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精选12篇)
国家湿地公园 篇1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生存条件,是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近30年来,湿地退化和消失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2]。
1 基本概况
规划中的河南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座落于河南省鹤壁市北部淇河的中下游河段,属河南鹤壁市辖区。位置介于东经114º10´35"~114º13´24",北纬35º48´02"~35º45´20"之间,南北跨度5.0 km,东西4.3 km。规划区面积332.51 hm2,其中湿地面积270.76 hm2,湿地率81.43%[3]。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我国中部,太行山地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多样,温泉较多,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是湿地动、植物理想的生长场所,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淇河由巍峨的太行山地向东蜿蜒流入华北大平原,整个流域地形复杂,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该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曾为商、周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春秋时期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淇河两岸历史人文遗迹丰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湿地公园湿地特征典型,生态功能完备。淇河湿地公园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兼有山地河流和平原河流的特征,在淇河湿地中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公园沿岸河漫滩宽窄不一,从河中心到两岸,呈现出由水生生态系统逐渐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湿地水文过程显著,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湿地公园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湿地公园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淇河湿地公园地形复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水域风光。是各类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每年的鸟类迁徙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除此之外淇河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积淀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淇河三珍、古风陶艺等地方特色产品和鱼鹰捕鱼、民间社火等人文活动景观。各色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和价值[4]。
3 湿地公园的管理优势
3.1 湿地土地使用经营权、经营机构明确
规划区内土地权属明确,无争议。湿地公园建立后经营机构具有土地使用经营权(包括承包、委托经营管理协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为了加快淇河湿地公园建设,地方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的组织协调工作。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湿地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日常工作。
3.2 基础建设优势明显
2003年以来,地方政府已陆续完成了沿淇步道、观景平台和部分凉亭、长廊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利用河南省生态工程建设的契机,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和企业参与湿地公园的绿化工作,目前规划区内已栽有不同种类的乔、灌、草、花,绿化格局初具规模[5]。
3.3 有力的资金保障和优秀的人才储备
鹤壁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省17个城市中综合增长竞争力全省排名第1,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其他多项进入前10,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经营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湿地公园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发挥。尤其在近几年的生态园林、文化旅游等行业建设中,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管理支持。
3.4 政府重视,多方位宣传
地方政府重视淇河湿地保护开发工作,为此专门成立淇河综合开发指挥部,从政府到机关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淇河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体系,为淇河湿地的保护开发工作提供了保障。在综合开发中,地方组织机构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邀请清华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淇河保护与综合开发进行高标准的规划,为淇河湿地公园综合开发的高标准、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在对外宣传方面,开发和组织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互补性的特色产品,提供互补性的人性化服务,举办宣传活动、共同参加旅游展销会,共同设计散发旅游宣传品,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宣传旅游产品和景区(点)的介绍;实行与相关企业的联合经营及建立旅行社联合体,共同培育名牌产品,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扩大品牌宣传,实现品牌效应。
3.5 区位及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河南省北部,周边有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石武铁路客运专线、107国道、省道S221、S222和新老城区连接线快速通道等干线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全市以淇滨新区为中心已经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目前,正在修建的石家庄至武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经过鹤壁,晋中南铁路通道、鹤辉高速公路正在推进,届时将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大交通格局,从北京到鹤壁的行程只有1.5个小时,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有利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湿地公园参观游玩[6]。
目前全市数字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万余门,数据数字通信网已并入国际互联网并建立了鹤壁信息计算机平台。邮政通信实现了全球速递和计算机网络化,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化数字信息传输网络。使淇河湿地公园全部处于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区,游客对外联系十分方便。
4 湿地公园建设的不利因素
洪涝灾害:湿地公园80%以上的区域在河流行洪时将被淹没,对项目选择、布局、建设等方面限制较多。
滩涂开垦:湿地公园大部分滩涂已经被开垦,自然植被被农作物和人工林替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自然景观比较单调。
面源污染:两岸农田、村庄较多,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等形成面源污染,对湿地公园的水质有一定影响。
人为干扰:湿地公园是以河流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内部生态系统脆弱,外围缺少天然屏障,缓冲空间较小。加之,周边村庄多,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对湿地公园动植物栖息地有较大干扰。
5 湿地公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5.1 湿地公园目前的机遇
5.1.1 国家重视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保护在国际上已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我国也早在2004年已明确指出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扩大湿地面积和加强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给予地方湿地保护以政策性支持,全省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在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5.1.2 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湿地公园
鹤壁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数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却急转直下,为此,近年来,地方政府确立了“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先后实施林业生态、城市园林绿化等绿化工程,并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为建设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吸引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淇河湿地公园地处鹤壁市城郊结合部,拥有典型的湿地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景观,建设湿地公园正当其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机会,也可以极大满足群众近年来对户外活动和森林游憩的需求,从而完成地方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5.2 湿地公园面临的挑战
5.2.1 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即,规划区内私搭乱建、乱采滥捕、毁绿排污等一些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现有的规范性文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打击遏制了这种行为,但却没能对这些危及湿地公园建设的违法行为定罪量刑,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因此,地方立法机构有必要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保障性的法规,以保证湿地公园建设期及以后发展过程中湿地执法的顺利进行。
5.2.2 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各级的协同努力
地方政府只有开拓新的思路和激励措施,引导当地群众采取不会危及湿地公园建设的生活方式,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找到湿地公园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对于湿地公园建设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5.2.3 湿地公园水质净化需较长时间
水质污染直接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制约湿地公园的发展。地方政府已针对湿地公园水体污染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治与防治措施。比如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和改良化肥农药,来严格控制周围农业区面源污染;通过微生物和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水质净化。然而水质污染的净化将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措施能否适应于未来湿地公园的发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值得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白丽萍,李影,兰旭,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9(1):72-84.
[2]杨云峰.湿地的概念和城市湿地公园设计[J].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10(2):395-398.
[3]罗辉.基于生态旅游的湖滨湿地公园规划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30-35.
[4]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5]张秀华,郭春景,谢争争,等.基于生态旅游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发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园林,2008(12):27-31.
[6]刘滨谊,魏怡.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林,2006(4):8-13.
