成资源包上传共享,大家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对情境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习作教学研究,提升习作教学水平了。

(二)梳理重难点,确定研究方向。

围绕课标要求和研修主题,我们整理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习作教学重点难点,并梳理制作成思维导图,从中选择出第五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一个人”习作指导为主要研究案例。

(二)精心设计教案,突出解决策略。

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跨越百年的美丽》《我最好的老师》都属于写人类文章,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刻画“居里夫人”和“怀特森”老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最难忘的人”习作指导教案。这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够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二是借助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如何借助情境教学更好地突破这两个重难点呢?我们实验小组的几位老师分别在自己的班级展开了认真的实验和探究。

首先是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

对于人物的刻画,许多学生都是停留在穿着和长相上。为此,我们创设了“看语言品性格”“看动作猜身份”“看神态抓心理”等几组观察情境,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如语速、语调、语气、口头禅等)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动作的表现(如速度、幅度、方式等)来体会人物身份,以及他的某些性格或习惯;通过观察人物细微的神态变化来感受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等。也就是所谓的“察言观色”,这几种情境的设置旨在训练学生拓宽人物刻画的范围,提高人物刻画的技巧,在情境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恰当而生动的描写再现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境,从中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在看语言品性格情境观察后一个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清晨,公共汽车站上站满了人,有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一过来就直接站到队伍的最前面去了。后面的人都说:“排队去,排队去。”那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吹了一下口哨说:“这算什么?我看电影都不按号入座呢。”后面有位胖胖的中年人不屑地说:“有本事你坐飞机不按号入座试试?”那个小伙子顿时无语了,胖胖的中年人撇了一下嘴:“不要以为自己有俩钱就了不起,真正的本事不是靠钱得来的,是靠能力拼来的。”这段描写基本上把两个人物的特点都刻画出来了:年轻人很没礼貌,中年男人十分正直。

通过这种合理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逐步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笔下的人物也开始鲜活生动起来。

其次是设置有梯度的情境。

习作中的情境也并不能保证学生一蹴而就,因此在整个习作指导中,设置不同的情境,形成一定的梯度,对于激发写作兴趣,启发学生思路很有效果。例如在《难忘的小学生活之老师同学》习作指导之前,老师先播放小学生活的一些视频片段或照片集锦,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开始写作后,可以通过猜人物谜语或讲人物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回忆起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样的两个梯度就是由激发到启发,形成了一个顺势而为的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还有一位老师在指导这篇习作时,先观察一组人物图片,发现人物的外貌特点;由此引出如何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语中的,凸显个性。然后观看一段小视频,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发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取课文中的典型片段进行写法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借助一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这样的梯度设计直指写法,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实效。

再就是情境的设置要富于变化。

不同的习作课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即便是同一节习作课,所设置的情境也要有所不同。比如课堂上需要渲染气氛,我们可以配乐,但是这一节课如果连续播放两到三次音乐,就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了。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画、音乐、动态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这样才能使情境更具效力。

(三)课堂实践打磨,提升习作水平。

在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我们以“一课多研”的形式开展了课堂实践活动,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同年组班级进行了试教研课,然后在自己班进行打磨完善。在每一次研课的基础上,老师认真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甚至几易其稿,直至完全推翻,大家把打磨完的教学设计上传共享,然后再互相评价,互相借鉴。我在研课打磨后把最初的“借助课文片段指导写法”换成了“教师写下水文指导写法”,并添加了“人物描写一组”中王熙凤的描写片段作为范例进行赏析,还借助习作讲评课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把对人物的描写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最终各位实验教师都形成了自己原创的一节比较完善的课堂实录。为了检测这次习作指导的效果,我们分别整理了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品,平均人数达63.24%。

四、成果形式

经过三个多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我们先后形成了教学设计、研究报告、微课等几项研究成果,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已经初步实现了“借助情境教学进行写人训练”的基本目标。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实现习作教学的更大突破。

附:《最难忘的人》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难忘的人》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生活积累,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进行倾诉表达。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2.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抓住老师和同学的特点,选取典型事例,突出“难忘”,同时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扎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学重难点】

抓住老师和同学的特点刻画人物,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个性,同时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一组人物灯片。

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人吗?(成龙、葛优、鲁迅、姚明)他们在外貌上有什么显著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尝试用文字来刻画人物的特征。

二、指导审题,再设情景 1.播放一组学校生活的照片。

2.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难忘的小学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来写写你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你觉得小学生活中哪些人最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围绕人物的性格、习惯或品质,抓住特点,运用一两件典型的事例来说明。)

3.自己充分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具体,如姓名是什么?令你难忘的原因是什么?典型事例是什么?)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难忘的人:老师——亲切、关怀、严厉、教导、幽默、多才多艺、像朋友......同学——友善、乐观、学霸、能言善辩、互帮互助、亲密无间、女汉子......三、相应指导,突破难点

1.关键词命题抓特点

a请大家看看大屏幕,由这些词你想到了班级的哪些同学?又想到了他的哪些事呢?(倔驴、快手、眼镜族、吃货、追星狂人、老磨、灌篮高手、飞毛腿、邋遢大王、溜号神仙哥)

b在你的小学阶段,同样接触了很多老师,他们又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难忘的印象呢?(播放任课老师的照片)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由它们你会想到哪位老师,想到他什么事?(风趣幽默、赏罚分明、话唠、管家婆、多才多艺、千里眼·顺风耳、知错就改)

