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教学

2024-05-27

化学实验课教学(精选12篇)

化学实验课教学 篇1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密切关系,但在中学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存在着只看热闹,不作记录的现象;只盯着一点看,不全面观察;只观察不思考;做实验时来回走动,影响别的同学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验课的质量,使得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下面我根据化学实验课教学实际,谈谈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我为了使学生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 做好实验的预试。

做好实验的预试,除保证实验的效果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困难,拟出上课时要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回指导计划。

2. 充分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和器材,并且将仪器,实验用的药品等物品有序的放置在实验台上。

否则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不利于实验课的开展。

3. 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每次学生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写好预习笔记。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4. 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

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可能使每个组中都有基础好些的学生。这样不至于出现好的学生在一起,很快完成实验任务,然后无事可做,甚至来回走动;差的学生在一起,到下课实验也做不完的情况。

二、上实验课时加强对学生的巡回指导

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前先检查预习笔记,无预习笔记不能做实验。接着挂出事先写好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实验前要对学生强调以下几点:(1)认真进行操作,细心全面观察现象,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要保持肃静,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来回走动;(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洗净放置好。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回指导,在进行巡回指导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指导。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比较多的。例如: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造成试剂污染,等等。对于以上这些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指导是一项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在指导中不仅仅要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认识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危害,必要时还可以给学生当场进行演示,同时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2)通过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去认真思考;在学生做实验失败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使其实验成功。这样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实验课的质量。(3)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统一交给授课老师。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实验目的;实验主要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原因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实验讨论。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

学生实验结束后,在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在总结时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还要对本次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强调,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红华, 应桃开.化学实验评价新视野[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5, (3) :26-27.

[2]郭金花.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现状和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06:52-53.

[3]陈思静.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12.

[4]李贵香, 王秀红.新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 2008, 29 (7) :50.

化学实验课教学 篇2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化学实验课教学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质量 仪器 药品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能否予以有效管理,对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实验室管理相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科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对于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进一步强化化学实验室管理,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对仪器的维护及报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应做出特别规定,如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应对其使用和操作程序严加规范,尽量防止损坏。其次,制定针对药品的规章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一些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应作出严格说明,以保证实验的健康环保进行。再次,应对废液、废气以及废渣等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做出详细规定,以防违规处理破坏实验室环境,并造成空气污染。第四,对参与实验的师生的行为应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二、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

除了对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外,实验室教师还应注意在日常对仪器药品做好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1.化学仪器分类存放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应分开做好保管工作。精密仪器应与普通仪器区别对待,重点保管,应对每台仪器设置编号,并用卡片进行标示;对于较大型且贵重的精密仪器,应分派专人进行保护维修;机器每次使用后,都应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并由使用者进行签名,以通过加强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精密仪器的磨损。对于玻璃仪器,由于数量多且易破碎,应进行科学摆放,并做好标注,一般按照外低内高、由小及大的顺序进行归类存放。2.药品的存放管理。药品一般需按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进行分类保管,并同仪器一样,分别按一定的顺序,贴制标签予以分类管理。对于危险品应进行专柜保管,并实行双人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危险品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应对危险药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防止它们发生某些反应,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或对人产生危害。3.应做好药品仪器的选购工作。仪器药品的购买应根据实验情况合理购入,避免多购浪费资金,少购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每次购买后均应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今后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能有迹可查。

三、实验程序管理

对于各个具体的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学生能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对实验不熟悉而损害仪器药品。应让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规定下,在每次实验前做好认真预习,对实验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防止在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而措手不及。另外,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细心操作、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好分析,以能提交较为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实验后,应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按照要求进行归位,归位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仪器做好检查及清洗等工作,并按照原来的顺序贴上相应标签予以标注。另外,对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做好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意外问题。

