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2024-08-23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共12篇)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1

据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绝大多数的女性都遭受过妇科疾病的困扰, 妇科疾病已经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妇科医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会对其相关的检测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如果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时选用检出率比较低的检测方式, 那么将有可能导致漏诊现象的出现, 不利于患者治疗工作进行[1]。因此相关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妇科检测方法的研究, 尽可能的选择检出率比较高的检测方法, 为患者的确诊以及治疗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医学检验的患者1 2 0例, 年龄24~51岁, 平均年龄38岁, 患者所患的妇科疾病种类有所不同, 其中因为阴道炎而接受治疗的70例 (58.3%) , 因为人工流产或者放置节育环而进行相关检验的30例 (25%) , 因为妇科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而进行医学检验的20例 (16.7%) 。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均在我院相关的检验室进行。

1.2 方法

利用随机原理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各60例, 为了便于记录, 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 并把每一个小组都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把木质刮板以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取样, 在1组中采用盐水镜检法进行检测, 在2组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在利用盐水镜检法时, 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注重氢氧化钠的加入, 从而保证检测率的准确性。革兰氏染色法就是在对相关分泌物进行镜检前对其进行染色, 进而观察相关的细菌的检出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为了方便相关研究的进行, 把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四张图标的形式所呈现。

2 结果

通过相关验证性措施的采取, 可以发现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感染检出率高于以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组别。其中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84%, 以木质刮板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75%。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比利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要高, 其中利用革兰氏染色法的综合检出率为93%, 利用盐水镜检法的综合检出率为81%。

3 讨论

妇科疾病是对大多数的妇女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最主要的病症之一, 在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由于滴虫而导致的阴道炎, 对于这种类型的阴道炎的确诊主要以医学检验的结果为准, 因此提升妇科医学检验的检出率对于提升妇科疾病确诊的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目前对于妇科疾病的检验方法有很多, 本文主要对盐水镜检法以及革兰氏染色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比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检出率更高, 这是因为利用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 在对样本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样本的丢失, 因此其比较适合运用在检测室和取样地点比较近的检测过程中[3]。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 虽然会致使一部分的样本被棉签吸收, 但是在运送过程中, 样本基本不会脱落, 因此这种取样方法更适合应用在检测地点和取样地点距离较长的检测过程中。另外采用革兰氏染色检测法比采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高, 这是因为我们所检测的滴虫以及霉菌的活动能力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 像检测时的温度以及送检的时间等都会对其的检出率造成影响。当利用盐水涂片的方式对滴虫以及病菌进行检测时, 由于此检测的是人的上皮细胞中滴虫和细菌的存在情况, 上皮细胞在盐水中所表现出的透明程度又不是特别好[4], 进而就会对检出率造成影响。革兰氏染色法是利用染色的方法对于滴虫以及霉菌的相关成分进行染色, 其操作过程更加简便, 所能检测出的分泌物内容也比较多, 更适宜用在妇科疾病的医学检测过程中[5]。在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会对相关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不利于患者治疗措施的及时采取, 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妇科医学检测时, 必须根据医院条件, 尽可能的选择检出率比较高的检测方法, 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传英, 王敏.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和处理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3 (9) :517.

[2]汤新红, 田小军, 李娟.2005年至2007年我校妇科普查质量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 2011:2073.

[3]周琼仙.实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19) :2415-2416.

[4]杜志勋, 刘鸿玲.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8) :201-202.

[5]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4, 20 (5) :67-68.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2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它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众多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我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我系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学习、了解当前社会形势。

组织全系教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张贵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学习贯彻中共和省领导有关高等教育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二、规范课程、教学标准。

医学技术系协助教务处起草、修订了药学、眼视光、检验、影像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实习计划。要求各教研室规范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在每学期开学都要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要求规范各门实验课程的实验讲义及实验报告。

三、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及撰写论文。

目前我系校级精品课程和课题有:尹华玲老师主持的《眼科学》精品课程和《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调查》科教研课题;张慧颖老师主持的《滇东特色野菜面蒿的营养成分分析》科教研课题;何存兰主持的《药理学》精品课程。我系教师尹华玲、张慧颖、何存兰、王志敏、孔艳娥分别在《中外健康文摘》、《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中国护理杂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卫生职业教育》、《中国教师与教学杂志》等国家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

四、加强教学监控力度,狠抓“五风“建设。

组织各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风”。举行说课比赛、教案展评等活动,选出优秀教师及教案参加学校大赛,李桂香老师获学校说课比赛三等奖,曹云莉、朱卫波、严晶三位老师获学校教案评比二等奖,由此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各门课程结束时,由系部统一安排考查科目的出卷、监考、阅卷,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规范考试过程,严抓“考风”。

五、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今年我系新近教师6名,检验教研室2名,影像教研室2名,眼视光五官教研室2名。为使新教师尽快从大学毕业生转型成为教师,尽快投入工作,成功迈出走向讲台的第一步,我系安排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共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2008年8月25日下午2:30-5:30

地点:系办公室

主讲教师:尹华玲、张慧颖

培训内容:(1)如何书写教案;(2)如何编写授课计划;(3)如

何书写教师工作手册;(4)集体备课。

第二阶段:时间:2008年9月5日下午2:30-5:30

地点:医学技术系眼视光实验室

主讲教师:尹华玲、黄秀华、何存兰、李桂香、朱卫波

培训内容:(1)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驾驭课堂的技

巧;(3)如何当好一名班主任;(4)新教师如何尽快转

型,适应岗位;(5)如何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

气氛。

第三阶段:时间:2008年9月1日-9月12日

培训计划:(1)由系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无课老教师分

别对每位新教师进行听课及点评,帮助其尽快提高教学水

平,适应新岗位;(2)由系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

任对新教师进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熟悉实验室操作及学

校教学环境。

第四阶段:时间:2008年9月1日-期末

培训计划:(1)组织新教师在校内、系内、教研室内进行广泛听课,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2)组

