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024-05-25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共7篇)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篇1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摘要:2010年2月2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湿地日,其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湿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我国湿地的现状、价值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为保护湿地、挽救生态危机的紧迫而有效的措施,针对我国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因地制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价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根据全国湿地调查(1995—2003)统计,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公顷(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其中,滨海湿地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为820.70万公顷,湖泊湿地为835.15万公顷,沼泽湿地为1370.03万公顷库塘湿地为228.50万公顷(《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中国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最北江畔,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东自沿海,西至干旱的西北地区,甚至帕米尔高原都有湿地分布。且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几乎拥有拉姆萨尔湿地名录分类系统所列的12种沿海和海岸湿地、14中内陆湿地和9种人工湿地。中国湿地动物种极为丰富。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湿地鸟类300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爬行类5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两栖类4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鱼类104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7%和世界淡水鱼总数的8%以上,还有高等植物1548种,其中被子植物1332种,裸子植物10种,蕨类植物39种,苔藓植物167种。此外,中国湿地生物中包括许多濒危、珍贵和稀有、特有物种。如白暨豚、白鲟、胭脂鱼等都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濒危特有物种。黑鹳、丹顶鹤、赤颈鹤、扬子鳄等都属珍稀濒危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全世界共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内有9种,占60%。湿地高等植物中高度濒危种类约100种,如水松,现只零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第一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首先,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直接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海岸、河流、湖泊、库塘等地的野生鱼类是捕鱼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总价值约33万亿美元,其中就有10.6万亿美元来自海洋生态系统的海岸地带,4.9万亿美元来自陆地生态系统的湿地,即约为47%的生态服务来自湿地(《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其次,湿地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和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此外,湿地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的间接价值,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源、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吸化毒污、降解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及湿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沼泽、湖泊能暂时储存水分,在暴雨期间或冰川融化时能舒缓洪水泛滥的情况;红树林、河口生态系统或珊瑚礁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减低洪水或海水侵入;湿地能够储存水分再慢慢释放出来,尤其在干旱和雨量少时显得特别重要;湿地植物和泥土储存了碳,延缓或替代了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气,减轻了对气候的影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有机废物、农药及空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讲解作用,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达到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参与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促进了物质循环。我国的有些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途经的重要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是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地球的碳库”等。

但是,全国湿地调查表明,我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而全球湿地约占陆地面积的6%,自然湿地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明显;内陆湿地大量丧失直接导致淡水存蓄量减少,许多自然湿地作为“天然水库”的功能已经丧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向湿地索要日益增多,结果在重要的经济海区、河流、湖泊等地大量开发,过度捕捞,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变坏而严重危害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内陆湿地的河流、湖泊,由于江河上流的森林大量被砍伐而造成河流泥沙含量大增,淤积河床、湖底,使湿地面积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破坏生态系统而危及生物多样性。再者,外来物种的引入不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种种的原因致使我国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些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湿地生物性已刻不容缓。

面对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我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湿地473个,超过40%的自然湿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范围,目前我国已有36个湿地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紧接着,又将湿地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各级政府也根据各湿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鄱阳湖、洞庭湖、洪湖湿地、江苏省湿地都实施了退田还湖工作;而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太湖等湿地的保护则以治理水污染为主。在湿地水污染防护与治理方面,我国实施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重点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的污染,使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与攻击社会积极合作,启动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援助项目。1995年启动的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区组织机构、规划设计、技能开发、信息管理和社区参与等工作,提高了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加强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和甘肃的若尔盖、江苏盐城和湖南洞庭湖等4处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的长江项目、抗洪项目、红树林保护与恢复项目、西洞庭湖航道清淤项目、长江流域造林项目、森林保护和发展项目、生命之河保护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对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总而言之,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中国在湿地保护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许多国家队湿地保护

已经制度化、法制化,而我国目前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导致许多对湿地的破坏和利用行为无法可依,所以当务之急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严禁盲目开发和破坏湿地,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施退田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恢复工程;

