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独立实验室

2024-05-31

医学独立实验室(通用10篇)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1

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法律上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资格进行独立经济核算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医疗机构,能立场公正地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医学检验中心。独立医学实验室通过资源的整合、样品的集中检测、试剂耗材的批量集中采购等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既提高了检测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患者“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我国也已有多家独立医学实验室,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就职于一家民营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设备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和档案管理,参与了实验室ISO17025体系认证的整个过程,现将我实验室档案管理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 认识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归根结底就是关于设备历史的记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设备管理的好坏。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然而各个地方及医院的设备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规范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以下简称“认可委”)会制定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设备管理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要求,指导我们提高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水平。由于性质和市场竞争的原因,独立医学实验室通常都会进行相关的体系认证,设备档案中的资料、数据和记录反映了实验室能否按照认可准则实施,做得是否正确、及时,因此它也就成了认可委的专家在进行现场评审时的必查内容之一。我们在做好设备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避免出现现实工作做得很好、别人却认为你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设备档案管理是为设备管理服务的,应该随着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而发展,彻底纠正档案管理就是“保管档案”的旧观念[2]。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验室生成了程序文件《设备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档案管理程序》明确规定了设备档案的内容、各部门的职责、记录资料的归档、档案的借阅、保存、销毁等内容,并在实验室内部进行文件的培训和考核。同时任命1名设备管理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和设备档案管理,各专业组也要任命1名档案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组所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其工作上报设备管理员。建立档案管理的奖惩措施,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与每季度的KPI考核及年终评优挂钩,做到不碍于情面,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只要每个人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切工作都会变得简单有序,明确的制度和个人职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3]。同时,还要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制度进行补充、修改,相关的专业组还要出台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归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 设备档案的建立

每一种医疗设备从申购到报废都要经过购置、安装、使用、报废4个阶段,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应随着设备的变化而跟踪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把关。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应配有1个档案盒,档案盒上应标注有设备的名称及内部独有的设备编号。同时,实验室应制定1套设备档案手册,内容包括与设备相关的各种记录表格。如《基本信息表》包括设备及制造商的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及该设备的唯一内部编号、当前所处的位置等内容;《设备启用验收记录》记录设备的验收情况,如设备的合格证、装箱是否符合标准,说明书或其存放地点是否正确;《设备维修记录》记录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信息。建立设备档案时应如实登记这些记录表格,由上级领导签字后放入档案盒。档案盒应建立目录,方便归档和查找,目录应与里面的资料相符合,并随着档案资料的变化而随时更新。

4 资料的收集

(1)大型仪器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参与部门设备开箱验收,将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好,并将与设备相关的合同(原件保存在采购部)、发票(原件保存在)复印后归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阶段应随时收集资料,如仪器的安装报告、校准证书及此过程中所有的数据记录。

(2)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1)新设备调试好后需要进行检测系统验证,与当地的“三甲”医院进行比对,并且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每年还应由厂家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校准;(2)仪器的电极、光源、加样针及其他重要部件更换后,都要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确保仪器符合检测要求;(3)目前,独立医学实验室都在走全国连锁的发展模式,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会在各个分点之间流转,经过运输,实验室接收设备后也要对该设备进行校准和相关的检测系统验证;(4)酶标仪、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需要检定的设备应定期送往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4]。要将这些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资料以及报告证书完整地收集起来。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档案里仪器相关的SOP进行更新,确保其为有效版本,与仪器使用部门正在使用的SOP相一致。

(3)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无论是生化分析仪、基因扩增仪、电子天平等需要检定校准的设备,还是离心机、组织脱水机等需要做功能检查的设备,每次的维修信息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如仪器出现的故障、维修技术人员的详细情况、具体维修内容、零部件更换情况、维修费用、修理后设备使用状况和性能指标等,为以后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各种小型设备的说明书、保修卡等可以统一放在一个档案盒或专门的地方保存,方便平时查找使用。

5 记录的归档

(1)仪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归档材料,如仪器的操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一律按照文件规定格式书写,文字材料要清晰,永久保存的文件不要有红笔、铅笔、纯蓝钢笔、圆珠笔等不牢固笔迹。档案管理员要对设备的各项记录进行监督,规范设备使用人员的行为,确保归档的所有资料符合文件管理的要求。

(2)设备管理员应了解各部门文件的形成规律,根据各自的归档范围,有目的地进行收集,如各种操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可以按月归档,设备的维修、零部件更换记录可以按季归档。尽量将资料收齐,以便日后分析使用。

6 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及其职责

(1)档案管理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使档案管理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及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同时也为了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实验室将设备管理和档案管理任命为同一个人。这就将档案管理与设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建立了与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档案管理员参与从设备的安装使用、校准、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加了解设备管理,可以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5]。

(2)档案管理员还应对档案室进行日常的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鼠、防潮等防护工作;档案保管员应定期检查档案的保存情况,对损坏的档案应采取修补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

实验室工作人员如因工作需要查阅有关档案,档案管理员必须进行确认,经过其批准后方可借出,并进行相关登记。档案管理员还应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做到不失密、不泄密。

在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市场化的特点要求其在管理上相比医院要更加的科学规范,设备档案的管理也应如此。设备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不但对实验室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也是ISO17025、ISO15189等相关体系认证时评价实验室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主动、积极、细致的工作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实验室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论述了独立医学实验室设备档案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其在实验室进行体系认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指导、规范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介绍了一种与独立医学实验室相适应的设备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其在实验室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独立医学实验室,体系认证,设备档案,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瑞峰.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装备,2007,20(1):25-26.

[2]王萍.全过程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45.

[3]丁振宇.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与档案分类法操作指南[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53.

[4]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S].2005.

