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共12篇)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篇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目前,我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在课堂里学什么、怎么学,这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教学策略、教法优化、学法指导等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就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地区都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改革策略。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省份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即使在同一省份和地区,乡镇中心校和省市重点校,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总体上来看,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较为齐备,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先进,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化学实验条件欠缺,大多数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这些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差异的客观因素外,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社会需求和家庭支持等方面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被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课程中,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尚未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课在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化学实验涉及大量的实验器材、药品、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等,概念、术语繁多且零碎,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较为吃力,而学生往往对较为直观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与200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相比,最新人教版教材的巨大改变体现在课程导入、实验课时比重增多、探究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反观许多教师,多多少少都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校方面,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课会导致实验课时分配不足、实验器材和药品不齐备、选拔教师不看重其实验教学技能,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学校应引进优质师资,增加硬件投入;教师应深化实验认识,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家长应重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全力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从上述诸多因素中可见,化学教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对新教材理解是否到位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绩效产生影响。因此,通过选取实验班和对比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进行论证实验,从而考察教师这两方面的改变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调查对象
本次论证实验采用了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对信阳市第七中学2013级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6人和34人,共计70人;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3人和35人,共计68人。
2.实施过程
首先,多次召集两个班的三位化学教师和实验课指导教师一起参加化学课堂教学改进会议,就目前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其次,请一名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专家给教师解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充分旁听教师上课、查阅教师教案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化学学科涉及的概念、术语较多,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对直观的化学实验反应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将教材中的知识更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学三维目标要明确,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学整体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方式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小结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课后作业要难易结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调查结果分析
初三学生月考次数较多,应将实验班的化学成绩与对比班进行对比。本次调查实验时间为第五次月考和第六次月考之间,因此可选取这两次月考的成绩作对比。每一次月考,实验班和对比班均采用同一试卷,由同一阅卷小组进行阅卷,满分为50分。经收集数据制作成图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比班两次月考的平均成绩都有一定提升,但实验班平均成绩提升了9.41%,而对比班的两次月考平均成绩提高了0.49%,变化不大。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次考试试卷的难度无法保证完全一致;二是师生的各种不可抗拒因素。
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的论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符合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提高该校学生的化学成绩。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调查研究时间不长,但对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良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习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贺燕.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0).
[2]周海玲.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
[3]郑国建.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科学教育,2006(7).
[4]王美满.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09(7).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篇2
化学主要以实验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验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实验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实验中存在各种各样新奇的化学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未知现象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愿望,同时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帮助化学教学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本知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中化学概念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己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这样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说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那么学生自己主导的实验教学则给了学生一个道具的舞台。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加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同时进行加热”的实验的时候,一般情况应该先出现橘黄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却出现了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乙醛滴加量不足,或乙醛不均匀,或加热温度高造成以前挥发,或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在分析了这几种原因的同时,不仅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四、带着问题观察化学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从而更好的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映像。
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的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又如,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观察化学实验:
(1)铁丝在燃烧的时候有没有火焰出现;
(2)生成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怎么样;
(3)铁丝在燃烧的时候为什么要弄成螺旋状;
