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共6篇)
淡水养殖鱼类 篇1
油脂作为鱼类必备的营养元素之一, 不仅能够长期为其提供必备的生存能量和脂肪酸, 同时还有益于细胞膜的构成和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是淡水养殖鱼类饲料必不可少的构成成分之一。而随着当今我国淡水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 广泛的油脂来源中, 如何选择优质的产品, 使之充分发挥自身的营养功能, 推动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 淡水养殖鱼类饲料油脂的营养功能
1.1 油脂可以提供鱼类成长所必需的脂肪酸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鱼类饲料当中脂肪酸含量与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以及成活率都会产生直接的关联性, 当其匮乏到一定程度时, 甚至会引发各种病变及综合症。而不同油脂源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淡水养殖的鱼类提供其所必须的氨基酸种类, 例如鱼体成长所需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依靠淡水鱼自身的去饱和酶与油脂饲料中所富含的C18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即可。
1.2 油脂可以提供鱼类成长所必需的胆固醇与磷脂
淡水鱼类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胆固醇对其性激素、维生素D等一系列有关生殖发育以及鱼体成长的生命活动能够产生非常直接的作用;而磷脂作为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有助于机体对于饲料中营养元素的吸收, 同时还能够对诸如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之类的营养物质进行乳化, 促进机体吸收, 推动鱼类的生长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开展。
1.3 油脂可以不断提供鱼类机体生长和修复所需要的营养功能
对于鱼类来说, 油脂存在于其每一个器官的各个角落之中, 参与其个体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细胞膜组织结构修复所需要的各种磷脂和糖脂, 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与补给。同时, 丰厚的油脂还有助于保护鱼类体内的肝脏器官, 减少摩擦, 保障其生长与生存。
2 淡水养殖鱼类饲料油脂的选择原则
2.1 防止脂肪肝和肝功能病变的发生
脂肪肝属于营养性疾病, 是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症, 其不仅会影响到鱼类的外在形体, 更会对其肉质口感和风味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淡水养殖鱼类在饲料油脂的选择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油脂选择不当所引发的鱼体脂质和代谢的不平衡, 扰乱鱼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 进而引发的肝功能病变。应充分注重对于脂肪酸类之脂蛋白的选择和融入,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 饲料中n-3HUFAs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对于鱼体内感知平衡的维系, 在保障基本脂肪沉淀的同时, 能够自动保障脂质运输、维系新陈代谢, 保障各项肝脂功能的正常运作。
2.2 防止鱼体颜色变异
近年来, 在我国淡水鱼类养殖领域, 鱼体颜色变化问题层出不穷, 部分水产专家分析研究认为, 这是由油脂氧化所造成的结果。虽然鱼类体色通常情况下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但是当外界环境以及生长期的饲料营养水平发生变化时, 其叶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到鱼体颜色的变化。所以油脂一旦被氧化过度, 就会间接破坏饲料当中的色素以及维生素, 进而间接影响到对其的吸收与沉淀。鉴于此, 油脂源的选择应尽可能减免其中的氧化可能性, 可在油脂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胆汁酸修复油脂氧化所导致的间接性损伤, 减少其对于色素细胞的扼杀与损坏, 降低鱼体颜色发生变异的概率。
2.3 避免对鱼类抗氧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鱼类一旦食用富含油脂的营养饲料, 其就将处于一种氧化应激状态, 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对机体的抗氧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有关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 摄食氧化鱼油后的鲤鱼, 其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 随即引发的就是抗应激能力的持续降低, 而添加了维生素E的油脂饲料, 其对于提升鱼体内抗氧酶的活性增长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关联性作用。因此, 为避免油脂源的选择影响到鱼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功能, 可适当增加对于维生素E的汲取, 避免对鱼类抗氧化功能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3 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淡水鱼类养殖而言, 富含油脂的饲料不仅可以为鱼类提供其生长以及繁殖过程中所需的必要元素及营养成分, 同时还能为水产鱼类的外观和风味提供一定必要保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所谓的“油脂饲料”亦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一旦使用过盛极容易引发鱼体病变以及色泽变异, 降低鱼体抗氧化性和防疫功能, 严重降低鱼类养殖的质量和成果。因此对于广大水产养殖者而言, 还要充分注重对于油脂饲料当中磷脂、糖脂、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的把握, 只有保证各方面营养元素的平衡摄取, 才能让淡水鱼类的养殖结出丰硕而健康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吉红, 萧培珍, 田晶晶.淡水养殖鱼类饲料油脂源的选择与使用[J].饲料工业, 2014 (10) :1-10.