[5]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创建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1):46-47.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2

2.1 理论与实验教学分而不离、相辅相成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等,如果实验课程独立,那么从教学进度安排上应该是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但是从教学实际效果考虑,某些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却并不适宜脱离实验课程或实践。比如中医四诊的基本技能训练,就是理论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所以,即便是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也不能完全脱离于理论教学,这就需要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理论与实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

2.2 实验课程设置虽合不并、循序渐进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之后,虽然有一部分实验内容必须依附于理论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之后的综合运用和自主创新。由于教学目的不同,可以考虑将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分为2个部分,为理论教学服务为目的的基础性实验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设计、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尽量与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密切联系、配合;综合设计及创新性实验则应安排在相关课程结束之后,着重于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灵活地设计、安排实验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包括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设置实验步骤等,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可行性论证后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等。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动手、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

此外,还可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合理设置并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科研等实验项目,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有益补充。

3 结语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42-0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在中央“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的指导下[1],高等医学院校顺应全国高等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之趋势,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对结构布局也进行了调整,使一部分原属卫生部领导的医学院校变成由教育部领导,部分独立医学院校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高等医学教育出现了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及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两种主要的办学模式。这两种办学模式究竟谁更适应当今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谁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医学人才的需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试图从办学类型和层次、组织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学科课程结构、校园文化、附属医院管理等方面对这两种主要的办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办学类型和层次之比较

办学类型和层次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多样性、动态性。也就是说,一所医学院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是在多年、长期的办学历史经验中形成的,是以其自身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面向等为依托的。不同的学校办学类型和定位不同,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类型和定位也会不断调整和变化。这些都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我们必须尊重并且遵循这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一蹴而就。

办学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研究型、教学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等。办学层次可分为: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每所大学在其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逐渐形成自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即使是高水平大学也无法做到每个专业都一流。医学院校并入综合型大学之后,也不可能一并则优,一并则强,其办学类型和层次的科学定位问题依然存在。若二者层次相当,则作为下一级学院的医学院可做适当的调整,以使自己的办学类型和定位与综合大学基本保持一致;若低于并入的综合性大学,一般情况下,医学院会上移自己的办学类型和定位,这就存在一个拔苗助长的问题,因为其自身的办院规模、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面向等可能没有相应的实力或者说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是违背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规律的;若高于并入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将会有积极性被压抑的问题。二者的矛盾如何协调,办学类型和层次如何统一,这是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组织管理模式之比较

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在漫长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且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而言,校一级管理层包括校党委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如组织部、宣传部、纪监处等,和学校行政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如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二者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并非截然分开、互不干涉的,这是由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党政互相制约的机制所决定的。教学单位包括各二级学院,独立设置的科研、教辅机构,以及附属医院,其中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又有各自的分设组织机构。医学院校对外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对内具有领导统筹学校各项事务的权利;各教学单位在统一的行政管理事务上接受党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安排,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管理等事务上有自己的决策和执行权。这样,整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基本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倒三角形体系,这样就能确保各分管机构和教学单位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的组织管理主要采取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集权式管理,原医学院校绝大部分管理机构被撤销,主要管理职能都集中到校一级,医学院(部)原则上只设教学、科研办公室,不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第二类是分权式管理,原医学院校的架构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原行政机构的管理权限基本不变。医学院(部)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大学对医学院(部)采取宏观管理,主要是目标与规划管理。第三类是集权分权式管理,决策权由大学统一掌握,医学院(部)只保留相应的执行机构,可依据学校大政方针、政策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发展规划和策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2]无论上述哪种模式,医学院由于已不再具有学校最高一级的办学地位,因而也就失去了独立法人资格,其管理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人才培养之比较

我国的医学院校长期以来各种学制并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始终把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以培养从事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兼具医学科研和教学能力。在知识的构建上,要求学生掌握深厚的医学专业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技巧,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以成熟的技术和医疗行业规范为基础,培养学生胜任医务人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校的中心工作都服务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学校的主要活动都围绕医学生医疗实践技能的培育展开。在这种人才培养种类单一、目标清晰明确的办学体制下,有利于集全校之智慧,举全校之合力,共同实现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同样以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主,相比之下,其人才培养优势在于: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较好的人文环境与优质的学科资源,强调素养、能力与学识等方面的多层次培养,让医学生在良好的专业技能之上,发展更高的整体素养与综合实力。避免了单一学科院校教育较为闭塞、自成系统、办学理念相对狭隘的缺陷,转变了独立医学院校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统一,成才标准一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格局,把握与综合性学校合并的机遇,进行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开拓更多的人才培育模式。在综合类大学中,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发展进步,另外有着优质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均为培育创新型医学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医学生进入综合性大学后,能够在更广泛的学习范围里了解各个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后再确立主修学科,且确立主修专业后,如不满意,亦能够较方便地转换专业,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专业特长及能力优势得到较大程度的展示与发挥,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学术倾向,发展学生的潜能。相比,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医学教育学制长,办医学教育投资大,成本高,效益相对较小,且由于医学院仅为综合性大学的众多教学单位之一,因而,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有些政策、措施、办法都难以向医学院倾斜,医学院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其次,由于医学科学的专业性较强,普通综合性大学对医学教育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缺乏认识,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医学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仍沿用原有的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势必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学科课程结构之比较

我国的医学院校大都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这套学科课程体系固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如群体知识结构雷同,个体学科基础薄弱,学生学术视野狭窄、综合素质不高等,但确确实实在长期的医学教育教学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在学科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也在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如加强了基础医学学科之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借鉴了西方医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探索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教学,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以临床问题或病例为引导,为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甚至通过不同的方法加强与综合性大学合作,拓宽口径,夯实基础,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同培养医学人才等等。

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众多,门类齐全的优势,积极推进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表现在:首先,有利于加强基础学科。在医科院校,基础学科由于不是医学专业学科而往往不受重视,而在综合性大学,它是大学学科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受重视程度,有利于其发展。其次,有利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各学科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综合性大学里多学科并存,不仅方便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提高,从而培养他们更广阔的视野、更深的理论素养和更强的动手能力。再次,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集中在同一所大学,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边缘学科的发展。[3]与此同时,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也会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如公共基础课部(教研室)一旦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其在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学科中便失去了优势;教师与教学设施的归并,尤其是原医学院教师与并入大学相应院系教师之间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内耗,不仅不能体现和发展其优势,反而会削弱原有的力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五、校园文化之比较

