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精选12篇)
淡水鱼养殖 篇1
宝石鲈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淡水鱼, 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适应性强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可在室外池塘单养、混养和水库网箱养殖。它与罗非鱼、淡水白鲳等对温度的要求很相似, 属喜温性鱼类, 不耐低温, 其肉质、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上述鱼类。目前商品鱼市场售价达每千克80~90元, 仍供不应求, 养殖效益是常规鱼类的4~5倍, 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宝石鲈生性好动, 游动迅速, 喜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在自然条件下, 以小鱼、小虾为食, 并喜食小蚯蚓、红线虫、面包虫等较大的活饵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该鱼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它的生存水温为10℃~38℃, 最佳生长温度为20℃~28℃, 1℃0~15℃时行动迟缓或静止于水的中下层。宝石鲈对溶氧要求不高, 自然水域要求溶氧在2.5毫克/升以上, 工厂化集约式养殖要求在3.5毫克/升以上。当水温上升至20℃时, 投放当年体长3~5厘米的苗种, 只要精心饲养管理, 一般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 至10月中上旬就可达到400~500克/尾的商品鱼规格, 是目前淡水养殖中的名优品种。
成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 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 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 每667平方米用1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 每口池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和水泵各1台。
淡水鱼养殖 篇2
调料:熟豆豉,花椒油,红油,芝麻油,熟白芝麻,油炸花生米,盐,糖,醋,味精,姜,香葱末。
制作方法:
取鲢鱼中段,去骨,斜刀45度片较厚的大片。少许盐,料酒,姜片抓均上浆。
准备味汁:起油锅,一点点油,入姜末翻炒出香味,依次入过油豆豉,蒜碎略炒;入生抽盐醋糖烧开后放凉待用。
鱼片焯开水后,入凉白开激一下,控干水分。
在放凉的味汁里放花椒油,红油,芝麻油,熟白芝麻,油炸花生米,几粒味精搅拌均匀。将鱼片装盘,浇入味汁,轻轻搅拌几下,撒少许熟白芝麻,香葱末。
淡水鱼养殖 篇3
关键词 淡水鱼;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83
淡水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淡水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淡水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导致淡水鱼养殖的高发病率,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通过分析淡水鱼发病的常见原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以期尽量降低淡水鱼的发病概率,促进淡水鱼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1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鱼类发病的常见原因分析
1.1 病原体与微生物的感染
淡水鱼常见病害有红头病、暴头病、水霉病和肠炎等。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是主要的病原体与微生物。鱼类受感染后,体表会出现充血,发病部位大多位于口、体侧和背鳍等处[1]。上述病菌会破坏鱼类的消化系統,从而造成鱼类食欲下降。发病后期鱼类的体表通常存在大面积出血现象,且腹部常常会肿胀,最终死亡。这些病害传染性较强,一旦大规模暴发将造成大量鱼类死亡,致使养殖户利益受损。
1.2 喂养方法不科学
很多养殖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喂养方法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例如,鱼类饲料过于单一,单一的饲料难以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这不仅不能节约成本,甚至还会导致鱼类抗病性较差而发病。另外,有的养殖户会投喂一些小杂鱼,或不按规律加大投喂力度,担心鱼吃不饱影响经济效益。这样做极易导致鱼类消化不良,使肝脏脂肪堆积,进而影响到鱼类的肝功能,不能健康生长。
1.3 水体污染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淡水鱼养殖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文化水平不高,养殖知识匮乏,不能科学喂养造成淡水鱼发病率偏高。例如,鱼塘换水过程中注水不合理,从而导致白嘴病出现[2]。此外,水污染日益加重,不少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淡水鱼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中无法健康生长,容易得病而死。
2 淡水鱼常见病害的防治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水生环境
据大量研究显示,在淤泥中的很多细菌的存活时间在1 a以上[1]。若没有彻底清除淤泥极易增大淡水鱼发病概率。因此,必须重视淤泥清理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后方能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前必须对养殖区域进行彻底清理,以切断致病菌传播途径。先将养殖区域内的水放干,在太阳下暴晒,再进行彻底消毒以尽量杀灭各类病原菌。遇到病害流行季节,可泼洒消毒剂消毒,并加用氟哌酸等抗菌药饵,持续饲喂3 d,1次/d,剂量为治疗量的50%。严禁在水体内投放农药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副作用大的鱼药[3]。此外,可合理运用中草药进行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可结合鱼类的生长需要,投放相关中药草以减少病原菌,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2.2 喂养方式要科学
养殖户必须根据淡水鱼品种、生长阶段、水体环境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其中,要合理搭配蛋白质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注意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例如,在养殖过程中可向水体注入适量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用量控制在28%~34%。同时,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投放相关种类的蛋白质与氨基酸。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不足的话,鱼类对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就会下降,因此,还应注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2.3 科学调控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淡水鱼种类,并合理调控混养、密养的养殖密度。在进行多品种混养的同时,要合理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以提高水体生产能力。此外,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水质受到污染,并注意改善水体质量。
2.4 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淡水鱼养殖一般不会出现感染疾病,大多是可控的。因此,在改善水体质量的同时还要重视日常管理。首先,要培养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做到防治结合。水产部门还应加强对淡水鱼养殖场的监督与指导,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帮助养殖户树立科学的养殖意识。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是经常巡塘,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以及活动行为,特别是在闷热天气或雷阵雨天气要加强巡塘,防止泛池死鱼情况发生。二是每隔7~10 d加注1次新水,加水深度在15~20 cm[4]。当水质恶化时应尽快换水。水色以草绿色或茶褐色为宜,透明度在30~40 cm。另外,也可定期加入生石灰调节水质,通常15 d加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 kg,将生石灰化水后泼洒进池塘。三是及时清除污物、残饵,避免水体被污染。若水体底泥较多可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不仅能抑制很多病毒与厌氧菌的繁殖,预防鱼病与缺氧发生,而且还能改良底质。四是若有条件可配备专用的增氧机,一般在晴天下午14:00-15:00开机向池塘增氧。若发现有浮头危险时可适时开机增氧,或者用相关增氧剂进行增氧。五是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在梅雨季节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要管理好这些投入品,将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六是做好养殖日志,做好相关记录。同时,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盗等工作。
3 结语
科学的养殖方法是确保淡水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养殖过程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还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破解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加大对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攻克常见鱼病,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量降低发病概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淡水鱼养殖效益,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饶传彪.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吉林农业,2014,23(10):54.
