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质量(共12篇)
提高课堂质量 篇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技术活, 而课堂教学最重要一环———课堂提问不仅是技术活, 更是一项艺术活。运用得当, 不仅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殿堂, 形成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使死板的知识变成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得以应用自如的工具。可以说, 要想让语文课堂成为实效课堂, 抓住课堂提问就成了必须重点把握的环节。
虽说教师风格、学生状况等的不同, 决定了课堂提问并不定式, 但课堂问题的设计仍有它应该遵守的原则。下面笔者就以《与朱元思书》一课的课堂问题设计为例谈谈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八年级下期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短小精炼的山水小品文。我在备课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2.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可以从写作角度, 修辞两个方面重点谈一谈。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 主要遵循了课堂问题设计的以下原则。
一、问题设计的规律性原则
(一) 符合教材的意图
《与朱元思书》是典范的山水小品文, 领会写景的方法, 领会作者的抒情, 就是这篇教材要传达给学生的主要意图。为了达到这个意图, 我设计的这三个问题各有用意:问题1让学生领悟到写景也应该有一个主题, 能给人明确的印象。学生经过阅读, 应该很容易地找出“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这一答案, 能够很快地明白, 课文就是写“山”和“水”的。问题2则是重点了解和学习写法。从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提取“色彩”“声音”“动静”这些角度词, 可以提取出“拟人”等修辞词, 让学生知道写景就应该选取恰当的角度, 使用恰当的修辞和描写方法去尽力描绘, 进而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技巧, 让这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变成学生的知识, 更变成学生以后可以使用的能力, 充分达到教材的意图。问题3稍稍提高了一点, 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感情,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所以认真地完成了问题3, 学生就可以对课文, 对作者有更高、更全面地了解, 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写景文两大要素———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上面的三个问题, 问题1明显最简单, 学生只需阅读课文, 便很容易地可以从原文中找出“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这个答案。问题2则不仅要读懂, 还要读透才能完成。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 不仅要抓住“缥碧”这些色彩词, 抓住“蝉”“猿”“山”“树”这些动静词, 抓住“互相轩邈”这些修辞句, 还需要把它们提炼出来, 无论从完成的时间还是完成的内容看, 都要比问题1难了不少。问题3不仅需要对全文有总体把握, 更要深入领会作者隐含的深意, 有“揣摩”之功才行, 更比前两个问题难了不少。
这样的问题设计, 符合了学生认知中的“由浅入深”的规律。从“浅”入手, 学生容易接受, 可以完成, 因而也就愿意完成, 同时也可以为后面问题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到“深”结束, 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教材, 理解教材, 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成知识和能力。
二、问题设计的突出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 其根本仍然是教语文, 问题的设计和训练目标也永远应该是语文的, 落脚点也应该在语文上, 更准确地说, 应该落脚点在语言上。只有着重于语言本身, 才能让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合理, 也只有着重于语言, 我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以《与朱元思书》的问题设计为例, 这三个问题中, 问题1、3的落脚点都可以从教材原文中找到答案, 问题2更是紧贴教材, 完全从课文本身体会教材, 领悟教材的妙处。
当然, 教材的内容不同, 教学的着眼点也不一样,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 设计一些“开发”性问题。但是语文教学的大方向———语言、文字不能变。因此, 语文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要来自文本, 突出文本, 关注语言文字, 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而训练的落脚点则一定要落在文本中, 不能随意的无原则的脱离文本, 构建“空中楼阁”。
三、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任何学科的教学行为, 其针对的主要对象就应该是学生。语文学科也一样。因此, 课堂问题的设计首先要针对的对象也是学生。这就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程度, 甚至了解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校学生的水平在全县处于下游, 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对课文仅处于读懂阶段, 甚至有个别学生读不懂。因此, 要想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 争取不漏掉一个学生, 设计的问题就必须让后进生能参与进来。我所设计的问题1是基础题, 后进生都能回答上来, 而问题2、问题3虽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从答案的寻找过程可以看到,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没有脱离文本。后进生只要愿意回答这些问题, 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课堂问题的设计更要针对教材, 教材提供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就是教材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因此, 设计出能针对这些特点的鲜明问题, 就成了一篇教材问题设计成功的标志。《与朱元思书》是写景文, 怎样写景, 景与情怎样交融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也是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问题2就是针对怎样写景这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来的, 让学生领悟到怎样写景, 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内容, 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 选取具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 是写景的基本方法。而问题3则是针对“怎样情景交融”这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来的, 让学生领悟写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 可以通过写景来抒情,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目标, 写作中不盲目, 形成最终的知识和能力。
四、问题设计的连续性原则
课堂问题设计的连续性, 主要指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渡要自然, 衔接要紧凑, 不能出现大范围跳跃式发展的现象, 最好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自然过渡, 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自然跟进。
在《与朱元思书》教学中, 我所设计的问题1是回答“写什么内容”的, 学生很容易得出“奇山异水”这一答案, 那么, 问题2怎样描写的过渡就很自然了。有些问题之间, 衔接不可能处处紧凑,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过渡语来进行过渡。比如问题2回答完了以后, 要是直接提问表达了什么感情, 就显得有些突兀, 教师可以在对问题2的答案总结中设置过渡语如“文章写的‘山奇水异’想表达什么”来过渡一下。尽量不使学生感到东一句, 西一句, 不让学生思维断层, 尽力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活跃, 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问题设计的提示性原则
课堂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回答, 是让学生通过回答学习课本知识, 而不是刁难学生。因此, 恰当的提示语就必不可少。在《与朱元思书》的问题设计中, 我注重了这一点。如问题2的提示语:“可以从写作角度、修辞两个方面重点谈一谈”, 就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写作角度 (色彩、动静等) 和修辞方法 (拟人等) 两个角度上, 从而避免了东拉西扯, 乱找一气,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总之,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只有努力钻研, 认真实践全面把握才能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情况的问题,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张翼翔)
