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实效措施(共12篇)
提高课堂实效措施 篇1
一、德育课堂教育实效性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一) 生源素质较差
到职业学校来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 文化课成绩不佳, 世界观、价值观等都没有较好的形成。虽然现在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培养, 能使他们一样成才, 但他们没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水平, 导致德育课堂教育只停留在形式上, 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 家长认识模糊
有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到职业学校读书就没有前途了, 对学生关心不关心也是不重要的。典型的例子就是高中的家长会家长不缺席并且早早就到位了, 但职业学校的家长会家长懒懒散散、迟到的、不来的等比比皆是, 这些都说明他们对孩子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三) 教育手段落后
如今的德育手段还主要停留在德育课堂教育上,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现在的职业学校对这些特殊的学生的教育。当他们在德育课上厌倦了教师讲述人身前途、人身的价值、自身的目标等内容, 于是开小差、做小动作、讲话、玩手机等现象就自动出现, 使得德育课堂无法正常开展下去。
二、提升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 德育模块化的改革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会他们首先知道如何上好课, 再去教授他们的相应的知识, 每门课程的成绩都要含有德育的成绩, 可以按照1∶1的比例进行考核和评价。
有了好的思想素质没有较高的技能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所以专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质量感,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些都是除了专业技能学习之外的德育, 不能仅仅教育他们的专业技能而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较高的思想品德。
(二) 德育评价模式的改革
在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德育积分银行机制, 将学生课堂教育德育成绩、社会教育德育成绩、专业实训教育德育成绩三个模块成绩进行积分累计, 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地, 对学生进行德育宏观控制。
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德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实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对突出的学生优秀建立留校机制、推荐优秀单位聘任机制等, 通过这些评价措施形成德育的良性循环, 实现较高的德育实效性。
(三) 创新德育方法
1.谈话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谈话、对话, 以和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得当便可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 真正做到通俗易懂。
2.问题式教学法
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授发散性思维内容时, 让学生思考“伞”的用途。带着这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热烈、思维活跃,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幽默式教学法
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 一种表达的艺术, 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富有幽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解课堂尴尬气氛, 和谐师生关系。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讲到礼仪时发现一个学生在下面照镜子, 于是就让学生回答什么是个人礼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 笔者立即肯定了她的回答, 同时有用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课堂不是装扮修饰自己的最佳地方, 学生立即明白了笔者的意图。在幽默中既化解了学生的尴尬, 巩固了已学知识, 同时也不打乱课堂的正常教学。
德育的过程并不是以外在教育为主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将德育的目标定位于仅仅是记忆课本上知识点是狭隘的, 德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才能不断促进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 德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实效性并不十分理想。从学校、社会及课堂等方面探求其原因, 并积极寻求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以期不断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性
参考文献
吴轶诚.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初探[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1 (2) .
提高课堂实效措施 篇2
1.一个大纲为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克服随意性,改变运动式,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在全国中小学施行。德育大纲(纲要)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德育的培养目标、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德育途径、学生品德评定、德育的领导和管理等方面。纲举才能目张,有了这个大纲(纲要),就能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统一起来,形成制度。并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德育序列,实现分层次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大纲(纲要)的施行,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方式,由无章可循和随意决策的状态逐步转变到有目标的系统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轨道上来。领导管理科学性的加强和教育内容系列化的形成,必将导致德育实效的提高。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仍有不少学校把德育大纲(纲要)扔在一边,弃之不用,或“大纲”观念比较淡薄,使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处于随意、无序、重复的境地,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十分强调“大纲意识”,强化以法治教的观念,“大纲”就是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法规,是必须认真执行的,不执行就是“违法”行为,就好比学科教学必须按“大纲”规定的教,不按大纲规定的教就不行一样。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一定要按照德育大纲(纲要)的要求实施管理和进行教育。德育大纲(纲要)得以认真施行之日,就是德育工作富有实效之时。
2.两个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千头万绪,面广量大。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杜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青春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怎样抓?我认为必须突出两大重点,以两大重点带动其他,这两大重点就是德育工作的“双基”----基本政治观点教育和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其中基本政治观点的教育在当前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旋律。江泽民同志非常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他说:“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为此,我们要求本区中小学要认真贯彻实施党中央、上海市、闵行区委、区教育局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方案)》采用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入心入脑。
其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良好基础道德文明就是美德。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要求”。爱美在青少年时期尤为强烈。在一切美的事物中,人是最美好的。而良好的道德文明又是最可宝贵的、深层次的美。