国家湿地公园 篇2
太和县发改委副主任张振宇介绍,2014年可以说是太和县的大建设年,相关部门提前谋划了113个项目,项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成立十大建设指挥部,确保项目开工建设。至2014年底,全县实际开工项目数超过谋划的项目数,全县新开工重点项目157个,项目总投资280.1亿元。
组织近6000人看变化
“为了让大家看到新变化,总结经验,也为了谋划2015年的发展,太和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月25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报告、看变化、议发展’活动。”张振宇介绍,这次活动要求全县各乡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县直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部参与进来,共有近6000人,要求他们学习县委十届六次全会工作报告,在看变化后谋划2015年的更好发展。
国家湿地公园 篇3
关键词:湿地保护与恢复;管理对策;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1-0050-04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建设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罗田、浠水三县境内的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一座国家湿地公园,更是浠水、罗田、蕲春三县的生命之泉,是典型的库塘湿地。
1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重要作用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黄冈市东北部,长江北岸支流浠水河中游,大别山的南麓。湿地公园范围包括白莲河水库及周边生态公益林,规划用地面积6 65375 hm2,湿地面积4 58532 hm2,湿地率为6891%,为典型的库塘型湿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6′4140″~115°39′5190″;北纬30°33′4541″~30°44′3319″;南北跨越195 km,东西跨越21 km,海拔跨度95~260 m。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处位于罗田县、浠水县、英山县三县交汇处。交通便利,318国道、201省道贯穿全境,公路与水路运输十分便捷,铁路、公路和水上航道已形成网络。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区位优越。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1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原植物基因库”
湿地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素有“中原植物基因库”之称,是著名的“板栗之乡”、“兰花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茶叶之乡”。
1.2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水源地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质优良,是黄冈市浠水县等县的饮用水源地,不仅供应近50万公顷农田的灌溉用水,供应华中电网调峰发电用水,还要为黄冈市80万人提供生活饮用水和为工业生产提供用水。白莲河湿地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安全,关系到80万下游人民的生存安危,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防洪保安重要屏障
发挥库塘湿地的调洪蓄水功能,在特大洪水年通过错峰,滞洪为长江防汛减轻了压力,确保了水库下游浠水县城及几个乡镇30万人口和193万公顷农田,以及京九铁路、黄黄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柳界公路、江北一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大量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
1.4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休闲、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水面多样的浮水和挺水植物,以及鸟类和鱼类,及其邻近区域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文化资源、禅宗文化资源、大别山民俗文化资源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湿地以其自身独特特点,充满大自然的灵韵,使人心静神宁,正好满足了居民心理需求,成为休闲、养性的好场所。
2白莲河湿地公园建设主要矛盾
2.1水面分割,管理无序
自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无序发展,经统计,以白莲河公园有网箱11 323口,网栏库汊1 156处,土拦库汊621处,拦河大毫229放。白莲河湿地水面分割,拦河大毫、有害设施横亘水面,沿湖边及湖区一级支流、叉沟叉河拦河筑坝,坝堤连环,坝内筑坝,养殖户各自占据水面。由于水面分割、隔绝,白莲河湿地野生鱼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洄游通道人为阻断,繁衍生息的能力大为降低,有些野生鱼类面临灭绝。
2.2水体严重污染,水质恶化
白莲河湿地公园涉及英山、罗田、浠水三县、9个乡(镇、区),近10万居民,大部分城乡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库,加上工、农业生产活动加重水体污染,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主要是: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据统计,白莲河湿地公园周边500 m范围内有畜禽养殖场共计280家,这些畜禽养殖场大多数没有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设施未达标,产生的污水、粪便直接排放湖里。二是工业生产污染。湿地公园周边石材开采矿山 3座,石材加工企业42家,污染严重工业企业 3家。三是水产养殖污染。据统计,白莲河湿地公园全域网箱、网栏库汊、土拦库汊养殖业主投肥、投饵、投药进行养殖,据估算,每天直接倒入水库的畜禽粪便约150 t。另外还有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垃圾污染、河道无序采砂和乱填乱占污染。
3白莲河湿地建设保护与恢复对策
为了保护水质,实现“管理有序、运行安全、生态良好、效益巨大”的发展目标。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手段,先后出台了一个决定,两个通知,三个实施方案,市级投资15亿元进行水面综合整治,进行湿地保护和自我修复建设。
3.1全面开展网箱、网栏库汊清理退出
采取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办法,逐一组织重点村的水面有害业务进行强制拆除。截止日前,已全面完成10 488口网箱、930处网栏库汊、400多处土拦库汊、与649户养殖户签订退出协议。
3.2全面开展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整治
从2014年12月9日起,由市政府办牵头,市环保局、市畜牧局、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办参与,到目前为止,白莲河水库1049 m以下94家畜禽养殖场已经退出或停养,1049 m以上确保达标排放。
3.3全面开展库区周边石材开采企业、加工企业清理,开展重污染企业污染治理
nlc202309040339
黄冈市政府牵头,组织各县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制定出《关于加快推进白莲河库区周边矿山及石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度实施方案》,国土局已经启动了针对石材整治的“四清”专项行动(清行政许可、清欠缴税费、清履约合同、清配套经营违规)。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了拉闸断电措施路、下达了拉闸断电通知和下达关停通知。关停2家矿山开采企业、3家石材加工厂以及2家碎石场,重污染企业整治达标1家。
3.4全面开展库区乱填滥占违规建设开发整治
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积极主动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目前已完成12处整治任务。其中罗田县2家,英山县10家。还有2处正在整治。
3.5全面开展库区周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
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班针对白莲河水库库区周边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制定实施方案,完成了垃圾运输车辆添置和调剂工作;启动了垃圾转运站建设前期规划工作。
3.6打捞水葫芦,清洁湖水面
制定并实施打捞方案。一是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发动村民进行打捞,二是白莲河工程管理局投资150多万元购置二台打捞机具,组成80人专班,分成四组,分别由局党委成员任组长,对库水面进行常态化的打捞,确保库水面清洁干净。到目前,库区水葫芦泛滥情况已得到遏制,处于基本可控状态。市县联动,综合施治,如今的白莲河湿地,水面清洁,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一派迷人景象。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白莲河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景观的合理性,还有效的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了白莲河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如今的白莲河湿地,水面清洁,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一派迷人景象。创造了一个集休闲、游憩、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形成一个有利于加强大别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加快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学雷.湖北湿地保护与管理实践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王蓉.论湿地与水资源保护[C].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2003.
