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法律保护

2024-08-08

湿地法律保护(共9篇)

湿地法律保护 篇1

九段沙湿地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 其地理位置为:E 121°46′12″~122°1′03″, N 31°3′02″~31°17′24″, 东向东海, 西接长江, 边界与长兴岛最近距离3千米、横沙岛3.6千米、浦东3.7千米。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和东海的交汇处, 是长江中最年轻的冲积型的河口型沙岛。它由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亚南沙四个沙洲组成, 东西长46.3千米, 南北宽约25.9千米, 总面积为420平方千米 (-6米为准) , 其中吴淞0米线以上面积为145平方千米。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拉萨尔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九段沙湿地属于原生河口类型, 它位于东海之滨, 紧邻上海大都市, 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二级湿地。2000年3月8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 同年8月8日, 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成立。2003年9月29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2005年7月23日, 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我国这块最年轻的河海滩涂湿地的生态系统, 自2003年12月起开始实施《管理办法》, 标志着九段沙湿地保护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多年来,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探索建成一套以法律与科学为基础的现代保护体系, 依法开展管理保护, 努力使区内非法猎捕活动基本得到遏制, 植被得到完整保护, 生物资源迅速增多, 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期间, 依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管理署连年来有序展开执法管理活动, 先后组织200余次执法行动, 严厉打击各种有损保护区生态的行为。仅驱赶非法侵入渔船就达200余艘次, 还清理了非法设立在区内水域的各类捕捞桩1万余根。然而,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保护区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九段沙湿地也不例外。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一块特殊的生态系统, 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经济高速发展的上海极其宝贵。据调查, 保护区内外来人员 (主要是渔民) 由于长期生活的历史习俗实际上他们法制观念淡薄作业方式落后为了生存他们不择手段滥捕滥捞和偷猎乱伐, 破坏湿地生态环境, 绝对禁止捕捞一时难以奏效, 因此, 必须加以疏导, 加强宣传教育。反之, 如果, 听之任之, 一味地开发来满足暂时的经济发展需求, 急功近利, 竭泽而渔, 势必严重破坏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 对未来的保护区建设和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一命题, 以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准则, 正确把握好九段沙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关系, 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

但九段沙湿地常年遭受人为干扰, 据三甲港公安边防派出所的登记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 除了当地外来常住人口30人左右从事餐饮行业以外, 三甲港当地有本地渔民328人, 外来常驻渔民789人, 日常有50艘渔船 (约100余人) 流动于三甲港、长兴、横沙、崇明四地之间, 这些外来人员主要是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渔民, 还有部分渔民来自浦东新区、南汇区、崇明县和横沙、长兴两岛。他们主要从事捕鱼蟹、捕捉蟹苗、鳗苗以及其他水产品,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捕鳗苗, 3月至5月捕蟹苗, 5月之后则捕鱼, 特别是捕鳗鱼苗季节, 最多时一天有上千条船齐聚九段沙及其附近水域, 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常年以来, 在九段沙湿地区域和三甲港形成一批鱼贩、鱼霸, 拥有着完整的供销网络。此外, 九段沙湿地又是水上交通要道, 过往渔船和在此捕鱼的渔民在岛内的漕沟内避风躲雨。其停泊期间的主要副食大部分是从九段沙湿地及其附近水域捕获的水产品。大量的渔民在九段沙湿地及附近水域的捕捞作业和生活, 加之渔民行船产生的油污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都是对九段沙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据统计, 九段沙湿地区域常年保持着四五十条渔民船只, 在此附近作业和生活。九段沙湿地正饱受来自多方面的人为干扰, 对其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威胁。

九段沙湿地集中了大量的迁徙候鸟, 其中不乏国家珍稀保护动物, 但它们的到来也招来了不法之徒。在九段沙湿地管理署的执法中发现, “呋喃丹”是偷猎者常用毒药, 此毒药的分解期长达20年, 已被国家列为禁药, 而偷猎者往往把呋喃丹撒在绵延数百米的湿地上。由于“呋喃丹”是细小的颗粒, 而且被撒在湿地上, 很难清扫回收和清除。而九段沙有很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 飞来的候鸟误食后, 还有可能被毒死, 所以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极其严重。由于外来物种入侵、长江水体污染、渔民渔业生产活动侵扰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九段沙湿地有些轻微“亚健康”, 有些区域湿地出现退化的迹象。

据不完全统计, 九段沙湿地管理署成立后, 牵头会同市渔政、海警、边防、农林、水务等相关单位开展多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 联合对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违规捕捞作业的渔船上的渔民进行了执法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 拔除各类桩, 责令收回渔网, 处罚违规捕捞船只。通过开展执法行动, 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九段沙湿地的人为破坏行为但总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如年月日九段沙湿地周围水面有群众远远看到有人在投撒药物, 当即联系三甲港边防派出所及湿地执法科人员。执法人员连夜赶至湿地, 埋伏在漕沟里, 蹲守了一夜, 终于抓获前来收取被药倒野鸭的偷猎者刘某, 同时还收缴了已被毒死的野鸭、野鸟11只, 包含了斑嘴鸭、红颈鸭、绿翅鸭等多种市级重点保护动物。又如, 2008年11月26日下午4时许, 上海崇明横沙乡居民张某、马某两人驾驶渔船来到九段沙湿地保护区某漕沟滩涂, 用十几包剧毒农药“呋喃丹”拌入黄沙, 撒在滩涂上, 绵延数百米。次日凌晨3时许, 两人悄悄来到该滩涂捡拾被毒死的野鸭时被上海公安边防支队三甲港边防派出所民警抓获, 当场从两人的船上查获野鸭36只、鹬2只, 以及用于毒杀野鸭等的农药“呋喃丹”7包。这是九段沙湿地保护区成立以来, 数量最大的一起非法偷猎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案

湿地法律保护 篇2

从网上我获知,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域交汇处,地表有暂时或永久性的浅层积水,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的区域。包括河口三角洲、海岸滩涂、内陆低地、浅水湖泊、泥炭沼泽、湿生草原与林地、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型。湿地被称为“自然之肾”,在自然界中具有调节优化生态环境的功能,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在世界各国都将湿地视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并立法加以保护。而湿地,是大自然赐予大庆的一笔宝贵财富。平衡生态、涵养水源、孕育生命……大庆湿地,不仅仅是一片珍贵的“水面”,犹如颗颗“珍珠”泛着光辉,为这座刚毅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柔美”。作为我国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大庆湿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除了有较多的湖泊和沼泽外,还有与之共存的草原、自然次生林等,它们共同形成了大庆地面的壮美景观。据统计,大庆市有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盐沼湿地、湖泊湿地、江河湿地和人工湿地共计6大类型,16种湿地犹如珍珠般泛着光辉散落在城市各地。

