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湖湿地公园

2024-09-25

莲花湖湿地公园(共9篇)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 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就铁岭市生态文明建设而言, 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引发人们关注。莲花湖湿地公园是铁岭市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的典范, 把莲花湖湿地保护好, 开发好,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上应国家发展战略, 下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新铁岭的愿景, 同时又是提升铁岭城市形象, 扩大影响, 聚集人气的重要举措。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 成为我们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份答卷。

一、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概况

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铁岭新城, 面积2442.4公顷, 包括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景观区, 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 湿地面积为1500.3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61%, 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 这种复合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就东北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莲花湖湿地历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说, 水面非常广阔。主要包括得胜台水库、五角湖、大莲花泡和中朝友谊水库四部分。历史上的莲花湖湿地三面环水, 西面紧邻辽河, 北面连接柴河, 南面汇入凡河, 是三条河流的汇合点, 属于沼泽湿地类型。由于历史上盲目进行农田开垦, 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 造成了莲花湖湿地面积大量削减, 湿地功能下降, 仅存430公顷的水面面积。随着莲花湖湿地保护开发工作的展开, 湿地的面貌与功能逐渐得到恢复。

在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中, 铁岭市针对莲花湖湖水受污染严重、水位下降的实际情况, 对主体水域进行全面清淤治理, 恢复了水域面积122.6公顷。在恢复建设过程中, 注重保护原生态和自然景观, 并模拟构建了自然湿地植物群, 栽种了15种以上当地水生植物1300万株, 新增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 整个湿地内堤坝均采用拟生态手法进行植物护坡, 恢复了近自然状态的生态驳岸, 既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 减少人为痕迹, 又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同时使莲花湖的水体形成活的循环水系, 显著改善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随着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二期, 特别是即将开始的三期工程的实施, 莲花湖湿地在景观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功能开发等方面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铁岭的生态瑰宝, 莲花湖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有序推进, 取得了许多令人称道的成绩。莲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还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优秀范例奖。莲花湖湿地成为迄今为止全国第六个、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同时, 莲花湖湿地也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唯一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实验基地,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但与此同时, 在湿地的保护开发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影响着湿地的形象, 也制约着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

二、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保护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6年, 铁岭市开始编制莲花湖湿地的发展规划和进行可行性研究, 与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沈阳新华环境艺术院合作, 确定了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设计理念;2007年, 莲花湖湿地正式恢复建设。经过6年的恢复建设, 莲花湖湿地完成了一期、二期的项目工作。莲花湖湿地公园一期、二期是以保护动植物生境为主的湿地景观, 但人与自然缺乏有机互动, 接待能力有限, 旅游服务功能缺失, 缺乏人气。如今, 湿地三期在保护现状农田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针对以人为主体的湿地规划。尤其是在湿地公园三期规划设计中引入杭州西溪湿地概念, 结合铁岭实际, 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提升旅游品位。从实践层面看, 在湿地管理,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文化产业配套, 周边资源开发等方面尚存不足。

(一) 湿地管理职能分散

在莲花湖湿地管理方面, 新城管委会、林业局、住建委等不同部门承担着不同职能, 并且湿地处铁岭县境内, 在管理方面也离不开铁岭县的支持与配合。这直接导致在莲花湖湿地管理上既存在重复交叉, 又存在管理死角, 难以在资源的配置、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实现最优化。

(二) 湿地功能单一

湿地首先是一个有优美环境的生态系统, 之后也是一处休闲场所, 更是一个平台, 让更多游客感受良好生态环境的魅力、了解湿地的自然功能。比如杭州的西溪湿地就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生态湿地、科普湿地于一身的优秀湿地范本。相比较而言, 莲花湖湿地在城市湿地、生态湿地方面较为突出, 而在其他几方面略显不足。

(三) 湿地软硬件配套尚存不足

就硬件设施而言, 莲花湖湿地公园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明显不足, 湿地公园及周边农村交通不便, 湿地周边缺少餐饮、卫生、娱乐等服务设施;湿地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不足, 接待能力有限;湿地公园内缺少警示性、指示性、科普性标识, 制约湿地旅游的发展。就软件配套而言, 湿地缺少文化的内涵, 既缺少优美传说、历史典故等文化元素, 也缺少人文景观及文化性的地标建筑, 影响湿地的吸引力和湿地品牌的塑造。

(四) 湿地周边环境有待改善

莲花湖湿地公园地处铁岭县凡河镇, 与凡河镇的五角湖、康熙楼等村屯紧密相连, 而在这些村屯中, 村民出于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的心理, 普遍存在着私搭乱建现象。一些村屯的村容村貌与湿地整体景观相差甚远。村民的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也有待妥善解决。同时, 村民在农业生产环节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也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三、对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保护开发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引发人们关注。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是铁岭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把莲花湖湿地保护好、开发好,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不仅对铁岭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全省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一) 明确莲花湖湿地公园管理主体

莲花湖湿地是铁岭市非常宝贵的资源, 是铁岭市走向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 其保护开发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离不开精心的组织与规划, 这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 承担湿地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职责, 使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各种美好的愿望形成合力, 更好地推进湿地的建设发展。为此, 建议将湿地公园管理的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 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隶属新城区管委会, 全面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与开发, 凡是涉及到莲花湖湿地规划建设、保护开发等问题, 都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统筹安排。进一步理顺管理权限, 提高办事效率, 整合资源, 积聚力量, 把湿地建设得更好、经营得更好。

(二) 丰富莲花湖湿地公园内涵

1. 开发湿地科普内涵。

比如杭州的西溪通过建设“水下观光长廊”、湿地科普展示馆和三个生物修复池, 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块实行相对封闭保护。借鉴西溪模式, 我们一要建设一些能够亲近湿地、深入湿地的载体;二要尽快开放湿地博物馆、积极建立科普基地, 发挥湿地的科普功能, 使湿地公园不仅是维护生态资源的载体, 也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们养成生态文明观的自然大课堂。

2. 挖掘湿地人文内涵。

建议对莲花湖湿地地域民俗文化进行收集整理, 邀请专家学者及本地文化界名人、民间艺人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使湿地资源能够与辽北地域民俗文化、历史传说、人文典故融为一体, 增强湿地的文化底蕴。开展以湿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如垂钓大赛、摄影比赛、中秋赏荷节等, 推广和宣传莲花湖湿地的优美风光、地域民俗。

3. 提升湿地景区内涵。

在莲花湖湿地的规划开发中, 也应该赋予湿地景区内涵, 使其成为铁岭市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成为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引擎, 更成为铁岭市吸引外地游客的招牌, 打出铁岭湿地的品牌, 使其成为铁岭的代名词。

(三) 推进莲花湖湿地旅游产业发展

要善于在湿地旅游开发中获得经济效益。结合莲花湖湿地三期景观工程建设, 推进湿地旅游由单纯观光向深度休闲发展, 使湿地资源的经济效应能得以发挥。

1. 完善旅游设施。

建议在湿地三期景观工程的建设中从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出发, 进行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设计与摆布, 按照湿地旅游开发的规划, 合理设计配置停车场、公厕、休闲场所及餐饮、住宿等相关设施, 要完善到达湿地的交通, 让湿地游更便捷、更人性化。要增加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及互动项目。

2. 设计建设一批具有东北特色的旅游项目。

要针对北方气候特点进行旅游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比如开发建设冰上项目, 大型室内娱乐项目等。要善于将湿地游和周边的滑雪场、温泉项目有机结合, 把湿地公园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

3. 估算湿地承载力。

在开发湿地游时, 一定要计算好承载力, 计算好这片湿地能容纳多大限度的旅游观光, 能容纳多少只船, 一旦游人过多就会产生污染物, 长期就会对湿地系统产生影响。因此, 要尽快创造全封闭条件, 开发票务和管理系统, 实现对外售票。通过售票控制湿地游的数量, 使湿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处在湿地生态的可承受范围内。