提高课堂质量 篇2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如何以人为本,构建高效成功的课堂应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探索思考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的确,一堂高效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解放,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对于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1、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
2、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
3、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
二、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从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我更深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建立浓厚的探索气氛.我的做法是:
1.要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数学小组,由班级数学科代表带领同学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议深、议透,做到当天课程当天消化理解.2.对课堂上没有把握的知识点,小组讨论中又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由小组长在下堂课上向老师求教.3.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甚至可以向老师发问.4.每天给学生提出一个难题,供学生研究.5.在课堂上对一些学生在考试和作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挤出五分钟让他们探讨.这五个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气氛非常之浓厚,专研数学难点、重点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涨.由于课堂气氛的浓厚,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四个大的变化:一是把老师只是面对黑板不停地写,变为面对学生不停地提问;二是把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变为和学生互相讨论;三是把老师的面容由呆板、冷酷、严肃,变为和蔼、从容、大度.四是把老师从一个要求学生毕恭毕敬的形象,变为一个让学生信赖的朋友.这四个大的变化,充分看出了课堂气氛的创建,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认识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固然是唱主角,但也一定要把课堂上所面对的学生当成传授知识的主体.由主体的被动式答题,变为主动式提问,不只是角色的变化,而是课堂上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是非常必要的.(二)、从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确性
数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基础性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学生认为:数学是非常枯燥的、教条的、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那么,怎么样把数学课讲好是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的认识是:要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精确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学科既然是一门科学,就需要严谨的态度,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需要敢于吃苦专研的耐力.在数学
学习中不能有半点的虚假.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结果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所谓: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非常重要.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循循善诱、幽默诙谐
一位着名的教育家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可以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这样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谈一谈”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三)、从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
每名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都不同、各人的知识需求也不同,关键要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结合上下工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课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提“优”补“差”下工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名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1.课堂提问难易结合,“优、差”互补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提问时,对一些难点、重点首先向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然后继续发问,让他们把做题的步骤过程细细讲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优秀学生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通过他们的认真分析,可以为数学较差的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对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多留给差生,鼓励他们解答,并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的回答,给优秀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样优势互补,难易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课堂教学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有自尊心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禅是:”讲一百遍了,还不会;这道题这么简单还做错,你怎么这么笨?”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批评.学生做错题,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我在教学中秉承这样的理念,坚持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好的效果.3.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实际也不是简单空洞的,也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它是为现实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服务的,是为现实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在现实中去体验数学的乐趣.4.课堂上加强练习,动手动脑很有好处
加强学生的讲练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我还注意到青少年的注意力具
提高质量,功在课堂 篇3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进一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秩序,注重引导教师把精力转移到设计课堂教学这个基点上来,这是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素质的关键。