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篇3

(一) 湿地环境问题严重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市场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 在经济飞速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过度开发利用湿地、湿地环境逐年恶化、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了解湿地的基本状况, 国家林业局历时5年于2013年完成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截至2013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 其中自然湿地的减少率高达9.33%, 同时现存湿地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库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1]

造成如此不容乐观的局面, 不仅仅是因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加节制地排放到河流、湖泊, 同时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活动有关, 例如围湖造田、建设水利工程等。此外,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也成为破坏湿地环境的因素之一, 时常出现外来水生生物在我国疯狂滋生的局面。因此, 不得不承认我国湿地坏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 迫切地需要加强对湿地的法律保护。

(二) 生态建设的需要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首先, 湿地复杂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为大量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长生存的空间环境,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研究。其次, 湿地能够调节水资源, 蓄水防洪, 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供水量。再次, 湿地拥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能够净化水体、溶解部分污染物, 减少细菌的滋生, 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的侵蚀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扩大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湿地作为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与恢复湿地理应得到高度重视。2014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湿地保护红线划定至2020年, 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2]这表明国家日益重视对湿地保护,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注重修复和完善湿地的生态功能。基于此, 在湿地保护具体方案上应该完善法律保护手段, 通过法律严格保障湿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 湿地保护仍有空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保护湿地的力度大大加强, 但是依然存在空缺。一些重要的湿地生态区还没有被划分在湿地保护体系中, 法律保护方面还存有漏洞, 还未健全长期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等, 都制约着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 加大对湿地的法律保护是保护管理湿地最基本有效的手段, 不仅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而且能够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 各省市相继颁布法规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

自2003年黑龙江省出台并实施《湿地保护条例》开始, 甘肃、江西、湖南等地区也相继施行《湿地保护条例》加强对本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旨在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基础上,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目前,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保护管理湿地生态系统, 对湿地法律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首部国家层面湿地保护部门规章出台

2013年5月1日《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这标志着湿地法律保护从地方迈向全国。对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履行湿地公约规定的义务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关于制定统一的施行全国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完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2013年国家林业局顺利完成了历时5年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共投入调查人员超过2.2万人, 投入资金近4亿元, 获取数据量超过2亿条, 调查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3]

此次调查首次分为全国湿地区和湿地斑块两个部分, 建立了系统的湿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此外制作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总报告、各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和针对重点生态区、水鸟迁徙路线等重要国土空间的专题报告, 并附制了效果图。

(四) 初步形成湿地保护体系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视, 各地方不仅强化湿地保护立法工作, 而且纷纷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 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体系。2013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 近十年我国受保护湿地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 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5块, 增建279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468个湿地公园。

三、我国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阶段我国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关于保护湿地的法律规范, 甚至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也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仅就目前来看我国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上, 湿地法律保护依然存在漏洞与缺陷。

(一) 缺少专门立法

虽然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并实施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法律保护, 推进湿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但是《规定》依然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此外, 现阶段我国关于湿地保护的规定往往分散在各地方法律规范之中, 极具地方特色但很难适用于全国范围。从更深层次上讲, 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 甚至缺乏统一的湿地法律概念。这不仅不利于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对湿地的开发与利用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 湿地权属不清

受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湿地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一直含糊不清, 土地权属问题始终影响着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依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湿地作为自然资源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 但同时我国土地管理法又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 在实际生活中造成了湿地的所有权人不一定拥有湿地的使用权, 湿地的使用权往往属于相关个人或单位。而个人或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常常过度开发、盲目开发湿地资源, 给湿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湿地资源浪费现象也十分普遍, 湿地面积日益紧缩,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因此, 解决湿地权属争议对于湿地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

(三) 多重管理权限不明

我国湿地管理部门众多但是具体权限划分不明, 权利冲突, 责任推诿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湿地管理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 由林业部门级相关部门负责。且在这些部门中又划分成湿地植物资源管理部门和湿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 同时对于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管理又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各部门在实际管理湿地时常常会出现对于同一湿地管理的权利冲突现象, 而伴随着权利冲突而来的又是时候责任的相互推诿, 这往往制约着湿地的实际管理与保护。

(四) 执法监管受到制约

由于我国欠缺专门统一的湿地保护法律规范, 使湿地保护执法工作受到极大制约。

1. 工作人员执法散漫

一方面, 不少工作人员因湿地保护工作欠缺专门统一立法规范而忽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湿地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使盲目开发、滥开发湿地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另一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受限也经常出现执法过当的情形。此外, 不能排除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为了追求地方的经济利益而放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 吸引开发商投资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 执法技术受约束

环境问题的执法监督往往对科学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但是我国现在很多环境保护部门受限于当地的经济条件, 执法的技术设备差强人意, 通常无法满足执法的需要, 而湿地资源丰富但贫困的地区技术设备更是落后。[4]

(五) 公民保护意识淡薄

大部分公民对法律保护依赖性强, 有法律规范的权利、义务能够自觉的行使或履行, 相反对于缺少专门规定的义务或职责往往不够重视, 这点同样体现在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公众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关注的是湿地的开发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忽视湿地的生态作用, 难以正确领悟湿地的生态价值。因此对于湿地的开发意识可能会大于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不能够投入到保护湿地资源的行动中来。而对于湿地的保护仅仅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完成湿地保护工作。所以, 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也需要提高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让公众积极的参与到湿地保护的行动中来。

四、完善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对策

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更好的发挥湿地资源的功能与价值, 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湿地的法律保护。因此, 针对我国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本文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制定专门立法

目前而言, 湿地属于我国主要的可开发土地资源, 同时也在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 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需要加强对湿地的法律保护。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湿地保护立法分散的现象, 我国亟需制定一部统一的专门的湿地保护法, 彻底解决湿地法律概念不明确, 湿地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 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

(二) 明确湿地权属

湿地资源所有权包括对湿地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为了解决湿地权属不清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在湿地保护法中明确湿地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只有国务院才能代表国家行使相关权利,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许可不能行使相关权利。湿地的使用权可以归属于除国家外的集体和个人, 但要明确限制其对湿地的非法买卖与转让, 同时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经有关部门的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

(三) 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为合理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 我国应该建立湿地保护的协调管理机制, 设立明确管理湿地的政府部门, 管理和协调一切与湿地有关的事物。[5]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工作, 同时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城乡建设、海洋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职责分工, 负责有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地方则将湿地管理和保护工作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缓解现阶段我国湿地管理权利冲突、分工不明的问题。