4. 培育旅游市场。

要积极开展与各地旅行社的对接与联系, 使更多人走进莲花湖。要精心规划旅游路线, 将湿地资源与新城、与铁岭县、与周边的县区, 甚至可考虑与省内的旅游资源比较好的地区结合起来。

5. 加大宣传力度。

要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使莲花湖湿地公园不仅为铁岭人熟知, 也被全国人民认可。可以通过拍播电视宣传片、开通湿地网站、印制旅游宣传手册、组办节事活动、与著名导演合作拍摄影视剧等方式, 使莲花湖湿地走向全国, 吸引八方客到铁岭来赏湿地风光、品特色佳肴、感受辽北风情。

6. 开发旅游产品。

围绕湿地资源利用深度开发蒲白、菱角、浮岛水生蔬菜、荷叶茶、蒲编草鞋等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借鉴外地经验, 研发荷花宴、睡莲宴等高端特色餐饮。使湿地独特的资源既能生成经济效益, 又能走进游客的生活, 进而扩大湿地的影响力。

7. 加强县市沟通协调。

莲花湖湿地旅游要与铁岭县的环湖乡村游结合起来。现在铁岭县已经提出在湿地周边发展环莲花湖乡村旅游带的构想, 并在湿地周边各村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现在需要做的是市县有关部门应加快论证这些产业、项目是否与湿地长远发展的规划相符合, 是否能达到生态环保要求。再有就是各个乡村发展的产业要各具特色, 相互补充。

(四) 改造提升湿地公园周边村落

湿地周边村落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实体现, 是湿地保护开发的一部分, 也是湿地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一部分, 不可忽视。

1. 明确规划定位。村落的规划建设可考虑田园风情定位, 以自然清新的风格呼应莲花湖湿地生态环境。

2. 统一建筑风格。

本着充分体现辽北民俗风情的原则, 可以考虑对各村屯现有房屋建筑风格统一设计, 个性化改造和修缮。制止私搭乱建行为。

3. 改进村容村貌。

村落的环境卫生要达标, 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 对村落的道路进行整治, 集中绿化。对村落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4.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镇村的引导扶持, 促使湿地周边村落的农业生产尽快向无污染转变, 向高科技高效率转变,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2

刚进门,就看到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展开双臂向我们招手呢!路旁有几座假山,其中一座还有一只顽皮的猴子呢!

向南望去,可以看见一个学校大的池塘,里面有许多小船,有红色的,有蓝色的,五彩缤纷。我看到了心里十分痒痒,就在船上痛快地玩了一阵。

转向北走,你会看到一个大的荷花塘,这些荷花有的已经全都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刚刚开了一半,还有的含苞欲放,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令人心旷神宜。

再向西望去,有一条小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儿来回穿梭,尤其是大约有15厘米的大红金鱼,令我赞叹不已。突然我看到一只青虾,青虾的身体都是半透明的,大约都是在4厘米左右。

继续向前走去,路旁古树参天,树干长满了苔藓,更显出它的历史悠久。旁边有一座亭子,只见几位老爷爷在下象棋。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3

通过对铁岭莲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实地调查及分析, 提出莲花湖湿地生态多样性恢复技术及生物多样性恢复过程中存的问题及建议, 旨在为我国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以更好地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一、莲花湖湿地概况

铁岭莲花湖湿地地处铁岭县凡河镇, 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热多雨, 雨热同季, 日照丰富, 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3℃。1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为-11.9℃, 7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630.4毫米。年日照时间为2801小时, 平均每天7.7小时, 春、夏两季日照时间较长, 秋季次之, 冬季最短。

铁岭莲花湖湿地位于辽河中上游, 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草本沼泽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 具有辽河中上游湿地的一般特征。莲花湖天然湿地恢复前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 从2008年湿地恢复至今, 莲花湖湿地面积扩大至6.70平方公里, 其中人工复合型湿地0.68平方公里, 水库面积2.20平方公里, 湖泊及沼泽区面积3.82平方公里。

二、莲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

1. 植物物种多样性

经调查统计, 莲花湖湿地经过4年的生态恢复后, 现有植物资源中维管束植物39科134种 (含亚种、变种, 园林绿化引种的植物除外) , 分别占辽宁省维管束植物科与种总数的27.13%和10.76%。蕨类植物有2科3种, 被子植物共131种, 分属于37科, 植物种类远不及周边山地与森林地区的植物种类数目。按照《中国植被》和《中国湿地调查纲要》关于湿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方法, 莲花湖湿地植被可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群落3大类型4O多个群系, 其中水生植物群落以槐叶苹科、浮萍科、眼子菜科、菱科等沉水型和漂浮型的水生草本植物为主, 主要有槐叶萍群落、浮萍群落、眼子菜群落、菱群落等;沼泽植被以莎草科、禾本科、天南星科及龙胆科为主, 主要有莲群落、芦苇群落、茭草群落、香蒲群落、水芹群落、水葱群落、菖蒲群落、荇菜群落等;草甸植被多以禾本科、蓼科、菊科、千屈菜科为主, 主要有苔草群落、东方蓼群落、水蓼群落、柳叶鬼针草群落、小飞蓬群落、千屈菜群落、苣荬菜群落等。

2. 动物物种多样性

根据调查, 莲花湖湿地现有动物294种,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鸟类223种、鱼类20、两栖类6种、哺乳类14种, 无脊椎动物 (包括底栖动物、浮游动物) 31种。

莲花湖湿地内鸟类资源比较丰富, 现有鸟类16目48科223种, 其中猛禽21种, 涉禽48种, 游禽39种, 其它林鸟115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 Ⅱ级保护鸟类19种:夜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鸳鸯、白腹鹞、凤头蜂鹰、雀鹰、白尾鹞、鹊鹞、游隼、黄爪隼、红隼、灰背隼、燕隼、灰鹤、白枕鹤、纵纹腹小鸮、鹰鸮等种。

莲花湖湿地有鱼类20种, 其中人工养殖经济鱼类5种:鲤鱼、草鱼、鳙鱼、白鲢和青鱼, 占总种数的25%。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 在野生鱼类中鲫鱼、麦穗鱼、泥鳅鱼的数量占优势。

两栖类动物共计有5种, 隶属于1目3科, 为蟾蜍科的大蟾蜍、花背蟾蜍, 蛙科的黑斑蛙、中国林蛙, 雨蛙科的东北雨蛙。两栖类总种类数约占全国两栖类总种数的1.87%。爬行动物1目2科3种, 主要为在湿地生活的蛇类。哺乳动物5目6科14种, 主要种类有黄鼠狼和鼠类等。

莲花湖湿地底栖动物10种, 隶属于3个门, 即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底栖动物分布较明显, 莲花湖中优势种是螺类。

三、湿地生物多样恢复措施

1. 恢复莲花湖湿地面积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 由于农业开垦和渔业养殖开发了大量湿地湖滩, 莲花湖天然湿地面积锐减, 湿地功能也在逐年下降。2007年, 铁岭市政府决定对铁岭市莲花湖湿地进行修复, “退耕还湖”, 扩大莲花湖湿地周围面积, 一期修复工程耗时5年时间, 使现有天然湿地面积3.0平方公里增加到6.7平方公里, 初步修复湿地的自然容貌。按照莲花湖湿地恢复规划, 到2020年二期工程完成的时候, 湿地面积将修复到20平方公里, 湿地的生态功能将得到恢复。

2. 补充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是导致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是维持给养湿生生物物种的关键。水的有无和多少对湿地属性有着本质的影响。湿地离不开水, 水资源量和水质情况影响着湿地自然环境的变化, 为了保护并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必须保证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莲花湖湿地过去补给水主要为部分灌渠农业灌溉用水 (含水田下泄水及直接从灌渠引水) 、铁岭市中心城区部分工业及生活废水、降雨径流水。由于每年的入湖水量非常有限, 并且入湖水体污染严重, 这也是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莲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中通过主要两种途径解决湿地运行过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一是通过截污、输送工程将铁岭市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输入至铁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 其中5万吨/天的中水再通过输水管线送至莲花湖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 净化后作为莲花湖湿地运行期稳定的生态用水水补给水源。二是引湿地南侧凡河水及北部柴河灌渠水入莲花湖湿地, 作为湿地调节用水水源。引凡河水时, 在凡河建设橡胶坝提高水位后, 经穿堤涵及人工河实现引凡河水入莲花湖天然湿地;柴河灌渠穿越莲花湖东北区域, 引柴河灌渠水时, 按地形特点, 可在莲花湖东部靠近柴河灌渠部位直接经穿堤涵沿已有排水渠道将部分灌渠水自流引入莲花湖。通过截流工程引入凡河、柴河水, 可以调节湿地水环境容量, 确保湿地系统安全, 保证莲花湖湿地正常生态环境需水量。

