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信息化

2024-08-25

实验室信息化(通用12篇)

实验室信息化 篇1

近年来, 兽医实验室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许多兽医实验室都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 但是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 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金融管理系统等,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将成为十分必要的管理方式。

1兽医实验室工作特点信息化

兽医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兽医实验室管理的自身特点, 兽医实验室存在采样困难, 样品保存困难, 实验研究定量分析较难等特点, 兽医实验室人员经常外出采样, 实验信息分散性, 不利于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行。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兽医实验室, 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兽医实验室管理过程中, 随时产生大量数据, 包括样品信息、实验结果、仪器记录等, 以往使用手工进行统计和记录, 不利于实验人员操作, 容易产生错误, 使用计算机自动记录和管理, 可以大大缩短实验人员记录时间, 同时, 提高了实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在兽医实验室工作中, 即时进行的实验记录是保障实验正确进行和实验对比分析的重要手段, 然而使用传统的纸质记录, 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 也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风险, 设想当兽医实验进行中, 操作细菌和病毒时, 频繁的进行实验记录, 会为实验记录介质带来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使用LIMS系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室专用计算机登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录入实验过程记录和实验结果, 同时, 还可以查阅实验方法标准, 待办任务, 实时接收到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提示, 所有数据通过局域网传递, 避免了危害性生物因子溢出的风险。在兽医实验室管理中, 还存在实验管理要素相互衔接的问题, 例如一份样品需要进行多项实验, 样品量是否满足, 实验室试剂、耗材如何合理分配, 不同实验项目时间长短如何合理安排, 实验仪器设备如何配备等, 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快速解决。使用LIMS与仪器设备相连, 实验人员可以不必始终守在仪器旁进行实验, 可以远程控制仪器设备, 读取实验结果, 当仪器设备出现意外情况是, 系统自动报警, 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室管理系统与监控装置相连, 可以远程监控实验室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 为实验室维护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兽医实验室管理要素信息化

兽医实验室管理包括多方面的管理要素,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方法、材料、试剂、耗材、环境等, 建立系统之前, 要从兽医实验室管理各个要素进行考察, 提出需求, 特别是实验室过程的管理, 由于动物种类多, 动物疫病研究涉及的方面广泛, 兽医实验室管理数据量也十分庞大, 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工作量巨大, 另外, 无论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还是开展兽医科研工作, 都需要一定数据资料积累, 并对疫病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总结、归纳, 这就需要对实验室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这种管理涉及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实验记录信息、存储信息、提取符合条件的信息;对所提取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 得出正确的推论, 传统的纸质记录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的对比, 需要将纸质信息手工录入系统进行分析, 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 就可以对实验的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记录, 及时进行对比分析。

3兽医实验室信息化架构

建立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按照实验室管理标准来施行,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GB/T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为准则, ISO17025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标准, 由我国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认可机构, 通过CNAS的ISO17025认可实验室也同样得到国际认可。建设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意味着对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方式进行重大改变, 实验人员需要打破原来工作模式, 适应新的操作规程, 实验室各部门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工作, 所以, 系统在实施开发之前, 要从兽医实验室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 一方面保证系统功能完善, 另一方面也促进开发、调试过程顺进行。系统涵盖的字段信息, 实现哪些功能, 各项目之间的关联等, 分析将系统分为哪些功能模块。

兽医实验室技术层面可以使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 即实验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兽医实验室信息系统界面进行操作, 客服了C/S (客户端/服务器) 架构的弊端, 方便程序维护升级, 不受用户终端限制, 保证服务器稳定和数据安全。网站服务采用开放的Apache-tomcat服务器, 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或My SQL数据库, 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系统更灵活、兼容性强。Java程序可以按照实体层、JSP交互层、数据访问层、逻辑层的程序结构来进行开发。

4结语

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不仅可以实验人员提供方便, 而且为实验室全方位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保障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并且能够持续改进, 为兽医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方法, 所以, 开发符合兽医实验室情况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但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方式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从兽医实验室工作特点、兽医实验室管理要素信息化、实验室信息化结构方面对兽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百巍, 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39:194-196.

[2]姚冬云.护理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构思[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3:89-90.

[3]魏强, 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疾病监测, 2008, 10:599-601.

实验室信息化 篇2

(2)落实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推广、普及、深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引人先进、实用、可靠的信息化系统软件,满足实验室综合业务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上升到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层次。

(3)进一步开放实验室,信息资源共享当前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能满足学习的使用需要,由此而产生的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此情况下实验室应有限度地自由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实验室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制定合理的的开放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实验人数多、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学生做实验不再受课程安排的限制,可以在充裕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校园网内共享,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由单一性、封闭性、重复性、分散性向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模式转变。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形成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

(4)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力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对实验室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成为一个重点。通过对相关实验室政策的调整,对岗位进行合理的定编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和学历结构、岗位职责的要求,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多方位促进技术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定期派实验技术骨干到条件设备好、教学质量高的同类院校实验室相互交流,加强上岗前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实施鼓励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达到提高实验人员素质的效果。