二、我国湿地保护区布局还很不完善,只有约40%的自然湿地在保护区内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部分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立正式的管理机构,许多自然保护区缺乏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情况确定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划定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完善保护、管理、开发的措施。

三、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不能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导致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监测与动态分析不足,使得各级政府在制定湿地保护和合理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此外,还缺乏湿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湿地功能效益的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所以成立专家系统,强化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用3S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数据库,对已知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建立模型库和标本库,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在湿地调查与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染治理、湿地研究与宣教等方面都缺乏资金支持。针对这种情况,要合理地规划生态旅游,这样可以拉动交通、餐饮、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

五、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很好的认识。这就可以借助发达的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像制品、举办展览等方法,结合每年的2月2日的湿地日等活动,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宣传,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

2.颜俊.《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17(2)

3.汪达,汪明娜,汪丹等.《中国湿地面面观——兼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及其策略》.水资源保护.2003,19(5)

4.汪达,汪明娜等.《论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水利发展研究.2003,3(12)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印红.《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湿地科学.2003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篇2

1 张掖湿地环境和法律保护现状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湿地法》来切实保护湿地。 虽然各个湿地地区都有从法律方面保护, 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地方特色明显, 难以规整。从更深层讲, 我国虽然初步形成法律体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湿地法律保护依然存在漏洞。

甘肃河西走廊干旱少雨, 风沙盛行, 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 但张掖黑河湿地的存在, 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黑河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湿地植物45 科124 属195 种;由国家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18 种, 国家“三有”鸟类60 余种。

湿地生物物种虽然丰富, 但是由于人们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 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生物多样性减少, 动植物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虽然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仍不能有效的解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状。

张掖市出台了一些关系湿地保护的政策性规定:建立省级的高台县黑河流域地及候鸟保护区, 编制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 年4 月10 日市政府等32 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 然而, 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地方性法规的配套, 执法制度的建立, 执法机构的建立等方面还相对滞后, 没有把湿地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 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2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 气温逐渐升高, 导致了冰川渐渐融化, 这样虽然对土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增长有一定的好处, 但这样会导致黑河径流减少, 进而地表水减少, 湖泊干涸, 湿地面积开始缩小, 荒漠化加剧, 植被枯竭死亡, 物种减少。 如果在肆无忌惮开发和过度开采, 不保护生态环境, 使得湿地这样一个生态宝库将成为历史的一段风景。

2.2 人为因素

2.2.1 人类的活动开发

张掖市地处丝绸之路重镇河西走廊, 北方的小绿洲, 物种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发展经济大量使用化肥等农业, 污染了湿地土壤, 湿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开垦, 群众法制意识和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而且相关的法律措施不完善, 导致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沼泽旱化, 草地退化和沙化加剧。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现象明显, 加上过快发展的畜牧业、种植业和城镇化,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2.2 管理机制及执法制度不健全

各个地区湿地法律保护条款分散, 差异较大, 并且地方的湿地保护条例中一些法律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使得湿地保护立法仅仅具有一种宣示作用, 而且没有可操作性, 这使得执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当前湿地生物多样的保护, 在基础建设方面还很薄弱, 当地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执法过程中, 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也是当前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

2.2.3 公民保护意识淡薄

张掖作为一个农业城市, 当地群众目前所依赖的还是土地, 肆无忌惮地开采土地, 不合理利用农业肥料, 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文化差异, 使得当地的群众缺乏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一方面湿地的保护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完成湿地保护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张掖湿地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倡导公民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3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环境优先, 湿地优先的法律意识, 加强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

张掖市随着经济发展,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黄金段的加快建设, 张掖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 “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承东启西, 承南启北的作用日渐显现,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使得张掖成为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区。

因此, 为了促进张掖生态法制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 草原生态治理, 退牧还草, 加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 推进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实现生态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发展中, 利用保护好生态资源, 将生态价值充分发挥, 进而推动经济, 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完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体系

