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共12篇)
湿地资源 篇1
1 引言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2]。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肩负着滨海湿地生态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海岸线生态安全的重任。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进行综合调查,深入分析了湿地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功能。
2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地处北纬21°23′17″~21°28′54″,东经109°9′23″~109°13′59″。包括鲤鱼地水库及其周边部分缓冲区域,园博园水系,冯家江及其沿岸50~200m缓冲区域,冯家江入海口至大冠沙海堤沿岸红树林以及浅海区域,总面积2009.8hm2。湿地公园主要以鲤鱼地水库、冯家江以及完整的潮间带红树林为主体,是典型的南部沿海“库塘-河流-近海”复合生态系统。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秋夏相连,长夏无冬,夏无酷暑,气候宜人[3],是鱼类和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和栖息地。
3 湿地公园湿地资源
3.1 湿地类型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湿地分类系统[4],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可以分为: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和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红树林、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场8个湿地型[5]。
3.2 湿地结构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1827.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9%。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为1647.4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0.2%;河流湿地面积为3.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2%;人工湿地面积为176.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6%。各湿地型面积详见表1。
3.3 湿地公园资源构成
3.3.1 湿地水资源
湿地公园内的水包括鲤鱼地水库淡水区、冯家江咸淡水区、滨海咸水区。鲤鱼地水库库容为5×106m3主要由地下水、降水、明渠补给,冯家江连接水库与滨海为沿海独流入海河流,集雨面积62km2,长21.6km,河流形态自然。滨海水区面积为1500hm2属于咸水区滩涂,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和滨海动植物群落。
3.3.2 湿地植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72种,隶属于478属、137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8属、11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26科、467属、658种,以菊科、禾本科、桑科、红树科、莎草科、蓼科为优势科。这些优势科以热带性科、属较多,亚热带成分较少。同时,植被组成成分上反映了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
3.3.3 湿地动物资源
公园内现已发现的野生动物共计275种,隶属于46目106科180属。其中大型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14目33科47属。鱼类有9目21科28属31种;两栖动物有6种,隶属于1目5科5属;爬行动物有12种,隶属于2目6科12属;鸟类有1151种,隶属15目36科80属;哺乳动物有9种,隶属于5目5科8属。其中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40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共计17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86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38种。
3.3.4 湿地景观资源
湿地公园内景观资源丰富以自然景观为胜,是集红树林、滩涂、海岸、河口、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特色湿地景观地。这里沙白滩净、红树抚浪、渔舟唱晚、白鹭翔天,无处不散发着自然、恬静、生态的气息。
3.3.5 湿地文化资源
北海地处广西南端,历史悠久,在汉武帝时期开埠设郡开通了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经过两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有突出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有珍珠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海上丝路文化等。
4 湿地公园面临的威胁
4.1 盲目围垦
近几十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对湿地公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然红树林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面积逐年萎缩。20世纪80年代随着海滨地区人工养殖的兴起,这里很多地方被围垦筑塘搞起了人工养殖。大片红树林遭到人为破坏,成为了红树林湿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2 城市发展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本在城市边缘,近年来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压缩湿地空间,原冯家江两岸宽阔的缓冲区,目前已经压缩为50~200m的狭长地带。此外公园内多处土地划拨出用于城市建设,湿地面积的缩小直接影响到湿地生物空间,必然会造成物种间生态挤压,破坏物种间的结构平衡,危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甚至是物种灭绝的生态灾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3 污染严重
湿地公园面临的污染来源于城市污水和农业种植、养殖污水,特别是养殖污染。人工养殖发展过快,高位池养虾过于集中,放养密度过高,养殖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排入河海,引起海水的富营养化,加重了海区污染。从而直接导致一些水生动物的死亡,水生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堪忧,并使一些有害物种的耐性增高、数量增多,最后造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
4.4 人为活动的干扰
湿地公园区域较为开放,可进入性强。周边村民生态意识淡薄,抢占滩涂毁林搞养殖、旅游现象时有发生。以及游客在公园内搭建帐篷、烧烤、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存在。这些人为干扰破坏了湿地生态资源及生物栖息地,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湿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制度建设,使湿地公园保护有法可依
以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对毁林挖塘养殖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严厉打击,实行依法治园,保障湿地公园实现其建设目标[6]。
5.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湿地保护认识
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湿地生态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充分认识湿地生态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经济建设应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大对建立湿地教育基地的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公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5.3 科学开展养殖,大力推崇生态养殖模式
一是要搞好沿岸海水养殖规划。由环保局、海洋局、国土环境资源局等部门参加,按照自治区海洋局的意见进行实地勘测,合理编制完善我市的沿岸海水养殖规划,确保沿岸海水养殖上项目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二是在养殖开发利用方面,可根据红树林自然地形基围,不砍伐红树林,不挖塘,围间潮水涨落正常,投苗数量适当,控制药物使用量。三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4 科学规划,保障湿地生态空间
相关部门或单位在编制涉及湿地公园区域范围的规划时,应当征求多方意见,科学论证。在湿地范围内的项目必须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湿地公园建设的相关要求,并按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海洋、住建、环保等方面的法定程序报批。以充分保护滨海生物的栖息地,保障湿地生态空间,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5.5 建立湿地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要将湿地保护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湿地监测、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湿地也是稀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而且目前无偿征占用湿地特别是自然湿地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保护湿地而付出代价的群众又未得到补偿。为保护珍稀的湿地资源和湿地权利人的利益,基于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多功能性和候鸟的迁徙性,政府应尽快建立湿地恢复费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予以优先支持。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了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以期为北海滨海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北海
参考文献
[1]周燕,赵聪蛟,余骏,等.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16~121.
[2]郭安红,王兰宁,李凤霞.三江源区湿地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6):743~755.
[3]李惠强.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浅析[J].广西林业科技.2011,40(3):230~231.
[4]陈佑德.贵阳阿哈水库及流域水污染现状原因和综合治理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11~14.
[5]王广军,唐筱洁,李惠强.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市场.2014,(37):144~147.
[6]邓立斌,颜伟,汪贵庆.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研究[J].农学学报.2014,4(7):37~40.
湿地资源 篇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调节器”和“物种基因库”,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诸如淡水、矿产、粮食等多种资源,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大庆以及实现大庆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庆湿地资源丰富,全市湿地总面积59.7万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湿地类型多样,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盐沼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每年生产20多亿斤粮食、10多万吨水产品,还有3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等,是大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市湿地还拥有天然植物509种,拥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和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蓑羽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
今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同时今年6月10日是首个黑龙江省湿地日,保护湿地,实现和谐发展既是一项惠及子孙的宏伟大业,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郑重向广大市民提出倡议: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举报、制止、打击一切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二)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鼓励更多人们积极投身到湿地保护行列,自觉爱护湿地里的每一种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
(三)走进自然,了解湿地,关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湿地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造福子孙后代。
(四)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普及湿地知识,促使人们更多了解湿地生态价值和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
(五)无论您从事什么工作,希望您都能成为一名湿地保护的义务宣传员。
广大市民朋友们,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珍禽异鸟,也是保护人类自身;不仅是保护我们的今天,也是保护我们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湿地,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美丽大庆而努力!