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系部、教研室的各种学术会议及讲座,开拓视野,提高其理论及科研水平;(3)组织新教师参

加学校、系部开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讲座,熟练掌

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4)系部组织新教师学习

并掌握学校标准试卷的出制和阅卷、评分标准;(5)组

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系部各种政治学习,提高其政治素养。

六、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及代表座谈会,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教学进

行整改。

我系于2008年11月18日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上各班代表踊跃发言,一方面肯定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对老师的评价都很好,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如药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提出,希望能够到药厂、医院见习。我系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要求相关教研室积极与药厂和医院联系,给学生提供见习机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学生还要求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拉丁语》、《医学心理学》等,系部也在积极协调安排。

七、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专业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突出实用性,我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眼视光、药学、检验、影像实验室。实验室的建成,既满足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2008年全年,我系完成了药品营销员3个班,初、中、高级验光员3个班,共300人次的培训工作,使眼视光、药学专业学生毕业时,百分之百的取得“双证书”。由此,充分整合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使我校眼视光、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可以顶岗实习,获得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检验、影像实验室待条件成熟时,还可为师生提体检服务。

八、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扩大宣传,抓信息,找门路,将我系眼视光专业的学生输送到深圳博士、昆医附一院天明、昆明大全、750眼科、精益、眼镜工场、曲靖市一院、曲靖市二院等单位实习,今年出现了十几家单位来我校招聘的热闹场面,使该专业学生成为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康复、药剂专业的学生也进入了相应的企业及实习单位实习。检验、影像专业明年将面临第一届实习生,我系正加强和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尽快落实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市一院、市二院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九、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积极成为“双师型”教师。我系现有“双师型”教师六位,尹华玲老师取得执业医师、国家级高级验光员资格,王志敏、孔艳娥老师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严晶、宋秋玲老师取得国家级高级验光员资格、朱卫波老师取得国家级中级验光员资格。另外,田西、魏祥林年底即将通过云南省职业培训站考评,取得国家级中级眼光员资格。我系现有副教授三位,讲师一位,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系注重骨干教师培养,多次派出教师进修、学习。尹华玲、钟海涛老师多次到市一院五官科进行临床进修;尹华玲老师于2004年1至10月前往温州医学院、卫生部眼视光中心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进修准分子激光手术、斜弱视、视光门诊;王志敏老师2004年至2005年到昆明医学院药学院进修药学专业;我校于2007年8月引进了药学硕士张慧颖老师。以上举措,对我系眼视光专业、药学专业教学、国家级初、中、高级眼光员及药品营销员培训的开展起到了极大

地促进、提高作用。另外,朱卫波老师于2008年5月6日至8日,参加了中华医学会曲靖市医学分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了解了检验专业最新动态;尹华玲老师于2008年7月20日至27日,与学校校级领导、各处室领导一起前往遵义医专参观学习,学习遵义医专的教学管理、实验建设管理及系部管理方面的经验;尹华玲、何存兰两位教师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校精品课程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黄秀华老师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参加了在大理学院举行的成教管理人员培训;尹华玲、严晶、魏祥林、田西四位教师于2008年11月7日至9日,参加了中华医学会曲靖市医学分会召开的“曲靖市第二届第二次五官科学术会议”,暨曲靖市第三届眼科、耳鼻喉科学会委员改选,尹华玲老师当选为曲靖市医学会第三届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耳鼻喉科学会委员。教师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由此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校也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机会。2008年11月27日,学校特邀中国大学生成功就业咨询网董事长、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李震东来我校进行“就业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如何拓展就业市场及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2008年12月7日,学校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精品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骨干教师培训会”,全国各地很多专家做了专题讲座。以上活动,全系教师都积极参加、学习,吸取宝贵经验,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今后有待完善的工作

1.我系四个专业都强调实践技能,教师不足,急需实验员2-4名,希望能得到学校支持,尽快落实实验员招聘工作,眼视光五官实验员人才紧缺,能否将我们的眼视光专科实习生在下学期招聘为实验员试用。

2.加强实验室剧毒药品、试剂的管理,配备专人、专柜保管,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试论如何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篇3

关键词 提高 检验 服务质量

检验工作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科室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准确程度与否、以及预防医学中预防措施的成败。检验工作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和手段。随着人们对检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检验工作的服务质量,是各医疗单位领导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摆在每个检验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完善科室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检验工作要在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才能有所发展。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检验工作,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医德医风高尚、懂管理、技术精湛的高素质的检验领导班子人才队伍,要聘用业务水平高、思想道德素养好、有技术管理水平的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担任科主任,建立科长责任制。科主任再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需要,把重要的工作岗位让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主管检验师以上人员负责,以岗定责,分工明确,责任分到每一个人,建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检验试剂、药品等采购制度及仪器的维护管理,在日常管理中从采样到样品受理以及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结果报告等。操作程序制度化并认真实施执行,建立奖罚制度。

只有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检验数据及时、准确可靠,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医师的诊断与治疗。

良好的政治素质及精湛的技术水平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关键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学领域检测科技手段日益现代化,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政治素质与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检验工作的需要。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爱岗敬业,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要把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份检验,使检验数据和结果准确可靠,不断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度,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检验工作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领域,光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不够,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本领。随着医学领域检测科技含量逐年提高,检测手段已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要求检验技术的提高与更新,应从检验者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以适应高科技设备仪器的检验要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加强现有检验队伍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也可轮流派送檢验人员到大专院校或上级医疗部门进修学习,还可以聘请高科技技术人员到基层单位办短期培训学习或者参加函授提高班学习,并发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理论水平与实验操作技能。

由于有些检验项目属形态学范畴,有的检验项目是任何先进设备精密仪器代替不了的传统检验方法,这就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老同志从事检验工作长,工作经验丰富,但有些知识已经老化,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东西;刚毕业的年轻检验人员经验少些,但他们的新知识理论水平较扎实,接受新事物快。老同志要帮传带年轻的同志,年轻同志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和使用高精密仪器。二者联合起来,技术集于一身做到贪新不弃旧,即发挥了传统的检验方法的经验,又具备现代医学检验理论,还掌握了高精密仪器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及时准确可靠。