无论是综合性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他们在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校园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践行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如浙江大学的求实思想、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理念等,既体现了其办学风格及传统,也对我国高校办学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医学院校因为其本身的医学单科性质,缺乏人文社会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依托,所以,其校园文化建设亦以医学类学科为主要特点。而把医科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一方面是组织形式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两种或多种校园文化的交融。由于原有各高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过程中,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维特点,进而在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及处理问题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类文化氛围与思维特点又会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及日常办学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以其“严谨、求真、务实”为特色,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其“活泼、包容、自由”见长。因此,要使院校合并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文化的整合与重构不可忽视。几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校园内并存,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难以调和的矛盾,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合并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合并后上海医科大学形式上的“复旦”化对于一个独立办学近百年的医科老校而言,确实是难以接受的,对于那些老教授和学制横跨两校合并史的原上海医科大学学生来说,更是感觉一夜间变成了复旦人,而且是被“边缘化”了的复旦人。[4]这种文化的兼并对身临其境的师生员工来说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文化剥夺以及归属感的强烈丧失。因此,我们决不能单纯地去用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或者几种文化,要消除这种不和谐,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调和相互之间的文化的差别以及由这些差别造成的思维特征、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价值取向。

六、附属医院管理之比较

合并之后又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附属医院的从属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附属医院肩负着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三大重任,是医科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将原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纳入综合大学来管理,从医学教育自身的规律来看,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弱点。因为医学基础学科和医学临床学科二者是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附属医院归口综合大学管理,人为割裂了临床教学与基础教学的关联,医学院对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监管权利削弱,极有可能会导致临床教学质量的降低。哈佛大学提倡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先基础后临床二阶段教学模式,将两阶段的教学内容全面融合,学生可以早期接近患者,接触临床,掌握详细的病患过程,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素质的培养。[5]而我们把医学教学人为地分割成两个部分、两个阶段,既无益于建设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也无益于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讲,合并之前附属医院由医学院校直接管理(重点是教学组织管理与人事管理,财务相对独立),并由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合并以后,附属医院成为综合大学直接管理的二级单位,与医学院(部)演变成平行关系,甚至附属医院的行政级别稍高于医学院,致使二者在医学教学中的关系模糊、责权不清。此外,附属医院除了承担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以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运作方式,综合大学将无法对其进行高效、及时的管理。部分综合性大学在几年的试点管理后,又把附属医院纳入医学院(部)直接管理,即是对上述管理体制缺陷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总之,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出现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两种办学模式并存的历史阶段,我们丝毫不用急于对到底谁去谁留的问题过早地下定论。数校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不能仅满足于财务、人事管理等表象上的统一,并校也并非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学科齐备,其真正目的是要发挥重组的综合优势,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并入或与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开创了充满希望的未来,但如何科学地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发展体系,如何尽快使组合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效益,使体制改革的外在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切实的成果,还有待我们去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 注 释 ]

[1] 周远清.历史性的重大进展——谈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N].人民日报,2000-08-12.

[2] 左志德.合并高校医学院的管理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16-23.

[3] 王家平,毛晓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定位问题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3.

[4] 石扉.新复旦大学三年之痒[J].中国改革,2003(8):32-35.

[5] 曹友清.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后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及发展问题的再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7-11.

中美医学独立实验室商业模式比较 篇4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商业模式,比较

医学独立实验室 (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简称ICL) 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成熟产业,领军企业有Quest、Lab Corp等公司。与美国相比,受市场发展较晚和医疗卫生制度等影响,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本土代表性企业主要有金域检验、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等公司。本文从定位、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等维度,对中美医学独立实验室商业模式比较如下 :

1.经营模式比较

从医学独立实验室行业本身的特性来看,订单具有客户分散、数量多、单笔金额小、频率高等特点。同时,检验标本的保存有着严格的温度和时间限制。受制于保存条件和物流水平,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服务半径相对较小。同时,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可复制性非常强,因此,中美医学独立实验室行业均走上靠连锁经营、规模取胜的道路。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质量 ;通过连锁制的服务网点布局,获取品牌效应,提升客户的黏性。由于独立实验室和医院之间往往采用排他式合作,所以市场先入者更能占有先机。通过连锁经营,中美企业均进行了较快的市场布局。

2.业务结构比较

在医院合作模式上,国内外模式显著不同。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与不同级别医院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与大型医院形成“补缺式”服务模式。大型医院自身的检验能力较强,将一些样本量少、成本高、检测周期较长的特殊检验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另一方面,与中小医院形成“分级式”服务模式。根据市、县、乡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的辐射范围,建立相应规模的检验中心,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例如,市级检验中心提供较为齐全的检验服务,社区检验中心解决常规医疗中需完成的检查检测项目。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基本上是分级式合作,根据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分级设立不同规模的服务网点,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市场。

在业务组合上,国内外医学独立实验室业务组合类似,除提供医学检验服务外,还有产品销售业务,包括医学检验相关的设备仪器代理、诊断试剂代理或自产。此外,还利用自身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向健康体检、司法鉴定、食品农产品检测、新药临床测试等服务领域横向拓展,将自身打造成一个综合型的检测机构。

在业务结构上,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搭建行业生态系统平台。与国内医学独立实验室企业相比较,美国同行不仅仅关注本公司成长,还致力于带动相关企业发展,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以Illumina公司为例,其创立了世界上首个基因组相关产业加速器,旨在建立创新的基因组产业生态系统,扶植一批相关企业成长起来,扩大新一代测序市场。二是主导全球大数据共享。从检验报告到医学应用,依赖对数据的分析解读。在医学检验领域,全球已经掀起了基因突变与疾病关联性研究的热潮。目前,全球医疗大数据更多由西方所主导,如Quest和labcorp等顶尖医学独立实验室、IT企业谷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政府机构。国内企业如华大基因,仅是参与共同开发数据共享标准,尚不能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

3.盈利模式比较

在收费模式上,根据合作项目不同、回款时间长短等因素,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协商一个折扣率,即在医院向病人收取的费用上打个折扣,作为独立实验室收取的费用。既然存在折扣率,因此医学独立实验室的价格水平要低于医院。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除了和医院检验科相同的业务支出以外,还要有税收、流程管理、物流管理等额外的支出。收入低于医院、费用高于医院,因此,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毛利水平要低于医院。在收费模式上,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可以通过医院收费,也可以直接收费,毛利水平相对更高。

从利润构成看,常规检测盈利能力一般,但市场需求较大,可以形成盈利基础。高端检测毛利率较高,是争夺利润的重点竞争市场。目前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主要提供的是常规检测,高端检测项目不多。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以多样化的常规检测项目为基础,以高端检测项目为利润重点。