[2]赵莉.试论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6):119-120.
[3]杨敬爽.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2(9):155.
[4]郝生亮.淡水鱼饲养病害防治七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7):165.
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技术 篇4
1 苗种选择
苗种应规格整齐、体格健壮、反应敏捷;体色鲜亮, 鳍条、鳞片完整, 条形好;捞出水面跳跃激烈, 存活时间长;放回水中后, 入水迅速, 游动快;体表、鳃、泄殖孔处均无疾病症状;在水中集群能力强, 抢食性能好, 生长快, 疾病少。
2 合理放养
要按不同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 确定合理放养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养殖效果,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养殖模式应以某个品种为主养品种, 占到总量的70%左右;另有2~3个品种为搭配品种, 占总量的20%~30%, 搭配的品种中应有改善底质的鲫鱼和控制水质的鲢鱼。除草鱼外, 其他的品种放养时应做到统一规格、统一时间。放养抢食能力弱的品种不宜搭配相同规格或大规格抢食能力强的品种;放养抢食能力强的养殖品种, 可以搭配放养抢食能力弱的品种。
3 水质调控
在水质的调控上, 吃食性鱼类与肥水性鱼类养殖不同, 在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水域中, 坚持每年清整池塘, 清除过多淤泥, 并使用清塘药物。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主体。池塘清整后不施有机肥, 若池塘加水后, 水质太清瘦, 则用化肥或少量有机熟肥化汁泼洒。使水透明度达到35~40cm。春季养殖水位要控制低些, 一般放养鱼种规格在150g以内水位控制在0.7m以内;150g以上水位控制在1.0m以内。池塘水位应随气温上升和鱼体生长而逐步加水, 直至养殖水位控制到1.3~1.5m为止。当达到最大控制水位后, 水质调控可用换水法, 其方法为先抽排池底部水, 水量为全池的1/5~1/3, 然后再加新水。水质好少换, 水质差勤换、多换;白天少换, 后半夜多换;有风天少换, 无风天多换;养殖密度小少换, 密度大多换。对酸性水池塘, 应常用生石灰调节, 每个月用10kg/亩 (每亩667m2) 生石灰乳浆全池泼洒。
4 科学饲喂
优质饲料在投喂量过多和投喂技术不当时, 可造成饲料系数高, 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 健康养殖需要掌握科学的投喂技术。所谓的科学投喂, 应是根据不同天气、不同品种、不同规格来合理确定饲料品种、规格、投喂量、投喂次数和投喂时间。一般来说投喂做到“4定”, 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的饲料要与鱼体的大小相适应, 与生长相适应。饲料的粒径为鱼体口径的1/2为好;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 鱼苗>鱼种>成鱼;投喂量和次数按不同种类、不同规格进行控制。投喂量按鱼的体重计, 常为体重的2%~5%, 通常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小型鱼类>中型鱼类>大型鱼类;幼鱼>成鱼。投喂次数为小型鱼3~5次, 大、中型鱼2~4次;幼鱼3~5次, 成鱼2~4次;投喂前, 首先应驯化鱼集群抢食的习惯, 在养成习惯后, 每次投喂时间上要控制, 不宜过长, 具体投喂时间, 应在黎明后的2h内固定投喂, 高温期下午17时以后及晚上不喂。投喂速度开始慢, 中间快, 后期慢, 即“慢、快、慢”。投喂面积开始小, 中间大, 后期小, 即“小、大、小”。投喂量开始少, 中间多, 后期少, Bp, “少、多、少”。当大部分鱼停止吃食, 游离食场, 剩余鱼抢食速度缓慢时, 即可停止投喂。
5 疾病防治
淡水龙虾养殖方法 篇5
二要注意栽种水草。许多养殖小龙虾的塘口是渔塘改造而成,没有任何水草,事实上小龙虾同青虾、河蟹一样,同样也需要水草。部分农户养殖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栽种水草。水草既可为小龙虾栖息、脱壳提供隐蔽场所,又可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还可为小龙虾提供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饵料,其中最大的好处在于减少小龙虾自相残杀。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面积占养殖面积的20%至30%。
三要注意饲料投喂。小龙虾属杂食性,喜食动物性饵料,且贪食、食量大,饵料不足容易造成自相残杀。目前鸡、鸭、猪等畜禽内脏价格便宜,有的养殖户将畜禽内脏整块投喂,又不打匀,导致小龙虾摄食时互相争斗,水体变黑发臭,极易引发疾病,造成部分农户养殖失败。要坚持精青结合,根据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淡水鱼养殖 篇6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鱼类产品满足了人类日常饮食中动物蛋白摄取量的20%~30%。发展渔业生产对促进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宜渔资源,现有水产养殖总面积212 072 hm2[1],其中淡水养殖面积为77 390 hm2,是华北地区淡水鱼的主产区之一。2012年河北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 163 172 t,渔业经济总产值221.4亿元。有渔业人口287 601人,渔民人均纯收入9 639元。同年淡水养殖产量达到了430 948 t,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为366 398 t。目前淡水养殖的对象已有20多种,而淡水养殖品种中,青、草、鲢、鳙、鲤、鲫、鲂鱼一般归为大宗淡水鱼养殖鱼类或常规淡水养殖鱼类,是河北省淡水养殖产量的主要产品,养殖产量占全省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5.02%(图1),大宗淡水鱼的养殖生产,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蛋白产品,在河北省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图1 2012年大宗淡水鱼和
其它淡水养殖产品产量比较 (单位:t)
1 河北省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情况
河北省区域内淡水养殖产业覆盖面较广,在全省11个市级辖区内,均有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存在,2012年全省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达到366 398 t,较2011年产量增长20 545 t,增幅594%,保持了连续5年持续性增长的态势(图2)。大宗淡水鱼养殖的7个品种中,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差异较大,鲤鱼养殖产量最高,鲢鱼、草鱼、鲫鱼产量位居其次,青鱼和鳊鲂鱼养殖产量较低,这两个品种的总产量历年来一直在几百吨左右,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图3)。
图2 河北省大宗淡水鱼总产量(单位:t)
图3 河北省大宗淡水鱼主要品种
2008年-2012年产量情况(单位:t)
大宗淡水鱼在河北省11个地市中,产业规模和总产量差异明显,单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也较大,唐山市的大宗淡水鱼产量较高,居于全省大宗淡水鱼产量前列。在各个品种中,各地市的养殖产量和规模差异同样也很明显(见图4-图9)。
图4 河北省各市2008年-2012年
大宗淡水鱼产量情况(单位:t)
图5 河北省2012年草鱼产量情况(单位:t)
图6 河北省2012年鲢鱼产量情况(单位:t)
图7 河北省2012年鳙鱼产量情况(单位:t)
图8 河北省2012年鲤鱼产量情况(单位:t)
图9 河北省2012年鲫鱼产量情况(单位:t)
2 河北省大宗淡水鱼产量和国内其他省份比较