4结语

探析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化学实验室;应用方式

一、信息化管理是学校管理需要

实验室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到能否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能否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以及推广素质教育等目标。因此,学校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平台已是各个学校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室的应用方式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室的运用方式有多种,下面主要介绍网络在化学实验室的应用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化学实验室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资源和实验室内部资源。(1)实验室内部资源主要是实验室管理系统,分为仪器、药品、固定资产账目、年度采购计划等几个子系统。其中详细记录各种仪器、药品的存放位置编号、购买日期、规格数量、使用年限、年度需用量、现库存量等基础信息。尤其要对化学药品的特性,如,是否剧毒、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等要有明确的标注。(2)共享资源部分主要分为仪器、药品的展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三部分。仪器、药品的展示部分可利用实验室网络平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仪器、药品的形态、特性、规格等,重点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药品的理化特性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展示实验部分是利用实验室网络平台,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操作过程等。其中穿插实验注意事项、要点、改进等。

三、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室的应用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浏览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药品、账目等,使实验教师对库存心中有数,及时购进所缺仪器、药品,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2)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功能,快速查找目标,使实验教师准备实验得心应手。(3)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更准确地掌握实验开出时间,所需仪器、药品等,和任课教师的沟通更便利。(4)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实验室的共享资源,可以更清哳地了解书本上介绍的仪器和药品的形态、特性等,可以随时观看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预习和复习实验,对所做实验记忆更牢固。总之,信息技术在实验室的应用,给学校和实验教师带来了诸多便利,给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实验的空间。通过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化学教学水平也将取得优异成果。

计算机类教学实验室信息化 篇4

1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宗旨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广义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与教学资源, 而实现教师教学简洁化, 实验资源高效化, 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交流更简便, 达到学生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实验环境, 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利用最直接, 简洁教学资源, 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 及进一步提高。

2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方向

就目前教学是资源而言, 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习, 报告, 考核, 实验结果提交与讨论等;学生学习, 实验在线记录等;实验室资源模块信息发布与收集;课表安排、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对照表等。

2.1 教与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资源下载与上传、批阅、反馈, 等利用FTP来完成, 对于图像处理与程序设计类的专业, 大量的图像, 图片, 代码等利用电子化报告册完成, 将实验报告交互、批阅、反馈、收集等工作利用网络完成, 达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授过程, 教师教学安排与课件发布可以提前发布, 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前下载, 预习, 编排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效率更高。实验结束后, 学生直接提交到教师对于管理区, 方便教师直观处理。针对学生报告进行批注, 反馈。方便学生修改及总结, 达到高效的学习条件。

2.2 学生学习过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 结合当前应用软件技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浏览网络资源, 相互讨论。在仿真软件中针对学习结果进行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在教学资源中利用B/S的结构。直接验证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共用网络硬盘中建立自己独立文件系统, 方便学习中记录学习心得, 学生独立作品的存储。

2.3 实验室信息建设

在现代化的实验室的设备、软件、研究项目等基础上, 进行合理安排独立或开发的实验室, 已经是信息化教学实验室重要指标。针对实验室的功能及设备情况作出合理高效的安排也是实验室信息建设的重要表现。以此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选择或被选择。针对实验室资源及使用时间的局限性最大化的让实验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提高利用率, 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 开放性实验室必然成为教学实验室中新宠。同时需要院校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及专业管理者大力的支持。

2.4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当然实验室基本信息发布、独立使用、信息查询、开放管理、使用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的管理也出现很大的工作量。首先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为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使用的者必须接受监管, 违反及违法行为要及时控制, 利用在线登陆请求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学生在实验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 可以查看实验室公开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提前进行预约申请;开放实验室管理员针对预约进行审核并反馈信息, 方便师生查询预约实验室的状况, 根据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及研究。

3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前景

⑴目前信息化建设给教学实验室带来的优越性包括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验室管理集成化, 信息传递高效化, 使用成本低廉化及无纸化办公等优越性。

⑵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监管方面也得到突出的表现。

⑶信息管理集成后, 将实验室各类资源及成果的合理安排与共享。

⑷信息化建设为以后实验室的建设及高校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4 总结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5

xxx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25名教师,256名学生,计算机21台,学校根据现有条件设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器材室等特种室。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的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如下成效:

一、信息化教学方面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硬件建设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建设每年都增加了投入。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为我校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规划,并逐步落实。

1、组织保障,制度管理。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形成由校长主管,班主任主抓的领导小组,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网络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到了保证和支持。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2、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学校对原有的网络进行了改造,顺利接通了教育专网,对微机教室的可用微机进行了检查重装,并在室内加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报警器,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3、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二步走: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校内的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及信息技术教师为老师做信息化示范教学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

4、联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东港区教育网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的桥梁,充分利用市、区教育网,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

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方面:

1、按照“普实”工作的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在教学中,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教师通过自制简易教具也尽可能做,使学校的实验实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作用。

2、仪器室管理方面,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清理,出现损坏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赔偿。对损坏的物品及时报损并入帐,做到帐上日清月结,使教学仪器的使用监督常规化。对所缺物品及时和学校及相关部门联系,通过匹配和购进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按省检查验收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