可以说,美是道德品质之花。青少年时期,正是良好的基础道德文明形成的最佳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情操,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中小学应抓装最佳期”,重点抓好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形成美的道德和行为,为他们一生奠基,使他们终生受益。
3.三位一体
即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系。要实施素质教育,少不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要搞好学校德育,更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德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除了社会要为学校创造、优化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外,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和社会教育组织。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家长使家庭教育也向素质教育转轨,指导家长对孩子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以德育人的教育。同时,学校还要主动联系社会各界,特别是要依靠镇、街道、居委、村等政府和组织努力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负起青少年学生校外德育的责任。“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更有利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4.四条渠道
学校德育工作要畅通四条渠道。就是“三线一面”,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一条线,班主任和团队工作一条线,社会实践一条线,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一个面。
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看,是“三线”比较强,“一面”比较弱。而这一 “面”也是学校德育的渠道。造成这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致,因为各学科中德育的内容是不考的,所以有的教师就来个不教。同时,对不实行渗透的行为又缺乏评估制约措施。所以,学科德育渗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成为影响德育实效的.顽症。当前,除了要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外,各中小学和教研部门应着力研究落实学科德育渗透问题,建立相应的评估制约机制,使这一渠道真正畅通起来。只有四条渠道都畅通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就会“渠通水到”。
5.五项建设
“重在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德育工作的建设已经有所加强,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还必须在“建设”两字上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多的文章。
当前,重点要抓好五项建设。
①德育规章制度建设。中共中央、国家教委已经多次下达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文件,最近国家教委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又下达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规章制度。上海市教委也先后下达了不少德育工作方面的法规制度。我区教育局近二三年内也出台了10个左右加强德育工作的规章 制度文件。各中小学也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规章制度。规章 制度的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
②德育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最近,我局重新建立了德育研究室,抽调了经验丰富、有较强研究能务和理论功底的同志加强德育研究。此外,还要抓好分管校长、政教主任、德育教导、团队干部、班主任、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师、校外辅导员、德育讲师团、家教指导讲师团等专兼职德育队伍的建设,要为他们创造培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并注意从政策上加以倾斜、鼓励。
③班集体建设。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单位。上面千根线万根线,最终都要穿进班级这个“针眼”,去贯彻实施教育。所以班级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阵地和环境。班级管理的好坏,班风的好坏,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是德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有否实效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前几年,我局狠抓了班集体建设,制定了“中小学优秀班集体标准和评估办法”、加强了对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教师班主任业务的培训,建立了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区优秀班主任”的制度等,推进了全区班集体的建设。今后,还应进一步强化班集体建设,争取创造出一批新鲜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班集体和先进班主任典型。
④教材建设。由于长期以来德育领域缺乏规范化建设,除了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得较好外,德育其他方面的教材则十分缺乏,有不少还是空白,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德育的教材建设。前几年,我区已经结合本区实际编写了乡土教材、家长学校教材、传统美德教育教材、德育基地教材、学生人际交往教材等一系列有本区特色、富有教育意义、比较适用的教材。随着德育领域的开拓、德育工作规范化要求的提高和形势的变化,我们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家长等的实际需要,进一步编写出各种教材,如新的乡土教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传统美德教育分年级教材、青春期教育教材等。
⑤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基地能起到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直观、形象的教育作用。近年来,我区已命名了15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中小学也已建立了近千个教育、劳动、实践基地,它们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当前,要组织力量研究基地的教育资源与学校现行教材、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对基地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同时,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经常有序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使基地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
此外,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学校、教师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令人十分担忧。要培养21世纪的四有新人,必须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能迎接21世纪各种挑战,并能战而胜之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十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在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设备的投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又是心理健康的强者。
提高课堂实效 打造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 小学英语 兴趣
