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教工作

2024-08-25

加强职教工作(精选6篇)

加强职教工作 篇1

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铁道部最近作出决定:进一步加强铁路职业教育工作。铁道部在决定中, 明确了铁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初步建立起具有铁路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铁路职业教育体系。从现在起, 全路职工中受过中、高职教育的比例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运输生产岗位职工岗位达标率达到100%, 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达到技术工人总数的2%以上。

为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铁道部明确提出:建立职工就业、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 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制度。各单位新录用人员, 属于国家和部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工种, 必须从取得岗位标准要求的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一般工种, 也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严格执行培训制度, 职工上岗、转岗、晋升等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未按规定培训合格的, 不允许上岗。严格执行部定学历和技能双达标的规定, 把达标培训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 对运输生产岗位工人普遍进行一次职业技能鉴定, 未达到岗位标准的, 安排下岗培训。各铁路局要结合本局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 完善和落实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岗位津贴制度。

在新的阶段, 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按照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并举的原则, 铁路系统对铁路职业教育资源将进一步优化整合:以现有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大学和中专学校为基础, 其所在地各类职业教育并入, 建立新的职业技术学院, 承担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铁路高级职业技能、典型岗位培训任务;以现有技工 (司机) 学校为基础, 与其所在地职工学校合并, 建立新的职业技术学校, 承担铁路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所在地分局职工中等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此前, 铁道部已稳步推进了铁路职业教育的布局调整, 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优势互补、特色鲜明, 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 增加办学效益”的原则, 进行了初步整合。一些铁路局打破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界限, 将同一地区的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合并, 将技工学校与职工学校合并组成分局培训中心, 实现了优势互补, 增强了办学活力。

长期以来, 铁道部党组对铁路职业教育十分重视, 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铁路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全路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领导和职教系统, 紧密围绕铁路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 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铁路职业教育和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

铁道部紧密围绕安全运输生产, 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运用和新规章的实施, 开展学规达标、学技练功的职工全员适应性培训, 每年达到180多万人次;结合在岗职工岗位达标、转岗、晋升, 开展岗位达标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规范化培训, 使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基础得到强化, 铁路企业效率、效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 在铁路系统, 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铁路职工队伍, 已成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在这里, 部长亲自组织职业教育工作调研;部属各单位主要领导把搞好职业教育作为重要责任:调整资源结构, 制定培训规划, 落实培训任务, 保证和加大投入。近几年, 全路在实施就业准入、竞争上岗过程中, 通过制定岗位标准, 对职工文化、技能素质作出明确规定;对经过技能鉴定,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优先安排上岗, 建立技师津贴, 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铁路职业学校走上了管理规范,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健康之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网站

加强职教工作 篇2

[作者] 民教网 [来源]民教网[发布时间] 2012-04-18

中国民教网讯湖北省十堰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围绕市政府战略发展目标,调动相关行业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着力建设3个品牌实训基地,建立1个职教校企合作园区、3个县级职教服务区,实现80%以上的职业学校与境内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60%以上规模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大力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努力形成十堰职教新格局。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公共管理优势,统筹当地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资源,指导、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设立校企合作项目支持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拿出职业教育切块资金的30%设立校企合作项目支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奖励开展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市直职业学校;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经验收合格的,给予所需贷款资金3年贴息;鼓励优秀毕业生就地择业,为市内校企合作企业定向年输送毕业生200名以上且在岗时间稳定一年以上的学校,按每生500元标准对给与奖励。

三是实施税费优惠政策。新引进的校企合作企业,享受市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企业或个人资助或捐赠职业学校用于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的资金或设备费用,职业学校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给予税费优惠。要求企业根据有关规定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与培训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培训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四是建立企业用工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职业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到2013年,50%中职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5%以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设立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突出贡献奖,对支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成效的企业法人代表给予奖励,认定并命名所在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究成效突出的学校负责人予以表彰,对学校校企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给予优先支持。