3、仪器借用是保证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资源。在借用过程中,对教师借出的仪器及时进行登记,根据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督促教师及时归还。完善相关的借用手续,对于人为损坏的,及时报告学校并按规定进行赔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信息化培训中的自我培训意识有待加强。

2、实验仪器利用率有待提高,是相关器材还需购进,以保证课内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3、让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不足,存在着为研而研,实践不足的弊病。

4、信息化教学需加强与其它学科进行优化整合,让其它学科促进信息化教学,也让信息化教学促进其它学科的教学。

总之,在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工作中,我校应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宣传,规范管理,查缺补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实验室信息化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验室信息 数据统计

[作者简介]赵亚红(1964- ),女,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教务处科员,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和研究工作。(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50-02

高等院校实验室数据统计工作的职能是对所获资料加以整理、统计、归纳、分析,从中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为教育部和学校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分析,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规划、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普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必然。利用计算机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实验室评估提供翔实数据,为实验室开放提供有力保障。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统计工作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每年通过“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和“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形成“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教育部。为了能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高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学改革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及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和实验队伍等方面的信息,认真做好“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势在必行,是今后高等院校实验室发展与评估的依据和保障,同时也是教育部和学校宏观把握实验室的设备、人员结构、实验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意义广泛而深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关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通知》精神,自2006年起,各高等院校均采用网上传送方式给教育部上报有关实验室数据。为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教育部组织人员对原“高等学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计”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新的“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和规定。为了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各学院之间相互观摩、取经,对做得好的学院和单位学校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和表彰。为了取长补短,做得更好,我校还组织相关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去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整套适合我校目前实验室现状的信息采集、统计、录入和上报格式及要求,大大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践教学水平及实验教学手段的重要指标,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每年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管理工作,多次召开有关会议落实部署这项工作,成立了实验室信息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规范了实验室名称,并制定修订了相关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实行主管实验室院领导负责制。指定实验室信息管理员统计实验室基本信息,如实验房间数、房间面积、仪器设备台套数、仪器设备总值、开出实验项目数、实验室专(兼)职人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及时维护和更新实验室基本信息,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管理过程,确保数据统计质量。同时,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物、卡管理水平作为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重要指标,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物、卡的相符率,为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全面掌握实验室工作提供了一手资料和数据。

二、完善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信息统计管理软件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可以实现各级管理用户的建立,网络数据安全设置,网上数据输入、统计、审核、查询、打印等功能。二是可以提供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的相关统计报表,能全面反映学校每学年实验项目、实验人员的基本情况、实验室面积、实验室类别、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经费等基本情况,为学校教辅人员定编、实验设备经费筹措、实验教学材料费的划拨及专业实验室评估、学校实践教学评估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我校实验室信息统计管理工作,我校采用了教育部指定的新版“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和“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其中能客观反映高等院校实验室基本情况的基础报表有7个,反映高等院校实验室情况的综合报表有2个。数据汇总阶段,可以对全校各学院实验室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修改,确保数据准确、完整、真实、可靠。数据生成阶段,经过“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完成上报数据的查错,提高网络数据上报的准确率,形成完整数据。目前,中国教育统计网已经建立了“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专项统计栏目,各高校、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登录该站点,完成“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指标体系要求的数据上报、数据验证、数据审核查询、报表打印等工作。

此外,学院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对网上数据进行了更新与维护,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主管部门及领导可随时上网查询实验人员、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等信息,实现了实验室的宏观、动态管理。为了严格和规范管理,我们印制了《实验室信息统计使用表格与说明》《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常用代码汇编》《实验室信息上报统计表》等数据统计表格,并汇编成册,使我校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思考与建议

1.充分认识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反映了实验室基础工作的最新动态,为主管部门查询、浏览、统计、打印提供了信息资料。因此,必须及时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更新与维护。正如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新购仪器设备一经验收合格,就要及时录入,在网上更新数据,才能体现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也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最新动态。

2.加快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成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规范、科学、便捷实用的日常管理软件平台。因此,各高等院校必须加快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并与校园网络连通,以便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实验室基本信息建立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有效利用,要求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多摸索、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改进与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真正体现出资源的利用价值。

3.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统计功能。学校在完成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实验室基本信息的传递,使各级部门动态了解实验室仪器设备增减变动及损耗情况、实验室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实验室材料的耗费情况、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晋升、变动情况、学生实验的开支等情况,为学校全面了解现有实验室基本资源情况,动态把握和管理,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4.重视信息统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信息资料的日常管理,提高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质量,规范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基本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改进的系统性工程。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更多更艰辛的劳动,不断探索与实践,不断学习与完善,不断改进和提高各层次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5.稳定队伍,提高实验室信息管理员的素质和地位。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是实验室的基础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经验丰富的队伍。因此必须改变高校实验人员的岗位定位,适当提高待遇。通过各种方式对信息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录入和计算机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信息数据的统计汇总,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与运用,将对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发挥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我们广大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系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刍议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篇7