我国大宗淡水鱼产品几乎100%是满足国内的国民消费(包括港、澳、台地区),2011年其养殖产量1 698.5 万t,占全国水产品总量5 603.2万t的30.3%,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8.7%。河北省大宗淡水鱼产量总体产量偏低,在全国范围内排位落后,大宗淡水鱼年总产量历年来未进入全国各省产量排名前十位,青、草、鲢、鳙、鲫、鲂鱼单品种产量亦如此,只有鲤鱼2011年产量达到134 105 t,全国排位第九名,但仍比第一位的山东省(330 189 t)低了196 084 t。
3 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作用
3.1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供优质蛋白质
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占已有人工驯化养殖鱼类产量的50%以上,这些品种均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的健康食品,极大地增加了居民膳食结构中的蛋白质来源,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优价的蛋白质,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食物结构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宗淡水鱼养殖还是节粮型养殖业的典范,一些品种是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食物链较短,饲料利用率较高,尤其是鲢鱼和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既可以不用投喂人工饲料获得水产动物蛋白,还可以消耗水体中的大量藻类,降低水体中富营养成分,从而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近年来政府主导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中,大宗淡水鱼的鲢鱼、鳙鱼等品种亦是主要的放流对象,这些品种对改善河流、水库、湖泊的整体水域状况发挥了很好的生态作用。
3.2 促进农民增收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大宗淡水鱼在主要的渔业生产区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2012年河北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639元,高出农民人均收入(8 081元)千元之多。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规模的持续发展,还带动了劳动力就业、苗种繁育、饲料生产、渔用药物、养殖设施建设、渔业机械生产、水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性的产业链,对绿色GDP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满足居民消费、平抑物价
水产品价格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放开价格计划管理的第一个商品,相比较肉、蛋、奶等产品,大宗淡水鱼产品多年来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价格,满足了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需求,有效平抑了物价,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4 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大宗淡水鱼养殖业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政策的推动,城镇化进度的推进,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大宗淡水鱼养殖一直以来依赖扩大水面资源规模来实现规模产量增长的模式受到了极大地制约,且各地的水域环境污染加剧,对自然宜渔资源的影响程度逐年提高,制约了大宗淡水鱼养殖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大。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2],按每hm2池塘1 m水深计,每hm2池塘年需水量约为60 000 m3,对淡水资源的大量需求,也限制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同时养殖尾水的排放是否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4.2 良种选育研究迟滞,种质资源管理体系尚待健全
良种是大宗淡水鱼养殖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良种覆盖率也是促进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發展的重要途径。就河北省目前情况而言,省内还没有一个由本区域内自主选育的大宗淡水鱼良种,省域内良种场提供的苗种仍是以引进优良品种亲本进行繁殖选育为主,养殖区域针对性不强。规模生产区域引进优良品种的选择受限,更不用说一般的散户养殖了。
4.3 养殖池塘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产业发展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大部分养殖生产池塘没有得到有效的修整,相关的进排水设施、渔业机械的配套等制约生产的因素逐年显现明显,越来越不适应集约化健康养殖方式的需求,整个池塘的工程化程度较低,导致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排放这一环节基本属于空白。虽然河北省近年来一直在推进池塘改造这一工作,但要达到现实生产的实际需要,还要有相当的一段路程要走。
4.4 政策扶持较低,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虽然各级财政近年来支农力度逐渐加大,但是对鱼类养殖的相应优惠补贴政策仍是空缺,河北省至今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补贴体系,导致许多基础应用研发难以开展,制约养殖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4.5 养殖从业者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从河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已成立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合作社很少,养殖户组织化程度较低。已有的渔业合作社也存在着带动能力弱,服务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尚难形成合力来抵御市场风险。养殖生产者在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较低,绝大多数养殖户成为市场价格低迷时期的风险承担者,养殖收入降低,从而阻碍投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发展。
4.6 养殖病害多有发生,经济损失不可低估
当前河北省大宗淡水鱼养殖生产过程中,草、鲤、鲢、鳙鱼等品种的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等疾病,在省内所有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区域均有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惊人。2013年全省渔业病害经济损失达到了2.8亿元,影响养殖者收益。
4.7 大宗淡水鱼商品鱼价格持续低迷,渔民养殖收入降低
一段时间以来,饲料价格持续上涨,池塘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燃料等其它相关生产成本呈现升高态势,而大宗淡水鱼商品价格未出现相应上涨的变动,最为明显的是鲤鱼,从2012年4月起,出塘价格持续下跌且一直徘徊在低位,2013年同比跌幅达到了13.21%[3-4]。
5 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对策