加强职教研究,把握职教发展规律 篇3

1.从全社会看,存在专业结构性过剩问题,需要对人才流向进行引导,教学质量是永恒的课题。

2.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职业教育还“偏冷”,吸引力不够,需调整人才评价标准,职业教育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3.从职业教育自身来看,应该注意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衔接,现在还存在普通教育化倾向。在中职和高职衔接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职,中职是高职的后备生源。

此外,还有师资的准备,要建立职业教师制度,不要只看学历,要根据教学需要更加灵活地选聘职教师资,建立比普通大学更加灵活的教师准入制度。为此,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一方面,必须认真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未来趋势。目前大多局限于“个案”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在投入方面,应该明确提出,不能用普通办学思维来衡量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对实训场所有更高的要求,职校生需要在体验过程中把握训练规律。在收益上,能否在制度上进行设计,使接受职业教育人和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有所区别。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目前职校生累计性的增长没有受到重视,一些职校毕业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待遇并没有提高。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问题非常重要。职业教育应走向终生化,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空间。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个人素养的组成部分,不只为了赚钱谋生,更与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优质技能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职业教育才具有终生化和社会性特点。职业教育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达成共识。

职教中心工作汇报 篇4

一、2010年主要工作

1、招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今年生源少,招生困难的情况下,学校把握春秋两季招生的关键时机,组织全体教师,辐射周边五县,走村入户,共招收新生600余人。

2、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今年三月份我校焊接专业被评为石家庄市唯一的焊接骨干专业,仅此专业今年招生100余人,标志着我校的专业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积极构建学习型、和谐型校园。学校每天举行《职教宣言》的颂读仪式,并把周三定为全员学习日;开展“同读一本书,共建学习型校园”活动;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走出去,请进来,选派优秀教师外出接受省、市业务骨干培训;聘请职业教育名家、专家到校授课;开展以校长带头搞讲座、全体教师同参与的学习热潮,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4、学校成功举办了成长‘心连心’生命‘手拉手’大型公益活动。活动以付出、共赢、承诺、欣赏和负责任为主题,感召了家长、学生、教师、义工共4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改变了广大师生的心智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汇报《职教中心工作汇报》。

5、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资18万元,新上315kv变压器一台,解决了焊接专业电力不足的问题。还投入30万元恢复锅炉取暖系统,解决了困扰高邑职教多年的冬季不能取暖问题。

6、积极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开办农村经济建设、脱贫致富双带头人培训、农村养殖、种植、阳光工程培训,并及时组织开班授课,培训学员达3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高度评价。

7、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服务县域主导产业。与北汽福田、中国重汽、石家庄宏昌天马、石家庄工大、我县力马陶瓷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每周到我县力马陶瓷等企业授课,对职工进行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培训,把课堂搬进工厂,同时把职业教育专家、企业名家请到课堂为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这为我校招生、就业、顶岗实习搭建了平台。

二、2011年工作谋划与十二五规划

1、攻坚克难,招生工作再上新台阶,2011年努力完成650人的招生任务。

2、顺利通过市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验收工作。

3、继续壮大各专业建设,特别是焊接骨干专业建设,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焊接专业升格为省级骨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升级为市级骨干专业。

4、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1培养双师型教师15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大教师队伍学历和能力培训力度,到2015年使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

5、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增加微机数量,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以上投入不低于25万元。