大庆市林业局
湿地资源 篇3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类;判读区划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133-02
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服务,2011年山西省启动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山西省对国土范围内包括面积为8hm2以上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全部进行了调查,工作中3S技术的应用使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本文着重从遥感判读区划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判读区划过程中容易出错、难以界定的湿地类型在影像上的显示特征,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调查规划中的遥感解译及判读区划等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1 数据准备
根据规程要求,山西采用CBERS-CCD数据进行全覆盖调查,重点区域采用SPOT5进行调查,数据时相选择2009-2010年丰水期。数据经过几何校正、融合、增强、镶嵌等处理。另外包括一些基础数据,包括全省1∶5万地形图、DEM,以及SPOT5数据覆盖范围的1∶1万地形图;调查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湿地专题图、流域专题图等;以及行政边界、水系、道路、国家及省级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边界等。
2 解译标志与判读分类系统建立
依据遥感影像特征和解译基本原理,采用遥感信息与地学资料相结合、现地调查与现有资料、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湿地类型与影像的色调、纹理和形状等特征的相应关系,确定不同数据源不同时相、不同类型的解译标志。判读分类系统根据规程要求并结合山西实际共分为4大湿地类12个湿地型,分别为:(1)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2)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3)沼泽湿地。包括草本沼泽、森林沼泽;(4)人工湿地。包括运河、输水河(干渠)、水产养殖场(鱼池、鱼塘)、稻田/冬水田(莲藕池)、盐田、库塘。
3 判读区划
3.1 河流湿地 永久性河流水体的光谱特征和其余地物的光谱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在CBERS影像中河流(水体)影像常呈暗绿色或深蓝色,根据水体深浅不同呈现颜色深浅不一,河流(水体)纹理局部细腻一致。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丰水期影像特征与永久性河流相似,但断流期河道影像难于分辨,利用CBERS数据进行判读区划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现有的地形数据、历史参考资料和实地调查等进行验证,一般呈灰白色。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如一些大面积的三角洲,对于这种三角洲,不能笼统的全部划为洪泛平原湿地类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划。
3.2 湖泊湿地 永久性湖泊湿地在CBERS影像上的色调一般为蓝色或蓝绿色,跟周边其他地类影像纹理和色调差异较大,比较容易区分。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区分从影像上表现特征差异不明显,需要借助参考资料或者外业验证。季节性湖泊有水季节部分在影像特征上与永久性淡水湖或永久性咸水湖十分相似,干枯部分由于湖床裸露在外使影像呈蓝灰色或白色。湖泊湿地区划难点在于边界线确定的问题,如果湖泊周围有堤坝的,则将堤坝周围内的水域、洲滩等统计为湖泊湿地,如果湖泊周围无堤坝的,将湖泊在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覆盖的范围统计为湖泊湿地。首先需通过遥感内业判读得出初步的湖泊湿地边界,然后通过外业实地调查对湖泊湿地边界进行修正。
3.3 沼泽湿地 草本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平原上的低洼地,有时与陆地以及湖泊、河流的水体无明显界线,常常渐变过渡。图像上形状不规则,斑块状纹理,芦苇等水生植物呈毛绒状纹理,颜色为深粉色、粉红色。往往因水过饱和而较周围颜色深,水浸状、斑杂状。森林沼泽往往界限不明显,形状不规则,因植被种类和郁闭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质地的纹理,蓝绿色基色(反映水的光谱特性)中泛淡红色或红色(反映植物的光谱特性)。如果洪泛平原湿地中的沼泽湿地斑块面积以及湖泊周围水深不超过2m的挺水植物区面积不小于8hm2,则单独作为沼泽湿地斑块进行区划。
3.4 人工湿地 库塘湿地如水体比较干净,则一般呈现深蓝色,如污染较重则为偏绿;运河、输水河在色调上与永久性河流是相同的,区别主要在于河流的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线状或面状,而运河、输水河的形状一般是规则的;水产养殖场与库塘、湖泊湿地容易混淆,可通过其它资料或外业调查进行核实;稻田、冬水田在影像上跟草本沼泽类似,但可通过土地利用图等其它资料区分。人工湿地的利用方式的转变较快,由于卫星影像的时效性等原因,在初步遥感判读的基础上还需结合实际调查和收集的资料予以修正。
4 结语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湿地资源进行判读区划,是一项经验、技术、外业核实相结合的工作,只有对遥感影像解译基本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对遥感影像分析有了一定的经验,对调查区域的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等背景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再结合野外调查等多种方式,才能够在判读区划中不会遗漏,减少出错,提高效率,才能使判读准确,区划合理,进而减少外业调查工作量,极大的提高调查规划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平.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J].湿地科学,2011,9(3):56-57.
[2]王建强.基于3S 技术湿地遥感信息分类方法的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10):718-720.
[3]肖锐,王学雷,王慧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洪湖市湿地钉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湿地科学,2009(02):45-46.
[4]杨建鹏,韩晨,王龙,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滑坡及泥石流灾害评估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2(04):67-68.
湿地资源 篇4
1 研究区概况
2 0 1 1年1 2月1 3日, 国家林业局下发林湿发[2 011]2 7 3号文, 同意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公园试点。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西北部, 规划红线北至新庙大桥, 南至金沙湖南部大坝, 西至邓家湾, 东至竹林村的后竹林。地理坐标东径114°32′09"~114°35′45", 北纬31°17"0 2”~31°2 2′"3 8”。湿地公园的主体为红安县金沙湖水库, 范围包括水库及周边华家河、七里坪、二程、城关4个镇属2 0个行政村和骑龙茶场、长渠综合场、红峰林场, 总面积19 0 3.3 7 h m。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面积1276.15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7.05%;恢复重建区面积共479.41 h m2, 占总面积的2 5.1 9%;宣教展示区面积为1 0 9.8 7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7 7%;合理利用区面积为3 6.53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9 2%;管理服务区面积为1.41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07%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1年至2018年) 。
2 金沙湖湿地资源
2.1 湿地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试行) 》的分类系统,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属典型的库塘湿地。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 9 0 3.3 7 h m2, 其中湿地面积为1 5 9 0.6 9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9.09%。
2.2 动植物资源
2.2.1 植物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共计96科、205属、318种。其中蕨类植物门有4科5属5种, 裸子植物门有6科13属18种, 被子植物门有86科187属297种, 主要的湿地植物包括水杉、池杉、莲、香蒲、水鳖等。
2.2.2 动物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动物资源丰富, 共计有脊椎动物29目、48科、12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栗鸢、白琵鹭、红腹锦鸡、雕、穿山甲、虎纹蛙。鱼类有7目13科35属50种, 两栖类有1目、2科、2属、7种, 爬行类主要有2目、2科、3属、6种, 鸟类主要有14目、24科、47种, 哺乳类主要有共5目、7科、9属、10种, 主要鸟类包括大白鹭、凤头、红骨顶、白琵鹭、赤麻鸭、秋沙鸭等。
2.3 水资源
金沙河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 降雨量充沛。金沙湖水库上游烟宝地水库, 如遇干旱时, 对金沙湖水库进行水源补给, 其中, 烟宝地水库承雨面积为61.2 k m2, 库容650万m3,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承雨面积为1080 0 h m2, 一般水域面积为142 3.17 h m2, 年平均来水量为5177万m3, 总库容17872万m3, 水量大, 水资源十分丰富, 水质优良, 常年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质标准。
2.4 湿地文化资源
2.4.1 红色文化
红安县是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的故乡, 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 是中国近现代三大农民起义之——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 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诞生在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村庄的将军有3 6位, 使湿地公园的红色文化更显浓厚。
2.4.2 革命文化
红安县民风淳朴、思想先进、文化氛围浓厚, 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 西学东进和南学北移在红安形成了局面, 红安背靠大别山, 面向大武汉, 红安人退一步到深山, 进一步到武汉, 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红安从来就不乏意识超前的思想家, 而先进的思想一经传播, 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使得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革命文化。尤其近代, 黄麻起义的爆发和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更是将红安的革命文化推向了高潮。
2.4.3 象棋文化
红安人喜爱象棋, 民间从来就不乏象棋高手, 湖北的象棋泰斗、鼻祖罗天杨就是红安人, 革命先驱董必武也是一名象棋高手。如今的红安县, 象棋文化仍然在蓬勃开展, 如2008年红安县举办的“永丰杯”中国象棋比赛、2010年举办的“玉泽商砼”杯中国象棋赛, 延续了红安县的象棋文化。
2.4.4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 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古代的“荆楚”概念, 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 湖北省有“荆楚大地”之美称。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 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 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3 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整治压力较大
金沙湖湿地周边现有109个村民小组, 住户4839户, 人口21052人。有畜禽养殖122户, 圈舍12 50间, 存栏畜禽37133头 (只) 。2个乡镇有私人厂矿2处, 6个井口。二程镇、城关镇的3个行政村有各类加工制造业 (苕粉加工厂、堆矿场、预制板厂、砖厂等) 6处。城关镇、二程镇及华河镇3个乡镇有餐饮业8处。复杂的周边环境不仅对金沙湖湿地公园水体污染构成威胁, 而且也为湿地公园的社区共管带来了安全隐患。
3.2 湿地公园水体存在污染风险
湖区周边22个村场的居民生产生活排污及农田面源污染对金沙湖湿地公园的水体存在污染危险。据红安县环保局统计, 湿地公园周边居民每年排污量 (按干物质计算) 为1229.437 t, 生活污水直排在房前屋后、村前村后, 经雨水冲刷后直流湖内。湿地公园周边每年使用化肥农药种植农作物面积达1508.2 h m2, 化肥农药残留直接给湖水带来了持续的污染。此外, 湿地公园周边的畜禽养殖、矿区废物、餐饮及工厂排污等都对湿地水质构成一定威胁。
3.3 围堰养鱼损失了湿地资源并影响生物多样性
湖区一级支流围堰养鱼有一道坝、两道坝、坝内坝3种, 共99处, 面积195.87 hm2。其中, 1999年以前由田改建10处, 面积20.8 hm2;1999年到2003年旧坝59处, 面积116.27 hm2;2004年以后旧坝加高2 0处, 面积37.93 h m2;2011年后新改扩建10处, 面积20.87 hm2。围堰养鱼阻隔了生物洄游通道, 破坏了生物栖息、繁衍场所, 鱼池内人工倾倒的粪便严重污染了水面, 洪水季节, 堰满溢洪, 倾泻湖面;枯水季节, 阻断了湖水补给。
3.4 湖边建筑物存在安全及景观隐患
由于历史和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 以及对湖区洪水位概念模糊, 早期村民建房时没有考虑到洪水安全问题主要是在原移民高程为73 m洪水线下建房, 金沙湖湿地公园内现有91户居民居住在洪水线内, 如遇洪灾, 这些住户就容易被淹受灾。同时, 这些建筑也对金沙湖湿地公园的景观造成不良影响。
4 金沙湖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发展对策
4.1 坚持严格保护, 适度开发的原则
对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其湿地生态资源, 同时也要合理、适度的开发。金沙湖湖水丰盈, 水质清澈, 是红安县城及周边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 若将当前湖面完全封闭保护起来与外界隔离, 那还是改变不了水库性质, 不能满足和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与作用。因此, 可在严格保护湿地资源的基础上,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坚持适度开发原则,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资源;另一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而适度的利用, 将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确立水资源在金沙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金沙湖湿地的水系和水质主要受到金沙河上游水系、大气降水、河岸两侧周边工厂、居民、农田等的影响。通过对上游水系的保护建设、水源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 以及严格控制水上交通工具的使用等措施, 提高金沙河的水质和保障水源的补给。通过对金沙河上游两岸的生态林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补植等抚育方式提高林分质量, 并积极扩大和营造水源涵养, 主要补植和更新替换成阔叶树种。加大上游水源地周边污水排放单位的管理,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 杜绝不达标排放现象。库区内只允许自然养殖, 禁止向水库中排放污水, 禁止围湖造塘等破坏活动。
4.3 加大对湿地公园的经济投入
目前,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 相关设备简陋,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 在加强当地政府及领导成员对工程建设思想认识的同时, 应严格遵循有关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围绕湿地公园建设目标,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湿地公园的经济投入, 并注重招商引资等多方筹资的方式, 使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有充分的财力支持保障。