法律为了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规范而制定的法律关系的总和, 而现在我国的依法治国国策, 逐渐侧重于调整生态与社会的法律关系, 但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生态严重遭到了破坏和威胁, 这促使全世界人民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

为了湿地生态的发展, 也为了更好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在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中应该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好地衔接, 充分的发挥湿地的多功能性, 需要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保护, 并在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湿地保护执法机构, 更好地保障湿地建设, 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湿地保护的协调管理机制, 缓解现阶段我国湿地管理权利冲突问题。①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是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姿态参与社会管理, 而且参与湿地环境保护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但在湿地保护中, 公众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公众普遍缺乏对湿地定义和功能的了解, 而且在许多人眼中, 湿地与一般的景观公园无差异, 张掖湿地公园走访考察过程中公众的保护意识令人担忧, 游客在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同时, 将矿泉水瓶和塑料袋随手丢弃在水面上, 垃圾污染随处可见。

因此, 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设置标语, 更多的举办环境保护的法律宣讲活动。 目前的公众参与机制仅停留在宣传教育, 应当加快改变此种模式, 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公众保护湿地的权利。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切实发挥网络信息功能, 将公民参与湿地保护的评论, 建议及提出问题及时给予回复, 还可以通过手机将湿地最新资讯发给公众,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护协会, 鼓励公众积极去参与到保护湿地的队伍中去, 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实现从传统的法治社会向法治生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广, 李萍.张掖黑河湿地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J].甘肃林业科技, 201035 (4) :51-53.

[2]吕宪国, 陈克林.中国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 1997 (3) :10-13.

[3]孙中艳.论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D]中国发展, 2006 (04) :64-67.

[4]张雪.完善中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D].2015 (01) .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篇3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威胁;措施

一、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随意排入河流。使得我国各类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但是大多的河流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沿河的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废水大多都没有达到国家废水处理要求便直接排入大小河流,尤为严重的是许多河水已经成为了黑水臭水。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河水内的鱼虾水产业大量死亡,以前的大规模渔业生产纷纷停产。

(2)盲目开发利用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随着农业后备资源的不断开发,围湖造田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植被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也让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以汾河上游的宁武县华北屯段为例,20世纪80年代沙棘丛生,草丰水清,各种野生鸟类成群出没,是林中各种野生动物生活的优良场所。但是在90年代末我们看到的却是水体污染,林木砍伐严重,周围都是新开垦的农田,很难再看到动物出没。农田的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大加大了汾河水库的淤泥囤积量。

(3)过度猎取导致资源难以恢复。我国的湿地拥有着大量的水生动物,而且也是候鸟栖息过冬的重要歇腳场所,因此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过度的猎取以及非法捕杀,导致许多野生动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的破坏,目前渔民捕鱼的工具无奇不有,没有节制的捕捉水生动物使得湿地水生动物种量骤减,使得来此过冬的鸟类食物匮乏。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不法商贩每年冬季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大量的捕捉来此过冬的鸟类,捡拾鸟蛋,让许多的候鸟选择更改迁徙路线,这一资源很难得到恢复。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1)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人们盲目开发湿地资源是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开发湿地资源是我们今后在开发利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员额。首先,对河滩、湖泊、沼泽的发展,要在保持原有属性的基础下,因地制宜,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的原则!尽可能避免单一模式的开发。同时要考虑到以湿地为生存环境的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习性,给这些野生动植物留一片生存的空间。对于一些稀有野生动物栖息的湿地,应该禁止一切开发和破坏的行动。

其次,在城市化发展与工农业生产进步中也应该合理用地,比如:可以通过改变湿地开发的方式来补偿用地面积减少的局面,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更是要严禁开发工作,从而确保湿地动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2)推广湿地除污技术。推广行之有效的简单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和污染较轻的工业废水的方法,在岸带种植芦苇、菖蒲、苦草等大型植物,在光府河、老运河、城郭河、西支河等河口滩地上统筹规划,推广电镀生产无废水排放技术、水平衡应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等,以提高废水复用率,减少废水及有害物质的入湖量。

