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

2024-07-31

淡水资源(精选12篇)

淡水资源 篇1

上海陆地地区在第四纪早更新世时期 (距今73万年—250万年) 存在2条古河道——北部的浏河—南汇古河道 (可能属于古长江水系) 和南部的枫泾—奉城古河道 (可能属于古钱塘江水系) , 2条古河道向海域延伸, 北部的古河道自上海的南汇东部向东海大陆架延伸, 进入大戢洋北部, 通过嵊泗列岛以北, 牛皮礁、鸡骨礁以南海域向东延伸;南部的古河道经上海奉贤的奉城进入钱塘江口的滩浒山、大白山以北的王盘洋;陆地古河道向海域的延伸古河道分布区很可能是海底淡水资源丰富区。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地质论评》最近刊出了张志忠研究员等人的有关近海海底地下淡水资源赋存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

他们的研究发现, 上海陆地地区可供饮用的最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早更新世承压含水层所包含的2条古河道分布区的确在向海底延伸。

他们依据浙江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剖面, 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的上海长江三角洲陆地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 查明了海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 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期浏河—南汇古河道和枫泾—奉城古河道在海底的分布区, 为舟山北部海域海底地下淡水资源进一步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

上述的初步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第四系早期我国近海大陆架基本处于陆地环境, 所沉积的松散地层中可能赋存大量的淡水, 我国近海海域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可供开采利用。

淡水资源 篇2

淡水资源使用调查表

您好,我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大一学生,正在合室村全村的范围内进行淡水使用情况的调查,这是我的一份关于淡水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表,麻烦您您根据上面的问题进行填写,您的意见没有对错之分,按真实情况填写即可。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

问题如下:

1.您的家庭有几口人————()

2.请问您的家庭月用水量大约为多少?

A.()元B.()吨

3.请问您知道世界水日是几月几号吗?

A.知道B.不知道

4.您的家庭淡水来源是什么?

A.自来水B.井水

C.井水和自来水D.其他

5.您觉得您的家庭水的浪费现象严重吗?

A.严重B.比较严重

C.不严重D.没有

6.您觉得您的家庭在哪方面的用水量比较多?

A.洗衣B.厨用及饮用

C.洗澡D.其他

7.您觉得您的家庭所用的淡水品质如何?

A.很好B.还行

C.不好D.差劲

8.您的家庭是否有以下节水举措?(可多选)

A.水的重复利用B.选择节水设施

C.不利用流动水洗漱D.都没有

9.您觉得您的家庭是否存在用水短缺的现象?

A.存在B.没有

10.您觉得农村哪方面的用水比较多?

()

11.您对农村的淡水使用情况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再次对您的支持表示感谢

2003——国际淡水年 篇3

水是生命之源,淡水更是陆地动物、植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珍贵财富。虽然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淡水在水藏量中的比例仅为2.5%,这些淡水大部分以冰雪或其他形式存大,实际能供人类饮用的,不足全球淡水总量的1%。世界各国对淡水的需求量与占有量极不平衡,缺水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缺水的同时,浪费水的现象却十分惊人。全球50%的饮用水和发展中国家60%的灌溉用水,由于非法截流和使用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白白流失;发展中国家90%使用过的水没有得到再生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2001年乌克兰发行了一套两联张的“水”邮票,主题是水溪中的生命。同年,非洲博茨瓦纳发行了一枚小全张(含五枚邮票),内容为湿地中的生物。湿地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如河马(35t)、条纹水狗鲤(P1.00左)、伦德尔丽鲷(P1.00右)、内垂鹤和蛙(P1.75)、横斑渔鸮和长尾黑鹗猴(P2.00)、红弯角羚和尼罗鳄(P2.50)。另外,在小全张的纸边上,还有翠鸟、蜻蜓等动物和多种生长茂盛的植物。条纹水狗鲤(Tiger Fish)属鲤形目鲑鳍科,两颌有牙,善于游泳,是一种凶猛的鱼类,能袭击动物,有“吃人鱼”之称。横斑渔鸮(Pals Fishing Owl)是一种大型鸮类,鸮俗称猫头鹰,渔鸮主要以鱼类为食。

自1974年开始,欧洲共同体每年统一规定一个邮票主题,由各会员国自行设计发行,此类邮票的统一标志是:EUROPA,称为“欧罗巴”。2001年欧罗巴的主题为“水——自然的财富”,欧共体各国先后发行了一批关于水的邮票。法国邮票是“水贵如钻石”;意大利邮票为“宝瓶中流出的水滋润了大地”;白俄罗斯邮票为“水哺育了生物”;圣马利诺邮票设计新颖,一枚是“水是保险柜中的财富”,另一枚是“给水源装上水龙头”,皆蕴涵着珍惜用水之意。1986年,比利时发行了一枚污染使鱼致死的统计曲线,提醒人们注意,水污染的后果有何等严重!

利用海上平台余热资源造淡水方案 篇4

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洋平台,余热利用

0 引言

海上石油平台所需淡水需要由船舶定期输送, 使用成本高昂。由于平台生产、生活的需要, 平台配置的淡水罐体积庞大, 挤占大量空间。尤其对配置主电站系统的中心平台, 因主电站有系统补水需求, 问题更加突出。利用海上平台众多的余热资源, 结合临海优势, 以海水造淡水, 实现平台淡水部分自给, 降低平台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降耗。

1 方案介绍

1.1 船用造淡水方案

船用造淡水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反渗透法、冷冻法、电渗析法等。其中, 蒸馏法及反渗透法由于在设备体积、效能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比较优势, 在船舶上运用最为广泛。蒸馏法是利用盐不溶于低压蒸汽的特性, 首先将海水汽化, 再通过冷凝水蒸汽得到淡水。反渗透法是基于膜渗透原理, 利用半透膜对溶液中不同物质通过性不同, 通过加压迫使水分子离开盐溶液。

采用反渗透法装置只需要提供一定压力, 不需要相变, 因此不需要考虑热源, 也不存在结垢问题, 对水域的适用范围广。采用蒸馏法, 则可以将造淡水设备当成平台冷源, 有利于提高系统热效率。同时, 蒸馏法设备的初投资一般较低。

