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探讨(精选12篇)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篇1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教学建构起化学教学的整体内容,即化学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依赖这两方面的内容去实现。化学理论教学是化学抽象教学知识的记忆性积淀,化学实验教学是对化学理论的求证求解,会让学生将习得的理论应用于探究具体问题的实践之中,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理论,求证求解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学科,是人类探究物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研制新物质的一门科学,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学科乃至新兴学科———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若将化学教学做两分法解剖,其一为理论教学,其二为实验教学,二者共同架构起化学教学的基本样态,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积淀。那么,从化学实验教学说来应该怎样的求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完善实验教学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规范性操作的要求较高,仅仅依靠教师的课上演讲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精美的画面和风趣的动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通过直观、形象又富有趣味的动画或视频方式将枯燥、复杂的实验操作技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既愉悦又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演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试剂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且不宜控、实验过程危险性和毒害作用较高的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知识,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更得心应手地进行实际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基本前提是对操作要求的严格规范,由此,应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实验操作知识体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检查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基本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规范记录,教师还要及时备份学生的实验数据,防止学生进行篡改,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积极开拓第二实验课堂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在加强课上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当在课下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拓学生的第二实验课堂。教师可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计可行性实验,并将其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结合化学处理及检测技术,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研,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实际课题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展文献调研、独立进行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联系当地环境、药品及农产品质量检验局等部门,组织学生参与各部门检测人员的实际样品测定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了解实际操作的完整检测过程,学习到各种样品的实际采样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选取原则及操作方法,并了解制订实验方案及分析常规项目的方法。通过开展第二实验课堂活动,学生既熟悉了分析化学实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又体会到了其对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更深层认识。
四、合理实验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引入科学、适当的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实验教学的考核重点应当放在课前实验预习、课上实验过程和课终实验结果三个方面,各部分所占分值应当按照20%、30%和50%分配。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第二实验课堂的表现,正确分配考核中第一实验课堂与第二实验课堂所占分值,可参考80%、20%的比值。对于第一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预习情况、实验表现情况、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第二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思维和具体情况,以及所提交实验论文的撰写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价。考核方式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方式向独立、思考、探索型学习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高明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分析实验室,2007,26(z1):245-247.
[2]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304-306.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篇2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生物化学基本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虽然有许多实验传统方法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但是有的实验方法即使是在前沿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方法,所以必须继承[1]。为了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操作基础,应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操作,具体措施包括:(1)将小实验取消,开设生物化学基本仪器使用、动物采血、注射方法等基本操作融入到物质功能、性质的实验研究中的大实验。使学生既学习了基本实验技能,又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将单一的物质性质实验组合成比较实验,在教学组织上独立操作与小组进行相结合。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相似,在2人小组中,每人独立实验1种物质,2人共同对结构、性质进行比较观察分析。(3)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将生物化学基本原理贯穿于实验中,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1.2相关学科综合性实验
作者认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内容中将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实验材料综合利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结合体现[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动物形态解剖实验与生命物质含量等实验结合,如“小白鼠肝脏细胞RNA和DNA分离提取”中,将小白鼠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解剖与细胞核的分离提取等实验结合起来;在血糖测定的实验中,抽血基本操作、空腹血糖测定与激素对血糖的影响联系起来。并且,引入定量实验,将实验观察与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推理相结合,例如在蛋白质分离实验中提取分离的各种蛋白,用蛋白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到含量数据,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科学推理。在蛙类心搏起源的分析、小鼠走迷宫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要分析、推理、归纳、验证。这样,就使学生学习了多种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3-4]。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培养自主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1.3自我设计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班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本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实验课题;也可以选择教材中编排好的“自选实验”项目,并在该实验项目的引导启发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可以选择实验辅导教师提供的课外拓展课题。学生小组自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5]。例如DNA体外扩增、分子杂交、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热情很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促进主动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自选性、设计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创新意识。
2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2.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是根据每次实验得分总和来确定,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6]:(1)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本次实验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2)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选用实验物品,正确地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是否爱护仪器设备,避免损坏;(3)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最终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保证实验质量;(4)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能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生物化学实验平时考核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见表1。
