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2024-09-27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精选12篇)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1

1.简述动物组织蛋白质,DNA ,RNA提取的大致过程及原理。

答:共同的第一步都是取动物组织进行清洗剪碎,然后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破碎。

DNA的提取:

通过匀浆、离心得到细胞核组分,然后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裂解核膜,释放出DNA-蛋白质复合物,再加入高浓度NaCl,以增加DNP的溶解度,然后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振荡、乳化,使蛋白质变性,DNP复合物解离,离心后,DNA溶于上层水相,蛋白质沉淀夹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得以除去,最后用有机溶剂沉淀出DNA。

RNA的提取:

取组织,剪成小块,在乳钵种研碎,加20mLSDS-缓冲盐溶液(见试剂1.)使成均浆,倒入磨口具塞锥形瓶内,再加同样体积的含水酚液,室温下剧烈振荡10分钟。置冰浴中分层,在0-4℃下,以4000rpmn离心15分钟。吸出上清液,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室温下剧烈振荡10分钟,以4000rpm离心5分钟,或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使分层。吸出上清液(若有必要,该操作可反复多次),加2倍体积2%乙酸钾的乙醇溶液,在冰浴中放置1小时使RNA沉淀,此沉淀液可在冰箱内较长期存放。若要得到干燥制品,可将沉淀液以4000rpm离心10分钟,倾去上清液。沉淀用少许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各洗1次,同上法离心,倾去乙醇后,空气干燥。

蛋白质的提取:

1.组织称重,切小块放入管中。

2.配置含抑制剂的蛋白质抽提试剂(1ml抽提试剂中加入5 μl蛋白酶抑制剂混合液,5 μl PMSF和5ul磷酸酶混合液)。

3.加入预冷的含抑制剂的蛋白质抽提试剂(250mg组织中加入1ml抽提试剂)。

4.用匀浆器每次30秒低速匀浆,每次匀浆间隔冰浴1分钟,至组织完全裂解。

5.裂解液于预冷的离心机中14,000xg离心15分钟。上清液立刻转移入新的离心管中保存待用。

原理:在细胞核内,核酸通常是与某些组织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因此在提取和制备DNA或RNA时,首先必须设法将这两类核蛋白分开。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RNP与DNP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别。在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DNP的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NaCl 浓度为0.14mol/L时,DNP的溶解度仅为其在纯水中溶解度的1%,而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时,DNP的溶解度又渐次增大,当NaCl浓度增至0.5 mol/L时,DNP的溶解度约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近似,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至1.0 mol/L时,DNP的溶解度约为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的两倍,且随着盐浓度的上升,其溶解度仍继续呈增大的趋势。但RNP则与之不同,在0.14 mol/L的盐溶液中,DNP溶解度很低,而RNP的溶解度仍相当大,因此,通常采用0.14 mol/L的盐溶液来除去RNP,使DNP仍保持在沉淀中,然后使用浓盐溶液(1.7 mol/L浓度以上的NaCl)来提取DNP。

提取出DNA或RNA-蛋白质复合体(DNP)后,在将其中的蛋白质除去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过程。

答: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一般步骤:1克隆重组:提取供体生物目的基因,酶解,连接到另一个DNA分子(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DNA;2转化:将重组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保存;3筛选鉴定:已吸收重组子的细胞;4大量培养监测外源性基因是否表达。

3.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答: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启动因子: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的特异性TF2D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的特异性

转录激活:操纵子 调节蛋白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

主要机制:操纵子模型具有普遍性顺式作用元件具有普遍性

主要为负性调节(阻遏调节)主要为正性调节

特有机制:转录衰减染色体结构变化

共同点: 1.基因表达都有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2.基因调控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3转录起始部分是基因表达的基本调控点

4.简述 PCR的原理及其应用,引物设计的原则。

答:PCR的原理:以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1对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半保留机制沿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2条新链合成。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反应体系基本成分有模板DNA,特异引物,耐热性DNA聚合酶,dNTP和含有 Mg²+的缓冲液。

PCR的主要用途:1目的基因的克隆;2.基因的体外突变3.DNA和RNA的微量分析4.DNA序列测定5.基因突变分析

PCRD的衍生技术:1锚定PCR(anchored PCR)2..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3.反向PCR(inverse PCR)4.多重PCR(multiplex PCR)5.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②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参照。③引物内部不应出现互补序列。④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是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⑤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⑥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最佳选择是G和C。⑦引物的5 ′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

5.简southern blot的原理及其应用。

答:原理: 将待检测的DNA分子用/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继而将其变性并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固定后再与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反应。如果待检物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二者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进行结合,游离探针洗涤后用自显影或其它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出待检的片段及其相对大小。可用于检测样品中的DNA及其含量,了解基因的状态, 如是否有点突变、扩增重排等。