1.2 热源

秦皇岛32-6项目, 采用8台Ma K原油发电机组作为海上石油平台动力源, 属于柴油/原油双燃料往复式活塞机组, 为提高机组单位体积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有害物的排放, 机组采用增压中冷技术。机组及中冷器主要参数:机组功率8000 k W, 冷却海水温度32℃, 低温冷却水温38℃, 最大操作温度100℃, 海水冷却水侧最大操作压力0.95 MPa、测试压力1.43MPa, 低温冷却水侧最大操作压力0.6 MPa、测试压力0.9 MPa, 中冷器最大流量150 m3/h, 低温冷却器入口温度72.9℃, 低温冷却器出口温度38℃, 压差0.02 MPa, 低温冷却器海水入口温度30.4℃, 低温冷却器海水出口温度46.5℃。

1.3 余热利用

秦皇岛项目采用板式蒸馏装置 (蒸馏法) 造淡水, 根据液体沸点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性 (图1) , 在设备腔体内制造一定真空度, 降低海水沸点, 利用温度较低的热源。实现原油主机缸套冷却水余热再利用。

整套系统设计原理:将海水输送至具有一定真空度的腔体内部, 再通过蒸发板组内的热介质加热至沸点, 使部分海水蒸发, 产生的蒸汽由冷凝板组内的海水冷却凝结成淡水。

该方案投资少, 效率高, 设备原理简单、可靠性好。造淡水机所用海水直接引至平台海水管网, 热源由主机中冷器引出, 能够充分利用主机废热, 有效减小主机中冷器负荷。同时产生的淡水能用于主机淡水消耗补充及平台其他淡水使用。

2 系统工作原理

热源水由主机中冷器高温水出口引入造淡水机系统, 流经蒸发器, 从缸套水回水出口流回主机中冷器, 形成循环, 如图2所示。热水在蒸发器内部的蒸发板组中加热海水, 使海水蒸发。产生的蒸汽经过分离网, 将其中水沫分离, 随后进入冷凝器。

冷却用海水由平台海水管网引入设备进口, 进入冷凝板组, 用于将来自于蒸发板组的蒸汽冷凝为淡水。经过冷凝板组后, 冷却海水一部分经过孔板及负荷阀进入蒸发板组, 作为给水, 其余部分进入盐水空气抽除器作为工作水, 将装置腔体中的浓盐水及腔体中的空气抽除, 排至舷外。

造出的淡水由凝水泵抽出, 经盐度计监测淡水的含盐度, 合格淡水经负荷阀由产品出口打出, 如盐度不合格, 控制系统将开启电磁阀, 将不合格淡水从排放阀排出, 见图3。

蒸发板组及冷凝板组均采用钛材料, 避免海水腐蚀。盐水空气抽除器是利用射流作用, 以来自冷凝器出口的海水进入喷嘴作为第一级, 抽除腔体内的浓盐水;海水与浓盐水在混合室混合后进入长的扩散管作为第二级工质, 抽除腔体内的不凝性气体, 同时保持腔室内部的真空度, 以便降低海水沸点, 确保热源水温度高于海水沸点。

3 结语

(1) 该方案对热源品质要求不高, 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各类余热资源。海上平台可利用的余热资源较多, 如各型主机, 热介质锅炉及各型换热设备等。

(2) 采用蒸发法可以提高平台系统的综合热效率, 使损失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制取原来需要花费大量资源、由外界输送而来的淡水资源。

(3) 海上平台属于固定设施, 周边环境相对稳定。避免了蒸馏法用于船舶时, 由于船舶流动性大, 所处海域环境变化, 导致需要经常性进行设备调整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蒸馏法设备机组性能的最优化。

(4) 设备结构紧凑, 投资少, 便于安装。

实际工程实施结果与方案设计一致, 已经成功运行在中海油秦皇岛32-6CEPI及CEPJ两座中心平台上, 整体运行良好。考虑海上平台的特殊性, 在其他平台上进行该方案推广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费千.船舶辅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8.

淡水养鱼技术 篇5

环境,养鱼应先养水。

1、养鱼要有充足的水源及符合淡水水质标准的水质。平常养鱼用水应为PH值6.5~8.5(最好是7~8),溶氧量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大于3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2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乃至为35~60厘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要维持上述要求,养殖用水中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水保持“肥、活、爽、嫩”,即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多,水体有活力,水色昼夜变化大(早晨淡,下午浓),水体清爽、水表无漂浮的水华、无混浊感且呈茶褐色、褐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3、养鱼用水通常是春季随水温升高及鱼体长大渐提高水位,冬季则是随水温下降而降低水位。通常是水温<20℃时,水位为0.8~1.2米,水温≥22℃,水位为1.2~1.5米,夏季高温季节将水位加到最高。

4、溶氧与酸碱度:为衡量水质的两个重要指标。“酸碱度适中,其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及光合作用产氧和鱼类较好地利用水中的氧气;而水中充足的氧不仅满足鱼类生理代谢需要(占总溶氧量的5-15%),而且也有利于水及底泥中各种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占总溶氧量的80-90%),避免因气温骤降水体上下对流而引起的池塘缺氧或泛池。故平常应经常使用生石灰20—30ppm调节水质,使池水PH保持在7上下,并通过加注新水晴天中午搅动底泥或用增氧机向水中增氧等促使池塘中各种有害物氧化分解。增氧机使用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天热气闷黎明适当开,有浮头征兆及阴雨天下半夜开,傍晚及阴雨绵绵的白天不开(充分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搅水、暴气等积极作用,而非起救火功能);加注新水在8:00~15:00时。倘为水质恶化或死水塘可用沸石粉全池泼洒,亩、米用20~80公斤

5、池塘淤泥:其氧化分解使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淤泥易分解放出有害物: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有机酸等,故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致使鱼类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病。同时因其大量消耗氧气(占水体总溶氧量的30%左右),造成水体的氧债出现。

二、种:指鱼品种、品质及用不同品种、规格的鱼有机混养。

1、养殖品种:通常有滤食性(花、白鲢鱼等)、草食性(草、鳊鱼等)、杂食性(鲫、白鲳、罗非鱼、鲤、斑点叉尾鮰等)、肉食性(鳜、鲈、鳢、黄颡 鱼、青鱼等)鱼类,分布于水的上层、中层、底层。