2.2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占50%。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2部分构成[7]。实验期末成绩操作部分占30%,其中单人抽签操作占20%,双人协作占10%,另外,每位同学还要参加实验理论考试(笔试),理论成绩占20%。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其理论考题和单人操作考试项目和内容,并单人进行操作,教师对照评分标准当场给出操作成绩;另外,也有协作实验考题,具体做法是由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题目,每组2人,采取抽签方法得到考题,2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考察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期末考评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3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实验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学科竞赛项目进行研究。作者打破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观念,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满足各专业各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实验平台[8]。通过实行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将部分与生物化学实验结合较紧的科研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讲义只给出该研究的大概情况,学生在课题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设计,资料检索查新,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利用开放实验室实施科研技能操作,数据统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1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让学生在科学、合理、有效的试验中渐渐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而作出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前提。一旦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的去探索研究,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实验能以光、声、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对于这些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的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解初中化学教材前言时,面对一无所知的学生时教师要把握住这一重要时机,引导学生开展“烧不坏的手帕”“冰块着火”“滴水生火”等实验,用这些趣味实验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为实验教学打下兴趣保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知识,学生仅仅是充当一支“录音笔”的作用,学生只是看着教师做演示实验,无须自己亲手操作或思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做了很多的要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实的做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在学生装配出实验装置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通过这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神奇现象的变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理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合作交流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合作交流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操作要领,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对点燃前蜡烛、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的蜡烛分别进行了探究,每一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动手实验、有的观察现象、有的拿笔记录,然后对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后每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即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有滑腻感、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和化学性质(蜡烛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实验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角色,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联系生活,课外拓展
化学既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化学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贴近生活,探究生活,创设生活化学实验新模式也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那么,实验教学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积极的将化学实验和生活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课外拓展。例如,教师可以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让实验和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只要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总结和更新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4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同时,它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但长期以来,在医学院校中人们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一直把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掌握书本知识的一个辅助教学环节,这使得在化学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验证书本中所描述的现象、机理为主,而不去考虑化学实验教学本身的教学规律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学生有轻视化学实验课的倾向,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它还应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2]。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有:教学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完之后机械地重复;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学生缺乏主动性,实验装置照猫画虎,实验操作照方抓药,实验报告拷贝板书,甚至抄袭报告,编造实验现象、实验数据[3]。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2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改革。
2.1 实验教材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先导。为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化、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的人才,教材的改革应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为指引目标[4]。
在减少现有实验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此类实验中将动手能力、测试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较全面的综合运用。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来完成实验,侧重于学生基本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对学生实验设计思想的培养。
2.2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首先,强化学生的实验课前预习,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其次,在实验课上由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具体仪器操作由教师进行演示。这样将学生提到了主体的地位上,可以使之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善于思考,充分调动了其做实验的积极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用什么办法加以解决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审阅,并及时、认真地给学生做出反馈。
2.3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教学变得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包括多媒体化学实验课件和计算机仿真化学实验2个方面[5]。
对于一些危险性实验、污染环境的实验、资金投入大的实验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完成实验教学。另外对于仪器操作和一些先进性、综合性实验,应用计算机仿真化学实验,操作更为方便、快捷,学生也易于接受。
2.4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改进传统实验考核方法,注重综合能力评定。实验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6]。
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每次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算出一学期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10分)、实验操作(40分)、实验记录(10分)、实验报告(35分)、实验态度(5分)。实验预习的成绩根据预习报告的书写、课堂讲解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分。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中心环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操作细节和实验结果仔细观察并做出准确评定。实验记录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真实记载,抓好这一环节可以杜绝学生课上被动应付,课后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如果发现学生有伪造实验数据或结果的行为,便取消其该项成绩。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报告书写是否整洁规范,装置图的绘制是否准确美观,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是否完整,对实验现象能否做出正确解释,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能否对所发现的问题做出较深入的讨论等,教师据此给出分数及评语。实验态度的考核主要看学生做实验的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否及时提出问题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学生抽取实验考核题目,按照所学知识设计实验(20分);教师按照学生的设计准备出药品、仪器,学生进行实验(50分);实验完成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20分);清洗、整理实验器材,归还药品(10分)。
摘要:现从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 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就实验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志英.大学化学实验改革构想[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46.
[2]邱新平, 武增华, 麻英, 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16 (6) :15~17.
[3]李欣, 赵华文, 刘海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8 (3) :311~313.
[4]谢跃生, 郑小军, 周国华, 等.“全过程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尝试[J].广西高教研究, 1997, 1:68~70.