[2]李小霞, 王雅迪, 沈文昌, 管武大, 潘庆.油脂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 2015 (04) :32-38.
淡水养殖鱼类 篇2
1 基本情况
患病草鱼、团头鲂等食欲下降, 鱼在塘中离群独游, 许多鱼在人靠近时也不离开, 喜欢群集于进水口。对患鱼进行检查, 体表基本完整, 但胸鳍、腹鳍等基部有轻微充血;翻开鳃盖, 可见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红, 有的草鱼鳃盖被腐蚀成不太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丝黏液增多, 呈淡红色, 鳃丝末端粘附有许多污物, 肉眼观察患病鱼类为典型的烂鳃病症状。剖开鱼体可见腹腔内有腹水, 肠内无食物, 肝胆略肿。镜检可见鳃丝充血、肿大, 有少量的车轮虫寄生。经现场调查和对业主池塘鱼类患病情况询问、了解, 初步诊断为草鱼、团头鲂烂鳃病、肠炎和败血症并发病。患病池塘鱼类平均每天死鱼10~60尾, 一般死鱼中草鱼占70%以上, 且死的鱼类均为规格较大的草鱼和团头鲂。偶而也可见鲢鱼、鲫鱼发病死亡。
2 发病原因
1) 当时气温、水温较高, 气温常达35℃或以上, 高时达37℃;水温高时亦达35℃左右。患病鱼池塘水源水量减少, 严重的池塘7 d以上未进水。加之, 池塘相对较浅, 平均水深约0.9 m, 养殖密度较大, 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2) 投喂的配合饲料颗粒较大而硬, 配合饲料中菜籽饼、棉籽饼所占比例过大;投喂配合饲料时, 未经泡软即投喂, 鱼类饱食后易造成配合饲料吸水膨胀, 饱胀过度;颗粒粗的还易划伤鱼的肠壁, 从而导致肠炎发生。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排入水体后, 污染水体, 恶化水质。
3) 思想麻痹, 一般未进行水质调节、疫病预防;对投饵青饲料的池塘, 未能及时清除残草, 造成鱼类重复摄食变质的青饲料, 同时造成水质变坏。
3 防治方法
1) 疏导进水沟渠, 加大池塘的换水量, 改善池塘环境。同时及时清除残饵, 控制投饵, 保持良好的鱼类栖息环境条件。
2) 二氧化氯全池均匀泼洒, 0.45 g/m3, 连用3 d。严重的在停药2 d后, 再重复用药2 d。
3) 用土霉素 (按每百千克鱼用药80 g) 、青黛 (按每百千克鱼用药50 g) 拌配合饲料投喂, 连续投喂6 d为一个疗程, 严重的重复一个疗程。
浅谈淡水鱼类保健程序(1) 篇3
由于水产养殖动物之多,涵盖了虾、蟹、蚌、海参、龟、鳖、淡水鱼、海水鱼等。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的保健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 淡水鱼类保健的必要性
淡水鱼类在我国较为普遍水产养殖动物,同时也是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一类水产养殖动物。然而,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淡水鱼类的病害治疗愈发困难,久治不愈,愈后反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新的病害也层出不穷。黄颡鱼的烂身病、罗非鱼的链球菌病、乌鳢的诺卡氏菌病等病害的发生甚至危及到该品种的正常养殖。
如何使我们的养殖更为轻松?如何降低鱼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何能更好的实现水产养殖的高产高效?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每个水产人面前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淡水鱼类的保健工作。鱼类的保健主要内容就是“治于未病”,根据养殖情况制定保健程序,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强化机体防御体系,提升和调理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达到减少发病、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2 淡水鱼类保健时机和程序
淡水鱼类的保健根据不同的鱼类,保健时机和程序会略有不同。以下将主要以草鱼、鳊鱼、罗非鱼、黄颡鱼、乌鳢等淡水吃食性鱼类为主进行阐述。
2.1 开口保健
鱼类开口阶段是指经过越冬期的鱼体,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鱼体食欲增强,开始摄食这一时期,该阶段是对于鱼体全年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开口保健主要目的在于快速修复鱼体上一年快速生长和冬季饥饿而产生的代谢器官的损伤(特别是肠道、肝胰脏等消化器官),同时可以为本年度鱼体的快速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在鱼体开口保健阶段需要给鱼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微量元素,同时需要提供修复肠道的添加剂。武汉华扬药业的“应激宁”,具有排毒毒、保肝但、抗应激、促代谢的功效,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可对肝、肠等消化器官的损伤进行修复。
