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教

2024-07-27

中国职教(精选12篇)

中国职教 篇1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背景之下, 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筹办的一本以职业教育为办刊宗旨的专业期刊。自2015年创刊以来, 《现代职业教育》以其前瞻的学术视角、专业的采编队伍、精准的受众服务很快赢得了全国广大职业教育T.作者的高度认可。

为了更大范围满足广大职教X作者展承研究和教学成果的愿望, 鼓励全国的职教T.作者一同加人到探索中网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活动中来, 从2016年一月开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青少年 (北京)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屮同职教•中网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所有职业院校 (高职, 髙L中职、中々>教职员下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章3

二、征稿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探讨;新时期职教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选择;各学科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职教学生品德培养新思考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须具有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自己提出的观点, ffl研究成果或者亊实加以佐证, 做到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 《现代职业教育》只刊发首发作品, 因此, 作者必须保证为原创作品, 且未在艽他报刊杂志发表过, 否则, 不予发表, ,

四、征稿格式: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字内容, 以3200卞为官, 通过word文档的方式发送品。如果有图片、图表、公式的文章, 可参考字数统计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16年1川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送至组委会。同时, 请作者在论文标题后面注明“有桨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计,

六、征稿评奖:征文活动结朿后, 组委会将组织知名教育令家和文化学者担当评审, 选择;丨1, —等奖论文3篇;二等雙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 500元和200元奖金并颁发证书, 同时评选;丨丨一批优秀论文芡并颁发证书另外, 组委会还将适时安排获奖者进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中_职教•中国梦”主题征文顺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S•在职业教育领域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 让全同的职教T.作者认识到[11家经济发屣与职业教育的重大X系实现巾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闽职业教育T.作者责无旁贷, 让我们携手把“中国职教•中同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信箱:电子邮箱:rlanqingshaf) nian@viii.sina.M) m (凡) 群号:303902335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咨询电话:0351—4061852 LT716898899

组委会地址:北京通州万达广场D座1601—1602室咨询电话:010—60539760 60539879

中国职教 篇2

主持词

开场白:

女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1: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合:大家下午好!

女2: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我们从职教发展的东风中走来。男2:踏着喜庆的旋律,我们从希望与自豪中走来。

女1:漳县职业中专以崭新的姿态,走出了端庄靓丽的风采。男1:职教人以昂扬的斗志,开拓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广袤空间和无限未来。

女2:提起职教,曾经是一个黯淡的话题,现在已经焕发出炫人的光彩。

男2:职业教育以坚实的根基为万千学子搭起了一个展示辉煌人生的广阔平台。

女1:我们怎能忘记,是每一注心血,每一滴汗水,默默滋润着草绿花开;

男1:我们不会忘记,是每一次磨砺,每一场打拼,才擦亮了职教中心这块品牌。

男2:今天,高朋满座,喜悦满怀,职教人的丰姿跟大楼一样气派; 女2:今天,群贤毕至,情深似海,让我们共同祝福我县职业教育

合:培育时代精英,造就栋梁之才!

1、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向复兴》 女1:漳县职专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全日制中职学校,融劳动力技能培训、电大学历教育、驾驶员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学单位,现为甘肃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男1:26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从1-2个专业到现在的7个专业,31个教学班,30多个实训室,3000平米的实训场地,是每一个支教人努力地结果。

女2:我校现有教职工102人,教师中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33人,有专业课教师39人。

男2:下面请欣赏由全校教师带来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向复兴》。

2、舞蹈《开门红》

女1:护理专业是我校的老牌专业,也是拳头专业。目前在校人数达到460多人。在2011年三校生高考中,有5名同学被甘肃省中医学院录取,其余均升入大专院校,升学率100%。2012年有115人参加三校生高考,有8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1名同学被甘肃省中医学院录取,7名同学被江西宜昌科技学院录取,71名同学被大专院校录取。男1:在今年的单独招生考试中,已有27名学生被兰州文理学院、平凉医专等多个院校录取。女1: 今天,护理专业的同学也带来了他们的节目,请欣赏舞蹈《开门红》,掌声有请。

3、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

女2: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男2: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瑞丽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

女2:请欣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表演者:杨丹、成红等。

4、歌伴舞《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

女1:天边漂过一朵白云,军营飞来一只百灵鸟。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让人浮想联翩。

男1:今天,任丽娜老师将用她美妙的歌喉为大家展现沸腾而又多彩的军营生活。

女1:有请任丽娜老师为我们带来这首《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

5、健身操《眉飞色舞》

女2:来到职教中心这片热土,每一个学子都会切身感受到,这里洋溢着青春朝气,这里充满着青春活力,这里蕴育着春天的希望。

男2:今天他们要用青春的脚步、青春的热情、展示青春的风采,今天他们要用跳跃的音符,动感的舞姿,展示青春的魅力。请欣赏13秋护理1班带来的健身操《眉飞色舞》。

6、手语《和你一样》 女1:在未来,在茫茫未知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请你记得,你还有我们,和你一样。男1:接下来请欣赏手语表演《和你一样》,表演者:高雪英、康珍红等。

7、舞蹈《草原欢歌献给党》

女2: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经过市场调研论证,在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新专业。

男2:这一专业开办以来,校园气氛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了。我校的文艺节目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请欣赏由13秋学前教育班带来的舞蹈《草原欢歌献给党》。

8、二人唱《中国人》

女1:建筑工程测量专业是我校在去年开设的新专业,毕业生面向测绘、水利水电、城建、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土地管理等部门,从事测量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工作。

男1:有请张强、柴荣为我们演唱《中国人》。

9、歌伴舞《祖国万岁》

女2:沿着鲜花的长街,走向纪念碑,拥抱吧亲爱的战友。男2:怀抱幸福的阳光,走向天安门,放歌吧亲爱的朋友。女2:那绽放满天的礼花,让我们看到梦想在腾飞,那响彻在心头的“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倍増民族的责任。

男2:请欣赏歌伴舞《祖国万岁》表演者:李宁、苏辉。

10、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

女1: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春蚕,一生都在源源不断地为他人作嫁衣,男1: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女1:还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男1:有请周爱红、邓文杰为我们带来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

11、舞蹈《张灯结彩欢乐中国年》

女2:欢乐欢乐中国年,欢声笑语连成片,欢乐欢乐中国年,红红火火到永远。

男2:让我们用欢笑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送走昨天,让我们满怀喜悦充满信心为今天喝彩,下面请欣赏舞蹈《张灯结彩欢乐中国年》。

12、情景剧《网瘾少年》

女1: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也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去年我校有1名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被定西师专录取。

男1: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网络游戏啊、网络对抗啊,让很多年轻人乐此不彼。女1:但是也有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学习,耽误了工作,让家里的大人们很是费心。

男1:是啊,凡事如果没有一个度,那可就有失偏颇了。女1:接下来请欣赏计算机班的情景剧《网瘾少年》,表演者:康明鹏 贾云峰等。

13、独唱《我爱你,中国》

男2:祖国是一首抒情诗,祖国是一幅山水画。

女2:我爱我的祖国,那是我心底蕴藏着的一种最炽热、最真挚、最高尚的情感。

男2:面对伟大的祖国,我情不自禁在内心深深呐喊:我爱你,中国!