与相关科室的团结协作,才能把检验工作做得更好

检验科工作与各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在各相关科室的支持与配合下,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一份食物中毒检测报告,它需要临床医师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对疑似某种食物中毒提出检测该物质的检验委托,并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如患者的食物、呕吐物及血、尿等,使样品正确的保存和运送,这样检测做出的检验数据才能可靠无误。再如临床住院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留取或采取检验标本,血、尿、便、体液等应符合检验要求,这一点也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发挥检验科多功能作用,建立工作情报网络,要主动积极到相关科室征求意见与建议,收集情报,反馈信息,定期组织检验科室与相关科室沟通会,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根据有关科室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开展相应的检测项目。

消除麻风危害 保护健康权益

今年1月30日是第58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主题是“消除麻风危害,保护健康权益”。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国家麻风病防治政策,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力争早日消除麻风病危害。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4

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但是理化检验工作在钢铁工业的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如何进一步地加强理化检验工作?

一、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

由于国内钢铁需求的扩张, 钢铁市场异常活跃, 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断地涌入市场。中、小钢铁厂的理化检验工作一直没有跟上, 进厂的原材料没有化验单, 不分析、不检验, 就把产品投向市场。特别是有一些建筑行业使用的螺纹钢、直条, 往地上一摔就断成几截。如果这样的钢材用于建筑楼房, 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都是由于某些人只重视产品的数量和效益, 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有人说“理化检验是多余的, 是浪费的”, 这种看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目光短视所造成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之所以发展快速, 就是得到先进的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即使在电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必要的实验仍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 日本的电器产品世界闻名, 靠的就是他们的产品拥有优良的品质。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各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要认识到质量是他们的命根子, 量就是自己产品的最好广告, 只有产品质量上去了, 才能带来企业的大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理化检验。抓好产品理化检验, 是截住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步。

二、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 钢铁理化检验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化学分析为主;第二阶段是以仪器分析为主;第三阶段是在线分析。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还没有完全跨入第二阶段。因此, 我们需要在继续健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跟踪世界上的发展趋势, 逐步采用“仪器分析”,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化检验不应只局限于分析检验最后的制成品, 而是要参与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此理化分析检验不只是限于最终把关, 而是要积极参与过程控制。

目前的理化分析检验多是离线的, 只有无损检验方法还算是在线的, 但也是最终产品探伤多, 半成品和在制品探伤少。这样必然导致我们有些厂家废品率很高, 造成很大浪费。例如, 转炉炼钢的冶金分析, 过去一般都采用间接的方式或测量一部分元素。国外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对钢水表面直接进行光谱分析、离子光谱分析;对钢水表面激发出来的微粒子、雾状化合物进行等离子光谱分析。这些在线分析技术无疑对质量控制起着直接参与作用, 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 可以说是分析检验技术的一次革命。我们应当跟踪这个趋势, 使得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逐步向在线过渡。

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大企业和科研单位, 理化检验已由原来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展到对钢材本质的检验、对断裂的研究、电子探针对钢水脱氧和外来夹杂物的研究。为了提高理化分析检验技术水平, 必须有系统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学科性问题, 使之完善化与系统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提高理化检验的技术水平, 一是人的素质要提高, 二是仪器设备要更新。

为了把这些工作能够向前推进一步, 很有必要对我国的钢铁产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现状做一分析, 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生产需求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应当吸收国外哪些技术, 研究开发哪些技术, 应用推广哪些技术, 搞一个规划, 有目标、有进度、有分工、有措施, 并提出应当解决的支撑条件。

适当组织一些围绕质量或标准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 从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两个方面来对某种质量现象或某个标准问题加以讨论和分析, 这样可以把专业学科的成果综合运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作用就更大了。

总之, 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以品种质量为重点, 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只有分析检测技术走在其他技术领域前面, 并在这些领域中得到正确应用, 才有可能使得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 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使得理化检验工作成为钢材品质的忠实捍卫者。

摘要:多年来, 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大而不强, 钢材的品质、档次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首先, 要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其次,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最后,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关键词:理化检验,钢铁,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5

目的:本文就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和整合、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有效途径。如何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在较少的教学课时里,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材内容涵盖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学科,仅是将其内容进行了压缩和精减。多数教师关注于将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务求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对现有教材内容的传授方面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规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藏象学说”内容,属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易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讲授中,要不惜课时,讲深讲透。在脏腑辨证部分,由于前期知识的铺垫,可以简略讲解,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强化。

1.2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我们要让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接纳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理论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须营造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氛围,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十分注意拓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存废的争论以及近百年来部分文化名人对中医的看法,并对这些现象做出客观评述。介绍青蒿素、础霜(As203)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科研及临床成就,中医与航天科技的结合以及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的概况。这些知识的补充,既增进了同学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示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初步树立从中医学中寻求科研灵感的意识。在讲解体质学说部分,可以简要补充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知识等等。

1.3注意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中医思维的培

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前,已学习了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很容易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西医院校学生对西医专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容易使学生对中医产生轻视甚至鄙视有了轻视中医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学习中医的动力。授课时,应首先讲明中医学特点,说明它与西医学的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时,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要拿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中医学理论,否则会直接影响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又要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在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教学实践中具体可采取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与西医疾病病名相对应,使中西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学生容易掌握。防止学生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地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比如:在讲授“阴阳”“五行”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社会现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体明确“阴阳”的概念时,可结合阴阳实质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cAMP、cGMP”、“多巴胺、乙酰胆碱”、“交感、副交感神经”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中的现代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中医“五脏”概念时,“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借助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讲解,但“心主神明”的内涵要详细讲解,结合现代医学对脑、中枢系统等的认识来阐明其实质。在讲述中医内科学时可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从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异同进行简评,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