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遵循新课标的基本设计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参与,形成教学互动,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有效的导入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与欲望,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与探究。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 4 Lesson 1 Bobby's house一课为例,导入本课学习主题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about Bobby's house.”而是在进入故事之前先借助课件呈现4幅部分被遮盖的图片,通过问句“Whats this?”逐一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从而引出television \ sofa \ computer等词汇,它们是故事中出现的能体现房间特征的重要物件,在此加以复习热身,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适当的铺垫。紧接着出现的图片是house,教师让学生猜猜“Whose house is this?”,这个问题的提出,即刻激活了学生们的旧知,激起了他们交流的欲望。学生根据既往接触的人物,有的说是Ken's house,有的说是Ann's house,甚至有的说是teacher's house……众说纷纭之际,教师抛出一句“We are not sure.Let's knock on the door.”,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敲门”。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敲门”的动作,进行探究活动,也借机帮助学生理解knock on the door的含义,同时引领学生边敲边说“Knock on the door.Dong,dong,dong(咚咚咚) ……”。师生几番努力下,“门”终于开了。当学生们看到慢慢开启的“门”,慢慢出现的Bobby,顿时惊奇万分,一起激动地大叫:“Wow,this is Bobby's house.”。这个导入的设计,借助媒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尝试生活化探究,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和参与,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学习,感受情趣,学习兴趣倍增。
二、创设问题,引导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实效。而故事教学是每单元的教学主线,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思考和获知故事主线是故事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设计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北师大四年级下册Unit 10 Mockys store Lesson1 为例:本课时侧重对故事的理解,因此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设计,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我通过设置问题:Who will come to the store? What do they want?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故事,理解大意。当第一个问题在PPT上呈现时,我给学生一些人物上的猜的提示,Bobby? Ken? Lulu?...学生就迫不及待说出他们觉得最有可能的人物,可以看出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期待。我让学生观察文本图片,检验答案,学生在认真观察后能准确地回答问题。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索故事具体的内容的乐趣,兴趣使然,学生认真听、观察,最后能准确、清晰把握答案,理清故事主要内容。进而借助问题How to sell and buy the things?进入故事细节,逐图学习,深入了解语言运用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也从听、看到说、演,参与到故事中的角色来。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从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到借助动画情景理解,最后是深入故事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最后清晰地理解故事。
三、变革形式,合作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依托小组合作的开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拓展创新思维,更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回避学习中比较具备挑战性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创造机会,将学习目标转化成一个个需要他们共同完成的小任务,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确实感受到一种收获和进步,增强学习情感,确实促进个体的发展。以北师大五年级上册Unit 2 I like Bobby Lesson 1 为例:在故事教授完毕,我让学生小组内交流,选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扮演活动必须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能有效促进所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一个场景,Ann Ken 在森林中遇到Bobby,但起初Bobby 没有认出他们。这个情景需要有四个角色,Ann、Ken、Bobby 以及一位旁白。我把时间交给学生,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根据组员掌握情况分配角色,练习对话。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增加语言,丰富对话,掌握稍差的学生也同样可以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实效。
提高课堂实效措施 篇4
一、运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 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 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困难。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真实的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有些“错误”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或蕴涵着创新思维的,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错误”资源, 有效合理地利用, 牵而带之、引而发之, 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内心冲突, 重新建构知识。
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比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告诉学生结论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真正弄清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且还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学生思维的亮点, 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闪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 我们如果能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并充分肯定这些瞬间闪现、稍纵即逝的教育素材, 并用这些生动鲜活的课堂元素作用于课堂教学, 就会使平淡的教学迸发出极大的魅力与生命力。
案例1:在复习“灭火的方法及原理”时, 老师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来熄灭火柴?理由呢?问题一出, 学生纷纷亮相……这时一位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举手回答说:“我上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试过的, 可以把火柴换个姿势, 让火柴头朝上、火柴梗朝下, 很快就熄灭了。”这一办法大家都没想到, 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老师在表扬了该学生的细心观察之后, 让全体学生围绕“火柴头朝上和梗朝下的火柴, 为什么很快就熄灭?”展开讨论。此时教室里出现的场面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发言争先恐后, 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正是该学生的这一回答, 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使问题在热烈讨论中得以解决;正是因为教师及时地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 既鼓励了一个学生, 又激发了一批学生, 使课堂焕发了生机, 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 呈现出教学的高水平生态。
三、运用偏离预设的“提问”, 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时, 学生的一些“提问“打乱了教师的设想, 打乱了教学的安排, 是时有发生的。此时, 教师不应轻易放弃, 任之流失, 而应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 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灵活应用, 就会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微小火星, 激起动态生成的绚烂火花, 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就会不期而至。
案例2:H2S和O2反应计算习题教学中的生成。
学生甲:将24 m L硫化氢在30 m L氧气中燃烧, 在同温同压下得到SO2的体积是 ()
A.24 mL B.30 mL
C.20 mL D.18 mL
此题如何计算?
教师:此题的产物是什么?
所以此题的产物既有SO2, 又有S。
教师:设有x mL H2S燃烧生成SO2, 则有 (24-x) mL H2S燃烧生成S, 能求出x吗?
学生甲:点头。
学生丙:老师, 答案是D吗?