[5]李泽全, 刘作华, 张云怀, 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9 (6) :204~205.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篇5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是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它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也意味着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与交流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勤于练习,这种‘读、思、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评;拓展思维
探究性学习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是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与学习方式。
一、在《水的组成》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即知识目标是:(1)认识水的组成;(2)掌握单质、化合物、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等基本概念。能力目标是:(1)了解人类认识的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是:(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实践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思考与交流活动
(1)查阅资料(老师在课前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上网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①水在自然界分布在哪些位置?②水有哪些用途?③目前世界上水体的污染程度如何?④水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⑤目前我国政府是怎样解决水体的污染和缺水问题的?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3)学生:小组互评汇报,交流自己小组情况。
(4)教师:在小组汇报交流中注意及时点拨和纠正,并进行鼓励评价。
(5)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的问题归纳小结,并引出水的组成、水的测定、单质化合物等概念。
教师:在水自然界广泛分布着。水不仅在于地球上的江河湖泊中,还存在于空气中,在人体和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工业上需要水,万物生长需要水,人生活需要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水的用途极为广泛,水的用途如此广大,水究竟有哪些奥秘?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其次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精讲点评
(1)实验法:(电解水实验,学生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试管,碳棒电极,电池,水)按教材的实验装置多组,学生分组进行。
教师指导:①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疏酸(增强水的导电性)。②今后同学们如果进行实验的话,不能用220伏的交流电(以防触电),只可用能直流电池。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不同电极上所产生的现象。
(2)列表比较法:(电解水实验产生现象及部分结论)
生产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3)分析推断法:
分小组讨论后得出:①水通过电解生成了两种新的单质,即氢气和氧气;②水是一种化合物,是由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分析归纳法:
分小组讨论后得出:①水的组成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知;②水是一种物质,通过电解生成了两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即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通电后 水(H20)→氢气(H2)+氧气(02)
四、再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拓展,能力升华
(1)教师提问:①水这种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②水这种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为什么?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物反应类型等概念。
(2)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②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③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叫分解反应。
思维拓展: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比2,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由两极上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算出两极上两者气体的质量比应该是多少?
能力升华
教师提问:①实验现象包括哪些方面?②我们是电解水又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①两极上有气泡产生;②在负极试管里产生的气体是正极的一倍;③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④负极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⑤在检验纯氢气时发现有尖锐爆鸣声则不纯,发出有轻微“噗”的`一声则较纯;⑥检验氧气时试管口向上(说明氧气比空气重),检验氢气时试管口向下(说明氢气比空气轻)。
分小组讨论小结:实验产生的气泡形成气体的体积比、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燃烧的颜色、检验氢气纯的声音、检验气体时试管口的朝向,都是我们有实验时应该注意观察的,由此可知,实验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留心的观察和认真的实验。
五、最后巩固训练
(1)下列物质是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排列的是( )
A、水、空气、氧气 B、汞、冰、食盐水
C加碘食盐、二氧化锰、氢气D、氮气、氧化铝、氯酸钾
(2)由电解水实验可以看出,负正两极上的气体的体积约为2比1,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气的密度为0.089g/L,通过计算得出正负两极气体质量比是多少?
(3)关于水的组成说中不正确的是( )
A.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水分子构成;D、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原子构成的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利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既可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还能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层探索,同时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加大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课程进行配套改革,可有效提升无机化学实验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该学科教学改革广受关注,本文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对课程发展特点进行如下总结:
1.1 实验教学逐渐深入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方向由传统的实验方法、考核形式等内容的研究转为与科技前沿相结合的研究,研究性实验总量上升,研究范围逐渐由教学过渡到创新性、微型化、绿色化以及学生参与性等,研究工作更具实用性。
1.2 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减少化学反应中原材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等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部分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还会随着反应释放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伤害。为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通过化学生产工艺的合理化,提高试剂利用率,减少药品排放量;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选择低毒或无毒的化学试剂代替有毒物质。如氯气(Cl2)制取实验可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或二氧化锰回收试验组合起来,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其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1.3 实验教学微型化 微型实验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化学实验理念,该理念提倡用小巧实验仪器代替传统的试验仪器,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可与常规实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当然,目前微型化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物质产品低,配套教材少,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1.4 实验教学的精细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其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者已经将无机化学实验特点与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实验评定、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提升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机化学实验将进一步精细化,逐步实现个性化指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1.5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利用空间。如一些研究性实验或者有毒实验,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试验结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绿色化教学,提高无机实验教学生动性,同时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
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从教学改革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只有做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具有专业操作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此,笔者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如下分析:
2.1 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 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应以基础性为主,从开始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化学试剂等级、固、液、气的取用方法,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等;教学中可通过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化学实验纷繁复杂,学生要能在实验过程中从复杂现象中发现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氢氧化锌(Zn(OH)2)两性验证实验中,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否则将会得出相反结果。正确操作为向Zn2+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NaOH),然后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最后变为无色溶液;若学生没有控制好NaOH的用量,将直接略过沉淀生成过程,学生就会得出“Zn2+不与NaOH反应”的错误结论。无机化学实验要注重基础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观察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综合性和研究性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除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外,还可设计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或趣味型的综合试验。如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Ca)、镁元素(Mg)的含量、废弃物中有效物质的回收利用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探索能力。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没有实验,任何新的物质都无法被探知,因此化学实验可被视为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或对未知物质进行性能探究。如在做完“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后,可进一步引导测“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含量和纯度”。学生可独立或者分组设计实验路线,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然后通过后续的改进提升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学好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有效方法,更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关键,因此应对其进行不断改进,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05):24-26+31.
