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精选12篇)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1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很多弊端,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 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不到锻炼与发展, 使很多走向社会的学生不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 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新课改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教学, 尤其重视探究实验的开展,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 发展创新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步形成终身再学习的能力, 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 教学的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平常学校, 那么, 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 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呢?让信息技术在探究实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有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一名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在每个探究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能将各种信息, 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手段, 向学生逼真的传递, 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听觉冲击, 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产生探究欲望。比如, 在探究缓慢氧化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寻找纵火犯》的录像:英国战舰“欧罗巴”, 曾经在船舱里装满供战马吃的草料出征远航, 几十天后, 航行在大洋上的战舰, 突然燃起大火, 火势迅速蔓延, 最终使战舰上的战马与人员全部烧死。事后, 军事安全部门进行了彻查, 想找到纵火犯, 但查无结果。多年后, 化学家们根据军事安全部门提供的材料, 推断出谁是嫌疑犯, 原来是船舱里供战马吃的草料。那么, 战马的草料怎么变成了嫌疑犯了呢?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了, 每个学生在心中都燃起了探究这一奥秘的欲火。
二、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提倡化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 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 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好各种探究实验,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而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生动, 使无声变有声, 使静态的规律转变为动态,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搜索, 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开放, 轻易地将学习与校外的学生、老师联系起来, 为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讨论, 变得更为便捷, 提高了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老师在帮助学生处理信息时, 可以设计各种文字格式, 甚至配上背景音乐, 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 不少老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教学的时候, 走向了极端, 常常用模拟技术代替真实的科学探究, 这是不可取的, 也是不允许的。因此,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教学的时候, 需要注意采用一定的策略, 只有注意了一定的策略, 才能让信息技术在实验探究中发挥合理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辅助探究实验
1.利用信息技术提问。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提问, 向学生发问或者诱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 是探究性实验的起点。在具体的教学中, 老师能不能通过情境的创设,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特别是提出有价值的, 富有挑战性的适合初中学生探究的问题, 常常是衡量探究性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声、光、电俱全, 它的作用是传统教学中挂图、模型等教具不可比拟的。比如, 当老师播放酸雨带来危害的影片后, 学生会自然地产生酸雨是怎么形成的问题, 他们会在学习CO2知识的时候提出相关问题, 从而产生探究酸雨形成的欲望。
2.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探究过程中的大量信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探究活动, 学生能不能处理好各种信息, 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成败, 如果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信息, 就会得到合理、科学的结论;假如学生不能正确地出来各种信息, 就会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使整个探究活动功亏一篑, 宣告失败。信息技术在处理各种数据等信息方面, 具有快捷、正确、科学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能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大量的信息, 辅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任务。无论是数据的运算, 还是表格的绘制, 以及各种曲线图的绘制, 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大显身手。此外, 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 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查阅到相关的知识、收集到需要的信息。比如, 学生可以在百度中输入“酸雨”这个关键词, 立即能搜集到大量的关于酸雨方面的知识、说明等, 从而帮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正确的结论。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观等实验的探究。化学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 有些实验是微观物质活动的结果, 有些实验带有危险性, 不适合学生用实验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常常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 并结合语言讲讲, 这样的教学方法常常使学生似懂非懂, 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随着科技的发展, 自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 这方面的教学得到了有效改观。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模拟这方面的科学探究, 而且能反复地播放给学生看, 直至学生理解为止。比如, 在稀释浓H2SO4时, 假如利用学生习惯性的生活技能, 将水倾倒于浓硫酸中, 会发生硫酸飞溅的危险;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特性时, 可以在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 播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画, 加深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
总之, 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现代的教学手段, 让它与科学探究进行有机的结合, 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 同时也赋予探究实验教学更旺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 信息技术只是在探究实验中起辅助作用, 不能完全代替实验的, 如果谁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的实验, 就曲解了新课程教学的本质, 必然无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目标。
摘要:长期以来, 学校里的科学教育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的方式,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 各国教育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倡导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是教学中的新型手段, 如何让它在探究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实验,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孟少凌.探究方案设计优化初探.化学教学, 2006, 8.
[3]刘彩虹.影响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因素与建议.化学教学, 2006, 2.