主要应用于1.遗传病诊断 2.DNA图谱分析 3.PCR产物分析。例如在研究转基因的时候,可用于检测外源基因的插入和整合情况。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2

一对象与方法

往届本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为几个技术性简单小实验的集合: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的定量分析、血清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教师以课后个人上交的验证性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考评。学生反映形式枯燥、缺乏热情, 教学效果欠佳。从2011届起, 本中心选用了易引起人们普遍困惑与好奇的分子遗传学角度连续实验:人外周全血D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指纹分析。仍延续验证性实验报告的考评形式。学生认为, 兴趣有所提升但仍然程序化。因此, 本届教学对象为泸州医学院2012届医学检验本科专业89人, 不仅沿用上述连续实验, 且给定这个综合实验题目的原理方向, 由学生自主选题, 拓展发散设计一个全新的实验流程。具体方案如下: (1) 课前一月, 提供实验题目, 告知学生选题, 设计、修改实验, 教师论证。 (2) 课前两周, 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方案, 准备实验和做预实验。组织学生开会, 通知实验课规章制度及有关事宜。 (3) 进行实验课教学, 师生积极配合完成连续实验。 (4) 课后两周, 学生以自由组合团队为单位提交设计型实验报告, 教师考评。

二团队与报告

倡导自主原则, 有学生自由组合团队25个, 团队成员人数由1~6人不等, 以2人、4人、5人团队居多, 符合团队组建最佳配置原则。课后共收回自主设计型实验报告26份。内容主要涉及检验专业临床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基因诊断、检测及分析, 大体反映了学生对多发遗传疾病的兴趣所在与关注程度。自主设计型实验报告主题分布, 见附表。

三评价与分析

笔者同时收集了学生交回对此次教学改革感想的书面反馈83份。他们以切身感受表示在这次设计型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堂中收获很大, 其中, 重点详细地对比论证了验证型实验教学与设计型实验教学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1. 验证型实验教学优点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仪器操作等一目了然 (20.5%) 。有教师和书本指导, 省时省力 (19.3%) 。在实验过程中回顾、总结、提升 (18.1%)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6.8%) 。经典完美, 理论与实践融合 (10.8%) 。培养学生认真上课、规范记录的学习态度 (8.4%)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教师批改效率 (4.8%) 。标明注意事项与禁区, 安全可行 (2.4%) 。

2. 验证型实验教学不足

按部就班, 扼杀自主创新能力, 束缚思维全面发展 (42.2%) 。有实验指导等现抄现用, 千篇一律, 枯燥乏味, 做无用功 (37.3%) 。仅关注实验数据与结果, 忽略实验目的、原理和意义 (7.2%) 。照本宣科, 严重缺乏个人对实验的看法和观点 (6.0%) 。教师主导, 学生依赖 (6.0%) 。

3. 设计型实验教学优点

激发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力 (78.3%)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促使独立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 (75.9%) 。锻炼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自行收集、筛选、归纳、整合资料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信息能力, 跨学科学习, 拓宽知识面 (65.0%) 。增强对基本实验技术复习理解、巩固完善、串联运用的能力 (60.2%) 。促进交流讨论, 培养大胆提出观点、谦虚听取意见的习惯, 集思广益, 共同进步 (42.2%) 。正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练习组织、分工、协作能力 (26.5%) 。顺应发散思维, 学以致用 (25.3%)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0.8%) 。锻炼心理素质, 在失败中成长 (8.4%) 。体会科研魅力, 为以后深造打下基础 (6.0%) 。形式多样化, 体现教育人性化, 鼓励自主创新的初衷, 跟上了时代步伐 (4.8%) 。增进合作伙伴感情,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4.8%) 。从崭新的角度看待科学, 考虑更周全, 角度更多元, 更注重细节, 更加深印象, 将书本知识与自身领悟相结合 (3.6%) 。发现困难点与关键点所在, 利于重点攻关 (2.4%) 。报告书写更自由化, 步骤更细致化, 信息更全面化 (2.4%) 。