4.关键资源能力比较

在医学独立实验室行业,技术和资本军起到重要作用,中美两国在本行业均着力技术领先、注重资本运营,不过具体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为服务性行业,检验技术决定了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着力内部研发,不断丰富特检项目、加大临床推广应用,以期形成竞争优势。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则立足于自主研发,致力于成为全球医学诊断技术的领导者。以全球基因测序龙头企业Illumina公司为例,该公司持续推出新的产品,不断继续降低基因测序的单位成本,最终将基因测序变成一个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服务。

国内外企业均注重借助资本力量发展,获得资金支持后,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市场布局,或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国内医学独立实验室注重通过上市引入资本支持,继而支持直接投资进行市场布局。随着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前景更加明朗,这一商业模式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本认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如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美国融资来源相对更丰富,既有上市又有私募或产业投资。医学独立实验室引入资本支持后,继而支持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场布局。Quest和Lab Corp这两个巨头之所以能够垄断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市场,得益于其不断融资、并购的资本运营能力,完成了全国化的服务网点布局,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5.比较结果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02-02

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传统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传统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十分迅速,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古老中医的研究更为深入。但与此同时,批判中医、诽谤中医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当代大学生群体知识结构相对全面,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而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诸多特点,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为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影响因素,做好传统医学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工作。探讨一下大学生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一)基础知识贫乏对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的影响

基础知识较弱,个体差异较大。从招生录取的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高校第二批次录取的学生要低20~50分,因此,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所以,他们进校后在学习上往往显得比较吃力。与此同时,独立学院学生又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有不少学生进校后由于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往往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得过且过,长期处于混时间、混文凭、然后混社会的“三混”状态。多数学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少数学生并不怎么珍惜,学习被动。无法快速从中学时期手把手的教学模式转化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1]。大学的学习状态与中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大部分学习时间主要由自己支配,缺乏学习的动力。对于传统医学来说,博闻强记内容多。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容抽象,给初学者一种深奥难学的印象,更是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传统医学是多门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多学科知识的引进,目前大学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建立在数、理、化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知识结构单薄,要想学习和真正认识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教育因素对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

1.教育的局限

对于传统的医学理论体系,我们的教育出现一定的局限性,非医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不了解传统医学理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自身并没有真正地做到认识传统医学理论,传统中医经典与中医古方古法不被重视和继承。进校后专注外语过级,古文基础训练不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基本上看不懂中医古籍著作,更谈不上熟读经典和灵活应用了。没有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培养的思路重设备、重检验。学校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中医教育西化,可能动摇这些研究生的中医药职业观念[2]。一直以来,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主要存在观念上的唯科学取向、内容上的唯知识取向、方法难输化和组织形式化等弊端[3],最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有助于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认知。

2.校园的氛围不够

人的行为往往受社会氛围的影响,与大学生最贴近的就是校园文化,它是育人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目前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形式及途径单一,没有形成结合传统医学相关的学习氛围,没有体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也没能很好地广泛调动在校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传统医学的兴趣。

二、主观因素

(一)思维方法对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的影响

传统医学方法论在思维科学领域有着独特,而传统医学方法论的思维形式首先是具象思维的基础上再形成抽象思维。而具象思维是感官对于事物的具体感知,直接面对具体感知反应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度理性的,完全抽象化、概念化的思维形式。因此遵循辩证逻辑(如类比、反证、以表知里等)这些传统医学方法论思想方法的根源是具象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抽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的产物。

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它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的较大差异,妨碍了学生对传统医学思想的接纳和理解,致使在认知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时易产生概念难记忆、基本理论难理解、基本技能难应用的认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传统医学概念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歧义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传统医学概念很难进行严格确切的定义,只能借用比喻、形容和象征等方式来表达[4]。如滑脉被描述为“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传统医学许多核心概念,如阴阳概念既可指高度抽象的“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又可指具体的人的生理和病理,它在特定的关系中是确定的,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又是不确定的。又例如,自然界,树叶或树枝之所以会摆动,这是由于风吹动的缘故,风大猛烈更会将整棵树推倒。由此推之,人体出现不自主的振颤、摇动,甚或突然倒仆,半身不遂等亦是风引起。随着认识的加深,认为风有内外之分,自然界的气流动太快而为风,此风是外风,从外侵袭人体。而类比之,人体内的气动得太快亦会成风而使人得病,此谓内风。这是用比照类推法来探求病因的例子。

(二)传统文化对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认知影响

传统医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是以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主的古代哲学的理论精华及思维方式解析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揭示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疗规律,形成与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认知体系。要真正认知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就首先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对传统医学理论的深刻影响

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学领域的延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指导具体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正是由于传统医学大量运用哲学概念来阐发中医医理,从而使其更加富有文化特征。作为中医理论奠基之作的《内经》,就通篇体现了古代文化特色。

2.文化特征促进了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众所周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以此为理论基础和论理方式的传统医学,便产生了以“天人相应”、“形神相即”等思想为代表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也是“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方法在传统医学中的具体体现。如《内经·痿论》关于“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的记载,就生动说明了“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方法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6]。

总之,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同时由于影响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涉及的相关因素丰富而复杂,因此我们着重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因素的研究,针对于客观因素,根据学生兴趣广泛,个性差异大等特点,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独立学院学生的潜能。针对于主观因素,国家应从大局出发,正确引导传统医学的发展方向,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医学,制定相应的政策,迅速提高中医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普及中国传统医学。学校通过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底蕴,着重培养思维方法。因此,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认知因素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好传统医学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有深刻且长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文娟,何如海.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18(2):92-93.

[2]陈永杰,贾谦.论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EB/OL].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2121/3942075.html,2005-12-14.

[3]蒋竞辉.浅析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5):25-26.

[4]张宗明.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0,21(11):45-46.

[5]肖明.哲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2-3.

[6]黄珊珊,杨振宁,刘颖.传统文化与中医学认知[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236-237.