2.1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比如:辨证部分内容,平铺直叙讲解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辨证分型可能的表现形式进行推理、归纳。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对遗漏部分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复习和巩固了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前后相近和类似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节约课时,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与领会。

1.2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病例教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但许多西医院校鉴于课时原因不专门安排中医学见习、实习时间。因此,如何让西医院校学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中,认真选择典型病例,灵活运用于课堂,尽量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例讲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调,使中医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对中医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在“阴阳”“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动画、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形象展示他们的消长变化、相互制约等关系。在“脏腑”部分,可选择恰当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体”、“开窍”、“其华”等内容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在“舌诊”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将正常舌象和各种病态舌象用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易懂易记。在经络、针灸内容的讲授中,可在幻灯片中通过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显示经络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针灸各种疗法的技术操作以及针灸取穴的治疗方法。

3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3.1构建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更应该提供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为弥补中医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学学时内不能充分讲授或没有涉及、但学生又有极高学习兴趣的部分,可开设相应选修课,拓宽学生中医药知识领域。因课堂授课学时不足而未能详细讲授的内容,加强师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共享。条件允许时,还开设有中医兴趣社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3.2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中医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比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和兴趣,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4结语

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西医院校学生真正学中医、用中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合理计划造才提高木材检验质量 篇6

【关键词】 合理计划造才;提高木材检验质量;创造更大价值

计划造才是木材检验的关键环节,造才计划就是在储木场生产时,木材检验人员根据每一根原木的具体情况,要按一定的尺寸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到木材本身的质量问题,如出现结子、削尖、虫腐等情况,以及树种、不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合理的计划所造才的尺寸。造才计划的设计,要严格按照造才的规程,做到合理计划,最大限度的发挥木材的价值。

1、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造才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储木场必须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只有全面提高检验人员队伍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按量材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造材。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层层把关。实行二次造材的合理化和经济化,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也从而推进了有效地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的进程。

2、坚持造才的设计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合理造才

2.1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树种。北方的树种顺序是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早珍贵树种,是因为珍贵树种的经济价值较高,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大,而这些珍贵树种一旦在保管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珍贵树种不会出现长时间保管带来的问题,就需要优先设计珍贵树种。

2.2优先选造优质材种。也就是大材先选,小才后选,程序是胶合板材,然后是加工用材。这样就可以让直径大的木材可以物尽其用,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选用胶合板后,余下材又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和原木的本身情况加工各种用材。

2.3优先选用原条的优良部分。造才的第三个原则是优先选用原条的优良部分。优良部分選用后,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的部分再进行合理计划造才。凡有价值和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进行设计造材。首先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然后还要考虑市场销售情况,使这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把有限的森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每一段有用之才,真正做到材尽其用。

3、合理判定木材缺陷是提高造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木材产品的质量的好坏,是和其它的工业产品一样的,是必须经过检验才能反映出产品的合格程度和质量的优劣。同时,木材检验也是对合理造材以及合理保管,使木材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和本质的监督。木材检验人员在木材的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劈裂和锯伤、锯偏等现象。就可以判定是伐木工或者造材工的技术不够娴熟,而造成的人为缺陷,降低了产品的等次,也给企业带来是损失。如果在坏材中所带好材过多,就可以判定造材计划是不合理的,没有让木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成品的边缘出现严重的虫害,就可以判定保管不够妥善。木材检验人员发现了这些问题以后,就要及时地向有关主管部门反馈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制止损失继续扩大。合理判定木材的缺陷并因材制宜的合理造才,同样是提高和改进木材生产质量,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木材的利用价值,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4、领导部门的重视是提高造成设计的原动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就是说,无论什么工作都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员工工作的肯定,才能把这项工作长期的开展好。木材的检验工作也是一样的,既然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让工作人员有无限的动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任劳任怨。由于木材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大都是在最寒冷的冬季进行的。这个季节,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如果工作人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就会减少工作热情,不能在主观上积极努力,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应付了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人人抱着不出差错就行的态度,就无法保证木材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也无法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把为企业负责放在第一位。因此,领导不仅要在质量工作上下功夫,同时也应给予工作人员最贴心的关怀,关心他们的阴晴冷暖和喜怒哀乐,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关心他们,让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就会激发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从而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木材检验工作的提高和创新。

合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林业生产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加强木材的检验工作,提高造材的合理性,是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也是提高木材质量及出材率关键。只有通过对检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检验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严格按量材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造材。并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聪明才智,合理造才,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成文编写.伐区调查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王永安.公益林区划、经营和补偿探讨.林业资源管理.1999

[3]谢守新.我国的采伐管理及其基本制度.华东森林经理.1999

[4]刘江主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5]彭汉斌,杨湛如.伐区作业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张海涛,男,(1977-),中专,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贮木场二级木材检验师,研究方向:木材检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7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但大部分学校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教学管理等层面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多年来, 传统观念使人们习惯于学校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始终在“教师—课堂—书本”框架下讲教学改革与提高质量,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没有真正从学科体系的模式中摆脱出来[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 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当前, 高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是,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同时指出:“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深化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 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 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因此,

型人才的需求。而只有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在职培训, 才能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教师培训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熟悉相关岗位操作规范等, 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 提高专业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工作融入社会, 与企业紧密结合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检验领域岗位群人才规格要求, 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2]。我校通过调查重庆地区检验技术及相关岗位人才需求, 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结合我校地域位置、办学基础、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 确定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即面向库区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单位以及民营医疗机构, 从事医学检验临床工作, 具有考取国家职业检验技士的资格。根据这一专业定位, 确定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学检验事业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能熟练掌握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在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血站等单位从事检验医学、医学类科研实验室工作、食品卫生检验、检验仪器和试剂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需求,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 优化课程体系, 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3个体系, 使各专业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技能培养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 保证为用人单位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1 理论教学体系

结合本专业岗位需求, 打破学科界限, 注重学科间的联系, 形成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4个相互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块。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结构合理, 科学可行。

2.2 实践教学体系

涵盖课程单向和综合性实验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性实训3个层面, 构建课内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习、毕业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唐晓鸣, 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 2009, (6) :88~90.