(责任编辑:唐 岚)
国家湿地公园 篇4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昌源河为纽带, 连接子洪水库、九沟等库塘、风景区的一块长条形湿地,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祁县中部, 总面积892.30hm2, 属汾河水系, 其昌源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 为祁县境内最大河流, 流域面积1011.16km2, 其中祁县境内714.96km2。2011年成为山西的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 (试点) 。
1.1 公园建设的现状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是山西省的重点项目, 也是祁县一轴两区大县城规划战略的生态轴心线, 公园位于祁县县城东部, 乔家大院西部, 由北往南河道总长36km, 规划总投资4.8亿元, 总面积948hm2。2011年以来, 重点对湿地利用区和湿地恢复区进行了建设, 截至目前完成了利用区30万m2的绿化、亮化和美化, 根据地形完成了4条拦水坝的建设, 水域面积增加100hm2。乔家大院以及县城至湿地公园的14km旅游专线已经完成, 从恢复重建区通往湿地公园终点的23km旅游线路也已经完成, 围绕湿地公园昌源河两侧坝堰路修建的20km旅游线路已经开始清表。湿地公园旅游道路基本贯通。
1.2 公园建设的资金来源
要搞好公园的建设, 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 除了国家林业局对湿地公园直接的建设资金投入外, 该县整合了县水务、林业、住建、交通、园林等相关单位的工程建设资金, 多方筹措, 加上县级资金的大力扶持, 目前完成投资3.8亿元。此外为填补湿地公园建设的资金缺口, 该县积极争取到了法国开发署 (AFD) 的贷款用于湿地的保护、恢复、科研、监测等。
2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
2.1 公园管理的组织形式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林业、水务为主导, 其他单位参与的模式进行建设的, 为搞好湿地公园的统筹协调和建设, 成立了以副县级领导担任主任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所有涉及到的单位都成为管委会的成员单位,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公园的远景发展和整体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2.2 公园管理采取的办法
在湿地公园的具体管理过程中, 目前, 湿地公园采用建成一片、移交一片、管理一片的办法, 主要由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进行建设, 由园林局进行管理、完善和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 山西昌源河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设为处级单位, 目前已上报至省编委会, 现在的工程部、管理部、科教部和办公室由相关各局的局长兼任以便于工程业务的开展。
2.3 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湿地公园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
(1) 沿线居民的垃圾处理问题。湿地公园河道沿线居民产生的垃圾等废物, 每个村都有固定的垃圾回收、清运地点, 但有些人口较多的村, 在这些点的设置上还没有达到需求, 有的是传统习惯问题, 由于沿河便利, 多少年来河道里也没有水, 很多垃圾都是村民习惯于就近倾倒在河道里, 或者是河道两侧, 有的离主干公路较近, 一些建筑垃圾也倾倒在河道两侧, 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陋习。
(2) 沿河挖沙的问题。多少年来, 群众已经习惯了在河道内挖沙用于建筑, 一是有这方面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利益的驱使, 通过贩卖河沙产生利润, 在打击私挖、滥采河沙方面, 河道两侧坝堰范围15m内为水务局的管辖范围, 15m外为国土局的管辖范围。两个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来打击, 但处罚只能是暂扣工程车辆、罚款等方式来进行, 效果不是很好, 许多地段出现了挖沙产生的大坑, 对河岸护堤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
(3) 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和沿线群众短期利益的冲突。这个问题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能从湿地公园的建设中看到自己最直接的利益。但随着公园建设的深入, 村民盖房时挖不到河沙, 整修坝堰路也对他们的交通出行造成一定影响, 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树木也不让随意砍伐, 造成了短期内湿地公园建设与群众短期利益的矛盾冲突。
3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思考
3.1 解决湿地管理中存在问题
在环境治理方面, 县政府组织环卫、林业、水务各单位打过两次大的垃圾攻艰战, 由环卫组织清运河道两侧垃圾, 水务局负责把挖沙的坑填平, 林业负责绿化, 把能种树的地方都种上卫茅、丁香、条桧等小灌木。特别是在垃圾倾倒严重的地段, 还雇佣本村村民进行蹲守看护, 成效显著。
在对待沿河挖沙的问题上, 通过修建的拦水坝, 水域面积不断增大, 使可供挖沙的作业面越来越小。由政府主导, 开展由湿地管委会、水务、国土、公安参与的专项整治行动, 另一方面要摸索有序引导采沙的办法, 取得乡村的配合和支持,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引进巡护监测网络建设, 保证成果, 扩大战果, 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湿地建设管理与群众利益的契合点在哪里, 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工程, 从长远来看可以对保护昌源河及其沿线两侧生态产生积极深远的意义, 但是湿地公园的建设必须有沿岸居民的参与, 结合他们致富的需求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 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政府目前不断扶持湿地公园周边村的农家乐发展, 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个人树木划为地方公益林, 以每年500元作为公益林补偿费用。对利用区周边的村积极聘请专家编制整村的旅游发展规划。在下一步湿地公园的旅游发展上, 随着人流量的加大, 可以建设一些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无公害瓜果采摘园等。还可以结合各村特色, 扶持丘陵地区各村的果业发展、山区原生态的体验等。
3.2 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随着水域面积的不断扩大, 水生植物的不断增多, 区域生态逐渐好转, 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自公园开始建设以来的4年上升11m, 2013年26只小天鹅在利用区栖息, 5只黑鹳在恢复区嬉戏, 特别是在九沟利用区, 数百只绿头鸭、绿翅鸭和苍鹭在这里栖息、觅食。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尚处在实践和探索阶段。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昌源河湿地综合保护后续工程建设, 进一步做好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4篇大文章, 努力打造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昌源河模式”。公园的建设将对在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摘要:指出了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上, 具有多种独特功能,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同时, 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以昌源河湿地为例, 探讨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喻甦, 李矿明, 徐志高, 等.山西昌源河湿地评价及保护利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 (4) :42~45.
[2]邹建荣.浅谈引导湿地区域农户参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思路和建议[C]//甘肃省科协.甘肃省2009科协年会论文集.张掖:甘肃省科协, 2009:222~224.
[3]崔丽娟, 王义飞, 张曼胤, 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9 (2) .
[4]崔丽娟, 斯蒂芬·艾思龙.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国办发[2004]50号) [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 2004.