教师:是。 (本来本题的讲解教师想就到此为止, 不料学生丙却突然提出了如下新的解法。教师不得不重新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丙:那我不是这样解的, 不知道是否正确。我假设H2S先生成S, 消耗了12 mL O2, 剩余的18 mL O2使S燃烧生成18 mL SO2。
教师:很好。你采用的是一种连续反应法, 即A→B→C。同学们,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趁机转向。)
学生丁:30 mL O2与20 mL H2S反应生成20 mL SO2, 还有4 mL H2S再与2 mL SO2反应生成S, 最后SO2气体为18 mL。
教师:可以。实际上我们所遵循的就是元素守恒原则。
学生戊:直接用配平法可以吗?
教师:可以, 你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戊:24 mL H2S燃烧的产物无论是S还是SO2, H2O的量一定, 均为24 mL H2O (g) (H元素守恒) , 再根据O元素守恒, 生成的SO2必为18 mL。
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分析 篇5
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分析
一、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一)分组合作――各司其责
新课程对综合性学习要求强调合作精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教师普遍接纳。美国当代着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比如我在讲授《黄河,母亲河》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分析研究及汇报成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组内合作、组外协作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各司其职,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资料有选择性地摘录。分组进行,既能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团体合作的优势,共享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二)个别教学――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语文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要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点明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我设计的个性化感悟,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了平台。个性化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给予了语文教师自由的翅膀,也给了生命个性飞扬的天空。
(三)课堂――评价关注发展,以学论教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相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二、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
我们要把赏识的眼光投向“被遗忘的角落”.在大容量的班级里,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是一些“角落”,而从教育的平等性而言,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当教师能赏识每一个孩子,不遗忘任何一个角落时,教师就会建立反思意识:我对他足够关注了吗?在因材施教上我想办法了吗?
三、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 篇6
关键词:学生;课堂;问题
近期,我校举办了一线教师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比赛活动。在比赛中,一些精彩的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课在提高课堂实效方面值得我学习与借鉴。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时,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课件展示9行星星图(每一行9颗),创设了问题情境。由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一行有多少颗星星?两行有多少颗星星?三行有多少颗星星?……”并主动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要培养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背背、说说的过程中,发现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在六年级《鸡兔同笼》教学中,一位教师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将数学方法的渗透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在解题方法的研究中,让学生体验到化繁为简(列表法、拼图法、假设法、代数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探索和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中,在9的乘法口诀编写后,教师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课上,让一个学生口算9乘6时,这名学生没有算出,教师没有指责与批评,而是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同桌或小组的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发现了许多秘密:(1)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9。(2)乘积从上往下个位数一个比一个少1,十位数一个比一个多1。(3)9的1倍比10少1,9的2倍比20少……9的9倍比90少9。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途径,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活,使知识建构不再整齐划一,而是个性体悟。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在解题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的是最基本的方法(列表法或拼图法),教师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想出别的方法;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在课中请他们总结列表法、拼图法、假设法、代数法等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驾驭好课堂
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清晰、生动的语言对营造教学过程中的热烈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驾驭好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注意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在这次高效课堂活动中,教师在讲台上虽偶尔有些紧张,但在授课中,师生情感亲和,教师的语言都力求言简意赅,讲授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师语言清晰响亮,节奏、速度适中,语调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还注意关注学生听课的神态、情绪等,适时做必要的重复或瞬间的停顿;特别注意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教与学的相互呼应,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学到手。“谁想试一试?”“谁来帮帮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课堂上老师的“说”是少不了的,但要“说”得恰到好处、点评总结恰当,这样学生思想就开阔了,有了表现欲望。这应该是我们老师“说”的延续和深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亮光。
五、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
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讲授者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除了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计算”练习外,还设计了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应用口诀的生活性练习: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 ),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 )×( )=72,一年有24个节气,( )×( )=24,孙子兵法中有36计。并进一步延伸到节气歌中的“九九歌”。这样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
提高课堂实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和尝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机动灵活地驾驭课堂。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多参与讲课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善于和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自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元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J].科学教育,2009(04).
提高课堂实效措施 篇7
在此号召之下, 七、八年级的很多学科都在教学、练习、反思之中融入了减负增效的做法和思想。但是九年级的复习课, 尤其是枯燥、乏味的政治复习课又如何把减负增效落实到实处呢?