数学课要善于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情境。数学课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善于提供优越的思维条件,创设一个和谐的思维情境,这就靠每个教师认真备好课,课堂上点拨和训练好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中努力找出最佳教学切入点,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揉和起来。课堂教学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力求既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弹性”,要体现充实提高的思想。教学结构既要严谨,又要减缓坡度,架设阶梯,真正做到使每堂课的教学达到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吃得了”,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吃得饱”,还要使优等生“吃得好”,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立体的多功能课堂教学效应的关键。教学方法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注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启发、发现、探究、引导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加同一课时内新掌握知识的份量和思维份量。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传播知识、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防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教授中长期停留在机械操练的初级阶段的局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切实加强有效的讲练结合。课堂上强化意志、目标教育,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教师讲课力求做到:研究知识的新旧联系,提高知识面教授的针对性;讲究统筹兼顾,上挂下联,不断类比、归纳、综合,全面调控,促进学生学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实效性。课堂上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生动活泼地使上课出现新气息,使学生在新思想、新方法、新感受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课堂上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使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都能到位。
驾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4
计算机绘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模具、机电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Auto CAD绘图技巧,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符合国标规定的机械图样。
本文以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驾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一、充实自我,树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富有责任感,爱岗敬业,从多方位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全面系统地钻研专业知识,广泛涉猎、深入钻研相关知识, 从整体上深入把握各具体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努力做到“教一知十”。同时,还应学习、积累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并灵活应用,不断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以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爱戴,树立威信,更好地驾驭课堂,调节课堂学习气氛。
二、把握整体,充分备课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对自己承担的课程及整个学科领域,要有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要对每堂课要讲授的重点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要掌控全局,精心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强化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讲练时间,灵活应变,集中学生注意力。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讲解透彻,获取学生的信服。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一堂课, 要求学生按机台号入座, 课间列出学生座位表。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记住学生的姓名,尽快了解每位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课堂表现、理解能力、练习完成情况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提问或提醒学生时,省略姓,直呼其名,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对表现好,练习完成得好的学生,多表扬,多肯定。对表现不好、不认真的学生,尽量用亲切的语调,耐心提醒,耐心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给以肯定,多加鼓励。由此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振作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向着老师要求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调整教学顺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要真正驾驭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尽快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笔者在掌控全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总体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合理调整,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一 )叙述性的、概念性的一些内容 , 如果按照教材 , 集中在一起介绍,则会比较枯燥,学生一下子记不下那么多内容,影响教学效果。把这些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分开介绍,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二 )要熟练、高效地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机械图 ,要求绘图工作者熟练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设置的项目很多,太集中介绍,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把设置分散到一些典型例题前介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自如地应用各项设置。
(三 )各项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的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 ,可以分散到相关的例题前介绍。绘制图形之前,先把相关命令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清楚,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这样,学生记忆会比较深刻,应用这些命令,更得心应手。
(四 )准备一些有趣的例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五角星、花瓣、雕花图案及借助一些绘图、编辑命令绘制而成的漂亮有趣的图形。把这些例题,在合适的时候,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复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把握每节课的主题任务,合理安排讲练内容,增强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完成一项画图任务,学生都具有成就感。有些学生会在课间把课堂上自己画出的图形,拍成相片,与好友分享学习成果。此外,学生会对下一堂课有所期盼。这样就可以巧妙地引导、激励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要求的内容和实际技能,为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五、适时运用分层教学法
计算机绘图是一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学科。学好这门课,除了需要扎实的机械制图基础外,还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关知识基础的差异及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到一定阶段, 学生的画图速度会出现差距, 部分学生较快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在保证全体学生均能达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练习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分层教学,更好地驾驭课堂,所有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普遍提高。