2、品种选择: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消费习惯、养殖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等而定,象陕西当家品种为鲤、草、花、鲢、鲫、团头鲂及少量的淡水白鲳、罗非鱼等。而鱼种质量则主要根据鱼的生长状况即:苗种体质健壮,背部尾部肌肉肥厚,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无伤,无寄生虫,且同种同龄的鱼苗大小均匀,体重基本相同,逆水性强。

3、品种搭配注意事项:①同池放多品种,多规格鱼,便于轮捕。②以鲫鱼为主体鱼的池塘,不宜或少搭配鲤鱼或草鱼。③鉴于精养池投料喂养,故传统的花、白鲢放养比例可作调整。④混养池塘选料:主要考虑主养鱼的品种及规格。

4、苗种规格、体质与饲料的消化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饵:为鱼类得以生长及繁殖的物质基础

1、汉中希望“希望”牌鱼用系列配合饲料养鱼较传统的单种料所具有的优势:①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缩短养殖周期。②饲料效率高,饵料系数(0.8-2)及养殖成本低。③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适度,便于鱼类采食,饲料浪费及对水质污染少,减少鱼病发生,可提高鱼单产量。④高温熟化的饲料中蛋白质及淀粉适口性好,易被消化吸收,且可使饲料原料种的有害成分不同程度失活。⑤

适量添加防病促长的中药,使鱼生长快,体壮,抗病力强,成活率提高。⑥性价比合理,产出与投入比高,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2、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①、驯食:用体重0.5~1%的鱼料慢慢投喂,维持1~2 小时 ,一天2次,以后逐渐缩短投喂时间,投喂定点并发出响声,待鱼上浮抢食即可,常需5天左右。

②投喂:以投饵机为好;倘人工投喂应按“慢—快—慢,少—多—少”的规律一把一把抛洒投喂。投饵机较人工投喂可节省10%-15%的饵料。投料应坚持“四定”原则: a、定时:据鱼种大小、季节等每天投饵2~6次(苗种:5-6次/天,3-4次/天),每次间隔2小时以上。b、定位:驯化鱼在池塘中相对固定的地点采食。c、定质:选择 与

鱼类品种、规格相适应的饲料投喂;更换饲料品种,保持混料投喂3~5天;忌随意更换其它品牌饲料。d、定量:依据季节、天气、水质、鱼体量和鱼的摄食活动情况确定投喂量。通常苗种按体重5~7%,成鱼按3~5%投喂。日常投料以鱼吃八成饱为原则,八成饱较过饱可节省0.5~1的饵料系数;且使鱼保持旺盛食欲,以便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3、配合饲料使用注意事项:①、尽量准确把握投饵量,使鱼吃成“八成饱”(即有80%左右吃食鱼离开饵料台),减少饲料浪费。②、当鱼患病或天气不良,酌情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③、鱼浮头严重时不得投喂。④、投喂药饵前最好停喂一天,且每日仅上、下午各投喂一次药饵。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增加日投喂次数,这样不仅不增加日投喂量,反可略减少日投喂量。

4、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鱼种质量、饲料品质、池塘条件、水质状况、气候条件、放养模式、捕捞规格及季节、水质调控、投喂技术、鱼的病害、统计方法等。

四、管:抓好池塘水质调节、饵料投喂、鱼病防治等工作;坚持巡池并做好池塘日记,及时发现、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1、鱼病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病早治”的原则,一旦发病应极早确诊和治疗。平常应抓好以下工作:①、池塘消毒(清塘):去除部分池底淤泥,且亩用125~150公斤(带水)或65-75(干塘)块状生石灰清塘,以中和调节池底各种有害物,杀死池底野杂鱼和有害微生物。一个星期后进水培养水质,经鱼试水安全后方可放鱼。②、鱼种:用3~5%食盐溶液浸泡鱼种15~30分钟,或20ppm高锰酸钾浸泡5~10分钟,8ppm硫酸铜浸泡10分钟。③、加强池塘及水、饵料、食场、工具消毒即“四消”管理:经常性地用漂白粉250—500克/亩兑水泼洒食场,以杀死多种病害微生物,随时捞除饵料及其 附近的杂草。④、在鱼病流行的4~6月和8~10月,搞好水体消毒,每隔20天用0.3~0.5ppm强氯精或1ppm漂白粉和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间隔用20~30ppm生石灰发浆泼洒(对水体消毒及调节水体酸碱度)。

2、发生鱼病应及时确诊,选用对症药物拌料饲喂。(拌药方法略)

3、高温气闷、天气骤变、阴雨连绵、水质变“老”等情况均应注意池塘缺氧或泛池。

4、有效地利用注水泵和增氧机,有效地调节水质,确保池水的“肥、活、爽、嫩”。

六、鱼病发生原因及预防

鱼病就是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使其新陈代谢失调,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生命活动受到扰乱的现象。鱼病的发生,是外界因素和鱼体内在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外界因素。首要的是自然条件,诸如水温,酸碱度(pH值)、溶氧、水中的化学成份和有毒物质、气候变化、池塘卫生条件等。导致鱼类生病的内在因素,是鱼体的免疫力、抗病力降低。

1、水温。当外界水温急剧升或降时,鱼体不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苗下塘时要求水温差不超过2℃,否则就会引起苗种死亡。从鱼病发生规律来看,不同的温度范围有与其适应的鱼病流行。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毒性出血病,在水温20℃以下较少发生,而在25℃以上最为流行。

2、pH值。淡水鱼类适应范围是6.5~8.5。酸性水可使鱼血液pH值下降,造成缺氧症,且易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碱性过大的水则腐蚀鱼的鳃组织等。

3、溶氧。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生长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在2毫克/升以下,亲鱼就会浮头,对催产不利;缺氧严重时,会导致泛塘死亡。但是溶氧过高,也会使鱼苗患气泡病。

4、有害物质。鱼池土壤中金属(铅、汞等)、盐类(如氰盐、氯化物、硫酸盐等)含量较高,容易引起弯体病。造纸厂、面粉厂等排出的水含有多量的纤维质,能损害鱼鳃表面,影响呼吸。

