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化学实验教学(共11篇)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1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其初步科研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并且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紧密[3], 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内容多, 课时少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基因信息的传递,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涉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 知识体系复杂, 实验内容相对全面。但由于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减少课时以减轻学生负担, 导致实验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突出。
1.2 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医学联系少, 学生不重视, 缺乏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以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 学生只需按步骤操作,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无法认识医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及其实用价值, 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
1.3 医学生操作机会少, 缺乏参与实验意识, 基本技能较差
由于实验课时少, 为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说得多, 学生做得少, 教师往往是调试好实验仪器和设备, 准备好试剂用品, 学生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得到实验结果, 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同时, 实验室开放时间少, 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少, 基本技能水平低。
1.4 实验内容陈旧
高职高专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目前的实验体系沿袭普通高校传统的实验体系, 存在实验内容陈旧、起点低现象。实验内容既零碎又僵化, 各内容之间不连贯, 操作脱节, 方法简单, 手段落后, 仪器使用频率低[4]。而对于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实验课更重要的是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训练, 同时兼顾科学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其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2.1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实验教学以讲授为主, 结合板书、演示实验等手段, 学生自学、操作、讨论时间少,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生可先通过多媒体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 然后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 再逐步加强各种实验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 这种教学手段学生更易接受[5]。
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目的、意义、应用及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以便在实验课中采取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6,7],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或问题, 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与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分析[8]。
2.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 必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使之适应学科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保留部分经典的、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围绕两大核心物质 (蛋白质和核酸) , 向综合性、系统性实验转变, 使实验体系具有连续性、技能性、广泛性, 实验设置更具科学性[9]。综合性、系统性实验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实验思维, 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生物化学四大实验技术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的同时, 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构想, 为将来运用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打下基础。
依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结合多层次、多学科办学特点, 根据临床、药学、护理检验等不同学科, 选取不同实验, 尽可能选择含多项技术组合的实验, 使每个学生有操作机会[10]。加强基本技能培训, 提高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科学实验思维指导下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待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理论及操作后, 适当增加较复杂、耗时长的综合性实验[11]。
2.3 改革实验教学研究方法
长期规范的实验课教学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实验技能和创造性, 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12]。目前, 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实际操作机会少, 因此, 应在操作技能考核前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 在实验室开放时安排一名教师随堂指导, 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实验室仪器和场地支持学生进行设计性的研究型实验, 是一种学生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是一种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模式[1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 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并根据实验室条件, 自行设计完成;指导教师对研究方法和路线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 在此过程中, 学生进行试剂的配制, 使用相关仪器,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科研素养, 提高其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2.4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制作或引进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用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 把部分条件尚不成熟、耗资费时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全景、全程展示出来, 让学生反复观摩, 既可以节约资源, 又可以发挥学生潜力, 训练学生科研思维[14]。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观察到实验操作中的细微部分, 利于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 通过建立网上素材库, 收集与生物化学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新研究进展, 并将其补充到学习和实验中, 以拓宽学生科研思路及知识面。
2.5 改革实验教学管理
建立和完善实验管理规章制度, 如设备的管理等都应具体落实。与生物化学实验课自身特点相结合, 加强对学生规范化实验管理的教育, 将实验课成绩与实验课中的纪律挂钩, 规范实验操作流程, 教师严格按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每个实验明确要求的知识点, 使其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过程和环节加以监控, 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增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
2.6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也可以了解学生动手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15]。 (1) 加大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实验成绩由实验纪律、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4部分组成。实验纪律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避免实验中粗心、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的行为;平时成绩评定主要是观察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各种仪器的使用是否正确, 观察结果是否准确, 遇到问题是否有改变实验条件、探索实验新途径的想法;实验报告关注的重点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这可以分析和评判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考试以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为主要内容, 评价学习者基本技能和扩展能力情况。
3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加大实验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比重, 丰富其内容;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 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构建更加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探索性实验[16], 这既有利于创新灵感的产生, 也有利于新的思想火花在实践中得以及时释放。实验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趋于广泛化, 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其今后的科研、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篇2
一、第一次课一定要出色,抓住学生
医学院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的第一次授课一般都不是很重视,往往只是简单的教师介绍和聊天而已。第一次课一般都是绪论,而绪论一般介绍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基本概况,这些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学生也不以为然。但如果教师能在第一次课就将学生抓住,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何才能做到?第一次课除了讲绪论中的必要内容,教师应重点强调两个问题。首先,一定要把医用化学的特点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并在呈现过程中展现自己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医用化学和教师都有所了解。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并在讲课过程中不讲空话大话,而是实实在在展现出医学院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医用化学,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能够没有压力地学习医用化学。比如,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医用化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医用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最好告诉学生自己的办公地点、联系方式和邮箱,告诉学生随时可以解答他们的疑问,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有亲近感。现在大学生喜欢有亲近感的教师,而非刻板的教师。第一次课在这样处理之下,一般能成功地吸引学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医用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
