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管理总结

2024-09-27

总经理管理总结(共8篇)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1

回眸这两年,做一次工作总结,了却这个阶段,步入新的阶段。

首先是对于人品、才能的深思,道理说起来简单,真正感悟到,却来之不易,当选择一个合作者,一个下属,宁缺毋滥,这个词是最好的诠释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我们的周边有一群的人品端正,努力工作的人,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简单起来,做事的文化就形成了。让我很惊讶的发现,在很多企业,甚至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出现一些问题,老板善于权谋,算计管理层,管理层溜须拍马,公司口号假大空,各自心里一本账。诸如此类,更多的是源头而来,上梁不正下梁歪,唐太宗贞观之治,有魏政的直言敢谏,而最重要的却是李世民的大公无私,荣辱不惊,纳谏如流,李世民成就了魏政,魏政曾对李世民说,臣有忠臣,和良臣,忠臣之分,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与君共享富贵,流誉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并敢于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后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平行端正,言行一致的领导,所谓上行下效,否则一切都是假大空.关于人才的培养,我想这是所有企业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了好的人才梯队,员工有发展通道,企业也走上发展通道,曹操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辅,天下归心”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思念,也正是曹操求贤若渴,曹操拥有了郭嘉,荀彧等大量贤才,唐太宗李世民也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个没有人才的企业是没有发展的,往往中小企业不能走入发展的上升通道,最重要是人才匮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自身人才的成长,以及外来人才的吸收,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张辽,徐晃,都是吸引过来的,尉迟恭,魏政等也都是降将,对于内部人才,要做到知人善用,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企业中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人以充分的信任,给于充分的待遇,不可有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要形成开明用人风气,不愁有志之士不来投奔,有言“士为知己者死”。对于企业要通过机制,建立赏罚分明,按功行赏的体质,让有才者,人尽其才,无能者不滥竽充数。特别反对红脸,白脸一说所谓某人唱红脸,某人唱白脸,这本身就是造成企业的分离,小帮派,个人好恶的源头,诸葛亮说,陟罚臧否,一切论功行赏,做到赏罚分明,管理者,不要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你,因为这是不可能,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要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人事关系,有人言,同事之间属于职场关系,除了工作关系,而不能有朋友关系,又有人言,必须上下一条心,领导应该和下属成为朋友关系,为师长。我觉得易中天先生的论述很经典,西方的文化是契约文化,所以西方人言必称请找我的律师,职称无非也是一种契约,而中国人是家文化,言必称兄弟,干一杯。所以,不同类型的公司而不同。而外企,领导是工作的老板,所以boss一词,即是老板也是上司,在中国公司,领导是师长,还要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在中国公司,首先是要树立师长的威严,其次才是亦师亦友,如果先友后师,就反了,公司的执行力必打折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深深的影响过我,在自己的实践中,才发现此法不妥当,于是我突然明白,怪不得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而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问题出在,领导传道,而学生领悟不同,能不能悟道呢,有很多老师,领导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啊,反而身心憔悴,正式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更有甚者,于是信不过下属,事事亲力亲为,诸葛亮就是一个劳碌命,凡事亲躬,结果累弯了腰。我以为一个领导更中要的是要想中医一样,是要望闻问切,对员工进行观察,多听他的声音,询问他的困难,诊断他的能力,然后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能千人一样,因为每个员工都有不同,他们都是不同的个性,以及经历造成独立个体,而领导层最重要的是员工在人格平等上的交流,根据他们自身的要求,以及能力为期制定不同的目标,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最后,我觉得一个管理层的气度是很重要的,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则决定格局,毛泽东在1937写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种就是一种气度,一个人气场无关乎他所处的顺境,以及逆境,这将是影响一个团队成功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在看刘邦当年是一个无赖的时候,吕公要一千钱贺礼才见,而刘邦身无分文,说自己有一万钱,不仅见了吕公,还娶了他的女儿,这就是一种豪爽,曹操当年去刺杀董卓,这都是性格的豪爽,以及大气,无关乎地位,与生俱来,气度同时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练达。一个管理者应该是有气度之人,你的气场有多大,你就管理多少人!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2

2008年集团实现进出口39.5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34.32亿美元, 增长15.3%, 获“广东省2008年度大型出口企业奖一等奖”。其中出口36.1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30.25亿美元增长19.6%, 进口3.4亿美元, 同比下降16.5%。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1.69亿元, 同比增长12.1%。

2008年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大、也是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 我们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在困境中探索出路,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确保集团实现了“五个稳步”与“三个成效显著”。

化“危”为“机”, 外贸进出口业务稳步发展。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宏观政策调整、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各企业充分运用和发挥集团在信誉、资金、信息、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捕捉商机:立足“早”字, 早出口、早成交、早出效益;主动走出去, 热情请进来, 保客户、稳定市场;各企业积极拓展技术含量高、退税率高的高科技商品, 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经营的档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分别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积极行动, 蚕种和蚕桑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是蚕桑业近三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首先是年初遭遇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导致桑树大面积被冻伤, 桑叶大幅减产, 春蚕饲养时间普遍推迟20多天, 造成上半年同比减产;其次是上半年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和下半年频繁的台风, 造成蚕病大面积爆发, 给制种和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导致张种产茧量和亩桑收益大幅下降。第三是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蚕茧价格大幅下降, 造成蚕农减收, 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下降,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弃桑挖桑的现象。面对困难, 各企业注意保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始兴金兴、遂溪、曲江等公司坚持按保护价收购, 对稳定桑园面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丝源公司获得“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多元化发展, 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茂名大厦基本完成收购工作, 目前正进行规划改造;天恒机车项目已完成产权收购工作, 并积极扩大国外的分销机构;丝源蚕业办公楼项目已经通过政府多个部门的审批;深圳南岭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已完成规划, 目前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预计5月份深圳“文博会”期间开业。

制订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与管控体系, 企业转型工作稳步开展。根据集团公司董事会制订集团发展战略的决定, 我们聘请了上海华彩咨询公司协助做好集团战略发展规划, 并搭建集团的管控体系;经过咨询组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制订出集团未来5年的使命和战略发展规划目标。规划确立了“一主+两翼+四引擎+八大支撑”的“1248远航战略”, 即:以大贸易链整合平台为主体;以金融和房地产为增长的两个主翼;以人才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设计研发为四大助推引擎;以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政府公关管理、文化建设、管控体系为八大支撑。

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和增收节支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落实公司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重新修订和印发了《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管理制度汇编》, 统一了管理制度。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整合取得成效, 理财效率进一步增强;完善了ERP系统和资金结算中心, 使财务、审计、投资、融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相衔接, 有效地规避了经营风险。

积极开展各项理财业务, 开源节流。去年集团协调各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 开展各种理财项目,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 科学调配资金, 为集团创造存贷差利息收入, 实现理财收益, 同时充分利用集团资金统一管理的平台, 积极与银行合作, 争取在贷款、打包、押汇、收汇以及人民币收付款等方面的各种优惠, 节约了费用。