[3]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

论文设计4个环节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中心”, 强化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 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2.3 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包括入学教育、思想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毕业教育等, 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学生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努力构建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全员参加、全源开放、全过程贯穿的立体素质教育体系。

2.4 构建课程体系的作用

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3]。检验教研室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临床检验科专家密切合作, 进行临床检验基础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并将其确定为本专业重点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离不开行业的参与, 要想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必须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等融入教材。我校非常重视教材建设, 先后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了《临床检验应用基础》和《医学检验技术实训指导》并作为学生理论和实训指导教材;今后还将陆续编写《实验诊断学教程》《学生实验安全防护手册》《临床检验报告单的最新解读》等教材。

医学检验技术岗位对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 为此,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专业综合训练, 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学习法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了使实训教学更加符合医学检验岗位要求, 我们围绕学生人文素养、技能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实施岗位职业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据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反馈, 我校学生操作能力强。这充分显示我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从而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 整合资源, 优化师资结构,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必须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 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我校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方式, 加强与教学医院的合作, 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 获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从医院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聘请实训基地兼职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 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专业同步发展, 为促进校内外产学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 我校先后派出5名中青年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 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带教能力。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 建设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 该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13名, 其中教授3人, 中级职称教师5人, 初级职称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指导等活动, 保证产学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加强与医院合作, 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几年的建设,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硬件设施先进、齐全, 拥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 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 积极进行专业课程内涵建设,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特色。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将校内实训中心建成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基地。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区拥有实验室 (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免疫学检验等) 、准备室和精密仪器室, 总面积达320平方米;配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血凝仪、血流变仪和尿液分析仪等, 总价值达100余万元, 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适当安排学生见习, 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促使其缩短实习适应期。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先后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万州区人民医院、万州区妇幼保健院、万州区第四人民医院、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建立了院校合作关系, 签订了双赢的实践基地共建协议;确立了产学研联合共建单位,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其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5 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院校高层次的“结合”, 聘请医学检验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通过师资队伍的“结合”, 聘请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承担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任务, 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实习基地管理的“结合”, 在各实习医院构建了由院长、科长和片区负责教师组成的管理体系, 同时在校内成立了由实习队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实习管理小组, 确保了毕业实习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三结合”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向岗位延伸的目标, 缩短了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结合专业建设, 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等活动, 建立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学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双方共建, 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奠定了基础;医院实现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共享, 增强了医院竞争力, 真正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发苏.高职高专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1) :80~81.

[2]陈少华, 李泳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5) :16.

[3]侯振江.创新产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检验医学教育, 2009, (1) :1~3.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8

关键词:检验科,检验质量,提高

近年来, 我国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 许多医院检验科室更新了仪器和设备, 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既方便了病人,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但对检验标本的要求更高了。检测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 既有检验科内部因素, 也有实验室外部非检测性因素。作为医院辅助诊断科室, 如何发挥设备的效能, 排除外部非检测因素的影响, 提高检验质量。这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 经过分析和思考, 就如何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 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

有了先进的的设备并不一定能有好的检验结果。要提高检验质量, 首先必须对检验项目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1 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

坚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 通过质控的结果来了解病人样本结果是否准确, 以促进检验质量提高。要积极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室间质评活动, 牢固树立质控意识, 专人负责, 落实到人。通过每天的质控测试剂, 绘制出室内质控图, 对当天的检出项目及时校对, 以此来测检验系统的准确性, 从而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精确度, 以保证检验报告数据的质量。

1.2 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试剂的稳定

仪器、试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前提。当前大多使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 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试剂盒的种类越来越多, 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配套相对稳定的试剂。检验前要清楚仪器、试剂的性能、特点, 定时校正仪器、试剂, 试剂要按规定保存, 保证仪器计量正确, 保证合格的仪器、试剂进入实验室。

1.3 提高功能性管理水平

检验人员是检验服务的提供者, 其心态, 仪表, 身体状况, 交际能力等同服务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引导检验人员强化服务意识, 放下架子, 在同患者的接触中, 要注重仪表举止言谈, 通过自已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 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同时要规范标本的处理, 标本摆放整齐, 操作台清洁卫生, 结果报告规范, 给患者留下优质可靠的意识, 以增加对整体服务质量的感知。

1.4 抓好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检验人员既要具有系统的基础理伦知识和专业水平, 还应具有必备的临床医学知识, 不仅要熟悉检验设备的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 而且配置、结构和层次要合理。对年轻的检验技术人员要注重基本功培训, 有计划地选拔年龄轻、有培养前途的人到院校或有一定水平的学习班进行培训, 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2 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

检验科对内部质量控制一般都比较注意, 但是对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临床医护人员相关工作所造成的外部非检测性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时有生, 一定程度影响了检验质量。

2.1 争取临床科室的配合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质量决不是检验科单方面就能完成的, 需要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临床检验项目是由医生申请进行检测的。临床医师如果开出不正确不规范的申请单, 将造成报告单无法投送或患者无法领取, 影响检验质量。有的医生开检验单前不认真询问病史, 不熟悉检验内容, 开出的检验单针对性不强, 不注明必须注明的资料。如血气分析检测不注明患者是否输氧, 以致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在标本检验过程中, 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 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难以发现和消除这种外部非检测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遇到这种情况, 检验人员应及时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 了解有关情况, 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2.2 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体会 篇9

1 加强检验与临床双向有效的沟通

日益增多的检验项目, 使任何一名临床医师都无法做到全面详细的了解, 而检验科又无法通过内部质量体系监控每一份来自临床的标本, 因此须加强检验与临床的合作。一方面检验人员要转变思想, 改变工作习惯, 不能只局限于实验室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 而要走进临床科室, 参与临床查房及会诊, 了解患者病情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1]。同时向临床宣讲检验知识、发放检验手册等, 帮助临床更好地运用和选择检验项目, 并指导护理人员取得合格的检验标本。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要转变态度, 尽可能与检验人员沟通与合作, 可以到检验科了解检验程序、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等。当遇到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时, 不要一味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 而应多方面考虑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并与检验人员及时沟通,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检验质量, 必须要依靠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2,3],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检验质量与诊疗水平的共同提高。