4. 设计型实验教学不足

知识面狭窄, 思维局限, 考虑问题不全面, 导致设计目的不明确, 设计步骤不成熟, 设计过程不严谨, 细节处理有偏差, 实验报告缺乏可信度 (48.2%) 。未将设计的实验真正应用于实验操作, 无法在实践中分析实验, 无从用实践证明其可行性 (24.1%) 。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耽误其他课程 (22.9%) 。缺乏自信, 感到压力, 因之前对科研无相关经验而畏惧具体实施 (20.5%) 。大量资料、数据来源于网络, 无从考证其权威性和科学性 (20.5%)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缺少修正和改进实验报告的机会 (15.6%) 。小组分工方式存在弊端, 因分工不均学生之间难以对比考评 (10.8%) 。团队内部有意见分歧, 人际关系需要磨合 (8.4%) 。难以巩固经典实验 (9.2%) 。增加教师的批阅工作量, 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6.0%) 。设计选题的范围过于抽象宽泛, 缺少方向性 (4.8%) 。实验报告的篇幅较长, 行文散乱无条理, 后期汇总有难度 (3.6%) 。考察了思维创新能力, 未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2.4%) 。

四讨论与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课后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 学生皆认为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因其强迫、被动、灌输、重复的模式而反感抵触, 虽具一定长处但弊大于利, 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因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果敢、挑战、激情、期待的模式而乐在其中, 是一次突破旧制、有所创意的“质的飞越”, 虽有一定欠缺, 但却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均给予赞同支持。在此次实战教学演练中, 能深刻地体会到:科教以人为本, 关键不是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知识, 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能力。培养学生脱离机械释放潜能, 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兴趣和创造的钥匙放到他们手中, 应是大学教育体系的紧要任务。同时, 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必然产生漏洞和缺陷, 如何查漏补缺、彻底改观本校实验课堂的陈旧模式, 让师生共同参与规划、研制、实施与评价教学的全过程, 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崇涛、张捷平、王一铮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4) :102~104

[2]沈喜、冯虎元、浦铜良等.以“2011计划”为契机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5) :68~69

[3]杨艳、欧阳旭红、杨小理等.临床生化检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贵州医药, 2013 (8) :756~758

[4]傅俊江.精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3

摘 要:综合性实验以其连贯性和系统性强、信息量集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科研小课题”之称。因此,探索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改革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对于大大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成效,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39-02

理论联系实践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教学内容的陈旧、实验教学方法的落后与不断更新的理论、技术方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对实验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如何加强和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必要保障。欲加强实验平台建设,首先要增加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配制完善的实验教学相关仪器设备。比如:细胞培养、RNA干扰、R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Western-blot等实验,需要配制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冷冻离心机、PCR仪、紫外观测仪等设备。其次,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实验教学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水平层次,因此,如果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比如:定期选派教学骨干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举办学术讲座等。并且,大型精密仪器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更新技术方法。最后,要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等。

2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2.1 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往往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单纯依赖课堂实验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内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讲授实验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则以3~5人为一组,采取分工协作的模式进行实验,分别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及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如遇问题学生可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可根据问题的个别性或普遍性进行详细解答;课外学生可成立兴趣小组,针对不同的课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等,如遇问题可和教师进行电子邮件沟通或现场交流等,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联系交流,这样就可以改变课内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解决了课内时间有限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知识方法不断提高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实验,让学生不断参与科研型实验当中。在实验教学中发现,验证性实验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未做实验已可预测结果,常导致学生机械性操作、照葫芦画瓢,这是理论课程附带实验的模式[1]。而科研型的实验相对来说实用性更强,学生的兴趣性较高。一方面,可以吸收一部分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开设实验课程的时候加入和科研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尝试的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通过让学生使用“分-切-接-转-筛”的方法构建某个目的基因的重组体,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检测构建成功的重组体,并进行后续功能实验,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实验的实用性。这样将科研中常用到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学生的实验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知识方法的不断提高和更新。同时,还在积极探索跨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希望实验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将实验的研究应用到临床当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2.3 开放实验教学,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开放性实验教学,即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学时和实验教材的限制,根据科研需要或学生兴趣设计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帮助下完成实验[2]。开放实验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区别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3-4]。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了3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尝试,采取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课题设计、教师指导补充的方式,每次接受3~5组(4~6人/组),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动完成者,包括所有试剂的配制、仪器的操作等均有学生完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心,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感。通过3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学生共撰写论文15篇,发表论文9篇,其中有13人次的毕业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加强合作交流,实现综合创新

合作与交流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在技术方法日益更新的今天,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与一般性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并不是单纯的教学长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深度和广度上的改变,其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学校近年来的整合课程为综合实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将相关基础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加以综合、优化,建立起了基础医学概论。同时,实验教学也得以整合,为深化综合实验的内涵和探索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提供了帮助。通过不断探索和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近几年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同时,实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4 结语

只有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够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综合性实验以其课题设计灵活、技术方法多样、实际应用性强等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效果,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家不断拓展思路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延梅,杨清伟,周富春.高等学校开放式教学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2(2):6-8.

[2]杨银峰,朱月春,王昕,等.虚拟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33-136.