[6]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2005]118号) [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05.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篇5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
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
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
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让大自然和大城市亲密接触,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彩云湖畔桃花源,幽谷浅池翠衣衫。
春来时节桃花艳,似有彩云绕山间。
炊烟轻逸犬声至,箐草长游落瑛畔。
国家湿地公园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三)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六)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第八条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国家林业局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国家林业局在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九条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对验收不合格的,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十条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湿地名+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国家林业局审批。
第十四条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
(二)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三)商品性采伐林木。
(四)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第十九条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 篇7
1.1湿地类型和分布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类型相对多样。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参照河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运河(输水河)4大湿地型。
1.1.1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两个湿地型。
永久性河流指白河及其支流以及鸭河口水库汇水支流;洪泛平原湿地主要指白河洲滩湿地。
1.1.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库塘和运河两个湿地型。
库塘主要是指鸭河口水库;运河(输水河)主要指鸭河口水库的溢洪道。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较大水量的永久性河流和宽阔水面的库塘湿地为主体、以洪泛平原湿地和运河(输水河)为补充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河南省和我国中原地区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1.2湿地面积
据实地调查和内业制图,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为17 276.2 hm2,其中湿地总面积为13 076.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7%。其中, (1)河流湿地面积为2 897.8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2.2%,占土地总面积的16.8%;(2)人工湿地面积为10 178.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7.8%,占土地总面积的58.9%。其中,人工湿地中库塘占主体。
因此,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人工库塘、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为主,三者面积占湿地公园内湿地总面积的99.9%,占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的75.6%。
2湿地生物多样性
2.1植物资源
根据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1980)中“中国植被区划图”,以及《河南省植被》的划分,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淮阳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岗栎、马尾松林区。该区位于伏牛山南部低山丘陵萌生栎类植被片,地势平缓、土壤深厚、气候温和。山地乔木层主要分布有栓皮栎群落、短柄抱群落、锐齿槲栎群落、化香群落等。灌木主要有黄栌群落、荆条群落、 酸枣群落、胡枝子群落。草本植被主要由芒、孔颖草、隐子草、荩草、蒿类等优势种类组成。河滩地和浅水湿地沼泽分布有香蒲群落、芦苇群落、水蓼群落、水苦荬群落、酸模等群落。水域分布有狐尾藻群落、菹草群落和黑藻群落。栽培的人工植被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红薯、豆类、棉花、芝麻、 油菜等农作物及苹果、梨、桃、核桃、葡萄等果树; 在村旁、路边、河堤、渠岸还栽有欧杨、旱柳、泡桐、刺槐、榆等以及淡竹、刚竹、桂竹等竹类。
根据调查,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维管植物122科、438属、9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4科、23属、43种。裸子植物有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03科、409属、846种。
根据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发布实施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结合实地调查统计,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即: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即: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 乌苏里狐 尾藻Myriophyllum ussuriense、野菱Trapa incise、野大豆Glycine soja、莲Nelumbo nucifera、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注:湿地分类系统采用《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2.2湿地动物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已查明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29目72科256种。其中,鱼纲5目11科56种,以鲤形目为主;两栖纲1目3科7种,以蛙科为主;爬行纲2目7科18种,以游蛇科为主;鸟纲16目43科156种,以雀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哺乳纲5目8科19种,以鼠科和鼬科为主。
同时,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众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是黑鹳C.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秃鹫Aegypinus monachu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分别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鹗Pandion haliaetus、苍鹰Accipiter gentillis、雀鹰A.nisus、 松雀鹰A.virgatus、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buteo、白尾鹞Circus cyaneus、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 燕隼Falco subbuteo 、 红隼F.tinnunculus、红角鸮Otus sunia、领角鸮O.lettia、 雕鸮Bubu 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flammeu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和青鼬Martes flavigula;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两栖动物及鸟类和兽类达154种(详见动物专题)。
3湿地景观资源
3.1水域景观
婀娜多姿的白河婉转于南召和南阳市之间,水质清澈,就像一条祥龙急于奔腾下游,急切想投入汉江怀抱当中;鸭河口水库更像一条龙卧榻在白河中间,宽阔的水面、清澈的水质给人一种大气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小岛镶嵌在人工湖泊中,如同珠玉散落玉盘,造就了一千多个库汊,形成湖中有湖, 山外有山,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奇景。同时,还有白河河畔和洲滩中的浅水区和洪泛平原湿地、是众多水禽栖息的理想场所。
3.2地文景观
在烟波浩淼的湖水之中,大小山峰层峦叠嶂, 高低连绵,形态各异。同时,还有湖中多个岛屿、 大量的库汊、库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白河两岸的人林长势良好,与白河构筑了婉转的生态廊道。
3.3生物景观
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地位突出,资源禀赋条件好,较好的生境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生物资源丰富。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给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尽管遭到了一定的人为破坏,但仍一年四季景色怡人,可以提供人们鸟类观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的旅游观光项目。
3.4天象与气候景观
落日时分,鸭河口水库波光粼粼,夕阳西下, 可以体验夕阳下满载收获的渔船归港;屹立于鸭河口水库大坝上,观看水汽烟云;鸭河口水库中的湖水躺卧群山当中,如遇上湖面上淡淡薄雾,两岸美丽景色带着些许朦胧。日落时分,大河落日的景观让人震撼,游客也可一边观赏落日,一边欣赏湖面水鸟低飞,如美丽恬静的少女仰面赏月,漾起一圈圈涟漪,羞涩离去,景色醉人。
摘要:南阳市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白河上游,是南阳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阳城市居民的生态命脉,也是白河下游1 400 km2农田的灌溉水源。为切实了解白河上游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我们组织科研人员,对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现有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的生态监测奠定基础。
国家湿地公园 篇8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2]。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肩负着滨海湿地生态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海岸线生态安全的重任。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进行综合调查,深入分析了湿地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功能。
2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地处北纬21°23′17″~21°28′54″,东经109°9′23″~109°13′59″。包括鲤鱼地水库及其周边部分缓冲区域,园博园水系,冯家江及其沿岸50~200m缓冲区域,冯家江入海口至大冠沙海堤沿岸红树林以及浅海区域,总面积2009.8hm2。湿地公园主要以鲤鱼地水库、冯家江以及完整的潮间带红树林为主体,是典型的南部沿海“库塘-河流-近海”复合生态系统。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秋夏相连,长夏无冬,夏无酷暑,气候宜人[3],是鱼类和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和栖息地。
3 湿地公园湿地资源
3.1 湿地类型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湿地分类系统[4],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可以分为: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和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红树林、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场8个湿地型[5]。
3.2 湿地结构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1827.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9%。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为1647.4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0.2%;河流湿地面积为3.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2%;人工湿地面积为176.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6%。各湿地型面积详见表1。
3.3 湿地公园资源构成
3.3.1 湿地水资源