(四) 完善湿地管理执法

1. 明确执法责任

首先, 提高相关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 对执法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考核, 避免出现执法力度不够或执法过当的情况。其次, 明确执法责任, 将湿地保护法制化, 使湿地保护延伸到政府各个部门, 同时将执法责任明确到执法人员个人, 杜绝工作人员执法散漫现象的发生。

2. 加强湿地惩罚力度

相较于其他的环境破坏问题, 湿地保护没有形成统一专门的湿地保护法, 因此对于湿地破坏的法律责任通常只是在一些规范中规定依法追究刑法责任、造成重大环境法律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规定情节严重与否, 缺乏具体的惩罚标准, 而使司法机关在现实操作中难以掌握惩罚力度。大部分司法机关对湿地犯罪的惩罚力度不够, 不足以惩罚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法, 明确破坏湿地的法律责任, 加大惩罚力度, 进而完善湿地管理执法, 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 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湿地保护思想, 形成公民保护湿地的个人意识,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的行动中来, 配合政府的湿地保护工作, 进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五、结论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近乎完美的生态价值。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 我们要重视湿地环境的保护, 将保护湿地法制化, 完善湿地的法律保护, 为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而继续努力。

摘要: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环境保护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湿地法律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湿地法律保护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亟待完善。从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现状, 并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现阶段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最终提出完善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制定专门立法;明确湿地权属;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执法;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关键词:湿地,法律问题,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背景资料.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ch-xinwen/2014-01/13/content_31170323.htm.

[2]中国划定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114/c1007-24109215.html.

[3]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保护地球之肾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力[J].中国绿色时报, 2014, EO3:2.

保护湿地征文 篇4

这几天,有两个跟自然相关的日子。先是每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再是昨天的立春节气。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也以“逢春”形容事物生逢其时,将有大的发展。然而,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国湿地的命运却还没能“逢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甚至能调节局地气候。湿地的功能的确不少,但它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会所认识。也正因此,大量湿地遭受人为破坏,很多只能从地名中窥见其存在。比如北京的“海淀”“积水潭”“苇子坑”“水碓子”“北洼”,都曾是典型的湿地地貌,如今早已被水泥森林所取代。

资料显示,我国湿地率为5、58%,低于全球8。6%的平均水平,人均湿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5、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xx年至20xx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达8。82%。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已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一批对8省区进行督察,5个省区的督察意见中包含湿地破坏的`内容,其中,黄河湿地无序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破坏;呼伦湖大面积湖滨芦苇湿地丧失,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等问题广受关注。而在我们身边,一些根本进不了名录的小湿地同样在加速消失。去年,北京市昌平区都市芳园小区的200亩人工湖被填埋,环保民间组织和业主干脆把“肇事”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xx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目标,这在湿地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指导5年工作的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迟迟不能露面;同时,一些地方的保护条例规定要按照名录管理,可由于湿地管理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名录难产导致保护缺乏依据。这都让人感觉湿地保护实际工作依旧难与目标相匹配。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作出部署安排,这对于急需“疗伤生肌”的湿地来说,无疑是一缕春风。划分湿地管理事权、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湿地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等方针,让湿地保护有了明确的制度安排。

湿地法律保护 篇5

湿地, 在前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只是近年来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才开始探索它的功能和价值。

湿地概念的提出只有30多年的时间, 但湿地的存在却是与地球同龄了。什么是湿地?对于湿地的定义, 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早有研究, 并提出相互有差异的表述。1971年2月2日, 来自18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国际《湿地公约》。这是一部全球性的政府间的自然保护公约。截至2000年《湿地公约》已有117个缔约国, 我国在1997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的、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咸水或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按照这个定义, 湿地包括了所有的河流、湖泊、沼泽、池塘、滩涂、珊瑚礁, 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塘、盐池、稻田等。由此, 科学家们估算, 全球湿地面积570万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 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据调查, 现有100公顷以上的湿地3848万公顷 (不含水稻田) , 占国土面积的3.77%。内蒙古属于湿地资源分布较多的省区之一, 湿地总面积424.5万公顷, 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 在全国占第3位。1万公顷以上的重点湿地18块, 其中划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两块, 即达赉湖湿地和鄂尔多斯遣鸥湿地。一般湿地2616块。

湿地与陆地、海洋不同, 它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面积虽然大大小于森林和海洋, 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陆地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 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生态功能。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又把湿地称为天然水库、天然生物库和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物质,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除开采地下水外, 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水的重要来源。储存在沼泽、河流、湖泊和塘坝中的大量淡水都可以直接利用。湿地在蓄水、输水、供水和补充地下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据有关资料, 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1亿立方米, 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1.27亿立方米, 全区有沼泽湿地310万公顷, 相当于100个大型水库。

(二) 湿地养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

湿地生境类型众多, 为湿生、水生生物物种创造了有利的栖息条件。据有关资料, 内蒙古湿地虽然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 但湿地高等植物有103科、293属、763种, 分别占全区高等植物科、属、种的53.1%、34.7%和29.1%。内蒙古湿地鸟类288种, 占全区鸟类总种数的66%。湿地有鱼类90种, 隶属于8目13科。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 丰富多彩的湿地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三) 湿地具有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据研究, 湿地吸纳碳的能力超过森林和海洋, 单位面积湿地固碳作用是森林、海洋的9倍。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 储存有全球35%的碳。当湿地遭到破坏, 不仅固碳作用减弱, 而且将由“碳汇”变成“碳源”, 向外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从而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 保护湿地和建造人工湿地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四) 湿地具有拦蓄供水, 降低自然灾害的作用

湿地具有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能, 沼泽地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或更高的蓄水量。许多湖泊、沼泽湿地与河流相连, 在暴雨或河流涨水期间, 能将过量的水储存起来, 均匀地缓慢地释放, 以减少洪水给下游排放带来危害。在干旱季节, 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向周边地区和下游排放。因此, 湿地在控制洪水, 调节径流、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 湿地还有降解污染, 净化水质的功能。

(五)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资源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 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 每平方米米湿地每年可生产2公斤左右的有机物。英国《自然》杂志1997年公开评估认为, 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每年33万亿美元, 而其中湿地就占45%, 每年为14.9亿美元。湿地的经济价值是多方面的, 可为人类提供水产品、粮食、药材、芦苇等, 还可为人类提供泥炭、矿砂、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稀有的矿藏。湿地也是能源生产基地, 泥炭、薪柴可作为燃料, 利用河流、湖泊湿地可开发水力发电。我区用于水力发电的河流主要有嫩江、额尔古纳河、西辽河和黄河干流以及一些大型水库。