强化设计研发, 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成效显著。集团技术中心投入专项资金, 聘请名师设计, 实施集团统一多品牌战略, 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积极开拓内销市场。丝丽、雅迪斯、庄姿妮、圣甸奴等品牌增设分店, 全年集团各品牌陆续增设了30家国内专卖店 (柜) , 总数已达130多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蚕桑科研、技改工作。由丝源蚕业申报的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推广应用, 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由其主持的广东地方标准“桑蚕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疫病检验规程”, 于四月份正式颁布实施;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取得资质计量认证, 成为我省蚕业产品检测领域第一家获得认证的检测机构。始兴公司投资160万元建设蚕茧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自动化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同时建立的连接商品进出口检验部门的远程检验检疫系统, 属全行业中首创。

强化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企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分别召开了党的组织工作会议、“七一”表彰大会, 成立了党建工作研究会。二是坚持正面教育, 坚持以疏导为主, 做过细的思想工作, 为深化改革创造和谐的思想氛围。三是群团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能,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努力协助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做好化解矛盾、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四是召开了第四届政研会第一次年会暨党建研究会成立大会, 选举产生了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和政研会新一届理事会。

2009年工作部署

2009年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 继续解放思想, 围绕全省“三促进一保持”部署,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组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 化“危”为“机”, 实现全年经营目标。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是:

———进出口40亿美元以上, 力争实现同比增长5%以上;

———桑园面积80万亩, 保持不下降;

———经济效益同比增长5%。

为完成集团2009年各项经营指标, 董事会研究制定了“321”工作方案, 重点要加大“三个力度”, 力争实现“两个新突破”, 确保落实“一个加强”, 迎难而上,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保规模, 增效益, 确保全面完成预算目标。

一、加大力度打造大贸易链, 保规模, 促增长。

2009年,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见底, 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进一步扩大, 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们必须树立必胜信心, 振奋精神, 抓住机遇, 通过推动集团“一主、两翼、四引擎、八支撑”的“1248远航战略”的实施, 打造大贸易链, 促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 积极谋划, 做强做大进出口贸易主业。金融风暴蔓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逐步萎缩,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等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9年出口形势异常严峻。集团各进出口企业必须随时关注行业的态势, 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主动适应贸易变化新形势。

抓紧抓早进出口业务, 采取积极措施增规模、促效益。经验证明, 进出口业务早抓早主动。各级公司要做到“早筹划、早安排”, 将出口任务层层分解到业务部门;对客户、工厂要“早联系、早走访”, 不错过任何机会。业务员必须在有效益的前提下, 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保旧单、抢新单。集团财务部根据各企业经营目标进行资金配套, 对利润高的业务实行倾斜。

加大对内销市场的开拓力度, 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出口市场的疲软, 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开拓国内市场, 内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们要借助雅迪斯、庄姿妮、英佳、威利、羊城等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的中高档品牌, 整合资源, 重点布局大中城市, 并根据国内消费潮流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集团其他定位在中低端的新创品牌则力争成为商务部“纺织下乡”的品牌之一, 迈出开拓广阔农村市场的第一步。

高度防范经营风险。树立“安全第一”的风险意识, 从制度上健全, 从操作上确保业务安全。各企业“风险评估小组”把好内控关, 将业务风险关口前移。

(二) 巩固蚕桑生产规模, 进一步提高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产业龙头, 我们推动和组织了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成立工作, 下一步要在协会中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承担引领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的责任, 促进我省茧丝绸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密切关注茧丝市场变化, 巩固现有蚕桑生产规模。2008年末丝绸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养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各茧丝企业应密切关注茧丝市场变化, 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 通过各级经贸局、农业部门以及相关协会和合作组织向广大蚕农分析蚕桑产业“潮涨潮退”规律, 集中资源, 保护重点, 巩固和发展粤北、粤西、西江流域的主要蚕区, 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收入, 降低蚕茧在桑园收入中的比重, 在蚕茧价格大幅波动时亦能使蚕农获得稳定收入, 保证茧丝业的稳定。

二、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内部改革, 着力抓好板块资源整合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全面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 实施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继续推进还未改制的二级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工作。

2009年全面推进农业板块整合。在完成阳山、高州、韶关三家货源公司的产权委托管理后, 继续整合分布在粤北、粤西、西江流域市县其余蚕茧货源公司和蚕种场, 组建以丝源蚕业为龙头, 集桑蚕科研、蚕种、蚕茧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跨区域的农业龙头企业, 组建紧密型的农业二级集团, 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集团技术中心建设, 发挥其整合资源承担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功能,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从产业链的高端做起, 把品牌与研发有机结合, 推进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打造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丝绸纺织服装品牌和桑蚕品种品牌。

品牌中心要加强统筹管理集团品牌服装的市场研究、品牌推广和国内外商展会、交易会及市场开拓工作。对现有的品牌及未来新建品牌进行系统规划和全方位的组合, 制定中长期集团总体的品牌战略。提高现有的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知名品牌的质量, 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品牌的形象, 使产品在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发展新突破

实施集团公司“1248远航战略”, 今年我们要重点从以下方面拓着手。

(一)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省政府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东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带动和活跃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集团公司与深圳庆鹏集团合作开发深圳南岭丝绸文化创意园项目。园区建成后, 将成为集丝绸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与产业研发设计于一体的、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中高档丝绸锦缎制品及其衍生产品的时尚创意园, 有力地提升集团的企业品牌形象。

(二) 搭建投融资运作平台, 适度涉足金融业以及机遇型的证券和股权类投资, 中长期积极关注并有选择进入创投、地产基金等业务, 搞好资本运作。

(三) 积极开展房地产业务, 形成一块重要的利润来源。立足珠三角重要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 以商业地产开发为主, 兼顾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等, 尝试逐步涉足商业地产的持有投资和物业服务, 强化房地产板块的运作能力。

六、切实抓好战略与管控规划的实施, 确保管控模式实现新突破。

为推动战略规划与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在集团经营管理工作中如期落地, 2009年集团继续外聘外部团队全力推进以下12项工作, 包括:制定丝纺集团下属各子集团战略;将集团战略转化为集团年度经营计划;将集团年度经营计划转化为集团全面预算控制;分层落实集团战略管理体系;对集团管控模式进行修订与细化;加强集团总部、子集团管理分部组织能力建设;优化对各条线、条块管控流程、制度实施;试行集团管理人员竞聘上岗;修订、完善集团管理部门、子孙公司高管薪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集团品牌战略规划;完成集团金融、地产新业务开发具体模式方法研究;相关的各种管理培训。

七、加强各级班子建设, 为实施集团战略提供组织保证。

一个总经理的管理手记(二) 篇3

本文节选自《管理呼唤辩证法——一个总经理的管理手记》。该书是我刊策划、组织的“名人财富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系杜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冠超先生。范先生数十年浸淫于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实战经验十分丰富。更为难得的是,他有将自己的感悟随手记下来的良好习惯,天长日久便积累成一部厚重而又弥足珍贵的实战管理著作。这部书绝不同于学院派的中规中矩之作,而是一部充满真知灼见和“烟火味”的管理智慧之书。

论企业家

□企业实质上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企业家实质上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家。

□企业家需要想象力,但这种想象力一定要有边界感,不能像一匹野马,那样将会把企业拖入荒原;企业家需要激情,但这种激情一定要有“度”,不能像一堆野火,那样将会把企业烧毁!