5、季节。“大麦黄”(4~5月)“白露心”(9~10月)两个季节很容易发生鱼病。水霉病多流行在冬春季节,夏季较为少见。

6、池塘条件。长期未清整消毒,腐殖土过多,分解会消耗池中氧气,放出有害气体(如H2S)败坏水质。同时,也是病原体的滋生地,很易引发鱼病。

7、人为因素。放养过密,必然会造成缺氧和食料利用率低。混养比例不当,如同样数量花白鲢混养,会因花鲢性情温和,抢食能力不及白鲢,造成饵料不足,营养不良,抗病力弱,鱼多萎瘪。投喂不洁变质的或带有病菌、虫卵的豆饼、棉籽饼、菜籽饼以及腐败的水草等,就会引起肠炎病。拉网、运输操作不当,容易擦伤鱼体,引起病原体侵入,患赤皮病、水霉病等。在鱼类移殖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或将病死的鱼到处乱扔,或将病鱼池的水抽灌到其它鱼池等等,均会造成流行病。饲料营养不全,缺少某些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带来营养病。突出的如脂肪肝、胆囊变大,胆汁变黑,肉质水分增加等;或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等违禁药物造成鱼体应激性出血,不耐运输、越冬等等;这些已成为养鱼的突出问题之一。

8、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鱼体而致病,或由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鱼类的生物引起。如病毒、细菌、真菌、藻类、藻菌等引起的传染性鱼病;原生动物、蠕虫类、甲壳动物等所引起的寄生虫鱼病;水鼠、水蛇、水鸟、蛭、水生昆虫、凶猛鱼类、青泥苔,水网藻等鱼类的敌害引起的鱼病。

(二)、内在因素。导致鱼类生病的内在因素,是鱼体的免疫力、抗病力降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仅有病原体的存在,而无感受性的机体,不足以形成疾病,或是机体对入侵的病原体有免疫性,也不会发病。如草鱼患肠炎病时,同池的花白鲢就不发病。白头白嘴病只在体长5厘米以下的草鱼体表发生,超过这一体长的草鱼,基本上不发此病。又如在同一池塘中,同类同年龄的鱼,有的患病严重而死亡,有的患病轻可逐渐自行痊愈,有的则丝毫没有感染。鱼类的这种抗病力,是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

(三)、预防疾病

鱼病防治应针对鱼病发生的原因,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才能减少或避免疾病造成的损失。

1、清塘消毒。在冬季起捞后,需彻底清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可保留0.1米)和杂物。清整池塘。并用药物消毒

2、饵料、食场、工具消毒。

A、饵料。饵料如青草、浮萍等洗净后,放在浓度为10ppm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再投喂。粪肥按每500公斤用漂白粉120克或25公斤生石灰消毒发酵后才能使用。B、食场。食场采用泼药与药物挂袋(篓)相结合的方法,每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食场1~2次,每次用药150克溶于10公斤水中,泼洒食场周围水域。CuSO4+FeSO4挂袋(篓),每袋(篓)用100克CuSO4+40克FeSO4。含氯消毒剂挂袋(篓):每袋(篓)装50克挂于食场中;每个食场挂3—5个袋(篓);每天换药1次。每月挂袋(篓)1—2次。

C、工具。工具消毒包括鱼筛、鱼桶、网具等,用含氯制剂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日晒。

3、水体消毒。鱼病流行季节,每年的4—10月份,根据具体情况每月用药1—3次,或泼生石灰15—25ppm;或鱼用灭虫灵0.3—0.5ppm,或二氧化氯或泼强氯精或泼敌菌灵各0.3ppm。也可选择以上药物轮流使用。

4、鱼病流行季节投喂药饵料。

鱼病流行季节4-10月份,特别是“芒种”、“白露”两节气时期,要根据各种病害的流行情况、放养品种、鱼体重量定期投喂药饵料,一般每月1个疗程5~7天。具体数量按平时投喂量的80~90%计。

5、水质调节。

A、酸性水质常泼洒生石灰,保持水质中性至弱碱性。

B、经常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5cm~35cm。保持水休“肥”、“活”、“嫩”、“爽”。

C、按照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正确使用增氧机。散发水体中的NH3、H2S等不良气体,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防止浮头现象的发生。

6、加强管理:

A、多巡塘,每天至少上、下午、晚上各一次。

B、及时捞除残饵、死鱼等杂物,以防污染池水。

广开淡水新水源 篇6

淡水是数亿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维持生命而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须臾不可或缺。然而我国是个相当缺乏淡水储供的人口大国。据报道,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10多个供水严重不足,全国每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据央视新闻披露);到2030年14亿人口,届时即使充分分节水,预计缺水总量将高达1300--2300亿立方米(据水利部翟副部长透露)。近年来广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然仅可救部分地区和城市缺淡水之急。据说调水质、量已近极限,开发难度极大。必须以创新的科学发展观解决。

我国淡水储供日趋紧张,引起了全国人民和众多专家的关怀。按照当前陆地淡水的严峻形势来看,现存大量谈水污,能较安全供用的淡水又极为有限,的确有即将“枯竭”之虑。然而创新观念,未雨绸缪,是会有出路的,在现有措施(即节水、治污、商水北调、开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等)基础上,我建议:(1)以自然辩证法创新科学发展观;(2)建立淡水“立体循环时”空观,即(A)建立陆水、海水、云水网络淡水体系:(B)建立液态、气态、固态多态体系,拓展眼界,或可找到陆上淡水不会枯竭、用尽的广阔出路。

放眼宏观大地,所谓的淡水资源还包括雨水、雪水、冰水和地下水等,每年冬夏,遍布全国,其量特大,若有计划地分别施以新科技,积极采储供用,极为可观。

一、关子采集雨水

我国北方、西北少雨而干旱地区,近年来虽增挖了不少水井、水窖,但采雨储供效低,须进一步科学细化开发:每年秋后,省市县水利和农业部门可深入乡镇调研规划,以村庄或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采集雨水工作。