(4)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者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总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在实际实验中了解实验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对“为什么这么做”展开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文兴,胡志刚。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7)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3)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策略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的化学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我在讲授中学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时,先提出一个问题:物质在水中能不能燃烧?让学生小组讨论,反馈讨论结果。我从学生的观点中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体现实验活动的快乐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做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三、适当增加规律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四、恰当改进实验方案, 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这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小木条并未复燃。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化学实验教学要讲究策略 篇4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以趣味实验开头,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 是求知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 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 在化学实验课上,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 适时点拨, 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 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感知是第一要素, 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形成感性认识的, 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 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好内容, 突出重点与难点
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 对化学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这关系到化学探究教学能否成功学生能否从中学到知识, 掌握知识, 并由此对化学产生兴趣因此, 选好化学探究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内容的选择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固然重要, 但是有了前面制取氧气的学习, 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得到发展, 对学生来说这不是难点了;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几个实验虽然简单, 但是实验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具体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探究活动作为重点和难点。
三、让学生对做好化学实验充满信心
“学生自主参与”是实验教学有效的核心。就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上所写的:“我听说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领会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不仅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激发学习兴趣, 还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有一部分学生, 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 可一旦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不行了, 不知从何下手。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害怕进实验室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我建议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树立学生的自信。一些教师看到学生犯简单的操作错误就大发雷霆责怪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操作也做错。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对化学充满恐惧。因此, 我认为,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实验, 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这时, 教师应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 然后自己进行改正。这样, 就能让学生体验到逐渐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 如何让学生自信地走进化学实验室, 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组建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是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 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了可以举办扩展课堂内学过的知识内容专题讲座以外, 还可做化学趣味实验, 开展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际, 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如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时, 可以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是否清澈?”“你们的父母在当学生时, 这条河是否也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到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 到车站那里了解有哪些物品是严禁带上火车的。还可以开辟“厨房中的化学”这个实验课题, 让学生利用家里厨房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 如观察没有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来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及烧水用的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与白糖溶解性大小等。这些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 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是开展化学试验和探究活动的基础, 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 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 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规范操作方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因为这些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化学基础知识上获得对未来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篇5
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实验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及学习过程等方面探索了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1]。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化学专业要培养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人员。所以,大一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还应学会运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近年来,笔者及教学团队致力于如何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以大一新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起点,结合本院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大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验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实际水平诊断
大一新生来自全两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中学,由于各地区的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很多中学的化学教学依然存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学生的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是否形成都是未知。所以,对新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能力实际水平的`诊断非常必要,目的在于及时调整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做教学起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为后面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诊断内容包括:是否认识常规的实验仪器、是否能独立运用常规实验仪器正确地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否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否独立制订过实验计划、是否独立完成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是否能准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在中学时教师一般做的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在中学时学生实验一般是在学理论之前做还是在学习完理论之后做?诊断方式是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连续五年的诊断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非常弱。这也恰恰说明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将中学没有形成的实验能力弥补上,并为后续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评价标准体现教学任务