因为课时和学生精力所限,教师要采取精讲的策略,重点突出地讲最重要的几部分。如何才能确定哪些部分需要精讲呢?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心钻研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进而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新奇。不得不说,现在医用化学有很多版本,每个版本教材的侧重点教师都要掌握。教师还要根据专业需求,了解该专业的其他学科,进而使备课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师,而非化学专业的化学教师,对授课内容一定要有所选择。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医学二字融入授课之中,使学生在课程中也能感受医用化学对于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学生听课注重逻辑性,所以教师讲课一定要思路清晰,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讲课顺序,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章节安排。当然,这必须提前设计好。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将内容从简单逐步深入到难点的安排,利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学习逐渐进入状态。在讲较难内容时,反复复习和提及以前的知识,可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有的教师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帮助回忆和记忆之前讲解过的知识,这个观点对于医用化学学科而言,有些偏颇。只有承前启后的方法才能有显著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从薄到厚的效果。
三、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严重淡化,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当前的师生关系并不如人意。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生源质量下降,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明显弱化。课堂之上师生交流很难良性互动,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无法和教师沟通,彼此之间就是简单的教与学关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数学水平和人品并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最能调整师生关系的便是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很多教师直接回办公室休息,很少会用这点时间来和学生交流一下。师生要想建立朋友关系,教师在课间就必须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有非常好的意义。
四、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启发式教学很适合医用化学教学。在医用化学中,一个深奥的理论往往让学生目瞪口呆,听得晕头转向。但是如果教师精心备课,将其分解成数个小问题,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小问题要非常简单,同时紧密联系能够环环相扣,直到解决最后的问题。比如讲杂化轨道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原子轨道什么时候杂化?为什么要杂化?哪些轨道可以相互杂化?杂化后的电子云形状有什么变化??sp、sp2、sp3杂化轨道有哪些不同?几个相互联系有简单的问题,既简化了教学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要承前启后,既能复习已学知识,又能介绍新知识,并且还充满了吸引力,比如来个悬念、做个实验等调动学生学习胃口。问题启发式教学最关键就在于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只有在非常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问题设计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如能很好地解决,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他们的创新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并不是局限一种,最主要是适合本课程,适合学生。
五、加大实验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医学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医用化学教师应该借助于此通过加大实验比例,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用化学实验相较于医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解答理论课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实验课和理论课比例问题,每个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最主要依据在于学生情况和专业需求。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3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也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鉴于生物化学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近几年来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 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考核方法的改革
1.1 改变实验课对理论课的依附关系
以往人们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把它当做了理论课的附属品, 认为实验课就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 而没有把实验教学当做专门的课程来学习。这种思想导致的结果是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课, 动手积极性也不强, 实验报告不认真书写, 甚至出现抄袭现象。这使得教师无法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个人表现做出正确的判断, 也不利于了解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实验技能。通过增加实验课学时, 把实验课建成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 把与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放在实验课上讲授, 使实验课的进度不再被理论课约束, 改变了以前不讲理论课就不能上实验课的不合理现象。
1.2 设立单独的考核机制
以往生物化学课程成绩中理论考试占80 %, 实验成绩占20 %。改革后考核新标准为实验操作 (20 %) +实验报告 (20 %) +卷面考试 (50 %) +实验设计 (10 %) 。其中实验操作由教师出题学生当场演示, 如吸量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微量移液器的使用等, 依据学生的现场操作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增加了实验设计, 把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 每组4~5人, 由教师给出不同的题目和实验要求,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自主选择实验项目,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分小组进行讨论,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论文给出相应的分数。通过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选题往往从实践和兴趣出发, 对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很大的益处。
2增开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用的多为方法成熟的验证性实验, 在正确的理解和严谨规范的操作条件下通常都能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使得学生在做实验时按部就班, 积极性不高[2], 压制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束缚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 从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整个实验内容中的比例。
2.1 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和鉴定是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项收效很好的综合性实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是生物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核心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用盐析法分离血浆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 用凝胶层析法纯化清蛋白, 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对纯化的清蛋白进行鉴定,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清蛋白的含量等。应用PCR技术扩增血红蛋白β-基因实验是结合本校特色血红蛋白研究开设的又一项综合性实验。从该实验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既掌握了PCR扩增基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又学习了血红蛋白基因的编码、结构特点和染色体定位等知识,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实验的开展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有助于学生对各章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到了更多实验仪器的使用,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异常血红蛋白的筛查是本校开创的一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有创新性的实验, 目前国内其它医学院校尚未开设这个实验。该实验特点是筛查范围广泛、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学生容易掌握。首先学生自采耳血, 进行血红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然后把血样的电泳结果通过与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分析, 对结果是否异常做出判断。该实验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和血红蛋白的相关理论知识, 而且为教研室持续开展与异常血红蛋白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 是一项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色实验项目。