[3]余万桂,鄢进,张道明,等.协同教学模式在医学技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18-1020.

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篇4

检测液体中会存在微量的蛋白物质、小分子物质和核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另外,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中所涉及的技术程序十分复杂,可以成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病例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生物传感器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生物传感器对医学临床检测大有帮助,可以帮助主治医师的临床治疗。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式检验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2分子生物学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技术复杂以及仪器要求过高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新兴发展的医学检测技术,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还有待完善。其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技术过于复杂,此外,对检测的仪器的质量要求也颇高,检测时所用到的药品和反应器皿十分昂贵,这些条件的限制都严格的限制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处理以上的问题需要合理的检测医学项目,分子生物学医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需得到极高的提升,但是目前医学检测的实际标准仍有待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结核菌在培养时,没有必要挑选昂贵的培养器皿,常规的培养器皿即可。

此外,临床疾病检查不可过度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检测,此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治效率,但是也存在技术纰漏,所以应该结合临床检查一并再得出结论。

2.2监测管理力度不够

分子生物学技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部门之间的检测管理力度明显不够,监管部门的`责任十分重大,按照国际上的医学检验程序规定,医院应该制定较为严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监管制度。确保医学检验中不会出现重大的检测故障,此外,虽然分子生物学技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其发展的速度确是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分子实验室的建设,设定专门的管理监督人员,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分子生物学技术临床试验的稳定持续发展。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3.1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检测效率,其中PCR可以应用于液体物质检测,检测液体中会存在微量的蛋白物质、小分子物质和核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检测。

病原卫生物的体积极其微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存有大量的死菌中筛选出活菌。其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液体中其它微生物的干扰,准确查出病因并进行治疗。

3.2肿瘤及遗传病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和遗传病的临床检测,根据肿瘤和遗传病的病例分析,其疾病的源头就是存在着基因缺陷,基因片段属于分子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找出基因缺陷片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研究肿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找出病变的蛋白质,然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出变异基因的片段。DNA分子片段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在用分子生物学进行检测时,要注意不要破坏DNA的分布结构。

3.3免疫系统疾病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免疫系统的疾病诊断,免疫系统的诊断关键就是明确基因片段是否正常,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时,需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片段检测。

医学检测免疫系统疾病时,通过特定的活化酶和标记素来检测DNA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检测的最终目的。免疫系统疾病种类繁多,需要精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辨别。

4结语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今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其应用的标准与质量监督也逐渐引起医学领域上的焦点关注,尤其是医学卫生部门制定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室管理,为推广PCR分子生物学医学检验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检验程序中的交叉污染问题,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检测效率,并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

[2]李鹏.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7.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5

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

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的病人很有帮助。

Skladal等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实时监测其DNA的结构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完成整个监测过程仅需10 min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Petricoin等用压电传感器研究了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几种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研发出可快速检验血清中OPG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篇6

1.功能:进行分

组织培养前实验室设计

标签:产经/公司实验室 微生物 洁净室 设计说明 通风柜 实验台 家俱

组织培养前实验室设计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

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作方便,防止污染。

实验室组成:化学实验室、洗涤菌室、无菌操作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其他小型仪器设备。

1)化学实验室(准备室):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称量、溶解、配制、培养基分装等。主要设备:药品柜、防尘橱(放置培养容器)、冰箱、天平、蒸馏水器、酸度计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2)洗涤、灭菌室:完成各种器具的洗涤、干燥、保存、培养基的灭菌等。

主要设备:水池、操作台、高压灭菌锅、干燥灭菌器(如烘箱)等。

3)无菌操作室(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培养物的转移、试管苗的继代、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一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

主要设备:紫外光源、超净工作台、消毒器、酒精灯、接种器械(接种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等。

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平米,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接种室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接种室应设有缓冲问,面积1m2为宜。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以减少进出时带入接种室杂菌。缓冲间最好也安一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7

现今的生物实验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类繁多,其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是根据分子生物所结合的固定技术,利用生物识别原件衔接在换能器上,与此同时,待检测的物品会与生物传感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识别。然后分子生物传感器就会进行内部技术识别,然后将识别的分子通过信号的方式传输出去,传输的方式又分为电信号和光信号。剩余的待测物质会通过下一程序进行定性检测,再对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液体中会存在微量的蛋白物质、小分子物质和核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传感器来检测。