四、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应提高实验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并具有强烈的安全实验意识。其次,应对实验教师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如实验报告批阅的分管教师应对每项实验报告做好详细记录和归类保管工作。再次,应对教师做好定期培训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化学实验的实验器具不断得以优化,实验步骤逐渐进行简化,在此情况下,应对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培训,以让他们的知识体系能随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新要求。最后,应做好考核工作。为调动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绩效考核,通过奖励或处罚措施,增强实验室教师的责任感,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保证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结语:化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应全方位予以强化,从规章制度的建设、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的管理、实验程序的管理到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均应严格规范或管理,以保证实验室的井然有序,各项实验的安全顺利,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课与教学管理 篇4

一、从学习实验守则入手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时候, 几乎所有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学生守则。初三学生处在特殊年龄段, 其意识指导行为中的消极避罚因素正逐渐减弱, 而理性因素已萌芽并发展。所以, 在学习学生守则的时候, 老师深入解释每一条的具体要求和原因, 比一味地强调或威胁要好得多。

以下就结合学生实验守则具体谈谈。

1. 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 按规定位置就座。未经老师同意, 不要擅动仪器。

2. 实验前, 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手册及课本有关内容, 充

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 并事先检查实验器材、药品是否齐全、完好。在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开始实验。

3. 实验时, 必须听从实验老师的指导, 做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切忌草率从事。

4. 实验过程中, 如遇到困难和问题, 应及时请老师协助解决。

5. 爱护仪器、设备、材料, 一切仪器、材料未经实验老师同意不得带出实验室。

不得擅自挪用其他组的仪器、材料。

6. 认真、独立地分析实验结果, 据实填写实验报告。

7. 实验结束后, 必须认真清理实验器材并摆放整齐, 搞好

清洁卫生, 关好水源、电源, 放好桌椅, 经实验老师验收后, 方能离开实验室。

8. 如遇意外事故, 应沉着、镇静, 及时报告老师, 妥善处理。

第一条是基本要求, 没有商量的余地, 初次发现违规就要严肃指出。但关键是要落实按规定位置就坐这个要求, 而且应在第一节实验课的时候就要把实验课座次表做好。因为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都有随便坐这个趋势, 不固定座位后面的很多要求都得不到贯彻。

第二条是有关预习和实验课前的准备的。鉴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 要让学生写预习报告不是很可行, 那就应该着重把进实验室以后的行为规范好。首先, 不允许学生迟到, 尽管实验楼离教室有一段距离, 要求要提前2—3分钟到, 原因是到实验室后还有要求。按我们学校的情况, 一般把对学生实验中的改动和注意事项都写在黑板上。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到实验室先看黑板的习惯, 并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第三、四条是必须要求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 有事要告诉老师。但要达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切忌草率从事的要求就比较困难了, 平时要抓的就是态度和操作。

第五条是实验管理的重中之重。爱护公物这是道德方面的要求, 但具体来看在实验中难免会打破仪器, 所以要先把损坏赔偿制度给学生讲清楚, 明确责任关系。要求学生来实验室后马上检查桌上仪器有无破损, 有的话及时报告, 这样可以避免责任不清。要求学生重视诚信, 每人固定位置也保证了有必要的监督机制。另外仪器材料未经允许不得带出这条也要说明, 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讲, 带出仪器这一点一般不会有问题, 但药品就要注意了, 要先讲清楚这样做的危害。

第六条是作业问题。

第七条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文明而负责任的学生, 这一条的贯彻执行关键还是看制度。

第八条的总则需要事先说好, 在每次用到危险药品的时候需要强调。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入手

学生在做实验中很多细节问题, 而这些问题与学生学习效果及实验安全都有莫大关系。比如经过多次训练, 一个高一班级在下学期的时候就可以安静而有序地进行实验了。这些细节有:勿带食物进实验室、实验台脏别趴下、别将仪器当玩具、药品分开勿污染、动手动眼不动口、坐着实验不站立, 现象精彩莫喧哗, 有事必须先举手、酒精灯莫靠桌沿边。这些细节有些是保护学生安全和健康的, 有些是确保实验课堂秩序的, 第一次说明以后, 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强调和提醒。