女2:掌声有请邓文杰老师为我们带来这首《我爱你,中国》。

14、舞蹈《算你狠》

女1:还青春以朝气,还人生以多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年轻人的胸怀中,涌动的是自由的风,壮丽的歌。男1:紧张的学习,刻苦的技能训练,他们有着不屈的人生追求。他们将用舞蹈表达他们不一样的激情,接下来请欣赏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舞蹈《算你狠》,掌声有请。

15、舞蹈《阿拉伯之夜》

女2:阿拉伯是一片神奇是土地,那里流传着无数神秘的故事,那美丽的异域风情让我们向往。

男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护理班的姑娘们共同来感受这西域的风情。请欣赏舞蹈《阿拉伯之夜》。

16、武术表演《精忠报国》

女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的亮点专业,目前有价值200多万的实训设备及280平米的汽车修理厂,学生就业门路广,工资待遇高。

男1: 接下来有请马想军、包爱宗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武术表演《精忠报国》。

17、街舞《调皮小男孩》

女2:电子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有8名专业课教师,今年的单独招生考试有1名同学被兰州石化录取。男2:有一种舞蹈,它很随意。有一种舞蹈,它很有活力。女2:有一种舞蹈,它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它就是让众多少男少女所喜爱的街舞!男2:请欣赏电子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街舞《调皮小男孩》,掌声有请。

18、小合唱《青春舞曲》

男1:让每一位学子成材,让每个家庭都能幸福,是我们职教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女1:关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才华,让每一位学子的才艺得到完全的展示,是我们职专每一位老师孜孜以求的心愿。下面请欣赏由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带来小合唱《青春舞曲》。

19、舞蹈《春到草原》 女2: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舞蹈的特点是气势恢弘、热情奔放,节奏明快、舞步轻盈,鲜活的展现出游牧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男2: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蒙古舞蹈《春到草原》。20、舞蹈《宫商角徵羽》

女1: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祖先是炎黄,子孙血一样。男1:请欣赏舞蹈《宫商角徽羽》,表演者:罗永霞 谢晓霞等。

21、独唱《everything in the world》

女2: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多才多艺啊!男2:是啊!我们漳县职专特别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你的才华在这里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你的才艺在这里可以得到完全的展示。

女2:接下来有请蒋凡同学为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every thing in the world》。

22、舞蹈《扎西德勒》

女1:说起藏舞,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说起“扎西德勒”大家可能不清楚它的意思。

男1:“扎西德勒”其实是藏族人民欢迎,祝福,吉祥的话语。

女1:没错,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文化。

男1:藏族舞蹈以其清新的格调,明快的节奏,深刻的思想内涵,永葆艺术的魅力。请欣赏由12秋学前教育班带来的藏舞《扎西德勒》,掌声有请。

23、舞蹈《欢乐中国年》

女2: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相信:在职教东风的吹拂下,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男2: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舞,唱起歌,共创一个美好的《欢乐中国年》。结束语:

女1:欢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如此短暂,该是到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但我们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关心支持我们的职教事业,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找到希望,走出一条小康之路。

男1:孩子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孩子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在当前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愿意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所有有志于此的孩子圆一个梦,为疼爱孩子的家乡父老圆一个梦,也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心。女2:一路风雨,一路花开,技术和能力的并蒂莲永开不败。男2: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科学和教育的硕果香飘四海。男1:春风化雨的日子里,我们播撒良知也播散真爱; 女1:文明与和谐的时代,我们开拓人生也开拓未来!男2:朋友们,展望吧!展望职业教育的明天云霞焕彩。女2:同志们,祝福吧!祝福我们漳县职专人尽成才。男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1: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招生宣传汇演到此结束。男1:衷心地祝愿大家

对中国职教得“益”忘形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得“益”忘形;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教育规律;质量提高;深度融合;

2014年,中国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划,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掀开了中国职业教育一个新的篇章。在职业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人甚至认为“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但是坐下来冷静地思考就会发现,回顾中国职教过去的十几年,中国职教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首先分析职业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得到了什么“利益”。同时,也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形状”在哪里,以期给大家看到中国职教的未来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2015年湖北省职业教育更是迎来黄金期。例如,政府会增加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职业教育。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增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职校还可依据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主设置专业(国家控制类专业除外)。办学规范优良的学校,可逐步实行在核定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职招生海外留学生,引进海外高水平专家教学。[1]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下,湖北省将初步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政府支持逐年累计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及实习实训条件。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带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提高了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最后职业教育更是加强了传统技艺传承创新,保护传统文化,加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但是中国职业教育得到的“益”和丢弃的“形”存在对应逻辑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1 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是职业教育存在没有注重顶层设计和全方位的系统立体构建现象,并缺乏规范的教育管理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4年职业教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年均毕业生约1000万人,培训超过5000万人,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其中中职教育贡献4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7.5%,其中高职教育贡献17个百分点。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职教育每年帮助约300万农村青少年进入城镇工作,职业教育每年培训农民工约2000万人。以湖北省职业教育为例,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2]全省职业院校每年培养出40多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多万次。在一些快速发展行业中,新增70%人手都来自于职业院校。

其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完成了神龙汽车公司“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国家973计划子项目“大型激光器特有零部件加工工艺研究”、餐厨废弃油脂生产洗涤用品等20个技术开发项目成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有生力量。全国、全省的大部分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职业教育存在没有统筹规划的现象,一方面生产企业出现技能型人才短缺;一方面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错位对接,出现根据市场来订专业的现象。一些热门行业短时间受到职业院校的追捧,造成供大于求。例如,这几年国产动画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是动画专业前几年一直扩大招生,造成动画专业学生就业一度成为红灯专业。

职业教育还存在没有注重顶层设计和全方位系统构建的现象,[3]2015两会召开期间,王康委员提出职业教育应该在国家层面由国务院主导,人社部牵头在各部位都要对其所属的行业,企业提出要求,要求它們根据行业或者企业的标准提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并一起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大纲。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如果顶层设计不做好,在微观层面永远是没办法的。不管你折腾得再厉害,那还是教育部在唱独角戏,只会剃头挑子一头热。”

教学是学院的中心,教学管理制度是学院完成教育过程的根本保障。传统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不能适用于当今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中国职业教育的管理过程应该是以人为本,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并动态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度模式。

1.1 管理规范、严格执行

目前大部分高职基本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需要及时修订并补充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及具有完整合理的考核体系。这个制度应该保障我们日常教学的课堂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试的安排和组织。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能力评价和考核方法)和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使制度更人性化,更灵活、更具有适用性。并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权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

1.2 完善标准,过程体现

据媒体报道,高职的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大多沦为“包身工”,很多学生在生产线上一周工作6天,每天12个小时,且大部分基本工资要上交学校,甚至存在不去工厂实习就不能毕业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模式化教育以及扁平化管理。所以在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职业院校一定要向平时在学校上课一样,有一些列的制度和监管措施,要重视实习教育,精心规划,对学生负责,不能简单地将学生丢给企业完事。

2 职业教育促进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提高了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湖北省职业教育提高了人口受教育程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898人上升到9533人。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湖北省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我省从业人员中,2012年和2006年比高中文化程度占比提高4.77%,专科文化占比提升3.9%

西方有个教育学家说过,教育不是把知识填满,而是把灯点亮,所以职业教育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加强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让学习自然地发生。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直言“职业教育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着力为中高端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怎样才能为中高端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我们职业工作者考虑的问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职业教育的本质在哪里?职业教育过去被简单定义为“蓝领”教育,但是实际上职业教育应该不是培养一技之长,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本位,科学技能教育放在末位,不能本末倒置,丢掉本质的东西。教育应该首先是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事。教育更应该是“育人”而非“制器”。[4]教育的方法应该是“育”而非“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即用“道”去关注人本身的学习能力,关注人内心的发展,时刻掌握学生不同时候的需求来完成教育的过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产品放在流水线上去“制”造出来一个固定的模式。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物”。人有感情而物没有,所以如果我们为了追求“益”而忘记了“形”,忘记了教育的本质,那对教育结果是一个很大的破坏。