另外,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中所涉及的技术程序十分复杂,可以成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病例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生物传感器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生物传感器对医学临床检测大有帮助,可以帮助主治医师的临床治疗。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式检验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 技术复杂以及仪器要求过高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新兴发展的医学检测技术,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还有待完善。其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技术过于复杂,此外,对检测的仪器的质量要求也颇高,检测时所用到的药品和反应器皿十分昂贵,这些条件的限制都严格的限制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处理以上的问题需要合理的检测医学项目,分子生物学医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需得到极高的提升,但是目前医学检测的实际标准仍有待提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结核菌在培养时,没有必要挑选昂贵的培养器皿,常规的培养器皿即可。此外,临床疾病检查不可过度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检测,此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治效率,但是也存在技术纰漏,所以应该结合临床检查一并再得出结论。

2.2 监测管理力度不够

分子生物学技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部门之间的检测管理力度明显不够,监管部门的责任十分重大,按照国际上的医学检验程序规定,医院应该制定较为严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监管制度。确保医学检验中不会出现重大的检测故障,此外,虽然分子生物学技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其发展的速度确是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分子实验室的建设,设定专门的管理监督人员,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分子生物学技术临床试验的稳定持续发展。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3.1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检测效率,其中PCR可以应用于液体物质检测,检测液体中会存在微量的蛋白物质、小分子物质和核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检测。病原卫生物的体积极其微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存有大量的死菌中筛选出活菌。其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液体中其它微生物的干扰,准确查出病因并进行治疗。

3.2 肿瘤及遗传病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和遗传病的临床检测,根据肿瘤和遗传病的病例分析,其疾病的源头就是存在着基因缺陷,基因片段属于分子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找出基因缺陷片段。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研究肿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找出病变的蛋白质,然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出变异基因的片段。DNA片段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在用分子生物学进行检测时,要注意不要破坏DNA的分布结构。

3.3 免疫系统疾病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免疫系统的疾病诊断,免疫系统的诊断关键就是明确基因片段是否正常,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时,需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片段检测。医学检测免疫系统疾病时,通过特定的活化酶和标记素来检测DNA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检测的最终目的。免疫系统疾病种类繁多,需要精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辨别。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今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其应用的标准与质量监督也逐渐引起医学领域上的焦点关注,尤其是医学卫生部门制定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室管理,为推广PCR分子生物学医学检验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检验程序中的交叉污染问题,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检测效率,并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

[2]李鹏.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7.

优质小分子团水转化医学十三年 篇8

我于1990年患高血压后,因担心像父辈一样患中风瘫痪或心梗,为了健康的需要开始研究医学和生命科学。我受中国基础医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启发,发明了离子水瓶,处理水经核磁共振检测为55.82赫兹的优质小分子团水。该品于1994年初送给三家省级医院对心血管病患者做临床观察,后经北京和广西医学专家鉴定,认为“降脂降压效果好”,“能扩大心脑动脉流量,改善心脑电图以及微循环”,“对治疗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我于2000年退休后,将该产品注册为准字号医疗器械上市,率先转化为医学应用。十三年来一直对用户承诺疗效,长期跟踪调查,得到大量患者的反馈,治愈率很高,普遍反映真正治愈了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饮用2至5个月内,消除症状,血压正常。冠心病患者饮用3~5个月逐渐减轻至消除心绞痛、房颤等各种症状,饮用1年左右心电图正常,经冠脉造影扫描无明显狭窄,表明冠心病痊愈。同时还逐渐修复衰弱器官,使前列腺增生、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肠炎和胆囊炎等不药而愈。糖尿病患者饮用半年至一年,血糖尿糖恢复正常,表明治愈2型糖尿病。(详见nnzk.com或gxnnzk.com)

为什么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有以上神奇功效?因为人摄入的水和营养,都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细胞生活在细胞间组织液中。细胞膜上有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糖脂通道,与外界交换物质,吸收氧和营养,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许多中老年人因摄入的主食、肉食常超过自身的需要量,使细胞内外的体液中糖类脂类成分过多,导致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偏高,造成代谢紊乱,血浆中的脂质在动脉中沉积就形成粥样硬化,致患三高四病。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对细胞膜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代谢紊乱的患者是由于其细胞的糖脂通道和闸门受到损伤,糖类脂类物质不能正常地进出细胞,才使糖脂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形成糖脂病。这两位科学家因为对通道结构和机理的开创性贡献,由此荣获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该成果发表后,全世界的药学家都在研究开发药物,以求打开细胞的糖脂通道,可是至今也没有研发出良药。

当糖脂病患者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时,因此水内含五、六个水分子的簇团多,直径小于1.4nm,小于细胞膜上2nm的水通道,容易进入细胞,可使细胞重新充满活力,修复细胞膜上受损的糖脂通道,使细胞正常地代谢,排出其体内多余的糖脂和废物。同时配以合理膳食,体液就会逐渐正常,使细胞和体液健康而祛除糖脂病。这是中国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医学应用的范例,砸碎了“终身服药”的枷锁,成为人类健康的宝贵财富。