(3)大力开展湿地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有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认知,在湿地面积不多,而且分布较散,十分脆弱的情况下认识到一旦湿地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只有有了这样的觉悟才会有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其次,根据一些重要湿地的分布,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分配专职人员进行定点定时的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湿地自然环境改变的原因、湿地生物的多样性的动态、以及周边经济发展的情况等。通过这些检测情况,制定合理有针对的保护措施。再者,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对原本属于湿地的范围应该开展退耕还湿工程,尤其在一些尚还保留部分芦苇沼泽、香蒲沼泽的地方,应该优先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使原有的湿地得以尽早的恢复。重点是在湖泊与陆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的河流入湖处开展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依据生物群落的特点,建设大体可划分为浮水植物小叶浮萍区、芦苇区、沉水植物区几个功能区,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提高南四湖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气候调节和洪水调蓄功能。另外,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对非法开采湿地资源、猎取倒卖野生动物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某些部门和个人的非法收购现象,切实落实好防止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对湿地保护和监测会产生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所以和大程度的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尽快将湿地保护的话费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每年应该拔部分专款用于开展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管理,使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尽快运转,并快速的建立起一批新的重要湿地保护区。鉴于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一恶搞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并通过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保护、评价等方面获取详细的数据资料,走出一条“保护一开发一利用”的新路子。

结语综上所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完善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推动自然系统的整体平衡,需要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机制与措施,以保证生物系统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强化国际合作,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强化环保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4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摘要: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3.1 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

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

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3.2 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各国参与情况

4.1中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

稳定在7万只左右。

4.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展了精密详尽的计划,辨识出超过475000种原生物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分枝为大堡礁计划,该地的珊瑚礁其实比大多数地方更为健康;澳大利亚也有最高的废水处理率。

澳大利亚对危害[热带]国家的森林砍伐做出了能永续利用的柴薪生产量分析。生物目录加上伐木的估计、伐木的动态电脑模型、腐木和伐木的关系都被引用为安全伐木速率的数据。关于清除树丛对多样性和地下水层冲击的广泛研究也在进行,这些影响被用来分析图立宾湖的湿地。

4.3圣路西亚

圣路西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揭露了在苏福利尔地区大量游客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该计划特别承认人为利用和污水排放已经在1990年超出了敏感珊瑚礁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该计划也点出保存历史悠久的渔业;数个机关和当地渔民合作提出一个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管理计划,1992年在苏福利尔海洋管理区中实行。西印度大学大量参与该国计划;包含三种海龟、数种脆弱的鸟类、远洋鱼类和鲸类受到特别详细的关注。在栖地保育方面,生产力旺盛且受到关注的红树林沼泽已全数纳入该国保护。

4.4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计划是有关于曼尼亚拉淡水湖,该地在1950到1990年间被加速开发。曼尼亚拉生物圈保留区包含此湖跟接邻高价值树林。此区进行湿地的永续开发和简易农耕。该计划结合主要使用者来达成管理目标,有永续的湿地管理及陡坡地水资源的地下水和化学物质监控。

4.5英国

早于生物多样性会议前二十六年,美国就在1966年以濒危物种法案的方式保护受威胁的物种。该立法赋予偌大权能调查列出受关注的物种,并要求创立物种复原计划。因此虽然美国签署协议后并未批准,他仍然有最久的追踪纪录和最全面的物种保护计划。在约7000种名单内有近半数的物种已经拥有受到批准的计划。尽管数量看似比其他国家庞大,在全数纪录的物种当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4.6乌兹别克斯坦

在乌兹别克的计划中确定五种主要的栖地区:湿地、漠地、草原、河岸跟山地生态系。超过27000种物种已被编入条目中,其中特有鱼类或爬虫类占有颇高的比例。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威胁则来自人口过剩和密集的农耕发展。内容主要涵盖咸海计划、努拉陶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西天山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命进程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5.2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5.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篇5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 录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概况..............................31.1地理自然条件..................................3