□卓越的老板使打工者感到自尊、自信,平庸的老板使打工者感到自卑、自惭。

□毫无疑问,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最复杂而又最单纯的人。他们的复杂源于他们的单纯,而正是由于复杂,又特别需要单纯。

□一个卓越的企业家这样定位自己:一是扮演好设计师的角色,一是扮演好牧师的角色。

□所谓企业家精神,从本质上讲,一是求是精神,二是创新精神,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没有卓越的企业家,便营造不出干大事创大业的企业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便塑造不出伟大的员工队伍;而没有伟大的员工队伍,便打造不出卓越的品牌。这就是做企业的逻辑。

□没有大义和大德,便支撑不起大胆略、大气魄;没有大胆略和大气魄,便成就不了大企业家。

□老板的第一素质是什么?是宏图大志,“野心勃勃”。仅秦始皇那样,天天想着扫除六合,天下归一;像曹操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假若没了这,卓异的人才就不会往你那里跑。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是追求无止境,是自觉地实现自我否定、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是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永远的激情和朝气。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其影响力是超越国界的;同样,真正伟大的企业家,其影响力也是超越产业、超越职业的。

□每个企业家都会不断地碰到成长的“天花板”,其区别就在于,有些企业家,能够碰到一个,突破一个,而有些企业家,则不能突破。

□老板包办一切的企业,一定是漏洞百出的企业,一定是很多人都在做看客的企业,一定是很多人都在做裁判、做评论员的企业,一定是很多人都在发牢骚的企业。

□企业家的水平与他所在产业的竞争程度成正比,卖方市场和垄断产业,走不出真正的企业家。

□一把手必须是一团火,能使一个组织燃烧起来;一把手必须是一块磁石,能使一个组织凝聚起来。

论职业经理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能否看到、说到,是职业经理的事,而能否做到,则最终取决于老板。

□职业经理人的最大压力和最大动力,来自于老板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职业经理人需要恪守三大基本道德:一、经济道德:公私分明;二、人际道德:光明磊落;三、工作道德:实事求是。

□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选择企业的逻辑次序应该是:第一,看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是否有做强做大的希望;第二,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老板;第三,看在这个企业能否找到符合自己定位的角色;最后才轮到薪酬问题。

□职业经理人的最大压力和最大动力,来自于老板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日日勤拂拭,莫使落尘埃!”佛教徒的修行如此,职业经理人的自我修养也是如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实现与老板的有效沟通,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无论你的理念再先进、方法再科学、战略战术再高明,如果得不到老板的认同及支持,你都无法向下转化或推行。

□一个职业经理人,既要心在企业,又要心不在企业。所谓心在企业,就是要沉下去,深入研究和探求这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谓心不在企业,就是要跳出企业,看到更宏观的、更远的、更大的东西,就是要站在山外去看山。

□干企业需要的是高明的傻子,真傻子当然干不了,太精了同样干不了。

论班子建设

□任何一个伟大的组织,都是由一个班子,而不是由一个人在领导的;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都是一个班子的成功,而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在一个制度与文化健全和成熟的企业,老板及领袖集体对企业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在一个制度和文化很不完善,以人治为主的企业,老板与领袖集体的素质,便成了这个企业命运的主宰者。

□一个组织要想成功,起码需要由四个关键人物组成一个核心班子。一个是决策者,如刘邦;一个是谋划者,如张良;一个是组织管理者,如萧何;一个是征战者,如韩信。

□一个组织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一个灵魂人物。假若,凑巧几个这样的人物碰在了一起,其他人就必须从组织管理的大局出发,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定位,退到绿叶的位置。否则,这个组织的管理便无法有效。

□企业核心班子成员的最佳关系,应该是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遵其则,互相尊重,互为师友。既能实现“整体自我”,又能保持“个体自我”。

□任何一个好的班子,都少不了两项核心任务:一是出思想、出理论、出文化、出蓝图,承担总设计师的角色;一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执行,承担总导演、总工程师、总建筑师的角色。在一个小型的组织中,各种角色可能只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在大型组织中,承担这些角色的必须是一个核心团队。

□在一个制度与文化健全和成熟的企业,老板及领袖集体对企业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在一个制度和文化很不完善,以人治为主的企业,老板与领袖集体的素质,便成了这个企业命运的主宰者。

□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上限,高不过这个企业核心班子的素质水平;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下限,高不过这个企业全员的素质水平。而一个企业实际的管理水平,既不在两限之间,更达不到上限,而只能等于下限。

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工作总结 篇4

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工作总结 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工作总结

我是集团招聘的物业管理公司经理,自3月11日进入公司工作以来,在2个月的试用期中,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以公司为家,在公司兴,我尤荣的指导精神下,开展物业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使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工作规范化、正常化,有序的进入运转轨道。结合实际,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积极配合地产公司及销售部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其具体事项如下:

1、试用期间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a、通过两个月的调整及规范,成功建立银都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系统,将

物业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管理规定,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时间段、每个责任人。强化劳动纪律,整顿工作态度,提高劳动效率。

b、开展员工物业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物业管理服务意识。强调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以服务为主,在服务的基础上体现管理价值,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的同步增长的目的。c、开源节流,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公司的长远利益作想,节约开支,开辟新的经营思路,将我们的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都看成钱,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广开财路,为物业管理公司创造每一分利润。

d、团结同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机动灵活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努力协调各部门的公共关系,积极配合地产公司、销售部、集团商务部的各项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整改工作中的不足,完善管理。

e、加强管理区域控制、装修控制、人

员进出管理、二次装修违规监督。区域内部设施设备管理等工作。滨江大道的管理也日渐完善,清洁卫生在几次大型的检查活动中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绿化地带修剪整齐,缺差也基本补充完毕。充分展示我银都滨江新城良好形象,为公司的房屋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f、善于沟通,主动交流,与业主、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处理各项业主投诉,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难,获得了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

g、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按时上班,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勤查勤看勤指导,在每一个时间段,随时关注员工的工作情况,体现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2、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a、性格急促,太坚持原则。处理办法:改正。

b、个人思想考虑有时不够完善。解决办法:全面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

c、有时态度不够严肃,造成员工仿效。解决办法:端正态度,严肃纪律,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d、个别时候,因事务繁琐,领导下达的任务未及时完成。解决办法: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

3、下一步工作打算:

a、努力使银都物业管理公司走上正规的管理道路。

b、弘扬银都企业文化,打造物业管理品牌。

c、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展现企业良好形象。

d、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及非工作任务。只要是公司利益,我会全力维护。

e、广拓思路,合理经营,争创效益。

4、对部门及公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a、任用贤才,调整管理机制。b、实事求是,公平公正。c、结合实际,人性化管理。

d、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创银都大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5

前言:

介于许多人对项目经理这个职位的陌生和含糊,将自己的切身经历和阅读、交流得到的一些经典案例整理出来。

要做好一个项目经理,是很有点难的,他首先必须要是技术和管理的化身,其次要具备较好的形象和极佳的口才,同时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另外他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头脑和审美观,还有很多,不再赘述....在大多数boss的眼里,是没有体系分工的概念或者基于各种原因分工比较简单,所以很多书里讲的东西拿到现实里多少会有点靠不住,不管你是正在转型做项目经理,还是有打算转型,那一定要转变以前种种思想的包袱了,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很多路子只是苦于我们没有发现,没有人指引。我们不希望每字每句的总结和讨论都能去符合每个人的行走线路,因为那是不可能,只希望当我们遇到困难缺乏指引时它能成为我们的参考和依据,因为沟通才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桥梁!