1、关于地面积雨工作。首先我们婪转变对雨水的“自然主义”观念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只让每个水塘、水窖、水井、水库自然而孤立地接落雨水,其量极小;应该重新明确雨水伪两个特点;一是每次降雨是自然撤落于一定围的面,自动汇积量小,容易蒸发和流失,人若主动设法科学汇集、导引,就可最大限度地采集它;二是雨水是液态流体,总是自高处自动向低处流动,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我们要根据地面倾斜走向,或以自然倾斜,或施以人工倾斜,千方百计不让雨水散失,尽量引之流入水塘,或水窖、水井、水库,或使汇入水凼、水洼、水沟、湿地。其间,可以相连的即设法沟通,以免渗入地下或蒸发消失。如此即可增加淡水储供食用。

2、关于山坡土坡积雨工作。首先要树立积雨与固坡粕结合的治水治山观念,在严防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常年雨势雨量实际,可在适当地段坡段修筑梯田式的梯层小拦水坝。(1)以自然坡漕或坡沟、坡谷为主,自上而下,逐建设若干梯层山石水泥结构小拦水坝,每层坝底垒成中间向上拱起之“虹”形规墙,应足可经受山水泄入冲漫,水坝容量和坝墙高度,须上层小于和矮于下层,逐而增加,以防高层坝破冲垮下层,至地面或相应设水塘承接坡沟水坝满溢之拱以积储供用。(2)各坡沟水坝两边,须分别垒砌山石水泥“田埂”式十字坡壁,以固坡坝城体,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如此一举两得,实乃为民为水为山的造福举措。

二、关于聚雪汇水

我国落雪较多的地域,特别是北方和西北数省区,每年雪期较长,雪量特大,这里也须转变对广宇大雪的非科学观念和无所作为消极态度,应视之为河设法集愤的谈水宝贵新资源之,一。落雪千立方米厚度时,即可开始逐日逐月进行聚雪汇水。 (1)有铲雪机或铲土机条件者,可将大雪事先做成较大雪团雪块(切忌不要沾带泥土);只有拖拉机或汽车者,可做较小团块,便于装卸,可将这类大小雪体推运入原有水塘、水库或坑凼、洼地、湿地聚汇储之。(2)运雪入原有水窘、水井者,保可运送粉状散雪,便于随积随化;若投入大雪团块,易于堆满,化水量少,且难供随时取水饮用。(3)各雪区或根据、需要与可能,愿扩大聚雪汇水的,可在雪前适当增筑若干水窑或较大水塘,乃至小水库,似储供更大量的化雪淡水。(4)雪地雪期开展聚雪汇水活动,须高瞻远瞩,不仅应视为大增淡水的创造性劳动,而且还是长期冬日的有益健身运动;各地不应组织短期“突击”,须劳逸结合,适当安排。

三、关于采冰化水

我国冬季冰雪覆盖众多大小河流水系,结冰期长,甚至形成‘冰患’,往往还以爆冰防止冰灾;同时长期舌量冰块淡水任其流入大海成化,极为可惜。对此,我们仍须创新观念,科学看待待有所作为,无论犬河小溪只要结冰,因地制宜适当采冰化水,即可大增淡水储供。(1)若展国家出资,市县水利。农业部门出面组织领导,开展有报酬的采冰、碎冰、运冰于大小水库可化增大量淡水以备抗旱和养殖之用;(2)以村庄和集镇为单位,组织领导群众义务采冰、碎冰、运冰、储冰于各自所属之水窖、水井(投久水窖、水井的冰块必须块小,以免堵塞),水塘、水凼、水坑、水洼以及谷地与湿地,均可大量化增淡水储供,何乐而不为?(3)河水结冰,冰下淡水仍逐流不止,故可多次反复采冰,应视冰化速度、地处容量的需要与可能,冰封期内可适当安排若干次较大的采冰活动,总之应尽力截住冰水入海,增加各地冰化淡水的储供量,以满足全年用水目标;(4)各有关地区行政和职能部门,除对广大人民群众说明采冰化水增储淡水的现实巨大价值意义外,还须对整个采冰活动“约法三章”:一要科学采碎运储冰块化为清洁淡水;二在整个采碎运储冰块化水活动过程注意安全;三须严防在此活动中污染有关河水水系和冰块、冰水,确保冰化水质卫生安全。

四、关于“引洪入地”

这是在涨水;洪水期间现实国情可行而又急需的特大淡水“开源节流”新举措。我国每年雨量较大的地区,其江、河、湖系淡水吞吐大量涨水(超过正常水位)和特大量洪水(超过警戒线水位),最后却都通通任其入海咸化。据统计,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6%,年均入海水量约为94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淮、海、滦等河经流总量,的5倍,居世界第四位;若加上全国其他大中型河湖水系雨洪入海的淡水,其量更是大得惊人,这真正是我国已有淡水极为可惜的天大“浪费”!对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引洪入地,变泄为蓄。

1、其优越性不言而喻:(1)引洪(涨)入地,较地面“分洪”纳水量更大;(2)可免除地面分洪淹损大量土地、物资、人力、财力乃至生命财产之害;(3)可将特大量涨水、洪水转引入地,长期储供;(4)。大量补充地下水位,减防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而盐化耕地等。

2、此“引洪入地”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行。今以长江为例谈谈引洪入地工程。(1)先须在水道、或从宜昌到洪湖水段两岸附近,用超声波等测量仪器,勘探沿江地下地质结构,准确了解和掌握地下水情,或无水而为地漕、地沟、地洞。地谷等自然空间,以备引洪入储之用;(2)经过现代水利新科技的勘测、研究、论证、规划、布局、设计,可视这一带地下纳水量地况的实际,选址构筑引洪入地的闸坝枢纽一如果荆江分洪大闸附近地下存在可供泄洪的广大自然空间,即可改变地面分洪转为地下泄洪储淡方式,就可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洪泛”威胁; (3)如果还须“以防万一”,或可在武汉至九江之间选址(如果这一带沿江两岸存在广大自然空间)构筑引洪入地设施,加大下游防洪力度;(4)还可在南方至上海一带沿江两岸,适当选址构筑闸坝,既引洪入地,也引涨水入地,虽无多大防洪作用,却有节储洪尾和涨水的作用,以补充东吴大地地下水位,减防这一带地面沉降。