[4]赵永胜.把握创设情境原则, 增强化学学习实效.化学教与学, 2010, 8.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2
内容摘要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介,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传统演示实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往往并不明显、直观,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性,增加演示实验的实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演示实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与媒介。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索、发现提供了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理想上进行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演示实验方式往往因为现象不够明显,不能面向全部学生,以及实验演示与课堂教学产生时间冲突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在提倡科技创新的当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其中许多局限。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教学条件,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的实践手段、适宜对象、实施效果分别进行介绍和评价,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方面与同行共探讨。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1使静态现象动态化
化学变化中的许多现象,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什么不同,而内部微粒却处于时刻运动、变化状态中。如各种平衡问题(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分子的运动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习惯于静态分析,缺乏动态观。教师也无法用实验来彻底解决其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原理等,难以用语言形象描述,也不便用挂图揭示变化。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用flash等软件进行微观模拟,实施动画教学,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1.2使实验细节宏观化
演示实验多为选用试管,而试管容积较小,试剂用量也少,实验现象只能让讲台周围同学看个“真真切切”,而教室后排和角落学生就只能“雾里看花”了。如果把演示实验进行“宏观化”展示投影处理,使整个过程纤毫毕现,那么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现象,从而保证了演示实验的效果。1.3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微观粒子结构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原子的概念与结构,电子云模型,金刚石、氯化钠等晶体结构,晶体中微粒数目的计算等内容,用常规实验手段难以表达。如果利用flash或者3Dmax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1.4使危险实验安全化
在化学实验中,有不少是具有危险性的。如氢气的验纯、甲烷与氧气、面粉的爆炸性实验,演示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若这些爆炸性实验做成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配上爆炸响声进行模拟播放,可以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险,确保了的安全。1.5使污染实验环保化
对污染严重的各种化学实验都可以做成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演示播放,以避免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防止其对师生以及环境的危害,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2.演示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评价 2.1现代信息技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实施的硬件条件
目前中学的教学条件在不断得到改善,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很多学校的所有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所需硬件条件包括:(A方案)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一块投影布和一根VGA连接线。(B方案)一台电脑,一台大屏幕平板等离子电视,一根连接线(s端子连接、VGA端子连接或HDMI连接)。A方案由于是大屏幕投影,演示效果好,但是投影仪和投影布需要固定位置,往往只是在每个学校的阶梯教室、报告厅安装。B方案则较方便,只需要固定数字电视即可,且电视机还可以做实现其他教育功能如让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等,目前大多数教室都是这种配置。缺点就是屏幕小(通常47-60寸),有视觉死角,尤其是在教室两边前排学生。
2.2教学媒介之一: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实验室等
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最主要的媒介就是多媒体课件,可以是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这些常用软件制作的整体课件,也可以是单独的flash动画(积件)。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的应用形式,使用过程中能展示电子板书、动画模拟等内容。评价: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几乎成为当下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模式。而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手段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演示效果生动;课件制作相对较容易掌握,网络课件资源丰富。但也有如下弊端:学生往往只顾看屏幕而忘记记笔记,演示实验都是动画模拟,不够客观、真实,缺乏说服力。故在使用中最好是用来演示微观结构、空间构成、微观粒子运动等效果较好。建议教学时给学生配发人手一份的学案,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思考当中。2.3教学媒介之二:实验操作视频、录像
由于动画模拟无法达到真实实验的说服力,对于许多老师来说,采用实验视频、录像教学就是一种折中的办法。能减少教师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也显得比较有说服力。教学资源相对普通教学课件少一些,自己制作不现实,可以购买相应光盘,或者在网络上可以去优酷网等视频网站搜索下载,或者使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进行查询、搜索。
评价:比模拟实验有说服力,可以通过重播、慢放、定格等手段突出重点。有些学校无法演示(如金属铷、铯与水反应),或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浓硫酸的稀释。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安全,又揭示事实,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网上视频质量参差不起,很多实验现象不够清晰明显,不利于细节观察。且实验设计、观察点等受制于制作者,并非都适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制视频,既可以避免一定的危险性,又可以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2.4教学媒介之三:实物投影仪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传统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对比,往往都有这种感概:该做的演示实验必须要动手做,不能用课件、视频代替。但是传统演示实验也有很多弊端,如重复性差,若多次重复则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演示效果差,后排同学基本看不到,就算教师采用原始物质对比、教室中巡回展示等方法,也不能完全解决。某些现象如钠的表面被氧化变暗基本上只有围上讲台的前一圈同学能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实验,这也几乎成为目前各级公开课的必备方案。其实运用投影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实物投影仪能把较小的实物投影到大屏幕上,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电解是水实验等的观察。在使用中将实物投影仪与多媒体投影仪用数据线连接,使用时用遥控器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切换投影信号源。
评价:实验现象更明显,更能揭示细节,利于学生观察思考。但附加只有图像冻结功能,不利于强调某一段实验变化过程。仪器价格较贵,体积大,所以现在一般都是在学校阶梯教室或者报告厅配备。
2.5教学媒介之四:高品质摄像头+视频监控软件
此方案采用目前市面上主流摄像头对演示实验过程进行捕捉,用专门视频监控软件将实验现象实时通过电脑输出到投影仪或者电视机上。此外还可以在输出的同时进行视频录制或者画面抓拍,实验结束可以重复观看整个过程或者某一细节画面,演示效果更好。操作中只需将摄像头放置于桌面上,通过调节摄像头和需要观察的实验仪器之间距离来调节焦距使画面清晰,固定位置后再运行软件即可进行演示。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3