课程评价标准是教师对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内容、方法、过程的导向和指引。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体现基础性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更要体现激励性、发展性和专业性,使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通过实验进行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验进行一些定量的测定、能设计制备无机物的实验并独立完成制备过程、能运用探究的思维方式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以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观察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实验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充分体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程序标准和具体实验内容标准。实验程序标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包括出勤、完成预习任务、检查实验用品、安排实验步骤、遵守实验室规则、实验台整理。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是对学生每个实验主题的具体要求,重在督促学生实验学习能力的形成,包括预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正确运用、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客观记录及合理的处理分析、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准确表达、实验过程的反思、主动学习。其中实验程序标准权重为20%,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权重为80%。每次实验都给学生一份评价单,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有待改进提高和改进之处。
3实验内容层次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内容按照基础性、衔接性、发展性的原则对实验主题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使个实验的内容从技能、方法和过程等方面更加明确。以级化学班第一学期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先安排实验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让学生巩固中学的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给在中学没有做过实验的同学提供补缺的机会,接下来安排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这个四实验将原有的知识、方法和即将学习的知识、方法衔接起来。因为这四个实验既能巩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方法的具体运用能力,又能突破学生原有的定势思维,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理论在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理论指导解决新问题的实验课程中。所以,后面紧接着安排了电离度、化学反应速率、各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测定的相关实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综合设计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4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性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突出的是教师的主讲地位,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全部由教师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注意力根本不在听讲上,教师说可以开始实验了,学生往往有几种表现:一是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同组人做他只看,二是盯着书边看边动手,三是问一步做一步。为了改变上述学习状况,我们尝试了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和促进反思法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每一个实验我们都设计了学案,将课前预习内容设置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推测实验原理,依据实验原理选择试剂、仪器并设计实验步骤,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实验中哪些步骤是关键,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不再照实验教材抄写实验报告,预习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明确该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教师仅就学生不完善的地方予以补充。教师还鼓励学生及时反思每次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多交流、多表达,善思考,养成有疑即问的良好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在具体实验内容评价标准中专门设置了10%权重来督促学生。
5学习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2]。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案导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问答式授课方式则是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利用了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的生理学原理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实验的组织形式有独立完成式、观察演示式、相互指导式等。对于一些实验技能要求低的实验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难度高或学生没有练习过的技能和方法,或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或者同组程度好的学生演示给同伴再让同伴模仿练习;容易出错的实验操作和方法,则让同组学生相互操作、相互点评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整个实验从理论到具体实验操作,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自主地建构无机化学实验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初步形成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6结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方向,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变迁,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将秉承教学改革的宗旨DD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在上述各方面不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一、前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的牢固性,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当中,应该给与化学教学更高的重视度,更要在掌握充分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
1、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基础。化学的发展与进步伴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全过程。纵观人类历史,大量的、详实的历史记载了化学对于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再次验证了实验对于化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意义。没有化学实验,化学不可能存在与发展。化学实验是指人们带有主观目的的去设计实验,利用现有条件下的仪器、设备等物质资源,通过观察事物改变性质后的变化,做好前后测的比较,得出实验结论,获得化学知识,促进科学的进步。
2、化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比如经济条件落后导致仪器、设备的短缺,地区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等,使得不同地区的化学教育课堂参差不齐,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同时,教师由于经验和自身素质、教学方法等方法的差异,导致高中的化学课堂常常难以真正地达到化学教育的目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意识。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化学实验也是精彩纷呈,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学习乐趣。化学实验注重学生设计实验,参与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与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这一系列的步骤都让高中生从中学到了课堂上前所未有的东西。相对于被动的聆听老师日复一日的枯燥讲授,化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无论是设计实验还是总结归纳实验结果都能使得学生们自主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创新性思维。可见,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钻研意识。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
1、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更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且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从低到高有层次。如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介入方式多样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除了教材外,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观察与思考”中都涉及到了化学实验内容,化学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3、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有新变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生活化、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和人性化的统一。
四、化学实验改进创新的原则
1、科学性与简易性相结合原则。即做到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该原则是首要的,是改进实验成功的主要标准。因此,当从污染性和可操作性谈实验的改进。