总体来讲,河北省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多年来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问题与希望并存。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产业在河北省的良性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宗淡水鱼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开拓。
积极争取财政政策支持,多方融资,继续做好养殖池塘基础生产条件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渔业机械等其他生产设施配套,全面改善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的状况,挖掘现有池塘的生产能力,增加池塘持续生产能力。
加强科技攻关,抢占竞争制高点。大力重视大宗淡水鱼养殖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攻关模式运行机制,努力实现产业技术整合,以技术优势创造发展和竞争优势,确立以技术领先为基础的行业发展模式,抢占规模发展的制高点。
提高大宗淡水鱼养殖良种覆盖率。良种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立足河北省实际,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基础,采取新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引进两种方式并行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养殖良种的覆盖率。
提升养殖从业者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养殖从业者成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水平,增强应对市场价格变化的话语权,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商品鱼价格低落,保证正常的生产收益。
强化养殖病害防控机制,构建完备的水产养殖病害防御体系,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减少养殖病害发生。做好病害流行的预警预报工作,提供渔用药物的标准使用方法,监督使用过程和休药期,开发实用的新型疫苗,最大程度地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推广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新模式,以健康、高产、高效、生态、节水、节能为最终目的,促进养殖模式升级,不断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水產局.2012年河北省渔业统计年鉴[M]。
[2] 戈贤平,缪凌鸿.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与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1(3):22-30
[3]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2年养殖渔情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 朱泽闻,孙岩,王浩,等.2013全国养殖渔情分析报告[J].中国水产,2014(3):13-19
淡水鱼养殖 篇7
美国是较早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HACCP体系的国家, 在水产品加工方面应用HACCP体系较为完善, 水产养殖方面还在应用研究阶段。对于HACCP在水产养殖方面的推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加拿大、挪威、泰国等国家已经逐渐建立和形成了各自的HACCP操作模式。由于中国在养殖品种、水环境、疾病、饲料等方面与他们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决定了不能生搬硬套地引进, 而是通过消化吸收, 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补充制定水产行业有关质量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标准, 逐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规范、渔用饲料安全标准、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养殖环境、养殖用水、鱼种、鱼苗等相应的配套标准, 这些标准就是水产养殖方面的GMP, 是养殖单位编制的SSOP。进而为制订HACCP计划提供依据。
1 HACCP基本原理
HACCP体系包括HA (hazard analysis) 和CCP (critical control point) , 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 是一种新的质量保证系统。HACCP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检查 (即产品检查) , 是一种养殖过程各环节的控制。
HACCP原理在池塘养鱼中的应用是对养殖全过程的危害分析和控制, 使池塘养殖鱼在整个养殖管理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的危害, 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养殖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验证保证养殖鱼的可靠性, 从而提供安全卫生质量有保证的养殖鱼。HACCP原理经过实际应用和修改, 已被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确认, 主要包括:
1.1 危害分析
确定与食品生产各阶段有关的潜在危害。
1.2 确定关键控制点 (CCP)
CCP是可以被控制的点、步骤或方法, 经过控制可以使食品潜在的危害得以防止、排除或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1.3 确定关键限值
对每个CCP点需确定一个标准值, 以保证每个CCP限制在安全值以内。
1.4 确定监控CCP措施
监控是有计划有顺序的观察或测定来判断CCP是在控制中, 并有准确的记录, 可用于未来的评价。
1.5 确立纠偏措施
当监控显示出现偏离关键限值时, 要采取纠偏措施。
1.6 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
要求把与HACCP有关的信息、数据记录文件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一种新的质量保证系统。HACCP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检查 (即终产品检查) , 是一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
1.7 建立验证程序
确定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企业可经过具有管辖权的认证或监督机构批准, 这些机构会不定期地对HACCP体系进行复查, 企业也可以自查方式对自己的HACCP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核实。
2 HACCP体系在淡水池塘养鱼中的应用
由于淡水池塘鱼养殖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微生物、物理性异物等安全危害可能会随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尤为严重的是在养殖中使用药物而导致的产品药物残留成为安全卫生最大的潜在危害。淡水池塘养殖中的各种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渔药的滥用和超量使用, 导致水产品原料药物残留超标; (2) 养殖水域环境污染, 如赤潮的发生、重金属污染、有机氯化合物的污染等; (3) 水产养殖缺少生产操作规范、生产标准等, 不能按规范的方式生产; (4) 养殖用饲料、饲料原料存在污染, 如因矿物质的添加而导致饲料产品铅、汞、镉等含量超标。
2.1 HACCP体系的建立