2 重视检验标本的质量

标本质量是检验报告准确的关键, 临床往往忽视这一点, 比如采集患者标本时的影响因素, 包括饮食、运动、情绪, 刺激物、成瘾物以及药物等是否得到良好控制;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等是否确保正确及时并且不受污染;采血的部位、采血时的体位、止血带的影响、溶血脂血的影响、输液的影响、抗凝剂的种类和量的影响、采血用具的质量以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等[4]。如果这些细节不能引起临床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就不可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作为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 确保采集的标本能够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

3 加强实验室管理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检验质量, 实验室首先要制定完整的质量保证措施, 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工作人员要精通业务, 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 具备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目前自动生化仪在大中型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但并不是有先进仪器设备, 检验结果就准确, 其实决定因素在于人, 无论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通过人来操控的, 近年来对大型生化仪使用者要求必须取得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的上岗证方可上岗。因此工作人员除接受专业培训外, 还必须强化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4 严把试剂质量关, 试剂的质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

4.1 试剂的选择

自动生化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带动试剂的商品化。目前生化试剂品种繁多, 不同厂家试剂质量存在一定差别, 比如有些检验项目, 凡是高值均上不去, 分析原因多是与试剂盒质量有关。因此, 选择符合实验室分析要求的试剂盒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关键[5]。试剂盒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WS/T124—1999《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质量检验总则》要求, 检定内容包括外观、说明书、包装、标志、运输及储存、质量检验等。总之, 选用一种试剂, 一方面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4.2 试剂的管理

试剂管理不容忽视, 实验室应建立试剂接收、验收记录、试剂的质检记录等。保证试剂的贮存符合要求, 开启后试剂应尽快使用, 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自动生化仪试剂仓中的试剂每天只倒入大约当天使用量, 以防试剂变质影响检验质量。

5 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

5.1 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

(1) 湿度、温度应符合仪器要求; (2) 避免灰尘,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磁场干扰; (3) 仪器电源应符合要求, 连接不间断电源 (UPS) , 保证仪器用电质量, 并接地良好; (4) 自动生化仪对水质有严格要求, 一般临床实验室用水应选用二级。

5.2 性能验证

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估, 确定设备的分析性能与其规定参数的符合程度, 一般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包括可报告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参考区间等。

5.3 校准和校准验证

校准工作不是一劳永逸, 而必须经常化, 必须制订校准计划。选择和使用合适 (配套) 的校准品, 如有可能校准品应溯源至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以下情况必须进行校准, 当试剂种类或批号更换、质控出现异常趋势或漂移、仪器进行大的维修或更换重要零部件、更换光源等都必须校准, 且校准后必须进行校准验证。

5.4 仪器的维护保养与校验

仪器的维护保养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忽视保养会造成仪器管道堵塞、加样量不准确等, 严重影响检验质量。为此工作人员要了解仪器的性能、结构, 除做好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半年保养外, 还要对重点零部件进行重点保养。仪器维修后要进行校正和质控, 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6 做好室内质控, 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做好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 能够使准确度和精密度得到良好控制。最好采用高、中、低三个水平的质控品, 选择质控品时应关注基质效应、瓶间差、稳定性、质控品的水平数等, 使用质控品时应注意复溶时水的质量以及加入量的准确和一致。

7 检验结果审核与签发

由于临床生化检验标本量大、项目多, 所以严把最后质量关非常重要。实验室必须由本室负责人或资历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每个项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取舍, 具体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1) 当天室内质控情况, 判定该批检验报告是否可靠、是否可发出。 (2) 查看每个项目的反应曲线, 判断是否超过线性范围, 或电源电压不稳或其他影响因素导致反应曲线发生改变。 (3) 是否有错检、漏检情况。 (4) 是否存在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溶血、乳糜血、黄疸等, 应在报告单上加以注明。 (5) 对检验结果异常增高或异常偏低及时复查, 复查无误后及时与临床联系, 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如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符合, 按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报告;如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 应重新采集标本, 如一患者检测血钾, 结果为7.9 mmol/L, 而患者当时情况良好, 认为可能是标本错误, 建议重新采集标本测定。 (6) 检验结果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合。 (7) 注意仪器的警示标志。 (8) 对某些可疑结果垂直分析。 (9) 检验结果与相关检验项目的符合程度等均应引起重视。

总之,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多, 涉及人员广, 除应注意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外, 还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确保生化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冯晓敏.加强检验与临床合作, 促进检验质量的提高[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7) :881-882.

[2]谭卫, 周卫东.检验与临床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 (1) :61-62.

[3]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8) :483-487.

[4]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41-45.

浅谈如何提高设备检验质量 篇10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各式各样的建筑层出不穷, 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更是超出了以往任何时期。建筑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建筑设备的稳定, 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证建筑设备的质量检验, 就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加大重视和不断提升建筑设备的质量检验, 保证建筑基础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1建筑设备质量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建筑设备质量缺乏事前预防控制

目前的建筑施工中, 很多单位的工作侧重点在于已发生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处理上, 很大程度忽视了建筑设备在使用管理中的质量预防控制, 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对设备预检的重视, 也就无从谈起利用先进的科学检验手段对设备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 同时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保障措施, 在问题发生后才追悔莫及。

1.2 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

建筑单位在使用建筑设备之前, 没有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操作人员缺乏应急处理能力, 无法在第一时间合理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影响。同时, 设备使用单位没有对设备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因此, 无法对建筑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这样就增加了安全隐患, 不利于安全施工。