三、从健全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入手

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损坏赔偿制度, 一个是实验室清洁制度。对于前者刚才已经说过了, 后者在操作的时候我曾经遇到很多困难。对于一节化学实验课, 首先, 实验室距教室有一定距离, 所以清理和检查工作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次, 学生在下课铃响后会急于出实验室, 如果光靠老师检查会很混乱。对此, 我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次, 我指定了组长, 要求组长检查后才可离开。结果因为实验室过道很窄, 检查的组长和出来的其他学生移动方向相反, 也很混乱, 有人趁乱离开, 事后我找那些没整理好的学生加以批评。但第二次又有其他人没收拾好, 还有就是组长本人也要收拾桌子。

第二次, 我在下课前3分钟就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桌, 但有些学生还没完成实验, 所以在下课的时候因为仓促也没有全班都收拾好, 而有些学生认真收拾了但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也抓不到特别不好的学生做典型。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学生收拾了但达不到要求呢?我认为是他们没有学过怎么系统地整理实验台, 趁下一次实验课实验内容比较少, 我专门用10分钟时间教大家怎么收拾。事先我根据该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整理了几个基本步骤。

1. 将所有试管洗净并倒放于试管夹上, 将试管夹、试管刷、镊子、铁丝等插在试管架上, 试管夹靠桌子的对面壁上。

2. 将试剂瓶靠试管架放成两排, 大的放后面, 小的放前面, 酒精灯靠着试剂瓶。

3. 将桌上的废纸及火柴梗放垃圾篓里。

4. 用抹布擦桌子。

5. 洗手。

像这样我手把手教了两次, 第三次以后就只需要说一下几个特别的东西该怎么放就行了。

同时, 我还落实了责任制, 检查发现问题后就让那几个有问题的学生下次留下来检查, 这样做效果很好。

应该说, 对学生实验的管理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大的话就是安全问题, 安全无小事;小的话就是学习习惯问题。虽然学生过一些年以后把实验做的什么都忘了, 但这样一个有序的习惯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淦萍, 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 2000, (31) :7-8.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4]走进课堂——初中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5]初中版化学课程教师学科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

化学实验教学 篇5

洪江市群峰乡中心学校 吴赵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化学 实验教学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是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加强实验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试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以适应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抓起。

2.1、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 1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2.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我拿出一块用60%酒精溶液浸过的手帕,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疑惑中,接着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进而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3、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又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得出生成物是烟还是雾的结论十分困难,教师硬说是白色的烟,学生难于接受,不如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到底是烟还是雾。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2.4、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我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 创新。

2.5、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引导学生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连同红磷一起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2.6、改进实验手段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幻灯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等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如: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有毒的、有危险的或装置过于复杂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7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本校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此外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 3 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郭仪敏、马胜利:一氧化碳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第一版

3、戴珊玲.化学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整合管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269~270(1~2):30-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订,《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4。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结论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 教学

化学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创新精神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3.药品保存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32-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HCl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HCl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32-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HCl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和创新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异常为创新,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2.利用异常现象进行反思性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教师应见缝插针积极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失败的原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利用异常现象,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

化学实验课教学 篇7

一、改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方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改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

1.利用电教手段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些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微小,可视性差,或者实验过程太快,现象稍纵即逝,可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和清晰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像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等,这些微观抽象,不能直接演示的实验可用电教手段进行模拟,便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为动,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化学实验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反映实验结果的。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善于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积极思维, 以准确简明的表述、计算的方法得出实验结果。

对一个化学实验的全面观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 1)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 反应的条件: 加热、点燃、通电,催化剂等。