4.4 加强对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
伴随着来金沙湖湖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量的增加, 公园内各种生活污染可能增加, 如游船、游人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固体生活垃圾等都会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引导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 (尤其是水禽) 的变化情况, 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加强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与管理, 同时在湿地公园内推行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如以双人自行车、三轮车替代机动车, 用脚踏船、电力游船替代水上机动船等。
4.5 大力宣传金沙湖湿地生态旅游的特色
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 广泛宣传金沙湖湿地的湿地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让当地群众充分了解本地文化, 对外地游客, 当地人应做到“人人都是宣传员和导游员”, 自觉做好宣传和维护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形象的工作。通过举办金沙湖相关文学、文艺等比赛活动, 以及邀请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当地举办文化讲座等, 多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为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努力打造金沙湖品牌。
4.6 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保护
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同时, 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 使之得到传承与延续。金沙湖湿地公园本身具备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还要和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湿地生态旅游既是湿地自然旅游, 同时也是湿地的文化旅游, 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对外地游客都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 应对这些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保护和开发。
4.7 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模式
(1) 湿地观鸟旅游。通过建设金沙湖湿地公园观鸟平台, 让“爱鸟者”更好地观赏到湿地公园内的各种鸟类的生活形态, 研究它们的习性特点。目前, 金沙湖湿地公园鸟类有14目、24科、47种, 是大别山区鸟类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2) 湿地休闲游。湿地休闲游主要在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展开, 游客来欣赏湿地景观。
线路自东开始向北向西乡南为一周的游览路线为:主入口—湿地入口广场—主入口生态码头—湿地观景平台—湿地茶楼—湿地荷塘—钓鱼台—观鸟亭—沿湖木栈道—象棋走廊—水乡农耕文化园—象棋廊道—荆楚文化园—湿地主入口广场。
(3) 湿地生态科普游。生态科普游主要在宣教展示区的南区和北区, 通过各展馆、园区、廊道、观景平台、观鸟亭的建设, 使游客在欣赏湿地美景的同时接受一定的科普教育知识, 提高游客的湿地生态环保意识。
宣教展示区南区参观路线为:宣教展示区南入口—次入口湿地访客中心—湿地文化宣传廊道—湿地科普教育馆—湿地生态景观宣教廊道—观景平台—观鸟亭—观景平台—湿地文化宣传廊道—红色文化纪念园—池杉林。
宣教展示区北区参观路线为:宣教展示区北区入口—植物展示园—了望塔—观鸟亭。
(4) 湿地娱乐休闲游。娱乐休闲游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区的休闲游娱乐项目, 通过湿地各项娱乐项目使游客进行参与性较强的钓鱼、观鸟、采莲蓬、品茶等娱乐体验活动, 增加游客在湿地公园观赏美景之余体验参与带来的无限乐趣。
参观路线为:湿地访客中心—主入口广场—主入口生态码头—湿地茶楼—观景平台—湿地荷塘—钓鱼台—观鸟亭。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认识的提高和湿地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 必将有力推动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积极作为, 湿地公园建设为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湿地旅游将成为投资和消费的热点。生态旅游是湿地公园最主要利用方式, 湿地生态旅游将是卖方市场的一个热点, 引导投资和消费向旅游业倾斜, 将成为为今后最时尚的旅游形式之一。因此, 湿地旅游将成为整个旅游业消费热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 并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浩, 汪辉, 王胜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市彪, 闫兴富.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4) :449-452.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篇5
——以洞庭湖区为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主要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湿地的含义及价值,第二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三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一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的分布状况。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4.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取“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重点:
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2)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突破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反映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本节注重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除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外,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调用原有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并结合活动内容,创设了相关情境,1
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②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我来说说湿地的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来获取答案,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远比老师的简单传授印象更深刻。
③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调用、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法、归纳法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对于本堂教学内容,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同时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地理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老师的辅助归纳总结中,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既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对于本节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以“世界湿地日”(2月2日)为主题导入。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本节内容——以洞庭湖区为例,来探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入到讲授新课环节。
2、讲授新课
①湿地的含义及价值
向学生展示中国主要湿地的图片,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欣赏完图片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种类?湿地的特点以及分布?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类型? 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
过渡:
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从而过渡到本节的第二部分内容“地球之肾”
②“地球之肾”
(以洞庭湖为案例)让学生阅读P4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材料。
对于湿地作用的分析,我设计了“我来说说湿地的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从教材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谈谈湿地的作用,并且要求学生为湿地的每个作用加一个美称,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发言情况,列表进行总结,形成整体印象。而对于这个材料后面的三个问题,我会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
这样,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再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过渡:
湿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的重要,但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我们的“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从而过渡到本节的第三部分内容“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③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获取、分析相关信息,了解湿地资源的问题。因此,对于此教学重点的突破,我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洞庭湖范围”的一组图片,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材料“萎缩的洞庭湖”,让学生从图片和材料中提取信息,了解洞庭湖的变化情况。然后提出问题: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通过此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湿地资源的问题”的学习。
教师利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中图片和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再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既然我们知道了湿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全班大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保护湿地的措施”。
3、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4、反馈练习
本节重点分析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在此基础上,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了此开放性题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举出几个我国保护湿地的成功例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五、说板书设计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如下: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1、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4、湿地的分布
5、我国的湿地资源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湿地资源 篇6
一、丰富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在教学中如果离开教学文本素材,教学则是空洞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实现。可见,教学文本素材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每天的教学都采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可能有时展现的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无法有效地唤醒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便于学生去理解和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合于学生所熟悉的当地湿地文本素材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學中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人数”和“人次”,我出示了这样一份情况调查统计表: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五(2)班共有45名同学,据调查2014年国庆假期7天时间内,共有43人到洪泽湖湿地游玩,其中王子健和严玲2位同学没去;共有52人次到洪泽湖湿地游玩,其中陈金奎去了4次,魏雨婷去了3次,……读完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调查表中数字的理解,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很快同学们就理解了人数和人次,并且还能列举事例,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丰富数学素材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变抽象为现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想真正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在脑海中呈现出题目的情境,当学生达不到这种地步时,就需要我们把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学生身边现实的事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五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一课时,同学们虽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但让学生在脑海里想想并表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时,学生则无言以对。为了突破此教学难点,我则利用孩子们一直生活在洪泽湖湿地周边,对洪泽湖湿地的面积大小及湿地里的螃蟹塘和鱼塘等的面积大小在脑海里是有印象这一生活经验,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实地测量了边长是100米和1000米的正方形鱼塘和螃蟹塘,同学们立刻在脑海里把1公顷和1平方千米面积的大小与自己所熟悉的实物联系到了一起,在脑海里形成了概念,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渗透实地数学文本资源,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了学生脑海里具体的实物,变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有人曾这样戏说:“麻烦前面听歌的同学,跟中间说话的同学说一声,不要吵到后面睡觉的同学。”