教学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它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中职学校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为什么教”、“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问题 ,精心准备 ,组织好课堂教学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合格人才,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摘要: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准备、组织教学,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5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十册)2011-11-
21四川省泸州市古蔺镇一小邮编:646500:黄世琪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聚焦有效课堂,激发兴趣、情意共振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成功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做法。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尝试成功学习习惯尝试成功
标的有效做法。
“激发兴趣”即教师激活、营造课堂气氛;“情意共振”指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尝试成功”是学生积极投身语言实践,不断获得成功,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加兴趣持久性,使兴趣成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人教版课标五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教材里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但对于从未接触过文言文的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该怎样来进行学习呢?又怎样来培养学生潜在的内在素质呢?无疑激发兴趣、情意共振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尝试成功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做法。
一、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教学一开始,我便从课文揭题开始“杨氏之子”为解决《杨氏之子》中的“氏”与“子”不但借助了字典、借助了注释、还联系了上下文来进行,每一个过程都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细节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接下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师先说:那么我就是黄氏之女,那你们都是谁呀?开始了第一轮的互动。此时,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活,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重学习习惯养成课堂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于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很好地把新
课程教学的理念融为一体。所以在接下来的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再到词的理解应用,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象是一个基建工人环环相扣,始终抓住学生,抓住课文,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时,还时时伏下身子近距离亲密地接触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释疑。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始终处于一种渴望学习,知晓怎么学习,从什么地方进行学习。这些看似简单,但它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却有着密不可分关联。一时间,整个课堂师生都共同沉浸在浓浓的学习气势中,是那样的自然、和谐,真正做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定位,新角色,一改那种宝塔似的上层动,中层附和,下层不动的新课堂表演示的教学。
三、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在学习课文中,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注释设计一道填空题,把学生认为可以把那些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自我展示,任思维驰骋的空间,平台。在课堂体会本课中语言精妙一环节中,首先从理解“未闻”“家禽”等字入手,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课文中大胆写出自己的理解并读给全班学生听,在全班学生都有了各自的理解基础上再来进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地夫子家禽”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最妙之处何在?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升华,同时切实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学习基本功。同时还将素质教育很好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学习
四、尝试成功
成功给人以自信、成功给于人力量、成功赋予创新思维。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尝试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力量与源泉。在“激发兴趣、情意共振”这一环节里,当学生成功地说出自己是谁的之子、之女时,课堂总能听见孩子们甜甜的欢笑声,那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升。课堂充满激情,情意在这一刻共振了。同样在处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地夫子家禽”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最妙之处何在?,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答案,时时激励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不断地给以自信。课堂上我们能不时地听到学生在体验成功后发出“我最行”“我最棒”的喊声。在自信中找回自我,在自信中展示自我。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条件,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情感因素。聚焦有效课堂,激发兴趣,情意共振,尝试成功。最终让学生在知识的武装下肯定自己,提升自己。这对于今天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显得龙为重要。
附参考文献:
[1]白中兴《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搞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95/5P8
[2]崔相录《素质教育》---(山东教育出社)P179
[3]同[2]P188
[4]刘中林《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分析》
[5]屠大华《现代师德修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P129-130
友情提示:如果你需要下载小学语文课件、教案或试题等教学资料,建议访问本站『备课中
心』,无须搜索,只须点点鼠标,即可找到您需要的资料,地址:http://xiaoxue.ruiwen.com/teacher
自定义搜索
【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教学质量
人们常说:“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也是位良师益友。”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这一事物进行高度自觉和积极的探索研究。例如: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对记录气象感兴趣,使其临终前一天还在病床上写数十年从未间断的气象日记。要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是什么?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了解这些对我们开展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据调查大多数同学进行体育运动的动机是爱好或增强体质,还有少数同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达标。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表现自我的环境。当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产生一种优越感,从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才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特长。体育课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与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这门课上起来才会有气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使课堂气氛活跃的条件。