2.2 大麦黄保健
大麦黄是指每年谷雨到立夏, 是气温水温逐渐上升的时间,是鱼类生长日趋旺盛新陈代谢加快的时间, 但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大好时机。因此这时既是鱼类的生长季节又是容易发病的第一高峰季节,故应事先做好鱼类的保健工作。对于草鱼而言,是“老三病”的高发季节,而小草鱼在该阶段也常发“草鱼出血病”。大麦黄保健,需要内服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建议采用“三黄克菌素(或克菌素)”,配合“应激宁”拌料投喂,每月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七天。
2.3 高温保健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技术 篇4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类流行病, 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治愈困难, 流行性强等一系列的特点。该病容易在夏季及鱼类生长的旺季爆发和流行, 因此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了在最大限度保障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户的收益, 必须想办法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1 爆发性出血病的症状
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较多, 当鱼类感染此病时, 会有反应迟钝、活力较差、食量减小甚至停止进食等, 有时它们还会出现上浮独游的症状。如果鱼类刚感染此病时, 其一些部位会轻度充血。从鱼的外表可以观察到其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 两侧肌肉轻度充血, 鳃淤血或苍白。对于一些鱼, 其会表现出“金鱼眼”的典型症状, 即眼球突出, 口腔颊部和下颚部充血发红。当病情加重时, 其体表严重充血, 就会造成内出血;眼眶周围充血, 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导致腹腔膨大, 肛门红肿;对于鱼的鳃、肝、肾, 其颜色比较浅;对于胆囊, 其比较大;对于肠来说, 会导致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 大量的黏液占据肠内, 偶尔可见积水或气题充满肠腔内, 导致肠被胀得很粗;对于肝组织, 其易碎且模糊, 或呈粉红色水肿;有时脾脏淤血呈紫黑色, 胆囊呈棕褐色, 胆汁清淡。该病病程由于鱼体本身体质存在差别, 因此病程的时间长短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病程也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主要是由于病鱼的种类和年龄差距造成的, 这样就使病鱼在发病时有不同的表现, 有少数的病鱼甚至在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死亡现象。
2 爆发性出血病的特点
2.1 被感染鱼的种类多种多样
暴发性出血病主要感染鲫鱼、鲤鱼、草鱼、鲢鱼和鲮鱼等二龄鱼类, 该病的发病率可高达60%~100%。此外, 该病也可感染一少部分当年鱼及三龄鱼, 同龄鱼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发病的现象。总的来看, 该病的发病规律如下:发病鱼的鱼体长度一般在7.5~15.4cm, 体重在18.0~125g, 个体大的鱼死亡较快, 不同鱼类的死亡顺序一般为白鲫鱼、鳊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
2.2 流行范围广
该病在我国广大的南方渔业发达的地区都有流行, 如长三角地区、中南地区、华南地区等, 很大的损害的渔业的发展。
2.3 流行时间长
主要在4~11月流行, 在2月份南方省份也会有病症出现, 每年的夏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时水体的温度一般是20~37℃, 在水温为25~30℃时发病率最高。
2.4 死亡率高
该病的死亡率通常为50%以上, 高的时候可以达到80%以上甚至100%。
3 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生态及环境特点
发病的养鱼池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不经常清理的老鱼池居多
因为这类鱼塘常年不对鱼塘底部进行清理, 从而使得鱼塘底部的淤泥增多增厚, 这样很容易导致病原体和细菌的滋生, 并且还会使生活在里面的鱼类产生缺氧的现象。