今天的高职教育要重新审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在工业革命之前,人文教育压倒一切。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教育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高度科技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偏重某种教育,而应该把两种教育融合起来,在此之上,要高度加强人文教育。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意思就是才是德的资本,而德是才的统领。德比才更重要。

反思中国高职教育,功利化的思想体现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罗思高说:“在中国绝大多数职校中,学生什么也学不到,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年职校头两年辍学率高达50%。中国目前有1.36万所职业学校,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大部分劳动者,据估算,到了2020年职业院校在校生将达3800万。”

3 职业教育加强了传统技艺传承创新,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职业教育需要从层次教育转化成类别教育

湖北省职业院校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成立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弘扬湖北特色文化(见表1)。

表1 职业院校设置的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及研究方向(部分)[2]

机构名称举办学校研究方向

汉水文化研究所郧阳师范高等专业学校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开发

湖北民歌研究中心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社会、教学服务

陆羽茶文化研究所天门职业学院茶产业

孝文化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文化研究、感恩研究

这些文化研究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状态的危机,保护了民间文化遗产,加强了传统技艺传承创新。

职业教育如何能从层次教育转化成类别教育,我们认为还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许多家长会认为技就是“雕虫小技”,只是一个赖以生存的饭碗而已。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成为“士大夫”才是子女的最好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报露出职业教育与社会认知和人才需求上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民营和中小企业存在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操作工,有的后继无人;而另一方面有的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月薪过万,但企业依然招不到人才。

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题还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问题。教学是学院工作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的根本保障。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关键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举办一些职业理念教育活动,如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的专家举办文化讲堂,讲解企业文化或者传统文化内容,又或者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来帮助学生在专业技能或者人文素质的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教师和企业的联系,具体来说以教研室为单位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对教师进行经验的传授,可以使教师较快的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提高整体素质,改善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另外也可以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师傅来给学生上课,但是前提一定是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课堂组织和课堂管理的相关培训,以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提倡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的学习,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自然地发生。

4 政府支持逐年累计改善了教学及实习实训条件,但是实习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效度出现问题

2013年湖北省高职院校总办学金额66亿元,比2012年增加18亿元。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加强实践条件,不断增强实训基地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2013年,增去中央财政资金2480万元,立项建设1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总共全省国家级实训基地达到78个,省级实训基地达到114个,改善了职业院校教学及实习实训条件。

在政府逐年支持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实习存在一些安全隐患。[5]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在第五个学期即要求去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实践时间较长,不少实习地点和工作环境都存在一些风险,所以学生实习事故死亡率较高。中国教育报报道,据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联合工作组抽样调查,2013年每10万职业院校实习学生发生一般性伤害约78.65人,其中导致死亡的约有4.69人。这一数据高于2012年同类调查的39.9人和3.96人,也高于全国矿工企业每10万人死亡平均律的1.636人。

分析原因,主要是实习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以及它的效度出现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借着顶岗实习,将学生推向企业后,和企业分工责任不明确,忽视对学生的管理,出现管理上的空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还有些职校因为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出现实习专业不对口,实习期间任意加长劳动时间,给学生造成身心的损害,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习制度的执行力,切实做出有效的学生实习,实训制度,最大效果地为学生考虑,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监管力度,来保证制度执行的主体、制度的运行能健康有效地长期运行下去。[6]

总之,中国职教任重道远。2014年国务院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就目前而言,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教育还面临许多问题,如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生源结构不合理,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接受,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还不强等。这些都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当前这个时期,我们不能沉浸在職业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果中,不要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该着眼未来,规范教育管理,注重顶层设计和全方位系统构建;加强道德文化素质教育,让学习自然地发生;加强、提高教学质量让职业教育真正迎来春天。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机遇期”高职学生也可报考公务员了[N].武汉晚报,2015-2-10(17).

[2]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报告[R]. 2014.

[3] 程宜康,吴景松.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4).

[4] 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5] 章建新.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3(4).

中国职教 篇4

为丫更大范丨剩满足广大职教丁.作者展示研究和教学成果的愿m, 鼓励全国的职教「.作者一同加入到探索中NI职业教育未來发展•之路的活动屮来, 从2016乍一月开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靑少年 (北京) 义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中围职教•中同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耍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同所有职业院校 (高职、卨专、中职、屮G) 教职员T.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章。

二、征榀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元化的课觉教学与校企合作探卜丨;新时期职教校学生技能培奍的多种选样;各学科与吋俱进的教学力式、职教学生品德培养新思考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冇芡征文的作品须具冇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A ij•提出的观点, m研究成果或实加以你il H, 做到条理清晰, 语, :f流畅《现代职、Ik教育》只刊发苕发作品, 因此, 作者必须保证为原创作品, 且米在;ft•他报刊杂志发表过, 否则, +予发表-

叫、征稿格式:参加冇雙•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宁•内容, 以3200宁为宜, 通过word文档的方式发送作品如果有图片、图及、公式的义窜, "r参考卞数统汁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丨6年丨川|丨至20丨6年糾则丨作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送组委会同时, 请作者如仑义标题后而汴叫“务戈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计

六、征榆评雙:征文活动结束肟, 组委会将纟丨I织知名教育^家和义化学者执当评审, 选择出一等芡论篇;二等艾论文6篇;二等艾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500元和200元艾金并颁发证书, N时评选出一批优秀论义芡件颁发证书另外, 组委会还将适时安排获芡者进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巾同职教•巾国梦”主题征文顺应巾闺职、丨k教育发展所需, 行在职业教育领域锌造更好的学术氛围, U:全同的职教T.作者认识到国家经济发展勺职业教育的重大义系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屮阑职业教食T.作者责无旁贷, 比我们携子把“巾冈职教•巾网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fe箱:电十邮箱: (lanqingshaoniiin@vip.sina. (.om QQlif-'v:303902335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咨洵电话:0351—4061852 13716898899

职教期刊职教论文 篇5

(一)、提高办刊意识

期刊的竞争不是单纯的编辑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职教期刊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办刊理念。

(1)明确办刊宗旨。

当前,全国已出版的职教期刊从办刊主体来分,分为各级政府职教主管部门主办、地区或行业的职教学会(或研究会)主办、社会团体或院校主办三类。从受众群体来分,可分为面向全国、面向地区、面向本行业三类。从办刊性质来分,分为综合型和专业性两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分类,职教期刊都应把为职教改革和发展服务作为根本的办刊宗旨,树立并加强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服务,为繁荣职教科研事业服务的意识;

(2)加强服务意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职教期刊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市场,提升职教期刊存在的价值。职教期刊要把握读者的需求,把市场调研作为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了解各类读者群关注的焦点,对职教研究的动态及时反映报道,传播和宣传各级职教机构和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优秀实践经验,使刊物既能成为领导的好参谋,又能成为职教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从而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占据优势。