正文 :

做项目经理工作多年,感到做这个工作最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以下是本人一些做项目的个人体会,写出来供大家指点,在讨论过程中共同提高水平。软件工程跟其它建筑工程之间的区别之一是,总有人会拿各种各样的事来讽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从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大桥建成之后和图纸上设计的不一样的。下面有一个漫画《 客户真正的需求是这样的 》已经足够一针见血的了,还有这幅漫画同样一点情面的不留,虽是漫画,但现实生活中不乏实例

项目开始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项目经理在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多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如:

1.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具体大概做什么事情,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很多客户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根据项目的名称望文生义地去想象项目的目标。一个名为“办公自动化”的项目很有可能在你进场以后一个月才发现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计算机生产管理辅助信息系统。前期了解情况的工作越详细,后面的惊讶就越少,项目的风险就越小。

2.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如投资方、具体业务干系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技术监督方等等,很多项目里除了业主单位的结构很复杂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单位也会牵涉进来,如项目监理公司、业主的行业主管机构等。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的看法和期望,可以让你在做项目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这句话作为项目经理是一定要记住的。

3.基本了解了客户的情况后,下面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各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首先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这个决定了你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公司是否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领导口头肯定是说支持的,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期望,是想把项目越做越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干脆想敷衍了事,公司领导对项目的态度决定了你做这个项目的战略,而这个战略方针将对你做项目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做整体项目计划前,还要大致计算一下你手上的资源。首先是时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很多项目要求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范围里完成。对于这一点,你在做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次是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已往经验,大致计算一下未来的项目小组有多少种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是否能完全归这个项目使用,是否需要另外招聘一些人员,招聘的准备工作要尽早启动。最后就是一些设备的准备,项目所需大件关键设备要尽早预定,以后不管发生设备等人还是人等设备的情况,浪费的都是你的时间。

5.现在是做项目说明书的时候了。一份好的项目说明书不仅将要做的事情描述得很清楚(主要是讲做什么,而不是说怎么做),而且把如何检查也说明得很透彻。也就是说它不仅说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也让客户的业务人员(一般不懂技术)知道项目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简单地说,项目说明书描述项目做哪些事情和每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检查每一个结果。

6.是到做总体计划的时间了吗?不,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户的目标和你手上的资源,那么做计划以前,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和客户充分沟通资源的问题。因为很多资源是还不明确的,你需要写一份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将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资源不够,就要高层改变策略,增加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总之,没有人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项目经理不能尽早发现风险,那么就只能去当烈士了。

7.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和你手上的筹码以及你做这个项目的总体策略,现在是成立项目小组的时候了。很多项目经理都没有自己选择组员的权利,那么,就尽量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寻找那些你想要的人吧。成员的组成根据项目不同,相差较大,很难有什么具体要求,但是,一定要有精通客户业务的人,很多小项目里,这个人就是项目经理本人,大项目里会配备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这样和客户沟通起来才不会鸡同鸭讲,双方才可以相互理解。我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客户交谈时满口的专业术语,结果搞得客户一头雾水,反过来,他还指责客户不懂技术。其实,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客户已经是很好的客户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懂怎么做还要指手画脚的客户到处存在,但是要明白,是客户选择了你,而不是你选择了客户,有了客户你才有工资拿,心平气和一点吧。

对于这种需求天天变的客户,你就一定要事先做好规矩:

一、统一联系人,客户指定一个人和项目组进行沟通,不能张领导、王领导都来说几句,如果他们意见不一致,那你只有得罪领导的选择了。所以,项目的最初就要定好规矩,我项目组只认一个的意见,有什么要求你们内部先统一再和我谈,我不想卷入你们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之中。

二、所有需求变更全部要有书面文字,这点切记!这样做好处多多:有书面证据,以后他还想改,你有了他以前要求的证据,告诉他:你以前可是这么说的。便于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如何慢慢演变的历史可以看清楚,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客户的目。对于客户来说,嘴巴一动最方便,反正是你们做,不花他的资源,所以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和项目的目的一致,他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如果要他写书面要求,还要签字盖章,他就要谨慎多了,而且一写东西,思想就会更加深入,很多无理要求也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8.现在你要面对三群人:你的领导、你的组员和你的客户,和这些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打算怎么做,什么时候要他们做什么准备,这些事情将是你的主要工作。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那事先定义一下沟通的原则也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很多沟通原则都是潜规则,如果你在一个部门时间做长了,对这些规则的运用觉得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单位,不把沟通规则说清楚,你以后就会吃亏。下面的东西看起来无聊,其实还是很管用的:第一个是规定信息的流动方式和介质,是推还是拉。推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将主动发布信息,不管通过电话、邮件还是书面方式,保证将信息传达到每个人。这种情况适合小项目,人少。拉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就是一个类似web服务器,你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就去问他。当然,没有项目经理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他会用发布信息到公共介质的方式公布信息,简单的是白板,复杂一点的是项目的公共信息交互区,潜规则就是我发了你没去看就不要说我没告诉你。说这些看似很无聊,其实里面牵涉信息传达不完全的责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方式,而且不要绝对化,一般情况下,主动沟通和被动访问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对领导,项目经理更加应该主动去和领导沟通。第二个问题就是文档问题,很多人怕写文档,但是项目经理一定要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有理有时候为什么会说不清呢?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项目经理开始就要和客户说清楚有些文档是必须签字的,比如项目经理的项目日志,每个星期至少让客户签字,另外所有达成共识的东西,比如会议纪要,甚至领导的讲话记录,都要写成文档,双方签字,这样以后扯皮的时候,就能做到有据可查。记住:说了的就和没说一样,只有写下来大家签字后才算真正发生了的。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你提交的报告,给领导(包括本方领导和客户领导)做一个选择题,结果领导压住不批,让你无所适从,结果拖延了进度。这时候,你可以等,但是注意要留记录,标明是谁的责任;另外,如果你在开始阶段就和领导商定:如果批示提交三天后没有得到领导答复就算对方同意,这样你就会主动很多。再比如不同事件的审批流程问题:什么等级的事情记录在项目日志里、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项目经理专门签署备忘录、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领导出面签署合同附件等等。事先想得越周到,以后的工作就越主动