【关健词】信息技术 化学 实验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45-02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学习、思维的方式。面对时代要求,教育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化学实践活动是对化学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与能力,也是化学教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会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技术,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支持。以下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科实践指导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实验教学互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有些化学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很难看清;有些化学反应需较长时间,短时间内难以观察。这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通过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现象。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观察掌握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理解实验发生的原理。而在常规化学实验中,只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无法看到物质的结构,更无法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的微观动态变化。比如,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如果学生不认识有机物的构成与反应本质,就很难进行融会贯通,学好有机化学。教学中用动画形式动态地展现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就可以把抽象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过程变为具体的形象的可视的知识和过程,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由于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大班额教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特别是技巧性操作实验,比如中和滴定,教师指导起来常感到分身乏术。将标准操作录像,放在投影仪上循环播放,让学生自行对照来学习,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辅导人手缺乏的问题。
化学实验题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利用真实的场景进行复习自然要比枯燥的讲述效果要好得多。但在不少高中里,实验经费不宽裕,实验技术人员也缺乏,要组织学生全员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复习显然是一种奢望。同时,如果教师在每次复习时都需要把实验重复演示一次,也会耗时耗力,不切实际。在实验复习中,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就可以在节约药品与时间情况下让真实再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特别是在高三总复习中,运用仿真模拟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复习,就能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亲手做实验的感觉,提高复习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实验复习中面对的时间、场地、准备人手等实际困难,使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与化学实验辅导中运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与情感熏陶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故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编写教学故事,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已逐渐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技能。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不是正课,迟到现象屡有发生,这使得实验课往往不能按时进行。此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基础部分,虽然每次实验课前笔者都反复重申实验纪律、安全注意事项,但学生由于刚进入实验室,注意力都分散在实验台上的仪器及药品上,大多没有认真听讲,以至实验课中仍有不少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为此,笔者自学视频制作技术,诚邀信息技术教师作技术指导,组织爱好化学的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拍摄,通过剪辑,用喜羊羊等卡通人物为主线,将视频、图片、文字、音乐串成一个整体,制作成数字故事——小灰灰上学记之实验安全讲座。在化学实验课前播放这个数字故事讲座,让生动活泼的故事替代传统的刻板说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轻松地接受了实验安全教育,为接下来的高效实验课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之后,每次实验课前笔者都会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制作与之相关的化学家故事或化学科普故事,如讲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15年的研究后排出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从化学的角度叙述电池的生产、使用及环保电池研究的拟人故事——一只电池的自白等,把知识点或实验注意事项穿插在内,或放在故事结尾,犹如一个小广告。故事在实验课前播放,借助声、影、画,化远为近,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之中。实验课前这三五分钟虽短,但它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验课迟到的现象消失了,实验风气也大为好转。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将感情融入教育传播中,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把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笔者在化学学科实践辅导中同样运用了数字故事来辅助教学。如果说生动的学科故事让课堂更精采,那么励志故事就会让人振奋与深思。比如以学校参与研发天河一号与嫦娥一号的校友事迹为脉络的励志科普数字故事——明天在手,以反映学校学生进行废物回收作为化学替代药品、材料的纪实故事——拾荒少年等。所有这些,都激励、感动着学生奋发向上,在教学教育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把科学DV活动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实践的实施手段
充分利用和指导好化学学科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催化剂,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学科实践活动最常见的载体就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注重研究的过程,又注重过程的反思。这些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主动更努力地参与研究,而且能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诸如化学类研究性学习课题,大多都包含化学实验。但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一闪而过;有些实验条件稍有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有些实验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结果。化学实验受限于各种因素,实验不易重复,单靠传统的记录、拍照制作成简单的ppt课件,远不能满足最后的研究、分析、反思、展示需要。对此,笔者在参与广西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子课题《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及建立复合型教学模式以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实践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倡导把科学DV活动作为学生化学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手段。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技术手段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它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符合青少年探究求知的需要,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能真实记录青少年亲身经历,体现青少年探索科学完整过程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学生DV作品《探究模拟酸雨对房屋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在四个烧杯中放入同样成分、重量的水泥块,用同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溶液浸泡,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观察水泥块每天的状态,来模拟酸雨对房屋的影响。学生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将观察后拍摄下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运用覆叠轨设置,在同一个画面里开辟四个小窗口,显示在四种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浸泡的水泥块的动态画面。由于该实验使用的稀硫酸溶液浓度不高,实验现象并不是很明显,普通照片是无法进行对比观察的,拍成视频后分别观察也观察不出其中的差别,但是将视频素材编辑成画中画的效果后,就很容易同时观察到四个烧杯内细微的区别了。同一个烧杯内不同时段的状态变化又可以用滚动的视频连续显示。学生把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最后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拍摄成视频,经过去糙留精的编辑加工,配上音乐、解说,全面展示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成品后的DV作品不仅可供学生回顾,发现探究过程中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作为生动的影像样本供其他学生进行参考。科学DV活动能够细腻、系统地展现研究的整个过程,方便学生回顾与反思,因此成为学生化学学科实践活动好的实施方法。加上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像手机的普及,使这一活动的实现更为方便。在这些实践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练,能力得到多方面培养,从而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教育之中,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工具对象,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其优化教学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玉树.利用远程教育整合实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9)