[7]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0.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6

1 剖析现代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现状

1.1 政策原因

对医学独立实验室, 政府的审批工作非常复杂, 而且这种商业形式对某些地方政府来说, 还无法得到认可, 因此设限很多;此外政府不断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也日益加大早检查、早治疗的观念[3]。随着诊断需求的不断加大, 国家对国内公立三级甲等投资也在加大, 并以政策为引导, 在实验室中应用合理的管理方式, 以此让实验室在存在的时间内创作更多的价值, 因此在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上也能加大资金的投入来购买完善的设备, 以致一些临检项目都能够共同进行。

1.2 市场环境

纵观国内外发展得出, 医疗体系市场化直接影响到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随着市场化的步伐加快, 出现越来越多的私人诊所, 检测技术也不断完善, 推动着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良隐患, 因为人力资源缺乏, 也导致诊所具有医生资格证的人较少, 而我国医生只允许在一个医院执业, 因此具有真正实力来运营私人诊所的医师, 几乎都存在于一些著名的公立医院中。也能这样理解, 医生执业的局限性直接决定了私人诊所的数量和质量。分析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得出, 该行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资本的积极投入。

1.3 受限于医疗保险体系

在国外, 保险公司对医疗保能采取多种结算方式, 有些可以跟第三方检测机制进行结算, 而医学独立实验室因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具有价格优势, 并且能进行快速而简洁的理赔, 操作更方便。我国的医院和保险公司是医疗保险的结算机构, 医学独立实验室没有被列入到医保的范围, 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

1.4 社会信任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

医学独立实验室给社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偏低, 民众更大程度上对大医院且公立医院的信任度最高, 另一方面, 大公立医院不承认医学独立实验室出的检测报告, 必须要在本院再次进行检查, 这也直接阻碍着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

2 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前景

随着民众对医疗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 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倘若得到很好的发展, 将和各方医疗机构形成共赢的局面。将专业人才融入到医学独立实验室中, 确保医学设备的检测、开发等投入, 继而实现全面的项目检测, 以及值得信赖的检测服务, “一站式”专业服务———先进的配送、标本条形码标识化管理, 可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效率[4]。医学独立实验室完善的检验项目、专业的检测技术服务, 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社区医疗机构的检测要求, 快速的服务配送网络和高标准的实验室管理, 可以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实验室中能够集中检测送检样本, 一次开机能检测上百个样本, 并统一安排检测试剂盒耗材, 使成本降到最低, 这样也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并且提供统一标准的检测试剂, 这样高稳定性和相同的检测标准能够增加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减少出现错误的概率, 并且能弥补目前我国医院实验室的不足, 不仅能真正使基层医院、社区医院、诊所留住病人, 同时也可缓解大型综合医院由于病人过多、患者看病难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众的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 基层医院利用独立实验室的优势来弥补医院的不足, 拓展检验范围、缩短检验周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检验结果可比性, 降低患者转诊, 实现真正的就近诊断, 从而降低就诊费用, 也满足了自身的发展, 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看病难, 也符合我国医改的始终, 所以医学独立实验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语

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因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也导致经验缺乏, 但是该模式还是为加快就诊速度和快捷上、节约卫生资源上、更人性化的服务上提供了样本。我国目前医院实验室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来弥补。倘若该种机构加入到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中, 能够有效的降低政府为快速发展的农村基础医疗所花费的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 在社区医院中患者就能接受治疗, 降低大医院就诊的压力, 很多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诊断, 可在基层大力推广。

摘要:针对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以后的发展前景和生存, 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育春.谈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1) :101-102.

[2]翁宇.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S1) :45-46.

[3]马毅, 闫碧如.医学独立实验室在ISO15189认可过程中的几点启示[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0 (04) :77-78.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7

高校体育作为整个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医学院校如何根据其学科特点及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合理设置公共体育课程, 从而使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而且能够掌握基本的医疗体育项目锻炼方法及相关知识, 将来能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工作, 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整理了湖北医药学院、温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徐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20所独立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2 独立医学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1 体育课程目标特色不突出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体育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新《纲要》) 明确指出, 体育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而且还要提高体育素养, 具体表现为要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1]调查显示, 目前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与新《纲要》规定基本一致, 即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锻炼身体, 掌握一定体育技能,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几乎与其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没有区别, 其中只有两所学校强调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讲授运动处方、运动生理及运动健康等知识, 使学生较多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由此可见, 医学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明确, 但特色不突出, 课程目标未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特色。

2.2 体育课程内容陈旧, 与学科专业发展联系不紧密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体育项目、开展广泛和便于开展的项目为主, 集中表现在篮球、排球、足球及田径项目等方面, 由于许多项目只是对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 体育课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有40.7%的学生认为本校体育课不能引起自身兴趣, 其中课程内容单一是主要原因之一, 占到33.3%。尽管有部分医学院校近年来逐渐增加了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如瑜伽、轮滑、网球、体育舞蹈等, 但项目内容与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契合不够, 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本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联系较紧密, 对将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9%的学生则认为对于将来工作没有一点联系。究其原因, 一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因师资场地设施等设定课程内容的现象;二是学校各级部门没有统一认识, 加强医学体育学科建设与管理;三是体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单一, 在教学中难以将体育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等。

2.3 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学时少, 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差

早在2002年新《纲要》就对高校体育课程做了具体要求: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 共计144学时, 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 针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然而在所调查的20所学校中, 只有8所学校开设有选修课, 且不同学校学时安排也较随意, 两个学年体育课总学时从108到144不等, 假若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 部分室外项目难以开展, 相应实际上课课时会更少。通过在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获知, 72.4%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 且有86%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医疗体育课程。在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显示, 仅有39%的人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满意, 其中影响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少, 上课锻炼机会不多, 占36.7%。而对于体育保健课, 许多学校形同虚设, 那些不能参与正常体育教学的学生一般会在学期初申请免修, 就可以不用上体育课和参与体质健康测试了, 那么这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监控, 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此外, 体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当, 整个大学期间理论课只安排有4到8个学时, 且内容安排方面与实践衔接不够等等, 都需要在课程改革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3 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医学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单元, 高校课程设置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各个高校在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 应当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体育防病, 医学治病, 体育与医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将体育与医学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则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自我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能力, 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运动处方、养生之道以及医疗体育方面的应用知识, 并能够对他人及患者施以科学的体育指导,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疾病。[2]所以“医体结合”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如何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医学人才已成为学术界近些年来探讨的焦点。