9.好了,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定义了一些游戏规则,现在是坐下来做计划的时候了。这一节,任意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都会说得比我好,所以我就少写一点,说一些自己的体会就是了。首先是找几个关键组员,比如客户业务专家、系统分析员等等,做一下项目模块划分工作。项目分成几块去做,每一块完成什么,模块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等等。需求定义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这里说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完成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方式,你要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而不是看上去最完美的,这个思路会让你的项目减少很多风险。有时候客户会被某种新技术打动,坚持要你采用那种新技术,你就应该告诉他:你选我做这个项目,就应该容许我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做事情,新技术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吃亏的人还不多,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批受害者。采用一个计划会让你的工作更加明确,比如用微软的Project软件,你填写完表格以后,就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件事情要做,每件事情需要什么资源,他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如何,消耗的时间有多长,完成后有什么标志等。所有的结果最后用一个叫做甘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做完这个表以后会惊奇地发现,甘特图上项目的结束时间会远远落后于你的计划结束时间(签合同的人永远不会先征求你的意见的)。当然,学过项目管理的人会大谈什么WBS、优化路径之类的东西,但是我的经验是你再优化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安排到计划的时间结束。如果你没碰到这个问题,在我恭喜你挑了一个轻松活之前,请你再去确认你是否罗列了所有要做的事情和正确评估了它们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候,你就要考虑牺牲一些任务的时间(也意味着质量)了。按照什么标准牺牲?这个项目的战略!我们在第三节提到过的战略。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什么都赶进度,其结果可能就是十件事情你一件也没做好,想想多么失败啊。所以,把资源投到你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最后的结果是十件事情,你有三件做成了精品,三件完成,还有四件因为某些原因延误,成绩单是否靓丽了很多呢?战略决定优先级,而正确排列事情的优先级是一个项目经理能力的主要体现。

10.好,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了解了项目的目标、搞清楚了手上的资源,制定了项目的策略,然后编制了项目的整体计划,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反而是项目经理比较空闲的时候,不像前期的时候项目经理要象记者一样到处和不同的人接触,搞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努力猜测他们在想什么和他们的真正目的,那才是最累人的事情。当然,小项目的项目经理往往自己也是一个资源,要做很多事情,这时候反而比谁都苦。项目经理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和客户领导以及自己领导的沟通。和客户领导沟通时特别要注意,除非你需要对方给你支持,那么你才需要讲得具体一点,否则,告诉他一切正常就可以了,而且态度要积极一些,千万不要说一些领导不懂的细节,比如:“王局长,最近项目进度还算正常,就是JVM经常发生一些内存泄漏的情况…”王局长:“(*&$@@”。和自己的领导汇报也要注意这个问题,除非他是一个技术高手,你需要他的技术经验,否则一般就汇报进度是否正常以及有问题时你的对策和打算就可以了,有些需要他支持的地方,比如资源调用需要说详细一点。和组员开会,除了一些项目进度跟踪会议以外,还有很多讨论会,需要大家用头脑风暴方法给出解决问题。与会人员很多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注重细节、缺乏大局观、有点消极悲观、自尊心强(如果总结得不对,欢迎大家拍砖),所以,你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只要负责提出问题和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千万不要做评判者的角色。一个问题,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现象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盲人摸象的故事吧。这些技术人员,他们往往精通一个方面,就自己的角度发表见解,除非一些很特别的情况,你都应该认为,他们提出的方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最合理的。你的长处是掌握事情的优先级,评估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从而根据他们的意见得出一个合适的(而不是正确的)方案。所以,在会议上,你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他的意见,夸奖那些意见提得比较好的人,千万不要把会议带入无休止的争论(你要让大家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元的,唉,我们的教育惹的祸…)。会后,你自己写文档,做决定。会议上大家的面子都被照顾了,自己实施起来的阻力就小,如果还有意见的,你就私下找他聊,如果还不能说服他,你就要让他明白,因为你负责这个项目、你担当风险,所以,这个优先级应该你来判断。组织中的高层,并不见得水平会比一般的成员高,但是,他要承担组织的风险,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事情的优先级的判断肯定比下属强。

终可交付成果一定要是可以被检查的,比如,【界面要求:美观大方、简洁明快】,这个要求我就不知道如何检查。所以,给开发小组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检查结果,比如我见过一个计划,里面有一个任务【开发人员熟悉EJB编程】,这个任务,除了让这些人去参加一些专业认证考试,否则,结果很难被检查。所以,时刻考虑如何检查结果、如何向客户交付是项目经理一直要注意的事情,我听说有些老项目经理拿到项目是倒排计划的,即首先看如何验收和验收标准,然后决定工作计划。很多项目开始了很久,还不知道如何验收,那么这个项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做项目就是为了验收,我们的角色不是研究机构,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付出那么多劳动后得到结果。

另外我插一句:我是极其不主张到客户现场开发的。尤其是一大群技术人员直接和客户交流,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技术人员的本性决定的)。我的做法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实施人员到现场,软件开发人员还是在公司做项目。项目实施人员就是初级项目经理,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懂得一些客户的业务,关键是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俗称“皮厚”。他们是客户和研发人员的桥梁,其职业方向也是很机动灵活,以后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转,比开发人员的路要宽得多。

11.接着,我们再谈谈最让人头痛的需求变更问题。变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更改了原先的目标,即需求变更;另一种是没改变目标,但是客户不满意目前的实现方式,大到流程的实现,小到界面的布局,都是属于这类。碰到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是事先沟通的不够充分和客户随着项目的进展,慢慢想清楚了问题,改变了以前的思路。这时候,如果需要改并且你的战略是容许这种情况的,那么注意下面几点:确保以前的文档,就是记载着以前的结论的东西,客户是否签过字,如果没有,赶紧把你的工作停下来,赶快再和客户自己确认一下你的方案,然后让他签字,避免以后说话没有凭据;和客户坐下来,探讨他修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有同样能达到相同目的、但是对你来说有代价更小的选择?(项目初期的工作)明确更改流程,一般是客户指定一人签字(否则客户每个领导都有权力来插一杠子,你就废了),以正式项目文件的方式提交给你,然后,你做评估分析,分析对成本、进度的影响,在你的领导同意后,出相应意见书,主要是要说明更改设计的原因和指出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后果(这个东西先写出来,后面如果真的发生了,至少不是你的错)。然后再让客户在上面签字。见过医院给病人做手术以前让家人签的免责条款吗?对,就学习那个,让大家都意识到任何的更改都有成本和代价。