3开放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参与到生物化学实验中, 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更高一级的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实验的机会, 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内容的提高和创新。开放实验室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 (1) 由于学生在规定课时内会有一些实验做不好, 没有获得预想的实验结果, 通过开放实验室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由教师单独指导重新完成实验, 以便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内容; (2) 我们把高年级学生, 包括研究生的一些实验和教师的一些课题发布在校园网上, 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来观摩实验, 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有些学生一直参与实验直到毕业并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这对他们未来的科研之路有了很大的帮助。这种开放实验室的模式不仅加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以后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4丰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内容复杂抽象, 实验技术更新发展较快, 旧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不尽人意, 让授课效果不很理想。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改变教学手段方面, 我们将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大力发展, 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实验技术操作方面的影像和动画演示资料, 用多媒体观摩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实验技术, 而不是只用单纯的文字,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本来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直观,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小结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符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坚持了“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把这种改革模式继续深化下去, 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朝辉.医学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2) :121-122.
[2]史锋.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1) :247-248.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4
利用 PACS(通信系统)和医学影像存档来开展核医学实验教学活动,不仅是医学影像试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还是医学影像学试验教学方法上创新的新趋势。本次研究,为了培养学生超强的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对核医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平台研发与应用
1.1 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发可以直接从核医学影像科的临床资料中,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以及教学价值的 ECT(核医学影像)图像,并且针对每一份ECT(核医学影像)图像,撰写出相应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将这些整理好的ECT(核医学影像)资料存档于SQI服务器当中,并建立起一个数字化核医学影像试验教学平台,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客户端调阅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该实验教学平台应该具备有图像上传、管理、检索、浏览以及实验报告提交和教师批阅的功能,满足教师的试验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1.2平台应用
1.2.1 基础实验核医学的基础实验部分,首先应该让学生准确的抓准医学图像的`基本信息,例如器官组织、显像类型 ( 静态 / 动态、平面/ 断层、阴性 / 阳性、局部 / 全身、) 以及显像仪器 (PET/SPELT)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握核医学影像的显像原理。教师应该围绕核医学图像的重点进行分析,例如器官组织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显像剂分布等等,尤其是显像剂分布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分析核医学影像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正常核医学影像与非正常核医学影像,使学生掌握各类组织器官的核医学影像显像特征;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非正常核医学影像的表现,使学生时刻记住“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判断规则。教师分析完核医学影像后,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该核医学影像的表现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再对该影像进行诊断 ( 注:非病因诊断 )。最后,把自己书写的实验报告和教学平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存在错误或偏差。
1.2.2 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核医学影像进行比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从数字化医学影响实验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中,调取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图像,并针对对该图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原理、应用以及适应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将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与该疾病器官的其它医学影像图像(例如:B超影像)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能力。
1.2.3 设计性实验教师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临床病例资料,设计出医学检查的最佳项目和最佳方式,再针对相应的检查项目、方式,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分析,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综合分析能力。
2应用结果
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实现了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变革。核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由人工教学转变成数字化教学,核医学影像教学方式,由临床科室现场教学转变成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探究式靴子。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使得核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化,目前,在本院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中,已经归档了近万份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其中,核医学图像类资料就占了 30%,完全能够满足本院的实验教学需求。核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为 3 个层次,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原来比例是 10:0:0,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变成了 5:3:2,由此可见,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开展率得到提升。之前,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至达到了75%,现在,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竟达到了96%。
3讨论
高职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高职 医学类专业 有机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3—02
有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药理学等课程)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属于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机理等等。在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及结构时,许多有机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近,许多学生易混淆;而在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非常吃力,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来自技校、中专和职校的学生,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生源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相差极大,他们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职医学专业有效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展开讨论。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其中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其掌握的化学知识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对有机化学的认识非常有限;而来自高中的理科学生,其有机化学基础相对扎实。由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厚此薄彼,不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对有机化学学习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而当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简单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对有机化学掉以轻心,同样学不好有机化学。因此,在高职医学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要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正式开始前,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交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又比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中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点。