1.2 社会经济概况..................................3 第二章 规划总体思路................................5

2.1规划的必要性..................................5 2.2规划依据......................................6 2.3规划期限......................................7 2.4规划指导思想..................................7 2.5规划原则......................................7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8

3.1生物资源现状..................................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9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10

4.1规划目标.....................................10 4.2规划内容.....................................11 4.3规划重点.....................................12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13 第五章 实施措施与对策.............................15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16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资源.....................................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18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市辖*区*市、*县、*旗,*个旗县市区,**个乡镇苏木(街道),3

1513个村委会、居委会(嘎查)。截止2012年底,全市实有人口288.77万人,年末从业人员117.68万人,人口密度53.04人/平方公里。1.2.2 经济概况

到2012年底,地区生产总值690.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1.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19%;第二产业371.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79%;第三产业207.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3元,农牧区人均纯收入50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67元,牧区人均纯收入4080元。1.2.3交通状况

***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呼、包、银经济隆起带和京津唐经济圈的结合部,属环渤海经济区的范畴。东距北京320公里,距出海天津港400公里,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南倚煤都大同10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距我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不仅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 1.2.4 旅游资源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便利。美丽的大草原,巍巍青山,良田沃野,***阴山山脉和蛮汉山山脉山势优美,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树木参天;黄花沟,以盛产黄花得名,且风力发电成为又一独特景观;位于旗下营西北16公里处的红召旅游点,四面环山,水草丰美,鸟语花香。

第二章 规划总体思路

2.1规划的必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速度加剧。城市物种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范围内动、植物的组成程度,成为城市环境发展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检验标志。同时城市绿地系统人工植物群落的构成,还承担着为城市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的作用。培养、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编制制定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4、《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5、《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行动计划》,1994年;

6、《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年;

9、《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991年;

1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

11、《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3号);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5、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16、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城[2005]43号);

17、《***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

2.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年。

2.4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系统,以及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5规划原则

1、坚持优先保护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保护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的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名木古树、原始生境。

2、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资源。

3、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机制。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3.1生物资源现状

3.1.1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共包括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两大门,81科495种,植被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草原植被、草甸植被、荒漠植被、山地森林植被、山地灌丛植被等。其中:草原植被是由多年生的旱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很广,并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山地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大青山、灰腾锡勒的顶部,以蒿草为主,伴生种有珠芽蓼、达乌里龙胆、翠雀等中生植物。荒漠植被是旱生性最强的植被,北部高平原的低洼地上,分布有一个荒漠植被亚型------草原化荒漠,主要有丛生小禾草群落、葱类、红沙小灌木、藏锦鸡儿、天然柠条等。山地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多,主要是白桦、山杨一些天然次生林。白桦林主要分布于大青山、蛮汉山等地,山杨林分布地区和生境与白桦林相似,且往往与白桦林相伴生,主要集中分布在卓资县上高台林场、保安林场林场、凉城县蛮汉山林场、察哈尔右翼中旗那日斯太林场、兴和县苏木山林场的阴坡上。山地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高山柳灌丛、虎榛子灌丛、铁杆蒿灌丛群系。高山柳灌丛分布在蛮汉山苏木山顶和海拔1800m以上坡地的阴坡上;虎榛子灌丛系分布华北山地常见的一种灌丛,苏木山、蛮汉山、大青山都有分布;属半灌木的铁杆蒿分布在全市各个较大的山体上。

3.1.2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可以简单的分为四大类:(1)珍稀濒危保护动物;(2)野生药用动物;(3)野生毛皮动物;(4)鼠、虫害及其天敌资源。***野生动物组成:*************************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绿化植物种类单调,与城市发展不尽协调