(二)、找准刊物的特色定位

特色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特色的形成也是期刊成熟的标志,一旦期刊的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经济中就能够获得价值。作为职教期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发现新领域,找到新视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职教期刊的定位上,明确它有别于纯理论性的学术刊物,也不是普及性的教育刊物,职教期刊应该立足行业,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业务指导性。目前,我国较有影响的职教期刊都有各具特色,《中国职业教育》侧重宣传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评述职教发展趋势,其政策指导性和学术理论性较强;《职教论坛》在办刊中重视创新,其指导性、言论性和开放性较浓;《教育与职业》以教育性、统战性和民间性为其特色;《职教通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突出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其次,品牌栏目设置在期刊特色定位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办刊宗旨明确的前提下,最能体现刊物特色的形式莫过于栏目的设置,优秀的栏目设置不仅能鲜明地突出期刊内容,充分表现编辑思路和操作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栏目编辑责任制、提高刊物质量。品牌栏目是期刊的框架,最能反映出期刊的整体风格,因此,期刊要办出特色,一定要在品牌栏目的创办上下功夫,积极约稿组稿,认真编校,保证栏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通过品牌栏目的影响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三)、全面提高编辑素质

职教期刊要发展、要创新,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作为后盾。职教期刊编辑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思想认识。

对于公开发行的职教期刊,其编辑在思想上应该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把握力,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思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把政治关和学术关,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倡导学术争鸣,努力把期刊办成职教学术创新的阵地;

(2)、恪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编辑,要始终树立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意识,在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认真审读每篇来稿,对每位作者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一切以刊物的质量为前提;

(3)、做好选题策划,形成特色栏目。

职教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该重视策划选题,树立精品意识,重点在期刊的内容和特色上下功夫,积极策划特色栏目,组织优秀稿件,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对期刊的依赖;

(4)、重视业务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职教期刊编辑面临行业竞争、职业困惑、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因此,编辑应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掌握有关出版编辑、技术设计和现代出版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得到及时优化,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编辑岗位发展,提升自身在编辑岗位上的专业化程度;

(5)、加强编辑实务能力。

职教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出版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应用,如利用网络数据库组稿,使组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方便快捷;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保证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并有效地防止一稿多投,保证了期刊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结语

中国职教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群中国特色

[作者简介]张曾(1982- ),女,安徽池州人,重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重庆40004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08-03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快建立中国特色职业体系的探索。在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模式与总结我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国二元经濟、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职教集群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职教集群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将职教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规划、院校之间合理分工、整体上优势互补的一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集群可以增强不同机构间的互补性,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信息的交流、积累、传递与扩散;在集群内,各微观主体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获得聚集带来的“外部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职教集群兼具教育属性与产业属性,具有自身的内涵与特征,即职教机构的地理积聚、职教机构间的竞争效应、职教集群的整合效应、职教资源与能力的共享与互补、政府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融合等。

一、职教集群的优势及其现实意义

1.职教集群模式有利于打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职教集群模式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统筹作用,对职业教育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具体而言要统筹城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统筹城市和职业教育发展资源配置,统筹城市和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统筹各职业院校的招生与教育教学,统筹职教与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定位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统筹职教与经济发展,不断构建职教发展的产业体系,抓好配套服务平台建设。

在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是分散的。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教育、职业学校和技工教育,中专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职业学校主要分布在县和乡,主要是地方政府管理;技工教育则由劳动部门管理。整个体系中以行政组织的纵向联系为主,职教学校间缺乏实质性的横向联系,同一区域内的院校专业求全求大,重复建设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职教集群模式强调政府统筹,有利于打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从征地、建校舍、建实训基地、招生、师资、教学、宣传、就业等环节都可以实现统一管理,提高办学效率。

2.职教集群模式有利于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集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资源的合作与共享。聚集可以通过部门间的协作产生规模效益和放大效益,这对关联度大的部门影响尤其明显,而且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可以使集聚的合作利益进一步放大。

职教集群的共享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校内共享。包括职业学校内部各学院或者各职能部门针对学科、教学设施、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财力资源等资源的共享。第二,校校共享。可分为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有形物质资源指的是大学的资金和技术装备等物质性资源,包括教学设施、技术设备、文体活动设施、产业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自然生态资源等;无形文化资源则包括符号化的文化知识、经验性的文化技能、创新性的文化能力和体验型的文化氛围,通常表现为人才、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精神、气质等。第三,职教集群共享机制的更高层次是最终实现城校共享。在城市各实体与职业教育学校之间进行,包括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共享、学校与党政机关的共享、学校行业的共享、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学校与个人的共享。职业教育学校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人力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完备、文体设施全面等,这些都是城市中其他单位或个人所没有的。可以在资源共享中占据主动,也可以更好地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服务,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办学效率;对城市来说,城市区域通过开放与共享,可以更好地和职业教育互动生成多种资源,如知识、信息、技术、技能、文化、公共设施等,这些资源还可以经过整体协调衍生出其他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这些产业互相带动,协调一致,能极大地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职教集群模式有利于职教与区域经济衔接。职教集群有利于降低单个院校的盲目决策与无序竞争,有利于弥补劳动力的“市场失灵”。统一规划与集中化管理便于政府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发展规模以及专业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便于从区域发展的整体上将职业教育规划与产业规划相互融合、互相支持。职教集群以区域产业为依托,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区需要的专业、课程,停办内容陈旧、缺乏生源的专业;区域产业从职教集群获得源源不断的合格劳动力,产业的发展又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

职教集群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引入社会资金的投入,在管理方面引入社会人员,主要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的参与。在教育活动中,注重与企业、各级各类机构进行合作,共享硬件资源与知识技能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政府行政部门处于主导地位,从整体利益出发,不仅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同时也积极主动培育中介(如行业协会、专业学会、职教集团等),积极引导中介成长、发展并参与到产业界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事宜中,促成产业界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内部资源的不足,加强职业教育内部与外部经济社会的互动,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

置、培养目标等要素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使市场机制更好地渗入到职业教育内部系统中。

二、基于重庆永川职教集群的实证分析

重庆永川职业教育基地便是一种典型的职教集群。在永川市区30平方千米的面积中,有8平方千米的区域规划着A,B,C三大职业教育组团,积聚了30所职业院校(高职院校10所,中职学校20所),教师6000余人,在校学生10.4万人。本文以永川职教基地的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职教集群的外部效应进行检验,初步探讨职教集群模式的合理性与优势所在。

1.模型及指标。第一,模型选取。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其关系存在信息不完全、准则多样性,从信息到结果是由多到多的灰映射,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不确定等灰色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较之一般的函数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灰色关联法的数据要求较少而分辨率高,且易于选取更为广泛多样的横向指标,以求更全面地反映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假定自然数序列:X(t)为职业教育相关指标数据,Y(t)为经济增长相关指标数据,则有以下实证分析模型:

第二,指标构建。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坚持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持续增长相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措施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能够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时期都可以运用此模型进行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以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重视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前瞻社会时代的总体变革趋势,注重发挥职业教育的先导性作用的总要求,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状况,同时考虑计量的可能性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可描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通过计算t时间区间的任意两个职业教育指标X和经济增长指标Y的平均关联度R,来衡量职教集群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永川职业教育的特点,考察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量与质、职业教育专业与经济产业的关系,因此我们选取15个指標;经济增长评价指标要体现经济总量、三大产业、经济增长质量三个方面,并具体选用13个指标(如表1)。

我们采用对应于以上指标的2001~2007年度的永川职业教育及经济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市永川区统计年鉴》各期以及永川教委提供的职教资料)。将数据代入式(1)至式(6)中,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计算,得到Y(t)与X(t)两数列在t时刻的关联系数?觔(t),即由15个X(t)指标与13个Y(t)指标在5个时间总共1513(5-1)=780个关联度?觔ij(t)数值。并按照0