咨询电话:0771-2233213 彩色广告见右页

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精) 篇9

“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是成立于2007年,以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依托单位,以高性能高分子、生物与医学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等领域为主要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为了加强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协作”的精神,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旨在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和协作,吸引、凝聚更多国内外优秀学者,推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为深圳市的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

根据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开放课题重点支持高性能高分子、生物与医学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等方面的研究,填补深圳市在高性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与产业空白,为深圳市的液晶显示器、生物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根据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进展,2009年度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一、重点资助方向

1、生物大分子方向

针对DNA、RNA、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研究并计算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生物大分子与配位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并结合临床开展理论基础研究;绿色环保型农药乳化剂的工业化研究。

2、高分子液晶及离子液体

侧链液晶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理论研究;功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理论计算研究。

3、有机-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

碳膜包覆或介孔锂离子电极材料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碳膜包覆功能无机颗粒材料的制备与表征;高性能有机硅树脂封装材料的合成;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无机功能涂层材料的制备研究。

4、高性能高分子

高碳树脂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高碳树脂修复碳纤维缺陷的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燃料电池用高性能隔膜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5、管理系统及软件开发 探索新型实验室管理机制,制订并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开发实验室在线管理系统,建立药品、开放实验室、仪器预约及固定资产等项目的统一管理平台;开发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及学院网站

二、项目申请

1、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对象为国内外具有中级,或具有硕士学位,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2、凡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应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对具有重大意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资助。

3、申请者须向本实验室提交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的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4、开放课题基金申请金额为2~3万,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

三、项目管理

1、本实验室对申请项目提出初审意见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2、申请者在收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一个月内提交研究工作计划,并签订项目合同,报本室核准后开展工作。

3、申请者应在研究中期向本室提交工作进展情况及经费开支情况报告,课题结束时向实验室提交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

4、重点实验室主任定期检查开放课题的进展情况,包括计划和经费使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各开放课题的年度工作报告的水平和成果作出评价。

5、本实验室有权检查研究者的工作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对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限期整改或停止资助。

6、申请者若要延长研究期限,需提出申请并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四、经费管理

课题的资助金额实行一次核定,专款专用,年度结算,课题完成后进行总结算。资助金额只限于在下列几方面使用:

1、开放基金的开支范围包括:与资助课题直接有关的研究费用,包括试验费、材料费、加工费等;仪器设备的使用费;研究人员的学术活动费及差旅费;各种资料费,如印刷费、评审费等。

2、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实验室的差旅、住宿费和适当的生活补贴费;申请者在原单位进行科研的业务费用(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30%)。

3、申请者应在财政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支配研究经费。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发经费。

4、课题结束后,节余经费由本实验室支配。

五、课题成果的归属

1、论文署名:发表论文或其它理论成果时应注明发表成果系本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并且并列本实验室和客座人员原单位名称。论文发表只有注明“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XXXXX(项目编号)”,才能作为结题验收的成果。

2、成果归属:资助课题的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实验室为成果第一单位。

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海内外所有学者,自由申请、择优支持。申请人需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向本重点实验室提出申请,并将盖有单位公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寄往本重点实验室,并同时发送电子版。申请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20日(以邮戳为准)。

联系方式: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10

耐酸橡胶手套 rubber gloves

(acid resistance)

钳子 pliers

扳子 spanner

螺丝刀 screw driver

多用电源插座 multi-purpose socket

复印纸 copy paper

笔记本 note book

记号笔 marker pen

夹子 clip

擦镜纸 wiper for lens

标签纸

paper label

打火机 lighter

温度计 thermometer

定时器 timer

棉线(细绳)cotton rope

橡皮圈 rubber band

清洁布 rag

牛皮纸 kraft paper

塑料筐 plastic basker

塑料桶 plastic basin

保温桶 thermos

不锈钢盘 stainless steel tray

搪瓷盘 enamel tray

烧杯 beaker

三角瓶、烧瓶 flask

容量瓶 volumetric flask

量筒 graduated cylinder

移液器 pipette

移液管 serological pipette

吸耳球 bulb for pipet

移液管架 pipet rack

离心管架 centrifuge tube rack

试验管 试管架 药匙 洗瓶 玻璃搅棒 研钵 研棒 冰盒 液氮罐

培养皿 皮氏培养皿培养三角瓶接种环 接种针 过滤灭菌器镊子 剪刀 解剖刀片 解剖刀柄 酒精灯 样品推车

封口膜 塑料膜 保鲜膜 铝箔纸 脱脂棉

铁架台 石棉网 玻璃干燥器三角漏斗 布氏漏斗 玻璃漏斗 酸碱滴定管

tube

test tube rack lab spoon

plastic wash bottle glass stirring stick mortars pestles ice box Dewar flask

culture dish petri dish culture flask inoculating loop inoculating needle syringe filters forceps scissors scalpel blade scalpel handle alcohol burner lab cart