[2]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130-133.
[3]崔继文,周淑晶,王书红,高洪福,郭晓玲.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4):83-84.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篇7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机化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是针对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它是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辅助和补充。学生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可以加深他们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1]。为了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我们采取以下方式:
1 将多媒体引人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实验的讲授时使用PPT, 这样可以避免写一些化学方程式等板书,而节约了时间;二是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模拟实验,可以模拟一些错误的做法,看一下后果是什么,这样更形象,更生动,使学生印象深刻。三是把一些基本操作如玻璃工操作、蒸馏、重结晶、回流、萃取、减压蒸馏等教师亲自操作后拍成录像,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下随时观看,便于他们对基本操作的掌握。
2 在教学中适当引人双语教学
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要求,教育部文件中强调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2]。我们虽然没有开设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课,但作为教师先选读有机化学实验英文原版教材,从而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双语教学,如常用的仪器,基本操作等用中英2种语言介绍,这样逐渐积累为以后开设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做准备。
3 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传统式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3.1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即PBL( problem-based learing)的教学方法。无问不成学,问则疑,疑则学[3]。首先,针对每个实验,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每个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关键环节,让学生有的放矢。其次,在学生做实验前的讲解中,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单独提出问题,启发其思考。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在实验报告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实验讲义上的问题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给以解答,教师在批改报告时给以补充。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实施。比如在学生进行蒸馏或回流等操作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创造科研氛围,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3 探究式教学
对个别同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中发现的不同现象给以重视,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实验课后,通过查有机化学理论书以及上网查资料等给以解释,探索研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
4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有机实验的成绩是平时成绩(70%)+笔试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只是老师根据印象给分,现在我们把平时成绩细化:分为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30%)+产品(10%)+纪律(10%)+卫生(10%)+实验报告(30%),这样能更准确地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考试成绩中我们除了笔试外增加了实验操作的考核:让学生现场操作蒸馏、萃取、回流等基本操作,这样能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将多媒体引人教学中、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双语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以及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四种方式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解正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27-128.
[2]万福贤,姜林,尹洪宗,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66-169.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篇8
新课改重视学生的发展, 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 不是由教师讲解出来的,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出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验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尤其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减低了化学概念与原理的要求, 尤其减低了对化学计算的要求, 但强化了实验教学的要求, 增加很多科学探究的实验. 新课改大力提倡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各种科学探究实验中, 体验探知的过程, 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 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形成谦虚谨慎, 刻苦努力的学习品质.
二、强化实验教学, 重视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1. 加强教师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仅能很好的设计课堂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给学生很强的示范作用, 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 除了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外, 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理解抽象的化学原理. 比如, 在学习分子运动有关知识的时候, 可以补充一个氨挥发的小实验, 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有很强的氨味, 然后引导学生发问: 这个刺激性的气味怎么飘散到教室里的每个角落了呢? 从而使学生理解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 落实家庭小实验活动
新教材上设置了很多的家庭小实验,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将此工作落实到位. 家庭小实验的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 它不仅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落实到了教学的实处, 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家庭小实验,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可以使学生自由的进行, 一次不成功可以再做一次, 无须担心教学进度. 比如, 在学习序言的时候, 可以布置一个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任务,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 蜡烛燃烧时的颜色, 状态以及现象, 并分析哪个物理变化? 哪个是化学变化? 很多演示的实验, 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的. 比如, 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 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下, 学生一旦做成功了, 会产生说不尽的喜悦.