2 保持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相对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相对较难,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反应机理复杂难懂等特点。对于化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来自技术、中专和职校等没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有机化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因为强烈的失败感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克服各种阻力,争取学好、学精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很多。(1)有机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述他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洗涤剂,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洗涤剂拥有什么独特的结构让它有洗涤作用,它起洗涤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设问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激起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调有机化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关键。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目前市场上95%的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有机物。如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对这种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就是通过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再酰化制得的。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复杂难懂的有机物结构等。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时,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2)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教师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老师书写的笔记用于课后复习。在传统课堂经常存在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现象,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要适当地记笔记,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并做积极的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复制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在课后即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4 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6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首先, 实验教师完成前期实验的准备工作, 教师再讲解某个实验的实验原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沿袭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 其内容偏重于对课堂理论的验证, 忽略了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素质。
(一) 对生物化学实验重视不够
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积极, 且实验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 实验课程教学明显落后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知识, 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 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
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授课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每年2000多名, 临床专业专科生每年1000多名,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每年100名, 中医专业150名。实验室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 现在正在新建另外的基础实验教学楼。另外, 高级的生物化学实验设备价格昂贵, 维护条件苛刻, 使用成本较高, 限制了实验项目的开出和实验质量。例如, 紫外分光光度计只有三台, 缺乏紫外扫描紫外仪, 凝胶成像系统只有一套, 核酸电泳仪和蛋白电泳仪各只有一套, PCR仪只有2台, 氨基酸分析仪也只有一套, 如果这些仪器在实验运行中损坏, 实验将无法进行下去。
(三) 教学与教材不统一
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学与教材时有不统一。目前, 生物化学实验教材版本众多, 如李慧芳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 黄建华等人主编《生物化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等, 因作者想法和思路的不同, 表现在教材中的整体设计路线和章节设置也会不同, 但不同的授课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选用不同的教材, 使得学校购买的教材经常改变。在教学中,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模式, 倘若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教材知识点不协调, 学生就不能在教材的相应章节中找到学习的知识点。
(四) 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模式陈旧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验证性实验, 很多实验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例如,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测定、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血液中转氨酶的活性测定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 学生不必思考就能完成实验, 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设置, 这样使用的仪器比较单一, 大中型仪器使用较少, 对学生熟悉大中型仪器的使用不利, 也不能够有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思考, 缺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一) 实验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 现代教师应抛弃传统落后的理论教学为主, 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先进理念,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的学习。
鉴于大一新生生物学、医学基础知识薄弱, 我们在培养方案里尝试开设基础生物实验课程, 补充新生的生物学、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生物实验包含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对于这门课程, 学校也细化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实验课从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 进行独立教学, 客观上有助于强化实验教学的功能。已有的结果表明, 本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和设置卓有成效, 是医学院校实验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二) 改革实验内容, 设置合适的实验项目
当前的实验课程进度表安排基本上参考理论课程的进度, 与理论课程的进度稍晚, 这样会出现实验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后果。实验项目设置的顺序应按由浅及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各模块安排更优化, 实验类型更合理, 不同的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应不同, 有侧重点, 甚至可以考虑完成理论教学后再进行实验教学。
作为实验教学的深化, 我们考虑实验项目开设的时候, 在保证开出基础的实验项目同时, 结合授课教师的科研工作, 尝试将深入的实验内容渗透到实验课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应该会收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科研工作属于原创性的, 当开出这些研究性实验, 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同时会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也相应完成, 取得双赢。将高等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在学校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医学生物化学发展迅速, 为适应学科及教学的发展, 实验教学人员每五年需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并对实验项目进行修改和补充, 及时更新知识和新方法。我们生物化学教研室已完成了适合医学专科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教材编写。教师通过参编实验教材, 将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且更有利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四) 优化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 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抛弃传统落后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出高效率、高质量的实验课。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前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标记问题, 思考并记录实验操作时可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教师开始分析实验时, 对一些关键的地方通过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怎么进行操作, 操作中应该怎么做,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这些方面不能直接讲解给学生, 逐个启发学生让他们思考, 这些问题在操作中应该怎么解决。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我们还发现, 多媒体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颇有帮助。利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操作能够更清晰、直观,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效果明显。多媒体教学还能规范实验操作, 明显减少实验错误, 实验误差也明显降低, 这样既使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更丰富, 又补充了实验教学, 实践表明成效明显。
(五) 完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以综合检验学生实验素养和动手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出发点, 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落后的以考核实验报告为主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 (出勤率占20%、实验操作过程占30%和实验报告占10%) 加期末实验技能考试 (占40%) 组成, 改变传统的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占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 使实验操作过程与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并重。