议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篇7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 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 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 也要顾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 应防治水污染, 维持水质良好状态, 要防止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 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1.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 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 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 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人口众多, 按人口、耕地平均, 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 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 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 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 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量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我国水资源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 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 水量有多余, 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 水资源短缺, 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 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3. 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 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 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 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 (1943-1951) 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 (1972-1999) 的少水期, 其中断流21年, 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 总断流时间是717天, 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间程度上的这种剧烈变化, 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势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来调节天然来水。

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地维持国民经济的生产和人畜的生活用水, 就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控、贮蓄, 进而改变地区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 各地区根据各自的需水要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调配、利用, 尽量做到按需分配使用。

摘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 应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 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淡水资源 篇8

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其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所说的淡水资源, 通常主要是包含江河湖泊中的水、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等。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呈现出极度不均匀的分布格局, 大约65%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以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不到十个国家, 而大约占世界总人口数40%的其余80多个国家与地区却处于用水紧张的状态。我国的淡水资源也并不是很丰富, 据资料显示, 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六位, 大约有2.7万亿立方米, 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从而使得我国的人均淡水量竟大约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时,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导致的我国人均用水量需求的增加, 使得我国本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进一步加剧。自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用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 水资源危机的存在也是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大主要原因, 其主要体现在人类对水资源的浪费使用以及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等上问题上。

首先, 人们的意识观念存在一个误区, 错误主观地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用水现象严重。就好比我们使用后没有关紧的一个水龙头, 可想而知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会造成多少水资源的浪费, 日常生活中这种水资源浪费现象时常发生。类似这样的在很多国家都存在这种现象, 其用水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水的再生能力, 使得水资源更为紧张。

其次, 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 其主要体现在生活、工业与农业三个方面的污水排放上。第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排放出来的生活废水, 其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而直接排入了河流里, 而只有极少一部分是经过处理的, 从而使得河流里水资源的质量受到污染。第二, 伴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种类与数量也迅速增长, 甚至可能包含有毒物质, 部分企业对污水同样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而任其随意排放至河流中, 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有毒物质的排放甚至可能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第三, 农业污水不仅数量大, 而且影响范围还十分广, 大多是来源于农作物栽培以及牲畜饲养等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污水中还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直接排入河流里, 不仅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引起水质发生变化, 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从而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水资源质量得到保证, 人们才能放心饮用并合理加以利用, 而我国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明显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 从而更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紧缺。

另外,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干旱, 其降水量小但蒸发量却大, 浅层地下水资源又极度匮乏, 致使出现北方部分地区水源性缺水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还特别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 这也不能完全满足其用水需求, 有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通过抽取浅层地下水来维持, 从而导致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 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再生速度, 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紧缺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

2 针对我国淡水资源危机所采取的预警处理方案

水不仅仅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够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维系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首要且不要条件, 而且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面对我国如此严峻的水资源紧张形势, 怎样采取相应的预警处理方案, 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是当前我们面前急需处理的问题。

2.1 树立节水意识, 珍惜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

人们要树立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 从我们每个人开始做起,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环节开始。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 在我们日常生活点滴中, 注意随手关好每一个水龙头, 刷牙洗脸时记得用水杯和洗脸盆接水, 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不停地放水等等;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 洗菜的水可以再次利用来冲洗厕所, 尽量不浪费任何一滴水。同时, 政府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应的节水政策与措施, 注重节约用水的宣传, 介绍推广一些节约用水的小诀窍与方法, 强化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2.2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逐步改善水资源环境

如今,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各个方面紧抓水资源处理问题, 从根本上有效制止水资源污染现象的扩大, 逐步改善水资源环境, 进而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居民每天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所以, 首先做好生活废水的处理显得相当关键。生活污水还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而清除生活污水中的一些有机杂质效果, 较好的措施是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处理法, 使其转化为无危害的物质, 进而使得排放的生活废水的水质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或能够循环利用。其次, 产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导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 工业废水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学物质, 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所以工业废水的处理更迫在眉睫。由于许多工业废水还有的污染杂质较为复杂, 所以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费用也相对较为昂贵, 而且目前有一些技术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所以,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的研 (下转第89页) (上接第78页) 发, 并对企业关于工业污水处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扶持帮助, 使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意识,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利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及采用相关的处理设备, 并在处理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监督, 尽量清除掉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使得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最后, 农业技术过程中污水的排放也是必然的, 怎样减少其各种农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必要的。而农业废水处理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从而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处理效果好, 而且成本比较低, 操作也较为方便, 具有很广泛的适用范围。如果我们能切实地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处理力度, 我们的水资源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这样我们可利用的水资源增加了, 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结语

由此可见, 水资源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同样对于我国工业、农业上的需求也非常重要。但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用水现象严重, 以及来自生活、工业、农业多方面的水资源污染, 致使我国淡水资源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 这是一个应该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与深思的问题。所以, 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的现状, 采取相应的预警处理方案使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形势得到缓解绝对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隋聚艳, 蔡小超.浅谈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1)

[2]王春堂.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缓解用水紧张现状的措施[J].排灌机械, 2001 (2)

淡水牧场养鱼技术 篇9

淡水牧场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施渔业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大中型水域中实施驯化精养,提高水域利用率。其工作原理是在大中水域中用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控制鱼类的行为,实现集中补饲,分散栖息,并结合笼式搬网的渔具、渔法,实现持续定向捕捞渔获物,能够做到捕大留小,实现鲜鱼均衡上市。

淡水牧场养殖技术作为高效设施渔业,对于北方地区水产养殖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面的边界效益,保护水域环境,提高淡水鱼产量。

1.1 淡水牧场养鱼的特点

淡水牧场养鱼具有灵活、生态和综合养殖的特点。灵活是指根据不同水域的环境条件(水深、碱度、水域中生物种类的特性等)来确定主体鱼,可根据生产经营者资金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品种、放养数量、放养规格、养殖周期及养殖产量等。生态是指集中补充生态饲料,分散栖息,并可自由采食天然饵料,同时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降低鱼类的发病率,避免用药,保证鱼类机体的自然性。综合养殖技术是指利用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控制鱼类的行为,进行高效养殖,集养殖、疾病防治、选择定向性捕捞为一体,从而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域环境,促进养鱼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对我国淡水渔业,特别是淡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淡水牧场技术还可应用于休闲渔业、城市渔业和生态渔业等新兴环保渔业。