(六) 湿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科研基地

湿地的旅游功能与科研价值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显示出来的。我区许多重要的旅游、休闲风景区都建立在湿地上。如达赉湖, 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哈素河、岱海以及黄河、阿尔山天池等, 均是以湿地为基础的旅游、休闲、疗养和观光场所。湿地中丰富的生物群落, 珍贵的濒危物种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的理想地方。现在, 我区已开展了有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如达赉湖的鹤类研究, 鄂尔多斯的遗鸥繁殖研究, 乌梁素海的鸟类种群变化研究等,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综上所述, 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湿地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人类不可能没有湿地, 湿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资源锐减的危机

人们对湿地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逐步认识的过程。

长期以来, 人们把湿地当作荒滩、荒水、荒地对待, 进行无限制的索取, 大肆开发利用, 而不去加以保护, 致使大量湿地资源遭到干扰和破坏, 湿地面积逐年萎缩, 直至消失。最近看到有关媒体报道两条湿地的消息, 均来自新华社。一条是, 据中国工程院专家考察, 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11.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57万平方公里, 减少了42%。另一条是, 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从上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公里下降到本世纪初期的538平方公里, 减少了5/6。这两条消息都指出, 湿地减少, 有自然原因, 如干旱等, 但主要是人为因素。另据有关媒体报道, 我国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失, 50年来已经减少1000个内陆湖泊。我区的湿地也面临着面积萎缩、资源锐减的危机。据调查, 全区18块重要湿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其中, 包括两块国际重要湿地。从我区情况看, 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合理的兴修水利工程, 大量开采地下水, 这是湿地萎缩和干涸的重要原因

如阿拉善盟居延海是内蒙古少有的沙漠湿地, 上世纪初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兴修水利工程, 曾使居延海干涸 (近年来又有供水) ;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水库、奈曼旗西湖, 也是由于上游给水断流加之干旱, 前几年就已干了。有些湖泊和沼泽虽未干涸, 但水面缩小、水量减少、湿地功能减退。

(二) 围垦造田, 这是湖面缩小, 沼泽湿地消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淖尔河流域有几万公顷沼泽湿地被垦为农田。乌梁素海上世纪60年代水面为400平方公里, 70年代因围垦, 使水面缩小到270平方公里, 下降了48%。在沙区有许多面积不等的丘间湿地, 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 湿润着沙区植被, 现在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这在科尔沁沙地尤为突出。有的被开垦为稻田, 这虽然也算人工湿地, 但与自然湿地相比其功能已大大减退。

(三) 工农业生产对湿地的污染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工业生产的排污对周边的湿地造成污染, 致使水质发生变化, 水生生物减少。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在上世纪60年代因捕杀附近草原的害虫, 大量喷撒农药, 造成湖水污染, 鱼类锐减。乌梁素海已变成极度污染富营养化的湖泊, 鱼类已无法生存。这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黄河由于工业排污也经常受到污染。现在随着经济发展, 为了取水用水方便, 一些企业都建立在河流、湖泊附近, 如电厂、化肥厂、铝厂等, 工业生产对湿地水质的污染是严重的。

(四) 对湿地利用不合理, 导致资源减少

如辉河、达赉湖、图牧吉、毛林郭勒、乌拉盖等温地都盛产芦苇, 因过刈割, 长势逐年退化, 产量大幅度下降。有些湿地开发为旅游区, 由于不注意湿地保护, 致使湿地受到严重干扰。如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 但因受到旅游的干扰加之水面缩小, 遗鸥的数量已不多了。有些湿地的野生动物遭到滥捕、滥猎的现象也很严重。

从我区看,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连续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是湿地萎缩和消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湿地一旦遭到破坏, 其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是提供给人类的淡水受到影响, 严重者将发生水荒。湿地遭到破坏, 生物物质资源必然减少, 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奈曼旗西湖的干涸, 使庐湖盛产的著名红尾鲤鱼已不复存在;乌兰察布市的黄旗海, 由于水质咸化, 已不能进行渔业生产, 著名的“官村鲫鱼”也就消失了。湿地遭到破坏, 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和我区淖尔河流域的特大洪水, 都与大量湿地被开垦种田, 削弱了调洪功能有密切关系。湿地变为农田, 人们得到了粮食, 但却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湿地的减少与消失, 也必将影响其他生态系统, 如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 同时也影响气候的变化, 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我国和我区对于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 随着对湿地认识的提高, 湿地保护工作开始引起了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家在湿地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 成效是显著的。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确定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2002年,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12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进行研究, 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政策措施和任务目标;2004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把湿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 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将以工程措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目前, 由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全国约有45%的自然湿地纳入470个自然保护区, 得到有效保护。我区按照国家的要求, 积极开展了湿地保护工作, 现在已有22块湿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面积181万公顷, 占全区湿地面积的40%。总的来看, 湿地面积减少, 功能下降的趋势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 湿地保护仅仅是取得初步成效, 湿地保护仍然是我区生态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远远落后于防沙治沙、水土保持以及草原建设等方面的生态建设, 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三、保护湿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 对于维护生态安全,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湿地保护上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草原、农田、沙漠都是陆地的重要生态系统。湿地兼有陆地和水域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 与其它生态系统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湿地遭到破坏, 面积消失, 功能退化, 物种减少, 势必造成整个生态与环境的恶化。居延海干涸后, 周边大片的胡杨林、红柳林死亡。沙区的湿地消失将引起更大范围的土地沙化;草原上湿地消失, 将会引起草场退化;林区湿地减少, 将危及森林资源。因此, 必须把湿地保护作为整个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应该认识到, 实现生态状况“整体好转”直到实现“良性循环”, 不搞好湿地保护工作是不行的, 是不全面的, 生态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反过来, 其它生态建设如防沙治沙、保持水土, 草原建设等, 搞好了也有利于湿地保护。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兴修水利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遭到破坏, 将造成水资源的减少, 调洪能力降低。因此,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了水资源, 保护湿地就能防止和减免旱涝自然灾害。从这种意义上讲, 保护湿地也等于兴修水利。为了发展生产应该大兴水利, 兴修水利如修建水库也是增加湿地面积。但兴修水利必须与保护湿地结合起来。正如前述, 由于兴修水利不注意湿地保护, 或者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这是湿地面积萎缩、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应该把湿地保护纳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列入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把水利建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统筹安排, 生态用水、生活生产用水互相兼顾, 上下游、地上地下通盘考虑。再也不能干上游修水库, 下游断流, 只顾生产生活用水, 而不顾生态用水的事情了。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林牧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强大的生态功能支持着工农牧林业生产。这些生产建设的用水, 除利用地下水外, 都取之于湿地。湿地供给工业用水, 湿地滋润森林、草原, 湿地的淡水浇灌着农田。没有湿地工农牧林业生产将会遇到很大困难, 工农牧林业生产离不开湿地。当前的问题是,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 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往往做出不利于或破坏湿地的事情。如工业排污;农业开发中, 开垦湿地造田, 一些地方大量开垦“下湿地”;在湿地周边过牧破坏植被;个别地方把湿地规划为宜林地, 在治沙上强调治满治严。凡此种种, 都不利于湿地保护, 均属改正之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 有的地方本来地下水水位逐年降低, 已经出现“漏斗”现象, 但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继续打井, 不仅浇灌农田, 而且还要浇灌造林地, 这样过度开采与利用地下水, 不仅造成现有湿地减少, 长此下去, 其后果将是无水可采无水可用,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有些地方提出退耕还湖, 限制或慎重开采地下水, 防沙治沙要保护丘间湿地等, 这些措施是值得提倡的。