12.系统开发告一段落后,就进入客户培训、系统验收阶段,这个阶段,我一般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客户做培训前,多注意一些表面功夫。很多程序员认为,系统的逻辑核心是否正确是关键,至于界面如何,界面上的用词是否准确,那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且培训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下面听讲的人不知所云,云山雾罩,培训效果自然可以想象。我的体会是,给客户做培训的版本,如果你在做多次测试以后仍然不能确定逻辑是否合乎要求,那么,你至少要在界面上多花一点功夫。注意每个界面的布局、用词、链接的正确性等等,总之不要让客户看到一些他不该看到的东西。文档方面,准备至少两个文档:用户手册和培训手册。这两个文档的内容很多都是一致的,但是角度完全不同。用户手册往往是站在系统设计者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模块讲解系统的操作和功能;而培训手册,一定要站在客户业务人员的角度,根据每个角色面对不同业务的办理,如何通过使用本系统的一系列功能来实现目标。所以,第一次培训以前,系统界面是否完整正确、培训文档是否完备都是很关键的因素,第一炮打不响,以后就麻烦很多

作为项目经理,其实脑子里就是几样东西: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怎么交货、手上的资源以及各个事情的优先级。所谓多快好省那是人类的梦想,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互矛盾的,属于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类型。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方面,往往是把快放在第一位,各方领导都会给你最后期限,所以保进度是第一位的;省是第二位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如果收入不能增加的话,至少费用要控制住;好是第三位的,没办法,谁都想精益求精,但是,没有强大的资源保障,质量只好先牺牲了;最后是多,客户的要求源源不断,如何降低客户的期望值,让他们从理想回到现实也是项目经理的分内工作。

验收前,除了做好文档工作,即可交付成果以外,多花时间搞清楚客户的做事情流程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些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多说。

我对验收最大的体会就是举证问题。即千万不要让客户这么想:你必须有证据证明你的系统是没问题的。这样你就没戏了,微软那么多天才,做了XP还天天打补丁,要你的程序没问题,既不可能,你也没办法拿出证据。你要让客户明白,所谓验收,就是我按照测试文档的测试用例跑一遍,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就应该算通过了,而且还容许有一些小错误留在验收后改正,他可以对测试用例提意见。所以,验收前双方要确认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如果他认为系统不符合要求,那么他应该举证,证明这个系统和最初设计相背离的。所以,参考法律概念,千万不要举证倒置。另外,认为系统完美了才能验收的想法也是错误的,软件开发合同里一定要注明验收以后维护期的费用问题,否则,客户担心一旦验收就得不到你们的支持,自然不配合验收,那么,你这个项目经理就很难交功课了。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评价项目经理的绩效的问题,我认为,项目经理有以下几个档次:

*最差的项目经理:项目过程中总是出现意外,然后自己又解决不了,结果成为烈士;

*二流的项目经理:项目也经常出现意外,但是他一马当先,奋勇向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勉强算把项目结束了,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流的项目经理:平时很少见他做具体的事情,整天找人聊天,然后就是写报告、做计划,最后项目顺利结束,整个过程平淡无奇; 项目管理培训

项目管理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呢?所谓科学就是经过反复论证,输入和输出有必然规律的东西,种瓜得瓜;而艺术就是思想火花的闪耀,主要靠灵感。项目管理这个东西,据一个前辈说,在国外是科学,80%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国内是艺术,主要靠个人魅力、感染能力等东西。看明白了PMBOK,学会了一些做事情的方式,只是搞懂了那个20%的科学的东西,还有80%的空间,属于见仁见智的领域了。所以,加强很多方面的个人能力,如练就出色沟通能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对于项目经理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作为一个一流的专业人士,在顺利让客户签字的同时,如何让自己的领导知道你的价值,这也是体现自己能力的一种途径。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6

现场经理/生产经理总结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施工总承包管理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项目各单位已经熟悉项目管理方式后,总承包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具有突破空间。

总承包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服务于业主和分包单位,因此必须提高服务和协调的工作意识,总包的主要工作不仅仅是“管”,更关键的是“理”,即理顺各相关单位的关系。通过理顺管理关系,可使得实施过程更加和谐合理。关系好,速度快,速度决定工期和成本,在达到质量、工期等目标的同时,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哪怕某些方面我们可能要做出一点牺牲,赢得各方面的信任与理解。

本文简要总结管理的心得体会。

技术

总承包工程管理过程中,技术部门无疑是整个项目的侦察兵,其主要任务是获取重要军事情报,在战斗前沿侦察甲方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方案要求,专业情况及考察审核分包单位技术能力,劳动力负荷,资源匹配等。并根据得到的信息,据实完成相关方案的编制、交底并跟进、纠偏。

方案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前瞻性决定了施工方案的成熟度和现场开始实施的难易程度,根据项目初期的方案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在实施前100天开始组织方案编制及审核,会给商务、工程、实验等部门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招采、交底的准备时间。而且一旦发生技术方案变化,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整。

洽商

在施工过程中,会根据各方要求及设计院技术跟进,产生各种工程洽商及设计变更。总包办理的洽商管理心得,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洽商办理之前,第二,洽商办理完成后。其中重点部位,在洽商办理的过程中。某一方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方案优化,技术人员需及时跟进,深入了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乃至设计单位的具体意图,并根据洽商意向编制工程洽商,过程中,需要随时与各方沟通,确保其实施方案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遵守相关标准及规范。随后,需在项目内部运行会签会审制度,保证洽商在技术层面、商务层面、实验层面、工程层面的合理可实施性,完成后,方可进入正式办理流程。洽商办理完成后,进入实施阶段,需对商务、工程人员进行交底,为商务部门的顺利招采及工程部门的工程量统计等建立基础。

现场技术

技术部门除与各技术单位及部门进行方案讨论编制、管理部门内资料、实验等技术工作外,现场及其他部门会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不会做,问技术;找不到,问技术;看不懂,问技术。所以技术人员现场跟踪尤为重要,除了指导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纠偏,特别是现场边角位置、细部位置的做法决策,各专业交叉作业合理统筹,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交底

项目运转至今,曾近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工程资料与技术做法不配套,现场做法讨论各执一词不统一,洽商施工完毕报送工程量时商务人员不知情,主要原因,在于交底。技术部门在编制方案、洽商等技术文件过程中及完成后,应召集足够广泛的部门进行专门的方案交底,除了让大家群策群力审核方案外,通过技术人员讲解,让参会人员从对方案的了解,逐步转变为对方案的熟悉以及掌握。对于工程部门组织的对分包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及时纠偏或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

工期

作为项目管理四大目标之一,是否按照预期完成进度目标将影响其他目标的完成情况,在项目初期根据编制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除去不可抗力及职责范围无法协调的困难,工程部门首要任务是保证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管理心得分为三个部分。

计划制定

项目初期的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资源匹配,多数情况只为现场管理提供方案性的思路以及大体指向。在项目建设过程里,需要依托总进度计划为蓝本,按照时间、专业、分部分项、是否关键线路进行拆分细化。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季度、月度计划编制或者周计划乃至每日计划。

计划跟踪 总计划是墙,细化后的计划是砖头,只要保证每块砖头都能待在自己的位置,那么最后成型的墙一定不会出现大的偏差。通过现场日常管理、项目工程例会等方式,进行阶段性计划跟踪,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进行后续调整。