6、重视实训建设,加大技能大赛的投入,力争在一年内,将焊接技能大赛赛场引入我校。

加强素质教育,促进职教水平提升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35-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 职业学校为我国各个部门和生产一线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毕竟是处于教学体制改革时期,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体育教学方面,也表现出了教学规划和内容与时代不相符的情况。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别于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千篇一律的教授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尤其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安排与其自身相符合的体育教学。通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学水平。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它自身的功能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偏重应试科目的教学,使学生的基本知识残缺不全,很难适应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偏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使学生形成高分低能;而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体育还存在着与整体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对于职业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的配置较差,满足不了教学与开展活动的需要。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的解决,将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将是我国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加强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0年国务院比准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管理文件,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省、地、县三级学校体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工作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教育部领导强调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的工作目标是: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健康教育,逐步普及国防教育;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中小学以上学校都能按国家或省级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齐体育器材设备,学生的运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三、学校应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种以发展人的身体为中心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的运动锻炼,不断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体全面发展。体育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不仅因为它关系国民体制和健康水平,而且还因为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密切联系,被视为民族精神的橱窗,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科技昌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人的发展是主体的发展。因此体育素质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彻主体性原则:从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主体——提高学生的主体素质。比如学校的体育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强身之道,健身之法,增强体育意识等等,这时是师生双主体;学生养成锻炼与讲卫生的习惯,积极从事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体系,这时学生是“长身体”既发展的唯一主体。这就是说,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学、教育促进自学、自我教育、;自学、自我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从教学的内容上看,知识是起点,技能、技巧是中间环节,最后结果是发展,达到终身受益。

四、学校体育应分阶段性、层次性和目标性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主要任务一是教养任务,即对学生提出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二是发展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达到生活娱乐与终身体育的要求;三是教育任务,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个性特征以及美的情操,文明行为和组织纪律观念。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看,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强调法杖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性,生动性活泼的学习。

2.处理好体育学科类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

学科类课程侧重于体育科学的知识与技术的系统教学,而活动类课程侧重于学生的运动运动时间,通过复习,巩固课程所学的内容。应以学科类课程为主,以活动类课程为辅,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共同目标。

3.处理好教法运用的个性和教法选择的综合性。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与健康状况、体育兴趣运动经验,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必须有多种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

4.处理好为升学考试和应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学校体育不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不应破坏体育教学的系统性,而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振民.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史,2000(4)

加强职教工作 篇6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教师资培训;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17-03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 and Practice Step, Improv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Liu Zhengan, Li Tiren, Wang Niandong

Abstract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to solve, but there is a key point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a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is the current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not only embodi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and industry contact closest, most defect’s signature, is the current teacher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mode in evaluation mode, training mode, the key link, mo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inclu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in size,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o adapt to the important wa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Career Education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China 710021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教师资培训工作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各培训基地寻求自我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为此,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我国自“十一五”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对于改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强化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实施培训过程中不断分析职教师资需求、总结培训模式、凝练培训特色,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实施培训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模式,各基地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也积聚了一些经验。笔者结合陕西科技大学在职教师资培训工作中校企合作的做法,对于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1 校企合作下的企业实践是学员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感受企业生产境况、体验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为学员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聘请企业内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教师,让学员直接参加到企业的生产和项目开发中去,认识、了解并切身体验行业发展状况、企业生产境况和企业的运行机制,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员在企业实践教学教师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的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校企合作为职教师资培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训练场所和手段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教师资培训所培养的人才是经济和社会所需要的教育教学一线的“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除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学校仪器设备、实习、实训条件和师资等方面的制约,绝大多数培训基地满足不了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实训条件,学员在培训基地里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实际动手和操作的能力有限,结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学校的校园氛围和企业的生产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课堂教育和现场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而企业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生产设备的更新,能够保证学员实训条件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使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所以,校企合作能够为培训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性训练场所和手段,让培训学员有更多机会真正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锻炼,使学员能亲身感受企业使命与文化,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3 校企合作使基地和学员对于行业岗位需求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学员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和学习,对生产、管理流程的观摩和参与,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对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更能够了解相关岗位对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使得学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同时在今后的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实践理念,重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员在今后的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校企合作改变了基地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培训质量

与传统教育制度不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职教师资培训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1)在办学理念上,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实践技能培训为导向,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升教学能力为重点;2)在学校职能上,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坚持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优质资源,既培养全日制教育教学人才,也培训、提高企业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3)在办学过程上,主张从企业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有效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展开猛烈冲击的同时,也在创建新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1]。

1.5 校企合作为校企双方打造良性发展的平台

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使的学校将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技术支持基地、合作交流基地,与此同时,企业也将成为学校的学员实践平台、教师企业实践平台,技术合作交流平台。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双方不断沟通磨合,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加强,使校企合作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平台。