(四) 正确认识和处理开发旅游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与场所, 但发展旅游必须在保护好湿地的基础上进行。人们应该认识到, 湿地之所以成为旅游的好地方, 主要是因为它的美丽景观和多采的物种吸引人。如果湿地遭到破坏, 也就失去了它的旅游价值。现在有些地方, 在湿地范围内, 甚至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无限制地建宾馆、盖饭店、修建娱乐设施, 在湖面大搞游艇游览, 加之管理不善, 干扰湿地的动物、破坏植被、旅游垃圾污染湿地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凡是开发为旅游的湿地必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要倡导生态旅游、绿色环保旅游。因开发旅游而破坏湿地的现象必须加以制止。

(五) 正确认识和处理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湿地保护与湿地协调发展关系探讨 篇6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旅游,生态旅游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物产丰富, 但是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的非常的迅速, 由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比较晚, 在初期的对于资源的使用以及环境的污染非常的严重, 这样的状态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深深的注意到环境的重要性, 知道想要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地改变当前的环境问题。对于湿地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 湿地的面积在不断的减少, 生态功能在不断地弱化, 如何保护湿地就是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的一个重点, 湿地生态旅游大家并不陌生, 今天结合下面的一个例子展开了讨论, 能够更加具体的反应当前的状态。

1 目前我国基本情况

湿地在不断地减少, 对于环境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在很多的地方深深地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进行环境的进一步的保护。在这些区域进行珍贵物种的保护, 减少人类的破坏, 但是很明显的体现到力度不够用, 不够重, 这样就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加大投入, 更多的开发生态项目。

2 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2.1 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 而旅游经济目标的实现又能为保护湿地资源提供资金保障。因此, 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可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旅游效益, 从而实现湿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

2.2 生态旅游促进湿地生物保护

湿地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良好, 景观及环境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高, 为人们进行生态旅游提供了极佳的资源与环境。在保护的前提下, 自然保护区内开辟生态旅游景区, 可以对周围群众和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为湿地的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等寻求经济支撑, 增加保护和管理的力度。同时, 还能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

3 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3.1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机遇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火红的翅碱蓬迎风斗浪, 红艳连天;植被类型保存完好的万顷苇海、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此外, 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和繁殖环境, 被称为观鸟的天堂。

人们在此能观察湿地鸟类的生态行为和植物的生长规律, 还能在一望无际、静谧荒美的芦苇荡中或“红地毯”横铺的海滩上观看草长莺飞、鸿翔鹤舞、水鸟飞鸣、鱼翔浅底的美景, 又可以参与采拾、垂钓、捕捞, 河味海鲜品尝等项目,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野趣雅致。此外, 交通设施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拉近了该湿地与国内各城市及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 客源市场前景广阔。旅游者越来越多的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 给城市发展生态旅游带来了新机遇。

3.2 湿地旅游的开发原则

3.2.1

以市场为导向, 开展绿色的生态游, 生态游是当前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由于人们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使得大家更想亲近大自然, 应该做好市场的调查, 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深一步挖掘, 放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发展长期的经济效益。

3.2.2 慎重定位、瞄准方向。

无论是项目定位, 还是市场定位, 都必须有明确的方向, 包括确定开发的主导项目、开发规模、开发档次等, 必须慎重地瞄准方向, 才能使开发项目具有发展前途。

3.2.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湿地都有自身的特性, 不同的湿地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我们开发的初期就要考察好, 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特设的开发, 抓住自身的优点与主题, 这样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才会更具有竞争力。今天的湿地发展更加地注重与自然风光相结合, 寻求一种和谐的状态, 从而更好的吸引游客, 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3.2.4 选准起点、流动发展。

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正确的选项是非常的关键, 一般初期都会选择见效益比较快容易管理, 对于自身的发展有利的方向, 这样有利于资金的回流, 对于一个项目初期如果做的非常的好就会大大的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后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的作用, 对于比较难的项目可以采用后期慢慢的引入, 这样能很好的缓解压力。

3.2.5 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产业要量力而行, 切忌盲目上马建设、铺摊, 应是逐步推进, 分期分步实施, 把旅游项目建设控制在市场和投资力度所允许的条件下。

3.2.6 开发与保护并举。

湿地生态旅游产业是对当地湿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一种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利用资源的时候, 只有坚持环境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 才能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确保湿地可持续发展。

3.3 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措施

3.3.1 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

长期以来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这样据导致了相关部门松懈, 以及无法可依的现象, 大大的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 对于区域内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做到科学合理, 这样能够更有利的保护当地的特色以及方便游人。更好的利用好资源, 通过湿地资源带动当地经济。

3.3.2 重视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

这一点是非常的关键, 在我们的景区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规定如何的要求游人的行为, 但是监管以及维护工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很好的带动景区的居住人口参与其中, 从每天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把这些行为习惯宣传到人们中间, 这样取得效果会更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一定要运营好相关的资源, 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3.3 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

环境问题是在这几年刚刚被关注的, 在管理以及专业性人才方面比较匮乏, 这样的问题大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人才的招聘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 同时极易导致人员的流动,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身的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都是非常的有感情, 会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而付出, 通过聘请专业讲师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授课, 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人才的成长, 同时要很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提倡全员参与, 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问题, 所以现阶段一定要好各个方面的工作。