一、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保持课堂气氛活跃的首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的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而教师的情绪状态尤为重要。教师一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全班学生的情绪,教师上课时情绪饱满、和蔼可亲、语言生动,学生会感到赏心悦目,学习情绪会受到鼓舞。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敢与联想、思想活跃,动作放松自然。反之,教师情绪低落、语言生硬、表情沮丧、态度蛮横、教法呆板,组织和要求不合法,会使学生感到气氛紧张,精神受压抑,产生畏惧心理,整个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二、适宜的组织教法,是课堂气氛活跃的重要因素
(1)讲解示范在体育课中是常用的教法。动作示范正确、优美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先决条件。在做示范动作时,教师正确、优美、轻松自然的动作,会使学生感到欣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动作示范僵硬、不连贯,会使学生产生不悦心理,厌恶情绪,不易于接受教师的技术动作。另外,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错误动作,示范给学生看。体育教师幽默形象的动作,能使学生在笑声中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动作,加深学生的记忆。
(2)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动性、简捷性、幽默性。上课时,教师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富于表情地运用鼓动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信心。例如:测试千米时,可以说:这节课我们测试千米,既可测出学生的千米速度,更可以了解学生的耐力、毅力,谁英雄谁好汉跑一跑就知道了。学生在教师鼓动性语言下,充分调动起自己的信心和积极性。在课上,讲课语言要简捷,做到言简意赅。有时可用口决或要点教学提示,如武术动作中的弓步要点,可用“前腿弓,后腿绷”来形容,语言简练,便于学生记忆、联想,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笑声,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在体育课上,语言要有幽默感。风趣幽默的语言,用于正面教育,胜过空洞地说教;用于批评则胜于简单的训斥;用于指导动作则有利于加快对动作技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活跃课堂气氛。如“美女照镜”一词可用于“三路长拳”的“叉步双摆掌”,这样形象的词汇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形象地掌握动作技术。
(3)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开始上课到进入身体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的前提阶段,教师应用心去打开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动作技术,对所学的动作技术有跃跃欲试之举。如:本课内容是侧向上步推铅球技术,应用生物力学原理来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另外,还可以利用问答,猜谜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辟如:教师在教武术动作“弓步下冲拳”时,可利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大家看一下我所做的下一个动作,猜一猜叫什么名字,看看大家有没有创编武术动作名称的才能。“立正姿势,身体右转九十度,左脚上一步成左弓步的同时,右手从腰间变拳向下冲拳,左掌从体前向上架于头上”。这样学生就会边模仿弓步下冲拳动作,边猜动作名称是什么,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在学习动作技术时,要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先讲解一下动作要领,然后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去做一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学生做完一遍后,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然后让学生互帮互议。
(4)恰当指教,及时表扬鼓励。课堂上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增强学生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错误动作时时出现时,教师如能及时表扬,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即或是批评,学生也会感到批评是善意的。例如:学排球时,有一个学生用脚踢球,此刻教师切忌声嘶力竭地痛斥他,而应善意批评指导:“你应爱护教具,请向大家敬个礼,然后归队。”这样在同学的笑声中,学生既感到教师的尊严,又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如果教师大声斥责说:“你手脚不分,再踢排球就别上课了。”用这种生硬的态度去斥责学生,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因为这一怒斥,影响整个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认真练习,帮助他人,技术动作进步快,要及时给予表扬或拍手鼓掌,以示鼓励。
三、合理布局场地,对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一定作用
合理的场地布局,精心的安放器材,能影响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诱导学生意志努力和运动能力的发挥。如果场地布置新颖、优美、安全,学生“一见钟情”,就会兴奋跃跃欲试,反之,学生一见就怕,产生畏惧情绪。
总之,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跃,就必须抓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征,通过新鲜活泼的组织教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7
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答案是在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让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成为常态。
最近, 笔者和语文组老师们一道学习了居爱林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受益匪浅, 感触良多。
1.有效课堂一定是“双基”扎实的课堂。
居老师在“美词积累, 理解词义”环节, 在字音上特别提醒“谆谆”是翘舌音, “津津”是前鼻音, 而这两个字是江都人经常读错音的;在字形上着重指出于漪的“漪”是涟漪的“漪”;“镌刻”在表明动作情状和程度上的作用等,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美文朗读, 整体感知”环节, 学生带着任务自由朗读、思考、讨论并较好地实现了“知晓事件”“懂得感情”“明白写法”的学习目标。这个环节其内在的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教师遵循作者这一思路,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谋篇布局规律 和方法即 “一线贯 穿”“首尾呼应”, 训练了朗读、概括、抽象等技能。
2.有效课堂一定是传授方法、提升能力的课堂。
新课程阅读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何落实这一能力目标?在“美点寻踪, 自主探究”这一环节, 通过学生细读课文, 仔细揣摩, 抒写美点赏析, 全班交流, 老师有的放矢, 即时中肯点评, 既让学生读懂了美点, 又让学生学会了品味语言的方法。品味“年华似流水”这个句子时, 通过重读“年华”, “年华”后拖长音、缓慢读出“似流水”的范读和学生模仿, 让学生“用朗读感悟”法, 感受作者表达的对岁月流逝而生发的沧桑感。品味国文老师教学《南归》诗这一段落时, 教者肯定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 并对方法加以小结、强调:是什么、表达什么、怎么表达、为什么这么表达。有理由相信, 在师生长期共同的语言实践下, 学生一定能熟练地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继而形成鉴赏美、抒写美的能力。
3. 有 效 课 堂 一 定 是 诗 性 、 美妙、快乐的课堂。
本文作者深情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 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 文章所写事情简明, 但每一件事都写得有声有色, 文情并茂, 文质兼美。
小时候, 看山水画, “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看《水浒传》, 犹如身临其境, 甚是津津有味。读《千家诗》, 春花秋月, 夏云冬雪, 一年四季让人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之中。国文老师的讲课只要稍一回忆, 就仿佛看到那左右摇摆的身子和注满情思的眼睛。读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 让人怎能不感兴趣, 不生快乐!
本节课的“吟诗诵词”环节, 师生在吟诵之间表现、感受、领会诗词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抑扬顿挫之美、情感之美。师生声音洪亮, 疾徐有致, 全身心投入, 情趣与神韵扑面而来。这样的读、诵、吟、咏怎不让人兴趣盎然, 流连忘返!