3. 建立化学实验的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的兴趣小组, 是一个有组织的研究化学问题的小组. 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爱好化学学习, 喜欢探究化学问题的学生, 他们对全部学习化学有带头, 促进作用. 小组的活动形成可以是自制实验器材, 可以是化学气味实验的演示, 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厂矿企业的参观. 比如, 在各种节日庆祝晚会上, 可以由化学兴趣小组演示一些精彩的实验, 如玻璃棒点灯、空瓶生烟、烧不掉的手绢、清水变色等.
建立兴趣小组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的重要措施. 在具体教学的时候, 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比如, 在学习水有关知识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一下当地的水污染情况, 分析分析水被污染的原因; 社会调查活动后, 要求学生写出必要的报告, 贴在班级里, 供学生阅读, 从而激发全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加强科学的训练, 培养实验技能的养成性
化学实验能不能成功, 常常取决于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技能, 不是评教师讲解出来的, 而是需要严格的培训. 比如, 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 如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因素等, 都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获得的.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 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比如, 某些实验的操作, 教师可以编写口诀, 让学生对照口进行操作, 这样既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也能提高训练的趣味性. 如, 向试管里添加固体药品的时候利用这样的口诀: 一横、二放、三慢竖; 假如添加的粉剂就利用这样的口诀: 一斜、二送、三直立. 这样, 对照着进行, 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当然, 任何操作技能的口诀, 也无法代替实践, 当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后, 即使不记得口诀, 也会熟能生巧的规范的操作了.
总之, 加强实验教学, 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的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瓅.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 .
[2]王建国.微型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实践与发现[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6, 22.
[3]李志方.浅谈实验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9
1 单独设置实验课程, 提升实验教学地位
为打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 我们必须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 统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5]。首先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 开设一门独立课程——生物化学实验, 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改革后, 将生物化学实验单列成一门课程, 将其上升到与理论教学等同的地位。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分离, 从客观上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此外, 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报告难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考核体系中引入期末面对面操作技能考试, 结合学生平时实验表现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由于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地位、改进了实验考核办法, 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得到根本扭转。
2 改革教学内容, 编写适合教材
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在逻辑相关性以模块方式组织, 并且依照实验内容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由现象引出解释现象的基本实验思路, 通过实验阐释其原因。避免不同实验课之间的交叉重复。强化实验内容的连续性, 淡化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 增加几个设计性实验, 有针对性地增加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安排的, 基本上与理论课讲授的顺序一致, 不能体现实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层次性。因此, 我们必须优化实验项目,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内容的分布更趋合理, 规范教学过程。经过调整, 生化实验课在实验设计和内容等方面都增加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实验目的性强, 内容紧凑连贯。在实践中, 我们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也进行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已编写了适合教学要求的实验教材。通过参与实验教材的编写, 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更有信心结合实践深化教学改革。
3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 采用教师引导的方法, 首先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 组织讨论。利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确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合理设计, 同时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言,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 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营造动态的、高信息含量的课堂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成为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实验课。教师以提问题的方式提出下一次实验的关键点及解决的方向, 先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 在预习实验过程中拿出方案。在上课过程中留出一部分时间, 进行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相互提问的讨论式教学, 这样虽然增大了教学难度, 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课堂教学也不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通过对方案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与学互动。
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我们在讲解一些仪器使用时, 由于不直观,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错误, 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这些演示实验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操作起来就更加规范, 实验错误明显减少。这样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 也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补充, 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实验模块化、连续化
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在逻辑相关性以模块方式组织, 并按照实验内容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拟构建为5个模块, 即蛋白质模块、核酸技术模块、酶学技术模块、糖脂模块和综合模块, 每个模块由几个实验项目组成, 涵盖相关技术和方法。
我们将实验内容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为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的性质考察、电泳、层析、酶活力测定和影响因素考察等实验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改单一实验为综合实验, 设计融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实验, 如“溶菌酶的分离、提取、纯化、活力测定以及理化性质研究”, “α淀粉酶的分离纯化、鉴定和Km、Vmax的测定”。这些综合实验内容丰富, 综合性强、连续性强、难度较大, 涉及到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酶活力测定、SDS电泳、等电聚焦、蛋白含量测定等较多重要的生化实验技能。这些模块化的综合实验,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潜能, 培养了思维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另外, 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以前将实验课穿插在整个教学当中, 一周上两节实验课, 实验不连贯, 效果不好。根据生物化学实验特点, 我们将实验安排在一段时间里, 一般为一个星期。每天完成一项实验内容, 当天实验结束后作总结和讨论。在一个星期内, 学生刚好完成生化大分子从提取到理化性质测定完整的实验流程, 同时又有充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加深实验印象。
参考文献
[1]李遂焰, 刘艳秋, 熊莉丽.完善教学内容, 促进生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S1) :158~160.