科学利用HACCP原理, 在池塘养殖中建立起以预防为目的、过程控制为主线的质量监控体系, 监控整个养殖过程, 改变现有的、对既成事实的原料产品做出被动反应性的管理方式, 从而真正做到从养殖源头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控制水产品的安全卫生。
2.2 淡水鱼池塘养殖流程
淡水池塘的选择—养殖水域水质—鱼苗种选择—养殖生产 (饲料供应和鱼药使用) —出塘。
2.3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水产品不安全消费, 引起消费者疾病和伤害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特征性的污染。CCP是食品安全危害可以被防止、排除或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点、步骤和过程。根据池塘养鱼工艺流程的分析, 利用CCP判断树, 有4个关键控制点是很重要的, 它们是:池塘 (养殖场所) 的环境 (CCP1) 、水质和水源 (CCP2) 、饲料供应 (CCP3) 、养殖生产 (CCP4) [3,4,5], 分析见表1。
2.3.1 池塘环境
设计、建造符合养殖条件的鱼场, 首先对水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应该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 水温适宜, 不带病原菌和有毒物质, 水的理化性状适宜鱼类生活的要求, 并不受自然因素及人为污染的影响, 其水质必须达到GBll607-9国家标准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NY5051-2001 NY5055.2001标准。
2.3.2 水质和水源
养殖场要远离工业、农田和居住区, 以避免水源受到污染。池塘的水质应该满足渔业用水标准, 不能含有过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化学物质, 池塘的底泥及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指标不能超标。在日常的管理中, 应每天测定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硫化物等指标。另外, 水鸟携带有霍乱弧菌和沙门菌的致病菌株, 也是渔场中该类致病菌的一个可能的来源;对地方性吸虫病流行地区的淡水养殖鱼类可能隐藏有传染期的吸虫[6,7]。通过水质分析和对底质的污染指标的监测, 测出污染物的组成、变化及迁移的情况。
2.3.3 渔用饲料
饲料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养殖水产品的安全性。饲料原料若被有毒有害物质、农药等污染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则在养殖生产中会导致养殖的水产动物生长缓慢或致病, 也可能因养殖的水产品体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而影响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饲料生产应按照农业部颁布的NY 5072-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和《饲料药物添加使用规定》把好原料采购、配方、加工操作等关。不能用镇静类、激素类等被限用或禁用的药物作添加剂, 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杜绝不合格的饲料。若不慎使用了不合格饲料, 则应延长净化时间, 更换使用优质饲料, 重新检验水产品安全性。
2.3.4 渔药使用
渔药的使用必须按照农业部发布的NY5071-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鱼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 建议使用生物鱼药。病害发生时, 应对症用药, 不得选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8]。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使用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严格执行常用渔药休眠期。建立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用药记录, 确保淡水池塘养殖产品无公害化、绿色化、环保化。
作为无公害鱼的养殖池塘, 在对鱼类病害的防治中, 首先要查明病因, 正确选用鱼药。在选择鱼药时要注意严格遵循无公害水产品的有关规定, 使用“三效” (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 (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 的渔药。准确计算药量, 合理施放。防止滥用渔药、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2.4 建立验证措施
验证措施是为了保证HACCP系统是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中。验证工作有HACCP执行小组负责, 主要包括:验证检查CCP的控制方法是否准确, 纠偏措施是否有效, 检查监督的人员是否复查监控记录与产品检验报告, 是否做好监控记录;验证CCP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抽样检验CCP控制的安全性;审查HACCP计划实施的程序是否按照原计划进行, 检验该HACCP计划的有效性。
2.5 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
文件记录的保存是有效执行HACCP基础, 以书面形式证明HACCP系统的有效性。保存的文件包括:说明HACCP体系的各种措施;用于危害分析的数据;执行小组的报告和决议;监控方法和记录;有专门监控人员签名的监控记录;偏差和纠偏记录;审定报告等以及计划表;危害分析工作表等。
总之, 在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实施HACCP体系, 按照HACCP体系的要求, 加强鱼在养殖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适时监控鱼在养殖过程中的药物和重金属含量, 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药物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控制在规定限值以内, 真正做到从淡水池塘养殖源头开始消除或降低安全危害, 从而提高养殖产品的安全性。
摘要:探讨了淡水鱼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养殖消费过程中, 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为补充和制定水产行业有关质量安全的法规和标准, 逐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规范、渔用饲料安全标准、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养殖环境、养殖用水、鱼种、鱼苗等相应的配套标准, 为建立HACCP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淡水鱼,HACCP体系,养殖
参考文献
[1]贾敬德.21世纪我国淡水渔业展望[J].淡水渔业, 2000 (1) :3-6
[2]曾庆孝, 许喜林.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 原理与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1-25·
[3]潘黔生, 方之平.HACCP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及其在水产养中的应用[J].淡水渔业, 2003 (5) :7-11
[4]熊邦喜.HACCP体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养殖, 2003 (8) :29-31
[5]邹婉虹.HACCP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我国应采取的措施[J].中国水产, 2002 (7) :72-73