(3) 反应过程中有无发光、发热、发声的现象,有无溶解、沉淀、逸出气体、变色、产生气味等现象。

(4) 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现象的记录应与实验原理区分开,要重点突出,内容真实准确,语言简练,层次清楚。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把握实验条件控制的要点,能找出造成实验成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制作,以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是所有思维水平最高,最有价值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实验教学发面,开展实验装置改进和微型实验制作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设想或方案,对实验的某些环节、步骤作出的每一点改进,设计出的每一种实验装置,所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可以称为创新,都是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对原有装置的改进,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进、然后选出最佳装置。例如, 在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由于实验室中无铂丝,用燃烧匙有以下不足: 1现象不明显2损坏燃烧匙。学生在改进过程中积极踊跃,设计了很多方案, 最后采用在粉笔顶端挖一个小坑,装入药品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效果很好。 学生参与这些微型实验的创意,设计和改进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化学知识又激发了创造潜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加强思想品质教育

思想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在化学实验中加强思想品质教育,要着重抓以下三方面: 1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 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而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是醛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2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 借助侯氏制碱原理实验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3借助典型实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中和滴定实验就需要学生既有细致的实验习惯,又有较强的自制力控制自我,自始至终耐心的遵循操作规则。性情较为急躁的同学做该实验时往往会犯以下毛病: 开始滴定时能做到“滴一滴标准溶液,摇一摇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看看颜色变化。”但连续滴了多滴标准溶液后,看不到指示剂变色,就失去了耐心,导致试验失败。因此教室可针对这个实验把训练自制力也作为一个试验目的,让学生体验到自制、耐心等意志品质也是保证式样成功的条件。

三、改进实验教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从科学的方法论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启发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素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和多种金属、非金属反应,课本为什么只演示铜跟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呢? 实验前让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 要研究硝酸的氧化性,常见金属镁、 铝、铁、铜中选哪一种作样本跟硝酸反应最好? 学生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得出,只要演示铜和硝酸反应,自然可推测比铜活泼金属的反应情况。 另一方面,铜只有 + 1、+ 2两种价态选铜做样本可了解硝酸跟变价金属反应的情况,另外实验时用浓硝酸,还是稀硝酸? 还是两种酸都试验呢? 学生联系浓、稀硝酸性质差异很大,可得出浓、稀硝酸都试验的结论。

教学中,多做类似于这类问题的启发引导,可让学生体会到许多实验中包含着深刻的知识和方法的内涵。体会到这一点,学生便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上仅是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探讨,要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并深入教改,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句话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科学的方法论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启发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素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与化学教学 篇8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让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投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的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性质,让学生进行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篇9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教学策略、教法优化、学法指导等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就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地区都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改革策略。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省份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即使在同一省份和地区,乡镇中心校和省市重点校,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总体上来看,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较为齐备,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先进,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化学实验条件欠缺,大多数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这些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差异的客观因素外,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社会需求和家庭支持等方面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被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课程中,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尚未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课在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化学实验涉及大量的实验器材、药品、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等,概念、术语繁多且零碎,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较为吃力,而学生往往对较为直观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与200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相比,最新人教版教材的巨大改变体现在课程导入、实验课时比重增多、探究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反观许多教师,多多少少都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校方面,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课会导致实验课时分配不足、实验器材和药品不齐备、选拔教师不看重其实验教学技能,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学校应引进优质师资,增加硬件投入;教师应深化实验认识,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家长应重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全力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从上述诸多因素中可见,化学教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对新教材理解是否到位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绩效产生影响。因此,通过选取实验班和对比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进行论证实验,从而考察教师这两方面的改变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调查对象

本次论证实验采用了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对信阳市第七中学2013级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6人和34人,共计70人;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3人和35人,共计68人。

2.实施过程

首先,多次召集两个班的三位化学教师和实验课指导教师一起参加化学课堂教学改进会议,就目前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其次,请一名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专家给教师解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充分旁听教师上课、查阅教师教案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化学学科涉及的概念、术语较多,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对直观的化学实验反应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将教材中的知识更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学三维目标要明确,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学整体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方式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小结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课后作业要难易结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调查结果分析