2.数据分析与结论。由上述计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永川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同向、正相关关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永川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15个指标与经济增长的13个指标之间的195个关联值中,有45个呈现强关联,146个呈现中等关联,仅有4个表现为弱关联。强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影响最大。在强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中,以每十万人在校职教生数(X5)、每十万人在校职教教师数(X6)、高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X10)、职业教育年培训量(X12)、职业教育第二产业专业比重(X14)出现的次数最多,依次为7、7、7、7、6次,分别占到所有强关联因素个数总和45次的15.55%、15.55%、15.55%、15.555%、13.33%。在中度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中,又以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X9)、职业教育第三产业专业比重(X15)出现的次数最多,均出现13次,分别占所有中等关联指标因素个数总和的8.91%。且将两个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值进行平均,得到的关联系数的均值为0.5311,总体上表征了永川职教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较为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每十万人在校职教生数(X5)、每十万人在校职教教师数(X6)、职业教育年培训量(X12)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表明了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正向高度相关,侧面反映了职教集群的“外部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据统计永川职教城2007年招生人数达3.93万人,教学设备总值2.3亿元,资产总额达21亿元,职教师生数量约占永川城区人口的30%。开设土木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等20个大类90余个专业,涵盖了劳动技能部门能鉴定的500多个工种,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庞大的职教消费与职教投资、职教集群的文化溢出、职教人才的人力资本效应强有力地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永川经济增长受永川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平均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有:GDP总量(Y1),人均GDP总量(Y2),全员劳动生产率(Y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Y9),工业产值/工农业产值比例(%)(Y10),第二产业总量/GDP(%)(Y12)。职业教育发展初期,在经济增长各项指标中,通常是与GDP总量(Y1)和人均GDP总量(Y2)呈强关联关系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最多。而永川的上述指标中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Y9)、工业产值/工农业产值比例(Y10)呈强关联关系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最多。其中与Y9有强关联关系的有7项,分别是:X1、X4、X5、X6、X10、X12、X14。与Y10有强关联关系的有8项,分别是:X1、X5、X6、X8、X10、X11、X12、X14。这说明:永川职业教育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和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改善工业产值/工农业产值比例起到重要的作用;永川集群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渐从提高经济总量(GDP总量、人均GDP总量)过渡到提高经济结构与质量。这些体现了政府主导、集中规划、统一管理的职教集群模式与经济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效应。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X10)、职业教育第二产业专业比重(X14)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度,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X9)和职业教育第三产业专业比重(X15)的中度关联,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职教集群的统一管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永川区政府对职教实行强有力的统筹:统筹招生与教育教学政策,统筹职教资源、统筹职教与市场。在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政策指引下,职教资源适度向高职倾斜、高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其与区域经济增长发展呈相互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计算职业教育三大产业专业比重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旨在反映永川职教集群在专业设置上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程度。永川职教城在政府的指导下,校与校之间专业结构均衡、分工较为合理,地区经济增长发展的需要成为永川职教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重要导向。计算结果显示,永川职教中第二产业专业比重与经济增长为强关联,这与区域产业结构是相适应的。重庆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重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永川职业教育呼应了这样的产业特点,在专业设置上以第二产业专业为主。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永川职业教育中第三产业专业比重逐渐增加、经济增长指标呈现中度关联度,揭示了永川职业教育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相适应。职业院校单个分散化办学,往往容易造成专业设置的盲目性、趋同性以致恶性竞争和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职教集群下政府整体调控更有利于把握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准确性和与当地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上述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职教集群的这一优势。由于专业设置有效迎合了市场需求,永川职教连续7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左右,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8%。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永川案例初步显示了职教集群的优势,但这种模式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职教集群发展模式尚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重点、难点。比如,管理难度的增大、政府主导力度的界限、信息与教师资源校际共享机制,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马振华.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J].教育研究,2006(5).

[2]杨生斌,侯普育,黄勇虎.中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

中国职教 篇7

袁部长在贺信中高度赞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作为群众性、学术性的社团组织, 20年来遵循“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紧贴基层”的原则, 为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服务, 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的作用。他希望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进一步发挥学会的功能与作用,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为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在年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他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 并就目前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多个层面对未来“十二五”职教改革发展规划提出了战略性思考。

会上宣读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颁发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决定》和《关于表彰本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学会在总结2006年开展首届职教科研成果奖的基础上, 今年又开展了第二届天煌杯职教科研成果奖活动, 共评出一等奖10个, 二等奖29个, 三等奖50个, 优秀组织单位11个。今年还评选出本系统先进集体29个、先进个人82名。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主席台

年会分大会论坛和分专题论坛。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张天保会长要, 与会代表对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创新行业指导和校

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学制度建设、职教德育工作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与校长队伍建设、创新农业职业教育与振兴农村职教发展、职教职业指导与就业

创业教育、高职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等专题进行了刘来泉常务副会长研讨。代表们还参观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天煌科技实业

有限公司。

回顾与展望中国职教学会的工作 篇8

关键词:回顾,展望,学会工作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 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30年。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中需要各类人才, 当年4月22日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指出:“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 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这讲话使广大职教战线的同志们倍受鼓舞。1980年4月,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专教育工作会, 要求开展中专教育研究工作, 成立中专教育研究组织。1981年, 各行业、各地方如交通部、煤炭部、冶金部、北京、上海纷纷成立了中专和技校教育研究会。各地研究会配合行政开展了大量教研活动, 注重理论指导实践, 有力地指导中专技工学校快速地恢复元气。

1990年12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成立。学会是国家一级社团。当时, 在国家教委领导下, 配合中心任务开展一系列工作。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学会对《职教法》的制订投入了一定力量, 一方面发动各地学会积极为《职教法》的制订献计献策、提出建议;一方面通过理事直接参与《职教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职教法》正式颁布后, 又多次帮助基层组织和学校领会和掌握《职教法》的精神及具体规定, 促进《职教法》的实施。

新世纪以来, 教育部职成教司非常重视发挥中国职教学会的作用。针对全国各地把原中央部委管理的中专学校层层下放到地方、盲目撤并之风, 在2000年, 受教育部的委托, 由中国职教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完成了对中央部委管理的中专学校体制改革的情况调查。当时, 中专教育委员会组织了28个行业的代表进行座谈, 写出了座谈纪要;还在调查浙江、山东、湖北与河北四省中专学校的基本状况, 以及撤销、合并、下放、调整等情况, 写出了关于教育资源流失的详实的调查报告。调查资料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教育部及时下发了教职成[2000]9号《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中防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问题的意见》, 遏制了中等专业学校层层下放问题, 保护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一、近年来学会的主要工作

2007年年底, 学会换届后, 张天保同志任会长。这个时期, 正值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 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大大加强,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各项改革深入发展,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学会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并结合教育部职教中心工作, 开展了以下活动。

1. 每年重点开好一次学会范围的大型学术年会

这些年会分别涉及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教为三农服务、科学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2006年在天津举办的学术年会共设有8个专题论坛, 113人分别在大会及分论坛做了学术报告, 其中, 国外专家7人。吴启迪副部长、教育部职成教司、高教司领导出席大会, 并给予指导。2008年学会的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与会代表围绕“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除大会报告之外, 会议就课程改革与职业质量等七个分论坛进行了交流。受到职教工作者的好评。