根据这些关键词,我们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想起了他的典型事例。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关键词来命题,这样不但会使自己难忘,更会使读者难忘。

2.赏析名段学写特点

大家还记得《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王熙凤吧,作者是如何把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呢?(出示王熙凤描写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师板书:语言(语气、声调)、神态(眉、眼、嘴)、穿着(由头至脚)

小结:可见,要想写好难忘的老师或者同学,就要在人物描写上下功夫。

3.列提纲选事例突出特点

这次作文,你决定写谁?写他的什么特点呢?一分钟思考后按照老师的提示列出写作提纲。(学生完成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写作提纲

题目:。特点:。事例:。开头:。结尾:。4.小组内进行写作提纲的交流。

四、下笔成文,范文对照。

1.学生依照习作提纲完成初稿。

2.小组之间围绕“表达是否通顺连贯完整、是否抓住人物特点、是否选取典型事例、是否凸显人物个性”等方面互相交流评议,自主修改。

3.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文章查找不足,修改完善。

五、集体评改、共同提高。

1.整理归纳本次习作中发现的典型性问题,通过一两篇习作的点评,加以指导。

2.选出人物刻画细致,典型事例生动的佳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优秀习作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篇5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学生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学生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学生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学生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学生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学生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我培养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学生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学生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学生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

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学生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学生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学生讲《小学生守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学生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学生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低年级学生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学生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学生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学生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学生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学生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学生:“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

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篇6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把好学生习作起步关:

一、培养良好的兴趣;

二、明确作文要求;

三、引导观察,掌握方法;

四、说写合作,降低难度;

五、交流修改;

六、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浅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胡瑶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把好学生习作起步关:一是培养良好的兴趣;二是明确作文要求;三是引导观察,掌握方法;四是说写合作,降低难度;五是交流修改;六是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一、培养良好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激励人们学习、工作的能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会认真地写好每篇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发挥教师先导作用。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为他们开辟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之后,要求学生把每次活动中看到、听到感到最值得写的东西写下来。如我在和学生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课《玩儿得真开心》时,上课铃声刚响,我就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分别选出谁来扮演母鸡,谁来扮演老鹰,其他的都扮演小鸡。我让学生注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老鹰是怎样捉小鸡的,母鸡是怎样保护小鸡的,小鸡们的反应又是怎样。这样一来,学生们根据自己在游戏中观察到的写了一段较详细的游戏。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致,作为教师不但不能扼杀他们的各种兴趣,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对那些一时习作不感受兴趣的学生不要性急,平时要留心观察他们的爱好,以一种爱好培养另一种爱好。如有的学生对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感兴趣,我就指导他们玩其他感兴趣的游戏,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神态和场面,这样就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自己所玩的游戏写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也来玩。且对这些学生的作文最好采用面改的方法,及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这些学生也会从自已的文章看到希望,兴趣也随之培养起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所谓要求是指重点训练项目或基础训练中的习作题的要求。在各组习作指导之前,应事先给学生点明,使他们心中有数,免得在指导时匆促应战例。三年级学生因为才开始接触作文,不知道如何审题,有的学生见要写作文,只会在脑海中搜寻以前写过的作文,根本就不会去看作文要求我们需要写哪类作文,更不用说对哪类作文的具体要求了。因此,老师在指导作文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要求,围绕本单元课文内容来组织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来明确作文主题,知道此次笔下生辉是要写一次有趣的活动、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或是身边美丽的景物等。老师再根据具体要求提出具体。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写我们身边美丽的景物,首先,要确定你写的景物,这里应该把“景物”这个概念讲清楚,让学生明确习作范围,景物是指可观赏的景色和事物。如门前的槐树、河上的一座小桥、公园的一座假山等。其次,就是要观察与思考。先观察景物的整体,再仔细看看它的各个部分,认真看看它的样子、颜色,闻闻它的气味,听听它的声音等。

三、引导观察,掌握方法

引导观察是指在老师指导下,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所写的对象。小学生习作时常存在无话可写,内容贫乏的毛病。作文教学务必引导学生加强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积蓄习作素材。这样他们的习作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应根据教学要求对观察的程序作妥善安排,对观察的方法作必要提示,使学生由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使认识由表及里深入发展,达到正确理解的深度,进而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从中仿摹迁移,学会运用语言正确表述。如在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笔下生辉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吃什么,玩儿什么等。然后,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小花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花猫的的外形,如远看小花猫它是什么样子的,近看又是怎么样的,它的脑袋、耳朵,眼睛等。同时,还播放小花猫捉老鼠的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加以描述。这样学生写起来便容易多了。

四、说写合作,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在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说的面要广,做到动脑又动口。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的叙述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写起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说写合作,推动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使他们对习作有跃跃欲试之感。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在“作”的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千万不可去束缚他们的思想。下面以写三年级下册作文一种美丽的花《油菜花》为例,我是这样指导的:

1、写出油菜花的名称。

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

3、描写花瓣的形状(极是平凡,被花瓣包围着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蕾)

4、写花的姿态(伸展的、四射的……)

5、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五、交流修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学生习作完了,教师要学生组织交流。可以请学生上台发言,教师在巡视中确定发言的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交流前向同学提出要求:边听同学的发言,对照自己的习作,边认真修改,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作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个人修改,同桌修改,小组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也会学带很多的东西,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六、重视讲评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写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李毅-节约用电设计反思下一篇:党员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