【作者简介】黄凌玲(1978— )女,籍贯湖北黄冈,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理学学士 ,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实验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但是,在现阶段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即有毒的、有危险的实验全都不做,都靠教师讲解。教师灌输式地向学生传授实验的原理、过程、现象和结果,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学的实验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实验教师进行了演示,但只是少数离得近的学生看到了整个演示实验过程,多数学生因为离得太远只能听教师讲,却看不到实验过程,影响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2]。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践表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它能够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化学实验[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空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次数,强化学生对实验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
(一)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是通过教师或某个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等有一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演示实验能够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不把演示实验变成讲解实验,采用投影技术,不仅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而且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细微的不容易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4]。例如,笔者在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教学时,通过实物投影可以呈现传统演示实验中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阴阳两极产生的小气泡可以清晰地得到呈现,阳极产生的淡淡的黄绿色气体,学生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阳极有氯气生成;实验结束后在阴极附近滴入两滴酚酞溶液,阴极区域溶液颜色变红色,学生很容易就得到结论,阴极附近有碱性物质生成,从而使学生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演示实验的意义得到体现。
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课堂上的纯知识性讲授的状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能自主发现实验现象,并通过思考、总结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二)视频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宜或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如一些不能保障安全或违背绿色环保理念的实验;一些操作较为繁琐的实验;一些缺乏条件或需要时间较长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采用录像、剪辑技术,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录制、加工,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又能突出其中较为重要的实验现象,增强教学的实效性[5]。如《浓硫酸的性质》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课堂上可能无法实施演示,且耗时较多,笔者将有关浓硫酸的性质的实验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保障课时进度,保证学生的安全,减少污染,学生又通过观看实验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实验过程、实验性质以及相关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铁生锈条件探究》实验理论上需要好多天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视频播放,当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铁生锈的全过程时,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而且深切地体会到有些化学反应很缓慢发生的事实,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笔者在讲到《自来水净化》时,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全部都去自来水厂进行现场参观,而学生又想象不出自来水生产的情境,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自来水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意义[6]。
视频技术打破了化学实验操作教学中安全、时空等限制,为师生营造了一种较理想、可实施的教与学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动画模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对一些宏观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能够准确掌握,而且还要对微观变化的原理有所掌握,并对变化产生感性的认识能举一反三。而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对抽象的反应机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利用模拟技术手段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传统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模拟技术可以形象地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的过程,模拟反应机理,展示分子结构及反应断键部位,从而加深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Flash动画软件可以把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断键部位及新键的形成机理形象地展示出来[7]。课堂上学生清楚地从屏幕中看到乙酸分子中的羟基和乙醇分子羟基上的氢原子从原分子上断开后“手拉手”形成了水,剩余部分结合成新的物质乙酸乙酯,学生不禁感叹化学神奇的同时,对反应的机理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大增强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模拟有毒、有害、危险、操作难的实验,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错误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错误的实验操作带来的后果。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撤走酒精灯,如果先撤走酒精灯,则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制作制取氧气的软件,对这个实验操作做一些特殊的处理,然后让学生在微机课堂上进行反复模拟训练。如果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计算机就会提示“Y”,而如果没有按规则进行操作,计算机就会对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进行模拟,显示出水倒流到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的危险情景。通过计算机模拟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让他们认识到了化学实验正确操作的重要性,而且使学生对有危险性的实验能够大胆操作,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条件。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不能滥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准备之繁琐,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真实的实验[8]。由于实验经过声、光、电的转换,其真实性、生动性、可信性等都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难以在实验中获得新的发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对信息素材进行精心筛选。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因此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大量信息,造成信息泛滥的现象。其结果从课堂表面上看热闹非凡,但学生的思维未能得到有效培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思维、形成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为目的,通过轻松愉悦的过程与合理的方法达成目标。
四、结语
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实验能力等均得以提高,从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化学实验的特性、实验条件、实验授课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并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佟雪莲.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07,(11):20.