2. 组织有影响的研讨和交流活动

如:2005年为落实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招100万学生的任务, 结合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20周年, 学会邀请部分院士举行了座谈会。2006年在《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 学会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联合举办高规格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为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中作用, 学会邀请中国人才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10个行业协会举行了座谈会。以上活动国内重要媒体都予以报道, 营造了重视教育、重视职业教育主旋律在舆论界的影响。

3. 开展分支机构灵活多样的教研、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委员会每年开展的活动都有50多个, 参加活动的教师7 000多人次。其中“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很受欢迎。2006年“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有500人参加, 2007年有600多人参加, 2008年则有1200多人。学术委员会为培养年轻科研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科学建设, 每年召开一次“中青年职教论坛”。2006年, 还举办了有影响的“2020年中国职教前景展望学术研讨会”。

中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青年;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希望也在青年。学会对青年的培养和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寄予厚望并给予热情的关怀。

4. 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

如:2003年、2004年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2005年就“民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扶贫”和“煤炭行业职工素质及其与职业教育关系”问题开展的调研;2006年对“企业职业教育”、“校办企业的发展出路”、陕西省“一网两工程”等专题进行调研。2007年学会组织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 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职业态度的比较与实验研究。

2008年学会积极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调研工作。教育部把参与《规划纲要》工作交给了六个学会组织, 这是学会第一次参与国家这样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学会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提出要把参与《规划纲要》工作作为2008年学会的重要工作, 要作好这项工作以推动学会的其他调研工作。学会要求相关分支机构,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有针对性的就职教改革发展中的某些重要问题, 深入参与调研工作。成立了课题组, 下设七个子课题, 目前, 正在已有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完善, 以形成总报告。

为加强职教科研工作, 学会设立了职教科研课题发布工作。自2004年起设立两年一度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04-2005年100项立项已顺利完成通过结题鉴定工作, 2006-2007年度科研规划又有140项项目立项。另外, 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设立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课题, 现在已有104个课题结题。为引导、鼓励职教战线开展职教科研工作, 为表彰1996年职教法颁布以来取得的重要职教科研成果, 学会于2004年设立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评选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20个, 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活动, 以弘扬科学研究精神、推广科研成果、表彰优秀人物, 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5. 开展评选表彰工作

2005年, 为配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经教育部同意, 首次开展了评选表彰百名“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活动, 评出杰出校长100名, 另有98名获杰出校长提名奖。这项工作大大鼓舞了职教战线的士气, 为职业教育在社会上扩大影响、提高地位, 作出了贡献。2009年学会计划开展第二届杰出校长评选活动和首届职教名师奖活动。

6.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

学会学术委员会于7月18日至19日, 以《中国1978-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的研究与编纂》课题组与人民政协报合作, 举办了《中国职业教育30年回顾、思考与展望研讨会》。

11月10日, 在广州举办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以“新形势, 新问题, 新挑战———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自强之路”为主题, 以“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民办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不断提高质量”为切入点, 研究讨论如何实现民办职业技术教育新的改革发展。举办民办职业教育论坛, 对职教学会来说是第一次, 出席本次论坛的有100多人, 有我国民办职业院校的代表, 还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9所民办职业教育院校的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同志, 学会会长张天保同志出席论坛并做报告, 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高教司的有关领导。

二、作好学会工作的几点体会

近年来, 学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业务领域不断增加, 活动影响日臻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教育部党组的领导、民政部的规范管理、部社团主管部门和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根据这些年工作实践, 做好学会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学会工作要以“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为指导思想

学会是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 它的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有性质上的不同, 但又有密切关系。学会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协助配合政府部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围绕中心”就是要将学会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服务大局”就是学会要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 促进国家发展职教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 为提高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服务。

2. 职教学会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特性

群众性是指参与学术活动成员的广泛性。广泛性体现在参与学会活动的不仅有职业教育、行政部门行政领导、专职从事职教科研人员, 更有广大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 还有热心于职业教育的各方面的社会人士。职教学会要发挥其成员广泛性的优势, 聚集大批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管理、办学的专业人才, 尽最大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同时, 努力把活动向基层延伸, 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参与学会的活动, 通过学会的学术活动,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只有这样职教学会才能增强活力, 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吸收大批中青年职教工作者参与学会活动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几代人的持续不断的长期奋斗。学会通过活动发现培养大批中青年职教工作骨干, 为中青年的成长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坚持下去必会大见成效。在学会的组织建设中必须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 他们是学会工作中的骨干。

4. 学会工作必须加强对内对外开放, 广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

职业教育和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很密切, 学会要主动和行业部门的有关协会, 农村中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加强联系, 通过交流不仅可获得信息, 还可促进合作办学, 提高办学水平,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了解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会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5. 学会必须重视学风建设, 各级学会的学术活动都要树立优良学风

对于一个学术团体, 优良学风是学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学会工作中坚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追求实效。在组织活动时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实践中逐步把学会活动制度化, 减少随意性, 按章办事。

回顾过去的工作, 我们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目前,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在歧视和偏见;企事业单位“唯学历、而不是唯能力”的用人理念、投入不够等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对实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明显不配套。例如:低投入, 高收费;招生录取, 先本后专;录用人才, 学历划线;院校地位, 本正专副等等;尤其在招生录取中, 为何本科先录取, 然后才高职呢?还有我国的社会用人单位, 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 都是要本科毕业生, 高职的免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数量增长上来说, 继续看好, 但从质量提高上说, 难以乐观, 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 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崛起的机会, 国家4万亿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就需要大量的拥有技能的人才。另外, 在农村, 很多农民工提前返乡, 中职学校可以趁此机会进行农民工的培训。从这些都可以看出, 职业教育可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说明, 机遇与挑战并存。

透过德国职业教育谈中国职教改革 篇9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职教改革

德国经济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之所以在西方国家一枝独秀, 德国产品之所以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 得益于他们长期以来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通过简要对比德国与中国的职业教育, 分析得出中国职教改革的有益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 由行业协会 (包括企业和跨行业培训基地) 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学生要进行职业教育, 首先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 同企业签订要求进行职业教育的合同, 期限一般为三年。合同签订后学生就在企业进行“学徒”生活, 由企业师傅带领从易到难开始实践, 实践的同时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所需的理论, 在企业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技能, 到跨行业培训基地学习, 一般理论学习占三分之一时间, 实践学习占三分之二时间。三年期满由行业协会结合职业学校、跨行业协会组织考核, 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三年期间由企业给学生发放工作报酬 (德国企业很乐意接受职业教育学生, 三年中职教学生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利润) 。职业教育完成后学生开始就业。

二中德职业教育的区别

1. 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 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 (相当于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小学教育之后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并行的两个教育体系, 两个教育体系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有融通之处。小学学完后, 有几年的过渡学习 (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 , 在这几年的过渡中, 每个人就选择自己的将来是搞研究还是就业。要搞研究就上文理高中 (普通高中) , 学完了上大学;要就业就上大众中学或实科中学, 学完了就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或上应用科技大学 (相当于我国的专科) 。

在德国, “学历”在人们的脑海里非常淡薄, 社会上不存在学历意识, 法律赋予普通职业教育技能证书和普通学历证书同等地位, 而且学完后两者还可以互相再学。

德国人看重“工作资格”, 绝大多数工作资格靠职业教育来实现。家长乐意让子女进行职业教育, 进行职业教育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会低人一等。在德国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上普通高中, 75%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 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