3.1 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科学的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体现, 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较高的符合度。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应该以新纲要规定为基础, 突出医学学科特色。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不仅能强身健体, 提高体育素养,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而且还应该了解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效果、运动健康效益等方面的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医疗体育项目锻炼方法, 会开设运动处方等。为此, 医学院校的领导者、管理者首先应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真正重视体育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医学体育学科建设与管理, 确立科学的体育课程目标。而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 掌握体育学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改善知识结构, 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医学体育教学质量。[3]

3.2 重置体育课程内容, 优化体育基础课程, 丰富体育选项课程, 灵活增设体育选修课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 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 通过社区资源共享、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聘用兼职教师等方式开设多种体育项目, 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在体育基础课程方面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了解体育与健康等相关应用知识为主, 其中实践课开设太极拳、接力跑、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锻炼方法, 理论课以传授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运动损伤、体育保健与康复等相关知识为主。在体育选项课方面, 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 适当开设传统体育项目, 积极增设新兴运动项目, 合理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选项, 避免盲目跟风。例如针对护理专业以塑造形体、培养气质为主, 开设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针对康复专业开设保健操、气功等;针对临床专业以培养耐力和毅力为主, 开设各种对抗性的球类项目等。此外, 由于医学生学制年限长, 实习任务重, 应灵活开设体育选修课。体育选修课可以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课程内容以拓展学生体育知识面、提高体育素养、培养学生团队配合精神为主, 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每学期限制选修课学生人数和班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大学期间任意学期进行选课。

3.3 建立开放型的体育课程结构, 营造良好体育活动氛围

医学院校学生学业负担重, 实习时间长、任务繁重, 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或不愿挤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针对这种情况, 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开放型的体育课程结构, 努力拓展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 医学教学与体育教学一体化。一方面合理优化体育基础课和选项课的内容, 灵活设置体育选修课, 另一方面通过成立院校不同级别的运动训练队、各种体育俱乐部或运动协会、开展体质健康监测活动等, 来实现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此外, 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以及体育文化节等, 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体育活动氛围。

4 结语

培养“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是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教学改革, 就必须从体育课程设置着手, 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要提高重视, 积极转变医学体育教育观念, 加强自身医学与体育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要紧紧围绕医学学科特点, 从体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等各个环节, 进行合理的设置和优化, 并将健康教育、体质监测、体育保健与运动医学、康复、护理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的渗透和融合, 设计具有特色的医学体育课程体系, 培养出既懂医又懂体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教体艺[2002]13号.

[2]傅兰英, 杨晓林等.“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 (1) :96-99.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8

近年来,随着网络广泛运用,信息加速分享,各种资源多维度呈现,创造了跨越时间、空间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时代的大潮流下,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等线上网络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特点,大规模的知识传播与教学,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线的教育模式[1],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了紧跟时代脚步,满足学生对学习自由化和个性化的追求,独立学院也引进了MOOC教学方式。

1 混合式教学模型理论

混合式教学模型是指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改进E-Learning的不足。在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型是指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优势结合起来,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独立学院将采用传统教学、翻转课堂与基于MOOC的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翻转为“课堂的主导人”,教师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 独立学院推行医学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2.1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生物化学技术相关知识爆炸化、教学媒体多融化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方式需要固定的时间、地点,甚至固定的老师;医学生物化学课本知识的更新速度慢,部分现有知识已被淘汰;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一成不变,以本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授课方式逐步落伍。混合式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解决所有学生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的缺陷,提供可反复观看的视频,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契合自己层次的学习方法[3]。

2.2 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医学生物化学知识晦涩难懂,代谢途径复杂易混,分子生物学部分抽象难懂。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差,课堂注意力分散,难以认真听完整堂课。混合式教学用视频、游戏、竞赛、角色翻转等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达到提高医学生物化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2.3单一的传统教学、翻转课堂、基于MOOC的线上网络教学都存在较大的弊端

传统教学虽然有较好的组织性,有利于系统性地传授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但授课教师的“填灌式”教学思维局限,没有思想的碰撞,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4]。独立学院学生觉得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太过枯燥,逐渐不愿上课,甚至逃课。翻转课堂尽管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增强了教学中的互动,但学生没有课前从线上学习视频的经历,对学习内容缺乏初步的认识与思考,且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力相对较差,无法很快接受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于MOOC的线上网络教学虽然学习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更强,但需要学生有极高的学习自主性。据相关研究可知,注册MOOC课程的用户数量成千上万,但完成课程的最多只有15%,最少低至5%。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性相对更差,完成率更低。

3 医学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型的构建

对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推行的混合式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

3.1 课前基础学习

课前以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在MOOC平台观看5~10分钟的基础知识点视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表达形式的视频,可以是生动活泼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动画视频、简单直观的生物化学实验视频,也可以是条理清晰的生物化学专业知识讲解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有相应的小测试,测试结果由MOOC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收集学习难点,有利于课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优化学习过程,做出相应教学调整。

3.2 课上交互探讨

课上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引导为补充。上课时,由各小组推举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其余学生可提出疑问由讲解同学进行解答,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通过不同学生的讲解,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思维与理解方式的碰撞,从而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对相关生物化学内容进行点评、补充、概括,对课前平台测试反馈的问题进行专题式讨论,并对相关知识点的应用采取案例式教学,使学生不再刻板地学习知识,而是善学善用。

3.3 课后深度内化

课后以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主。学生经过更深层次的理解后,在平台上完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测试。由MOOC平台对测试结果做出分析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的薄弱处。学生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MOOC的线上论坛版块对生物化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留言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课堂问题、平台测试结果、论坛提问、推荐或重新录制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平台上延伸性的医学、营养学等学科的趣味性视频版块,在QQ等平台上组建讨论群,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邀请老师进群指导。此外,针对枯燥的医学生物化学代谢途径、抽象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平台设有拼图、匹配等益智游戏帮助记忆和理解。

3.4 阶段性总结应用

在阶段性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分组,以小组为一个整体,举行医学生物化学知识抢答比赛。同时,老师会提出阶段性学习的医学生物化学综合性题目,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次选派不同学生上台演讲,且每个学生需完成阶段性学习内容的学习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每个阶段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寻问题解决过程,激励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4 医学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推行的保障

4.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学习有效性的同时,由MOOC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促进学习目标的最终形成[5]。