[2]陈省平, 陈琼珠, 夏丹.综合性大学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1~5.
[3]张学军, 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1) :4~6.
[4]李登文, 赵立青.提高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1) :39~40.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篇10
一、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概述
1.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 可通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素养, 架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 以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理念中, 教学工作更加关注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
(1) 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接触化学。
(2) 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基础
由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化学科学的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制定中, 必须慎重考虑各方面因素。
1. 符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上, 我们应该明确一点, 任何教学措施、理念都是为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服务的。在现有的中学教学价值体系下, 任何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提高教学效益。因此, 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必须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根本。
2. 符合初中生学习规律的实际情况
再好的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 都将变得无用。因此, 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中, 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并将其作为制定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3. 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学策略, 最终都将以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因此, 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中, 必须充分考虑所教内容的特点, 使教学策略与所教内容相互吻合,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也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爱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益,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 课前可以先分别在两块棉花里各包一块过氧化钠固体, 上课时请两个同学分别向两块棉花中吹气、滴水。学生将会观察到两个棉花都燃烧起来了的神奇现象。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信息, 让学生猜测发生现象的可能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爱好, 有助于端正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 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这将会使整个教学工作的教学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2.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直以来, 化学实验都给学生一种高深莫测的印象, 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信, 认为这是一门很难的科学。在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中, 如果让学生一直以这种心态进行学习, 那么将会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将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日常物品及现象引进到实验中来, 使学生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普通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如:可以将医用注射器替代分液漏斗、滴管、反应容器、量筒等进行实验。
3. 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结论
对于一项实验课题, 事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标准结论, 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前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此次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猜想。再让学生按照设想的实验步骤独立去完成实验, 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去填写实验报告。最后, 由教师公布实验的标准结论, 并与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对比, 指出其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这样, 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内容, 又可加深印象,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H191
化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教育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更直观的感性知识,更好的理解把握化学中的化学现象和知识点,促进学生在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但这是一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十分迫切的。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化学实验课程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的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实验做的也是漏洞百出,化学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如果不及时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甚至对走进社会后工作方面也有影响。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教学中,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无化学课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学器材出现一器多用或者重复使用。因为无机化学实验器材大多都是易碎的器材,损坏的器材不能及时得到修复或者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依照教科书的步骤“依样画葫芦”,一边看一边做,不会自己思考实验的原理和现象,有问题就向教师求助,不自己积极主动进行分析验证,重视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报告超过实验的过程。实验内容的繁杂导致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消极态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良好的锻炼,课程不合理的考核模式也是导致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目前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比较注重实验的基本操作和验证,根据教材的过程证明已知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化学实验中,基础实验和基础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加强对基础的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无法展开无机化学实验的后续课程的。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当的减少基础性的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验是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应该注重实用性,过多的基础实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融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实验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也有利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技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酸碱实验的课程中,在简单的酸滴碱和碱滴酸实验中加入有实用性的化学实验,买来市售的白醋让学生通过对其中醋酸含量的分析判断白醋的真伪。
(二)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开放平台,改革考试模式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校可以抽出一间实验室作为学生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实验老师管理实验室,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鼓励有兴趣和想法的学生提出申请,学校批准后可以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考试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在学生的总成绩中远远大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但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观性很强,这就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成绩评定,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原理和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合理的实验考试模式是十分必要且十分迫切的。可以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一个面试的部分,并降低平时成绩在学生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学生平时成绩的客观性。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试改革,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方式也在逐渐的进行改革。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欧阳玉祝,陈小东,彭晓春等.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 27(2):64-67.
[2]宋继梅,杨捷,吴振玉,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1) : 106 -108.