湿地公园内的水包括鲤鱼地水库淡水区、冯家江咸淡水区、滨海咸水区。鲤鱼地水库库容为5×106m3主要由地下水、降水、明渠补给,冯家江连接水库与滨海为沿海独流入海河流,集雨面积62km2,长21.6km,河流形态自然。滨海水区面积为1500hm2属于咸水区滩涂,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和滨海动植物群落。
3.3.2 湿地植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72种,隶属于478属、137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8属、11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26科、467属、658种,以菊科、禾本科、桑科、红树科、莎草科、蓼科为优势科。这些优势科以热带性科、属较多,亚热带成分较少。同时,植被组成成分上反映了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
3.3.3 湿地动物资源
公园内现已发现的野生动物共计275种,隶属于46目106科180属。其中大型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14目33科47属。鱼类有9目21科28属31种;两栖动物有6种,隶属于1目5科5属;爬行动物有12种,隶属于2目6科12属;鸟类有1151种,隶属15目36科80属;哺乳动物有9种,隶属于5目5科8属。其中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40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共计17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86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38种。
3.3.4 湿地景观资源
湿地公园内景观资源丰富以自然景观为胜,是集红树林、滩涂、海岸、河口、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特色湿地景观地。这里沙白滩净、红树抚浪、渔舟唱晚、白鹭翔天,无处不散发着自然、恬静、生态的气息。
3.3.5 湿地文化资源
北海地处广西南端,历史悠久,在汉武帝时期开埠设郡开通了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经过两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有突出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有珍珠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海上丝路文化等。
4 湿地公园面临的威胁
4.1 盲目围垦
近几十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对湿地公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然红树林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面积逐年萎缩。20世纪80年代随着海滨地区人工养殖的兴起,这里很多地方被围垦筑塘搞起了人工养殖。大片红树林遭到人为破坏,成为了红树林湿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2 城市发展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本在城市边缘,近年来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压缩湿地空间,原冯家江两岸宽阔的缓冲区,目前已经压缩为50~200m的狭长地带。此外公园内多处土地划拨出用于城市建设,湿地面积的缩小直接影响到湿地生物空间,必然会造成物种间生态挤压,破坏物种间的结构平衡,危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甚至是物种灭绝的生态灾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3 污染严重
湿地公园面临的污染来源于城市污水和农业种植、养殖污水,特别是养殖污染。人工养殖发展过快,高位池养虾过于集中,放养密度过高,养殖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排入河海,引起海水的富营养化,加重了海区污染。从而直接导致一些水生动物的死亡,水生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堪忧,并使一些有害物种的耐性增高、数量增多,最后造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
4.4 人为活动的干扰
湿地公园区域较为开放,可进入性强。周边村民生态意识淡薄,抢占滩涂毁林搞养殖、旅游现象时有发生。以及游客在公园内搭建帐篷、烧烤、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存在。这些人为干扰破坏了湿地生态资源及生物栖息地,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湿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制度建设,使湿地公园保护有法可依
以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对毁林挖塘养殖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严厉打击,实行依法治园,保障湿地公园实现其建设目标[6]。
5.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湿地保护认识
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湿地生态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充分认识湿地生态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经济建设应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大对建立湿地教育基地的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公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5.3 科学开展养殖,大力推崇生态养殖模式
一是要搞好沿岸海水养殖规划。由环保局、海洋局、国土环境资源局等部门参加,按照自治区海洋局的意见进行实地勘测,合理编制完善我市的沿岸海水养殖规划,确保沿岸海水养殖上项目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二是在养殖开发利用方面,可根据红树林自然地形基围,不砍伐红树林,不挖塘,围间潮水涨落正常,投苗数量适当,控制药物使用量。三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4 科学规划,保障湿地生态空间
相关部门或单位在编制涉及湿地公园区域范围的规划时,应当征求多方意见,科学论证。在湿地范围内的项目必须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湿地公园建设的相关要求,并按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海洋、住建、环保等方面的法定程序报批。以充分保护滨海生物的栖息地,保障湿地生态空间,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5.5 建立湿地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要将湿地保护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湿地监测、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湿地也是稀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而且目前无偿征占用湿地特别是自然湿地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保护湿地而付出代价的群众又未得到补偿。为保护珍稀的湿地资源和湿地权利人的利益,基于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多功能性和候鸟的迁徙性,政府应尽快建立湿地恢复费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予以优先支持。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了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以期为北海滨海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北海
参考文献
[1]周燕,赵聪蛟,余骏,等.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16~121.
[2]郭安红,王兰宁,李凤霞.三江源区湿地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6):743~755.
[3]李惠强.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浅析[J].广西林业科技.2011,40(3):230~231.
[4]陈佑德.贵阳阿哈水库及流域水污染现状原因和综合治理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11~14.
[5]王广军,唐筱洁,李惠强.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市场.2014,(37):144~147.
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分析 篇9
湿地公园作为1 种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形式, 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山东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正是为了进一步维护昌邑滨海湿地生态功能, 改善昌邑市整体生态环境而筹建的。
1 山东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筹建中的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北部, 西与寒亭毗邻, 东与下营镇相连, 南至大莱龙铁路, 北临渤海莱州湾南岸, 地跨龙池、柳疃两镇。坐标E119° 14'24" ~ 119° 30'01", N36° 58'05" ~ 37° 10'03", 南北跨度22.01km, 东西20.80km, 面积172.69km2。
湿地公园内北有天然柽柳林、潮间盐水沼泽等湿地景观作为亮点, 南有流青园、苗圃基地等人造生态景观与之呼应, 同时又有潍河、虞河与堤河将其连为一体, 形成了独具特色、布局合理、丰富多样的景观长图, 综合了滨海、河流及河口、生态森林等景观, 展露着磅礴、灵秀、清新、静雅之神态。
2 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分析
湿地是1 种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多样、服务价值巨大, 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疏通水系, 养殖水净化及循环利用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 河流湿地生境保护与恢复, 营建湿地岛和潍河湖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的建设实施, 不仅使湿地水质、水源和水岸得到保护, 而且天然柽柳林、潮间盐水沼泽、河流及河口等生境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湿地的生态功能得以发挥。
2.1抵御风暴潮、海水入侵及海岸侵蚀
湿地公园所在莱州湾南岸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经济发展区。近年来, 由于地下水过量超采、大量修建养虾池、盐田开发, 造成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区风暴潮灾的频繁发生, 海水入侵及海岸侵蚀灾害严重化。目前昌邑海咸水侵染总面积达42.0km2, 侵染区耕地3200hm2。
天然柽柳林、潮间盐水沼泽、河流及河口湿地具有抵御风暴潮、海水入侵及海岸侵蚀等的生态功能。天然柽柳林对风暴潮及其引起的巨浪有显著的消能作用, 它能使海潮对海岸的侵蚀大为减小, 有效地保护海岸免遭风暴及风暴潮的破坏, 起着保滩护岸的作用。而潍河、虞河及堤河等河流湿地则能够有效地缓解海水入侵等问题。在自然状态下, 河流入海径流不受人为干扰, 河流淡水与海洋咸水保持自然平衡, 沿海地带地下水位自陆地向海洋倾斜, 陆地地下水向海洋排泄, 从而防止了海水入侵。但是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 或者河流入海径流减少, 海水就会沿着河流向上扩展, 减少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因而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天然柽柳林, 保护潍河、虞河与堤河等河流及河口湿地对抵御风暴潮、海水入侵及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2.2调节水文与气候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水、均化径流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是天然的生物蓄水库。湿地水分蒸发可使附近区域的湿度增大, 降雨量增加, 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市区与气候条件稳定, 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量好影响。在相同降雨量和相同持续时间的情况下, 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地面径流要少得多, 而汇水时间较长, 这将会较少河川径流量, 降低洪水发生的可能性[5]。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区内生态环境较好, 拥有大面积潮间盐水沼泽、河流及河口湿地景观, 更有大片天然的柽柳林。天然柽柳林地处莱州湾畔的沙质海岸, 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柽柳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并且可以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 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2.3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昌邑滨海湿地公园地处渤海之滨的莱州湾南岸,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 气温适宜, 湿地种类多样, 大面积的天然柽柳林、潮间盐水沼泽、河流及河口湿地生境, 是湿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天堂。据调查, 区内有维管植物84 科、225 属、386 种 (含25变种、5 变型、3 亚种) , 其中蕨类植物门2 科, 3 属, 3 种;裸子植物门5 科, 8 属, 14 种 (含2 变种) ;被子植物门77 科, 214 属, 369 种 (含23 变种、5 变型) , 单子叶植物纲14 科, 55 属, 100 种 (含7 变种, 1 变型, 1 亚种) , 双子叶植物纲63 科, 159 属, 269 种 (含16 变种, 4 变型, 2 亚种) 。有野生动物10 门, 26 纲, 100 目, 420 科, 1551 种 (含亚种) , 涵盖了水生动物类、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类、兽类及陆生节肢动物类等。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 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7 种, 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55 种。