3. 改善湿地水体质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环境变迁, 现存的莲花湖天然湿地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围湖造田, 开垦荒地, 大量地施用化肥、农药, 使天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天然湿地水质质量明显下降, 湿地功能逐渐丧失;另一方面, 天然湿地由于多年接纳铁岭市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使莲花湖天然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湖水及底泥中污染指标显著超标, 达到了较重污染程度, 使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破坏。

在改善莲花湖湿地水体质量上, 主要采取了净化入水水体、清除底泥、引质量较好水体调节的方式。首先将入湿地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引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在莲花湖湿地北侧狭长地带建复合式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净水面积53.5公顷, 其中潜流湿地7.07公顷, 表流湿地46.43公顷, 实际运行处理污水量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出水经管线送至湿地工程区前端, 用有压管输送至各单元前端, 先后经下行流、上行流、水平流湿地进行净化, 最后排入莲花湖湿地库区供湿地生态用水。其次对莲花湖湿地库区进行清淤, 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清除, 降低淤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最后引用凡河、柴河Ⅳ类水体调节湿地生态环境用水。

4. 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1) 植物群落恢复

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恢复主要通过改善湿地生境, 以湿地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栽植为辅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扩建湿地面积, 人为修整水陆过渡带及岸边立地条件, 依靠自然修复, 同时适当进行人工栽植当地乡土湿生物种。另一方面在地势低洼处的塘内及部分扩建湿地的浅水区域内人工栽植莲藕、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 水陆过渡带人工栽植菖蒲、芦苇等植物群落。经过4年的修复, 莲花湖湿地已经形成一个优势植物种群稳定、植物群落种类繁多、植被水质净化能力强和景观效果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2) 鱼类种群的恢复

要恢复莲花湖湿地鱼类种群的数量, 必须解决湿地水体污染问题。水质污染会引起鱼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对鱼类的直接危害是使鱼类因中毒或缺氧而死亡;间接危害在于降低水体透明度, 抑制水草生长, 威胁以水草为食和以水草环境为产卵场所的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通过对入莲花湖湿地污水水质进行深度净化, 同时引用水质较好的凡河、柴河水体来调节湿地生态环境用水, 使湿地湿生植物稳定生长, 水体自净能力增强, 改善了鱼类栖息环境, 湿地内鱼类种群个体数量逐年增多。

莲花湖湿地通过引用凡河、柴河水体, 打通了湿地连接两条河流的鱼类洄游通道, 使河流内的鱼类可进入莲花湖湿地内, 进一步恢复了湿地内鱼类的种群数量, 丰富了湿地水生物多样性。

由于水体污染原因, 莲花湖湿地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鱼类大面积死亡现象, 一些鱼类及虾蟹等几乎绝迹。因此, 在恢复莲花湖湿地鱼类种群时, 必须禁止捕捞, 同时适当进行人工放养以加快湿地内鱼类种群及其个体数量, 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 鸟类群落的保护

近4年来对莲花湖湿地鸟类群落的恢复及保护的摸索, 通过扩大湿地水域面积、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和螺类的种群数量, 使莲花湖湿地生境逐年变好, 广阔的水域、茂密的植物、丰富的水生动物饵源为各种鸟类的栖息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 吸引了大量的夏候鸟及旅鸟。同时为了给鸟类提供一个安宁的生存空间, 防止人类对鸟类的骚扰, 在莲花湖湿地核心区建设三座鸟岛, 禁止人类进入鸟岛, 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在管理上严禁捕杀湿地鸟类, 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湿地, 杜绝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根据调查, 莲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前鸟类共计120余种, 经恢复后湿地中鸟类种数增加到223种, 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种数显著增加;同时, 鸟类种群中个体数量也明显增多。

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在每年春季鸟类繁殖季节, 必须严格控制湿地水位, 防止湿地水位过高淹没鸟类巢穴, 影响鸟类繁殖。

(2) 目前鸟岛上的植物群落主要是杂草群落和人工林群落, 引种的乔灌木占据鸟岛周围大部分的岸边坡地和陆地;同时, 鸟岛土质松软, 基础不牢, 从建设生物多样性群落的角度来看, 应该对鸟岛基础进行加固, 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护坡, 引种乡土湿生植物营造鸟岛周围水陆过渡区景观带。

(3) 进一步开展莲花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 对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动态监测, 利用现代先进的繁殖技术, 不断扩大莲花湖湿地野生生物的种群数量。

(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湿地周围居民的交流与沟通, 让当地居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强化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让公众参与其中, 积极监督湿地的环境状况, 自觉保护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 以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厚田.湿地的定义和类型划分[J].生态学杂志, 1995, 14:73-77.

[2]黄进良, 蔡述明.湿地分类探讨-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42-47.

溱湖湿地公园作文 篇4

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刚进大门,我就被溱湖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远处山清水秀,树木葱茏。翠绿的柳树低垂在河边,水中倒映着柳树的倩影,一阵阵微风吹过,湖面顿时碧波荡漾,美丽极了!

走进湿地公园,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大厅里,准备乘船前往湖心岛游玩。我们乘坐的这条大船是用木头做的,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小伙伴们个个神采奕奕,目不转睛地望着充满诗情画意的溱湖。溱湖广阔无限,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远处湖心小岛郁郁葱葱,令人向往 。船在湖面上缓缓地行驶着,我们就如同在画中一般。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哟呵呵哟呵”的呐喊声,原来是三支龙船队在赛龙舟呢!队员们划得一个比一个卖力,三支船队的实力旗鼓相当,一支船队稍占优势,另两支船队紧随其后,大家互不相让。

不知不觉,船靠岸了。我们像打开笼子的小鸟一样,飞向了小岛的怀抱。沿着河上的木头小桥向前走,我们来到了一个“百草园”。那里面的植物应有尽有,还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是一个精致的木船,有的是一个迷人的“心心相印”,有的是一面五星红旗,还有的是一对京剧脸谱……里面的植物也是与众不同,你看这个南瓜,足足比篮球大了好几倍;还有那个番茄,竟然是黄色的,我摘了尝一口,真不是一般的甜呢,我吃了一口还想再吃一口;那个辣椒的颜色红得似火……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湿地探险园”,这里可是孩子们的.乐园,有攀岩,荡秋千,走独木桥,钻山洞等许多探险活动,我们玩了个痛快!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要回去了,走在回码头的路上,我看见了几只野鸭在木桥下悠闲地游泳,天鹅昂起它那长长的脖子,似乎在向我们告别。这一切仿佛让我走进了田园,沉醉不知归路。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5

铁岭市莲花湖湿地是辽河湿地现存和典型恢复的湿地之一, 位于辽河与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间的洪泛平原区。铁岭莲花湖湿地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长期以来, 莲花湖湿地面积逐渐衰减, 功能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莲花湖天然湿地恢复前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 从2008年湿地恢复至今, 莲花湖湿地面积扩大至6.70平方公里, 其中人工复合型湿地0.68平方公里, 水库面积2.20平方公里, 湖泊及沼泽区面积3.82平方公里。

二、莲花湖湿地生物资源现状

1. 莲花湖湿地植物资源调查

从2011至2014年, 对莲花湖湿地内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根据已统计出的调查结果, 莲花湖湿地现有植物81科269属405种, 包括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及旱生植物。拍摄并收集植物图片近万张。