计划纠偏

计划纠偏,无外乎两种方式。

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周计划嘛,没有完成就下周继续,反正也没差三五天,提起蝴蝶效应可能比较夸张,但殊不知周计划未完成,这块砖头放偏了,以后的也会,日积月累的错误定会集中爆发。纠偏方式一,调整进度计划,使之与现阶段施工进程匹配。在一些非关键线路,尤其对于(完成—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照此做部分调整。底线在于不可使其成为关键线路或与其他任务目标同期占用过多资源。

再比方有些管理人员发现计划偏位,原因是计划所需的30劳动力,分包只能提供15个,15个人都没闲着,干不完我也没办法。纠偏方式二,资源匹配。进度目标合理制定后,对于关键线路,必须按照计划完成,大多问题在于资源不充足,可以采取加班、材料机械加倍、劳动力加倍的方式进行纠偏,但是此措施常常伴随成本增加,需综合考虑。比如四期十一月份抢工期间,恰逢连续半月的雨雪天气,完成时间比甲方要求工期只差3天,但是为了完成目标,付出了大量的机械台班人工配合费用。

管理

总承包施工模式下,总有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决定各个单位对于我们自身的信任以及认可。所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之外,自身乃至团队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项目建设是否顺利顺畅。

主动性

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单位中,建设单位管理层面宽泛,日常工作繁忙。监理单位作为职能监督单位,负责实施过程及结果管控。只有总包单位,在整个项目建设期,完全贴紧项目建造,调控绝大部分资源。所以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主动了解客户需求,主动组织施工现场内外的工作事宜,主动推动整个项目进程。若主动性不够,很多事情将停滞不前,可能会造成工期及成本压力。

服务性

远洋建设企业愿景是:致力于成为领跑中国建筑业变革与发展的建筑产品营造综合服务商。作为服务商,服务性尤为重要。建设单位作为企业客户,我们完成客户产品的过程,就是为甲方服务的过程。过程中不断贴近甲方诉求,依据企业及项目能力合理完成相关任务目标,即为服务的过程。对于分包商,项目除了管理职能,我们仍需履行服务职能。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赢利!分包商作为企业,具有同样的目标。在施工现场日常管理中,保证四大目标的同时,服务于分包商,通过合理计划匹配合理连续的劳动力及其他资源,为分包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协调其他单位或专业排定流水交叉作业等,均为服务性的工作。

前瞻性

前瞻性对于技术部门是其核心技能之一,但是对于其他部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技能,比如后续施工所需的分包商,需要商务部门提前进行比选招采,比如后续下道工序所需的劳动力或材料,需要工程部门提前进行统筹计划,比如冬雨季施工前,需要材料部门提前进行所需物资的进场等等。

以下是两点管理方面的经验及设想。调动分包积极性

在施工现场日常工作中,不可能依据技术文件或经验按部就班处理所有事情,比如在屋面施工期间,本项目特点为单栋号面积不大,但是栋号众多。按照合同内约定,所有垂直运输费用均包含在二次结构分包合同内。平屋面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按照常规运作,施工时间约为10工作日,投入劳动力约为70~110工日。但如果采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的优化措施后,不仅将施工周期缩减60%,避免了机械吊运造成的成品污染和混凝土时效质量风险,还将分包劳动力投入缩减60%,同时赢得更多的威信力,何乐不为?

卫生责任分区

文明施工,一直作为现场施工的难点,范围广,分包杂,细节位置多。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安排工作,即谁的垃圾谁清理,那么最后很可能谁都不清,在四期,工程部门采取了新的方式,即卫生责任分区,按照分包工作量划分单独栋号,比如远洋装饰石材负责2栋别墅的卫生清理,-2F~2F,各专业垃圾均包含,装饰其他栋号的作业面,交由其他分包照此执行。虽然工作量未减少,但这种方式在分包单位的接受度很高,相比于工作面的清理,更愿意独栋的点清理。同理,对于外装饰脚手架及室内防护也可采取此种措施。

配合

整个项目进程,通常是以项目或单位为责任主体进行相关事宜的沟通协调,总承包单位是项目建设的火车头,作为总承包项目的管理人员,相关的协调配合工作比其他单位更加繁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只要做好协调配合,理顺各专业、各单位的关系,就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部门配合 对于总包项目内部部门,包括工程、技术、商务、安全、机电等,技术冲在前面,工程比较急促,安全贯穿始终,机电穿插其间,商务压轴。虽然同属一个项目,但是时常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各种信息匹配度不高,或者工作时效性不同。比如洽商内容施工完毕,商务不知情,比如土建墙体变更了,机电管线滞后,比如分包进场手续不齐,现场已施工了等等。

想要消除信息不对等的现象,简便的方法是例会制度。虽然有些管理人员觉得会议太多,耽误时间,但是通过工程例会、技术例会、安全例会、商务例会以及方案、合同、安全交底会等,促使各部门的信息达到高度匹配,这样在项目进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其他部门定会及时参与纠偏。

发散性管理

借鉴于发散性思维,发散出去,比如商务部门和工程部门的时效性由于工作性质,一定会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工程部门和安全部门对于现场进度,大多是矛盾体。那么,把遇到的问题或者矛盾点暴露给更多的人知晓,把各种技术类、文件类传达至更多的人,借鉴于发散性思维的扩散状态思维模式,可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最终得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的结果。如果仅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和相关方面沟通,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哪怕一份重要文件,复印给十个人,一两个人丢了,也没有关系。

协调

工程建设期内,建设单位是总包的甲方,总包又是分包的甲方,监理监控总包及各分包。如何定位自己的管理角色,如何理顺各方关系,是其他后续工作的基础。

甲方、监理

对于甲方、监理而言,总包是被管理的角色,同时总包又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基础。几方一定在各阶段的矛盾点博弈,但在组织现场工程实施的过程,各方目标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尤其对于重点管控部位或工序,从技术方案研讨开始,直至样板实施、过程管控、验收,要与甲方、监理群策群力,借助集体思维的优势,一起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大家均认可的结果。

分包

对于分包协调思路,大致相当。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符合总包各项指标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尽力在工序、资源、劳动力等方案为分包着想,相辅相成。如上述屋面砼的事例,你为分包企业合理创造利润,分包则会用更多的信任回报你,遇突发事件,也更愿意与你同舟共济。团队

项目是一个大团队,部门是各个系统总成,员工是零件。团队就像是台仪器,作为第一要素的人员越精准高效,总成越优秀,各个优秀系统总成集合体,才能形成完整的机械。而且各环节越精准,能耗越小,整体越成熟。

在团队建设初期或有新成员加入,需要快速建立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经过磨合,形成集体意识后,才能融入到与其他成员的配合中。

团队运营期间,根据项目的特点、工期、目标等合理分工,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通过明确目的,做好责任分工,专人专责,各司其职,利用任务承包制更好的调动成员积极性,更好的完成任务。

与每个人一样,团队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公平、透明之外,需要成员对于团队决策提出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拓宽思路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进入团体思维的误区。这样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协助、达成工作的默契,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的和谐团队。

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办公已经从新鲜词汇变的耳熟能详。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自主搭建简单、实用、开放、灵活的协同办公平台,比如根据不同职能需要,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不同的群组,用以关注人员沟通、任务分配、信息反馈、流程协作、知识共享与整合等,具有透明、高效、快速响应等优点。

结语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7

记者:近年来, 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食品行业对它的重视及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 冷链物流的确切定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主要有哪些?