虽然,这种现象是虚构的,但从中又折射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地喜欢数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他们是以何种态度去对待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和学生自身成绩的好坏等。笔者认为与数学文本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不无关系,有的学生之所以不爱学数学,教学中无动于衷以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甚至讨厌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学习的素材机械单调,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去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当地湿地数学文本资源,让数学也变得有趣、有味,提升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成为学生最美的精神食粮。例如,为了使学生学会独立数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洪泽湖湿地的特产“莲蓬米”或者“菱角”等,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100个,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的单位,使用完这些特产后,师生一起品尝,孩子们在享受美餐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发普及读物,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大自然是一本鲜活的教材,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湿地就有353个,各有各的资源特色,蕴含的数学文本资源也各不相同。如笔者依据洪泽湖湿地编写了《我眼中的洪泽湖湿地》校本科普读物,书中从洪泽湖湿地鱼类、渔具、水生植物、水禽、渔船等实物的功能及其在历史发展中变迁与改进的系列资料,洪泽湖湿地的旅游发展所形成的一系列数据,如客流量、每天的收支费用和各种游玩项目的价格等。通过让学生去 “想一想”“查一查”“算一算”等活动形式,了解了洪泽湖湿地的旅游事业为当地居民带来的巨大收益,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现在该校的学生都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她地处洪泽湖西岸,三面临湖,俗有“人间仙境,水乡泽国”之美誉,这里是一个“用水来诠释美的地方”,是人们“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的绝佳选择地……
总之,开发和利用湿地数学文本资源的益处颇多,毋庸置疑。每个湿地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本资源,急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和利用,只要大家转变数学文本资源观,以生为本,基于学情,做一个开发和利用湿地数学文本资源的有心人,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事半功倍。
湿地资源 篇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已经历了24个暖冬, 主要因为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排出大量的CO2, 造成大气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高温、干旱、水平面上升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2003年英国DT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被各国认同, “低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1]。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做出的回应, 即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修建低碳旅游设施、营造低碳旅游环境和提倡低碳旅游方式为主要路径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目前, 湿地低碳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要发展湿地低碳旅游, 就需要对湿地低碳旅游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价。从目前已有的评价方面研究成果看, 或是单纯地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或是给出了低碳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指标体系, 但没有考虑到湿地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而在对旅游资源或是旅游目的地价值的评价方法上多采用模糊评价或综合打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过于简单, 被评价对象信息丢失太多, 评价结果难以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此外, 还有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 该评价方法过于复杂, 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实际使用价值。因此, 本文旨在将湿地旅游资源和低碳旅游的评价结合起来, 建立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庆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以从低碳旅游视角下探索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之路, 为大庆湿地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 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旅游资源评价、低碳旅游发展方面。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大多只是单纯地从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及景点规模等湿地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等方面构建的。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虽然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但是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系统, 而研究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目前还没有见到。本文按照综合性、科学性、横向可比性的原则, 考虑湿地旅游资源与低碳旅游的特点, 结合2010年国家出台的《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 从生态价值、低碳水平、经营管理3个方面综合考虑, 构建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其中, 目标层 (A) 是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设的;中间层主要从生态价值 (B1) 、低碳水平 (B2) 、经营管理 (B3) 等3方面设置;指标层是中间层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生态价值 (B1) 主要包括资源价值、资源影响力、资源保护、资金投入、环境质量标准等5个指标, 低碳水平 (B2) 主要包括规划设计与建设、节能减排措施、生态教育与宣传、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社区共建、卫生管理等6个指标, 运营管理 (B3) 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生态旅游产品销售管理、游客投诉、旅游餐饮等5个指标。
在对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 旅游目的地的低碳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旅游目的地的低碳水平一方面表明该景区的低碳发展程度, 有助于对该景区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估;另一方面, 旅游目的地的低碳发展水平还决定着景区未来低碳旅游的发展规划。本文建立的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含湿地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评价, 而且还考虑了湿地低碳旅游的评价, 能更全面、合理地对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所评价湿地低碳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指标, 但总体上从生态价值、低碳水平及运营管理3方面综合考虑, 以保持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的一致性。
2 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简介
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 (AHP) 是1971年由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提出的一套复杂系统决策模式。它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构建一个层次机构模型, 利用较少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具体步骤如下: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关系, 对同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中某一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计算某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一致性检验。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982年邓聚龙教授提出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定量分析两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认为几何形状越相似则发展势态越接近, 关联程度就越大[2]。基本步骤为:
(1) 确定最优指标集F*
式中, jk (k=1, 2, …, n) 为第k个指标的最优值, 可以是诸方案中最优值, 也可以是公认的最优值。选定最优指标集后, 构造最优指标集与待评指标集构成的增广矩阵D。
(2) 指标集的规范化处理
由于评判指标间通常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 因此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对原始指标集D进行规范化处理, 得到无量纲指标集C。
(3)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 将{C*}=[C1*, C2*, …, Cn*]作为参考数列, 将{C}=[C1i, C2i, …, Cni]作为被比较数列, 则用关联分析法分别求得第i个方案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ξi (k) , 进而得到评判矩阵E, 即:
式 (1) 中, ρ∈[0, 1], 一般取ρ=0.5。
又, W=[w1, w2, …, wn]T为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向量, 其中, 最后由R=E×W (2)
得到评价结果R=[r1, r2, …, rm]T。
3 大庆湿地低碳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目前, 大庆市湿地总面积64.13万公顷, 总蓄水能力9亿立方米左右[3]。市区有湖泡156个, 成为城中湿地, 主要包括龙凤湿地、连环湖湿地、龙虎泡湿地、肇源和杜尔伯特沿江湿地以及小黑山湿地等。这些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物、美化城区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选择旅游学科研究领域的专家、低碳经济研究者和长期从事旅游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者等20人共同组建专家小组, 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对目标层、中间层、指标层3个层面的同一层指标相互重要性程度做出判断, 构建出相应的判断矩阵, 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ph 0.5.3进行权重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终得到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具体数值见表1。各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原则。
3.2 评价的过程
第一步, 以《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等依据, 由上述专家对大庆以上主要湿地进行打分见表2 (设V1=龙凤湿地;V2=连环湖湿地;V3=龙虎泡湿地;V4=肇源和杜尔伯特沿江湿地;V5=小黑山湿地) 。
第二步, 运用初值法, 利用Excel软件对表2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表3。
第三步, ρ取0.5, 应用公式 (1) 利用Excel软件计算所有关联系数见表4。
第四步, 由公式 (2) 及Excel软件得到各湿地最终的关联度, 结果如下:r1=0.651 1;r2=0.664 6;r3=0.631 9;r4=0.690 6;r5=0.629 1。
最终评定结果为:r4>r2>r1>r3>r5。可知, 肇源和杜尔伯特沿江湿地的低碳旅游资源价值较高, 而小黑山湿地的低碳旅游资源价值较低。
3.3 具体建议
根据《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 关联度在0.7以上的旅游景点可以被认定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 可见大庆湿地整体低碳水平与国家制定的低碳旅游景点的低碳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大庆市在发展湿地低碳旅游时, 应该将发展的中心放在肇源和杜尔伯特沿江湿地上, 可以进一步加大其旅游开放程度, 但要落实一系列低碳措施, 例如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加强低碳旅游的宣传教育、严格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及加大吃、穿、住等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力度等, 以确保其低碳程度的优势地位;同时限制连环湖湿地、龙凤湿地、龙虎泡湿地的旅游规模, 加大其低碳开发力度, 发掘其低碳资源的开发潜力;对于小黑山湿地应该尽量减缓其旅游业发展速度, 并大力提高其低碳旅游水平, 将旅游对湿地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促进大庆湿地整体低碳水平的提高[4]。
4 结论
开展湿地低碳旅游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现有湿地旅游资源评价及低碳旅游评价的研究成果有基础上, 构建的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较合理与全面,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并以大庆湿地为实例进行验证表明其评价结果较客观, 能真实反映大庆湿地低碳旅游资源的现实水平。评价时需要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 评价方法具有简便及易操作等特点, 实用性较强, 对提高湿地旅游资源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在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低碳旅游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从生态价值、低碳水平、经营管理3个方面建立了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庆湿地低碳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发展湿地低碳旅游的具体建议, 为湿地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湿地旅游,低碳旅游,旅游资源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蔡萌, 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 2010, 25 (1) :13-17.
[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53-84.
[3]张国发, 崔玉波, 等.大庆地区湿地现状及生态建设[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4) :63-66.