结束语

保护湿地合理利用 篇7

一、神奇多彩的湿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北方重要湿地区, 额尔古纳河与嫩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 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上源, 北方重要水源地。全市以森林淡水沼泽、河流和湖泊为主, 各类湿地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 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2.6%, 占全自治区湿地面积的21%。全市湿地保护建设工作从1986年新巴尔虎右旗政府批准建立达赉湖地方自然保护区起步, 历经28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生态示范建设和湿地合理利用等方面成绩十分突出, 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上级批准建立并晋升达赉湖湿地、辉河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2处, 国家级森林湿地、草原湿地、河谷平原各类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8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13处, 国家级珍稀冷水鱼保护区及人工湿地生态养殖开发示范场3处, 国家A级生态旅游等景区48处, 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处, 旗市级地方湿地保护区、公园19处, 全市以湿地保护建设等为重点, 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建设, 已建成3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68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

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 从林区到草原牧区, 从平原到高原山地, 从乡村到城镇星罗棋布到处都有湿地分布。湿地风光旖旎, 神奇秀丽, 多姿多彩, 有山林喷涌的泉水, 寒温带冻土冰雪, 肥沃黑土甸子地, 清澈悠闲的溪水, 奔流不息的江河, 烟波浩淼的湖泊, 宁静清丽的沼泽, 深陷难行的泥潭, 水库塘坝水稻田。全市可分为大兴安岭山地森林湿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草原湿地区、岭东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湿地区三个主要区域。湿地主要特点是: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且集中成片, 区域分布差异和年内、年季变化显著, 生物多样性丰富。夏季东南暖湿季风受阻于大兴安岭山地及东侧森林区, 降雨量多, 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众多, 岭西高平原地区为众多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湿地类型为我国北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可分为天然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类24种类型, 包括3000条大小河流湿地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泛洪平原。以国际重要湿地呼伦湖为中心大小500个湖泊湿地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湖泊, 永久性、季节性咸水湖泊。大兴安岭森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沼泽湿地为本区代表性湿地。分布于众多河川上流水源山地集水区大面积森林中, 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最重要的森林淡水沼泽湿地区。全市沼泽湿地有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藓类木本泥炭沼泽、数千淡水泉、沼泽化草甸、高寒沼泽、融冰雪水域、芦苇沼泽、苔草塔头沼泽、黑土甸子地、盐化草甸、沙丘间沼泽、内陆盐沼及人工湿地水库、塘坝、水产池塘、稻田等类型。

呼伦贝尔是我国北方湿地森林、湿地草原、湿地动植物、湿地淡水、湿地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湿地与森林、草地交错在一起, 森林、草原、湿地是独特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景观多样性的发源地, 自然生物链和生态链的源头。全市拥有我国北疆完备的原生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突出, 战略地位重要, 沿边开发开放发展前景广阔。全市依托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 着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等基地。

辽阔的呼伦贝尔天然大草原面积1.05亿亩, 大草原保持着水草丰美、辽阔壮丽、自然古朴和原生态独特风情, 是中国最美草原, 现代畜牧业基地。大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 生长着以禾本科豆科为主653种饲用植物, 天然牧草产量高, 草质好, 优等良等草场面积占全市草场面积的53%。优质羊草是传统出口饲草。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近几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产草量和草业年产值均有显著提高。夏季6月至8月正是草木繁茂、百花盛开, 大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野生草本木本花卉300余种。北方著名的陈旗羊草草甸自然保护区, 位于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流域, 是大草原的代表性草原湿地, 是世界上优质天然草原, 在申报建设国家级北方原生态大草原公园。辉河、乌尔逊河等流域沼泽湿地分布77万亩高大繁茂芦苇, 素有“第二森林”之称, 是珍惜水禽重要繁殖基地和停歇地, 治理污水、造纸经济植物, 并呈现“夏季苇荡一片绿, 金秋芦花漫天白”的旅游观光美景。草原湿地培育出我国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良种, 及蒙古牛羊、猪禽、野生兽禽驯化变家养等众多地方市场品牌良种。

浩瀚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 是呼伦贝尔湿地的核心区, 森林沼泽、河流等各类湿地面积1800万亩, 占林区面积的11%。山林泉水、融冰雪水丰富森林水源林等沼泽率为9%, 分布广而集中, 具有储蓄降水、涵养水源和向下游源源不断输水、供水巨大的功能和效益。是储蓄巨量优质淡水天然大水库, 惠泽民生、润泽万物,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的极重要水源地, 岭东嫩江—松花江和岭西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大水系的发源地。全市森林面积2.3亿亩, 森林覆盖率51.4%。林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森林主体生态功能区, 面积达1.6亿亩;是国家木材生产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现有森林活立木11.27亿立方米。大森林功能完善, 生物储存量和生产力很高, 是我国北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 地球生态平衡的支柱, 保护大地的主体绿色生态屏障。

岭东嫩江流域河谷平原沃野千里著名的黑土甸子地1285万亩, 河网发育, 雨热同季, 是国家重要商品粮豆基地, 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重点综合开发区。本市是我国北方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地区之一, 湿地水生、湿生、陆生野生高等经济生态植物1400余种, 低等植物290多种,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鸟兽种类数量占全国的12.3%鸟类繁多达343种, 本区是我国侯鸟迁徙三大通道之一的西伯利亚、呼伦贝尔———我国南海诸岛、澳大利亚重要的东线通道。每年春秋在呼伦湖湿地、额尔古纳湿地、辉河湿地、森林湿地南北迁徙停歇、繁殖的候鸟数量极大, 有数千万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鸟兽98种, 兽类有70余种, 鱼类78种, 虫类460余种。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金银铜铁等地下矿产。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环水是湿地的重要水源。湿地是淡水资源, 生命之水。全市湿地淡水资源总量316.19亿立方米, 占全自区的56.4%,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1760立方米, 是全自治区的5倍, 是全国的5.4倍。古老的达赉湖、额尔古纳河、嫩江流域湿地, 她那甘甜乳汁滋润了物华天宝的呼伦贝尔大地, 孕育了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族等诸多游牧狩猎民族, 是中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明历史成长的发祥地和摇篮, 天人合一, 有着独特的各少数民族湿地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古老的巴尔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一向崇尚自然, 敬畏山河湖泉草木, 都十分珍惜天赐的湿地家园。爱鸟护鸟从不打鸟, 向天上敬洒牛奶祈祷迁徙天鹅鸿雁平安;达赉湖畔天鹅大雁见到穿蒙古袍的摄影者, 让其照个够, 出现城里人装束则惊飞散去;善良可爱的老额吉买鸟买鱼放生;禁忌往河湖小便倒垃垃圾;蒙古包里用牛粪作燃料, 不砍树不烧草;草原之舟勒勒车, 用黑桦木制作, 车轮高大、车体轻便, 牛拉列车。是保护草原植被、适用的古老交通工具。这些保护湿地资源的传统民风民俗和厚重的草原森林湿地游牧狩猎历史文化代代发扬传承。