2. 莲花湖湿地动物调查

2011~2014, 对莲花湖湿地内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根据已统计出的调查结果, 莲花湖湿地现有动物280种,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鸟类223种、鱼类20种、两栖类6种, 无脊椎动物 (包括底栖动物、浮游动物) 31种。拍摄并收集鸟类、鱼类、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等图片千余张。

三、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近年来, 由于莲花湖湿地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使莲花湖湿地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不同程度受到了破坏及至有减少的趋势, 因此加强湿地的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宣传教育几个方面入手, 强调了宣传教育在湿地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1. 利用重大节假日, 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

(1) 结合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六一儿童节、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鸟类、关注湿地活动。

(2) 围绕小周末与法定节假日, 积极配合湿地旅游区宣传, 同时自主开展湿地观鸟活动, 湿地监测、鸟类监测等体验活动, 扩大湿地宣传教育的广泛性与影响性。

(3) 与市林业局湿地公园管理局、市湿地管理处配合开展湿地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主要通过制作莲花湖湿地各类展板、影像资料、拍鸟观鸟比赛、湿地水鸟栖息地认护等湿地科普活动, 增强广大市民树立自觉保护湿地的意识与参与湿地保护的激情。

2. 利用媒体形式, 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宣传

(1) 密切关注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与湿地恢复的成就, 工作中多积累各类影像、图片与文字资料, 并有计划分类别做好整理, 为媒体的宣传报道奠定基础。

(2) 积极与市林业局、莲花湖湿地管理处、市电视台联系沟通, 在候鸟迁徙期、冬季候鸟居留与新发候鸟等时期推出莲花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宣传教育报道。

(3) 要利用电视、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有关湿地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 提高公众对湿地和湿地保护重大意义的认识, 提高广大群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尤其要重视对政府管理人员、基层政府决策人员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3. 建立莲花湖湿地宣传教育培训基地

(1) 铁岭市辽河博物馆位于湿地区域, 作为莲花湖湿地宣传教育培训基地, 设置湿地管理部, 配备了湿地宣传教育基地设施。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大中专、中小学校师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 开展湿地宣传教育, 极大地加强了湿地的生态保护宣传作用。

(2) 平时积累可操作性强的湿地监测技术, 形成较为成熟的监测规程, 将莲花湖人工湿地建设成完善的市级生态监测站与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4. 编辑出版图书

(1) 针对莲花湖湿地运行状况, 2011年7月铁岭市环保局出版发行《湿地知识普及读本》8000册, 面向铁岭市中小学及部分市民发放, 宣传保护湿地的相关知识, 同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 2014年12月铁岭市环保局出版发行《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图谱》1000册, 并配有1100余幅彩色照片, 为铁岭市湿地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同时为辽河流域湿地植物研究及广大相关科技人员和植物爱好者野外识别植物提供参考, 并极大地保护了湿地植物资源。

四、小结

以上几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方式, 既强化了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又强化了湿地生态保护的责任, 对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 由于莲花湖湿地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使莲花湖湿地不同程度受到了破坏, 因此加强湿地的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宣传教育几个方面入手, 强调了宣传教育在湿地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同时对其它流域湿地生态保护起到了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6

1 研究区概况

2 0 1 1年1 2月1 3日, 国家林业局下发林湿发[2 011]2 7 3号文, 同意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公园试点。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西北部, 规划红线北至新庙大桥, 南至金沙湖南部大坝, 西至邓家湾, 东至竹林村的后竹林。地理坐标东径114°32′09"~114°35′45", 北纬31°17"0 2”~31°2 2′"3 8”。湿地公园的主体为红安县金沙湖水库, 范围包括水库及周边华家河、七里坪、二程、城关4个镇属2 0个行政村和骑龙茶场、长渠综合场、红峰林场, 总面积19 0 3.3 7 h m。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面积1276.15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7.05%;恢复重建区面积共479.41 h m2, 占总面积的2 5.1 9%;宣教展示区面积为1 0 9.8 7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7 7%;合理利用区面积为3 6.53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9 2%;管理服务区面积为1.41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07%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1年至2018年) 。

2 金沙湖湿地资源

2.1 湿地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试行) 》的分类系统,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属典型的库塘湿地。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 9 0 3.3 7 h m2, 其中湿地面积为1 5 9 0.6 9 h 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9.09%。

2.2 动植物资源

2.2.1 植物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共计96科、205属、318种。其中蕨类植物门有4科5属5种, 裸子植物门有6科13属18种, 被子植物门有86科187属297种, 主要的湿地植物包括水杉、池杉、莲、香蒲、水鳖等。

2.2.2 动物资源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动物资源丰富, 共计有脊椎动物29目、48科、12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栗鸢、白琵鹭、红腹锦鸡、雕、穿山甲、虎纹蛙。鱼类有7目13科35属50种, 两栖类有1目、2科、2属、7种, 爬行类主要有2目、2科、3属、6种, 鸟类主要有14目、24科、47种, 哺乳类主要有共5目、7科、9属、10种, 主要鸟类包括大白鹭、凤头、红骨顶、白琵鹭、赤麻鸭、秋沙鸭等。

2.3 水资源

金沙河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 降雨量充沛。金沙湖水库上游烟宝地水库, 如遇干旱时, 对金沙湖水库进行水源补给, 其中, 烟宝地水库承雨面积为61.2 k m2, 库容650万m3,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承雨面积为1080 0 h m2, 一般水域面积为142 3.17 h m2, 年平均来水量为5177万m3, 总库容17872万m3, 水量大, 水资源十分丰富, 水质优良, 常年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质标准。

2.4 湿地文化资源

2.4.1 红色文化

红安县是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的故乡, 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 是中国近现代三大农民起义之——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 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诞生在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村庄的将军有3 6位, 使湿地公园的红色文化更显浓厚。

2.4.2 革命文化

红安县民风淳朴、思想先进、文化氛围浓厚, 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 西学东进和南学北移在红安形成了局面, 红安背靠大别山, 面向大武汉, 红安人退一步到深山, 进一步到武汉, 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红安从来就不乏意识超前的思想家, 而先进的思想一经传播, 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使得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革命文化。尤其近代, 黄麻起义的爆发和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更是将红安的革命文化推向了高潮。

2.4.3 象棋文化

红安人喜爱象棋, 民间从来就不乏象棋高手, 湖北的象棋泰斗、鼻祖罗天杨就是红安人, 革命先驱董必武也是一名象棋高手。如今的红安县, 象棋文化仍然在蓬勃开展, 如2008年红安县举办的“永丰杯”中国象棋比赛、2010年举办的“玉泽商砼”杯中国象棋赛, 延续了红安县的象棋文化。

2.4.4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 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古代的“荆楚”概念, 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 湖北省有“荆楚大地”之美称。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 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 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3 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整治压力较大

金沙湖湿地周边现有109个村民小组, 住户4839户, 人口21052人。有畜禽养殖122户, 圈舍12 50间, 存栏畜禽37133头 (只) 。2个乡镇有私人厂矿2处, 6个井口。二程镇、城关镇的3个行政村有各类加工制造业 (苕粉加工厂、堆矿场、预制板厂、砖厂等) 6处。城关镇、二程镇及华河镇3个乡镇有餐饮业8处。复杂的周边环境不仅对金沙湖湿地公园水体污染构成威胁, 而且也为湿地公园的社区共管带来了安全隐患。

3.2 湿地公园水体存在污染风险

湖区周边22个村场的居民生产生活排污及农田面源污染对金沙湖湿地公园的水体存在污染危险。据红安县环保局统计, 湿地公园周边居民每年排污量 (按干物质计算) 为1229.437 t, 生活污水直排在房前屋后、村前村后, 经雨水冲刷后直流湖内。湿地公园周边每年使用化肥农药种植农作物面积达1508.2 h m2, 化肥农药残留直接给湖水带来了持续的污染。此外, 湿地公园周边的畜禽养殖、矿区废物、餐饮及工厂排污等都对湿地水质构成一定威胁。