出勤率是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考察一个学生对实验持有的态度和重视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因此, 我们认为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比较合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规范学生的操作, 指导实验, 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这是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大头部分, 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部分, 对于分析独特或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实验报告应加分, 鉴于实验报告是学生已完成实验之后所作, 只占总成绩的10%。在期末实验技能考试时,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操作,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实验结果与预期误差不能太大。操作内容不能太单一, 必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实验;既要考察学生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又包括动手实践技能。把综合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能力作为重点, 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期末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也是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重点。
综上所述, 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师来说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使目前学生的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逐步转变, 重视实验教学, 使之与理论教学平齐。并借助多媒体实验教学等手段, 探讨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够深入推动我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发展, 最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本文总结了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包括对实验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改革实验内容, 优化实验项目;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优化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完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医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梁亦龙, 谢永芳.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 2008, (1) :43-44.
[2]张俊杰, 贾长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9) :114-116.
[3]袁思霓, 许本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15) :12-13.
[4]常怀普, 徐水.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6) :222-223.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7
一、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我们以前进行的生物化学实验,其实验内容和考核方法都有弊端。
1.实验内容弊端。我们以前给学生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一般是理论课讲述了相关知识,接着安排这个知识点的实验课。例如,理论课讲述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次实验课的内容就为“蛋白质的沉淀凝固”。课本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的实验结果, 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实验操作中也不主动思考。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太多,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以前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成绩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忽略了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有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很差,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也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项目进行改革。 我们以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NA的提取与鉴定、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等。改革后的实验内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氨基酸纸层析、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提取与鉴定等。经过对实验项目的改革,去掉部分淘汰实验和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比例,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提出实验的总体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先进行分组,实验小组的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预实验、制作幻灯片、小组课堂汇报这样的程序完成整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成功了,学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如果有些实验不成功,带教老师进行引导,分析失败原因,再重复实验。这样,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避免了个别学生不动手操作、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2.自编生化实验指导教材。我们以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有的内容目前已淘汰,有的内容不适合医学生,因此,我们参考了周爱儒主编的《生物化学》,药立波主编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赵亚华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刘吉民主编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讲义。 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保留经典的实验内容如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外,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如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等的比例。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分光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基本实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知识传递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实验时,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结果,准备好试剂,调试好实验仪器,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完全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各个准备阶段,例如试剂的配制、试剂的分装、仪器的调试等,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先做后讲。我们以前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 一般是老师讲完后学生再做,有时为了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教师参与过多,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为此,我们决定采用先做后讲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讨论,整个实验做完后,让学生总结规律,老师只做归纳性、提高式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获得真知的喜悦。
5.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知识很抽象,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递信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较多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师生共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都采用黑板板书,操作也只做一些简单的示范。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有一些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 现在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把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仪器、操作步骤等做成幻灯片,比板书看起来更清晰,把实验操作也录成视频,做实验前先看一段实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然后再操作,避免了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这样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6.开放实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决定进行实验室开放,便于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预实验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实验。(1)带教老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电子天平、台式低速离心机、超低温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电泳仪、烤箱、手提式不锈钢消毒器、分光光度计、PCR仪等。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 维护实验室及其仪器。(2)实验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从18∶00~22∶00,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带教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轮流值班,随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7.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前学校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师科研。我们根据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各类文献资料选定实验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课题题目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预实验,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实验完成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做完了指导教师科研的系列实验,就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书写科研论文。
8.优化考核标准。实验成绩由以往单一实验报告成绩来评定的状况,改为由下述四项成绩构成:实验成绩=实验平时预实验(占20%)+操作成绩(占10%)+ 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期末笔试成绩(占20%)+ 实验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20%)。这样的考核标准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健,苏金,刘新平,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5):531-532.