盘锦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篇8
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稻田以及滩涂等常年性或季节性积水水域,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沿海地区, 与陆地、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重要的国土和自然资源, 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0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 每hm2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 是相同面积热带雨林的7倍, 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目前, 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hm2, 中国湿地面积约3 848万hm2, 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
盘锦地区湿地总面积16万hm2, 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分为芦苇沼泽、滩涂、浅海区域和河流、水库、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盘锦湿地植物区属华北植物区, 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 有维管束植物126种, 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有各种鸟类、昆虫、水生动物共计960种, 构成天然物种多样性的生态链, 是天然物种的基因库。它的湿地效应不仅对盘锦的生态体系, 乃至东北的生态平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影响到盘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 由于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 农业用地不断扩张, 修路、项目建设造成生态系统的切割,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该区域物种及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冲击, 使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红海滩”退化、许多物种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强化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
2 盘锦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与价值
2.1 净化水质, 减轻环境污染
芦苇是净水植物, 对水域的金属和非金属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能力, 因而可以净化污水。芦苇对含油、酚、氰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能在酸性化水里生长;芦苇能大量吸收锰、铁、铜, 对这些元素有富集能力, 它还具有庞大的须根系, 在土壤中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过滤器, 可以富集多种有毒物质。实验监测结果表明:经芦苇湿地净化后的污水, 总氮、总磷可削减90%以上, COD由5 800mg/L下降到200mg/L以下。又因芦苇主要用于造纸, 不直接参加食物链,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特殊意义。辽河三角洲百万亩芦苇湿地, 多年来对各类污水的净化作用, 对减轻渤海水质污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2 高潜能的生物资源
盘锦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 分布有丰富的纤维植物、饲料植物和药用植物, 尤其是芦苇资源, 是亚洲第一大芦苇生产基地, 每年可生产芦苇50万t, 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每吨芦苇生产的纸浆相当于2m3木材的纸浆产量, 年产50万t芦苇就相当于100万m3的木材, 用木材需20年成材, 而芦苇每年可收割一次, 可见其生产能力之高。因此, 对于湿地保护, 不仅可维护极高的生物生产力, 又能节约木材, 保护森林。其次湿地沼泽内盛产鱼类, 为人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副食品, 也为大量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
2.3 开发利用价值可观
在盘锦沿海滩涂上生长的翅碱蓬单一群落, 生长季节一片赤红, 犹如一幅巨大的红地毯横铺在平坦的海滩上, 被称为“红海滩”, 成为我国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在海岸线以上陆缘带生长有灰绿碱蓬、柽柳为主的盐生植被, 并伴有翅碱蓬混生, 红绿相间, 景色怡人;陆上沼泽环境是以芦苇居绝对优势的耐盐植物群落, 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这种红绿分明的带状植物分布规律在我国沿海很少见,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经科学考证, 翅碱蓬植物具有较高营养性和药用性, 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亚麻酸含量达6.08%以上, 其营养成分远远高于一般植物油。鲜嫩茎叶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0%, 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钙、磷、铁与核黄素含量都高于菠菜、番茄及萝卜等蔬菜。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螺旋藻, 含硒量也较一般食物高出十到几十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有降糖降压、扩张血管、防治心脏病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药用效能, 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2.4 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盘锦湿地丰富的植物资源、特有的植被类型与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与特有的动物群落, 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尤其是多种珍稀鸟类理想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在全区分布的405种脊椎动物中, 仅鸟类就有264种, 是野生丹顶鹤繁殖分布的最南限, 也是世界上黑嘴鸥种群最大面积的繁殖地, 每年迁徙经过该区的丹顶鹤有800余只, 繁殖的黑嘴鸥有3 200余只, 而广阔的退海滩涂也为西伯利亚———东南亚迁飞的涉禽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取食场所, 在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3 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湿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随着盘锦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小, 部分湿地已经开始退化。湿地周边开发, 使湿地成为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 造成湿地水质下降, 生物栖息地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控制湿地开发规模, 寻求一条发展与保护相互协调的途径, 以弥补湿地资源萎缩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3.2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的影响
丹顶鹤自然卵巢区的范围是以2~3km2无人烟的芦苇沼泽地, 由于保护区内工农业活动频繁, 使丹顶鹤的栖息地形成分割不连片的岛屿。目前, 在保护区内修建公路35条、沟渠31条、井台72个、居民点30个, 保护区已被分割成90块, 其中大于1km2的有30块, 大于0.5小于1km2的有24块, 小于0.5km2的36块。由于岛屿化的形成, 芦苇生境的切割, 切断了水生动物的洄游路线, 加上人们过度的捕捉鱼虾, 使水生动物遭到毁灭性打击, 进而断绝水禽的饲料。从目前调查结果看, 丹顶鹤的巢位已经较1985年向南迁移了5.5~9.5km。照此下去, 再有20~30年将不会有丹顶鹤的立足之地。盘锦湿地是世界上丹顶鹤栖息的最南限, 全世界都非常重视这群丹顶鹤迁移路线及繁殖地的变化情况。为了保护丹顶鹤的栖息地, 控制环境的岛屿化进程, 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3.3 湿地水资源缺乏, 造成湿地环境质量下降
盘锦湿地大面积苇田为人工灌溉水, 水源主要来自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近年来, 大凌河几乎成为季节河, 双台子河在春季也无水供给下游, 因此, 造成苇田在春季难以及时灌溉或灌溉水量严重不足。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和盐度, 而河水和海水的彼此消长决定着河口湿地的水分盐度, 如果河道来水减少则会引起海水倒灌, 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高, 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 芦苇的产量大大减少, 相应的伴生生物和以芦苇作为栖息场所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不利于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4 水盐失衡导致红海滩退化
近几年来, 由于干旱少雨、人工拦海造田、浅海石油开发、滩涂养殖等人为干扰, 特别是典型的沿海河口水域由于河流泥砂充填和潮流夹沙落淤及水文条件不断发生时空上的动态变化, 造成了翅碱蓬群落的严重退化和死亡。盘锦海岸带“红海滩”自形成以来以1998年至1999年面积最大, 长势最好, 群落总面积达2 000hm2, 一般高度为15~40cm, 最高可达50~60cm, 盖度70%~80%。自2000年开始显著退化, 群落面积逐渐缩小。尤其是双台子河口东岸接官厅至二界沟26.3km拦海大堤外退化尤为严重, 群落盖度已从70%~80%减少至20%~30%, 大部分仅是零星分布, 很难连接成片, 有的已成为裸露的滩涂, 高度也降到15~30cm。为保护“红海滩”湿地景观的永续利用, 经过几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已查明导致碱蓬死亡原因是由于盐害致死, 其最适合生长的水分盐度是15‰左右, 低于或高于该浓度, 翅碱蓬都会出现退化。
4 加强湿地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规划, 科学利用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 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因此, 要大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 增强民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为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管理, 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建立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生境的恢复速度, 在保护与利用矛盾时, 要运用湿地的总量平衡、动态管理、生态恢复、功能补偿的科学发展观, 协调兼顾, 持续发展。
4.2 加强湿地管理, 坚决控制污染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强辽河三角洲资源利用的统一管理, 做到依法保护和管理湿地。湿地周边及区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加重了湿地的承泻能力, 如果不加强对有毒有害污水的净化和管理, 一旦排入湿地将会导致湿地生物死亡, 生物多样性下降, 破坏湿地的原有生物群落结构, 所以,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要对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两岸及苇区周边的工矿企业排污实行达标排放, 严格控制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注入辽东湾, 加大对辽河污染治理力度, 对苇厂灌溉水质进行监测, 严禁污水灌溉苇田, 以改善湿地水质环境。
4.3 坚决有效地防止湿地退化
近些年, 由于淡水资源缺乏, 造成土壤含盐、含碱量高, 依靠自然降雨已经不能满足芦苇、翅碱蓬等生物生长的需要, 逐年退化的现实已经显露出来。因此, 各个部门要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 加大管理和调控力度, 在淡水资源供应方面应列入发展计划, 真正付诸实施。各苇区要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 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 加强科学管理和各种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 以保护滩涂生物, 提高芦苇产量, 让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
4.4 完善野生动物生境保护
首先, 必须保证有足够面积的湿地环境。在保护区周围划界立标, 核心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 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和开发 (如采油、养殖业、修路、挖渠、截堵水流等) 。目前保护区内遗留下来的生产和农业开发的道路、井台、水渠等造成湿地环境岛屿化, 应尽早恢复原貌, 退耕还湿, 确保保护区整体性, 使能流、物流相互畅通,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次, 要提供丰富食物、水源和安全的隐蔽场所及繁殖巢地。在保护区要严禁狩猎、捡卵、捉雏、毁巢、捕鱼捉蟹, 已形成道路的采取修桥建涵洞方式使水流畅通。通过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把多种生物的生态链连接起来, 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并在核心区保留一定面积植被不收割, 为丹顶鹤等飞禽提供安全的隐蔽场所和筑巢繁殖地。
4.5 科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观光
翅碱蓬、芦苇荡、丹顶鹤、黑嘴鸥等鸟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 是极好的旅游资源。科学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必须以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为前提, 既要大规模保护, 也不排斥适度利用。积极探索一种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科学模式, 确立“积极保护”的思路, 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对以湿地为开发对象的各类旅游项目和开发活动, 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依照有关法律实行严格管理, 开发利用要以不破坏其再生机制为前提, 维持湿地生态过程, 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开展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体现环境优先, 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最小干预, 使旅游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加强对游客、从业人员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旅游人数, 实现旅游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协调统一。
摘要:指出了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从科学规划、污染控制、生态环保、防止退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破坏
参考文献
[1]赵忠宝, 李克国, 耿世刚.盘锦温地保护、恢复与永续利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6) :17~18.