二、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主要威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大变化, 湿地被转化开发开垦与改造、污染, 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过度渔猎、过牧过伐等资源粗放利用, 导致湿地减少, 功能降低, 加之存在高纬度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性极大挑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要关注湿地, 关注生态, 保护湿地健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是我们美好的愿景, 也是造福子孙后代。

守护好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兴安岭森林作为国家和区域乃至国际社会生态安全稀缺的重要资源, 国家和内蒙古森工集团 (林管局) 、地方政府都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努力增加森林资源。采取严格实施天保工程、经济转型逐步降低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指标, 直到停伐加大抚育力度, 生态移民建生态无人区, 用强制性特殊措施保护好特别是冻土区山地森林水源林和水源地等重大决策和综合措施, 切实保护守好中国寒温带高高兴安岭上一片大森林!也切实保护守好这片大区域极重要森林水源湿地。让绿阴护夏, 红叶迎秋, 大森林、森林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实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发展生态草原畜牧业。采取建设养畜, 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退牧还草还湿制度, 控制天然草原牲畜头数, 每年治理沙地一百万亩, 拦蓄桃花水洪水、引水补水灌溉、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综合措施, 切实保护好达赉湖国际重要湿地和这片世界上著名的大草原湿地。

靠立法规、建制度、建保护区、科技支撑、科普宣传教育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把湿地保护作为一项重大举措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示范城镇建设、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建设, 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制定统一的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 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制区、划定生态红线、划定野生动植物禁止采猎区、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社区参与管理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立强有力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 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 确保湿地水资源安全。抓紧做好抢救性保护与恢复, 增加湿地面积、湿地率、保护率, 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 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建设森林草原湿地功能区。实施森林、草原、江河湖沼、水库、沿江河提防、天然湿地保留区等生态工程措施, 构成蓄水供水、调蓄抗旱减灾、净化污水等多功能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其重要生态防护功能, 在夏汛储蓄洪水和春汛储存融冰雪水重要调节流量, 控制洪水减灾, 自然补水, 净化污染物等作用。森林和草原植被具有巨大的防污减排、纳碳制氧功能。据估测, 大森林年固碳能力约3600万吨, 大草原年固碳能力1390万吨。森林的长远生态效益大大高于一次性砍伐经济效益。可发展碳汇产业, 建设国家重点森林、草原纳碳基地, 建设呼伦贝尔草原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

三、合理利用湿地

积极引种育种, 发展湿地人工特色养殖种植产业。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坚持优先保护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水面、山林、草甸、野生动植物等优势资源突出发展国内外市场长期稳定需求的养殖大雁野鸭水禽、榛鸡山鸡陆禽, 茸鹿、熊、狐、貂、狍、黄羊、野猪等野味肉食、药用、毛皮兽类, 大水面养鲟、红鲌、鲴鱼、细鳞鱼, 稻田养蟹、鱼、鸭及林蛙、九香虫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人工种植芦苇、香蒲、柳灌、花卉苗木、中蒙药材、瓜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产业。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发展高科技生物产业。

依托当地湿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沿边开发开放国内外生态旅游。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开发湿地景观旅游、草原生态观光游、森林生态观光游、避暑温泉疗养野外观鸟游、农家乐牧户家庭游、养殖鱼猎游、山野菜食用菌采摘游、山林野花卉观赏游、北方原生态多民俗风情游、蒙古之源祭祖游、冰雪那达慕、冬泳邀请赛、中国冷极节游、界河边境出境游。申报建设几处森林国际生态狩猎场。

保护湿地 人人有责 篇8

关键词:湿地,保护,人人有责

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定义, 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等, 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 都属于湿地。本文将从以下几点介绍它。

一、我国的湿地类型

我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海涂蜿蜓, 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沼泽散缀南北。此外, 我国还拥有大量的人工湿地, 如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据初步统计, 我国湿地面积有6000多万公顷, 其中天然湿地2000多万公顷。以稻田和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4000万公顷, 内陆湿地有高等植物1540余种, 高等动物约1500种。其中, 水禽300余种, 约占我国鸟类种的1/4, 并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种和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种。

二、湿地的功能与作用

众多的湿地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常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 被人们直接利用。湿地还能够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河流涨水的季节, 湿地就成为巨大的蓄水库, 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河流两岸和湖滨的沼泽是鱼类繁殖和肥育的场所。湿地还能保持当地小气候, 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美学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

三、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1.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盲目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由于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 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我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 由于保护不当, 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威胁着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

3.湿地污染加剧。污染是我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 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四、保护湿地的措施

1.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

2.推动立法进程, 尽快建立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3.各级部门要尽快制订好湿地保护规划, 合理布局, 切实可靠的保护湿地。

湿地的保护, 并不是我们口头上的承诺, 也不是我个人力量所能办到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共同呵护这颗脆弱的“肾”吧!

湿地法律保护 篇9

1 关于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传统法学理论的归责要件有四:行为具有违法性;造成了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上4要件中,前3项是行为人承担承担的客观要件,后一项是行为人承担的主观要件。在实施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4项主观要件必须一应俱全,行为人才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但在湿地保护领域,对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是否必须具备上述4个要件,理论界各有意见。鉴于湿地的特殊环境特点,笔者比较赞同有些学者提出的如下主张:一是必要条件,行为违法和有过错,是行为人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是选择条件,危害后果和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则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场合才成为行为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对于大量的污染湿地等行为主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当然,在法律规定不要求危害结果作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时,也就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

2 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

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客观方面即责任者为何承担湿地行政责任?虽然我国现行没有针对湿地的法律法规对此作出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这一点,环境资源法学界仍达成了高度一致。普遍认为,湿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是以主体违法或不履行相关湿地环境行政法律义务为前提的,或是环境行政管理主体违法而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或是环境行政管理相对而言人违法而由环境行政管理主体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总之,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湿地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违法行为,便于工作不构成湿地行政法律责任[1]。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性的湿地法出台,所以责任者所因此而承担的湿地行政法律责任一般仍以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为基准,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从第35条到第39条,列举了相对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九种环境违法行为;第44条规定了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其中情节的严重程度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第45条又规定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渎职行为;而且,某些违反治安处罚条例损害湿地的行为,也可以追究行政责任。此外,环境行政管理机关承担行政责任也是通过环境行政复议、环境行政诉讼、环境行政赔偿等来认定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侵权的。

3 湿地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是指责任承担者承担的是什么样的湿地行政法律责任。我国现行相关湿地环境法规定的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湿地行政处分、湿地行政处罚、和湿地行政赔偿。