1.2 优越性

淡水牧场技术虽说是池塘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的扩展,但比池塘养殖更具以下优点:

(1)宽松的生存环境,不用清塘,不用换水;

(2)不用使用增氧机;

(3)发病率低、用药少;

(4)饲料利用率高;

(5)鱼体色泽鲜艳、体型好;

(6)可选择性捕捞,降低劳动强度;

(7)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淡水牧场技术与网箱养殖技术、网栏养殖技术虽都属于设施渔业的范畴。但比其具有以下优点:宽松的生存环境,发病几率小,可保证鱼体的自然性,劳动强度降低。淡水牧场养殖技术作为高效设施渔业,对于北方地区水产养殖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面的边界效益,保护水域环境,提高淡水鱼产量。

1.3 建设淡水牧场,必需具备的条件

一是具有一定面积(100亩)以上的水面。二是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三是有充足的鱼种。四是能够控制投放鱼苗不外逃。五是有充足的饲料来源。

2 操作规程

2.1 环境条件

水面100亩以上,水深3m以上,无污染的泡沼、水库均可。

2.2 渔业设备

一台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在水面上搭6-9m2以上(视水面大小、投饵机的多少、定置渔具的大小)操作平台,用于投喂饲料,设置定置搬网安放水下声波控鱼器;运输船2条, 用于运输饲料、设置网具、运鱼等;投饵机1-4台。

2.3 投放鱼种

投放鱼种参照池塘颗粒饲料养鱼和网拦养鱼,总产量设计按资金多少和水体的总量,但最好不超过0.25kg/m3的产量或按以下公式计算:m3×3×0.25kg/m3ㄢ

2.4 驯化投饵

进行大水面淡水牧场化养殖首先最关键的是将鱼诱集到一起,因此需要诱鱼设备,即水下声波电子控鱼器。

(1)声源训练

首先打开机器的长音开关, 让水下喇叭发出长波5分钟,通过喇叭发出震荡波,使水产生连续质点震荡,将声波逐渐传出去(声音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目的是使声控范围内的鱼类迅速接受声音游向声源,因为鱼类从较远处游向声源时,感受到声音的声压较小,只能是辨别声源大概的方向,游向声源需要不断地修正方向,随着逐渐接近声源,感受声压也逐渐增大,声源定位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小而准确游向声源。然后将开关改到脉冲档,使水下喇叭发出间歇的脉冲音,同时投喂饲料,结合投喂饵料让鱼类形成条件反射,这时小型鱼类的聚集摄饵和游动的声音形成一个诱集的声场,这个声场随吃食饲料鱼类的增多而逐渐加强扩展,使吃食性鱼类对声源形成初始记忆,并向声源靠近。持续15分钟后将开关改到吃食波档15分钟,吸引靠近声源,使形成记忆的鱼类在放声给饵时形成抢食,这时鱼类形成两种记忆,一种是声源记忆,一种是味源记忆,使得记忆加深。一次驯化结束。每天4次,通过5天这样的驯化,就能将鱼诱集到一起,可进行下一阶段集约化养殖或结合网具进行捕捞。

在驯化养殖时都按长音、脉冲音、吃食音进行操作机器,时间要求分别为5分钟、15分钟和15分钟或根据鱼的多少、投喂量的多少掌握时间。投喂量、投喂方法参考池塘颗粒饲料养鱼技术。

(2)鱼病的防治

淡水牧场鱼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防,比池塘养鱼的防更重要。因为一旦发病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就远远大于池塘,所以鱼种的放养比例、鱼种的消毒、饲料的选用、饵料的投喂量、水质的控制等都显得十分的重要,切不可大意。治疗参考池塘养鱼和小型水库的半精养及网箱养殖技术。

(3)捕捞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篇10

1 网箱地点选择

一般面积较大的水域, 如水库、湖泊等均可进行网箱养鱼, 某些条件较好的河道、面积较大的池塘等也可设置网箱。为了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一般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2.5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丰富、背风向阳、最好有微流水的地方, 以利于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网箱的设置地点应尽量远离交通繁忙的水上航道和工矿企业的排污口。还应注意养殖地区周边的治安环境良好、交通畅通、鱼种及饲料来源方便、鱼产品的销售顺畅等。

2 网箱制作

网箱结构应适合养殖对象的生态特点, 主要由4部分构成。一是箱体。箱体是网箱的主体, 用网线等软质材料构成, 也可用铅丝、竹、木等硬质材料构成。目前我国使用的网箱主要是用聚乙烯网线制成的网片装配而成。箱体截面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也有圆形或多边形的, 一般前二者居多。箱体的形状、大小及网目大小应根据放养对象的种类、大小、习性等确定。二是框架。一般用圆木或毛竹, 制作方便、成本低, 也可使用塑料管、铝管或钢管、角铁等。三是浮子。竹、木框架可作浮子, 泡沫塑料块、塑料球、桶及玻璃钢浮球、废油桶等均可作浮子。四是饵装置。在投饵网箱内要加设饵料台、匹配投饵框及自动投饵机等。除上述主要结构外, 有的网箱还需要沉子、锚绳等附属设施。

3 网箱设置

一是敞口浮动式网箱。箱体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框架上, 使之在水面浮动, 可根据需要移动网箱, 避开不利环境条件, 移入更合适的水域。一般适宜在较深的水库、湖泊中使用。二是固定式网箱。箱体被毛竹等支撑物固定在水面, 适宜安装在水较浅、水位变化不大的湖泊、河道中。三是沉下式网箱。箱体要加箱盖网, 全部沉入水面下, 避开水面风浪的影响, 一般在风浪较大的敞水大水面使用。三是升降式网箱。与沉下式网箱相似, 可在水面之下移动。平时露出水面, 在风浪大或越冬时间沉下水面。网箱的大小以底面积计算。面积大小应根据放置水域的环境条件、养殖种类的习性以及养鱼者的经济实力来确定。底面积在30m2以下的为小型网箱, 30~60m2的为中型网箱, 60m2以上的为大型网箱。我国目前使用的网箱规格一般为3m×5m、5m×5m、10m×8m等。箱体深度的确定视养殖水域的深浅而定, 一般深度在2m左右。