伴随着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竞争, 九年级的复习课无论哪门学科都离不开一本本的练习册、一张张的讲义、总也做不完的题目, 似乎离开了这些就不叫复习课了, 学生的书包比大人的电脑包还重, 复习课俨然成了个举步维艰的“大胖子”。面对五花八门的练习, 大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疲劳的表现, 完成时往往带着敷衍的态度, 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经常把各门学科在自己的心目中排了位, 政治、历史往往是最后才完成的功课, 如果时间太晚就别指望他们能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了, 甚至还出现了明目张胆拒绝完成的行为, 振振有词道:“不是减负吗?凭什么让我们做这么多?”
面对这些, 广大的教师包括政治教师们直喊冤:“又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减负, 又要增效,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是不让马儿吃草, 而是要吃好的草, 要吃老师精心准备的“草”, 减负减的是学生的, 而老师其实是增负了, 要想上好复习课, 教师的工作量一点也不比平时少。因此, 要给九年级政治复习课合理地“瘦身”, 就要学会减负增效的操作方法:
1. 复习有计划
“杂乱”是因为“无章”“有条”才能“不紊”。万事有了计划才有前进的方向, 才可以遵照施行。
综观各市的政治中考试卷, 基本上都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所以学生平时要多翻书, 考试才能少翻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离开了对基础知识的必要记忆和理解, 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末, 也只能是空谈、瞎谈。到了考场对书本过于依赖, 自己的脑子里什么都没有, 再要翻书肯定来不及。
根据这些情况, 可以制定以二模为分界点, 把九年级的政治复习分成两轮的复习计划。第一轮二模之前以学案的方式复习基础知识, 使其系统化。第二轮二模后再结合时事政治、热点新闻以专题的形式复习, 来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先学会走再学跑”, 这样“跟头”也摔得少些。
2. 课前有提问
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 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 进行透彻地讲解, 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把第二天要提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 能有效督促一部分学生回去复习。
3. 手头有资料
到了九年级, 教师手中的各种复习资料很多, 一个不负责的政治老师喜欢把资料不加筛选、整理就复印发下去, 而根据实践发现, 以备课组为单位, 大家分工合作、集思广益, 自己编写或整理的资料会更有针对性。例如之前提到的“学案”经过备课组的商量由“对应考点”“基础知识”“直击中考”三部分组成, 由浅入深、层次清晰, 便于学生复习, 比一张张试卷更有效。
另外, 根据中考复习指导, 结合考试说明还可以编写每一部分的提纲。二轮复习时则编写了“2009年时事政治专题练习”, 同样由“背景材料举例”“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可能出现的命题”三部分组成, 更直观、更形象地告诉了学生该看些什么, 思考些什么。最后临考前, 还给学生准备了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关键词归类复习的资料。由于每一份资料都凝聚着备课组成员的智慧和心血, 所以显得既实用又对学生“胃口”。当然教师们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 但却是真正减了学生的负, 增了学生的复习效果。
4. 作业有分层
身边有过这样一位年轻的老师, 发给学生的卷子太多了, 有两个学生很反感, 拿到卷子就揉成了一团, 老师一气之下说:“谁不想做的还给我, 但是不要恶意损坏试卷。”结果有十几位学生当真把试卷还给了她, 这位老师既气愤又难堪。
其实是她给了学生“造反”的机会, 应该换一种方式。例如九年级新课结束考试前, 我就告诉学生:考完以后我们所有的作业按你们的成绩分层布置, 哪方面欠缺的哪方面的题就多做点, 同样欠缺少的或者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少做甚至不做, 以后每经过一次考试, 个人的作业量就变动一次。第一次施行, 当我告诉学生谁谁谁这几道可以不做, 谁谁谁那几道可以不做, 几乎每位学生都有题可以不做时, 我看到了很多人脸上满足的神情。可以说, 那些不做的题不仅是对他们某方面掌握程度的肯定, 而且减少了他们的作业量, 节约了他们复习的时间, 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使用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学习和做功课的积极性更高了。
5. 教学有实效
新课程下, 学生固然是教学的主体, 但教师也并不是丝毫无用的一个角色, 教师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的指点上。复习课不主张老师讲了练、练了讲, 但同样也不赞成把所有的复习课时间都抛给学生, 白白的浪费。
要上好复习课, 出实效, 应做到: (1) 俗话说:“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在复习课中, 要想帮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首先自己应该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能理清教材“主线”, 能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所以要想复习课的教学有实效, 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知识素养, 熟悉教材, 熟悉归纳法、比较法、图表法等各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2) 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 扩大课容量, 不占用课余时间。正所谓打仗不打无准备的仗, 虽然不是上新课, 但是每堂复习课前教师依然要认真备课、备学案、备教法……这样肚中有货, 课堂教学才会流畅, 复习课才能出实效。 (3)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或许可以种豆子, 种不好豆子或许可以种瓜果, 瓜果也种不好撒上些荞麦种子或许能开花呢?”学生层次不同, 在一堂复习课上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做同样的事, 例如平时基础知识已经很扎实的学生我允许他们课上适当“开小差”, 在讲到基础知识时可以不听。而基础知识已经很糟糕的学生每讲一道题我都会询问他们听懂了吗?告诉他们这道题的理论依据在书上第几页, 帮助他们层层剥茧。 (4) 让多媒体介入到政治复习课教学中, 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激活学生的兴趣, 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很多知识点、知识体系、时政背景材料, 通过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表现出来, 更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态度, 获得更强烈的心理体验, 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 (5) 优选例题, 给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授生以鱼, 不如授生以渔”这是教育的至理名言。与其多做多练,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如把一道题从思考角度、答题方法等方面讲精讲透, 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答法就像学数学掌握了公式一样可以举一反三, 能套用到其他题目上去。
关注细节,提高课堂实效 篇8
一、关注细节预设, 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呈现出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追求, 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该对以下细节进行认真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怎样进行? 要选择哪些操作材料? 我应如何指导学生操作? 我该提出哪些问题? 面对我的问题, 学生会有哪些尽可能出现的回答? 对学生的这些回答, 我应怎样评价? 对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会怎样处理? 等等。只有我们在备课中充分注重对这些细节的思考, 才能在课堂上面对一个个学生, 用有备而至的行动, 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
数学课堂要预约精彩, 就要想学生所想, 看学生所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 突破学生感知上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 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 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因此, 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 教学细节的设计也就是在认识整时这个方面。有位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天线宝宝》, 根据天线宝宝一天的活动时间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认识6时、7时等整时, 以及认识整时的方法, 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学要求。这是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 它比一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形象性、可感性和吸引力。