3.3 围堰养鱼损失了湿地资源并影响生物多样性

湖区一级支流围堰养鱼有一道坝、两道坝、坝内坝3种, 共99处, 面积195.87 hm2。其中, 1999年以前由田改建10处, 面积20.8 hm2;1999年到2003年旧坝59处, 面积116.27 hm2;2004年以后旧坝加高2 0处, 面积37.93 h m2;2011年后新改扩建10处, 面积20.87 hm2。围堰养鱼阻隔了生物洄游通道, 破坏了生物栖息、繁衍场所, 鱼池内人工倾倒的粪便严重污染了水面, 洪水季节, 堰满溢洪, 倾泻湖面;枯水季节, 阻断了湖水补给。

3.4 湖边建筑物存在安全及景观隐患

由于历史和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 以及对湖区洪水位概念模糊, 早期村民建房时没有考虑到洪水安全问题主要是在原移民高程为73 m洪水线下建房, 金沙湖湿地公园内现有91户居民居住在洪水线内, 如遇洪灾, 这些住户就容易被淹受灾。同时, 这些建筑也对金沙湖湿地公园的景观造成不良影响。

4 金沙湖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发展对策

4.1 坚持严格保护, 适度开发的原则

对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其湿地生态资源, 同时也要合理、适度的开发。金沙湖湖水丰盈, 水质清澈, 是红安县城及周边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 若将当前湖面完全封闭保护起来与外界隔离, 那还是改变不了水库性质, 不能满足和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与作用。因此, 可在严格保护湿地资源的基础上,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坚持适度开发原则,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资源;另一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而适度的利用, 将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确立水资源在金沙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金沙湖湿地的水系和水质主要受到金沙河上游水系、大气降水、河岸两侧周边工厂、居民、农田等的影响。通过对上游水系的保护建设、水源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 以及严格控制水上交通工具的使用等措施, 提高金沙河的水质和保障水源的补给。通过对金沙河上游两岸的生态林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补植等抚育方式提高林分质量, 并积极扩大和营造水源涵养, 主要补植和更新替换成阔叶树种。加大上游水源地周边污水排放单位的管理,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 杜绝不达标排放现象。库区内只允许自然养殖, 禁止向水库中排放污水, 禁止围湖造塘等破坏活动。

4.3 加大对湿地公园的经济投入

目前,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 相关设备简陋,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 在加强当地政府及领导成员对工程建设思想认识的同时, 应严格遵循有关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围绕湿地公园建设目标,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湿地公园的经济投入, 并注重招商引资等多方筹资的方式, 使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有充分的财力支持保障。

4.4 加强对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

伴随着来金沙湖湖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量的增加, 公园内各种生活污染可能增加, 如游船、游人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固体生活垃圾等都会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引导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 (尤其是水禽) 的变化情况, 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加强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与管理, 同时在湿地公园内推行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如以双人自行车、三轮车替代机动车, 用脚踏船、电力游船替代水上机动船等。

4.5 大力宣传金沙湖湿地生态旅游的特色

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 广泛宣传金沙湖湿地的湿地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让当地群众充分了解本地文化, 对外地游客, 当地人应做到“人人都是宣传员和导游员”, 自觉做好宣传和维护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形象的工作。通过举办金沙湖相关文学、文艺等比赛活动, 以及邀请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当地举办文化讲座等, 多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为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努力打造金沙湖品牌。

4.6 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保护

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同时, 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 使之得到传承与延续。金沙湖湿地公园本身具备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还要和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湿地生态旅游既是湿地自然旅游, 同时也是湿地的文化旅游, 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对外地游客都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 应对这些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保护和开发。

4.7 金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模式

(1) 湿地观鸟旅游。通过建设金沙湖湿地公园观鸟平台, 让“爱鸟者”更好地观赏到湿地公园内的各种鸟类的生活形态, 研究它们的习性特点。目前, 金沙湖湿地公园鸟类有14目、24科、47种, 是大别山区鸟类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2) 湿地休闲游。湿地休闲游主要在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展开, 游客来欣赏湿地景观。

线路自东开始向北向西乡南为一周的游览路线为:主入口—湿地入口广场—主入口生态码头—湿地观景平台—湿地茶楼—湿地荷塘—钓鱼台—观鸟亭—沿湖木栈道—象棋走廊—水乡农耕文化园—象棋廊道—荆楚文化园—湿地主入口广场。

(3) 湿地生态科普游。生态科普游主要在宣教展示区的南区和北区, 通过各展馆、园区、廊道、观景平台、观鸟亭的建设, 使游客在欣赏湿地美景的同时接受一定的科普教育知识, 提高游客的湿地生态环保意识。

宣教展示区南区参观路线为:宣教展示区南入口—次入口湿地访客中心—湿地文化宣传廊道—湿地科普教育馆—湿地生态景观宣教廊道—观景平台—观鸟亭—观景平台—湿地文化宣传廊道—红色文化纪念园—池杉林。

宣教展示区北区参观路线为:宣教展示区北区入口—植物展示园—了望塔—观鸟亭。

(4) 湿地娱乐休闲游。娱乐休闲游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区的休闲游娱乐项目, 通过湿地各项娱乐项目使游客进行参与性较强的钓鱼、观鸟、采莲蓬、品茶等娱乐体验活动, 增加游客在湿地公园观赏美景之余体验参与带来的无限乐趣。

参观路线为:湿地访客中心—主入口广场—主入口生态码头—湿地茶楼—观景平台—湿地荷塘—钓鱼台—观鸟亭。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认识的提高和湿地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 必将有力推动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积极作为, 湿地公园建设为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湿地旅游将成为投资和消费的热点。生态旅游是湿地公园最主要利用方式, 湿地生态旅游将是卖方市场的一个热点, 引导投资和消费向旅游业倾斜, 将成为为今后最时尚的旅游形式之一。因此, 湿地旅游将成为整个旅游业消费热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 并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浩, 汪辉, 王胜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市彪, 闫兴富.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4) :449-452.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7

当一种资源相对稀缺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体验价值时, 它就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一词并于1986得到国际确认以来,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发展极为快速,目前已经占全世界旅游总收入20%以上。 伴随着“生态旅游”发展的深入,2002年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提出,近年来逐步发展,但同时仍存在不少误区。

一、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

湿地生态旅游以湿地资源为基础,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它具有生态旅游的一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湿地生态的一些独特之处。在许多地区,旅游开发一直作为一种致富门路,作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各地伪湿地开发方兴未艾,在某公园边扩一些规模,围一滩空间,建设一些设施(如游船码头、钓鱼长廊等),形成诸如“水乡游”、“休闲垂钓”等旅游产品,对外大打湿地生态旅游的招牌。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原生态”渐变成一种时髦,湿地生态旅游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旅游方式,许多旅游景点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做着不生态旅游的项目,误导了游客、扰乱了市场,打击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的信心,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

许多旅游者、甚至旅游从业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并不了解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大量的湿地生态旅游往往虚有其名,旅游开发违背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初衷,旅游发展恶化了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界定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就要理解湿地、理解生态、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从旅游、生态旅游的大环境,依托湿地生态旅游等实践来研究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归属、功能、市场、开发等内在特性。

(一)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归属

从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等生态旅游资源一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属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中的生物生态旅游资源。目前中国不少地区兴建了很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城市公园等)、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如民族风情体验馆、文化体验馆等)。湿地与森林、草原等同属于自然生态,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比较完整的原始湿地自然区域以及与之和谐相伴的特定的文化区域开展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包含人工自然型的旅游区域,但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仍然属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

(二)湿地生态旅游功能

作为生态旅游,湿地生态旅游应该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协调好人类与湿地、旅游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湿地生态保护为多方共同目标,共存共荣协调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湿地生态旅游在实现生态保护、教育功能中要注重自然趣味性,特别是设计合理的体验式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主动获取、增长见识。