[2]肖笃宁, 胡远满, 李秀珍, 等.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3]刘红玉, 吕宪国, 刘振乾, 等.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 2000 (6) :61~62.
[4]王宪礼, 肖笃宁, 布仁仓, 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分析[J].生态学报, 1997 (17) :37~38.
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 篇9
1.1湿地类型和分布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类型相对多样。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参照河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运河(输水河)4大湿地型。
1.1.1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两个湿地型。
永久性河流指白河及其支流以及鸭河口水库汇水支流;洪泛平原湿地主要指白河洲滩湿地。
1.1.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库塘和运河两个湿地型。
库塘主要是指鸭河口水库;运河(输水河)主要指鸭河口水库的溢洪道。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较大水量的永久性河流和宽阔水面的库塘湿地为主体、以洪泛平原湿地和运河(输水河)为补充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河南省和我国中原地区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1.2湿地面积
据实地调查和内业制图,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为17 276.2 hm2,其中湿地总面积为13 076.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7%。其中, (1)河流湿地面积为2 897.8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2.2%,占土地总面积的16.8%;(2)人工湿地面积为10 178.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7.8%,占土地总面积的58.9%。其中,人工湿地中库塘占主体。
因此,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人工库塘、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为主,三者面积占湿地公园内湿地总面积的99.9%,占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的75.6%。
2湿地生物多样性
2.1植物资源
根据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1980)中“中国植被区划图”,以及《河南省植被》的划分,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淮阳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岗栎、马尾松林区。该区位于伏牛山南部低山丘陵萌生栎类植被片,地势平缓、土壤深厚、气候温和。山地乔木层主要分布有栓皮栎群落、短柄抱群落、锐齿槲栎群落、化香群落等。灌木主要有黄栌群落、荆条群落、 酸枣群落、胡枝子群落。草本植被主要由芒、孔颖草、隐子草、荩草、蒿类等优势种类组成。河滩地和浅水湿地沼泽分布有香蒲群落、芦苇群落、水蓼群落、水苦荬群落、酸模等群落。水域分布有狐尾藻群落、菹草群落和黑藻群落。栽培的人工植被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红薯、豆类、棉花、芝麻、 油菜等农作物及苹果、梨、桃、核桃、葡萄等果树; 在村旁、路边、河堤、渠岸还栽有欧杨、旱柳、泡桐、刺槐、榆等以及淡竹、刚竹、桂竹等竹类。
根据调查,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维管植物122科、438属、9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4科、23属、43种。裸子植物有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03科、409属、846种。
根据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发布实施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结合实地调查统计,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即: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即: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 乌苏里狐 尾藻Myriophyllum ussuriense、野菱Trapa incise、野大豆Glycine soja、莲Nelumbo nucifera、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注:湿地分类系统采用《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2.2湿地动物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已查明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29目72科256种。其中,鱼纲5目11科56种,以鲤形目为主;两栖纲1目3科7种,以蛙科为主;爬行纲2目7科18种,以游蛇科为主;鸟纲16目43科156种,以雀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哺乳纲5目8科19种,以鼠科和鼬科为主。
同时,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众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是黑鹳C.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秃鹫Aegypinus monachu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分别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鹗Pandion haliaetus、苍鹰Accipiter gentillis、雀鹰A.nisus、 松雀鹰A.virgatus、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buteo、白尾鹞Circus cyaneus、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 燕隼Falco subbuteo 、 红隼F.tinnunculus、红角鸮Otus sunia、领角鸮O.lettia、 雕鸮Bubu 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flammeu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和青鼬Martes flavigula;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两栖动物及鸟类和兽类达154种(详见动物专题)。
3湿地景观资源
3.1水域景观
婀娜多姿的白河婉转于南召和南阳市之间,水质清澈,就像一条祥龙急于奔腾下游,急切想投入汉江怀抱当中;鸭河口水库更像一条龙卧榻在白河中间,宽阔的水面、清澈的水质给人一种大气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小岛镶嵌在人工湖泊中,如同珠玉散落玉盘,造就了一千多个库汊,形成湖中有湖, 山外有山,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奇景。同时,还有白河河畔和洲滩中的浅水区和洪泛平原湿地、是众多水禽栖息的理想场所。
3.2地文景观
在烟波浩淼的湖水之中,大小山峰层峦叠嶂, 高低连绵,形态各异。同时,还有湖中多个岛屿、 大量的库汊、库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白河两岸的人林长势良好,与白河构筑了婉转的生态廊道。
3.3生物景观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地位突出,资源禀赋条件好,较好的生境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生物资源丰富。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给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尽管遭到了一定的人为破坏,但仍一年四季景色怡人,可以提供人们鸟类观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的旅游观光项目。
3.4天象与气候景观
落日时分,鸭河口水库波光粼粼,夕阳西下, 可以体验夕阳下满载收获的渔船归港;屹立于鸭河口水库大坝上,观看水汽烟云;鸭河口水库中的湖水躺卧群山当中,如遇上湖面上淡淡薄雾,两岸美丽景色带着些许朦胧。日落时分,大河落日的景观让人震撼,游客也可一边观赏落日,一边欣赏湖面水鸟低飞,如美丽恬静的少女仰面赏月,漾起一圈圈涟漪,羞涩离去,景色醉人。
摘要:南阳市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白河上游,是南阳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阳城市居民的生态命脉,也是白河下游1 400 km2农田的灌溉水源。为切实了解白河上游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我们组织科研人员,对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现有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的生态监测奠定基础。
湿地资源 篇10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湿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我国对湿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主要开展了城市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近年来, 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开展了研究。吴晓磊[1]对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谢冰等[2]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研究了废水中氮、磷去除的机理;陈长太等[3]对湿地作物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湿地作物的选择原则。此外,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4,5]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氮、磷、有机物、氨氮、重金属等物质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和探索。人们通过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涉及的技术和理论仍不够完善。综上所述,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废水资源化利用从不同角度和领域进行了探索, 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 针对蔬菜加工废水 (特别是大蒜加工废水) 进行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尚属空白, 对荷塘湿地处理蔬菜加工废水的机理、能力、负荷、影响因素及效果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1.2 八湖镇蔬菜加工企业废水处理概况
山东省临沂市八湖镇位于河东区内河汤河中游回水区的林前阶地河湾, 1949年之前水利设施失修, 造成洪水泛滥, 形成多条河道, 是典型的河汊湿地群落。全镇135家脱水企业全部有污水处理设施, 但是正常运行的不到20%。大多数污水处理设施流于摆设, 仅是为了应付环保部门检查, 不能正常运行。趁下雨或夜间偷排污水的现象非常严重, 几乎年年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群众上访事件。企业排出的大量污水顺汤河向南流入江苏境内, 造成江苏河流污染, 为此也多次引起两省水利纠纷。环保部门花费很多精力也未能彻底整治。
2 湿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理论分析
2.1 人工湿地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机理较复杂, 湿地净化污水是湿地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关联, 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混合稀释作用。污水进入湿地, 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 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 并使之沉积在基质中, 与湿地原有的水进行混合稀释;化学反应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基质类型;生化反应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 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湿地床层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 使其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 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及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 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废水中去除, 最后通过湿地基质的定期更换或收割使污染物质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丁玲等[6]研究表明:在进水质量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 对COD的去除率可大于80%。城市污水通过湿地处理后, 出水BOD5质量浓度在10 mg/L左右。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的最终归宿是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和H2O, 新生的有机体可以通过定期填料更换的方式最终从系统中去除。梁威等[7]研究表明, 污水中的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而直接被植物摄取, 并合成植物蛋白质等有机氮, 通过植物的收割可使之去除, 但去除部分仅占总氮量的8%~16%, 不是主要的脱氮过程。在人工湿地系统中, 植物根茎下形成有利于微生物硝化作用的好氧微区, 同时在远离根系周围形成厌氧区提供反硝化条件, 人工湿地脱氮主要是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