[2]现代信息技术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40(12):193-194.
[3]吴春相.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9):158.
[4]许海燕.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10-12.
[5]郑丽红.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8,(3):94-96.
[6]庄晓云.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9,(1):161-162.
[7]盖光明.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5):38-39.
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习题的整合 篇5
仪器,组装仪器的基础上来复习,以实验室制取乙稀为主线设计了三个实验习题。通过实验习题来巩固实验,并进一步掌握设计综合实验的思考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课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整合成为显示。在上课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化学实验习题
我国正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家级课题成员校。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我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精力,我认为很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中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的创意和上课过程介绍以下,供大家参考:
(一)、课件内容介绍:
在本课件中,设计了三个实验问题:
一、实验室制取乙稀发生装置的相关问题
二、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乙稀的相关问题
三、实验室制取乙稀副反应中的各气体的验证
(二)、制作过程的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软件(AUTHORWARE)的优势,在题与题之间设有按钮,可以“任意互动,任意切换”,每个题中又包括“实验问题”、“组装仪器”、“合理答案”等内容,每个内容之间也有互动,切换。学生可以任意进入任何一个内容,进行联系、自学或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软件的互动功能。软件使用简单方便。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为教师版和学生版,教师版是教师上课时用的,其中在合理答案之前设有密码,即合理答案学生不易轻易打开,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筋自己解决。学生版没有密码,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合理解释,获得教师未在现场的各种合理解释。为了上课方便,教师在版中,进入课件时,每位学生所在的机器的号码或姓名,以便教师在找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时将该同学的思路和解答呈现于每位同学面前,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生回答或输入各种答案时,将有各种各样的提示或鼓励话语。对于试剂的假如顺序采用目标“区域响应”采用拖动的形式,正确就放在你所放的位置,错误就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提示“再来”或者给予“提示”。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并能够深入地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大约度恩能够里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
做完之后,学生还可以返回到你没学好或没明白的内容重新操作,重新巩固刚才的知识。
最后可以退出软件,关闭计算机。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6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 化学实验 应用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中学一般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成了校园网,这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有些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有些实验受时间、空间、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能弥补其不足,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尤其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它通过各种有趣的化學小实验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实验的不可控原因,很难使一些实验的现象与原理得到真正的体现,严重影响了实验在化学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局限性,改变了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更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形成了新思想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观察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很多实验仅仅需要五分钟,但老师却用一节课也讲不明白,因此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很多实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晰很难观察;一些实验耗时太长,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一些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危险性与污染性。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实验课件的应用和多媒体辅助技术很好地体现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它们的广泛应用不仅帮老师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问题,更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突出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的重点,增强实验过程的可视性,并可重复观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认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把图像、声音、文字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从多个角度向学生传输信息,比老师课堂上单纯的语言描述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所在,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通过多媒体动画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复杂的化学反应静态变动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与直观性,不仅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价值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更没有很好的师生互动性。初中学习是一个学生发展与成型的重要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思维,而学校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散。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够提高。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的侃侃而谈,轻轻地点击鼠标就能够突出实验的重点所在。大量的图片很容易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这更符合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化学学科,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辅助技术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十分注重学生的发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的动态展示,使学生能够获得课堂甚至实验中难以见到的真实直观的实验体会。
四、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思考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有价值的学习途径。但是,由于学校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很难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技术的辅助不仅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更容易提高实验的可见性与时效性,增强实验的真实立体感,极大地发挥了化学实验的作用。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解放了老师,更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现代初中教学中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灌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是一次新的教学改革,也是一种更加有效便捷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宏霞,李文章.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9(10).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7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能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 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 从而提出疑问, 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 让学生信服,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为引出课题、问题, 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
因此, 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 不能演而不示, 不能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 抬高实验装置, 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 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 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 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 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而不易观察到的。采用投影技术, 可克服上述缺陷, 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中, 对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 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 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 借助于录相教学, 既保证学生的安全, 又保护环境, 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 引起学生的重视,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H2SO4的性质实验, 课堂上一般演示的是正确操作。如要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 可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滴飞溅现象进行演示, 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现代信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旦学生操作失误, 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 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 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 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 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 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 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 再进行实验, 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 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 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更深刻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 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 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 训练实验技能, 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酸雨形成的实验, 在多媒体技术上, 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 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能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中, 能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物质的鉴别, 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 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 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又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 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 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 (1) 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 (2) 制取一种气体, 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3) 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 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 (4) 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这些做法我在实验教学中已普遍通行运用, 一是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学着动手学会动手, 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他们自己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 能主动地去接触未知知识, 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和接受新知识。
总之,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丰富实验的内涵, 增强实验功能。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8
在化学实验教学信息化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化学实验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和个人感想, 对于信息技术在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实验课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来引导学生, 创设情境, 真正地体现实验活动与探究, 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及作用如图1.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兴趣与热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信息收集能力
好的学习题材本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具有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磁力”.信息技术的采用的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我在课堂教学中, 通常除提出问题之外, 引导学生观察、flash、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 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 (实验现象思考、讨论、改进) , 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和体会其中的快乐, 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之处, 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 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用用,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习惯
实验课前, 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有关教材.课上, 根据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找出问题最佳切入点.以上的情境创设能够自然衍生出问题, 知识的有效过渡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 将其所进行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 以此来观察和体会其实施过程是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图、文、flash、视频等辅助学生实验并辅助释疑.把一个假设转变成一项实验的过程并非易事, 需要付诸大量的思考和操作,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观点和思考习惯.