2、直观性与安全性相合原则。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不仅实验结论得出直接,而且要求实验过程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并贯穿“安全第一”的思想。因此,当从显现性与安全性谈实验的改进。
五、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升策略
1、拉近实验和学生间的距离。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化学实验相对来说有点枯燥,学生做实验比较被动,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做,而只是为了验证知识得来的过程,寻找理论的依据。实验得出的结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因此,教师要改变化学实验的死板面孔,从生活实际当中寻找与化学实验的恰当契合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和实验的距离,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亲近化学实验。
2、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格局,贯彻新型教学思维。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充当表演的角色,自己先把实验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形式单一,过程枯燥。学生围在一边,感觉实验就是老师的事,轮到自己做了,也是支应差事,心思根本不在实验操作上。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换位到学生的角度,平等地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自己可以做学生的助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实验的注意事项,引导帮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在教学中,因为学生总是被动的看实验,被动的按教师要求重复实验,他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久而久之,思维变得僵化,更谈不上自己主动地去设计实验了。究其根源还是在教师太保守,不敢放手,不敢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先选择简单安全一点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实验的实际操作,这样由浅入深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就会逐渐确立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六、结束语
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从事高中化学教育人员、研究人员的充分注意。要结合课堂特点、课程设计等,采取多方面的提升实验教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丽敏.《让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3):56~57
[2] 秦心敏.《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考试周刊,2011(2):25~26
[3] 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 于荣华.《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2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篇7
一重视分组实验实践,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策略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理念问题。从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来看, 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经历两个不同层次的转变, 才能让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适应新课程背景。
化学教师教学理念的第一层次转变主要是在化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化学教学理论的侧重点在于“教”的层面, 主要内容有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优化、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基本技能应用等。但这个“教”的重点又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有所不同, 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并且将教学理念融会贯通以后, 能更好地推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第二层次教学理念转变是在第一层次教学理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的。新课程背景下“教”的理念, 弱化了传统教学的理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 这一点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化学教学理念的第二层次转变正是依托化学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而出现。
此外, 第二层次的教学理念转变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点强调了“学”的重要性。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化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构建, 并依托实验课教学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分组实验课前准备, 确保化学实验教学更完整
每一种化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化学课程理论的侧重点是从教材、课程安排和课程设计的层面来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到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中, 则重点体现在对课前准备工作的安排与计划上。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之前, 需要根据新课程的计划和标准以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有计划地安排实验课教学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学有所得。
根据化学课程理论的指导要求, 化学教师在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工作中最先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对分组实验授课模式的深入分析, 充分把握分组实验的方式、规律和课程安排方法。如在教授粗盐提纯实验时, 教师需要先进行一次粗盐提纯实验, 根据实验时的状态判断授课时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合理, 且一组几人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之中, 还不影响实验效果和观察需求。然后还要根据实验特点和授课需求安排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 并通知学生预习实验课程。
三落实分组实验课教学, 确保化学实验教学更高效
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所有的实践教学都应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化学教师依据化学学习理论研究的内容熟练掌握中学生心理特点及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等信息后, 再据此安排实践教学, 能有效提高分组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过程
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上教师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 而且在学生主体求知欲大、模仿性强、可塑性好的心理特点影响下, 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化学实验演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操作实验、发现化学反应发生时的各种现象, 从而让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喜欢并且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
例如, 在进行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的分组实验前, 教师需要先将教学中所有氧气制取实验的实验过程演示一遍, 并在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准确的操作。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Cl O3→2KCl+3O2↑反应条件:加热;催化剂:Mn O2) 实验为例, 学生可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到如何正确地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如何确定催化剂Mn O2的剂量, 做实验时, 眼、手应怎么放, 怎么看。教师演示实验是分组实验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可以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并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化学概念。
2. 正确处理学生分组问题
分组实验课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学生分组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所产生的基本特性如目的性、计划性、受控性的影响, 存在着自然的分组趋势。学生分组时可以此为基础, 并充分考虑学生间的默契程度和实验相关理论掌握熟练程度, 以及化学实验的特点等因素。要保证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不会出现有人忙、有人闲的现象。
3. 对分组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
在化学学习理论研究中发现, 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以间接知识为主, 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的学科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不同环节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工作中对分组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对参与分组实验学习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监督、约束和推动, 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辩证的理性思维模式, 增强动手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分组实验课堂上, 要强调让学生动手独立完成实验, 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应用到化学实验的实践之中。为了能让实验成功, 学生需要反复尝试, 并收敛急躁、马虎的个性, 逐渐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操作行为, 这样才能井然有序地完成实验安排。