2.2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的可行性
蔬菜脱水加工企业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原料漂洗工段和生产切片工段, 这些废水中主要含有COD, BOD, SS, NH3-N等有机污染物质, 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性物质含量甚微 (几乎没有) 。因此, 蔬菜脱水加工企业废水属有机污水, 根据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可知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是可行的。
荷塘是以种植农作物并收获为目的的人工湿地, 具有湿地的功能和属性。莲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 采用简单技术和措施, 将蔬菜加工产生的有机废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灌入莲塘, 利用荷塘湿地对有机废水进行进一步降解、吸收及净化, 既解决了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又充分利用莲藕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代替了人工施肥, 减少了荷塘对淡水资源的利用, 降低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和企业处理废水的成本。
八湖镇西北金刚岭种植莲藕约670 hm2 (近10 000亩) , 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人工湿地, 为利用荷塘湿地净化蔬菜加工废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3.1.1 费用分析
a. 试验投资。试验投资主要包括试验预处理的主要设备和构筑物投资, 投资项目总额为4.1万元, 预处理一次性投资为12万元/hm2。
b. 预处理运行费用。本处理工艺较简易, 便于操作管理。费用主要来源于曝气机和抽水泵所消耗的电力, 另外还有为调节废水pH值需加入少量生石灰等, 年运行费用为2 100元/hm2。
c. 莲藕的生产成本。据调查, 当地农民种植莲藕实际投入的生产成本为7 500元/ (hm2·a) 。
d. 综合年运行费用。综合以上各项, 本试验项目预处理一次性投资为12万元/hm2, 综合年运行费用为9 600元/hm2。
3.1.2 经济效益分析
利用动态法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国家规范, 社会折现率分别采用8%和12%, 工程运行年限为50年。
a. 莲藕生产收益。根据对莲藕生产情况的调查, 每公顷莲藕产量在2.25×104?kg左右。若产量按2.25×104?kg/hm2计, 市场价格按2.2元/kg计算, 则每公顷荷塘可直接收入4.95万元。
b. 莲藕生产的附加收入。根据调查, 按主产收益的10%计算, 每公顷荷塘的附加收入为4 950元。
c. 节肥效益。施用废水产生污泥和固体废弃物 (即底肥) , 夏季灌入的废水营养充足, 不用施肥, 当地不灌废水的荷塘每公顷需施用复合肥1 500 kg、碳酸氢铵750 kg, 经计算, 每公顷荷塘节肥效益为5 100元。
d. 节水效益。根据试验, 利用废水灌溉荷塘每公顷可代替淡水1 350 m3, 按0.5元/m3计, 每公顷荷塘节水效益为675元。另外, 大蒜加工企业为了清洁生产, 必须使排出的废水达标排放, 需投入更多资金建废水处理设施, 根据调查分析估算, 采用荷塘湿地进行废水净化, 可节省投资13.5万元/hm2, 节省年运行费用为3 000元/hm2。
e. 综合年收益。运行年按30年计 (实际运行年限大于30年) , 当社会折现率为12%时, 综合净收益现值为55.2万元/hm2;当社会折现率为12%时, 效益费用比为3.55。综合净效益现值的计算公式及效益费用比计算公式见文献[8]。
以上结果表明, 大蒜加工企业废水经简单预处理后利用荷塘湿地进行生物净化利用的经济效益显著。
3.1.3 边际效益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9]。边际分析方法有2个重要概念:①边际成本: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②边际收益: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本试验项目的边际收益包括:①莲藕的增产收益。每公顷莲藕增产3%~8.3%, 即每公顷增加产量为705~2 355 kg, 市场价格按2.2元/kg计算, 则每公顷荷塘可增加直接收入1 551~5 181元。②莲藕的附加增益。根据调查, 按主产收益的10%计算, 每公顷荷塘的附加增收为155.1~518.1元。③节肥增益、节水效益和节省建废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每公顷荷塘节肥效益为5 100元、节水效益为675元。在建废水处理设施方面每公顷节省投资为13.5万元, 节省年运行费用为3 000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试验项目的一次性增益为13.5万元/hm2, 综合年增益为10 470~13 380元/hm2。
a. 边际利润 (计算公式见文献[10]) 。当社会折现率为12%、综合年增益为10 470元/hm2, 边际利润为9.9万元/hm2;当社会折现率为12%、综合年增益为13 380元/hm2时, 边际利润为12.8万元/hm2。
b. 边际效益费用比 (计算公式见文献[11]) 。当社会折现率为12%、综合年增益为10 470元/hm2时, 边际效益费用比为1.7;当社会折现率为12%、综合年增益为13 380元/hm2时, 边际效益费用比为1.91。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大蒜加工企业废水经简单预处理后利用荷塘湿地进行生物净化, 增产增益效果十分显著。
3.2 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利用荷塘湿地进一步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 不仅具有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 而且还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具体体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可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 若荷塘湿地全部进行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 每年可节省水量近100万m3, 将节省的淡水用于工业, 平均按万元产值耗水50 m3计算, 每年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可达2亿元左右。②从减少企业废水任意排放而避免重大污染事故方面分析, 每年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1 000万元, 同时避免了工农业之间、镇村之间、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因废水污染所产生的矛盾纠纷,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③因实施利用荷塘湿地生物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 大幅度减少了蔬菜加工企业的废水处理量, 降低了企业生产投资和管理运行成本, 节约了能源等, 初步估计每年可节约资金达2 000万元, 同时还可提高蔬菜加工企业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④可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持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高生态价值。就水生动植物来讲, 保守估计每年可获益6 000多万元。⑤可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条件, 有利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增加旅游收益, 初步估计每年可增益近1 000万元。
4 结 语
对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直接经济效益显著。若本项目推广应用后, 将会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缓解水资源危机, 促进清洁生产, 推动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快生态型、节约型城乡建设,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健康水平, 其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亦十分可观。
摘要:根据我国对湿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阐述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理论基础。以临沂市八湖镇荷塘湿地为例, 对荷塘湿地净化蔬菜加工废水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荷塘湿地净化蔬菜加工废水技术可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 维持生态平衡, 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其产生的效益较大, 可为我国类似地区开展蔬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湿地国际 维护湿地之美 篇11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世界鱼类总产量的2/3和世界上半数人口食用的大米都产自湿地。同时,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因其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赋予“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国际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非营利性的湿地保护组织,创建于1995年,由亚洲湿地局、湿地和水禽研究局和美洲湿地组织合并组成,致力于温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活动分布于六大洲14个地区。湿地国际通过开发工具、提供信息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公约和条约,目的在于通过能力建设、伙伴关系跨区域合作和多部门的实地项目将自身和其他组织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其宗旨:维持和恢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1996年,湿地国际在北京设立中国办事处。2004年12月7日,湿地国际将第一个“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颁给了中国国家林业局,以表彰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在中国总面积为600万公顷的山地湿地中,大部分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泥炭地。泥炭地是植物残体不断累积形成的厚达10米的泥炭层或有机土壤,90%以上的成分是水,是黑颈鹤、珍惜鱼类、两栖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还能维持小溪、河流和相邻水草的水位,吸收空气中的碳,维护生态平衡。
2007年8月14日,一个旨在保护若尔盖高原和阿尔泰山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中欧生物多样性若尔盖阿尔泰项目正式启动,旨在解决由于过度放牧、排水、采矿及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项目启动后,德国的泥炭地专家马丁先生在项目野外协调员和当地项目人员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若尔盖高原碌曲、玛曲、红原和若尔盖县实施的泥炭地恢复项目,完,成了《若尔盖泥炭地恢复评估报告》。报告认为,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以及周边集水区的过度放牧是泥炭地加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泥潭和高地植被的持续破坏降低了生态系统对风蚀和水蚀的自然抵抗能力。大雨过后太多的水以过快的速度离开集水区,使洪水与干旱交替出现。人工排水设施和道路的修建把水集中到水流通道中,进一步加剧了侵蚀,使上述问题变得严重。