[2]沈世斌.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28-31.
[3]张翠微.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设计思想的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7(12):85-86.
[4]李小洁,范浩.多媒体技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科技信息,2011,(11):167-173.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8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 改善教学条件, 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 所以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实验室面积将大幅度增加, 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 更能满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 从体制上提高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地位, 重视师资的培养, 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 稳定实验技术人员,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实验教学队伍, 为实验室的开放、学生自主实验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学生综合研究素质培养, 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执教老师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按照所列步骤完成实验,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室研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将生物化学实验的开展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并拟定一个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课,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我们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 设立多项综合性实验项目, 如开设的“过氧化物酶提取、分离、纯化以及鉴定”, 将原有的几个实验, 通过整合并增加一些新内容, 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实验内容。该内容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测定、酶活力测定, 要求学生计算酶的比活率, 掌握同工酶电泳的内容。本实验内容难度中等, 涉及多个知识点,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细化实验方案, 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加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使用与科研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来替代验证性实验, 从总体上提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
在实施设计性实验时, 提前一个月向学生布置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查阅文献, 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实施前一周由教研室教师集体审阅学生的实验方案, 检查其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实验从头到尾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独立完成, 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 教师在旁指导协助,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后,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学生在实验当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通过设计性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还要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 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 各占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给出。实验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笔试成绩和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笔试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等, 占实验考试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通过实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后当堂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实验是否成功, 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并真实地反映实验情况, 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给出成绩, 该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70%。此考核方式能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情况,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加大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投入, 改善实验条件, 重视实验教学, 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实验内容,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既抓好基础实验技能训练, 又充分利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摘要:为了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本文提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8)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9
创新是指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具有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的主动精神,在复杂、迷茫、艰苦的情形中有所突破有所发展。(1)现代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各个公司也招不到相应的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时代赋予了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2)同时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3)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分析其不足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去通过实验教学来改进这些不足。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医学化学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4)因此创新性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1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5)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高校规模也不断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而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使得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6)对此,各高校以及各地区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但是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对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度不高。有时候有创新的意识和倾向,但也不会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做出有意义的行动。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创新精神,因此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2)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大学生不参与任何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思考,举一反三,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大学生有创新的热情,但因所学知识的不足和缺乏创新的引领者而无法制定出创新的方向。同时因为课程内容多且具有重复性,再加上学校给予的学时少,学生对所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的做到理解,很难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古板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我国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7)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了阻碍。
2.1 个人方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手机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电子小说和电视剧,每天都会在这些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去很好的理解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为了避免期末考挂科,有的大学生只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的科技创新活动。有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不够,从而不敢去尝试。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不善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协作缺乏沟通,缺乏创新思维,即使有创新意思和创新灵感,也会稍瞬即逝。(8)而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专科或者是小专业,不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并且对创新也没有兴趣。在实验方面,由于学生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对实验的态度不端正,导致他们应付式的去完成,被动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地去学习,对每个实验的细节问题不问缘由,更不用说去积极思考问题。(9)
2.2 学校方面
学校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所作出的措施却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科研方面的老师不够。教师的创新素质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10)然而一些高校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学生想要参加创新实践项目,但却缺乏引领者。同时学校里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学校安排的课时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加快了授课的进度,这就导致课堂上沉闷乏味,学生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使学生掌握不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安排的理论课较多,实验课比较少,这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理论与实践不能够相结合。对于实验课,好多高等院校目前采取的是大班学习的方法,一个实验室只有一个老师在示范,所有的学生在旁边看,再加上学校实验器材有限,这就使得有的学生不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学校实验室少,并且不对学生开放,所以即使有的学生想利用课外时间去做实验,但却因实验室的缺乏而不得不放弃做实验的想法。
2.3 社会方面