(1)每次课程课前、课上、课后的形成性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视频观看15分,第一次测试结果25分,课上知识点的讲解35分,第二次测试结果25分。视频观看和第一次、第二次的测试结果,由平台反馈给教师直接填好,课上知识点的讲解由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分,讲解的同学分数适度提高,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讲解3次,少于3次视为不及格。

(2)阶段性学习完成后,设有抢答比赛、综合性问题的讲解,形成性评价一共100分,其中抢答比赛30分,综合性问题讲解35分,学习报告35分。抢答比赛得分每个小组成员相同,由比赛中答题得分决定。学习报告得分由老师给出的具体成绩决定。综合性问题讲解得分,以小组为单位,讲解的同学分数适当提高,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讲解一次,少于一次者视为不及格。

(3)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每个同学可以查询自己本阶段形成性评价的得分,针对具体项目的得分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自身发展。

4.2 终末性评价

终末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最终评价,即学生医学生物化学的最终学习成绩。其中形成性评价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5]。通过提高形成性评价在终末性评价中所占比例,打破学生考前突击学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夯实学习基础,牢固掌握学习知识,而不是只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形成短时间的记忆。

5 结语

医学生物化学混合性教学模型的实施,让传统教学、翻转课堂与基于MOOC的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从多方面入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物化学混合性学习模型的推进将是独立学院高等教育中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春冬,张莹,李轶,等.MOOC背景下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14):380-381,383.

[2]顾静.基于“微视频”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跳绳比赛开始了》为例[J].考试周刊,2016(17):118-119.

[3]王海鸥,郭连生,周丽亚,等.“MOOC”时代下生物化学课堂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6(5):189-190,206.

[4]李艳红,杨文正,柳立言.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05-112.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9

一、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为了能较准确的了解学生的作弊动机, 笔者设计了“医学生考试作弊成因调查表”, 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医学部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85份, 有效回收率97%, 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有过作弊动机, 作弊的内在原因, 作弊的外在原因等。统计结果显示:

1) “你在大学阶段考试期间曾经有过作弊念头或作弊行为吗?”这题的调查显示, 多数同学是有作弊念头, 无具体作弊行为 (48.3%) , 少部分同学有作弊行为 (10.7%) , 两者均无的同学占不到半数 (41%) 。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对作弊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 只是由于其它一些原因, 有些同学没有具体实施, 而有些同学进入了实战阶段。2) 作弊的内在原因占首位的是学生对所学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应付考试, 混个及格 (29.2%)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中笔者了解到, 大部分医学生选择学医都是家长的意愿, 当时选择现在的这个专业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听从父母的安排, 等真正进入医学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 为了应付父母, 混个文凭, 考试只求及格。其次有些同学是对成绩很在乎, 想取得更好的成绩 (21.2%) 。在以往作弊处分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 之前都是拿过各类奖学金的同学, 这类同学由于某次考试没有复习好, 怕影响整体成绩才铤而走险想通过作弊仍取得好的成绩。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虽然努力了, 但仍怕考试不及格 (18.8%) 。这类同学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 没有掌握好的学习防范, 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对考试抱不确定的态度。另外, 投入学习时间不够 (16%) 、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 (9%) 也有不少同学。占比例相对较少的同学是认为周围同学作弊成功了, 自己不作弊就亏了 (5.8%) 。这类同学抱着不平衡的心态, 看到周围有同学由于某次作弊成功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而自己认认真真复习反而没能有更好的成绩, 因此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也加入了作弊的行列。3) 作弊的外在原因占首位的是学生认为整体的学习风气不好 (31%) 。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平时不努力, 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考前小抄满天飞, 学生认为作弊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偶尔作弊未尝不可。其次是部分监考老师要求不严格 (26.7%) 。这种情况尤其是出现在临床课程的考核中, 监考老师一般由教学医院的医生担任, 在监考过程中往往是放松了监考的力度, 看看报纸, 聊聊天, 完全不管学生在下面的小动作, 这样势必助长了学生作弊的气焰, 让学生对这类课程的考核养成了无所谓的态度。课程陈旧, 学生不感兴趣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18.6%) , 学生认为部分老师上课缺乏新意, 不会因材施教, 只是程序式地读课件, 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另外一些活动积极分子认为参与学校的活动多, 分散了学习的精力 (15.2%) 。这类学生往往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冒尖, 但在各类活动中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参与各类活动中。其余一些同学认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 分散了精力 (8.5%) 。

二、考试作弊的防范与对策

1) 重视诚信教育, 引导大学生诚实做人。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 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违纪处分条例的宣讲和讨论, 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提高认识, 将遵守考场纪律变成自觉行为, 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每学期期末召开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 宣讲考试纪律和要求, 不断给学生敲警钟, 积极营造良好的期末复习的氛围, 将作弊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另外, 对于考试作弊这种恶劣的违背诚信的行为, 学院要设立明确的诚信指标, 建立健全的学生诚信档案, 加大诚信的约束力度,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完善、规范考务管理工作, 加大考试作弊的监控力度。在教育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越低的时候, 大学生所能觉知到的作弊机会就越多, 考试作弊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学院必须相对提高作弊监控能力, 对监考老师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严肃考试纪律, 制定并修改防止作弊的法规, 改革相关的监考程序, 从而建立相互制衡的防制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弊行为的发生率。同时, 对于考试作弊者, 要杜绝说情风, 要体现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搞投机取巧。

3) 培养学习兴趣, 开展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作弊产生的原因看,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对学习缺乏兴趣, 由此产生了消极应付的态度。学院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调整专业课的教学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继而在理论课上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提高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对于部分专业多数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 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辅导机构, 联系相关专业有经验的老师, 对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在不采取作弊策略的情况下学业成功的几率, 进而提高其自尊和成就感。

4)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作弊既是思想问题又是心理问题, 其间涉及到个人实力感、态度、焦虑等心理因素。因此, 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和情感特点进行个体辅导或者针对特殊案例在学生中进行团体辅导,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取成功的信念, 以及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等。

5) 改进考试形式,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医学考试内容大多是死记硬背的, 加上医学课程繁多, 对医学生来说压力比较大。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灵活性较强, 专注度不够, 因此, 我们可以因材施教, 在考试安排上做一定的调整。可以平时做些不定期的小测验, 督促日常的学习,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在试卷内容中增加实践题的比例, 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合理安排考场, 采用A、B卷混编考试的形式或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同一考场。

对于独立学院的医学生来说, 虽然基础相对薄弱, 但今后从事的同样是性命攸关的医疗事业, 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 我们要从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面入手, 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风,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决预防和杜绝作弊现象。

摘要:考试作弊在近年来的医学生考试中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对独立学院医学生作弊原因的调查分析, 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医学生考试的诚信度。

关键词:独立学院医学生,作弊,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运怀英, 崔博.大学生考试作弊想想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

[2]王丽娟.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其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07.