1.3 建筑单位无法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

很多建筑单位使用的建筑设备并不属于单位本身, 而属于临时征用, 因此, 单位不愿意花大力气将这些设备纳入到科学管理的范畴中来。在设备故障产生的时候, 检验人员单凭个人经验或者单一方法对故障进行判断, 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另外, 建筑单位未对设备检验设立明确目标, 缺乏科学的检验标准, 也给设备质量检验的提高增加了难度。

1.4 缺乏专业性的检验人才

由于建筑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建筑设备的检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很多设备检验人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 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学习不够, 无法适应日益提升的设备检验要求。而设备检验单位领导的不重视, 忽略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也给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造成了影响。新的检验设备不能及时引进, 使得设备检验器材落后, 无法满足检验要求。

2提高设备检验质量的措施

针对设备质量检验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出发, 确保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

2.1 加强对设备检验过程的控制

建筑设备检验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报检到检验报告的出具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 加强设备检验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首先, 设备检验人员要根据相关规定完整登记现场记录和出具报告书, 并将这些资料交由责任师进行审核考察, 责任师可针对其中的关键设备, 进行二次复查, 并填写现场记录, 确保设备检验质量符合要求;其次, 在设备检验过程中, 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式, 按照标准的作业流程, 对设备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细致检验, 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检验的经验主义, 避免盲目性。将设备检验流程作为一项制度层层落实, 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设备质量检验的规范性。

2.2 完善设备检验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

为了提升设备的检验质量, 可以在设备检验单位内部实行监督和考核机制, 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模式, 促进设备质量检验的改善。首先, 对于检验报告、现场记录等归档文件进行监督核查。对于记录模糊, 有问题的报告要进行跟踪, 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 要不定时地对建筑设备进行现场抽查。检验报告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设备保养情况, 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核人员应该不定时地对建筑设备进行现场的随机抽查, 发现复检不合格, 但初检报告又无问题的, 要及时地给予调查。如果确实存在舞弊行为, 则进行处罚。同时, 将抽查不合格设备及时上报, 然后进行相关的维修整改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很好地保证了设备检验的严谨性, 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证。

2.3 逐步实现人才储备战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建筑设备应用到施工中来, 这就需要相应的人才来进行检验操作。同时, 新的检验手段和检验方式的出现, 也要求质检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修养, 从而胜任设备检验要求。

2.4 进一步加强设备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要想提高设备的检验质量, 就必须加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对质量检验人员, 要不断地进行安全责任思想灌输, 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大于天。同时要利用完善的内部监控和绩效考核制度, 约束和激励设备检验人员, 不断提升他们的检验水平, 实现设备质量的有效控制。设备检验单位的领导在提高自身质量意识的同时, 要加大对基层员工的质量检验宣讲, 做到上行下效。

3结语

建筑设备检验质量的提高, 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说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那么设备检验人员树立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 以及不断提升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则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人才保证;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检验设备的引入则为质量检验提供了物质保证。这三管齐下, 共同为提高设备的检验质量保驾护航,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下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摘要:对设备检验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提高设备的检验质量提出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备,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11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不同于正规的医学院校教医学教育,其教育对象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导致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因此,继续教育必不可少[1]。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时代命题[2]。医学继续教育应当适应医疗卫生发展,以学习医学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本专业的和与本专业的相关内容。由于医学技术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疗技术人员也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自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式组织实施。

为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效率,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目的、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医学继续教育的意义,同时针对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作一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资源,为继续医学教育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在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術是继续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并最终导致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显然,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学生的被动地位[4]。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继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广泛、专业对象多、教育层次多等矛盾,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技术保证。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对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5]。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形象生动的再现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记录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正确示范各种医疗操作,还能同时通过网络,能够积极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急救、远程影像医学及远程病例讨论等活动。现代教育兼顾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而且互联网本身就是巨大的教学资源库。PubMed、WebSit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都是医疗技术人员常常运用的医学资源,可以通过它们,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的重要医疗信息[6]。医学教育技术中的远程医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远距离传播,供大面积使用,大大缩短了医疗技术推广的时间,加速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个人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以前只有在动物和患者身上实现的医学技术操作演示和体会练习,在计算机虚拟手术台上完成,较好的解决了手术教学演练这一难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现代教学,直观生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综合能力强、教学内容规范、节约资源是它的优点。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相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医学等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是医学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医学继续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目前继续医学教育较前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如:集中培训项目内容层次偏低,跟不上医学发展的步伐,有些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反映科学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学目标上,对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有的科室领导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认识不足,不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有的直接不安排本科室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学习班,以致科室技术停滞不前;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根本没有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更不清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是为了片面追求学分,这些想法或做法违背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更阻碍了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有的培训由于费时费力,培训时间与科室工作相冲突,有些占据了医学人员的休息时间,导致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目前培训方式大多采用订阅固定期刊或集中培训,内容大多比较滞后,知识量少,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而现代医学教育技术通过因特网、数据库、图书馆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育,不受人数、时间限制的优点,卫生技术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不仅解决了医院自身师资力量外出学习导致的科室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如护理专业、青年医师等人员因种种原因无法离职离岗学习的难题。因此,今后的继续医学教育重点应重视向计算机网络教育方面发展,通过网络视频点播、光盘自学等教育方式,解决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的矛盾。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不断提高医学继续教育质量提供更好、更高的平台,扎实做好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医学继续教育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志,徐酉华,陈琼.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J].重庆医学,2004,33(1):118-120

2 陈九龙.高技术条件下医学科技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医学与哲学,2000,21(7):60-61.

3 方华,宋咏堂.从医学目的转变看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J].中国现代医学杂,2009,19(20):3192-3193.

4 孙宏文.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194-195.

5 吴建玲,冯天亮.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医学创新教育发展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6,19(7):1147-1149.