二、捕捉精彩细节, 促进有效生成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 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小脑袋中, 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在课堂学习中, 他们会浮想翩翩, 令教师措手不及。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 及时捕捉课堂细节, 生成别样的精彩。具体地说, 教师应着重发现以下两方面的细节。
1.教 师 要 善 于 发现 学生的 “亮 点 ”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为途径, 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 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 这些“细节的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 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细节的生成”而出彩, 更因“细节的生成”而充满生机。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决不意味着“教学设计”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 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 有赖于“教学设计”的充分和周密。充分的“教学设计”不仅与“细节的生成”不相矛盾, 而且高度统一, 相辅相成。“教学设计”不为别的, 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对课堂生成前景的估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 但不知如何表达, 因此, 在操作活动中, 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 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课堂就会更精彩。
2.教 师 要 及 时 发 现 学生的 “误 点 ”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 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正确的,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 一个劲地奔向教学目标, 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 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 把它变成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顺应”他们的认知, 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 摸清其错误源头, 然后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此细节处理得当, 不仅使学生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生成灵动课堂, 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一节一年级的计算课, 一个学生把23-5算成了22。其他学生立即说:“不对! 不对! ”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地请答错的学生坐下, 而是很亲切地对他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反应过来:“个位35不够减 , 我就直接反过来用5-3了。”出人意料的是 , 这位教师说:“反过来算也有道理呀! ”同学们都有些奇怪, 教师接着说:“瞧 , 5-3得2, 说明3-5还欠2个 , 咱们从20里还上欠的这2个 , 得18就对了 ! ”在教师的解说下 , 学生听明白了 , 答错的学生体面地坐下了。
这位教师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发言中的一个小错误, 引申出一种新算法, 既保护了答错学生的自尊心, 又使其他学生了解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三、关注课堂调控细节, 在评价中激励学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帮助并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与催化剂。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 渴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赏识, 更何况孩子, 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欣赏。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期待。“美丽的谎言”能激励孩子前进的勇气, 甚至可以改变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我校有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 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理解透彻, 语言精练, 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 我非常欣赏你! ”“你懂得的比老师还要多! ”这样的评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注意细节评价的把握,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找准回答的亮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于有创意的回答, 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 让其探讨。教师抓住一切有利资源, 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阔其视野, 还能引发其创造欲望。因此, 教师应该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珍视每一颗童心, 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评价具有发展性、多元性、多样性,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四、反思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名师课堂上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精彩细节, 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有位名师在她的报告中说道, 她有一个书包, 里面装满了纸条。那些纸条都是她平日里记下的教学点滴, 有的是一些好的做法和设计, 有的是课堂上遭遇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灵感, 有的是几句精彩的语言或形象的比喻, 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 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常犯的错误, 提出的问题, 等等。没时间, 她就写成小纸条塞到书包里有时间时, 她就将这些纸条进行归纳整理, 写成文章, 自然就成了教学研究和教学论文。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 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细节, 在反思中领悟教学真谛, 做教学的“有心人”, 把一节课的成功做法或失败之处, 以及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学生问题、各方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防止遗忘, 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积累。教师写课后反思并不需要用长篇大论, 哪怕几句话也能闪动智慧的灵光。长期坚持写教学随笔, 写课后反思, 不仅有利于教师细节意识的培养, 而且能为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 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建立“细节优势”, 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形成教学特色, 成就精彩课堂, 享受教学快乐。
总之, 细节虽小, 但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上一个个精彩的细节, 见理念、见睿智、见价值、见功底, 给人以惊喜, 更给人以享受。我们设计和发现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价值。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如果课堂好似一棵繁茂的树, 那细节就是那生机勃勃的树枝。”把握了“细节”, 便留住了一份精彩, 营造了一份美丽。只有关注这些教学细节, 才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摘要:细节虽小, 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精彩的数学课堂, 呼唤细节来装点, 有效的数学课堂, 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关注预设细节, 有效突破难点, 捕捉精彩细节, 促进有效生成, 关注课堂调控细节, 在评价中激励学生, 反思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 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细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郭永发, 卞惠石.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 (3) .
[2]黄晋耀.以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 2005 (19) .
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篇9
一、准确定位培训内容