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派出代表对本组的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和阐述, 并通过信息手段去直观的展示
要求学生组织资料根据实验目的, 自主选择实验用品, 本组设计实验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动画、图、文、表格等, 并做出解释和阐述.然后,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把他们集中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对问题情境的充分的解释和正确的结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是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诸如在实物展台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演示或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利用理论进行分析, 综合学生的结论得出正确的解释, 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得到升华, 加强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9
演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实验前将实验教学的目标等制成PPT, 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明确实验所用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明确本实验所用化学药品的理化性质。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同时也大大优化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拟实验, 变抽象为直观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学科有的概念、原理、物质的微观结构较为抽象, 因此, 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述和传统常规的实验使学生较难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如: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 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 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的特征和变化的过程, 变抽象为直观。此外, 工业采用接触法制作硫酸流程;工业制硝酸的流程;石油分馏产品;钢铁的冶炼, 工业合成氨等内容, 单一语言表达和挂图展示, 学生的感知认识度不高, 此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传统教学创设了形象性的教学情境。
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补充传统实验方式,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常规实验演示中, 由于多种因素, 有些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不显著, 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譬如, 分子的扩散、气体的产生及固体的溶解等现象, 学生观察效果并不明显。假如把这些实验的演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 充分运用它具有的定格、慢放、放大和重播等功能, 来帮助学生观察, 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颜色的变化、沉淀的析出和气体的产生等现象。再譬如, 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 由于反应过程较快, 学生不易观察, 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来辅助此实验的演示, 使整个反应过程清晰起来。另外, 像钢铁腐蚀这种现象, 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课件, 来演示这种腐蚀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提高了演示的效果,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传统实验方式, 增强实验的环保安全意识
有些化学实验若不遵循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 在实验过程中也会发生危险的现象。比如, 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纯度, 不然可能引起爆炸。那么如何来展示它的危险性呢?在实验前先插入播放制作好的动画, 展示点燃不纯氢气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 直观且形象的反映出它的严重后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再例如, 浓硫酸稀释时为什么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借助动画、声音等来模拟这一后果。通过多媒体的如此演示, 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进一步明确实验操作必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重要性。另外, 有些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那么如何把它的危害性降低呢?笔者认为, 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更新传统实验方式, 模拟这些实验。比如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苯的性质实验;苯的溴化实验;苯的硝化实验等等。选择地替代某些传统实验方式, 既演示了实验的整个反应过程和反应结果, 又达到绿色环保实验的目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是对传统实验方式的补充, 必须坚持辅助性的原则, 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替代老师, 屏幕也不能替代黑板, 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推动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极大优化了课堂结构。不管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 都必须服从于教育教学目的, 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 只有把传统和现代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 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在2001年被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将整合一词明确地提出来了。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 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适宜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呢?因此,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很有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初中化学中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 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课题研究不是简单地用一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替代化学实验教学, 而是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设施、资源来辅助实验教学, 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是指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网络资源等手段辅助完成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第一, 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本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 借助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二, 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合理、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第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研究内容
化学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实验教学,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 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多种途径, 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教材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 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 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 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在实验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 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 使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表达出来的抽象概念更易于展现, 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试验, 缓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同时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优势, 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同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量研究等方法, 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 对师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及时总结、发现规律。并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科学素养进行个案研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及总结再通过一年验证, 最后对课题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
对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首先, 以本镇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 对其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其所属的信息化环境, 适合运用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其次, 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分类, 分析哪些实验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研究的实践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即理论、实验、小结、验证、总结, 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方法和行动, 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展开调查、参与互动、收集数据、开展研究, 并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再对其效果进行新一轮的再实验以进一步检测前期成果, 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
准备阶段 (2013.5~2013.9) :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建课题组, 对课题相关内容进行理论学习, 申报课题。
开始阶段 (2013.9~2013.11) :课题立项后, 按照课题组成员分工展开工作, 完成开题报告。
初步实践阶段 (2013.11~2014.1) :根据开题方案, 完成初期的调查与实验分类工作。 (1) 对本镇三所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学校具备的信息化环境进行调查。 (2) 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分类, 探讨哪些实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实践阶段 (2014.2~2014.6) : (1) 将初步的实验分类结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通过实践检验分类的正确性。 (2) 完成部分成果的整理。
中期总结阶段 (2014.7~2014.9) 整理课题资料,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验证完善阶段 (2014.9~2015.6) :根据开题方案以及前期研究的成果和中期研究报告, 对成果进行验证以及完善, 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 (2015.7~2015.9) :总结课题。 (1) 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 撰写最终成果论文, 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 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累了较多的资料,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的分类总结