(三)湿地生态旅游市场

湿地生态旅游让我们们回归自然,与湿地亲密接触,人与湿地融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与精神追求。湿地生态旅游要求开发者、经营者、旅游者有着较强的生态意识、在开发中保护湿地、在旅游中亲近湿地、在管理中维护湿地的生态。湿地生态旅游不是单纯的休闲旅游,游客要摈弃花钱买享受、游客是上帝的观念,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湿地生态系统才是真正的上帝。通过湿地生态旅游,游客获取大量生态保护知识,认识湿地的奥秘和当地的人文,同时倡导为湿地生态保护做贡献的理念。中国人口多,旅游市场广阔,湿地生态旅游市场仍采用大众旅游的的开发模式,景区对游客没有选择的余地,游客文化素养和个人素养不平衡。湿地生态景区通常面积较大,管理十分困难,如何提高游客生态环保意识,让游客“生态”的认识湿地、享受湿地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开发商通常会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 开发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许多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与一般休闲、娱乐性旅游资源开发相比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湿地。因此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着眼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着眼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倡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旅游开发中注重功能区的划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影响生物生态环境,将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有机整合。

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综合评价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中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位于泰州市东北部,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溱湖风景区先后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自然风光秀丽

溱湖风景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风景区湖泊、河流等面积占到总面积的37%左右,溱湖湖面开阔,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水清纯甘洌,是江苏省内外难得一见的未被污染的水体。

(二)生物类型多样

溱湖湿地生态属于淡水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现有各类植物113种、野生动物73种,以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麋鹿,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白枕鹤、白鹇等。

(三)绿色产品丰富

溱湖湖区特产丰富,盛产鱼虾、菱藕、水瓜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以溱湖鱼虾制成的鱼饼、虾球,白如玉壁,红如珊瑚,被称为“溱湖双绝”;名闻遐迩的“溱湖簖蟹”更以其肉质腴嫩、 膏体丰厚被评为蟹中上品。

(四)人文底蕴深厚

溱湖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麋鹿的故乡;是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景区所在地溱潼镇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这里有享有天下第一的会船节。 溱潼会船节与云南泼水节一道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又是江、浙、沪旅游节的重点项目、泰州唯一的国家级旅游项目。

(五)规划开发有序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遵循“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 先后聘请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度假湾、中国东南建筑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杭州园林设计院等先后对总体规划、湿地资源综合应用、湿地公园工程等做了详细规划,对景区的定位、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三、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科学定位、优化财务目标

景区定位决定景区的未来走向,决定景区的财务目标, 决定景区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近些年,中国不少地方人造旅游景观泛滥,以利润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什么赚钱就吆喝什么,大家一哄而上,比大、比古、比新奇、比人文,经营过程中盲目提高票价、形成各种票中票。结果繁华过后成一梦。各地“休闲垂钓”类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开来,但往往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后劲,很难做出有影响的景区品牌,不少惨淡经营、甚至关门谢客。与一般人文生态资源和纯人造景观不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是湿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在突出湿地自然生态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溱湖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里下河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民俗文化。

现代企业科学的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最大化,景区要充分考虑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等相关利益者。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旅游的口碑日益重要,旅游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不少的游客将成为回头客、或者作为新朋好友的“导游”组团再次光临。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考虑相关利益人的因素的同时,更要考虑生态系统这一重要相关利益者的效益。只有生态系统的利益得到保障,溱湖风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以维持;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游客才会源源不断地光顾;只有客源不断,湿地生态保护、旅游才能够良性循环。放眼长远,充分考虑人和生态的和谐,协调投资方、经营者、当地居民、游客等利益、认同并实践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关系风景区的未来。

(二)二源导向、保护性开发

根据旅游开发的主导因素不同,旅游开发导向模式有资源型与客源型之说。一些具有独特、不可替代性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常运用资源型模式,该类景区数量相对较少,景区自身具有极强的排他性,一般都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资源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大部分景区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从游客的角度,制造旅游资源,拉动旅游消费,客源型模式更适合开发在交通、商务、金融优势较为明显的大城市,主题与时机的选择特别重要。资源优势决定景区优势,区位优势决定客源优势,如同时具备景区、区位两源优势,旅游开发“比翼双飞”,旅游景区将长久繁荣。

完全适合做资源型一源开发的景区并不多,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稀缺的资源甚至泛滥,将资源型景区陷入艰难的处境中。水乡古镇、文化古街道等曾经都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但众多地区大量先建、重建仿古文化景点、不少水乡都在翻新、扩大古镇规模,原本稀缺的旅游资源忽然多了许多,物以稀为贵,大众游客很难鉴别真伪,原本独特的资源优势淹没在一片人造仿古建筑中。客源型旅游开发的最大优势是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但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要长盛不衰就需要不断的输血、不断的出新,要成为客源中的精品。

溱湖风景区湿地生态资源为依托,有较好的资源优势, 但不具有唯一的排他性,不能够完全采用资源型开发模式。 溱湖风景区离上海、苏锡常、宁镇扬通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之内,区位优势良好,湿地生态具有一定的源型优势, 适合“保护+ 资源+ 客源”的组合开发模式。保护第一、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护当地的人文风俗;湿地生态是溱湖的核心优势,是溱湖发展的后劲,不仅在开发生要讲究生态、旅游宣传和管理上也不突出生态特色;针对客源特点适度开发一些娱乐项目或主题项目,但千万不要仅仅为了追求一时的火爆而本末倒置,要保护好热爱生态旅游的客源群体,同时通过一些主题项目调整、完善吸引潜在客源群体。

(三)功能合理分区,合理规划路线

国外的生态旅游发展表明,科学的功能分区规划是景区成功开发的前提与基础。科学的功能分区规划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利于景区更好的管理,利于景区利用效率的提高,利于游客的旅游与分流。下表为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从表中可知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较好的体现了保护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了生态、资源、客源三方因素。

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不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商贸繁荣的里下河中心地区,周边居住不少居民绝对保护区、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所占比例偏低,功能区分区不合理、不清晰。自然风景观光区主要集中在湖东核心区、娱乐区中的湿地探险乐园(采用环保材料)也在此区域,这是平时游客最为集中的区域;娱乐区中军体乐园是溱湖拓展休闲基地、自驾游中心,有小型娱乐项目区、拓展训练区和彩弹射击区等;公园入口处是公园旅游业务管理的中心,虽然也有一些食宿、 购物服务,但离镇区较远、摊点较少,没有商业氛围、大部分游客只是路过后从停车场返回,没有能够承担游客食宿、娱乐和购物的重要功能。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湖东核心区不适宜大规模开发食宿、娱乐和购物中心,公园入口处也缺乏商业文化氛围,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要与溱潼古镇一起综合规划功能分区,未来可考虑从公园入口处进景区、登船,从溱潼古镇下船、吃饭、购物、品味水乡人文风情的旅游线路设计,食宿、娱乐和购物功能安排到古镇、湿地公园主要承担绝对保护区、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自然风景观光区及部分娱乐区的功能,既拉动了人气,又利于环境保护。

(四)树立生态理念,全方位生态经营管理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如果媒体不能够给社会正确的信息传播,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管与引导、业界不能够科学的经营,社会不能够正确的认识,最终会误入歧途。景区经营、管理者要恪守职业操守,不能乱挂生态旅游的大旗;政府对于项目审批要严格把关,不能随便签发生态旅游的通行令;旅游企业要科学经营,生态运营,生态管理;旅游服务人员要做生态保护的先行者;当地居民要做生态家园的维护者;广大消费者要文明旅游,做到旅游行为的生态化。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湖东建立了湿地科普馆,让游客感受人鸟共存、亲近自然的和谐氛围,了解地球之肾的科普常识,同时加深对溱湖会船、溱湖砖瓦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对游客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全方位生态经营管理要求景区从管理模式、服务方式、 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人数等方面全面审视经营管理中的不生态行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开发在中国时间并不长,主要是近十多年的事,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顾客大量拥入,势必加重景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旅游旺季更是如此。溱湖风景区要吸取部分旅游景区游客井喷而管理、环境失控的教训,理性控制承载量,把将游客的人数、活动强度控制在资源及循环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在游客总量范围内对游客所处功能区进行合理输导,确保生态环境最小化受到破坏。