准确定位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多年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 培训内容的选择应兼顾教师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解决和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具体定位培训内容的方法有四个。一是深入基层, 加强教学指导与检查, 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又善于发现共性问题, 并将其作为培训专题。二是广泛调研, 通过问卷、座谈, 了解教师的需求, 并把关键性问题作为培训专题。三是通过教师业务考试, 发现差异和问题, 并将其作为培训专题。例如, 小学英语教师转岗者较多,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目标不易准确定位, 据此, 我们组织了小学英语教师业务考试, 内容包括专业知识 (笔试) 和专业技能 (面试) 等, 然后按成绩将教师分入低、中、高三个不同级别的培训班, 并针对不同培训班的水平, 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四是广泛征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最终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上述四个方法既准确定位培训内容, 又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二、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大胆创新培训模式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因此, 我们树立现代培训观, 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 “五环递进”研训模式。“五环”即“课堂观摩”“模仿创新”“实战训练”“成果汇展”和“异地研讨”。“课堂观摩”是指参训学员观摩、学习优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 然后小组讨论, 并全班交流。“模仿创新”是对“课堂观摩”消化、理解和吸收的过程, 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 创新教学设计, 并模仿与演练。“实战训练”是指由教研员任选不同类型的若干节课, 每个小组抽签选定一种课型, 分教学设计、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三个步骤进行训练。“成果汇展”是指由教研员选定相同的教学内容 (同课异构) , 然后, 每小组选派同等级水平的教师在全班进行试讲比赛。“异地研讨”是指将学员按地理位置划分成小组, 以便进行区域教研活动。“五环递进”培训实行“小班化教学”, 强化“研训一体”, 体现自主培训, 落实任务驱动, 突出训奖结合, 实现延展跟进, 不仅使学员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更明确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 最终充分发挥培训对教学的服务功能。
三、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 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就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具体有两点。其一, 将竞争机制引入培训。例如, “五环递进”的二、三、四、五环节都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赋分划等、竞争交流, 以使学员在学员、教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转换中感受竞争的快乐, 并在竞争中反思、创造、共享与提高。其二, 突出训奖结合。例如, 将评先评优纳入培训, 以激发学员的竞争意识。具体而言, 依据培训内容, 设置评比项目 (如优秀学员、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件等)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既让学员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使他们明晰自我发展的价值, 还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四、专业的服务与管理
专业的服务与管理, 即将人性化服务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具体有两点。其一, 人本关怀, 温情管理。例如:两个大报告厅、18个多媒体教室全部安装空调; 学员宿舍配备全新的实木床、高清电视和洁净的被褥;设有乒乓球室、台球室和棋牌室等娱乐功能室;洗浴室开放, 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三餐, 并积极组织大型结业联欢活动。总之, 以人为本的温情管理使培训更具活力。二是强化制度, 严格奖惩。具体有三个关键: 一是所有培训实行学分制, 即将出勤、作业与考试考核纳入学分;二是大多数培训采用封闭式管理;三是出台《干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形成内容涵盖三个层次 (学员的“学”、教师的“教”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管”) 的较为科学的制度体系, 从而规范培训行为。可以说, 人性化服务与规范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使培训的开展更为有序、活泼与充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实效课堂 篇10
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的, 主要是看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情况。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 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秘方。所以教师要善于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习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 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 不是省事, 是要改变烦琐的, 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 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提倡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 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 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 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教师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教材, 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 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 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另外,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 是学生活跃思维、交流思想的智慧场。所以, 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还要做好组织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分享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乐趣。
(一)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 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创设思考的氛围, 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 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再加以适时点拨, 就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 用课堂练习来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 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有必要。好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 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四) 创造交流的机会。
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 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 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 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五) 留出当堂练习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 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 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 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无疑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训练效果, 使学生的正确率更高, 速度更快。
课堂实效三提高 篇11
关键词:情境;合作;练习;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56-0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做到三提高:
一、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