优越的自然环境, 决定了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化的典型特点。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作用。
2.4调控环境污染, 净化空气
湿地公园内部生态系统完整, 生态功能全面。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许多水生植物不仅具有抵御污水污染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对于污水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6]。昌邑湿地的天然柽柳林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涵养水源, 当含有污染物的污水流过湿地时, 流速减慢, 有利于污染物的沉淀和排除。湿地中的一些其他植物也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吸收, 进一步减少下游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流经湿地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 也可以被植物根系附近的好氧菌分解掉, 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 能够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并放出O2。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的功能, 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 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 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 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2.5优化城市景观格局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与公园的结合体, 不仅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空间, 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特性、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而建立的湿地公园可以完善城市景观系统,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赋予城市一定的文化特色。
昌邑滨海湿地内大面积、多样化的湿地类型, 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造就了该地丰富而又独特的湿地景观。规划区北部莱州湾南岸有天然柽柳林、潮间盐水沼泽等多种生态景观, 南部有流青园、苗圃基地等人造生态林景观, 同时又有潍河、虞河与堤河等河流及河口景观将南北景色串为一体。可见昌邑滨海湿地公园综合了滨海、河流及河口、生态森林景观, 形成了独具特色、布局合理、丰富多样的景观长图。它的存在优化了昌邑市景观格局, 同时也优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2.6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科普教育提供场所
昌邑滨海湿地公园位于莱州湾南岸, 湿地类型多样景观典型, 湿地环境优美。它提高了基础服务设施水平, 景点品位和旅游服务水平, 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要, 能使崇尚自然、陶冶情操的生态活动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公园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等价值, 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普基地, 面向大众游客以及特殊群体, 如学生、专业学会、研究机构等开放。湿地公园能够帮助游客了解湿地的相关性质和特点, 达到服务及教育的目的。由此, 能够引发相应的管理部门对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进行湿地科普教育, 能进一步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3 结论
昌邑滨海湿地公园内湿地类型多样, 有潮间盐水沼泽湿地、河流及河口湿地、人工湿地等, 完整而又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近几年, 昌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却给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如北部沿海盐田、水产养殖场多数靠湿地资源为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湿地公园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保存和改善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 保护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对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具有重大作用, 对国家生态安全、社会文明进步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itsch W J, Gosselink J G.Wetlands. (3 nd Edition) [M].New York, USA:Van Nostrand Reilihord, 2000.
[2]Larose S, Price J, et al.Rewetting of a cutover peatland[J].Hydrologic Assessment Wetlands, 1997, 17 (3) :416-424.
[3]Redfied G W.Ecological research for aquati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in South Florida[J].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0 (4) :900-1005.
[4]张钢, 赵晶.植物生态学指导下的湿地植物建设[J].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6) :674-679.
[5]张峰, 周维芝, 张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公益及可持续发展利用[J].地理科学, 2003, 23 (6) :674-679.
国家湿地公园 篇10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长广溪,游客满意度,发展对策
城市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近年在逐年递增。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游憩活动开发,提高城市湿地公园游客的满意度,是当前湿地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本文选题依据与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的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城市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现状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能在尽量不破坏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游客满意度,推动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采用建设部城建司颁布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导则中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即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
国外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研究,始于湿地与旅游的关系,已有久远的历史,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并同通过政策、立法等手段,有效促进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Bacon就对加勒比海的湿地旅游价值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湿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殊价值。Platt对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开展的湿地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认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需要科学的湿地信息管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等。1999年,Campbell等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景观生态学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结合起来,对美国达拉斯市弗尔公园泻湖等湿地公园的旅游和管理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在近年才提出城市湿地公园并兴建实施,因此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理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将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景区,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湿地公园游客的满意度方面的研究较少。
国内1997年才出现湿地生态旅游相关概念,此前我国对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甚少。从文献数量上看,近年来国内关于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论文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自2005年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了第一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山东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后,各省市更是积极申报,截至2011年12月,全国现已有4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内关于湿地公园旅游的文章相聚涌现,但主要集中在开发模式、生态环境容量及旅游中社区的参与模式等方面,而对城市湿地公园游客的行为特征及满意度研究较少。本文正是基于此,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探索能在尽量不破坏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的措施和策略。
二、研究区域、方法与数据来源
1. 研究区域。
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全国十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太湖新城西区,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长广溪,全长12.73 km,面宽约15~40 m,总规划面积625hm。它位于北亚热带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长广溪流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其对于城市水质改善、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环境保护和美化等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是无锡的一个开放式的生态景区。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奠定了论文的实践研究基础。笔者根据满意度理论中的五个维度:感知质量、顾客期望、感知价值、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来设计调查问卷,对问题的回答选项采用5级李克特态度测量量表法来设计选项,即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反应尺度设置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分值,从“非常不满意”(1分)到“很满意”(5分),中间另有三个选项,不满意(2分)、一般(3分)和满意(4分)。但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对问卷中的部分表述进行了调整,同时在问卷中增加了“游览的次数”、“出游的方式”、“旅游的动机”、“有待完善的服务”、“再次游览该景区的意愿”和“向他人推荐该景区的意向”六个问项。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出游方式、游览次数、了解此公园的途径、出游的动机、对景区的满意度及推荐和重游的意愿等。由于调查问卷的设计综合了其他城市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的共性,所以,该问卷数据的分析对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也有相应的借鉴意义。