在中国教育体系和法律法规中注重“学历”, 更高学历是每个人竞相追求的目标, 学历高低是就业以后收入多少的重要标尺。中国的职业教育融入学历教育中, 职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2. 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及模式

在德国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体, 职业学校教育为补充。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是职业教育法律主体和经费投入的主体。由企业代表组成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运行中发挥着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行业协会制定培训大纲、监控培训质量、协调企业与学生的矛盾、负责组织考核与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等。跨行业培训基地也是由行业协会主办。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学校只负责理论教育。

在中国职业教育全部由教育部门来完成, 客观上远离和淡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学生虽有实习, 但远远赶不上由企业主动自觉地进行技能培训。与德国相反, 中国职业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 技能实践为辅, 这大大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 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标准严格, 门槛很高, 要求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 有教育学背景, 有一门专业, 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 到学校任教两年 (试用期) ;两年试用期内, 既有教学实践培训, 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 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 政府终身雇用, 享受公务员待遇, 免缴社会保险, 月收入为2500~6500欧元。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师标准只注重学历, 忽视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

4. 管理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由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 两者在管理体系中性质不同, 行业协会属于社会组织, 自成体系, 自筹资金, 职业学校属于政府教育部门管理, 资金由政府全额拨付。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由政府按区域设置, 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德国职业学校管理人员很少, 没有众多的后勤及行政机构, 只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学校只有正副校长及少数管理人员。

中国的职业教育全由政府管理, 职业学校行政后勤机构庞大, 人员众多, 客观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增大了开支。

5. 学习内容及考核办法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内容以实践学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德国的考试实行教考分离, 考试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两种, 从考试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结业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成立的考试委员会主持, 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主与企业师傅的代表及职业学校教师。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证书。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好相反, 学习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 实践学习为辅。考试基本上全由学校负责, 教考合一, 实习考核大部分是象征性的。

三通过比较得到的启示

根据德国与中国职业教育的不同现状, 可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 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 比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 同生产紧密结合, “双元制”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双元制”教育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 学生就业后可以马上投入工作,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受企业欢迎的教育。“双元制”教育使学生和企业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更有利于学生直接对口就业, 减少了失业风险。

第三, 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建设, 教考分离保证了有效的教学质量, 进门难、严要求、高待遇是其特点, 通过进门激烈的竞争, 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质量、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快捷的效率, 这是当前中国无法比拟的。教考真正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 使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不同的比较, 现就我国目前的职教现状提出改革思路。中国的职业教育须由政府主导, 制定相应规章、法律, 逐步完善, 主要有:

第一, 规定所有企业各部门按照大小不同必须有数量不等的具有高级及其以上技能等级的技术骨干 (也可叫师傅) , 否则不具备开办企业资格。

第二, 所有企业及其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必须带有编外的学生 (或叫徒弟) 进行学习, 学制三年 (其中三分之一至一半时间要在学校学习理论) 。技术骨干带领的学生必须是各类职业学校的在校生。所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寻找或签约一个学习企业。

第三, 所有职业学校新生开学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学前教育, 然后就到签约企业学习,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 根据专业不同一半或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学习, 其余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现在学生所缴学费可适当减少, 一半缴到学校, 一半缴到所在企业。

第四, 国家制定严格的学生考核制度, 企业学习由人社部门结合行业要求实行严格的技术等级考核, 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学校学习由教育部门结合理论前沿进行严格的理论考试。

第五,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技术人才库, 学生的技术等级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全部上网。学生理论考试合格, 又拿到技术等级证书, 由教育部门发给学历证书。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就业。

第六, 由政府主导, 对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精简非教学机构, 裁撤非专业人员, 突出实践性教师队伍的地位。学校根据地域布局设置专业。

第七, 国家根据企业技术骨干带领学生的多少, 在税收上给企业适当减免。

中国职教 篇10

德国的教育体系有他自己的特点。整个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小学教育,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 (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总学制为13年。学生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实行第一次分流, 分为三条渠道, 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九年制完全中学, 另一部分学生进入五年制中学, 还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制中学。第二次分流是在初中 (五年制或六年制中学) 毕业后, 学生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意愿, 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学制一般3~4年时间。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从业, 另一部分毕业生又可继续进入高一级职业学校学习。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管是九年制完全中学还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根据意愿都可以进入到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通过读大学预科班, 同样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 形成职教与普教之间相互沟通, 纵横交错而又畅通的网络。

德国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各类企业和行业组织与学校联手, 通过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各层次的技能人才培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其内容包括, 带职到高等院校学习、企业内部进修、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突出了企业与院校的合作, 强调企业技能培训为主, 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 坚持以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培养为目标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体制下, 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条线上同时进行, 以面向企业, 面向实践为原则, 由产业界参与决定培训的内容和过程, 使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对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大有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学生必须拿到两证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工作, 一个就是学校颁发的类似于中国的毕业证书, 另一个就是全国统一职业教育资格证, 这个证书非常重要, 是直接关系于学生是否可以得到这个职业领域的认可有效凭证。

二、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1、双元制体系下的政府、企业双向支持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法律作为依托, 职业学校除学校需执行的法律义务外 (该法律由州政府制定) , 德国联邦政府立法规定企业法人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不仅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近期, 中国才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是西方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中国的职业教育才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职业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中国的职业院校学生很少有企业生产一线的操作经历,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是以国家为主, 没有完全市场化, 所以企业不愿意参与这个培训过程中, 即便参与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没有企业这个实训平台, 任何职业教育也是纸上谈兵。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职校学生没有一技之长, 既不是综合性质的本科生, 也比不上技校生具有一技之长, 来了个四不像;而企业得不到对口的有实力的真正人才。

2、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这一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以学生活动为主, 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 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 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养成所需的职业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化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

行动导向教育中, 项目教学法受到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德国职业教育中的项目复杂而综合, 基本都跨课程和专业, 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对目标的阐述;对工作过程的详细规划;考虑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工作工具及辅助工具;事故的预防及环境保护;质量检验及评价等。见下图

教学开始时, 学生对制订计划有困难, 对工作过程不熟悉, 教师手把手教;逐步过渡到教师给出计划任务书, 由学生自主完成;到最后教师只给出任务目标, 学生自主完成全部工作。可见, 德国职业教育从教学计划制定到教学实施到考核评价是一脉相承的。

3、统一的教学标准

在德国, 国家规定了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的相关培训条例, 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及考核办法等。各企业根据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 是严格按照行业工商协会 (IHK) 制定的教学大纲设置的, 职业学校根据行业的需求开设课程, 教学内容由各州制定, 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的前提下, 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 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在制定课程计划时,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统筹双方互动办学的有利因素, 双方充分考虑了企业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 课程内容既有职业技能的具体内容, 又有符合企业岗位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 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 从而建立起由“专业技术课”和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岗位实训课”组成的主干课程体系。所以, 当时我在下萨克森州的汉诺威职业学校实习时, 发现了一个不同于中国职业教育的现象, 隶属于这个州的所有职业院校都是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准备, 而这个教学标准都是严格按照企业所需人才能力培养来设置的。并不像中国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标准, 而这些标准大多是纸上谈兵, 与实际企业运作需求相差甚远。

4、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差距

在德国, 职业学校的教师划分非常清楚, 可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支队伍。而中国向来是一个老师双肩挑, 既讲理论又指导实训, 使得实训课程只是做给教育部的领导看的, 学生没有从中真正学到技能。