[3]吴新民,荣华,龚良发. 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2) : 126 -128.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制药类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学生熟悉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以后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目前,出现了一大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些高校十分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学生基本操作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笔者分析了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并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在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高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大纲还没有制定,或者实验教学大纲的制订不尽完善,实验验证性、综合性的分布不尽合理,导致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很多,出现了多而杂,多而重复的情况,如同样的仪器采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等重复情况; 实验课程的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不高,学生实验的时候,对着实验指导书、对着实验板书 “依葫芦画瓢”,看一步做一步,不会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后,不知道主动分析,而是立即问指导老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 实验课考试成绩的给出一般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给出分数,导致学生重视复习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视了实验技能的锻炼,所以实验课程考试模式也不尽合理,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
2 加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显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必须进行改革,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 1 重新审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组织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大纲了解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意义[1]。
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遵循下列原则[2]: ( 1) 要与高校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 ( 2) 要符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 3) 要反应完整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4) 教学大纲要与时俱进,注意吸收最新的实验技术成果; ( 5) 要具有稳定性、可实现性和扩展性。
实验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内容[1]: ( 1) 实验名称、学时、学分、适用专业等基本情况; ( 2) 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 3)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 4) 实验项目与类型; ( 5) 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为了教学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各高校应该根据各校实际制定统一的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2. 2 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重基础,实验基本操作和验证较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 1) 重基础、突综合
基础实验和基本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加强训练,通过基础的训练,能规范学生的操作[5],为以后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不打好,后续实验课很难很好的开展。基础打好以后,要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突出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学习,可以适当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应该占到30%以上。
( 2) 实验教学注重实用性
学生基础实验做多了,有时候会对实验失去兴趣,但当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实用性以后,学生实验的兴趣会大大提高[3]。如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酸碱滴定,学生都很熟悉,如简单的做酸滴碱、碱滴酸,学生根本不屑一做,但当我们买了市售的白醋,让学生分析买回白醋的醋酸含量,然后与瓶子便签含量进行对比以确定厂家是否造假时,学生兴致高昂,做好后成就感很强。
( 3) 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结合
将科研成果引入平时的实验课堂,能激发学生实验性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到感兴趣的课题组去[3]。如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酸乙酯的制备,通常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某老师是研究无机催化剂的,他将自己研制的无机催化剂换掉危险的浓硫酸,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学生感觉十分神奇,思考得很多,问题也很多,老师一堂课基本是在给学生答疑。把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无疑能带动学生的思考,比简单重复课本实验效果好得多。
( 4) 实验技能竞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可以定期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实验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技能的准备和实验技能的考核过程中,实验技能得到提升,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开展实验创新工作。也可以将参赛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实验团队,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实验,成果向考核小组进行展示。通过实验技能竞赛,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2. 3 无机化学实验开放平台的建设
建立化学实验开放平台,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5]。抽出一件实验室作为平台面向学生开放,配备经验丰富而又富有热情的实验老师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指导工作。开放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6],有兴趣有想法的学生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以下工作: ( 1) 实验课实验操作的重复,熟练; ( 2) 实验课上实验项目的改进、优化; ( 3) 学生自行进行设计性实验( 4) 三小活动,即小论文( 科研) 、小发明、小创造。开放实验平台建立以后,部分学生实验兴趣很高,实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生中反映很好。
2. 4 无机化学实验考试模式改革
目前,无机化学的实验考试模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7 -8]。平时成绩一般占到总成绩的60% ~ 7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 ~30%。平时成绩的比重过大,而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观性又很强,这样导致平时成绩给出地不客观; 另外,期末考试单考核某一个实验操作,导致学生不太重视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考核需要进行改革,建立合理的实验考试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后的实验考试主要包含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面试三部分,其比例分别为50%、40%、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大,应该量化平时成绩考察的各个指标,以使平时成绩的给出尽可能客观公正,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实验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思考与创新,结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会,觉得这四个指标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分别为10%、40% 、40% 、10% 比较适宜; 期末考试不能只考实验理论知识或者只考实验操作,应该两部分都要考,所占比例分别为50% 、50% ; 期末考试前由实验指导老师组成面试小组,学生期末考试完后,进行面试答辩,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侧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或者实验创新能力,面试小组成员打分,取平均分折合后计入总成绩。
3 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推荐阅读: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论文09-28
实验教学探讨08-30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09-06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10-09
化学教学实验10-16
化学实验教学05-24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09-27
实验与化学教学12-04
化学实验教学中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