4.有效课堂一定是有正确教学思想指导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放在“课程”的大背景下去设计和实施。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而是师、生、文本等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沟通对话、思维碰撞互动, 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其精神成长, 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应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思考和实践。
首先, 居老师的课堂除了以个人优良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示范之外, 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吟诵、概括、抽象、美点赏析等语文实践活动, 感知了语言美、传统文化美、情感美、表达美, 激起了爱文学、爱语文的感情, 语感、思维、方法、习惯、审美、道德等语文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培养, 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得以彰显。
其次, 居老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中以学定教, 每一个环节皆从学生如何学懂、学会、会学出发, 教师起到示范、引领、点拨、评价的作用, 尤其是“美点赏析”环节, 以学生个人探究为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对那位多侧面、多角度品析《南归》 段落的同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构建高效课堂
1. 转变陈旧理念。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转变陈旧观念, 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得多,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的合作交流少;学习指导中重解题技巧和结果多, 重能力的培养少;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多, 对学生的技能和态度关注得少;课堂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多, 推理性、开放性、创造性问题少, 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研究少;教学中重概念和理论多, 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少。
2.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质量最基础的认识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让“教”与“学”在课堂上有效完成, 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给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使其能参加德、智、体、美、劳的各项课外活动,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这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延伸。“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学年有计划、学期有计划、阶段有计划。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及难易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兴趣程度、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等进行有计划地教学。
二、强化备课管理
1. 备教材。
钻研教材, 学习课标, 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三维目标”。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全面浏览教材和相应教辅材料,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此, 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 及时增添相关的数据和实例, 如在讲“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时,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把相关数据列出。比如, 自行车的车轮周长一样, 前齿轮齿数和后齿轮齿数的比分别是12∶7、2∶1、12∶5、8∶3、3∶1、24∶7, 蹬同样的圈数, 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通过计算, 比值越大, 走得越远。在这里, 数据说了话,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备课中, 教师既要注意常规, 又要注意适当补充, 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完美。
2. 备学生。
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还要结合探究实验建立兴趣小组, 对有探究实验的课题, 要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提高课堂内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兴趣小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使其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益处的。
3. 备教法。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摸底, 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弄清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此基础上确定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
4. 备学法。
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适合教师自己和知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编写出教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 相互讨论, 敢说敢问, 多疑多问, 诱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改进教学方法
1.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要将扎实的双基教学、得当的方法指导、有效的训练和及时的反馈有机结合, 做到目标到位, 方法到位, 指导到位, 训练到位, 反馈矫正到位。在教学操作中要认真落实旧知铺垫, 引导探索;归结新知, 指导方法;突出重点, 注重过程等策略。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也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做到让学生想学、善学、乐学。
2. 复习做到精和实。
课始对旧知的复习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 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在安排复习时要做到“精”和“实”, 所谓“精”就是该复习的旧知就复习, 不该复习的旧知就不复习, 精心挑选复习内容;所谓“实”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能起作用, 要能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把旧知迁移到新知学习上来, 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新知引入要“自然”。
学贵有疑, 疑则进也。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新知的引入应当由疑引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进而让学生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 在思考中迸发求知的欲望, 直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学会了提问质疑, 问题意识逐渐增强,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 课堂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4.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索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 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策略等, 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只是引导、点拨。通过探究活动, 使学生自然地、愉快地掌握知识, 学会方法, 体验情感, 从而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5. 新知巩固要及时。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学生只有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后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才能做到灵活应用、触类旁通。巩固练习要“及时”, 学生对旧知掌握得好将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反之会给后继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巩固练习要“高效”, 习题要精心挑选, 要有针对性, 做到“练一得三”, 实现讲授与训练的有机结合。
四、进行教学反思
1. 及时的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堂课后, 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反思,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 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及时查漏补缺,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教师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真正发挥教学反思的实效性、长效性, 积累教学经验, 将体会、所得进一步提升。
2. 不断的学习提高。
为了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要经常到先进学校学习、听课, 积极参加各级培训, 取长补短;同时努力学习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技术, 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课堂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深刻的变化, 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 在电脑上通过鼠标的拖动, 把图像灵活地放大或缩小。这样通俗易懂地导入课题, 既加深了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 又为主体性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把握教学规律,提高课堂质量 篇9
一、教学目标标准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 要重视教师的指导, 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 使语文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那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
1. 开学初, 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 把握各年级段的标准, 让各个年级段的教师将课程和教学标准铭记于心并开展讨论。主要围绕讨论课标的方向性, 讨论课标和教材的结合点, 讨论课标对教学行为的指导点、落实点。对教学设计严格以课标为准绳, 采用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写出教案后反复修改, 力争凸现教学新思想。
2. 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根据课标做定论。我通过比较、分析逐渐找到了能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学会提问题, 钻研问题;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课标, 目中有学生”, 教师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要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交流, 从而形成互动的课堂。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 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