[6]Ogg J.E., Ryder R.A., Smith H.L.Isolation of vibrio choleraefrom aquatic birds in Colorado and utah[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9 (55) :95-99
[7]Fenlon D.R.Acomparison of salmonella serotypes found in the faeces of gulls feeding at sewage works with serotypes in sewage[J].Journalof Hygiene, 1983 (91) :47-52
淡水鱼养殖 篇8
南方日报资讯: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局获悉,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高效养殖示范项目已在三水挂牌, 将在5年内建立一个以养殖草鱼、鲫鱼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片。
据介绍,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是2008年经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创建的, 将重点解!!决大宗淡水鱼优质高产、模式升级以及提高养殖效率、延长产业链等技术问题。三水的项目将建立一!个面积为800×667 m2的示范片, 实施时间为5年。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谢骏介绍说, 示范片的模式是先选全国各地最好的水产品牌, 其次在全国范围内把这个原种、良种及审定的优质品种在三水做示范。2008年三水水产养殖面积在10 005 hm2左右, 水产品总产量8.8万t, 水产业总产值8.9亿元。一直以来, 三水主要采用以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为主的立体养殖模式, 养殖技术含量较低, 示范片的建立将会有效提升三水水产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 篇9
宝应、楚州、武进、金坛、兴化是江苏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区, 也是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实验站的重点示范片, 我们对这5个示范区进行大宗鱼池塘养殖常见病害情况、病原种类、分布及流行规律、防治措施调查, 以期在应用领域为大宗淡水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一份基础性的参考资料, 为江苏大宗淡水鱼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指导养殖户和渔技人员有效地防治鱼类病害的发生。
1 调查方法
对宝应、楚州、武进、金坛、兴化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塘口进行现场监测和分析研究, 检测面积约1.66×108m2。并对5个示范县水产主管部门进行调研, 还通过江苏省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网络, 了解2007、2008、2009年 (截止到6月份) 大宗淡水鱼类发病情况, 进行归纳整理。
2 主要病害发生与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和病害发展趋势分析
2007年示范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面积4.9×104hm2, 2009年养殖面积扩大到5.2×104 hm2, 养殖品种主要为草、鲢、鳙、鲫鱼等。结合2007—2009年的监测, 有6种大宗淡水养殖鱼类的12种疾病 (表1) , 其中细菌性疾病5种、病毒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4种、真菌藻类病1种、其他病害1种。
2.1 草、青鱼
监测到病害共10个种类, 有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肝胆综合症、病毒性出血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水霉病、锚头鳋、细菌性出血病。3—11月各种病害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其中草鱼“老三病”、肝胆综合症发病率较高 (见图1) 。如兴化草鱼综合发病情况见图2, 发病集中在5—10月份。草鱼主要病害中以烂鳃病、肠炎病、肝胆综合症、病毒性出血病引起的死亡率较高 (见表2) , 对照2007—2008年, 2009年 (截至6月份) 除细菌性出血病死亡率上升、水霉病维持原状外, 其他病害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草鱼寄生虫病以车轮虫病和锚头鳋为主, 引起的死亡率较低。
青鱼病害主要是肠炎病。
2.2 鲢、鳙鱼
江苏地区鲢鳙鱼池塘养殖以套养为主要方式。2009年监测到的病害主要有出血病、打印病、肠炎病、烂鳃病、小瓜虫病、锚头鳋和水霉病。调查发现5个示范片内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但对照2007、2008年出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已有所下降 (见表3、表4) 。水霉病在兴化、楚州两地时有发生, 金坛、宝应、武进未监测到该病。
%
2.3 鲫鱼
共监测到鲫鱼病害10种, 主要病害有暴发性出血病、锚头鳋、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孢子虫病、竖鳞病等, 其中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孢子虫病发病率高, 危害程度较大。见表5。
%
%
2.4 团头鲂
宝应、兴化、金坛、武进鲂鱼养殖面积较大, 2009年监测到的病害主要为暴发性疾病、中华鳋病、锚头鳋, 其中暴发性疾病发病率高, 由此引起的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对照2007年和2008年, 三种病在2007年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2008年曾有大幅度下降, 但2009年有所上升 (见图3、图4) 。
%
3 病害状况分析及对策
3.1 养殖环境影响
大宗鱼类池塘养殖病害的发生与养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江苏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地表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007年江苏省开展的以太湖治理工程为标注的水资源治理工程, 使得苏南地区的地表水有了明显的改善, 部分养殖区域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此外传统养殖多采用高密度养殖模式, 在养殖过程中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放养密度和养殖布局不够合理, 局部开发过度, 超过水体养殖容纳量, 导致养殖环境老化, 大宗淡水鱼在不良养殖环境条件下, 会造成病害的扩散蔓延而影响品质。
3.2 种质退化
大宗淡水鱼类的种质问题是影响养殖生产效率及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用于苗种生产的亲本质量差会直接导致后代种质的退化。调查中发现不少养殖户一味重复利用人工养殖种类来进行苗种生产, 经过多代繁殖后, 其结果必然导致遗传种质的逐渐退化, 抗病力明显减弱, 以致养殖过程中大批染病死亡, 产量下降。
3.3 病害防治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养殖户对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病害较为“恐慌”, 一旦发生病害, 为降低经济损失, 就盲目的、重复的使用药物, 病害防治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对大宗鱼主要细菌病害病原的药敏分析, 发现苏南地区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 部分分离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