伴随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普及, 临床实验室信息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缩写:LIMS) 作为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软件, 它的设计严格遵循国外和国内关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要求。HL7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 是目前医疗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标准, 它的数据格式可被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识别兼容并合理利用, 检验结果可供相关方方便地获得和共享。临床实验室必须在受控下, 以科学的方式收集、处理和分析血液、其它体液和组织标本并将结果提供给申请者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在美国, 70%的疾病诊断都是有检验结果支持的, 这其中绝大部分诊断是通过验血完成的。可见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到每个病人、临床实验室和医院的大事情。临床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它涉及每一个人。本文笔者谈到的临床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互联网时代标本管理安全、操作检验安全和共享数据安全。

1互联网时代标本管理安全

早期, 在绝大多数实验室里, 识别标本的方法是实验室接到裹着检验单的标本后, 将申请单与试管分开, 把检验单上的联号帖在标本试管上或者操作人员重新给标本编号。检验单送录入人员进行病人资料录入, 再传给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输入待测项目。传统的工作模式下, 标本调错是实验室常见差错。互联网时代识别标本编号采取扫描条形码方式, 条形码可以是一维条形码也可以是二维条形码, 此条形码与申请者身份证号码有关联。当申请者需要采血或其它体液时才生成条形码。护士成批打印条形码标签并粘贴在标本试管上, 然后抽血或其它体液。通过条码标签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的基本资料、抽血或其它体液要求、检验项目等。临床实验室的LIMS系统和门诊科室的HIMS系统或者体检中心系统实现检验数据互联互通, 通过唯一的条形码, 有效避免标本调错的情况发生。实验室分析仪器具备扫描条形码功能, 规范实验室工作流程, 重要的是保证结果安全可靠性。

2互联网时代操作检验安全

原有模式下检验工作通常由一人完成, 缺乏跟进和监督, 容易出错。LIMS系统根据临床实验室的要求建立自动工作流程, 正常流程按时间节点设置, 每个环节设置参与该项检验的工作人员, 每步工作完成后, 操作人员点击完成, 工作流转到下一个步骤, 系统会自动跟踪工作状态, 做到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可以随时查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 哪个检验项目花费多长时间, 检验结果如何。还可以查看哪个检验人员没有按时完成工作, 导致工作停滞或延期, 有针对性的查找导致问题的原因, 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操作人员检验完完后, 检验单上传至部门领导审核, 审核通过后, 再上传至分管领导批准。若有任一审核/批准不通过, LIMS系统随即自动返回到操作人员再次检验。操作人员的操日常工作在流程规定下公开透明进行, 检验工作的每一步都可以回查, 杜绝个人出错, 保证操作安全性。

3互联网时代共享数据安全

传统的LIMS系统主要是客户端/服务器 (Client/Server, 缩写C/S) 模式, 客户端上安装有应用程序, 软件的升级、病毒入侵、人为因素等都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新型LIMS系统主要是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缩写B/S) 模式, 它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拆分为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 从而构成一个由界面、业务和数据的三层架构体系。它简化客户端、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以及降低网络通信量。业务层次在应用服务器实现, 而不是在每一台客户端实现, 同时, 对数据的访问也做到只能通过应用服务器进行, 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LIMS系统配备专业系统管理员给每一个操作人员分配权限, 有的操作人员拥有操作、审核、弃审、修改和删除权限, 有的工作人员只有查看的权限;有的工作人员被授权进入所有模块的权限, 有的工作人员只有进入部分软件模块的权限。即使是拥有修改权限的工作人员, 修改数据时, 仍需要填写修改理由;具有删除权限的工作人员, 删除单据时, 仍需要填写删除单据申请单。

4结语

回顾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1) 在实验室内部建立临床检验信息系统, 实现内部的计算机管理;

(2) 实现LIMS与HIMS的无缝连接, LIMS能够获得HIMS的检验申请, HIMS能得到LIMS的检验结果;

(3) 实验室的业务扩展到医院之外,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检验申请和结果传送;

(4) 与当地或异地检验中心的质量控制系统连接, 及时收到本实验室的质控状况, 同时获得中心的帮助指导。LIMS系统在各行业实验室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收到了卓越的成效, 我相信LIMS系统的未来将越来越辉煌。

参考文献

[1]刘尊亮.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设计刍议[J].信息通信, 2012 (01) .

[2]吴云.电子阴道镜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 2003 (01) .

实验室信息化 篇8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尴尬纠结思考

整体思考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尴尬于纠结, 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主观因素的弊端。

思考一:经费投入的劣根性, 导致资源利用的“先天不足”。主要尴尬在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虽然有高职院校投资方短期牟利目的所致, 但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 也是造成先天不足问题的又一症结所在。纵观众多的高职院校, 实验室管理工作可谓“雷声大、雨点小”, 口头上头头是道, 行动上却难见分晓。最突出的问题矛盾在于实验室的设备明显不足。有的院校设备倒也不少, 但缺乏更新换代, 新旧设备难以衔接, 其结果导致大量设备长期闲置, 同样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思考二:管理体制的滞后性, 导致整体工作的“举步维艰”。主要纠结在于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 客观形成实验建设的整体积极性不高。纵观众多高职院校, 普遍存在体制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交流、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的弊端, 但相当一些院校实验技术队伍难以规避的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 也相当突出。尤其在实验队伍的整体建设上缺乏实质性思考, 满足于面上夸夸其谈, 而往往忽视长远目标与长期规划的制定落实, 对实验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这种政策定位与政策导向的整体乏力, 表面上对队伍是缺乏一定的关心与培养, 而实质导致的是对实验队伍积极性的严重挫伤。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规划的目标研究探讨