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总体教师质量比较高。职校教师一般需要达到硕士学历, 新聘教师都要经过2年的试用期, 试用期满合格才能成为正式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之外, 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 才能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职业学校的若干实习指导老师主要来自企业和师傅学校, 他们具备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才有应聘教师的资格, 从这点来看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门槛与我国相比是比较高的。中国职业学校老师大多数是来自于正规综合大学的毕业生, 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以至于讲课内容僵硬而没有可操作性。

5、互动教学方法

德国整个教育体系无论是从小的义务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 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 而是主动地获取者,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将所授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划分, 学生可以根据从自己的企业实践、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和书籍资料多个途径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不参与, 只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项目完成后, 学生自己作出总结, 教师加以评价。因而在这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 学生不仅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 而且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6、有效的就业准入制度

其实在德国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 最有效的教学评估就是德意志联邦政府认可的就业准入制度岗位, 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文凭或资格证书才能够就业。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只具有学历证明作用, 如果要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还必须另外到其他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培训, 这实质上是弱化了职业院校的就业培训功能, 也让职业技能培训这块没有国家统一的评估鉴定标准。本人觉得, 各级政府应从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实际出发,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 对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的技能含量给予直接的职业资格认可, 实现两证并轨, 多证合一。

摘要:目前, 中国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对加快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 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中国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教育模式的步伐已经开始迈出, 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概况逐一深入分析, 结合中国国情, 从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中国,德国,职业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和InWEnt-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合作20周年纪念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张亚力.德国职业教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实践与探索, 2010 (2) .

[3]陈瑶.德国职业教育学习及借鉴.科教纵横, 2010 (7) .

中国职教 篇11

大会设立了专题研讨环节和6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从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中高职协调发展、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中的产业文化育人、德育和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职业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会上产生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纪宝成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任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3年地市高职教育论坛暨研究中心联席会议举行

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地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2013年地市高职教育论坛暨研究中心联席会议”,日前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安徽、山东、浙江、江苏、贵州、广东、江西等省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高职院校负责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这一新兴课题。

与会代表围绕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发展等展开讨论,对于拓展地市高职院校的办学视野,推动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创新,深化政府、企业、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株洲市荣膺2013年湖南省

职业技能竞赛“市(州)团体一等奖”

近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台山庄举办的全省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上传来佳音——株洲市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喜获“市(州)团体一等奖”殊荣。

此次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由湖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举办,位于株洲市的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承办。全省决赛以市州为单位组成代表团参赛,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等参赛单位按行政区域,由所在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共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337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技能竞赛是对湖南省开展技能人才大练武、大练兵的又一次

检阅。

马鞍山市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

马鞍山市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日前闭幕。此次职业技能竞赛工种达32个,历时5个多月,共有670多家企业的9万多名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是马鞍市建市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竞赛工种最多、竞赛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综合性技能竞赛活动。

马鞍山技师学院获大赛“特别贡献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7名选手中分别有42人晋升技师职业资格,25人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闭幕式上还进行了叉车开啤酒瓶、装载机投篮、面团吹气球、蒙眼切黄瓜、铝板对接焊、手工点钞等25个项目职工绝技绝活展。

实习安全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面临的严峻形势,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刘建同日前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研究会上说,“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2012年13号至今,全国仍有13个省级单位(含计划单列市)没有作出回应、部署和安排,个别省份全国统保示范项目的投保人数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一个十分特殊的教育环节,也是职校生感知职场走向社会的第一个站点。可是,在职业院校就读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刚刚成年甚至尚未完全成年,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发生实习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大。

广西推进贯通中高职五年制一体化办学改革试点

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在横县等8个县市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头戏是推进中高职贯通办学试点,采用“2+3”学年制或“3+2”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改革的另一项内容是,实施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试点。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学制由“2+1”学制调整为“2.5+0.5”学制,即由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调整为前两年半在校学习、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習。

中国职教 篇12

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属于薄弱环节。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观念的束缚, 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规范、行业指导、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社会支持, 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共同行动, 各负其责, 其中, 企业是主体。

企业的主要责任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 提供相应的培训岗位并对社会发布。招收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并签订培训合同, 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期限等。企业承担大部分培训经费, 配备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实训教师, 在生产一线指导学徒学习。

职业学校的主要责任是按照州政府批准的教学计划, 提供相关专业的职业课程学习, 同时, 提供一般性的文化知识学习。按照市场需要和企业需求, 提供基本技能训练。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确定可纳入“双元制”教育培训的职业, 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技术变化的要求, 对培训职业及时调整。

行业的主要责任是对当前培训职业的更新和新职业的产生进行论证, 并向政府提出建议。受联邦政府委托, 对企业的培训资质进行认定, 对其开展的培训活动进行监督。组织开展本行业学徒结业考试, 并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社会支持, 目前通过“双元制”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已成为大多数德国青年的第一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在德国盛行的原因, 一是德国素来有重视手工艺和工匠的优良传统, 二是德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培训法律法规体系, 三是对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也直接提升了德国企业和学生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1.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经费入不敷出, 教学设施落后, 实训场地简陋, 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职业教育与企业脱节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由学校单独完成, 企业没有积极性, 企业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提供教师等方面很少参与或不参与。如今不少学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顶岗实习”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但真正做到与企业岗位和市场需求结合培养人才的并不多。

3. 未能建立起突出技能训练的教学体系

主要表现在:教材以理论为主, 考核以分数为主, 教学以满堂灌为主, 技能训练以观摩为主。

4. 师资结构不合理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非师范毕业生, 他们一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 承担大量教学任务, 既没有教学经验, 也没有专业实践经验,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 社会上轻视职校生

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观念的束缚, 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或认知不够;在各级政府包括教育系统内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严重;企业对职教的态度冷淡, 职校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 感到前途渺茫。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需要重视学生技能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实行的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为企业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 把岗位需要与培训内容结合起来, 再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 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1. 建立长效机制, 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上的支持

(1) 政府立法, 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修订职业教育法为契机, 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目标和措施, 特别是重点研究和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2) 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今后无论何种性质的单位, 招收录用职工, 都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政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 确保执行。

(3) 建立“政府主导型”有重点的职教投资模式。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职教的资金投入, 对于特色学校、就业好的学校, 优先支持其基础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有效提高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4)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现在的中职学校办学能力良莠不齐, 教学质量相差悬殊。应借鉴国际经验, 尽快建立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 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

(5) 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建立学生资助制度, 包括减免学费、助学奖、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

2. 推进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培养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因此, 急需强化以实际动手操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提高技能培养水平。

3. 深化校企合作, 切实贯彻工学结合的发展思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需。以顶岗实习为例, 学校在学生离校实习前应该制定科学严密的实习计划, 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走向企业, 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实习模块学习任务。

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

将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 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 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来源渠道不通的难题。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 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教学能力。

5. 学生考核评价改革

目前对学生的考核与社会需要相脱离, 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 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急需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6. 双证书毕业

双证书毕业是指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必须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应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系统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7. 搭建职业教育升学的“立交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职业学校与普通教育互通融合、适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可见, 建构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追求。

综上所述, 中德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借鉴德国的经验, 研究适合我国的教育体系, 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职教】推荐阅读:

职教明珠07-20

职教论文05-23

职教现状06-19

职教研究06-26

重庆职教07-29

职教能力07-30

职教园区08-08

职教特征08-11

铁路职教09-10

职教方法07-29

上一篇:医学检验数据下一篇:小学起步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