初三学生月考次数较多,应将实验班的化学成绩与对比班进行对比。本次调查实验时间为第五次月考和第六次月考之间,因此可选取这两次月考的成绩作对比。每一次月考,实验班和对比班均采用同一试卷,由同一阅卷小组进行阅卷,满分为50分。经收集数据制作成图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比班两次月考的平均成绩都有一定提升,但实验班平均成绩提升了9.41%,而对比班的两次月考平均成绩提高了0.49%,变化不大。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次考试试卷的难度无法保证完全一致;二是师生的各种不可抗拒因素。

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的论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符合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提高该校学生的化学成绩。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调查研究时间不长,但对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良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习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贺燕.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0).

[2]周海玲.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

[3]郑国建.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科学教育,2006(7).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1 改革教学内容,开设自行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其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学生一步一步按照试验指导去做就可以了,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是保留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中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同时开设自行设计性实验。

自行设计性实验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本教研室教师一起讨论确定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专题中精心设计了若干个实物含量测定的题目,如大头婴儿一案中高钙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锌含量的测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与兴趣选择其一。学生分析自己所选的实验题目,综合应用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己设计或选用适合要求的分析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6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选一个代表作好讨论记录,准备在班上交流。教师往返于各小组进行现场指导。要求学生重点找出所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对于学生讨论后仍然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点拨。在各组学生发言完后,教师结合相应的知识进行总结性讲解,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准备药品和器材,然后独立完成实验。在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和对问题的兴趣进行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实验操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学生实验训练中,一定要强调做好预习,阅读教材,提高主动性。实验是课堂内容的延续,如果实验前准备不充分,对所涉及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实际操作时就会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也会造成实验时间的延长和实验效果的下降。首先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知道下次实验要做什么,并且针对关键问题留下思考题;其次在实验开始前用一定的时间通过提问来了解其掌握程度,让学生根据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来讨论实验步骤,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有效地把握实验的第一个环节,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实验效果。

由于事前对实验原理理解不深,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思路,部分学生仍对如何做好实验感到困惑。因而匆忙地边看实验步骤,边读取数据,结果记录的数据反映不出精度,有时甚至读错数据。严重的还会由于操作失误而损坏仪器。比如《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这一实验中,实验讲义明确指出:必须在升降旋钮关闭时,才能取放被称物。但仍有同学由于没有认真预习而违反操作规定,结果使天平受到大的震动而损伤刀口。

3 强化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3.1 找准切入点,探索并充分利用各种仪器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特有功能

实验仪器多,如果只用讲述法,学生会感到晦涩、难懂,慢慢就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可以增加课堂讨论和课堂测验。许多内容晦涩难懂或很容易出错,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供大家讨论,显著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掌握的速度及判断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测验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以往常用的测验方法为口试、操作或二者的结合。如果把内容和操作应用于测验中,则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一定的操作来回答,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其操作过程及其出现的问题,因而可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3.2 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实验课件的应用

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件是通过应用程序将各部分的共享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习者的视野将会大大扩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各种手段,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实验操作的重点、难点、滴定终点和实验仪器的具体使用等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实验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打破了“黑板+粉笔+嘴巴”的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局面,多种感官参与交互,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是电子分析天平代替机械分析天平,分析化学实验课将由4学时改为3学时的需要;③多媒体信息的非线性组织结构和立体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引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④多媒体人机界面自然友好、操作简便,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克服人-机心理障碍;⑤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质量高,教学应用范围广;⑥多媒体技术提供虚拟现实,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长期以来,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采用“黑板+粉笔+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仪器多,滴定终点难准确判断,学生按书操作验证实验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进行实验设计,完成临床样品分析测试等。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操作的重点、难点和实验仪器的具体使用以及滴定终点的flash动画演示等融合在一个课件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3.4 课堂批改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成效

在当次实验课内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纠正。和传统的实验报告批改方式相比较,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密切相关; 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与合作,实验报告批改中发现的问题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解决的,这种交流可以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总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并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摘要: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回顾和总结,从教学内容、自行设计性实验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沈春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2005,26(1):14-16.