其一:落实规划目标科学化。实验室的信息化范围必须涵盖每个工作细节, 应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做取舍, 切实制定本校、各专业建设信息化的近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与长远规划。依托现代化的时代信息技术, 逐一考虑各专业实验训练实践“真才实学”, 最大可能地满足信息化实验室的实践需求, 科学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 并结合现代化的技能水平予以综合规划设计。

其二:落实创设内容全面化。要结合信息化实验室的具体特点, 创设全面化的涵盖内容。如针对实际的需要与能够满足的条件, 各具明细分别具体明确任务与规划目标;结合资金投人情况, 有的放矢做出硬件设施与人才培养策略;围绕信息平台的搭建, 切合时宜建章立制, 详细规划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等。

其三:落实资源供给规范化。信息化实验室能否扎实成型, 关键在于信息资源能否规范保障供给。做好资源保障供给进一步讲, 这不仅是以有效的途径贯穿实验室资源整合、实验室文化倡导与实验效率提升的始终, 也是实验室信息化创新工作的发展必然历程。因此, 必须切实做好实验设备与实验场地的合理运用, 切实做好实验资金的科学规划。以实验教学的优势发挥, 鼎力推促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并以此搭建实验数据共享与实验室开放平台, 问不扎实的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规范化服务。

其四:落实信息保障安全化。信息安全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基本要务, 同样应落实在实验信息化建设的保障环节, 切实纳入总体规划思路, 并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具体落实好。要构建其信息保障为目标的安全体系整体框架, 逐层逐项完善安全管理信息机制, 以保证实验室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在安全机制的整体覆盖下, 各种实验数据均有效、真实且完整。

三、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践策略思考

第一, 量化思维, 基础先行。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集思广益、科学开发, 结合各专业教学实践有步骤的完善不同设备、软件等实验室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纳入办公自动化的整体同步建设归带, 做到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发展。

第二, 优化平台, 网络互动。以综合应用落实进一步的信息化网络推广。并以开放优化的实验室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实验室要由有限度自由开放, 逐步实现多领域、全范围的整体覆盖。使学生实验不再受限于课程拘谨安排, 能够充裕完成实验项目。尤其要将教学资源共享于整个网络校园, 让教学资源走出单一与封闭、重复与分散的条条框框, 稳健跨步综合与开放、共享与多功能的高效发展新路。

第三, 良化队伍, 发展无限。高素质实验队伍作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坚力量, 其作用举足轻重。因此, 加强实验队伍信息化素质的养成应作为当务之急。要依据实验室政策的相关调整, 进一步进行岗位定编。并结合实验创新者知识与学历结构及所在岗位职责的不同要求, 进一步优化实验队伍的建设结构, 促进多方位的技术交流。同时采取不拘一格的培训方式, 定期分批委派实验骨干到较为先进的同类院校进行实地学习交流, 为学生创设一处良好的实验发展空间, 进而达到全面良化队伍素质的成效, 让发展实现于无限。

四、结语

实验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重头戏”, 实践着时代骄子的创新能力。作为有着明确就业取向的高职院校, 更应当置身实践的舞台有所作为。并以此作为今后研究与工作的重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致力于职业育人的高职院校教育雨后春笋般全面发展起来, 而重在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将何去何从, 一度成为世人探讨的社会话题。由此, 作为实践人才培养重要渠道的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更作为舆论焦点扑人眼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实践研究,探析

参考文献

[1]赵宇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20) .

[2]杜宜芳.高校实验室必备软件极域电子教室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3 (4) .

基于网格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 篇9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推广使用,信息在诸多资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够冲破档案管理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更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例如,目前国外很多高校,已经把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利用,并通过相应的网站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查询[1]。近年来,网格计算正逐步成为整合信息的有力工具,利用网格计算提升现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已经成为共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网格计算在实验室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2 网格计算与档案信息化管理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就是一个集成的计算环境,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来的,构建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计算能力时,如同使用家庭电力一样方便。用户在使用电力时,不需要知道它来自来自何处,也不要知道它以何种方式传输。网格也希望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与地理位置无关、与具体的计算设施无关的通用计算能力。网格能够吸纳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经济的计算能力。除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这里的计算资源还包括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是人等各种相关的资源。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就是网格计算。其应用包括分布式计算、高吞吐量计算、协同工程和数据查询等诸多功能[2,3]。