课题组通过对实验的分类, 总结出哪些实验利用信息化环境更有利于教学:
第一, 化学微观概念和微观结构。如分子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运动的学习, 这些都是微观的概念, 无法形象化。而计算机模拟能够将微观世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第二, 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或者反应速度较快或较慢的实验。如铁生锈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会很耽误时间, 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不仅可以将“现象”放大, 还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第三, 错误的实验操作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氢气的制取与验证是个很危险的实验, 如果误将导气管放人集气瓶下面, 会导致爆炸。如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可以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 让学生看到这种危险的后果, 以说明科学操作的严谨性。
第四, 严重污染、较危险或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如具有危险性和污染性而且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浓硫酸、氨气等的生产, 这些过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进行展示。
例如:微粒的运动──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的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下述实验。
向烧杯A中加入20m L蒸馏水, 滴入2~3滴酚酞试剂, 每个同学都看到溶液是无色的。向烧杯B中加入10m 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几分钟后, 可以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假设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 (1)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 B烧杯的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 一些微粒进入烧杯A的溶液中, 溶液成分发生改变, 无色溶液变红。
对此内容的教学, 光靠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操作, 无法感受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 印象还是不很深刻, 所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模拟演示分子运动, 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印象,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第一, 依托“班班通”、网络互动课堂等基础设施, 开展课题研究。我校于2012年开始逐步配备“班班通”设备, 2014年所有班级配备“电子白板”。网络互动课堂于2014年7月完成安装调试, 预计同年10月交付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此类设施, 课题组采取多种形式,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其熟练操作设施的技能。发挥校外专家、校内骨干、微机教师等作用, 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同时, 不断提升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再者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完成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 课件、论文、录像课等。
第二,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整合与发布。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校园网、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发布。
第三, 积极引导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类信息化教育评比。为了检验课题组研究成果, 课题组积极引导组员将部分研究成果参加各类信息化评比, 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课题组研究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课件、论文被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推荐。积极参加本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学术作品评比活动, 课题组成员均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建立个人空间, 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此空间还荣获合肥市个人空间评比三等奖。总之, 课题组成员都在不懈的努力, 力争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八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本课题研究借助的教育设施主要是“班班通”、电子白板等, 后期又加入了网络互动课题这样的形式, 所以课题组要与时俱进, 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与化学中实验教育的有效整合。但是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课题时积极性很高, 能按时参加课题的研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极性开始减弱, 有时不能参加课题研讨; (2) 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大多数都是毕业班教师, 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精力有限、课题研究时间紧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积极面对, 我们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所以在后期的研究中, 我们课题组会尽力处理好生活、教学、课题研究的关系, 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2]李小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时代 (理论) , 2012 (1)
[3]王格梅.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下) , 2012 (5)
[4]王娜、杨雪、邹正宇.网络环境下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 , 2008 (2)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实验教育,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8.2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学科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制约和不足,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尽管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足。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促进信息技术现代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中化学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认识。
1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优势
1.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实验具有较强趣味性,而信息技术能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化学实验,使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抽象变具体,可以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
1.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些演示实验只能在讲台做,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细节,教学效率较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理论、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等,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学生能够获取动态信息,师生互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3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一些危险性、污染性、耗时较长及现有条件无法操作的实验,可以实现效果仿真,防止演示时不必要的失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污染严重、危险性大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能够形象安全地感知实验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在认识误区
当前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信息技术优势广泛,完全可替代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节省仪器、试剂等费用,而且经济环保,并保证实验安全顺利;二是认为实验是动手的过程,信息技术演示是虚拟的、不可捉摸的现象,不如传统实验教学效果。以上认识误区都是片面的放大或缩小了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2.2教师主导地位缺失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下,片面夸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注重了形式,忽视了教学效果,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缺失。有些教师把课件、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没有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衔接,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中无所适从,毫无收获。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减少了师生之间语音、肢体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削弱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体现。
2.3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教师用课件来演示的实验,首先内容上要保证科学性,这是基本前提,虚拟实验要尽可能跟真实的实验现象相似。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内容科学性难以保证,有的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出入太大,有的甚至似是而非,或牵强附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3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优化策略
3.1走出认识误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整合优化首先应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走出认识误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目标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3.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媒体能力,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要从观念、技术等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认识信息技术整合的优越性、先进性。信息技术一方面要有先进硬件设备;另一方面要有适合的教学软件支持硬件的功能发挥,软件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知识的人来完成。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使更多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教师也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及时调动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導学生学会思考,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3加强资源开发,丰富实验素材
一方面积极开发相关软件,培养专业课件制作人员,确保整合的科学性、合理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收集和制作丰富的实验教学课件,注意吸收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知识,建立丰富实验素材,学习和掌握课件制作软件应用技巧,提高实验过程模拟的真实感。
总之,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继民,信息技术与专业化学实验整合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264-265.