3. 数据来源。
我们在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在调查过程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159份,有效问卷150份。
三、具体分析
1. 游客的分类
(1)性别分类。其中男游客占48%,女游客占52%,这说明长广溪湿地公园游客中女性的比例稍高一些(详见表1)。(2)年龄特征。45岁以下的旅游者占78%。25岁以下的旅游者又占其中的54%。但由于收入有限,所以会较多的选择一些环境优美,但不收门票或者是门票价格较低的景区参观游玩。此外,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其游客中江南大学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长广溪湿地公园游客中以年轻人居多的原因之一。(3)文化程度特征。74%的游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而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游客一共7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0%,并且其年龄基本在16—45之间,说明了江南大学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是长广溪湿地公园的重要客源市场。(4)职业特征。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学生游客样本78人,占总样本数的52%;企业员工、教师、退休员工各15人,均占总样本的10%;接下来是专业人士或技术人员、私营业主等,所占比重均小于10%。(详见表1)这说明长广溪湿地公园对学生、教师及企业员工的吸引力比较大。
2. 出游方式和旅游动机。
(1)客源市场。在调查的150名游客中只有15名游客来自周边的城市,仅占10%左右,这说明长广溪湿地公园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无锡市,景区对周边的辐射比较小,知名度有待提高。(2)出游信息来源。在调查中,有105人了解长广溪公园的途径是“他人介绍”,占总人数的70%;有16%的游客了解长广溪的途径是“报纸、杂志等纸媒”;仅有10%的人是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来了解长广溪公园的。说明景区对外宣传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3)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对游客的出游动机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A代表“体验野外生活、接近大自然”;B代表“观赏动植物与湿地景观”;C代表“变换生活环境,调节身心”;D代表“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体质”;E是“游览名居名胜与历史文化”;F是“考察、学习或进行艺术创作”,如图1可见,60%的长广溪游客共同的旅游动机是“体验野外生活、接近大自然”。此外,B、C、D三项所占的比例在32%以上,其中调节身心的比例则达到了46%,说明游客到城市湿地公园旅游的动机基本上是观光游览,锻炼体质。此外,只有14%的人选择E,仅有8%的人到长广溪湿地公园旅游的动机是“考察、学习或进行艺术创作”。
3. 景区满意度。
这一部分的数据采用了五分制法,即用五分值定量对9项反映长广溪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的项目进行测定。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笔者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整理,得出的结果见表2。
(1)均值分析。通过表2可以看出,游客对景区的环境卫生最为满意,其均值为4.4,说明作为城市湿地公园,其对身处在喧嚣都市中的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对其环境卫生有较高的满意度;其次是景区总氛围,其均值为4.18;景区安全、指示标识、总体满意度,三者的均值均为4.14;景区道路布局的满意度均值为4.1;其他依次是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完善程度,其满意度的均值都未达到4,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在2002年才被确定为生态用地,定性为湿地生态公园,无锡市决定建设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所以景区在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方面还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完善。
(2)方差、标准差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此项中,娱乐设施完善程度的数值最大,为0.907,说明游客对此的异议最大,在调查中有7名游客对此服务表示不满意;其次是景区的基础设施,其方差的数值为0.849,说明景区的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改善;其他依次是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景区道路布局、景区安全和指示标识;环境卫生、景区总体氛围、总体满意度的方差最小,均不到0.4,说明游客对景区的环境卫生比较满意,对景区总体氛围满意度也比较高。
4. 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
总体满意度是旅游者选择旅游地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中,很满意、满意的游客总数共计123人,占总调查数量的82%。长广溪湿地公园于2002年开始修建,生态环境保护相对较好,这提高了游客对长广溪湿地公园的总体满意度。但由于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娱乐设施,这将不利于长广溪湿地公园的对外宣传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发现,由于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所以其重游率和推荐意向也比较高。在被调查的150名游客当中,表示“非常愿意”再来长广溪湿地公园的有30人,“愿意”再来的有105人,其比例累计为90%。在推荐意愿一题中,表示“会”、“可能会”的比例约为90%,由于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目前处于免费对外开放阶段,所以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其更愿意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来长广溪湿地公园参观游览。
5. 结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了解到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游客主要以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为主,学生占大多数,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游客大部分来自无锡本市,出游信息主要来源于朋友介绍,景区的知名度较低,游客满意度并不高,其中尤其是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的建设最不满,其次是景区公园人员的服务态度和道路的布局。
四、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发展对策
为了提高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游客的满意度,促进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旅游的开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之一,关系到一个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对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良好可以促进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反之将制约其正常发展。(1)交通设施。在接受调查的150名游客中,有36个对景区的交通和停车场表示不满,占总调查人数的24%,这说明长广溪湿地公园的交通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公园应该在南北两个重点区域建大门作为主要入口,并在其附近开设入口广场并建有停车场;在靠近公园北面区域的中心位置建设游客村,利用此区拥有的湿地和宽展水面,游客可在此划船,游湖和散步。在景区内部,应对道路进行合理布局,增加其层次感,突出景区的特色。(2)景区休憩设施。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时间并不长,所以景区内的游览休憩设施还不够完善。景区内除了凉亭和露天的石板凳之外,休息的地方较少。在以后的发展中,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增加一些游船、垂钓等休闲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3)环境解译系统。环境解译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景区信息服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长广溪湿地公园没有解说手册,虽然有景区游览图,但景区的指示标识仍然不够完善,景区内的湿地公园科技馆,虽已建成,但相应的解译系统没有配备。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环境解译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学习、环境教育和感悟的功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2. 深挖景区文化内涵,并物化为实体景观。
长广溪湿地公园如果想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因地制宜,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深挖景区文化内涵,突出生态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长广溪湿地公园作为生态教育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学习和环境教育的功能。
3. 突出景观的美学设计,创建湿地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美学的知识,对路灯和休憩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将美学知识融入其中,与总体氛围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增加特色,增加景区建筑的特色,突出主题文化。根据湿地公园总体布局,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可以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的湿地植物景观,创建新的湿地景观。
4. 扩大营销渠道,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建成的时间还比较短,其知名度还不高。景区应明确市场定位,细分目标市场,以文化层次较高的中青年为首要目标市场,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旅游宣传;根据湿地保护性开发的特点,利用公关进行促销,向无锡市旅游局提出旅游宣传支持,从政府公共事业建设,旅游宣传资金,宣传渠道,相关政策等方面获得支持。
5. 提供人性化服务。
景区应该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人性化景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1)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在现场访谈中,笔者发现,长广溪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现在还很少,而且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服务意识较差,这大大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应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2)保障景区安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无锡的西南郊,周边的安全系数不高。景区应增加防盗监控系统,加强夜间安全措施,增加停车保护系统,有效防止车辆被盗事情的发生。增加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3)增加导游服务。由于长广溪湿地公园现处在免费对外开放阶段,暂时没有景区讲解员,但是,随着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增加导游讲解服务势在必行,这样即增加了游客对景区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6. 保护景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开展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立法工作,使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充分的法律保障。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加强景区及周边水污染的治理,广泛开展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游客在旅游中自觉爱惜和保护湿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王立龙,陆林.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6,(6):1518-1524.
[2]Bacon PR.Use of wetlands for tour ism in the Insular Car-ribbea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04-117.
[3]Campbell CS,Ogden MH.Constructed Wetlands in theSustainable Landscape.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9.