网格计算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能实现计算机硬件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共享,利用网格中其他实验室中闲置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为用户查询和数据处理服务;也可以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进行网络存储,整合闲置的存储资源。存储虚拟化是指将物理的存储设备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将网络中的存储设备视为一个或多个存储池进行数据存取,而不用考虑信息具体存放在哪台设备上。利用网格计算来改善数据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简化管理;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此外,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数字化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大。而网格计算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解决海量数据的计算处理和分析问题;它能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链接在一起,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发出要求计算的指令。网格就能把这些任务调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然后将各个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汇总反馈给用户。

3 基于网格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

网格计算可以将互联网上的多台计算机构成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平台。网格体系结构是关于如何建造网格的技术描述。由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开发的Globus Toolkit已成为网格计算的主要标准[4,5,6],按照该标准,网格体系结构模型包括采用本地服务层、核心服务层、高层服务与工具层、应用层。本文结合实验室档案信息管理的应用现状,对该体系结构加以简化。具体来说,网格环境下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结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网格资源层:即由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类资源组成,包括各类主机、工作站,它们是异构的,可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下,也可以是上述机型的机群系统、大型存储设备、移动设备、数据库或其他设备(涵盖目前各单位能上网的信息与电子档案数据库)。

2)网格中间件(middle ware):即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网格资源层中异构资源的差异和地理上的分布性,管理分布的计算、储存、网络等资源,提供实现应用之间的可交互性和互操作性,包括电子档案使用者登录、安全和服务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网格信息供网格浏览器查找所需资源,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

3)网格应用层:即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用户对网格系统提出自己的要求,包括所需资源和相关信息。用户可使用网格应用程序,直接向网格层中间件服务层提出要求,或者用户利用网格语言编程环境,编写自己的网格程序提交给网格中间件。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Web在远程资源上提交数据和收集结果。

4 基于网格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网络模型

网格计算为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基于网格计算的实验室档案信息管理,其目标就是通过网格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屏蔽异构信息化档案平台之间的差异,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互连,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档案信息库,用户可以借助局域网、政务网或公共信息网来查询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同时通过网格节点之间的协作来减轻整个网络内服务器的网络负载,提高服务质量。其实验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数字化的实验室档案信息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信息,还包括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考虑到这些多媒体档案信息对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目前的实验室网络中有很多的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却大面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以通过采用网格,来把这些处于长时间闲置的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来构造成档案数据机群,通过这些计算机群之间的通信交互协作,来提供满足于客户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化数据。

5 结论

网格计算对多样化的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是全面的。它必将推动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将为实现数字化实验室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发布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随着我国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发展,基于网格计算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从而为社会用户提供详尽的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林兴,苏君华.中外档案网站比较[J].中国档案,2003,(9):42-43.

[2]胡凯.网络计算新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金波,覃哲.网格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7,(3):53-56.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 篇10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集合体,是一个包括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在内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统。它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检查、判定、存储、传输、共享、报告发布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心,将实验室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方法、资料档案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测试资料自动采集、网上调度、实验信息安全共享、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是连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用户的信息平台。

二、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 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实用、高效、节约,着眼于构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实验室内部知识信息从创新到应用各环节间相互协调与高效运作。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服务于“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是一个开放、深度、学术、实战多方面结合的平台,是一个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平台,是一个既重理论更重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服务于知识经济、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创新和所有知识者的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内容为主、学生优先、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

2. 总体规划

系统所运行的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实验室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信息管理的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扩展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功能,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其体系结构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表示,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层:

(1)网络基础。网络是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最基础的硬件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整个信息平台的信息基础是由若干个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3)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发布等。

(4)高级应用服务。高级应用服务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

3. 系统采用的模式

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 W 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4. 信息化平台的构成

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平台,由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同组成。

(1)网络平台。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实现,计算机实验室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管理和维护,每个实验室分别组建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从而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硬件平台。计算机实验室以教师和学生上机实验为主,兼顾多媒体教学,因此在硬件设备方面,除微机之外,还配备有服务器、交换机、功放和音箱等设备,从而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力的支持。

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以及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硬盘数据混乱或丢失,实验室采用硬件控制方法,即通过海光蓝卡来保障硬盘的数据安全。

(3)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建设是计算机实验室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则是实验室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核心。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教学应用软件以及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教学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平台,其中,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软件平台建设的关键。

5. 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

应用系统平台采用面向构件的、基于总线的、开放式的三层体系架构,以实验室门户网站为载体,集成其它应用系统,建立一个松散连接的、可预测的分布式系统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高度共享。

(1)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室门户网站是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对外宣传的窗口。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采用多线索的信息组织方式,整合信息发布、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教研成果、在线留言、在线调查、内容检索、教学论坛、实验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为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

(2)实验教学论坛。论坛是一个以交互形式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交流平台,其特点是:网络用户均可以利用其功能进行信息交流,包括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回应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等。

实验教学论坛按照实验课程的不同分为多个主题版块,由实验教师担任相应课程版块的版主,协助管理员管理该版块的秩序,活跃版块讨论和交流气氛,为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之间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观点辩论的乐土。

教师通过论坛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习题、课程录像等,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载资源,进行课后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讨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修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在线答疑。