杨毅斌: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它是需要特别装置, 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 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特殊商品如药品等。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 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 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 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另外, 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 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记者:据我了解, 冷链物流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 有非常大的差距。那么中国在冷链物流应用方面, 具体现状是怎样的?

杨毅斌: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 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20%的果蔬浪费, 损失的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另据了解, 全国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均以传统的车厢, 即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 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进行操作。当然,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食品消费市场对冷链物流必要性的认识不足, 冷链物流的服务的总体水平不高、物流市场缺乏足够数量的高质量冷链服务提供商, 以及成本高、运输和储存的基础设施不足等。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 麦德龙现阶段的冷链食品种类有哪些?

杨毅斌:麦德龙冷链食品大体分为4类, 分别是冷藏品, 包括乳制品、精致品、加工肉、鱼类;冻品, 包括冰激凌、冷冻蔬菜、冷冻点心、速冻点心、冷冻水产品、肉类、禽类;恒温品及果蔬类。

记者: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麦德龙针对冷链物流食品, 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杨毅斌:在麦德龙的冷链物流中, 质量永远是权重最大、被考虑最多的因素。麦德龙在华扩张较快, 在每一家分店选址完成之后, 首要工作就是在当地建立生产、供应、运输等一系列的网路系统, 以确保获得高品质的商品, 特别是冷藏、冷冻品的供应。麦德龙对于质量的敏感, 源于其对市场走向的判断。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低价竞争只能对供应链产生伤害, 价格竞争将被质量竞争所取代。为此, 麦德龙愿意在别人无暇顾及的领域付出额外的努力。比如, 麦德龙要求, 运输鸡块的冷冻车内温度需要达到甚至低于零下18摄氏度, 并为此统一配备标准冷冻车, 全程开机。同样的旅程, 用5吨的平板车盖上棉被一样可以操作, 成本可以节省一半以上。但是, 麦德龙对于这种可能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行为坚决禁止。

同时, 麦德龙也十分重视成本控制, 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冷链业发展,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寻求最具成本竞争优势的服务提供商。

记者:麦德龙选择夏晖和双汇作为物流合作伙伴, 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杨毅斌:质量、成本和发展是麦德龙选择物流合作伙伴的基本标准, 冷链物流也不例外。5年前, 麦德龙做冷链项目的招标时, 考虑到行业发展的状况, 我们对质量的关注可能更多一些, 当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夏晖, 在运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与麦德龙的高标准冷链要求很契合, 因此夏晖通过了全面的衡量和考核, 最终中标。今年, 在与夏晖合同期满前的招标过程中, 双汇物流, 这支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击败夏晖等新老强手赢得了麦德龙全国冷链配送的合同。我们很高兴地看到,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个别外资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到高水平竞争中来, 和外资企业一争高下。同时,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投资公司也正在参与到市场中来。

记者:麦德龙如何保证整个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杨毅斌:麦德龙各分店与物流中心之间的精细对接, 只是麦德龙冷链物流顺畅流转的前提, 要在操作中保证一切不出纰漏, 标准化和跟踪技术至关重要。麦德龙的冷链物流标准, 涵盖了温度纪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运作系统sop的建立等领域。即便是在手工劳动的微小环节, 也有标准把关, 在中国, 麦德龙还在考虑应用一些国家制定的物流业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以便把工作细化到供应链各个节点, 进而对整个流程实施控制和跟踪。为保证商品持续不断地冷链控制, 麦德龙还要求服务商还对所有产品实施温度的全程跟踪, 并聘请咨询公司对物流服务商进行监督审计。

记者:冷链物流行业企业参差不齐, 如何才能让供应商使用高质量标准的物流设备?

杨毅斌:除了通过招标和全面评估寻找高质量、信誉好的冷链物流公司外, 还应当确保物流公司所得到的回报是合理的——价格并非越低越好, 俗话说, “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合理的价格可能导致物流公司降低其温度控制、物流设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从而失去冷链运作的目的, 这不仅仅是物流本身的问题, 而是一个与供应链伙伴共同生存、长期发展的问题——不可“杀鸡取卵”, 也不能降低对质量的要求。我们的哲学是:励精图治, 以高标准的冷链运作与合理的市场回报, 与物流公司携手引领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杨毅斌: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标准, 来保证食品及其他产品的安全, 不过, 这些政策及标准, 更多地关注冷链物流以外的其他方面, 如产品的产地、卫生问题等, 对冷链运作本身的关注还不够, 并且缺乏强制执行的力度, 以及不同行业所制定法规和标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因此, 是否严格执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冷链标准, 基本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消费者的态度, 以麦德龙为代表的部分食品零售和快消品企业, 选择的恰恰是严格自律和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比肩的高标准, 以保证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然而, 面对低标准低成本的竞争对手和知情程度不够的消费者, 这类企业因此可能陷入成本竞争劣势, 从而在某种程度阻碍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其次, 市场上能够提供高水准冷链物流服务、具备较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不够多, 良性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并且普遍存在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的现象——小规模、低标准、低成本的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想说, 消费的认知很重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冷链运作的认知和需求是行业发展最大的动力和源泉, 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认为在菜市场开放的空间、常温的环境购买苍蝇停留的猪肉没什么不妥, 如果消费者知道某超市运送鲜奶和蔬菜的卡车只是常温车, 却照样天天购买, 而且还赞赏那儿的“平价”, 那么, 冷链行业发展的春天就还没到来, 因为没有强大的需求动力, 供给不可能蓬勃发展。

总经理管理总结 篇8

1信息化就是透明化。任何事务,活动经过信息化就不再只是个人或小集体的独享:可以供他人考证和检查。透明化使别人有机会关注和提供帮助,也将有设防范暗箱操作带来的道德风险。

2信息化就是流程化。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对活动和事务管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处理过程的流程,并固化在系统。流程化固化同时简化了重复劳动,将大家的智慧不断聚集和融合在这个流程上。

3信息化就是标准化。只有信息化,将标准在一个系统中管理并相互衔接后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人员管理,还是产品管理,信息化是标准化最忠实的施行者。

4信息化就是新战略。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但作为战略考虑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将信息化作为要素纳入企业的战略,必将形成全新的战略思维模式,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5信息化就是新模式。信息化不再是上世界80年代用电子化去模仿业务活动,也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单纯的网络经济。信息化已经融合在我们的各种工作、生活中,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行为,创新着各种活动的运行模式。

上一篇:延安市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考察报告下一篇: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