3.1 湿地行政处分

湿地行政处分是指政府主管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据湿地法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规章的规定,对其下属的环境鉴定人员、环境行政相对人的违法、失职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实施的一种行政法律制裁。目前,一般是根据《环境保护法》以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八种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的程序是:调查取证;会议讨论;当事人申辩;作出处分决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生效;通知;存档;复议或申诉。

3.2 湿地行政处罚

湿地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环境法或国家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法律制裁。相关湿地的环境法中行政处罚的机关,一般是指拥有行政处罚权的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主管机关即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林业部门、分管机关即依法对某些湿地违法行为享有一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2]。另外,企事业单位中的行政机构经法律明确授权也可以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关于湿地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体系:1)环境保护法律中关于湿地保护处罚的规定;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中关于湿地保护行政处罚的规定;3)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关于湿地保护行政处罚的规定;4)环境保护行政规章中关于湿地保护行政处罚的规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一是申诫罚:警告;二是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是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四是自由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3 湿地行政赔偿

湿地行政赔偿是相关湿地环境机关因职务侵权而应承担的一种行政责任,它的侵权实施主体、赔偿主体、归责原则等都不同于湿地民事赔偿。它是指相关湿地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湿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相关湿地环境行政机关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湿地行政赔偿请求人是因相关湿地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而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相对人,包括单位和个人。受害的个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单位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单位有权要求赔偿。

湿地行政赔偿程序可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和决定4个阶段。申请湿地行政赔偿应注意,如果赔偿请求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再申请赔偿事务处理机关赔偿;同样,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赔偿事务处理机关已经受理的,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诉。赔偿事务处理机关在接到赔偿申请后,根据受理条件对赔偿申请进行审查,并应在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0日内必须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认为侵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用;相关湿地行政机关是否具备湿地监管权,是否越权或滥用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的理由以及要求赔偿的数额是否合理。赔偿事务处理机关对赔偿请求人的申请进行全面审理之后,就是否给予作出决定。

4 我国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尴尬,亟待创新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感慨:“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偏软;对违法企业处罚额度过低。”由于法定罚款上限低,不足以制裁、震慑和遏制湿地违法,致使许多企业宁愿选择违法排污并缴纳罚款,导致恶意偷排、故意不正常运转污染防治设施、长期超标排放等持续性湿地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湿地法制的应有威严。据《中国环境报》2007年1月24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下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3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43条的规定,决定对该公司处以100万元的罚款。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行政处理至此初步告一段落。虽然这次对责任人吉林石化分公司处以100万元的行政罚款已属“顶破天”了,但是对于年产值数以10亿元计的吉林石化分公司而言,区区百万元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最严厉的罚款都难以威慑一个资金实力超强的潜在的湿地等环境违法责任人摒弃通过选择环境违法、交纳低额罚款来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的纯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本应通过该次“顶破天”罚款的适用而起到的处罚责任人、震慑潜在违法行为人,而如今彰显法律威严的正义号角却无情地沦落为纵容违法、“鼓励”违法的负面示范,此等法律尴尬必须尽快改变[3]。

针对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顶破天”罚款面临的法律尴尬,实务界专家曾提出提高现行法的最高限额或者提高处罚的起点和幅度等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但笔者认为,要真正使得法律能对潜在的违法行为人起到“一次违法,永无翻身之日”的威慑力,最终也是难以起到预想效果,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也不允许设立过高的罚款标准,责任人仍然是可以从中获利,“顶破天”罚款的尴尬必将重演。对此,笔者主张综合发挥行政法、民法和环境法的制度功能,让行政处罚的高效性来弥补民事赔偿诉讼的冗长性,让湿地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和生态损害填补责任的补偿性来弥补罚款责任的不足额性。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关湿地保护行政机关所作出的罚款行政处罚将使责任人的违法获益应急性、附加性减少,受害人提起的侵权损害赔偿诉讼和法定主体提起的生态损害填补诉讼将使得责任人的违法获益事后性、均衡性减少,从而运用法律来救济和衡平利益的暂时失衡,防范湿地生态环境的发生。如果能够按照此构筑起一道足以震慑潜在的湿地生态环境危害行为人的正义的长城,法律性能破灭行为人通过违法获得的精于算计的幻想。

5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设想

5.1 构建湿地公益行政诉讼制度

我国现有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类诉讼制度,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已形成的诉讼法治体系,应从法律制度供给、运行的成本角度综合考虑各项制度间的协调和统一。如果可以选择并修改现行诉讼制度加以应用,同时发挥湿地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度间的威慑和救济功能,而不是“另起炉灶”,这可能是比较经济和理想的实践方案。湿地公益行政诉讼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对损害或可能损害湿地及其生态资源等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裁判的一种司法活动。湿地生态损害的填补救济必须依赖于之相适应的一定形式的司法诉讼制度,以保障生态损害获得实际的填补[4]。即使个案中可能存在生态损害的填补实际上无需通过任何形式的司法诉讼就得以实现的情形,如责任人自愿赔偿。其实,原告随时可“发动”的司法诉讼程序的威慑力是责任人自愿赔付的真正驱动力。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公益诉讼的有益实践经验,吸收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某些优秀制度基因,而非简单地套用公益诉讼规定,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司法诉讼制度资源,在已有的民事诉讼制度基础之上“嫁接”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湿地生态损害诉讼模式。在民事诉讼制度基础上“嫁接”形成生态损害填补诉讼,并让相关湿地环境管理机关部门成为适格的原告。该制度使提起湿地生态损害填补诉讼既成为这些政府部门的一项法定职权,同时又是其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职责。假如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这样的危害主体提起湿地生态损害填补诉讼,让责任人公平负担因其行为所造成的湿地生态损害,其必能摆脱“顶破天”罚款震慑不力的尴尬。

5.2 取消相关湿地环境行政机关的终局裁决权

行政终局裁决权的含义是,如果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事情,可以不进入司法程序。1999年《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但是按照WTO司法审查规则的要求,任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能享有游离于司法审查之外的特权,这种或申请国务院作出终局裁决或提起相关湿地环境行政诉讼的作法是与WTO司法审查规则相违背的,有必要作出修改。

摘要:湿地行政管理是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的主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的行政手段很难满足湿地保护的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法制体系是有效保护湿地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就完善我国破坏湿地的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客观方面、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以及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责任,法律,湿地

参考文献

[1]周珂.环境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1-123.

[2]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4.

[3]竺放.反思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罚款的法律尴尬[J].法学,2007(3):7-10.

上一篇:呼唤教师的主体性下一篇:工学结合模式电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