当然, 化学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分组实验时进行指导, 让学生随时更正实验中的错误以确保实验成功。
四正确处理分组实验细节, 确保化学实验教学更完善
俗话说, “细节决定成败”, 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是最重细节的课程之一, 除了基础内容外, 在分组实验课上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若能在课堂中把这些细节都做到完美, 对提高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1. 分组实验课应该掌握的内容
初中学生从初三开始接触化学课程, 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了重点内容和一般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时往往喜欢讲重点、抓难点, 但对一般教学内容不够关注。这样的教学特点容易使学生忽略一些细节问题, 而在实验教学中这些细节又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化学教学标准的要求, 分组实验课中常被忽略但又应掌握的内容有: (1) 教导学生从化学实验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这个方式应该以基础的化学实验和常用的推理方式为基础。 (2) 对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要做到了解其使用方法。 (3) 教导学生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办法, 实验失败属于最常见的突发事故之一。 (4) 掌握化学实验课程上要求的所有基础实验步骤, 并能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
2. 注意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 提高实验成功率
初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经常无法成功完成实验,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犯了一些实验中习惯性的小错误。这些小错误若能得到妥善解决, 对提高实验成功率非常有利。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中常犯的错误有: (1) 密闭性实验装置上的错误:使用前不注意检查密闭性, 使用后不注意塞紧塞子保持装置密闭状态。 (2) 常用装置的使用错误:选错和用错量筒, 不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不懂得用外焰加热等。 (3) 习惯性错误:用手抓化学药品、砝码或弄错实验顺序等。 (4) 忘记填写实验报告, 不注意实验后的清洁工作, 如忘记将废液导入废液缸, 忘记清洗仪器和整理桌面。
综上所述, 化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推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实践, 更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大有帮助。随着中学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策略的确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许贻厥.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效组织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 2012 (5)
[2]陈洁.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7)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篇8
1.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趣味实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传统实验用到的“用水点灯”“变色的字”“水在燃烧”“美丽的喷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化学实验来更好地去刺激学生大脑,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在学生在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2. 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并做实验
学会实验与会做实验有本质的区别,会做实验已经把知识进行了升华。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可选取一些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性质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酸、碱、盐的一些性质实验”等,这些根据内容的需要都可以让学生随堂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我们也可以改进一些实验让学生来操作。如在做氢气的爆炸实验时,由于用塑料筒或纸杯导致实验没有100%成功把握,并且效果不太好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让学生自己找一个干燥的矿泉水瓶,瓶底扎一个洞,用透明胶带粘好,然后通入一会儿氢气,让学生自己去点燃。随着“砰”的一声,矿泉水瓶被高高炸起,声音巨大,学生印象深刻,然后把矿泉水瓶拿来观察瓶子中的小水珠。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效果更明显,同时更好地对学生做了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印象深刻,不会忘记。
3. 课堂中穿插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趣味实验,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铁树开花”“瓶吞鸡蛋”,利用花瓣来制作碱指示剂,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等,把知识生活化,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一些化学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4. 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延伸与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家庭实验:利用家庭厨房中的材料,验证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学生回家后,大部分同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在茶杯中放入长短蜡烛然后放入纯碱最后加入食醋,反复进行实验,取得成功。这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同学回家后,在点燃蜡烛的小盆中倒入水,然后倒扣一个茶杯反复进行实验,查找成功与不足,分析原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必然蕴涵着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会实验学会学习,长此以往,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5.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课堂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 教师应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很多情况下, 初中生认为观察就是看, 从而对看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没有深入去研究分析, 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实验, 也最终得不出结论。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 教师也仅仅是在做无用功, 疲惫不堪。对于初一学生而言, 刚开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关键所在, 只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到快乐和兴趣, 那么以后做实验就变得比较简单。实验做完后, 不能扔下不管, 而要分析其中的成败经验。此外, 实验助手和小组长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教师强硬的灌输效果来得更好。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实验的部分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可以带他们进入某种情境, 然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最新版教材的编排, 学生一共要完成31项实验, 为了能够使这些实验发挥更好的效能, 学校一共排了85节实验课。这些实验课, 要么是对化学概念的具体阐释和验证, 要么是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推倒, 要么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探讨, 要么是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
举个例子, 在§2-1这一节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 实验课安排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这两个实验;在§1-4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对白磷燃烧现象进行实验, 然后往实验器皿中倒入一些热水, 再慢慢加入一些O2, 然后O2会和水中的白磷融合, 然后燃烧发出火光。整个实验完成以后, 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1.白磷和红磷为什么前者能在铜片上燃烧而后者不能?2.白磷在水中的燃烧条件是什么?3.红磷可以燃烧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又做了燃烧红磷的实验:在铁沙网上倒入红磷, 然后在酒精上加热, 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红磷的燃烧现象, 并且让学生根据教材写出燃烧的具体原因和必备要素。如此一来, 学生对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影响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养成筛选、选择、处理问题和交际问题的能力, 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验中, 有些设备比较昂贵, 因此很难批准购买。而多媒体正好可以解除这种尴尬。假如一些实验室需要大量过硬的、先进的设备, 或者实验室毒素大而且爆炸性非常强, 或者实验非常不稳定, 这个时候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替代, 从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和威胁。同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图形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动感地感受实验过程。