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应选取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者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探究理解掌握新知。如果选取的素材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留心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随处摆放,接着再请几个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来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就立刻明白了“分类”的好处及分类的要求,然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去分一分,我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房间等。
二、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
在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成立小组之前便要给他们做好分好工,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的自由发挥,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中是得不到任何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将班上的42位同学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让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激励上进的名称,并给每个成员作了明确的分工:在每个小组中,由小组成员自己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实践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过程及结果在全班汇报交流。在课堂实际的小组讨论中,常有一些优生经常不会等其他同学的发言,就把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后进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便得到现成的答案,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忽视。同时有必要作一个说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这样,他们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不至于没事可干,无话可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教学时,先让每个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急切地想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与想法。这时,我及时组织小组的合作交流,从而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优等生的“一言堂”、其他学生不动脑筋的现象发生,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并各尽其责,使他们每次的合作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三、提高练习设计的实效
课堂练习是课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注重练习内容的有意反复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属于间接知识,而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依据知识信息的反复刺激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但这种反复要看时间和效果,不是简单地随意练习、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不是重复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求有控制的必要的重复。在练习形式上,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考虑和习题设计。让学生进行再现型、综合型、创造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借助于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有趣、乐于思考、愿意去做。最后,要注意习题设计的系统性。不仅要同本节课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同本学科的整个知识系统挂起钩来。对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下一番改造创新的功夫,使课堂上的有限练习真正起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典范练习的作用。
注重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实效 篇12
一、实际操作中感知并形成概念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所以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践和感知,促进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其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为有效促进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1.桌上共有6支铅笔,每个同学分两支的话,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3支,又有几个同学可以获得?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给出答案。老师的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2.桌上共有7支铅笔,每个同学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3支的话又可以有几个同学能获得?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作答。老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目最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一种是正好分完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完后有剩余,且不可再分,这余下的树就叫做余数。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余数概念的初步了解,也为下面“余数小于除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规律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其本质意义主要表现为对数学的基本感知和感性认识,其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深化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操作: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数方格的计算方法。
2.除去数方格的计算方法外,通过看、剪、拼、比、算的方法,能否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改变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呢?教师可引导并辅助学生进行动手拼接,形成以下两种图形:
3.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反馈。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归纳:首先鼓励学生说一说,然后再于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概括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括号内的内容通过此步骤后完成填写)。
三、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且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化的学具操作,将新知识从抽象到形象,更加清晰、明确地传授于学生,帮助学生尽量了解和掌握知识与规律,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引导学生操作:
1.第一行摆上4个圆形,第二行摆4个三角形,让学生数后认识到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个数相同。
2.第二行增加2个三角形,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第二行之前有几个三角形,又多摆了几个?
(2)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要想求出第二行三角形的总个数,就应该求哪两个部分之和?
学生依据以上的操作和思考过程,由浅及深的对以上问题进行思维活动,并进行表述如下:
第二行之前摆了4个三角形,之后又多摆了2个,那么,第二行摆的三角形个数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一部分之前与圆形相等的4个,另一部分是多比圆形摆出的2个,所以第二行三角形的总个数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加起来。
【提高课堂实效措施】推荐阅读:
提高课堂实效07-18
提高课堂实效性10-02
重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09-22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1-05
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09-12
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实效性11-30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11-12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论文08-0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措施06-29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论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