太行湿地公园 篇11
第三界全国无动力飞行大赛(2006.9.16)举办地
太行湿地是长治市和山西省极为宝贵的湿地资源。正在建设中的长治太行湿地公园位于长治市西北,紧邻36平方公里水面的漳泽水库,总占地面积约为744.8公顷。是天鹅、鸿雁等候鸟迁徙地之一,鱼类、鸟类等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将建设入口广场接待区、水上乐园、水上森林游览区、湖外湖服务中心区、湿地生态保护区、八仙渔家风情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七大功能片区。该公园由晋通公司开发建设。太行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宣传湿地保护,宣传湿地的各种生态功能和效益,开展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活动。从而转变人们过去“以土为本”的观点,树立退田还湖还泽、退耕还林还草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新理念。
国家湿地公园 篇12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截至2015年, 全国共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06处, 其中古梯田类国家湿地公园仅有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和贵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3处。相对我国多山、多梯田的资源现状, 古梯田类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建设对策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 以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浅析古梯田类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与对策, 促进古梯田湿地的有效保护。
2项目区概况及评价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南的云和县崇头镇, 最早开发于唐初, 兴于元、明, 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公园范围包括云和梯田群及其周边山场林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5′48″~119°29′56″, 北纬27°59′16″~ 28°04′21″。规划面积2192.4hm2, 其中梯田、河流、沼泽、库塘等湿地面积875.3hm2, 湿地率39.9%。
2.1生态区位重要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南山地丘陵重点生态功能区, 地处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的源头区, 生态区位重要, 湿地公园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护中山地区稀有的沼泽化草甸与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生态系统典型
湿地公园境内以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为主, 包括河流、沼泽 (沼泽化草甸) 、农用池塘等多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同时, 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的山地、森林、村庄等有机结合, 构成自然和谐的“山、水、林、田、村”生命共同体,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3生物多样性丰富
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其湿地维管束植物计有70科296种, 湿地脊椎动物计有5纲19目35科106种, 其中淡水鱼类4目6科13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湿地爬行类3目7科25种、湿地鸟类7目12科36种、湿地哺乳类3目3科11种。分布有野大豆、野荞麦、鸳鸯、虎纹蛙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4景观与文化价值高
湿地公园以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为基底, 构建了气势恢弘、美轮美奂的梯田特色湿地景观, 并与公园内底蕴深厚的梯田文化、畲族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交相辉映, 令人心驰神往、痴迷沉醉, 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美学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3建设必要性分析
3.1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
古梯田是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范例, 重要的生态区位使湿地公园境内的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防止滑坡、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古梯田类湿地公园, 加强山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对维护区域环境质量、国土生态安全及流域水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3.2响应湿地保护、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湿地公园珍稀的湿地物种和华东稀缺的中山沼泽化草甸等湿地资源均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通过湿地公园建设, 严格保护湿地资源及湿地生态系统, 是积极响应湿地保护行动的需要, 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3.3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示范样板的需要
云和梯田开垦历史久远, 在与自然共处的历程中, 积淀了丰富的地域生态文化:“樟树亲娘”民俗、“山林— 村舍—梯田—河流”和谐的生态格局, 特别是利用废弃的银矿遗址改造为梯田, 是受损山体生态修复及利用的样板。通过湿地公园建设, 保护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 传承地域生态文化, 挖掘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财富”, 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示范与生动实践。
3.4展示国际形象、建设“美丽中国”窗口的需要
云和梯田因其面积广、落差大、形态美等典型少见的湿地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湿地文化频频受到众多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关注, 先后被CNN、香港大公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等各大国际媒体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国际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等称号, 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实践基地。在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下, 加强云和梯田湿地的保护是“美丽中国”国际窗口建设和湿地保护宣传的需要。
3.5打造山水童话乡村,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湿地公园一方面通过严格保护, 为云和“山水童话乡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 通过生态旅游开展和社区共建, 可以为社区居民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提升知名度, 增强影响力和优化投资环境,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4建设对策及重点建设内容探讨
通过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条件评价及必要性分析, 遵循湿地公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 持续发展”的方针, 湿地公园建设应以系统性保育、恢复古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 突出景观与文化优势, 对江南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极高的“中国最美梯田”开展可持续性的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多维功能和效益, 示范古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1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以系统、整体性的生态保护理念,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周边森林“生命共同体”的保育与恢复。通过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水系水质、水岸、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梯田湿地景观保护和地域湿地文化保护等措施, 保护公园内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稀缺的湿地类型、美轮美奂的湿地景观与丰富多彩的湿地文化。
湿地恢复主要通过水源涵养林培育, 加强梯田湿地水源供给的“根”———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维护湿地水量的补给与平衡, 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以退菇还田、补水耕种等措施, 恢复传统梯田湿地, 发挥湿地的多重效益。同时, 以拆除工棚、违建, 改造民宅外观等措施, 恢复原生态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
4.2湿地科普宣教与科研监测
通过建设水生作物园、梯田湿地探索路径、稻作生态教育基地、社区湿地学校、银矿文化陈列馆、畲乡民俗文化长廊等科普宣教设施及公园解说标志系统, 宣传普及湿地科学知识, 全面展示湿地公园独特的湿地资源、 深厚的文化底蕴, 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弘扬生态文明。
结合相关科研力量, 开展相应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科研项目, 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布设监测站点、购置监测设备、培训监测人员, 构建湿地公园的监测网络, 对境内生态环境、游客影响等进行监测。
4.3湿地合理利用
主要包括湿地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两种利用方式。 湿地农业生产主要通过建设无公害大米生产、湿地蔬菜生产和田鱼养殖3处湿地生产基地, 以点带面, 为区域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示范。
湿地生态旅游在游客容量及规模预测的基础上, 重点细分观光游览、摄影创作、自驾车、乡村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等客源市场, 设置观景台、畲乡民俗文化苑、银官桥、坑根石寨、夫人殿、摄影家俱乐部等景点、设施, 组织游览线路, 打造旅游形象。
4.4湿地公园管理与社区协调
通过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 协调湿地公园与社区的关系, 开展社区培训, 合理布局居民点, 积极引导产业转型, 加快梯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增加文化附加值, 提高梯田产品的市场价值, 可持续性地共同保护、管理与建设湿地公园。
5结语
我国是一个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文化多元的国家, 古梯田是历经上千年的垦殖创造的湿地农业生态奇观和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创建古梯田类湿地公园是湿地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 以梯田为依托和主体, 利用“山林—村舍—梯田—河流”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 建设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也是梯田湿地保护的典范。
正确认识并协调好森林与梯田、公园与社区、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等关系是古梯田类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焦文捃, 闵庆文.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类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24) :4~6.
[3]徐鹏, 何林荣.武义县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 2015 (4) :70~72.
[4]张志, 刘德晶, 闫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8, 4 (1) :28~32.
【国家湿地公园】推荐阅读: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11-23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材料09-04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05-08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DOC)10-04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07-03
沂南县汶河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全段12-08
湿地公园景观09-28
湿地公园设计10-06
莲花湖湿地公园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