四、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很多化学实验是比较枯燥、死板的, 学生不感兴趣。为此, 教师可以增添些趣味性的实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探究一些植物的花或果皮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带来一些花朵或蔬菜, 做成汁液, 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学生设计了好多种实验, 通过实践检验, 有的遇酸或碱变色, 有的不能。这样即可以开发学生探究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使学生动手、动脑,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时, 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观察家庭厨房里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除去这些水垢和锈斑, 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水质的下降,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六、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以上, 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成效的高低, 大大决定了化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
[4]张冰.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现状及其转变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冯嘉瑞.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转变策略的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李媛媛.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高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又存在一些问题。联系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 笔者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落实新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在实验方面, 新课程一改旧教材“演示多、动手少”的状况, 把大量实验分散在“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之中,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但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 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备、实验条件差、实验教师缺乏, 仍然没有落实新课标, 在教学中还是新课程老教法, 用验证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甚至不做实验讲实验, 让学生背实验, 这与新课程的实验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新课程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深入学习和领悟新课程理念, 理清新教材的意图, 把握知识脉络,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合理安排实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要自觉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落实新课程改革。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实验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与研究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改变实验主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 由于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和知识技能的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实验主体, 教师一定要加强点拨和引导, 加强实验原理的教学,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探究方法, 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
2. 改变实验类型。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收编了许多探究性实验, 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研究与探索的方法, 我们应该注重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但是从化学教学的层面上来看,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各自的作用, 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 另一方面也不能排斥或忽视验证性实验。
3. 实验方式多样化。
传统实验教学形式单一,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学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实验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 这就要求实验方式要将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专业仪器和自制仪器相结合。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打破了课堂实验教学在课时、硬件上的制约,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验范围扩大化。
传统实验教学的范围仅限于化学学科, 与社会生活相脱节。而新课程提倡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即以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三、改善教学条件, 完善教学设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开展策略 课堂实验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4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教师应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很多情况下,初中生认为观察就是看,从而对看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没有深入去研究分析,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实验,也最终得不出结论。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教师也仅仅是在做无用功,疲惫不堪。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刚开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关键所在,只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到快乐和兴趣,那么以后做实验就变得比较简单。实验做完后,不能扔下不管,而要分析其中的成败经验。此外,实验助手和小组长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教师强硬的灌输效果来得更好。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验的部分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可以带他们进入某种情境,然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最新版教材的编排,学生一共要完成31项实验,为了能够使这些实验发挥更好的效能,学校一共排了85节实验课。这些实验课,要么是对化学概念的具体阐释和验证,要么是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推倒,要么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探讨,要么是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
举个例子,在§2-1这一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实验课安排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这两个实验;在§1-4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对白磷燃烧现象进行实验,然后往实验器皿中倒入一些热水,再慢慢加入一些O2,然后O2会和水中的白磷融合,然后燃烧发出火光。整个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1.白磷和红磷为什么前者能在铜片上燃烧而后者不能?2.白磷在水中的燃烧条件是什么?3.红磷可以燃烧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又做了燃烧红磷的实验:在铁沙网上倒入红磷,然后在酒精上加热,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红磷的燃烧现象,并且让学生根据教材写出燃烧的具体原因和必备要素。如此一来,学生对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影响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养成筛选、选择、处理问题和交际问题的能力,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验中,有些设备比较昂贵,因此很难批准购买。而多媒体正好可以解除这种尴尬。假如一些实验室需要大量过硬的、先进的设备,或者实验室毒素大而且爆炸性非常强,或者实验非常不稳定,这个时候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替代,从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和威胁。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图形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动感地感受实验过程。