2 陕西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近几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逐渐形成一些特色,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主要采取3种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对学员和合作企业的不同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企业合作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既丰富了职业教师的培训模式,也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2.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该模式以项目开发组织实践教学,校企共同完成培训工作。为把校企合作培养培训落到实处,基地遴选一批优秀的最具行业代表性企业,如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西安软件园、青岛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港务局、雅戈尔服装集团、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等41家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实施校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员进行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确保培训质量提供保障。

此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中的作用,企业培训环节对提高学员的行业、专业、岗位认知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作用非常明显,培训效果好,但是此模式对企业的要求较高。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培训采用此种模式。

2.2 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产学研项目为纽带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过程中学员参与项目的部分工作,并围绕相关生产过程进行企业实践。基地通过项目孵化、科技攻关,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把校企合作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陕西科技大学基地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团队在宁夏中卫大河机床有限公司的企业实训中,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与企业共同研究、探讨装备上存在的科研空白,逐步建立了广泛的、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双方以团队构筑核心竞争力,以战略性合作加强校企的深度融合,整合资源,积极组建科研团队,2009年初共同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VG850高速立式加工中心》课题,通过专家评审并于当年立项,获得科研经费932万元。

这种模式对学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学员对于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的了解更为深入,要求校企的合作在深层次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训采用此种模式。

2.3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兼任学校教师,企业在学校设立研究项目等。

此种方式校企合作,分工明确,各取所长,相互补充,在一些短时间不宜让学生进行实景训练的专业培训效果更好。物流专业培训采用此种模式。

3 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3.1 选择优质企业,打造一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把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结合起来,把社会对职业需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对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衔接,把育人和用人相贯通,职业教育的本质得以全面体现[2]。校企合作企业必须和学校所设专业相适应,必须是这一行业在这一地区具有先进性代表的企业,否则无法实施校企合作的内容;企业规模应在中等以上,否则难以适应成规模人数的实践教学;以地域分应是距离学校不是很远的企业,否则工学交替实施难,教学成本过高。

3.2 培训内容适应企业的生产和学员的实际需求

学员到校后开展需求调研,了解学员在知识、技能、方法、视野等方面需求,修订培养方案,提高培养针对性;下企业前,指导教师走访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和学员需求制定企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内容;着重强化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熟悉先进的现代企业技术装备、生产组织方式,体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实际,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精细组织企业实践过程,确保实训效果

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做到有计划、抓落实、有记录、有考核。通过举办讲座、学习参观、现场观摩、互动交流、顶岗实习、科学研究等实践教学形式,使学员熟悉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组织方式;使学员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员充分地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感悟企业文化,增强教师责任感。同时,基地又通过实践拉动、教学跟进的过程化教学管理流程,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4 校企合作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力求长效

在合作中,能否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关键[3]。在合作中,校方一定要认真地寻找企业的利益所在,不要仅仅思考校企合作给学校、给培训带来什么好处,更要思考校企合作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要落实合作中能给企业做什么。在具体合作中要在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上下工夫,要在和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合作开展相关活动上不断丰富和推进合作深度。只有对于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平衡了,校企合作才能长期进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2 学校为主,校企共同制订实践内容

实施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出改变,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实训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学校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应积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需求;应积极主动地和企业一起制定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学员企业实践计划,落实企业实践内容;推动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必须结合当地和学校自身的状况,逐步地、分层次地在不同深度的合作下实践、推进、提高。

4.3 规范管理,实践培训力求扎实

要使校企合作取得实效,必须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学员的培养方案既要适应学员的需求,又要适应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管理制度既要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衔接,又要符合企业实践的管理要求;企业实践内容既要有助于学员全面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又要开阔学员眼界、提高实践技能、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企业实践活动安排要做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合理调配时间安排,又能在体现企业生产特点情况下学员获得良好培训效果;学员企业实践的参观、讲座、实操、座谈各环节均应有成果;企业实践活动要有考核、有成绩,并作为培训过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切实实地抓好企业实践的各个环节,校企合作才能落到实处,学员培训效果才能有实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商法的基本理念下一篇:实验室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