当年9月4日,项目在四川省红原县举办了泥炭地调查培训班,来自四川、甘肃两省的相关人员都参加了培训。红原县林业局湿地办在开展湿地恢复工作时,按照设计要求,采取覆土填沟、分级填堵的方法,在保持水流自然的前提下,分20处设堵水设施,每段堵水设施采用当地材料,沿水流方向降低,形成缓坡,保持水流的自然畅通和水生生物的自然游动。在这次培训班上,参与培训的人员都进一步认识了湿地的重要性和泥炭地的调查方法、工具使用。会后,参加培训的人员来到红原县周边的几个恢复点,對恢复措施进行了评估,并实地示范了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会后在各处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根据项目2008年的安排,四川项目区红原、若尔盖项目点在2008年第二、三季度进行了泥炭地恢复工作,目前已完成恢复。这次恢复工作是在总结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恢复的是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最深最长的一条沟壑,沟深2至2.5米,宽8至10米。恢复后通过定期监测发现,填堵后干涸的沟壑水深达0.5至0.8米,周边生态环境明显得到好转。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湿地国际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普及相关技术、探讨更好的保护措施、寻找跨省合作的方式。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组织专家编写了一部10万余字的《湿地知识培训教材》发放到各基层有关方面,以达到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给水鸟一片栖息地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西部的红碱淖湿地,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交界处,已被《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红碱淖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不仅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而且也是遗鸥、大天鹅等众多珍稀水禽的天然栖息场所。遗鸥是鸥类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种鸟,也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迁徙物种公约》(MSC)附录I的鸟种之一,在IUCN红皮书列为受威胁鸟种。自20世纪90年代初,遗鸥繁殖种群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一阿拉善湾海子被发现,至2000年达到3587巢。近年来海子周边降雨奇缺,使湖心岛逐渐与陆地连接成片,遗鸥繁殖群的规模逐年衰减,直至2004年遗鸥在鄂尔多斯桃力庙一阿拉善湾为零繁殖记录,大部分迁往红碱淖繁殖。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上游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大部分湖泊水位明显下降,一些湖泊甚至干涸,遗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红碱淖遗鸥种群将面临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湿地国际因此联合陕西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启动了遗鸥项目,确认红碱淖湿地作为遗鸥的重要繁殖地,并为红碱淖湿地遗鸥种群的繁殖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方法与措施。
湿地国际每年都要统一组织协调进行亚洲水鸟调查活动,该活动与湿地国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的水鸟调查合称“国际水鸟调查”。亚洲水鸟调查于每年一月的第2和第3周进行。水鸟调查的种类范围包括《湿地公约》定义的几乎所有种类,包括鹧鹧、鸬鹚、鹈鹕、鹭类、鹳类、鹦类、琵鹭、火烈鸟、天鹅、雁类、鸭类、鹤类、秧鸡类、鹆鹬类、鸥类和主要依赖湿地的猛禽类。水鸟调查的湿地类型通常包括所有类型的水鸟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海岸滩涂、红树林等。通过调查能够获取每年水鸟越冬种群的资料,作为评价湿地状况及监测水鸟的种群的基础,各重要湿地与水鸟点调查人员都能得到水鸟基本知识的培训和交流。亚洲水鸟普查数据汇集、出版,并散发至所有参与人员及相关机构,间接提高了湿地的保护水平。
由于湿地国际这样的绿色组织和当地林业等部门的努力,湿地生态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8年寒冬时节,保定市涞水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拒马河畔,不时可以看到灰鹤,鸳鸯、黑鹳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一些不知名的鸟类,为冬季平静的野三坡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当地村民介绍,近几年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野生鸟类来此栖息觅食,而像今年成
群的黑鹳在拒鸟河栖息、觅食,往年很少见到。
环境教育意味着未来
湿地国际非常重视开展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活动,亚洲湿地周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项。亚洲湿地周是一个地区性的意识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对湿地价值与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的兴趣与理解,提高青少年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强东北亚地区湿地教育的信息交流,建立远东湿地教育网络。自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日本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由日本湿地与人间研究会、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汉城大学和釜山大学分别在日本的习志野市、韩国釜山和中国大丰成功地举办了“中日韩亚洲湿地周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亚洲湿地周”庆祝活动期间,还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依托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实验学校,对探索我国的湿地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意义,并为建立东北亚地区环境教育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在日本地球环境基金(JFGE)的资助下,湿地国际一办事处,日本湿地与人间研究会和湿地韩国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在东亚一澳大利西亚水鳥迁飞路线上的亚洲国家中推广湿地学校网络”项目。该项目旨在把湿地学校网络沿着东亚一澳大利亚水鸟迁飞路线,在更多的国家推广,并计划将项目地点进一步扩大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湿地学校网络中来。这个网络使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青少年湿地保护的意识。同时,项目的重点还从学生转向教师,对湿地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使老师掌握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方法,将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她目睹了自然、生命变迁的同时,也见证了文明、历史的演变。她打开了艺术大门,是鲜活丰富的文化,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她还产生了诸多的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以及秀丽的景观,令人心驰神往,蕴藏了无穷的欢乐,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增长了人类的知识和阅历。从数千年前的洞穴壁画,到大量的音乐片段,以及众多的电影、文学作品无不表现出湿地对文化的一系列影响。”正如湿地国际的口号中所说的:“湿地连接你和我”,当然也连接着我们生活着的这代人和未来的一代甚至几代人。
张掖国家湿地资源生态开发研究 篇12
1 张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受限于区位劣势、经济发展水平、人才资源匮乏等因素, 张掖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待解决和改善。
(1) 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依据ARGGIS软件分析黑河流域生态敏感各分项指标, 空间叠加后可知河西走廊平原地区 (张掖市——高台县一线) 处于生态较敏感区 (部分地区为低敏感区) , 说明一旦遭到破坏系统自身修复能力较差。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湿地公园周边滨河新区的规划建设,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生活及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周边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及无组织污水排放, 导致水位下降, 从而降低湿地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加剧沙漠化和盐碱化趋势。同时, 由于农业灌溉的需求, 修建的大量深地基高标准混凝土农业灌溉设施, 成了自然河流与沼泽湿地水体之间的隔水墙, 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成份的变化和功能的下降, 因此今后湿地开发应该重点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
(2) 基础服务设施匮乏。由于张掖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 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通达性较差, 例如通往园区的公交车辆较少到淡季尤为显著, 这与游客较少需求量较小有关, 但是交通运力不提高, 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必然呈逐渐下降趋势。除公共交通外, 园区基本的服务设施相对匮乏例如, 宾馆、饭店、卫生间、停车场等, 旺季时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最终拉低旅游区整体印象分值。
(3) 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湿地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都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但湿地生态系统却十分脆弱, 自我恢复能力较差, 湿地资源的保护涉及面多层次广, 一方面没有专管部门, 由于保护工作涉及多部门, 各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各取所需, 无法做到统一的规划开发, 而出现问题时又难以协商解决, 利益矛盾尖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 相应的法律不够完善, 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缺乏定量的判别标准。
(4) 旅游产品单一化, 宣传策略不新颖。张掖自古有“金张掖”之美誉,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貌, 同时历史底蕴悠久, 民族特色突出, 拥有如此多的人文自然资源却没有将其融入旅游产品之内, 多数以自然景观的体验为主, 加之没有一套较好的宣传营销策略, 网络及影视宣传较少例如随意在网上键入关键字相关的旅游攻略及景点介绍较少,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景区在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地位。
2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策略
为了实现张掖国家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湿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特点和经济开发需要, 设计了张掖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策略。
2.1 初期生态保护局部区域观赏开发为主
依据张掖市整体经济及人口现状, 初期开发应以生态保护及生态修复为主。划定保护区, 严禁在生态恢复区以任何形式进行开发活动;采用分批次观光的形式来控制游客密度, 达到对游客实行分区管理的效果, 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 按照分类送至保护区外指定的垃圾处理点进行处理。除保护之外注重生态修复, 通过种植耐寒耐旱植被、市域内企业节能减排、农业种植采用滴灌形式等, 逐步恢复湿地调节系统。
2.2 中期参与型生态旅游开发
由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郊东北部, 周边区域均为农田, 是开展各种有利于湿地生态旅游活动的极佳场地, 为了展现当地旅游特色, 可开发多种具有当地特色及历史特色的旅游线路, 近处如发掘奇妙的山水组合、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 远处探秘宁静壮美的民族村落, 寻找丝绸之路印记, 追踪生命之美。还可依托当地特色产品开展各类节日庆典, 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也可提升知名度。除了特色项目之外, 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项目如垂钓和品尝美味佳肴、采摘活动, 让游客体验亲近自然的喜悦。
2.3 科研型生态旅游模式共同进行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着重将湿地科研监测列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 建立流动检测站点监测记录湿地保护区的基础数据库, 基于此后期可以通过在国内国际开办学术研讨会, 一方面集思广益获取关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宣传当地旅游特色, 增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国内及国际影响力。
2.4后期发展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应该在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了减少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可以从建设绿色生态酒店及生态旅游交通两个方面入手。生态酒店的建设中可开展“低碳星级酒店”评选活动, 不仅能解决酒店饭店质量和数量问题, 也能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能源的推广。生态交通方式可采用园区内提供环保观光车、旅游电瓶车、蓄力车、特色自行车等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替代机动车, 该方式可以缓解内部交通停车问题, 同时还能增强旅游项目趣味性。
2.5不断完善湿地生态旅游立法制度及对游客宣传教育
一方面对游客不文明行可为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为主, 若教育结果不好可建立全国游客信誉档案的方式根据程度高低进行最低提高门票价格最高禁入的惩罚;另一方面对企业可以从奖与惩并举入手, 邻近湿地地区可参考碳排放交易方式, 先计算出该地区环境可容纳碳总量, 结合各企业预计产量, 分析出各企业碳可排放量, 制定规则, 对低于排放标准的或者采用节能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及财政优惠, 超出的企业以金钱购买超出部分, 这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 又为湿地保护提供经费来源。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