医学独立实验室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口腔医学技术

随着高校招生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招生扩容、毕业生毕业去向分配体制变化,目前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职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高校就不应仅限于完成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和的单一教条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应该是培养国家需要,能灵活的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全面高素质人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为谋求自身专业发展,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提出新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抓好教育教学质量。

自专业创办以来,中山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直秉承以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根本,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学科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一高一强”即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以理论教学为支撑,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现已构建了“三期四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师、学生乃至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均可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新模式。

1 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中发现的问题

我学院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按比例一直是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实践教学中,完成标准模型完成修复体制作的动手操作机会非常丰富,也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标准模型与临床模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需要经过在实训基地训练,或者在企业中顶岗工作,才能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实践经验的作用是在校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

对于学生的实习阶段,学院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优秀的企业有所合作,但是大多合作仅限于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实习基地定期给予反馈或者座谈而已。虽然企业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来,但参与的程度并不深入。虽合作,但企业并未参与学院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规划,学院也未能与企业达到资源互补全面的合作,同时未能针对其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共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没有达到所谓的“校企共赢”的局面。

从以往毕业生反馈来看,口腔医学技术行业人才流动性很强,如果在实习过程中认真从事过生产一线的工作,对整个生产工艺有详细的了解,充分积累了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会很快融入到其毕业后工作的企业中,并可以通过自身的优质潜能,择优跳槽,或被企业重用成为企业的骨干。而没有认真经过“市场”洗礼的毕业生,适应能力相对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融入,选择跳槽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有可能最终被行业淘汰,甚至改行,从而影响毕业生的长远发展。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我学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更适应当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1 校企合作成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企业的选择:首先在现有的实习合作的义齿加工企业中筛选,并同时通过调研选择较发达、实力雄厚的企业来完成新的合作。义齿加工企业存在数量多、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所以,筛选合作伙伴的工作尤为重要。大规模的企业,企业发展有所保障,对于高技能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能够切实地保障对学生的联合培养。首先选择企业的管理者要有积极的意愿和态度,责任感要强,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长远意义。这是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对于合作意愿不积极,不能履行合作协议条款的企业,选择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同时,需要实地考察,选择企业文化积极,用工制度完善,薪酬设定合理的企业,以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通过共同签订合约的形式,建立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职责:共同商议构建“校企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1~5学期主要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专业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的教学和管理;6~8学期主要由企业负责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培养与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校企明确权责,建立紧密联系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定期派人来学院做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将先进的技术、先进设备应用知识及企业特色及文化等带入校园,为将来“订单式”定向委培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学生顶岗培训期间,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做到校企互相监督,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2.2 校企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各大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教育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等就业市场,根据社会需要共同商议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共同合作,并在教师资源、教学内容、专业技术、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学工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别进行教学、实践、见习、实习等,毕业生可直接选择毕业后于实践单位来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得到广泛青睐,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2,3]。这种模式可以使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合作成为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签约“订单”:我学院以往学生的实习阶段,学院与很多企业也是有所合作的,但大多合作形式松散,并未签订有法律效应的“订单教育”协议书,因此相互制约力度较弱,权责不清晰,合作不够深入。而今后的合作模式,我们需深入探讨研究,学院与企业共同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建立校企紧密的合作模式。合作中,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协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并编纂教材,学院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标准实践操作的教育及质量,通过定期考核,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组建企业“订单班”,同时学生以自愿为原则,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就业”的合同进入订单班,企业负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最终按协议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就业。在企业培养阶段,以企业的实践制度和评价标准来核定学生成绩。

优化专业培养目标:我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原有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口腔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医学及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基础,掌握多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有熟练的和独立的技工操作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加深融入市场的导向作用,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补充更改教学计划,因势施教,增进能力培养和增强思想教育,在实习期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干能力和社会融入感,并为毕业生开启良好的就业前景。

“订单式”教学计划: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常规的教学计划为:1~3学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4~5学期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6~7学期完成实习期学习,第8学期为自主实习阶段。“订单式”教学计划在第4、5学期增加由企业的专业建设团队牵头组织的专业讲座、选修课等,将企业文化和先进技术带入校园,让学生在思想上逐步接受“订单式”的概念。并分别在4、5学期末由企业设定考核题目,选拔确定进入“订单班”的学生。最终经过双向选择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在第6学期去企业完成专门培训,培训结束通过考核者,继续留在企业完成7、8学期的定岗实习,直至就业。而考核未通过者,7、8学期按常规教学计划完成学业。

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纂新教材:企业与学院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校培养阶段,按实势不断改进原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并学生在校专业课学习阶段和企业专门培训阶段、加入企业素质拓展的选修课、专业素质拓展、职业组织拓展、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操作的选修课等由企业牵头组织构建的课程。校企双方通过努力同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

校企双方在现有成熟教材基础上,依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融入市场元素、职业人才培养、企业文化、新技术等模块,编纂出实用型院内内部教材。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校企合作展望

我学院对于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努力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口腔医疗水平发展,促进口腔医学整体水平提高;并全面提高中山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质量,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以确保最终能培养出切实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目前,改革还在初步探索的阶段,很多设想与规划会随着校企合作的长期稳步进行而进一步实现。例如企业与学院共同出资建设校内实训中心,融入企业管理模式,定时开放,以实际的患者模型为素材,仿真培训,已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或者,定期派学院技术教师去企业顶岗进修;同时,外聘企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进校担任全职教师,逐步建成一个全面互动型的教学团队。另外,通过学院企业联合组织,选派学院优秀教师、企业参与教学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大型加工所,材料设备生产研发企业进行观摩。通过不断努力,力求将我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成省内特色专业,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和进一步腾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贾润红.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6):110-111.

[2]程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8):3-4.

上一篇:传统技术创新下一篇:部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