6 解文明,陶立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8:28-30.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篇12

关键词:服务创新,医学情报,情报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质量,检索

医院专业人才比较集中,随着当今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竞争加剧,医务人员要在医学知识和医疗水平方面不断创新,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情报信息。而医院图书情报信息部门就是医护人员利用信息、获得信息的重要场所,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医学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大力发展医学情报信息,对医院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图书馆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情报服务工作。

1 加强期刊、图书借阅及中医药文献检索服务

医学图书情报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做好流通阅览工作。目前,我馆内部逐步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图书馆通过集成管理系统及电子条码扫描加快了读者接还图书的速度以及新书的加工流程,繁杂的"借还"以及"图书、杂志上架"等工作逐渐减轻,图书管理的逐步规范化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以往单一、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信息服务新模式转换。

以往,科研人员主要通过阅读期刊等索取所需要的信息,情报意识薄弱,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及时从网上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已成为必然,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在必行。数字图书馆是对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和有效的利用,能为广大读者提过便捷、高效的信息资源。近十年来,我们不断丰富信息资源,陆续已不同方式购置了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独秀等,并且建立了15人的电子阅览室,受到广大医务及科研人员的欢迎,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医学发展信息,阅读到最新的电子出版物。当今医学科研工作者要想在科学理论上有突破、在技术上有创新,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掌握医学情报信息的量(1。因此在他们获取信息过程中,逐渐会从被动变主动,认识到医学情报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利用情报,了解当今医学发展,拓宽研究领域,做更多的研究工作,出更多的成果。本馆工作人员也通过多渠道学习,掌握了信息的服务能力,帮助读者掌握各类信息检索方法,使读者快速准确的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节省了医护人员及科研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为本院及外单位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医学资源保障服务[2,3]。

2 积极开展中医药课题查新服务

科技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以文献检索为基础,经综合分析对比,对其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进行相关调查与评估,最终出具有根据、有分析、有对比的报告。查新对减少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科研课题立项及成果申报的一个重要环节[4],我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文献检索分中心,近年来一直受理陕西省及西北地区一些省份中医药课题的立项、结题及成果查新工作,4人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查新资格证书,1人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查新资格证书,确保了申报课题的质量,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查新检索委托单的电子文档,用户可在网上填写查新内容,通过电子信箱传回,节约了时间,尤其方便了外地委托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我们还对本中心2004-2006年受理的73项查新课题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委托人职称结构、查新性质、要求出具查新报告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了本省中医药科研开展情况,为科研管理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建设性依据,了解和掌握本省乃至西北地区中医药工作者的基本情况。比如从统计上我们发现,进行课题查新的单位及地区分布不均匀,课题申报单位相对集中;从查新委托人职称结构来看,副高以上申请课题占到82.19%,中级职称申报明显较低,具有中级职称的人群是各医疗单位的科研工作的主要骨干力量,也对单位科研工作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建议科研管理机构应鼓励及扶持中级职称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并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查新,我们也能为科研及临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建议科研人员要进行选题前的文献检索,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将科学信息与研究结合起来,平时注意收集、加工、分析文献,从中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率。可以看出中医药科技查新对减少中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中医药学科技查新工作[5]。

3 开展多样化情报服务,为医院管理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支持

互联网医学信息资源丰富,但往往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科研人员工作繁杂,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在网上查阅信息,而且由于网络有时还存在"网上堵车"等现象,使得传统信息服务显现优势,纸质型的出版物能汇集大量信息,使相关人员能以较少的时间阅览到大量信息。因此在做好检索查新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配合院里的工作,每月从网上或报刊上筛选最新的医学信息,编辑出版了院内情报刊物《医院管理与决策》、《中药信息与开发》,及时为行政部门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关医院建设、中药研究、临床医学等方面的新观念、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等,为他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今后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开展情报调研,深化医学图书情报服务层次,逐步从信息开发向情报分析工作发展,有针对性的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为医院临床科研服务过程中,发挥医学情报在科研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6]。不断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功能,确立新时期医学情报的服务新模式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4 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医学情报工作是医学研究前期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人们对医学情报工作的认识不足,加上科研、临床发展不平衡及医院管理决策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医院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不足,直接造成这部分工作的经费不足,导致馆藏不足,服务区域不断缩小,况且人员待遇偏低,加之人员配备不合理,出现断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情报服务质量。其次情报部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学习等等,势必都会对医学信息部门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发展较好的医院已将图书情报部门划归为医院信息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5 进取创新提高服务质量谋求发展

当今世界,谁拥有高度发达的信息资源,谁就拥有未来。纵观全球,尤其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了获取高新技术发展优势,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信息尖端技术,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这种世界性的"信息热潮"也为我们图书情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7]。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医学情报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因此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素质至关重要,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应掌握现代信息的交流特点,熟悉医疗研究动态,能够捕捉最新的医学研究信息,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报管理技能,包括文献的搜集、检索、综合分析能力,暨要具备较高的文献服务技能以及文献深加工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应与临床科室及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开展广泛的用户调查,了解他们对医学信息的需求,积极开展定题服务,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情报;其次随着医院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图书情报工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开发文献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情报人员也要熟悉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及时性的需求,更好的为行政、科研及临床医疗提供增值服务。

情报人员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外,还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缺乏,势必造成消极工作,比如对待读者不热情,服务不主动等等,这样,也会影响到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去,全面提高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

由于当今医学文献数量剧增,任何图书馆不可能做到样样齐全,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医学情报部门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医学情报部门应该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作关系,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建立行业系统的情报网络,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能和情报职能[8]。总之,要不断用新观念,新思路更新服务方式,只有创新才能使图书馆更具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逆世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医学情报服务质量[J].医学信息,2005,(11):1503-1504.

[2]杨平.网络信息资源与医学情报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133-138.

[3]陈蕃.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与应用[M].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与应用,1991.121-123.

[4]李文红.查新课题申报项目热点透视与反思-科研呼唤原始查新性[J].情报科学,2002(,12):1233-1236.

[5]孙力.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西安分中心2004-2006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08(,1):89.

[6]滕洪松.对新时期医学情报工作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3):90-91.

[7]吴慧萍.论医院图书馆的医学情报工作[J].医院图书馆杂志,1994,(4):4-5.

上一篇:城市设施下一篇: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