二、阅读教学个性化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阅读, 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强调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多样性, 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我在教学中尝试了阅读教学个性化、生活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调动经验, 感受生活, 体现个性。
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 引导和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 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是“面向全体, 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 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因势利导;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沟通课堂内外, 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 寻找课文知识与学生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 获取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 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
2. 拓展延伸, 回归生活, 尊重个性。
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 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促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和个性化, 帮助学生创造美好的情感。另外, 加强课堂内外的衔接, 做到拓展延伸。我要求学生每月最少读两本课外书, 并且相互间要交流借阅, 发挥有限图书的最大效应。我常常根据课堂需要, 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图书, 把课标要求的阅读量落到实处, 同时还要求学生注重收集积累, 指导学生编写摘抄本,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又巩固了阅读效果。
三、作文教学序列化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 了解了各个年级段的标准, 我认为, 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作文教学序列化。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平时积累, 包括课文内容的积累, 写日记的积累, 读课外书的积累, 同时还要注重学以致用。
1. 作文前注意平时积累。
常开展阅读摘抄活动, 培养文学兴趣, 同样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期初,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 然后在扉页上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 可以设计好词专栏、优美段落、名人名言、诗词欣赏、教你成长、开心一刻等项;接着, 让学生把从电视上、街道上、报纸上、杂志上……看到或听到的好句子、好文章摘抄下来或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在文章后附上自己的感受、反思,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兴趣。
2. 注重作文教学个性化。
若想提高作文水平, 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结合学生的生活, 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在平时的小练笔中要求学生自由作文, 这样比规定作文题目要好得多。
四、落实基础系统化
激活英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好的导入是知情意行的开端,是引发积极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兴趣之门的钥匙。导入要做到巧、妙、精、新、趣、切题,为一堂课的成功运行打好基础。导入新课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找准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引入;用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引入;设问引入等。如我教外国人名时,我这样引入:将本班一个学生的名字板书,通过问答教full name, family name, given name,板书一个英国人全名,并提问:What’s his full/family/given name?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ames?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且能很自然地找到答案。接着问:What do you call him when you meet a foreigner for the first time?What do you call him when you are good friends?这两个问题涉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是本课的难点,即“称谓”(怎样使用Mr, Miss, Mrs.),这样,使知识由浅入深地发展,学生的认知逐渐深化。再如,我在教Lesson 90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开始引入:Football is played all over the world.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on TV last Sunday?Who won?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team?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en playing?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并回答,直接导入了新知:team work, pass the ball, play to gether well,提出问题:Can one player win in a match by himself?学生再答“No”,顺势说出:One player does not make a team.这是本课主题句,又是重点句。再用下列的问题引领学生读课文:This is a page from the writer’s diary, He had a match today Who won?How did they win?这样,导入自然、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 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综合感观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此,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时,你就会觉得忆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做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2. 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以语言描述情境,学生用耳聆听。注意所用语言要适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要简洁、明快、幽默;语言要切题。如Book 3, Lesson 43,我这样描述情境:One day Edison’s mother was badly ill and she needed an operation at once.But the light in the room was very bad.The doctor wasn’t able to operate.What could hedo?通过以上的描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切想了解下一步Edison的做法,深入进行下文的学习。
第二,恰当地运用直观手段,如图表数字、电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简笔画等,创设直观、明晰、生动的情境,使人有“一目了然,身临其境”之感。如讲Book 3, Lesson 77时,用图表将森林的流失直观地表示出来了。再如讲Book 3, Lesson 78时,展示600年后地球人口情况的挂图,问:“What will happen in 600 years?”引出标题“Standing room only”。学生强烈感受到“人口爆炸”的含义。他们迫切想了解人口在每天、每分、每秒的出生率;2000年以前,400年前,20世纪初,1970至1990年人口的总数的巨增。数字图表清晰明了,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同时将课文内容有机地串在一起,使学生有脉络清晰之感。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他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第一,学生自己预习并将新知识初步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找出疑难点,为上新课做准备。第二,在讲新知识前或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所学的语言材料,合作互助,发现问题,解答疑难,必要时老师点拨。第三,对于语言、语法规则,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第四,在提炼或巩固知识阶段,老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学生多参加创造性交际训练,如对话、表演、编对话、文章改写等。第五,角色置换,让学生当老师,阐述理解思路、方法;解答疑难,这可调动气氛,增加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加深理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即时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调节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感情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漫不经心时,则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学生表情茫然不解时,要放慢速度,精讲多练。总之,要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教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以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再以Book 2A, Lesson 27 Part 2为例,课文football是学生熟悉、热衷的话题。学生中有不少是球迷,他们远远不满足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放手让他们去图书馆翻阅或上网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之后每位或每两位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球类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或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从Internet上调用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的看法。学生们的张张poster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他们的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下课,poster的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以听到他们的笑声,时而可以听到他们的议论。短短一个星期的教学,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从范志毅到Ronaldol, Beckham;从甲A战火到世界杯风云;从女足到中国足球之未来;从动画片《灌蓝高手》到NBA。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课后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了英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功夫,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解决知识症节的技巧,使学生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摘要: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 带着思索;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 感受多方位, 信息反馈畅通;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 见解有创新度;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 留有悬念。
关键词:英语课堂,激活,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年2期.