(五)区化调整、优化、提升服务水平

溱湖湿地是里下河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周边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溱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开放工程,与周边湿地、水系的保护状况息息相关。自2005年,已经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湿地保护建设,关闭了沿湖和上游的部分企业、核心区居民外迁等大量工作,但是溱湖沿湖及周边部分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污水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水产养殖业和渔业的盲目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将严重威胁溱湖湿地生态的保护。溱湖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湿地公园为主、集溱潼古镇、(泰州华侨城)温泉、古寿圣寺、沈高河横等几个重要景点,含生态、乡村、人文、休闲等类型,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景点同处里下河方圆数十公理,景点间最远距离不超过20公理,离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特大城市均在200公理左右。目前溱湖旅游组合效应、旅游地综合吸引力没有显现,从生态旅游圈看,交通方便、驱车两小时即可,适宜开发2日游旅游系统设计。

泰州旅游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泰州市打造成为知名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目前,景点各自为政,营销策划缺乏统一的管理,景区间往来不便,有点不成面,旅游品牌形象模糊,产品缺乏竞争力。为了更好地系统保护溱湖湿地,打造品牌形象,将溱湖地区建设成长三角知名的以生态、文化、休闲、美食等为主题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增强泰州市旅游的综合实力,有必要对溱湖的地区区划进行调整,可以考虑以溱湖、溱潼古镇为核心,沈高、淤溪等周边部分地区从姜堰区划出组建溱湖风景区(泰州旅游新区),在华侨城以南、溱湖大道以西建设溱湖新城区,溱潼古镇区仍以保护古镇、文化、传统商贸为主,新区以提供休闲度假旅游区配套综合设施为主,长远看,东南与姜堰区、西南与海陵区主城区连成一片。各景区之间可考虑开通两个环线,一个小环线在溱湖风景区各景点之间循环,一个大环线在海陵、姜堰、溱湖新区(含各景点)间循环;推门票通票制度,数日内有效,各景区限入一次,让游客根据需要安排游玩时间,除年卡外还可以推出实名票通票,可在一到两个星期内多次出入各景点,适应不同目的游客需求。整合后,景区通票价格要制定一个合理上限,景点门票也要生态,门票是旅游景区重要但不唯一的收入来源,要通过休闲度假胜地品牌的打造,提升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溱湖风景区再从综合收效中安排适当的资金为各景区建设提供更好的配套建设与服务与生态保护。此外,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宣传等方面都要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8

1 资源特点

南岔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草本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 湿地公园面积1061公顷, 其中湿地面积84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79.9%。该湿地公园是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原始湿地类型, 拥有六种湿地类型, 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内主要水系是小西南岔河和南岔湖, 是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湿地类型多样、湿地所占比例较大、水源丰富, 在涵养水源、防止山洪暴发、有效补充地下水源和防洪蓄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直接影响着下游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湿地公园中生存着脊椎动物343种, 其中鱼类69种, 两栖类7种, 爬行类7种, 哺乳类 (兽类) 44种, 鸟类216种。具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 国家II级保护动物36种。野生植物849种 (包含高等植物270种) 其中地衣植物46种, 苔藓植物101种, 蕨类植物28种, 种子植物674种;真菌380种。

2 规划思路

南岔湖湿地公园是乌苏里江流域、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原始湿地类型, 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使其生态系统缺失和功能的逐渐退化, 目前, 保护湿地资源尤为重要。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 一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对未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的湿地进保护;另一方面, 通过实施一定的湿地保育和修复措施,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最终达到保护湿地自然状态维持该区域的生态平衡的目的。

南岔湖湿地公园建设以“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保护与恢复并重, 科技先导、合理开发, 科研与建设同步”为指导思路, 以“保护-利用-提高”为规划理念,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 协调和谐发展”为方向原则, 以南岔湖典型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景观为重要载体, 以珍禽、水面、湿地风光与文化为依托, 建设融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级湿地公园。努力把南岔湖湿地公园打造成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级示范工程;完达山生态屏障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教育基地;集旅游、度假、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著名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保护利用示范区。

3 功能分区

各区主要功能: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 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可供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 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

3.1 湿地保育区

湿地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西北部, 面积55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52.6%。该区域的湿地类型有草本沼泽、沼泽花草甸、河流湿地、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 湿地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完整, 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 是野生动植物良好的繁育和栖息之地, 要进行重点保护, 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 为湿地公园维持生态平衡和保土涵养水源等起到屏障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该区域的功能, 现将保育区划分为重点保育区和科研监测观赏区。

3.2 恢复重建区

该区域位于湿地公园的南侧, 面积9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9.2%。湿地类型有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等。该区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湿地自然风貌, 退耕还湿, 发挥湿地的生态作用,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通过建设一些项目来恢复湿地功能, 在林地中建设森林休憩园, 在沼泽湿地中修建木栈道, 为人们提供观赏森林和湿地的理想之地。

3.3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东部, 公路左侧, 面积122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11.5%。该区域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的传播, 让公众了解湿地的科学价值及对人类的贡献, 展示湿地的演变过程和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介绍湿地种类及类型和动植物繁育栖息方面的知识, 让人们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保护自然和保护湿地的意识。

3.4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心部位, 面积277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26.1%。以南岔湖为核心, 开展水上项目, 建设采摘园和森林风情园, 游览湖畔风光和山林之美, 体验农耕生活, 采摘丰收的喜悦。需要通过建设项目来实现合理利用的目标。

3.5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位于湿地公园南岔湖边, 在公路左侧, 43林班中划入的部分, 面积6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0.6%。该区域是湿地公园管理、入住、会展、餐饮、游乐、参观、宣教等综合性管理服务区, 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接待、环境、服务等各方面能力, 对公园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 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该项目建成后, 1061公顷的森林、水体还将在拦蓄洪水、降低气温、调解湿度、涵养水分、净化城市生活水源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摘要:湿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南岔湖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 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 实现湿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利用。

莲花湖湿地公园 篇9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慢生活”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日常的休闲和短期的度假因此倍受重视,东南亚的景观风格正满足了人们放松自己的需求,人们纷至沓来的同时,东南亚风格的景观也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为了更好地营造出具有东南亚风格的景观,自然首先需要去了解东南亚的风格。

1.1 自然简约的建筑特质

东南亚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去处,这是东南亚景观的特质。

东南亚建筑大多就地取材,竹、木、茅草等天然的材料都保持着其原有的材质,保持着一份自然性,融入到自然当中[1]。东南亚建筑从选址、布局到房屋造型、结构都顺应自然环境的需求而成,成为了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的色彩、光泽和肌理会给人不同视觉感觉, 从而使人觉得材料有精细感、粗犷感、均匀感、光洁感、质朴感等多种质感,对于人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浅色并且具有光泽的地板表面给人另一种精致的氛围;深色的地板能吸收较多的光线,使房间显得过小或是过于幽暗越是中性越是贴近自然的色彩越能使空间具有伸展性[2]。在纸上印制木纹、石纹贴在人造石板基材上面从而营造出实木或石材的效果, 这对人的心理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东南亚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竹或者石等乡土材料,风格简洁,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属性[3]。

东南亚建筑相对简约的结构有着通风散热遮阳等自然条件方面的考虑,也有着技术和经济水平上的限制,更有着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东南亚建筑的简洁实用成为了风格的重要部分。

1.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众所周知,景观一词来源于《圣经》中对于圣城耶路撒冷景色的描述,对于景观一词的定义不同学派之间各不相同,不过任何定义或者理解都将景观和所在的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常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俞孔坚在《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中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并表现在风景、栖居地、生态系统、符号四个方面[4]。刘滨谊在《现代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中也着眼于视觉感受、生态系统和人类行为三个层面[5]。从风水堪舆到景观生态学,从小中见大的传统园林到大地艺术,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改造都植根于土地本身,强调自然环境本身和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阿摩斯·拉普卜特(美)将人类对于生活环境的改造视做一个调试过程,认为从人们在自然环境下逐步产生的建筑,即其所称的“原始性”和“风土性”的建筑的单体和群体的形式中都可以识别出其地域、文化,甚至亚文化的差异,以及相应的居住和聚落归属[1]。