4 放养种类及密度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外, 鲤鱼、罗非鱼也成为常规的养殖对象。此外, 还有鳜鱼、黄鳝等特种鱼类。网箱安置在水域后, 应静置一段时间 (一般为15~20d) , 待网衣上生成1层生物膜后再放鱼种, 以免网衣伤鱼。在鱼种入箱前要进行1次全面检查, 如框架是否牢固、网衣有无破损等。放养入箱的鱼种都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 且经3%~5%的食盐水消毒。养殖的密度一般根据水质条件、养殖对象的特性、饵料来源的难易等确定。一般养殖滤食性不投饵鱼类 (如鲢鱼、鳙鱼) , 鱼种放养密度为1~3kg/m2, 即进箱鱼种规格如为50g/尾, 则放养鱼数量为20~60尾/m2。吃食性鱼类 (如鲤鱼、草鱼) , 一般按10~15kg/m2放养, 即放养鱼的规格在100g/尾时, 放养量应为100~150尾/m2。

5 日常管理

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 一般不需投食。吃食性鱼类一般投喂人工颗粒饲料, 日投饵量一般为鱼总体重的5%~8%投喂时掌握“快—慢—快”的喂食技巧, 每天投喂3~4次, 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天气、水温等灵活掌握。及时清洗水中的藻类等, 一般15~20d清箱1次, 以保持箱内外水流的畅通。每天坚持早晚巡箱, 检查网箱是否有漏洞, 捞除杂物和死鱼, 观察鱼的摄食和发病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 高温时要加遮阳网等降温。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投喂新鲜质优的的饲料, 治病应以挂篓、吊袋为主, 对症下药, 或将鱼赶至网箱一角, 用塑料膜隔开进行药浴。此外, 需要定期改换网箱位置, 以防泛箱和引发鱼病。

6 适时捕捞

根据市场需求, 用投饵量来控制鱼的生长速度, 捕大留小, 做到常年均衡上市与节日集中上市相结合。

摘要:介绍了淡水网箱养鱼技术, 包括网箱地点选择、网箱制作、网箱设置、放养种类及密度、日常管理、适时捕捞等内容, 以期为广大网箱养鱼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鱼,淡水,网箱养殖,地点选择,网箱制作,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再社.网箱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224-225.

[2]靳永胜.水库网箱养殖鲤鱼、鲫鱼技术的操作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S1) :177.

[3]金英萍, 宋立云.生态网箱养鱼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4) :25-26.

当淡水流向海水 篇11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渗透压”:假设有两杯水,一杯淡水,一杯盐水,底部用一根管子连通起来。淡水一边没有盐,对于盐水里的盐离子来说,淡水那边是无人居住的旷野,所以纷纷跑到那边去“抢滩”。而对于水分子来说,虽然两边数量相当,但是盐水那边的密度要小一些,所以更倾向于从淡水一侧向盐水一侧游弋。于是,不需要任何外部压力,水分子和盐离子就产生了大规模迁徙,一直到两杯水达到平衡为止。

而如果有“半透膜”这种物质介入,将会出现十分有趣的结果。半透膜类似于门卫或者关卡,能够选择性地拦截住一些物质而让另一些通过,如果我们把一层能够拦住盐离子的半透膜装在盐水和淡水之间,那么盐离子就将无法进入淡水那边,但是水分子依然可以从淡水那边溜到盐水里。宏观上看,就仿佛有一个压力推动淡水往盐水那边跑一样。这样的一个压力,就被称为“渗透压”。由于盐水这边只进不出,淡水那边只出不进,盐水一边的水位逐渐升高而淡水那边逐渐降低,结果产生了水位差来抵抗渗透压的作用。到最后这个水位差足够大,完全抵消了渗透压的时候,通过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达到平衡。这时候的水压差也就可以用来计算盐水的渗透压。如果在盐水的一侧外加一个高于其渗透压的压力,不难想象,盐水一侧的水分子就纷纷游离到纯水一侧,而盐离子却只能留下,这种现象被称为“反渗透”,已经大量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了。

荷兰的范德霍夫推导出了一个公式来计算任何溶液的渗透压,他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高度一致。海水通常含有3%左右的盐,这个浓度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于300米的水位差。也就是说,如果在淡水和海水之间放置半透膜,那么其间的水压则相当于二百几十米的大坝。

曾经有人设想,在地球上有无数的海滨,多数江河里的淡水最终也流向大海。如果我们在二昔交汇的地方装上半透膜,那么海水的渗透压蕴含的能量就可能田来发电。这样的能源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可再生。

这就是“渗透压发电”的原理。这样的原理早在1973年就被隄出来了,但是其后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没有大的进展。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实在太高,而且实际建造中也面临一些工程技术上的困难。1997年,挪威国家电力公司开始进军这一领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伴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他们认为实际建造滲透压发电站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在2007年宣布将建造一座容量为2~4千瓦的渗透压模型电站,预计在2008年底完成,算是开始了“渗透压发电”的商业化进程。

挪威国家电力公司开发的渗透压发电站采取的是被称为“压力延迟渗透”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经过预处理的淡水进入半透膜区域,半透膜另一側是海水,绝大部分的淡水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过半透膜,另一部分相当于废液被排掉。透过半透膜后水压大增,目前能够获得的压力可以达到理论值的一半,相当于一百多米的水位差,这些水一部分去冲动涡轮发电,另一部分作为循环水,把海水“压”进半透膜区域。正常运行条件下,半透膜装置能够使用7~10年。还有另一种设计是把膜装置和发电装置修建到海面下一百多米处,这样可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压力来压入海水,从而大大提高整个体系的运行效率。当然,这种方式需要的修建成本也大大增加了。

(文章代码:1817)

2010年《淡水渔业》征订启事 篇12

欢迎水产类及相关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技术推广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订阅。

本刊为双月刊, 大16开, 80页,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38/S, 邮发代号38-3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907。

本刊期定价12元, 全年6期共72元。读者可采用两种方式订阅: ①在当地邮局订阅; ②直接汇款到杂志社订阅。

通讯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江汉路41号

邮政编码: 434000

电话: (0716) 8129526

传真: (0716) 8130465

上一篇:伊莎贝尔下一篇: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