***的园林绿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植物种类也不断增加。常用植物有百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九十余种,常绿乔灌木有20余种,城市绿化树种单调,季相变化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种和彩叶树种亟待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园林生态景观的丰富度。

3.2.2城区绿地组成结构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均匀

虽然城市绿地系统基本形成,但城区间绿地与绿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生态功能较弱,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单一;城区外围防护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规模质量需要提升,城市道路改造缺乏对树木的长期性保护规划;园林绿化多样性配置,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构,三维绿量低,难以有效发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城市生活废弃物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影响了植物生长及其功能的发挥。

3.2.3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性质以及自然状况等,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主要依据生态类型划分。在生态系统类型考虑上,林地(指森林及其次灌草类型)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作为乌兰察布乡土

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基地,城区与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多样性迁地保护的主体,河流、湖泊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主体,而农田则是农业品种保护的关键;在水平空间布局上,以中心城区与周围乡镇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形成迁地保护向就地保护过渡的保护方式与策略的分布格局,形成高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在多样性保护功能上,中心城区与周边六个乡镇形成园林绿地多样性与乡土植物多样性迁地保育中心,显著提高人口密集区域的高观赏生物多样性与持续利用,改善生态功能;在城市规划区以外形成以林地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生境保护与高的乡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育中心,形成乌兰察布都市生态屏障。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4.1规划目标

以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总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 10

格局。高度重视和保护城市规划区的各种自然群落和生态群落,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广泛研究开发利用,营建更加丰富的城市绿化生态类型,增加动植物迁地保护种群。完善城市园林植物选择应用规划,建立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体系和保护基地,系统开展乡土生物资源调查。制定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措施,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并重、以就地保护为根本途径,就地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多样性,结合引种驯化,增加园林植物种类,科学构建园林植物群落,发挥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功能。提高城市各类绿色空间的生物品种,改变物种和功能较单一的局面。以湿地、山林、河网水系、乌类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建立各种自然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和其它保护地。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合理组织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环境协调共生,建设生物多样、绿地结构合理、城市形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4.2规划内容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4.2.1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城市地区环境条件严酷,立地类型多样,为物种的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压力。在环境压力下,利用植物所含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异,如基因飘变、突变等,可能得到适于这种环境的变种、变型和栽培品种等。为此,在园林绿地的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选育这些种类,以提高特种的遗传多样性。

4.2.2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当地绿地系统所应用的园林植物数最较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筛选出生长良好、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推广到园林绿地,逐步提高绿地系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积极培育具有抗风病虫害、治理污染、生态保健能力的品种:严格划定自然保护区、山林生态保护区、保留地等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域内的物种,尽可能保存更多的稀有濒危植物。

4.2.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就是用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使之全方位的造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是根据光、温、水、土、污染类别、污染程度等环境特征,对绿地生境系统进行划分,列出名录,明确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为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和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的类型多样性提供依据。在河湖岸和城市污染区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防护绿化体系,在乡村发展各类生产防护绿地,尤其要在城郊过渡地带或城市郊区建立郊区风景林、生态公园及各种形式的大型绿地。

4.3规划重点

在城区发展的同时,构筑***外围生态环境功能区结构。通过有效地控制城市发展用地的蔓延,注重保护外围山水环境,营造绿色生态空间,从而建立一种既接近自然,又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生相荣、生态系统复合的生物多样保护格

局。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重点控制中心城区与组团间、组团与组团间,通过河流、重要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生态湿地、果园、基本农田、生态保育区等要素形成的绿色隔离空间,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防护林带建设的关系,加大对城区周边、荒山、荒丘、荒滩和裸地的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改善周边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生态系统。

(2)依托中心城区外围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在各组团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通过区外的绿环、绿带、绿廊和绿色空间,相互连接、延伸,由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环城绿色空间、区间绿化景观走廊和近郊风景林地等,共同组成中心城区外围多功能,大尺度的区域绿地系统。