parafilm wrap and dispenserplastic film cling film aluminum foil absorbent cotton

iron support asbestos board glass desiccator funnel

buchner funnel glass funnel Burette

天平分析天平称量瓶 称量纸 比重计 酸度计 pH试纸 电磁搅拌器 电磁搅棒 匀浆器 摇床 水浴摇床 涡旋振荡器 离心机 烘箱 低温水浴 冰箱 超低温冰箱 培养箱 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杯 balance

analytical balance weighting bottle weighing paper hydrometer pH meter

pH indicator paper magnetic stirring magnetic stirring bar homogenixer shaker

reciprocating shaker bath vortex mixer centrifuge oven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 refrigerator

安全帽 工作服 工作鞋 隔热手套 体重计

safety helmet lab coat footware

heat insulation gloves body weight scales

升降台

lab jack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incubator

spectrophotometer quartz cuvette

超声波清洗器 ultrasonic cleaner 杂交炉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11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114-02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中发展极快的分支学科。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层面上,阐述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在越来越多地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分子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理解和技术方法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所作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实验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

(一)加大实验教学比例

为了突出实验教学在本门课程学习方面的重要地位,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单独开设,并加大实验课时比重,将实验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提高到1: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验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优化实验内容

去除了大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的比重,增加了“质粒提取、转化、转化子鉴定”等一系列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把教师科研项目作为开放课题,吸收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较高层次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感受到科研工作的内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科研的思维方法,也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这种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可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性质,将整个内容分成验证性试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教师针对不同性质实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一)验证性试验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先由教师讲授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可通过多媒体来重点讲解实验的关键步骤或进行示教,再由学生动手做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实验结果,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二)综合性实验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验的连贯性,写出实验方案,教师检查方案,学生合理安排课内外时间,完整地完成一系列实验,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实验结果。

(三)开放性实验

学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根据兴趣自选课题,自主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技术路线设计,经教师检查方案并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分工协作完成,确保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四)创新实验

部分优秀学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写出合理的研究方案,跟随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三、实验考核目标与方法

(一)实验考核目标

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学习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综合性实验,锻炼合理、独立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能力;通过开放性实验中,自主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技术路线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写出合理的研究方案,跟随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采取多层次分类考查的方式,由课程组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于验证性实验的考核采用抽题面试和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先根据已经做过的实验内容设计试题库,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让学生现场抽题做答并根据要求操作一个实验项目,根据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的情况给出成绩;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的考核采用以实验小组为单位,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报告进行课堂答辩,由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提问,然后给出成绩;创新性实验是属于学生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学习活动,采取加分鼓励的方式评定成绩。最后学生实验成绩包括:平时表现20%、实验报告20%、面试考试和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答辩20%、附加分数(<20%)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和探索。针对实验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以及实验考核目标与方法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连续对不同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满意度达到了90%,多数学生认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改革前的满意度(70%)提高了很多。当然这些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这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来进一步提高本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雪萍,卢英华,敬科举.关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2] 安丽萍,王焕琦,刘德慧,韩笑等.《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硅谷,2009,(24).

[3] 秦新民,李惠敏.《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 篇12

1 检验检疫生物安全标准样品的主要类别和种类

检验检疫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卫生检疫、食品微生物检验、转基因产品检测等专业领域。

在动物检疫领域,主要包括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炭疽、蓝舌病、副结核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等动物疫病病原,以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对虾白斑病毒等水生动物疫病病原。

在植物检疫领域,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包括了43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昆虫147种,杂草41种,软体动物6种,线虫20种,真菌125种,原核生物58种,病毒及类病毒39种。

在卫生检疫领域,针对蚊、蝇、鼠、蚤、蜚蠊检测对象,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检测。如:对蚊类、蝇类、鼠类、蚤类、蜚蠊等进行分类鉴定;病原检测则包括: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疟原虫、丝虫、汉坦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莱姆病螺旋体、寄生虫虫卵、细菌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指标菌和致病性病原菌。如:指标菌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病原菌包括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空肠弯曲菌等。

在转基因产品检测领域,主要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大米、转基因棉花、转基因马铃薯等各种转基因产品。