3.4 对策及建议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篇10
1 对池塘条件的要求
池塘面积为666.67~2 000.00m2, 水深1.0~1.5m, 池型以长方形为好, 东西走向, 长宽比为2~3∶1。池底要平坦、硬实, 无淤泥, 底质以砂壤土最为理想。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处倾斜, 坡比为1∶3。池塘的保水性好, 具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 并要设好防逃设施。水源的水质必须要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无任何污染, 而且水量要充沛。
2 放养前准备
幼虾放养前15~20d, 用生石灰1.50~2.25t/hm2, 化浆后全池泼洒, 进行清池消毒处理, 彻底消灭池塘中的病菌和微生物, 给虾苗成长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幼虾放养前3d开始进水, 进水口处需要用80目筛绢严格进行过滤处理。为了增加澳洲淡水龙虾的食物需要, 池塘施发酵过的鸡、牛粪肥4.5~6.0t/hm2, 分散堆放在池塘四周, 或施生物肥料, 培育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为虾苗提供适口饵料;同时投施“活水宝”等益微制剂。需要在池塘四周水体表面浮植25%~30%的水生植物, 并在池塘底设置竹筒、塑料筒、瓦片或废旧轮胎等, 为虾提供栖息、蜕壳、隐蔽等场所。
3 幼虾放养
一般在每年4月底或5月初, 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进行放养。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自建暖棚, 提早到4月初引进苗种, 当培育到3cm以上的大规格虾苗后再全池放养。要挑选肢体完整、体质健壮、无伤、反应灵敏、活泼有力的虾苗进行放养。放养时, 适宜的虾苗规格为2~3cm。有暖棚的可放养1.5cm左右规格的虾苗培育至2~3cm后, 再进行全池放养。虾苗的放养量可以通过下式来进行计算:
幼虾公顷放养量 (尾/hm2) =计划公顷产量 (kg) /hm2×预计出池规格 (尾/kg) /预计成活率 (%)
计划公顷产量可以根据已往达到的产量, 结合当年养殖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等因素, 预计达到的产量, 一般池塘产量为3 000~3 750kg/hm2;预计成活率, 一般虾苗的成活率为55%~65%;预计出池规格可根据市场的要求, 一般为12~14尾/kg;可以计算出放养量。由于考虑到成活率、苗种成本及商品虾规格等因素, 放养量以4.5~6.0万尾/hm2为宜。
4 饲养管理
4.1 水质管理
池塘中的水需要保持合适的水位, 前期保持在0.8m左右, 后期在1.0~1.5m。还需要根据水色透明度及时换水, 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养殖期间还可以全池泼洒浓度为2~5mg/kg光合细菌浓缩菌液, 30d保持1次。并根据情况的需要, 适时泼洒石灰水来改善水质, 以增加钙质, 有利蜕壳, 提高虾苗的成活率。特别是在7~9月高温季节, 每隔20d左右, 投施“活水宝”或光合细菌等益制剂1次。
4.2 投饲
在虾苗入塘后第2天, 便可开始投饵, 前20d投喂澳洲淡水龙虾专用幼虾用粉状饲料, 同时兼投冰冻丰年虫成虫或水蚯蚓等;待虾苗长成体长3cm以上时, 可投喂小颗粒人工配合饲料;当体长6cm以上时, 即可投喂澳洲淡水龙虾成虾料;10月份时, 还可适当兼投喂动物性饵料如鱼、虾、螺蛳及河蚌碎肉等和青饲料等。投饲还要做到“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虾的摄食情况) 和“四定” (定人、定质、定量、定时) 原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10%, 一般幼虾为虾体重的10%, 成虾为虾体重的5%~8%。一般每天投喂2次, 上午8~9时, 投日饲料量的30%, 下午6~7时再投70%。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虾的摄食情况及生长情况做出适时调整。
4.3 巡塘及记录
虾池需有专人进行管理, 要坚持经常巡池, 每天巡塘2~3次。要观察龙虾的摄食情况、水质、病害、敌害和池塘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等, 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并要充分做好详细的记录。
4.4 防病
必须要做好龙虾病害的预防工作, 根据水质和时间情况, 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氯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 也可用光合细菌液定时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若寄生虫病发生, 可用高锰酸钾3~5mg/kg浸泡30min。若发生细菌性感染, 可用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拌饵投喂, 用量1~2g/kg, 也可用2mg/kg全池泼洒, 连用3~5d。
5 起捕
淡水鱼养殖 篇11
目前,浙东白鹅的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而象山县地处半岛,淡水资源贫乏,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52.5米3,低于全国人均2200米3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浙东白鹅产业的发展。在浙江省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大背景下,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对浙东白鹅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象山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8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0千米、海岛海岸线长500千米,若能开发海水资源将对象山县浙东白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节约淡水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一、試验目的
通过浙东白鹅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的对比试验,探究海水养殖对浙东白鹅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方法
1. 试验材料
1日龄体质健康的浙东白鹅雏鹅360只,来自浙江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所(鹅舍100 米2×2,运动场200米2×2,淡水池、海水池各500米3)。
2. 试验分组
将雏鹅用精料、青草集中饲养14天后,分别称重,并用脚号标记。按照体重相近(组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的原则将试验鹅随机分为海水组和淡水组,每组180只雏鹅,其中公雏150只、母雏30只。试验在浙江象山新桥海水养鹅基地进行,从2013年11月22日开始,试验期为70天。
3. 饲养管理
试验鹅采用地面平养,鹅舍为封闭式,运动场为全开放式,设有淡水池和海水池供鹅戏水。试验按照《浙东白鹅规模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常规免疫和日常饲养管理。
4. 试验记录
①体重测定。试验鹅在每周五8~9时进行空腹称重并做好记录,计算平均日增重。
②耗料测定。分别记录每组每天试验鹅采食的精料量、青饲料量,计算料重比。
5. 数据分析
体重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海水组和淡水组鹅体重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三、试验结果
1.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体重对比