虽然我国很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提供必要的资金来培养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社会上的科研氛围不浓,很多人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之,对于当代的医科大学生来说,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中之重。而在医学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尝试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再通过相应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医学化学实验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其考核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国家接班人。医科大学生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是理论走向应用的唯一途径,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实践,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学习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将大班教学转变成小班教学,课上老师由实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引领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模式。
3.1 实物教学
课前学生按照导师制的分组坐在一起,每个小组派一人到器械室领相关的实验器械。两个老师分别带五个组进行实验示范,每示范一个动作老师都仔细的讲解。接下来的时间各个组领相应的实验物品并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组长要给每个组员分配相应的实验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参与到实验中。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的记录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结果。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每一个小组,如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要指出并指导其正确的操作方法。课后每个小组要自己找时间来对自己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分析其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和实验的误差,最后每一个小组写一份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等)。
考核方法:(简答题加操作题)首先每个学生抽选一份笔试题(每一份笔试题题目都不同),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时间到直接上交。接下来再抽取实验操作题,根据自己抽取的题目进行实验,每一个组五个学生,组内每一成员的操作题都不一样,并按抽到的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每一个组都有一位老师在旁边监督并打分。
3.2 模拟教学
实验课时每个学生按学号找到自己的机位,并打开相应的模拟实验系统,观看实验视频,接下来根据刚才看的实验视频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如果选择错误的器械或步骤,系统将会发出提示错误。课后也要根据模拟实验来写实验报告册并协商模拟实验的优点与不足。
考核方法: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打开系统的考试试卷进行答题,错一题系统将会进行相应的扣分,最后提交,提交成功后系统将会显示最后的得分。
4 学生的收获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验证某个实验原理,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种仪器的使用,而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将学生转变为独立的操作者,学习者和创新者。因此,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操作,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怎样才是合理的、规范的操作方式和操作技巧。不管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所成长。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通过医学化学实验不仅能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好地理解分析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其创新潜能,提高本身的创新能力。
4.1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细心谨慎的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动脑去思考问题,做到眼看、手动、脑动,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中获得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4.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是按五人一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五个人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使实验成功。通过不断的分析讨论,才能得出实验数据和结果,这样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团结协作,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思考中培养起来。
4.3 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和冒险的精神
创新需要一定的热情和敢于冒险精神。没有热情就不会去坚持,没有冒险精神,就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挑战。动手实验就是创新的开始,每一个步骤就是一种挑战,你不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有不断的去实验才会有所收获。
4.4 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学生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等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模拟实验的生动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 结语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 改革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临床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生化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就是生化实验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目前,生化实验多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直接明了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受影响。为此,本教研室结合新兴医学院校的特点,对生化实验的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并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会分析、研究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设立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含量测定;质粒DNA酶切、连接、转化及重组体筛选等。内容包括了电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质粒的制备等。这些实验内容难度中等,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相互有联系的实验重新整合成综合性实验,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在一个实验中系统连贯的体现出来。同时,减少了重复学时,也可节省实验耗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验时,可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细化实验方案。教师审阅后,学生即可展开实验。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实验目的,严格要求学生
实验课是理论的延伸,同时又是巩固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学生懒散随意,在实验操作时不按要求操作,严重影响了实验课堂秩序和实验教学质量。因此,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学习意识。
(一)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
课前预习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不仅要预习实验的各项内容,更要预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通过课前提问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做实验,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规范示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规范的操作,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教研室在每次实验前都要进行预讲预做。对整个实验过程从讲授开始到实验操作,完全按照上课流程演习一遍,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试剂的纯度、仪器的使用温度、操作熟练程度等。通过预实验,及早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在第一次生化实验时就应使学生学习规范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量管及微量加样器的正确量取、溶液的混匀法等,然后学生再通过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同时,每次实验教师进行巡查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操作,为今后的实验及科研打好基础。
(三)及时小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对不成功的结果启发学生分析,剖析失败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研室为各实验室都配备了一本记录本,记录实验课及实验报告中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在本次或下次课前针对这些问题给予解答,通过及时的进行反馈进一步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三、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改进评分制度,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研室将实验成绩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入学科总成绩。实验成绩由课堂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试成绩构成。课堂操作成绩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听课情况、动手积极与否、操作有无错误以及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在课堂上抽查学生做某一项实验操作,考察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熟悉及掌握情况。在本次课后结合出勤,对每位学生评分。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本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教师再对其点评、计分。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授课前进行统一反馈。最后,在本期实验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现场考核,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开放实验室
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实验平台,如场地、试剂、仪器设备等,配备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内容为现阶段所讲授的实验内容及其拓展与延伸。实施时,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可以选择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开放实验室,弥补部分专业实验学时有限的缺陷,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不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医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连群、柳春、王艳杰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
[2]刘美玲、刘立鹏、田智等.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
[3]梁亦龙、谢永芳、舒坤贤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2008(1).