(3)加强城市与道路网络绿化和美化的科学性及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提高中心城区现有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4)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生态要求,在完善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形成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四级配套的完整体系;城市外围边缘以片状和带状绿地相结合,主要发展大型园林绿地和生态景观林地。

(5)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区各类绿地的建设和改造中广泛体现生物多样性,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尽可能发挥藤本植物

在屋顶、墙面绿化的优势,发挥高大乔木的骨干作用。绿地改造中注重优化绿地结构,采用优良植物种类,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

(6)强化中心城区绿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园林植物检测、评价与信息系统。通过园林植物知识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园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7)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作用,定期进行绿化普查,完善城市绿地植物物种编目,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丰富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

(8)在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加大生态环保养护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无污染防治病虫害技术,避免不适宜的养护方法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

(9)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的标准规程编制,提高整个行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10)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外来物种侵入时,要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及时发现、及时上报,以取得良好效果。编辑整理入侵物种及防控教育普及材料,利用刊物、小册子、网络及媒体等进行传播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意识。

(11)加强湿地保护,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提高植被覆盖度,给动物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使整个生态系统向良好循环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 实施措施与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彼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培育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物 15

种多样性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目标,成立生物多样性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和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绿化工作范畴,每年列出具体的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将指标层层落实。中心城外围与周边隔离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相关建设部门负责执行,中心城区由市、区园林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园林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

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规划,塑造满足动物生存需求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是城市动物多样性长远发展的关键。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进行科学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依托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乡镇形成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与市域大环境相连通,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区域绿地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制定严格的宏观控制机制,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园林、林业、农业、旅游等专项规划、技术准则等,对规划、各

类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开发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防止以“改造荒山”、“扶贫济困”、“旅游开发”等名誉实施毁林造林,以及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森林大面积衰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空间,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库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此外,在不影响生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栖息地的情况下,对一些因建设项目等因素影响的重要物种以及一些重点保护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物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迁地保护。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创造高质量动物栖息环境的关键。开展对城市地带性物种资源的调查,对地域性野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研究,同时要有节制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以构筑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中,通过植物园、动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贮存;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工作,发挥动植物园、苗圃和城市大块绿地的条件及技术优势,以珍稀濒危物种的异地保护为主,形成植物多样性的载体,建立和完善珍

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资源。增加物种数量,提高物种丰富度,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根据城市绿地类型,建立和完善绿地植物配置结构,提高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质量。园林植物配置遵循其生态习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系统,以乔、灌、草等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构成具有合理空间结构的植物群体复层种植结构,建立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种类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力求与环境、景观的协调。同时要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创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园林空间环境。强化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保障城市绿地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依据国家、省、地、市已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管理依据。完善《***绿线管理办法》,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必须的绿地空间。深入完善和落实城市园林植物选择规划,制定《***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建筑屋面、阳台种植设计规范》、《***园林植物引种管理技术规范》等技术管理标准,强化技术的应用与可操作性,形成系统、科学的技术保障。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积极发挥各种自然保护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篇6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部分是3项政治原则:

1.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 各国在开发并利用资源方面享有主权;

2.相对富裕的国家在帮助相对贫困的邻国遵循公约方面负有义务, 应该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3.物种资源丰富但经济状况不佳的国家可以分享以其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制成品产生的利润。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企业路径 篇7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在资源开发和生产经营中建立剥离一采矿一复垦一体化联合工艺系统,坚持开采与环保同步,推进采矿用地改革试点,与矿区居民共建和谐,最小化露天采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012年,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宣布推行“可持续海产品计划”,即旗下所有酒店餐厅、宴会场合停售蓝鳍金枪鱼和智利海鲈。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持续发展。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注入新的动力和打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方面,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各方力量可以充分立足自身优势,发挥重要作用”。11月22日,在以“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具体行动,具有现实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而生物多样性无疑是自然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有待提升