[2]邹小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6,21(4):30-32.

[3]彭家钢.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改革的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增刊,1997,14:151-152.

中学化学实验课创新教学方案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课创新;创新教学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实验课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把教材知识融合于实验,通过实验的演示和验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实验课是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他们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中,他们侧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课上,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可是,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

2.教学方式机械、僵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偏差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黑板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既没时间也没机会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由于学生多,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

二、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

1.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兴趣自由和思想自由。

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境的突破口

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和对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发展。(2)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要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实验中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4)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实验的快乐。

3.合理安排实验课

创造条件,变实验课大班上课为小班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

4.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

化学实验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5.拓展实验的功能

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从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验证性实验问题、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

6.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要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整个课程与教学就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这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并培养能力、发展优良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实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核心是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素质教育,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能力。因此,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则,而不是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同时要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验心理,使教学结构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5).

[2]杨仁柱,朱福华.用微型实验探究部分中学化学演示实验[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贾晓丽.关于中学化学探究实验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吕宏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理论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6(4).

[5]李德前,赵红.指导学生改进化学实验装置[J].化学教学,2006(5).

化学实验课教学 篇12

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原理, 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实验原理进行, 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 而不注重“实验原理”的预习, 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心中无数”, 盲目的“照方抓药”, 使实验课流于形式。

人的本性在于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和才能, 承认它, 并发展它, 培养它, 又将这种培养和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演进联系在一起思考, 这就把人、教育与社会在历史唯物观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这也便是“与时俱进”。

创造是人类的本能, 各行各业创造不同的东西。化学家们创造分子, 他们的材料是各种分子, 经过化学反应以后, 分子内的原子或者与其他分子交换原子, 或者重新排列原子而形成新的分子, 也就是新的物质, 新的材料。

如何去实验与演示化学, 我们基础教学往往是停留在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说明, 这在认识论上就是“一叶障目”。我们可以将实验分成几个方式:

第一, 模仿自然。

首先, 我们先弄清楚一个天然物质的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 他们如“靛蓝”, 蓝草、海螺上亿年前先创造出靛蓝, 化学家近期才学会合成靛蓝分子。培养观察能力, 对化学研究至关重要, 也是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第二, 目标自订, 合成新的分子。

为了具体应用, 发展新材料, 人类去做C60这样的分子。我们在教学上要广泛了解人类对分子合成的现有成果, 为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 虚拟自然。

为了满足某种需求, 人类往往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生产, 用部分结构合成, 比如更便宜的青霉素、糖精、耐高温塑料的不粘锅。人类甚至还创造性地将元素周期表上的惰性气体来进行分子制造。了解化学虚拟无疑可以打开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化学学习富有创造力。

通过对实验类型的分类, 可以找出一条研究教学的途径, 可以很好地从能力上将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如何上好实验课, 除了课堂实验观察, 还应当充分利用企业与研究部门的教学资源, 与企业、高校实验室、科技园区的高科技建设项目进行学习模拟活动, 在综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上将基础知识教学向工业研究延伸, 让学生看到基础知识在化学工业上的重要性;在教学手段上, 引进企业研究项目的各类电子资料, 进行电化教学, 让学生虚拟整个科研活动。使学生升学有基础, 应用有能力, 就业有特长, 发展有空间, 这一综合性学习特色。在化学知识处理上, 我们就“分离”与“纯化”, “辨识”与“鉴定”, “化学模型基本实验技能”等应用知识、化学方法, 采取到化工企业进行教学的办法,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从人的研究能力前提考察教育, 考察人的发展, 是基于社会生产方式这个基础的, 将教学安置在这个基础之上, 通过教学途径与应用的连接, 学生学会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有的同学还发表了小论文。

上一篇:歌曲学习下一篇:垂直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