作者简介:
王琳(1986— ),女,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
关于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11
1 改进实验内容
古人云:“授之于鱼, 一饭之需;授之于渔, 终生受用”。由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已经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多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逐步淘汰验证性实验, 使实验内容和操作紧密相连, 整个实验内容可囊括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如DNA的提取, 基因克隆,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完整的科学实验思维和思路, 同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应有正确的理论推导, 使解释具有说服力[1]。增加设计性强的实验, 提高了实验的难度[2]。务必使学生改变仅看书而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就能完成实验的思维模式。比如:将血清蛋白质的纯化及电泳两个小实验综合在一起, 组合成一个“大而完整”的实验;将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运用到本科实验教学中, 锻炼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查找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最后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更新, 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2 改革教学方式
要贯彻一种“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将与临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熟知的例证联系起来, 并考虑学生所在年龄段适当地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方式引入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动手, 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式地完成实验, 促使整个实验过程都具有探索性、挑战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记忆牢固, 并能灵活运用。
通过介绍实验与临床、科研的联系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化学实验在其今后工作中意义不大, 不予重视, 因此要着重强调实验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2], 如:血糖、尿糖的检测, 对辅助诊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DNA的提取、PCR等不仅是科研的常规技术, 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比如亲子鉴定, 病毒检测, 疾病诊断等, 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对提高学习效率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投影、录像、CAI课件等工具, 将抽象、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的辅助教学手段[3]。因此,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声音、动画等, 动态演示抽象的反应过程, 便于学生理解。例如PCR的原理及具体过程, 学生很容易建立起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局限性, 提倡教师采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手段所具有的概括性强、形象直观等优点的基础上, 教师可将每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左侧, 并标示出重点和难点。对于一些如血糖测定, 蛋白质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重要的过程, 应该把每个反应步骤边讲边写在黑板上, 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遇到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并最终得以解决, 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完善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近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 这种做法欠佳面, 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成绩, 也不能评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4]。生物化学实验成绩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 包括:出勤率, 实验报告成绩, 课堂讨论表现, 实验操作技能。其中实验操作技能注重学生的手工操作和仪器操作。个人认为, 实验报告所占比例不应该超过60%, 其中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讨论最为重要。课堂讨论方面, 对于积极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加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 带教老师要勤走动, 多观察,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操作, 做到随时解惑答疑。每次实验课结束前, 应对目的、内容、过程、结果等进行归纳总结, 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每次实验开始前, 应该对上一次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 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加以表扬。及时公布通过考勤、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操作技能等综合而得出的每次实验成绩, 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纠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手段不断进步,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兴起, 应特别重视医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掌握, 以适应现代科技的步伐。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探索, 从而完善自我, 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有限力量。S
参考文献
[1]程筱雯, 朱华庆, 周青, 汪渊.关于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医药, 2006 (1) :72-73.
[2]严玉霞, 林春兰, 吴志慧.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4) :764-765.
[3]陈瑾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6) :1178-1179.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推荐阅读:
医学化学教学论文05-25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医学07-14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医学01-15
医学生物化学09-28
高职化学与医学10-12
医学基础化学论文10-29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08-03
医学校实验室化学实验07-0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