2 我国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与工作需求

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424号令公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使用、运输、储存、检测、诊断等活动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实行四级分类管理。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如: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乙型脑炎病毒等。对于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一定条件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2006年,卫生部配套颁布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与检验检疫密切相关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包括: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布鲁氏菌属、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等。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基层的绝大多数实验室都属于一级、二级实验室。而开展病原筛查检测、诊断工作都需要使用这些病原微生物,如:质控、培训、快速筛查技术研究、仪器设备校准核查等工作。这是一种检测需求与危害现实的矛盾。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是一类无活性危害的、具备危害因子检测遗传特性的人工合成物质。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种矛盾关系,为不安全生物因子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 安全生物分子标准样品关键制备技术

开展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应关注和掌握几点关键技术。

首先,应确保该不安全生物因子具有或者可以建立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如:霍乱弧菌具有ctxA,B、omp W、hlyA、rfb等多个毒力基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特异性鉴定霍乱弧菌,研制这类不安全生物因子的分子标准样品就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而对于无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以鉴定的不安全生物因子,则开展分子标准样品的研制就毫无价值和意义。如:小麦叶疫病菌(Alternaria triticina)在NCBI上共有14个核酸序列,其中:ITS序列8个,gpd序列3个,tefla序列1个,18S rRNA序列1个,small subunit rRNA序列1个。但是,ITS序列虽然共8个菌株,但每个菌株之间都有几点不同的地方,这8个菌株的保守区域上网Blast发现与Altemaria和Lewia属(这两个属属于同一个科)下的多个菌种或菌株相近甚至相同(同源性99%以上)。而且,如果是小麦叶疫病菌新的菌株,即使是扩增ITS区域测序,用测序结果上网Blast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小麦叶疫病菌同源性最高。因此,无法在ITS区域上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gpd基因3个序列中有一个与其他两株有一些不同点,而且小麦叶疫病菌的这个基因与其他植物(如:拟南芥等)的这个基因同源性也很高,所以也不能用于设计PCR检测引物。而tefla基因、18S rRNA基因、small subunit rRNA基因,由于参考序列太少,所以不能用于设计PCR检测引物。综上所述,就目前网上所能查到的核酸序列来说,无法设计用于小麦叶疫病菌PCR检测的引物,即暂时无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鉴定小麦叶疫病菌。

其次,要确定分子基体是全基因组DNA或RNA,还是靶基因片断DNA或RNA。

例如:霍乱弧菌具有ctxA,B、ompW、hlyA、rfb等多个毒力基因,而不同的基因均可以分别建立相应的分子检测方法,为便于该分子标准样品能被广泛适用于多个毒力基因的检测,则可以全基因组DNA作为基体。而有的不安全生物因子的鉴定基因具有专一性或唯一性,如:转基因玉米MON 89034品系是一种我国尚未批准进境的转基因玉米品系,在无法大量、持续获得其粉状基体的情况下,就可以该品系鉴定的靶基因片断DNA为基体,研制其质粒分子标准样品,则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第三,所研制的分子标准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应满足分子检测的要求,一般应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260nm和280nm处的光密度值。

OD230/OD260值小于0.7,OD260/OD280比值在1.7~1.9之间,表明所制备的分子标准样品的质量很好。此外,分子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经比较发现,冻干粉状的分子标准样品可以低温稳定保存2~3年,而液态分子标准样品则仅能稳定保存1年左右。

4 我国目前已研发的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部门对检验检疫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分子标准样品研发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率先在全国研发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检验检疫分子标准样品,如:6种转基因产品分子标准样品(转基因玉米BT11品系、NK603品系、MON810品系、T25品系等),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种食源微生物的分子标准样品,10种动物检疫性病毒分子标准样品等,均获得了国家标准样品证书,并在日常检验检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卫生检疫性媒介生物核酸标准样品,植物检疫性病原体核酸标准样品等正在研制过程中。

5 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生物安全分子标准样品在日常检测、科研制标、新方法新项目验证、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和校准、人员培训、试剂验证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生物安全日常检测工作中,往往对不安全因子的检测缺乏和忽视了其标准样品的对照质控。人们很少使用标准样品做对照检测,这使得对生物项目的检测结果准确性缺乏一定的科学评价保障。使用分子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以相同条件同时接受测试,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

在生物安全分子检测领域的科研制标工作中,协同性验证试验是考核课题和标准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真实性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为3~5家实验室提供相应的分子标准样品作为盲样进行协同验证试验,将会使科研制标工作更加趋于符合实际和科学化。在开展生物安全检测新项目时,必须先使用分子标准样品对新方法新项目进行验证,在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指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实验室才可以采用该新方法开展该项目的检测。

在开展生物安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中,可以每年定期地使用分子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内的比对试验等等。采用分子标准样品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控制活动,将会更有效地保证生物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上一篇:总经理管理总结下一篇:雀之恋观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