(3)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满足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和演示实验的需求,计算机实验室安装了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它是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能够构造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环境,实现纯软件方式的广播教学、教学示范、遥控辅导、师生对讲、分组讨论、电子抢答、文件传送、远程管理等网络教室教学功能。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彻底解决了以往网络教室建设中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操作复杂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4)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采用基于Web的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实验设备的登记、管理、规划、调配、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实验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库存的无谓积压和重复购置;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类报表,为各级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使异地办公成为可能,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5)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时间和实验周期固定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实验过程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及从事实验研究的兴趣。因此,实验室采用安圣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从时间、空间上全面对学生开放。

系统采用C/S架构,基于TCP/IP协议通信,支持课表上机、自由(课时)上机、自费上机等多种上机模式,通过校园IC卡可以实现对上课、上机过程的全自动化管理,包括安排课时上机任务、自费机时的预收费、赠送学生自由机时、学生卡片管理、机房值班管理等。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开放机房的使用情况和学生课内外上机情况,从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和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验室的开放,尊重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为学生走进实验室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是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验室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在教学实验室中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实验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将会对实验室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首先要发挥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功能,其次是提高实验室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恬.高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4:108~110

[2]曾令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86~88

[3]高成伟.大学理念与大学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35~137

[4]杜鹏飞.浅议高职院校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9~12

实验室信息化 篇11

【摘 要】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提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地方院校 实验室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99-02

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内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实验场地,购置实验设备,引进实验人才。但是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制约了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建设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一、地方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思维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高校在管理模式上还是沿用老一套,各自为政,效率低下,难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一)实验室文档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实验室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实验报告等仍然使用人工填写的方式。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制度、文档种类多。按传统的管理办法是在每个实验室的教师工作台上放置实验运行记录本、安全卫生检查本、维修记录本,由上课老师和管理员每天填写。实验报告有固定的表格模板,由学生填写后教师评定成绩,并集中归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填写实验运行记录及各种表格不认真,尤其是外聘教师,甚至懒于填写;实验室数量多,各种归档文件数量庞杂,丢失、错登等现象较为常见;由于实验课程多,学生数量大,实验报告堆积如山,需要大量存储空间。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之间各自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管理部门中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虽然部分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建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但绝大多数停留在网站建设层面,只能提供静态信息查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数据挖掘功能,导致开放共享工作成效不明显。另外,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重复建设,功能相似,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却无法共享数据,导致信息系统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如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在各个高校普遍使用,但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文档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实验课程资源库等功能却是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三)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贵重仪器设备闲置。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实验室的课程安排主要由教研室提交人才培养计划,由教务部门根据授课计划统一安排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实验室课程安排固定不变、空余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实验室使用申请由授课教师提出,实验管理员自行安排,造成教学秩序混乱、课程质量无法监控;实验设备信息没有公开的渠道,师生甚至不知道学校的实验设备有哪些,放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

(四)实验室数据统计困难,无法提供决策支持。实验室管理中的各种日常数据难以统计并形成有效的分析提供给领导层决策。由于大部分数据都是人工填写,许多关键数据如实验室的利用率、设备完好率、实验课程开出率等评估关键指标无法有效地统计,导致实验室管理的水平无法体现,实验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就缺少核心数据的支撑,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都是糊涂账”、“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的消极思想。常年如此,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缺乏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针对上述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管理亟须从各自为政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选择一种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新模式。信息化互联网思维模式切合了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适应了实验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要求,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如图1所示。

该平台的构建需要使用B/S与C/S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客户端软件主要用于安装在具有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上,教师登录时的信息填写、计算机使用状况等信息的记录,其他平台的操作只需使用浏览器即可。从图1可知,整个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包含五大模块,即资产管理、文档管理、预约管理、资源库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涵盖了整个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每个模块的功能是独立的,数据之间是可共享的,都具有基本的增删添改、统计、打印等功能。这些系统的整合,为实验室设备、人员、实验室资源利用等情况建立了电子档案,实现了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学生利用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在线了解设备状态、库存情况、使用状况等信息,为完成自己的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创新竞赛方案等提供了实验室资源信息化保障。

(一)实验室资产管理平台。目前市场上的资产管理系统虽多,但业务流程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该资产管理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实验设备公开化,师生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能非常方便地查看全校的实验设备信息,了解设备的状况。该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了各个学院实验室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桥梁,为实验管理员及时地查询、更新、分配实验室资源提供了依据。另外,实验耗材的去向明确,固定资产从入账到报废的流程清晰。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规范了实验室的资产管理,对资产的使用和报废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

(二)实验室文档管理平台。实验室文档分为资产管理类、日常管理类、人员档案类、实验报告类等,每个学期不同的文档需要及时的更新。以南宁学院为例,会计与审计学院实验室有14间,常用的有11间,每学期仅是日常管理文档就有33本。文档管理平台的目的是强制要求实验老师填写相关上课记录才能登录使用教师机,实验管理中所有的记录均使用数据库进行保存。实验报告可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将纸质文档录入进入系统。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平台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实验室设备预约平台。实验室利用率是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是由各学院实验室自行根据课表上报实验室利用率,一方面由于教师调停课、学院自行安排的课程过于随意;另一方面学院实验室之间出于争相建设实验室的利益冲突,实验室的利用率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通过实验室预约平台,所有实验设备的使用过程全部流程化、信息化。借鉴物流企业的做法,预约设备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并打印出使用工单,由主管教学的学院负责人签字后才能使用。学生的预约由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实验室的使用状态进行安排。该设备预约平台简化了传统的实验室申请的流程,规范了实验教学秩序。