[2]刘亚丽,木伟伟,朱金苗,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3):127-129.
[3]丁春霞,梁敏,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13,27(2):50-51.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 篇12
一、通过投影技术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效果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的最大的优势是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 准确、快速实验, 提高实验的效率, 增加实验的成功率, 在演示实验中, 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理解化学科学知识, 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由于演示实验以教师为主体, 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 更容易保证实验的规范, 减少实验误差, 避免出现实验错误, 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省教学和实验时间。但是演示实验也有其不利的方面, 其不利于全班学生观察, 尤其是后排的学生, 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或者不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细微变化。教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就加大实验药品的量, 或者只能讲现象、讲实验, 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的真正价值, 最终使实验流于形式, 减弱了实验的作用。如果将投影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将会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 解决以上的问题, 使实验意义得以实现。具体方法就是:将投影仪的镜头对准实验装置, 把实验全过程展示在电视屏幕上, 放大了实验现象, 让更多的学生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 看清实验的现象。
如做生石灰滴加少量水反应的实验, 因为此实验会放出大量热, 不仅要让学生看清楚, 而且要让学生观察到生石灰裂开、散落, 最后变成粉末状, 来证实是不是真的产生热。使用投影技术就可以放大实验现象, 让远处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试管口产生了白雾, 以及试管底部逐渐裂开的全过程, 最后形成散落的粉末状。实验效果相当明显, 必然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吸引学生的注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最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影像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效果
影像技术的运用, 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 具体讲就是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保证实验安全可靠, 实验规范, 可以突出实验重点, 让实验清晰, 还可以还原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 学以致用。
(一) 应用现代影像技术调控化学实验的教学时间
高中化学实验中, 有部分实验耗时长, 干扰因素多, 实验速度缓慢, 实验现象不明显, 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 实验也许还没有完成, 现象还没有出现, 结果也很渺茫, 实验效果可想而知, 不仅浪费了时间, 而且学生没有学到知识, 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为了解决此问题,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可以使用影像技术, 将实验过程全程录制下来, 播放时可以快进, 将重要的实验现象突出来重点播放, 这样学生不仅看清了实验现象, 再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结论。如用光照氯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 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现现象———黄绿色会变浅, 在容器的内壁生成液滴。如果教师在课前将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 课堂上只需要将录制的视频播放出来, 播放的时间可以调控, 这样灵活可控地进行课堂教学, 效果会更高。
(二) 使用影像技术确保化学实验的操作安全
高中化学实验中, 有许多实验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生实验有很多随机性、随意性, 一旦有疏忽, 就会产生危险。为了减少危险, 提高安全性, 就可以将此类实验在课前拍摄下来, 课堂进行播放, 不仅可以播放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 让学生清楚操作规范, 也可以将错误的操作再现, 学生在观察危害现象中, 深刻地感受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是科学实验成功的保证, 形成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如一些实验用品本身有毒性、腐蚀性, 实验步骤不正确易出现危险, 还有实验药品取的量不合理反应不完全也会出现危险, 总之这些都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观看, 从而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规范, 增加安全性,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增强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运用网络技术, 可以增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师生互动、交流, 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 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软件的制作, 进行模拟实验, 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 把一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实验, 得以在网络上实现、完成, 效果很好。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实验, 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 规范了实验程序, 实验现象也十分明显, 而且如果出现操作失误, 会在电脑上表现出来, 有声音和图像展示, 仿真效果非常好, 在完全安全的情况下, 轻松掌握实验要领。
总之,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必将给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
【化学实验课中的信息化】推荐阅读:
化学中的演示实验05-13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优化01-04
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05-13
新课标中的化学实验11-19
化学实验中的素质教育01-04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9-22
“慕课”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06-09
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07-06
浅淡玉树地区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