这些都表明自然条件对于景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地方人们的习惯总是充满着祖辈长期和自然环境相互磨合所累积下来的智慧,而周围的文化自然也随处可见长期人为改造的痕迹。东南亚本身地理气候特征明显,变化丰富,这也使得东南亚景观拥有了鲜明而丰富的特点,复杂多变的地理状况决定了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也导致了景观的多样性。

1.3 丰富多样的人文社会

本土文化对于景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终会通过人为营造的景观反应出来,正如拉普卜特(美)所说: “民间的盖房习惯下意识地吧文化需要与价值,以及愿望、梦想和人的感情转化为物质形式。这是微缩的世界图景式建筑和聚落中线路的‘理想’人居环境”。[1]

从风土景观、聚落选址,到房屋构件的构造和表现,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来自宗教、信仰和神话的强烈影响,这确立了景观的精神价值。

宗教在东南亚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很多国家都有用他们的国家,甚至是政教合一,将宗教和统治结合在一起。同时东南亚的政治体制非常多样,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形式。意识形态的区别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认识,从而给人们的生活状态带来很大影响,最终也会反映在各国的景观上。

2 应运而生的弄莫湖公园

2.1 定位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将瑞丽定位为: “中缅合作的陆路桥头堡,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化商贸口岸,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地域风情的生态型国际商贸旅游城市。”

弄莫湖及周边配套建设具有先行示范、带动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具备旅游景点特征和环境改善功能的开放式湿地公园。

弄莫湖湿地公园建设规模77.48公顷(1 162.2亩),其中陆地面积45.63公顷,水体面积31.85公顷,该项目由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展开。最初的方案要求营造十个代表东南亚十国各自风格的子园,成为“东南亚十国风情园”,这就要求十个子园的风格要彼此区分。后由于甲方要求,对方案经行了一定的调整,去掉了柬埔寨和老挝景区,加入了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景区,但依然是以中国周边各国的景观展现为主题,区域仍主要是东南亚地区,整体的思路和方向没有改变。本人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就是遵循着寻找代表,发掘特点,结合需求,再现特点的思路在展开设计工作。

2.2 布局

考虑到半岛国家与岛屿国家的显著区别,一般的分析研究中都将他们区别成两个大类,而在这个项目中,也是如此,继而将公园的功能要求结合在一起进行安排。(图1)

岛屿国家景区:南洋半岛国家景区处于园区的北部,这个区位比较适合一些要求比较安静的业态,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南洋半岛国家馆的业态主要考虑一些会所和酒店,肩负休闲、度假、会议、展览等功能。

半岛国家景区:中南半岛国家景区在园区的南部,与园区外的商业街相呼应,商业价值比较高,在公园的东部一线也被规划为餐饮小吃街。因此在中南半岛国家馆的设计上我们主要考虑休闲娱乐,餐饮和购物等活动。

3 特点鲜明的民居式建筑

建筑是景观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不但是由于建筑的体量,它也是功能的主要载体,具有最鲜明的人工痕迹,对于建造一个国家的子园,建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对各子园的主体建筑进行设计时,从该国的建筑实例出发,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借鉴。民居作为一个地域中,人们与自然环境相互磨合,人文条件长期渗透下的产物,正是异域风情的最好载体。

3.1 印度尼西亚区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印尼建筑中干阑式特色鲜明,船形屋就是印尼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我国黎族也有船形屋的民居,不过和印尼的船形屋差别很大,可以说“此船非彼船”。第一,印尼的船形屋屋脊长于屋身,顶脊向内收与边柱衔接,山墙下各有一小块檐板,代表船首和船尾。屋脊由两端向中心逐渐减低,代表船舷。房屋就像在船台上载满居住者的大船一样,表现的是对祖先渡海而来的怀念。印度尼西亚功拉威西岛人基于天神降临的神话,把他们的房尾建成“天鸟船”形,屋顶又大又长,两端又高又细地伸向天空,对鸟的模拟已超过了对船的模仿。印度尼西亚南加堡人又将那弯弯翘起的屋脊与牛角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又有“牛角屋”之称。因此印度尼两亚船形屋成了船、鸟、牛角的综合象征,它的屋面和屋脊极具代表性。第二,干栏式建筑的鲜明特征就是底部的架空,这是为了底部通风散热,隔绝湿气和防蛇虫鼠蚁等考虑而形成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在山林、湿热地带非常普遍,也是东南亚民居的代表性元素之一(图2)。

印尼子园位于基地西北部,临近北侧主入口附近,区位极其重要,对建筑形象和功能要求比较高,主体建筑吸取了印尼传统建筑的特色,在起翘的屋面,尖尖的屋角以及底部的架空处理上都进行了借鉴。同时结合建筑本身要求的展示功能,以及现代印尼大力发展的现代化观光旅游产业,所以采用了具有现代感又符合展示功能要求的玻璃幕墙,形成通透,易采光且极具视觉效果的墙体形式。在平面布局上也迎合了印尼“千岛之国”的地理特色,利用位于水陆交错的滨水区的有利地形,将建筑拆分为多个部分散布于水面上,形成多个相连岛屿的意向(图3)。

3.2 菲律宾区

菲律宾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民主国家。这些岛屿像一颗颗闪烁的明珠,星罗棋布地镶嵌在西太平洋的万顷碧波之中,菲律宾也因此拥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

菲律宾的茅草屋正应验了东南亚建筑取材的自然性,取材简单,又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拥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墙面常常选用的米白色既有减少吸热的作用,又在视觉心理上让人有清新的感觉,而米白色也是代表吉庆的菲律宾国花——茉莉花的颜色(图4)。

菲律宾子园位于整个公园的西侧北部,由一个小岛与临水弧形地块组成,形成一个圆形的内环境。小岛四面临水景色宜人,适合休闲及放松,定位为健身,休闲式旅游居住场所。

优良的滨水条件,为表现这个岛国景观提供了便利,以原有地形为依托,打造优美的滨水建筑,弧形与圆形的简单结合,既顺应地势,又充分利用环境。而水中的小岛则以菲律宾特色尼帕屋和薄荷岛为景观构思点,用木栈道,微地形,植物整体协调呼应,茅草的屋顶融入自然式的环境当中,米白色的墙面也不会过于突显自己而与周围环境脱离(图5)。

4 结语

虽然该项目的子园国别有了调整,但是在全园定位和功能要求不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挖掘各个国家的代表性特点,继而结合该子园所在的位置以及功能要求来展现各国的特色。

要营造一个异域风情园,首先必然要拥有所要展现的地域的代表性特点,要能够比较全面而且真实地进行反应,同时也不能单纯地照搬,而脱离这个公园本身的功能要求和周边环境。

发掘出地域建筑中,尤其是民居中能反映当地自然和文化特点的元素,再把它们结合到公园的设计中,就能很好地和功能要求结合,不会变成呆板地照搬。

摘要:休闲度假渐渐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各国独特的景观风格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不仅使其成为理想的度假胜地,而且东南亚各国的建筑和景观也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应运而生的瑞丽弄莫湖湿地公园设计了多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园来分别展现各国的风格。在各子园的主体建筑的设计当中结合各国的异同,从民居中挖掘出代表性元素,充分展现了东南亚各国的景观风格。

关键词:东南亚,民居,休假

参考文献

[1]雷翔,徐兵.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必莉.浅谈不同颜色、图案与材质的地板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大众文艺,2010;(08):142(—142)

[3]马博文.建筑形态、颜色、材料对心理康复的影响.艺术与设计,2010;(03):113(—113)

[4]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建筑创作,2003;(07):28—29

[5]刘滨谊.现代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规划师,2001;(06):64,65,85

[6]李启端.印尼托拉加部落.Cpim2004的博客,http://cpim2004.bokee.com/636226.html.2005—01—28

上一篇:茶文化旅游发展下一篇:异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