(四)实验资源库管理平台。实验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实验水平的高低不但取决于理论教学的效果,更需要完备的实验指导手册、实验文档、视频等资料。资源库管理平台目的是将全校所有的实验资源整合成一个开放的渠道,师生都能自由地下载、更新实验资源,实验资源开放既可以满足专科生、本科生的学习需要,也可以满足优秀的本科生较早地进入实验室接触和参与科研的需要。

(五)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从技术角度的定义: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通过其他几个平台收集的数据,实验管理员可以自动根据所选择的字段生成柱形图、饼图等多种形式。数据最终只有转化为有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才能达到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在统计分析平台中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适当的模型,找到适合学校管理的新模式。

总之,实验室管理融合互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除了具体的实验室管理手段,整个学校的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经费支持、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同样适用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模式。只有从各方面加大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培养出符合教学与科研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以明.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2]李卫兵,杜玉杰,王彩凤.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

[3]张丽莲.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4]杜玉洁,赵卫红,李桂林,等.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

[5]周详.教学研究型高效实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

[6]袁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7]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8]彭世金,郭平,吴雁,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软件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

[9]雷鸿斌.地方高校商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10]郭涛,谢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

[11]刁叔钧.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

[12]罗兰,姜广宇.基于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13]王秀民,孙霜青,李春玲,等.理化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作者简介】张 扬(1985— ),男,云南威信人,南宁学院实验室主任,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实验室信息化 篇12

随着对高校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日益重视, 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来源的不断多样化, 立项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实验室建设项目程序繁多, 流程复杂, 包括申报、评审、上报、建设、验收、绩效评价等;涉及部门有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学院、采购管理办公室、采购中心、计划财务处、实验室管理处等;建设周期一般1-3年, 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与原申报计划产生偏差;尤其是参与实验室项目建设的人员较多, 容易产生信息沟通和交流上的错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 传统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日常管理工作落后。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的管理, 如通过纸质稿查询、手工统计、电话咨询等, 使用户、项目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供应商等之间难以有效沟通, 数据无法共享, 信息不畅, 导致严重脱节, 工作效率极为低下。

2、缺少实时监管。实验室建设项目一般运行周期较长, 有些项目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和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项目, 从立项、建设、验收、绩效评价等过程通常需要3年时间, 在此期间由于市场变化或其它因素的影响,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适当的调整, 如经费调整、设备型号的改变等。然而传统的管理水平, 缺乏对项目整个建设周期的动态监管, 使用户和管理部门明显滞后于项目的调整, 从而难以充分和及时了解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实施质量等, 导致项目建设难度加大。

3、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 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共享, 导致用户不能准确得到学校仪器设备相关信息, 存在部分设备的重复购买, 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实验室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1、实现数据共享, 各部门之间达到无碍沟通。信息化可以对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 各部门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填报项目建设、验收、绩效以及审批、招标等相关数据, 达到数据共享, 以便各部门调阅, 及时掌握和了解项目的执行动态。

2、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和进展, 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和环节的执行质量。信息化平台抛弃了传统的纸质稿递交报告的模式, 项目执行单位通过信息化平台向项目管理部门提交电子报告, 项目管理部门对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 待计划审批后, 项目管理部门将信息实时发布到管理平台中并提交下一部门执行, 达到无缝化、全过程管理。

3、优化建设项目。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需要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制定规划, 合理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部门可依托和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项目储备, 结合前些年项目建设和执行情况, 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实验功能、资源配置、共享等原则对储备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当上级相关部门下发新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通知时, 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上级文件, 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适合的项目, 再次论证后上报, 从而可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实验室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1、模块清晰。一个完整、清晰的模块是信息化平台设计必要条件, 因此设计之前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验室建设项目类型、建设流程等各个环节, 征求各方面、各部门意见, 全方位考虑, 这样才能完整、清晰地对模块进行划分。实验室项目建设流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建设、财务核销、绩效评价等, 而项目建设中则包括设备招标、安装调试、验收、报销等环节, 看似简单, 其实手续繁多、涉及部门广, 流程复杂, 设计完整清晰的模块便于操作和动态管理, 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使我们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

2、填报简单、易于汇总。项目模块设计完毕以后, 鉴于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流程多、数据庞大、繁琐,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每个模块之间数据的填报、关联、流转, 任何数据只须且只能由一个部门填报, 从而保证数据的单一性和准确性。如设备采购时的申报数量和价格只能由用户填报, 而实际购买时的数量和价格只能由采购中心填报。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管理是我们实验室管理者现在和未来必须坚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卢娜.高校实验信息室信息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6 (10) :377-379.

[2]肖玉巍, 高智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1 (2) :157-159.

上一篇:加强职教工作下一篇:二级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