由表1可知,海水组6周龄内体重略大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7周龄开始,海水组体重略低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2.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耗料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海水组4周龄内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高于淡水组,但从5周龄开始海水组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低于淡水组。
3.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对比
由表3可知,淡水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均略高于海水组。
四、分析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浙东白鹅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是可行的。海水养殖浙东白鹅试验的成功,可以大大拓展象山县的养殖空间,突破了大规模养殖的瓶颈。另外,海水养殖可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浙东白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验中观察发现,海水含盐量高,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在海水里戏水的白鹅上岸后羽毛上带有盐结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鹅身上滋生细菌。
另外,海水养殖浙东白鹅可以采取混合养殖模式,如上层养鹅,中层养海鲶鱼,底层养梭子蟹,而淤泥下还可养殖蛏子,在充分利用海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稻田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篇12
1 稻田选择与建造
选择稻田要求为排灌方便、水源丰富、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平坦连片、稻产稳定、无污染、水质清、耐肥力强的优质稻田。在稻田四周挖环形沟, 挖出的泥土作田埂, 保证环形沟水深1.2 m, 田面平均水深0.2 m, 大块田地中间还应挖“十”或“井”字形水沟。进、排水口可用水泥管或塑料管, 管口用尼龙筛绢包扎。田埂四周用水泥瓦、石棉瓦或塑料薄膜做成50 cm高的防逃墙。养虾稻田建好后进行消毒, 2月底前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浆全池均匀泼洒, 经10 d毒性消失后在池中深水沟种植适量的轮叶黑藻、苦草, 以保证池中水沟水草覆盖率达40%以上, 满足淡水龙虾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 然后即可投苗入田。
2 苗种投放
稻田养虾以选择3—4月投苗为宜, 此时稻田已耕种, 有利于淡水龙虾适应环境, 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 提高虾种的成活率[2]。最适的苗种规格为60~120只/kg, 放养密度为7.5万~9.0万只/hm2, 每块田放养尽量规格一致的苗种。放养的方法是:本地饲养的虾苗运到后, 稍作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 先适应10 min左右, 方可把虾苗分散投入稻田, 使虾苗适应水环境。
3 稻田管理
养虾稻田的稻种应选择耐肥力强、不易倒伏、产量高、病害少的单季稻种。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 禁止施用氨水和碳铵。水稻发生病害时, 药物要喷施在叶面上, 用药后要及时换水。施肥与施药都要避开淡水龙虾蜕壳的高峰期。
4 饲养管理
主要是饲料的投喂。淡水龙虾是杂食性动物, 饲料品种有小杂鱼、小麦、大米、玉米、西瓜皮、水花生、浮萍、豆饼、麸皮、动物下脚料等。虾苗入田后即可投喂饲料, 投喂也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投喂在傍晚进行, 饲料投放在环形沟草丛中, 做到多点、固定、均匀投喂。
5 水质管理
虾田水位的深浅是人工养虾不可忽略的一环, 它关系到水质的好坏[3]。为了保持田水常年清、爽、适的状态, 消毒、施肥、施药后必须及时换水, 并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水位, 保证淡水龙虾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苗种投放时, 环形沟内水位保持在60 cm左右;随着温度增高, 淡水龙虾食欲增加而生长加快, 这时虾田水位应相对提高一点, 保持在20 cm左右, 同时不断加注新鲜水体, 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夏季经常投放新鲜水草, 以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
6 日常管理
主要是进行巡塘检查, 每天巡塘要做到五看:一看淡水龙虾活动状态, 了解淡水龙虾每天摄食、蜕壳情况、活动规律, 并根据淡水龙虾的摄食和蜕壳情况制定当天的饲料投喂量;二看水质变化, 发现水源被污染则不能进水, 若出现受惊后的淡水龙虾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回岸及傍晚、清晨淡水龙虾大量聚集在田埂旁等异常情况, 说明水质较差, 必须立即加注新水, 同时用生石灰120 kg/hm2化浆全池均匀泼洒;三看是否有敌害生物, 发现池中有水蛇、水老鼠、鸟类、蛙等, 应立即采取措施, 利用诱、吓、电、毒、捕等方法驱赶或捕杀, 同时做好防逃措施, 铲除田边及埂外的花草, 不让敌害生物有隐藏之地, 防止敌害入田;四看防逃设施, 出现防逃设施破损应及时修补, 特别是气候闷热、水质变坏、暴冷暴热、雷雨大风天气更要加强巡塘检查, 注意进、排水口、田埂有无漏水、鼠洞等,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要由专人负责巡塘, 做到早、中、晚各巡塘1次。
7 病害防治
淡水龙虾一般不易生病, 但在水质恶化、过肥、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疾病。为了提高淡水龙虾的活力, 增强体质, 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可口, 精、粗饲料合理搭配, 营养全面, 发现污染物及残饵立即捞除, 不让受污染的水进田, 并定期改善水质, 每隔20 d用生石灰120 kg/hm2化浆全池均匀泼洒, 保证田水清鲜[4]。此外, 注意用药量, 消毒、追肥、喷药过后立即排换田水。稻田追肥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投放方式, 以防用药不当而引起淡水龙虾疾病的发生。
摘要:介绍了稻田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包括稻田选择与建造、苗种投放、稻田管理、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农户稻田养殖淡水龙虾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郭欣.稻田养小龙虾五个“选择好”[J].农家顾问, 2009 (11) :46.
[2]占家智.羊茜稻田养虾要抓十个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 2007 (4) :33-34.
[3]吕耀平.稻田养虾技术初探[J].北京水产, 2001 (3) :26.
【淡水鱼养殖】推荐阅读:
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技术09-17
淡水养殖鱼类07-12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07-21
淡水养殖增效措施06-15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05-16
淡水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10-06
淡水资源07-31
淡水鱼类08-25
淡水网箱养鱼技术08-27
淡水作文200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