优化化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科学探究,只有在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现新的化学现象,才能利用化学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促进化学学科、化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化学探究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乐于去探索化学中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水分子的运动”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对水分子的组成,为什么会有雨、雪和云?当烧开水之后,打开壶盖,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验证和解释,让学生自由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分子还可以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又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最终实现了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原则;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处理化学物质的意识,明确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知识贯穿到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化学制品对环境的危害,还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化学课堂得到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近年来,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环境问题逐渐升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时事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学。比如,2009年6月,因江苏江阴港集装箱公司在作业过程中随意排放、冲刷铁矿石粉尘造成污染;2011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2012年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这些都是化学物质产生的污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既可以净化环境又可以污染环境,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在学习“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虽是空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过多又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形成温室效应。为了使学生能够逐步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哪些行为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的重要性。
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反思和评价
反思和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教师要借助这一环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完善,哪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哪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哪些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等等,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每次教学活动都进行反思。但是需要反思的并不单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学生也需要反思,在这节课中,哪些知识我已掌握,哪些还需复习,哪些是没有理解的等,这样的反思,不管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比较明确的。
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的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积极性评价,既不能打击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助长成绩较好学生的骄傲气焰。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白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都能在教师积极的、多元化的评价中得到鼓励,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除上述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创设化学审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借助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树立化学应用意识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高效课堂,全面发展,提高效率
高效课堂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 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使学生思维活跃, 学得轻松, 掌握得牢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安排和巧妙设置。
一、精心备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1. 吃透教材。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为了能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首先要规划出一套高效可行的授课方式, 高效可行的前提是要吃透教材, 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 明确编者意图, 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 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规划, 使得教材内容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候, 有些教材内容单一、片面, 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 照本宣科, 可以根据自己授课时的需要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 使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更加形象生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了解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 了解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才能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 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 设计或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 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学习知识, 进而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同时, 教师也要根据班情、学情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备课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且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年龄较小, 稳定性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要改变这种现象, 必须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对学习的兴趣, 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因此,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 在生活中、学习中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兴趣、性格、习惯,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要适应他们, 否则, 就会在不经意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毛病, 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假如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游戏、竞赛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时, 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生会学得特别有劲, 效率会特别高。
二、巧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再好的课前备课和情景预设, 如果没有科学可行的教学技巧和学习方法, 那产生的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 所以巧妙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时常发现有一些学生, 教师布置什么, 他们就做什么, 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 依赖性很强, 结果时间一长, 他们养成了不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若教师不能及时发现, 及时调整教法, 长时间下去, 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学习, 成为知识的容器。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即使再卖力, 方法再巧妙, 学习质量也依然会上不去。所以,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这方面问题, 依据课堂内容, 巧妙设置引发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多表扬、勉励能自主学习的学生, 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我认为, 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 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 创新地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其次,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就会大幅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大量的相关图片、动画、声音和学习知识结合起来, 直观的画面, 形象的描述, 使课堂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 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有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学生更加容易掌握了,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再次, 课堂教学除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有时, 教师也可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 自制一些教具, 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容。最后,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课后拓展训练题目, 把学生的兴趣引向生活, 通过生活化的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精彩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在课堂上, 教师就如同一个指挥棒,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下面学生学习的情愫, 有时候一个手势, 一句话, 甚至一个微笑, 都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 特别是教师的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 就是他们学习兴奋的催化剂。怎样才能使教师评价精彩呢?我认为,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 情绪控制适当, 既不缺乏激情, 又能娓娓道来, 教师面带微笑地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 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其次, 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恰当的评价是整个课堂和全体学生积极氛围的推动力, 它会让学生自信地畅所欲言。最后,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自己要评价, 也要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一起参与评价, 使教学变为互动式的探讨学习。特别注意的是,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 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创设的课题环境, 就会使学生心情放松, 始终保持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当中, 自动地激发学生在自主中创新。
四、创造性的巩固练习是学生锻炼思维、掌握知识的目的
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 同时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少而精且具有典型性,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 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 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 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 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同时,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锻炼思维, 实现自主创新的大舞台, 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质量】推荐阅读:
聚焦课堂效度,提高课堂质量06-21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07-20
调动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07-18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专题总结10-28
抓好化学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08-14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08-2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训心得体会10-23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提高课堂实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