企业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既是生物多样性利用的主体,也是保护主体。但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底有什么样的认知?“在保护意识和知识方面,企业受访者都有一定认知,但是普遍存在片面性,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重要政策等信息了解得也很少。在保护态度方面,企业普遍有比较强烈的参与意愿,70%以上的企业表示愿意投入相应资金进行生态友好型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并寻求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陈亮发布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意识调查结果。研讨会由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共同主办,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承办。

“具体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超半数企业会首先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说明多数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仅停留在态度上”。此次调查涵盖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态度、行为和期望四个方面,为下一步引导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是对高层管理者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高层管理者在权衡保护与发展时更倾向于后者。接近2/3的高层管理者认为,不能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影响企业生产运营。这说明,虽然很多企业管理者生物多样性知识水平较高,但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不足,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企业经济发展放在了对立面上。

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更加清晰深刻地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上,不同国家之间也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展开探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介绍的欧洲企业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验、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分享的企业责任、海洋管理委员会分享的市场手段推动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多方组织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未来必由之路。

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管理将成趋势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采取具体保护行动和措施方面,部分企业已经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制定措施降低或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中铝广西分公司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代表分别从企业的角度上,介绍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践内容,从中国铝业集团的生态产业探索到香格里拉的可持续的水产品等案例,为企业如何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有色集团在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当地环境保护的行为获得缅甸政府高度评价和赞许,此项目也被缅甸评为输电线路施工样板工程。中国有色集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聂丽蓓表示,“有色集团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宣传工作、保护耕地与水资源、矿山复垦等生态保护措施,在异国他乡建立了一个充满工业文明与自然文明和谐与共的绿色工厂。”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境保护理念,最小化露天采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平果铝土矿通过采场强化开采技术缩短采矿占地周期,在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下建立试点,推进采矿临时用地改革,四年内复垦还地于民,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居民参与,探索出一条适合平果生态矿业的开发模式。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区域经理张艺介绍道:“自2005年起启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并于2009年将其整合规划为‘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和‘关爱自然’三条主线。”其中关爱自然项目旨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确保集团旗下度假酒店在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方面做到步调一致,主要包括珊瑚和海洋生物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可持续海产品计划”,张艺说,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同每一位客户一起,增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WTO经济导刊》主编于志宏点评认为,从企业的实践来看,企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例如中铝公司,已经从顶层设计上考虑生态矿山的生命周期问题,有色集团把环境保护融入到矿山的选址当中,三峡集团针对水电发展过程中的水电问题,在设计上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公司的发展规划当中,中广核善用自然力量的概念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香格里拉从服务业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等案例都表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企业主动开始重视多样性保护,并且将其融入管理已成一种趋势。

对于生物多样性问题企业已经从“单纯保护”向“如何利用”的思路转变以及“自然资本”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如何挖掘、探索、利用、分享,平衡自然与商业的关系,帮助利益相关方利用资源。企业应不断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与专业机构、当地组织、政府进行多方的交流。从保护到利用,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开始逐步从单纯的自身实践向多方合作的理念转变。

企业应该从沉默务实向主动传播转变,生物多样性本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适合主动传播,能够形象地展示出公司在这方面的价值。媒体应帮助企业,加大宣传,在公众当中继续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看到生物多样件的丰富价值。

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需多方努力

对于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期望方面,多数企业普遍认为,生物多样性政策激励措施的缺失是其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困难。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除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外,必须让企业充分意识到生物多样性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深刻了解生物多样性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经济价值。

从案例分享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企业的需求。首先,企业希望现有激励机制有所变化,政府需要针对企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为提供支持和激励。其次,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需要不同工具、相应知识的培训。第三,企业需要继续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机制。

李干杰在针对企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良好发展时建议:“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环境;行业协会应发挥平台作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向纵深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企业运营相结合,在业务影响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无限的,政府、企业、公众都应积极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最终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将有助于企业走出一条既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公平的绿色发展之路,”李干杰强调。

上一篇:养家苦 赠宁伯功,养家苦 赠宁伯功马钰,养家苦 赠宁伯功的意思,养家苦下一篇: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