四、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很多化学实验是比较枯燥、死板的,学生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增添些趣味性的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探究一些植物的花或果皮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带来一些花朵或蔬菜,做成汁液,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学生设计了好多种实验,通过实践检验,有的遇酸或碱变色,有的不能。这样即可以开发学生探究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家庭厨房里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除去这些水垢和锈斑,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水质的下降,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六、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以上,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成效的高低,大大决定了化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冰.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现状及其转变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5]冯嘉瑞.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转变策略的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6] 李媛媛.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篇12
一、《实验化学》模块的重要意义
《实验化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课程类型上。实验化学作为专门的实验课程, 有着独特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其中的实验编排遵循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 每个实验间有内在的相互联系, 其中每个实验都是课程系统学习和训练链条中的一环, 因此具有课程系统学习训练上所承载的功能与作用, 这种作用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运用实验思路和方法, 提高综合技能。
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 实验只是相关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被分散地安排在知识体系中。例如, 元素化合物几乎每章都有性质实验, 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学到一些实验技能, 但是是零散的, 缺乏内在联系, 很难有系统性提高。而《实验化学》通过引导性的探究归纳出“实验的方案、一般思路和方法”, 进而应用这一思路和方法, 进一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思路、方法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反复多次运用各种单项技能操作中巩固提高了动手能力, 又在一个个综合实验中, 通过思考优化了实验思路和方法。
2. 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探究式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而实验探究是最重要的探究方式, 也是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实验化学》中有着做实验总数多、类型多等特点。比如其中的实验分为“完全引导探究”、“部分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及“完全开放自主探究”, 而且在安排顺序上也是由易到难, 所涉及的知识由已知到未知, 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补充, 进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 《实验化学》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也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在“综合设计实验中”, 通过引导学生对同类实验的不同设计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使之从中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 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 自主设计各种不同用途的实验或装置,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创造性思维。
3. 激发、巩固和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开设之初,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化学感兴趣, 主要是被化学实验所吸引。但这种兴趣只是表现在满足于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和装置, 还有自己尝试操作实验的愿望, 而没有了解实验背后的实质和规律的要求。这种兴趣和热情会随着学习的深入, 呈下降趋势。
《实验化学》不仅能激发兴趣, 而且能利用初始的直接兴趣, 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持久的、较高水平的间接兴趣。有条件充分挖掘并拓展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定量的、不同内容、形式和层次要求的实验可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兴趣并巩固兴趣。 (2) 实验内容编排上采取系统的、渐进的、分层次的培养体系。学生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能灵活运用的实验能力, 进而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3) 实验题材的多样性提供了较开阔的选择空间。教材中除学科性的实验外, 还有大量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实验。这类实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发展稳定的间接兴趣。
二、《实验化学》模块的特点
1. 实验主题注重探究性和创新性。
《实验化学》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比如拓展实验中的“自制小电池”, 通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品独立设计原电池、画设计的装置图、填写实验报告等, 让学生对刚学的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及形成条件等加深了理解, 而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实验内容注重开拓性与灵活性。
《实验化学》的实验内容向外延伸, 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拓展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 增加了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3. 实验编排注重系统化与启迪性。
《实验化学》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既注重了基本技能方法的系统化, 又注重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循序渐进。
4. 实验设计注重绿色化和微型化。
《实验化学》中充分考虑了吸收和消除有毒物质的环节。其中所安排的实验或对那些会产生有害尾气的实验都增添了尾气收集处理装置, 或者自己设计一些装置简单、药品剂量小的微型化实验。
5. 实验手段的前沿化和现代化。
《实验化学》有些题材设计是本来一直处于科技前沿的试验方法, 比如“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质谱法”等, 使实验教学活动更有研究性, 更联系实际。
三、《实验化学》的教学策略
1. 合理重组, 融合教学。
要充分考虑各模块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即保证各学科内容相关但不重复, 并能有效地整合为完备的化学课程体系: (1) 在必修模块中落实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既能为选修模块中众多的探究方式的学习提供必要保证, 又能分散知识点, 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和实验的规范及安全。 (2) 利用部分实验课题提高其他选修模块的探究效率。将部分实验课题穿插在其他选修模块中进行, 能变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 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中自主构造知识, 培养科学素养,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学会选择、合理取舍, 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所有实验进行梳理、分类、综合考虑, 有重点、有选择、高质量地完成一些重点实验, 也可根据课程教学总体部署, 将部分综合实验课题设在高三总复习阶段, 以更好地体现教学效率, 增强高三复习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2. 合理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由于近几年高中规模的扩大, 使原来不充裕的实验室更加紧缺。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效地采用组织策略,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 教室和实验室相互交替, 课内课外相结合。部分实验活动可在教室内进行, 比如实验原理的分析与讨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从而减轻实验室的负担。同专题的多个实验可在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布置, 使同年级的多个平行班可同时在不同的实验室交叉进行实验, 缓解了多个班级需同时使用一个实验室的矛盾。 (2) 全面开放实验室, 进行自主实验教学。学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作用,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有条件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全天候”的学生的科学殿堂。
3. 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发化学资源。
(1)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材实验进行调研、分析和整理, 找出原有实验的缺陷或不足, 给予改进或创新。比如利用“青霉素瓶、注射器、输液管”等设计一些微型装置, 让实验生活化、趣味化。 (2) 利用多媒体开展虚拟实验。对于一些因缺少仪器、危险性大、历时时间较长的实验, 以及一些化工生产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观察模拟实验现象。 (3) 利用好校外实验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教学资源, 如图书馆、科技馆、科研机构及化工厂等, 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 开发出适合本校的“校本实验”。
摘要:本文阐述了实验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化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实验化学,特点,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09-13
化学实验课教学05-27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09-06
化学教学实验10-16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09-27
化学实验教学05-24
实验与化学教学12-04
化学兴趣实验教学05-24
化学实验教学中06-17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