3.2 消毒措施不到位
由于渔民预防鱼病意识薄弱, 较多的鱼池在放养鱼时, 没有对鱼种经消毒。对预防鱼病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3.3 鱼的食物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食物不干净, 没有及时的清除食物残渣, 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对食物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投饲量的多少没有概念。
3.4 水质恶化
鱼池放养密度、施肥量、未经发酵的有机食物如禽畜粪肥等都会对水质有影响。放养密度越大、施肥量越多、未经过发酵处理的有机食物越多等因素都会导致养鱼池中水质的恶化, 再加上不能及时对水池进行换水, 就更容易造成鱼类的发病。
3.5 气候异常
常气候变化异常, 也有可能导致水质突变化, 引发鱼类发病。
3.6 寄生虫的存在
池塘里锚头鰠、中华鰠病的流行很有可能诱发这类疾病。
3.7 动网的影响
鱼池里动网会导致鱼的大量死亡, 因此, 动网擦伤鱼体是加剧病情恶化的因素。
4 爆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4.1 预防措施
4.1.1 彻底清塘、清库
在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强氯精等彻底清塘消毒, 水库在冬季让无水区充分曝晒, 小水库冬季起捕后, 也要用生石灰或强氯精彻底消毒。
4.1.2 苗种选择与消毒
建议从原 (良) 种场选购, 防止品种退化, 抗病力下降。应选用优质健康、抗病力强、活波好动、色泽鲜亮、无病无伤的良种鱼苗。在鱼体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的检查, 以免把病原体带入池塘。在鱼种下塘前, 用15×10-6~20×10-6的高锰酸钾液消毒10~15min。或用2%~3%的食盐水消毒5~10min, 以消灭鱼种体表的病原等。最好, 鱼苗种下塘前用爆发性鱼病疫苗浸泡免疫, 使鱼体获得较好的免疫能力。
4.1.3 科学放养
应根据池塘、水库条件, 积水水平及防病能力等因素, 科学确定放养品种, 搭配比例, 放养密度等, 使鱼类生活于密度合理, 搭配科学的优良水域环境中, 确保鱼的健康生长。
4.1.4 加强水质管理, 改善水体环境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及时加注新水, 增加养殖水体溶解氧, 以缓解密度过大的矛盾, 防止缺氧浮头;采取生物、机械、化学等多种增氧措施, 提高水体溶氧量, 增强抵抗力。还可通过施用EM原露、活水宝 (枯草芽孢杆菌) 等微生物制剂的方法, 以改善水质和底质, 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和气体。
4.1.5 合理投饵
饲料应新鲜, 不投变质过期饲料, 提高鱼体抗病力。正确掌握投饵技术。提倡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节省饵料成本, 减少饵料浪费。减轻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4.1.6 科学施肥
根据鱼类的具体要求和池水透明度, 适时适量施用肥料。以确保不对水质造成危害性影响。严禁施用未发酵的粪肥。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 (菌肥) , 可起到肥水育藻、改良水质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达到生态防病的作用。
4.1.7 流行季节, 提前预防
5~10月是爆发性鱼病流行季节, 应做好鱼类体表寄生虫的检测, 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 以免鱼体受伤染病, 再结合水体消毒, 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杀灭病菌。每隔15d左右, 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1~2g或三氯异氰尿酸粉0.5g, 内服3~4d, 有效预防爆发性出血病的发生。
4.2 治疗措施
针对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一些特点, 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最佳的治疗时机, 避免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损失。本文总结了一套治疗暴发性出血病的方法。
4.2.1 先杀虫
每667m2水深1m用阿维菌素20~25mg或辛硫磷溶液15~20mg, 用水稀释后, 顺风向全塘 (库) 均匀泼洒。
4.2.2 进行水体消毒
每667m2水深1m泼洒复方剂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100m L或强氯精200g或二溴海因170g。病情严重时, 隔日再用一次。
4.2.3 使用内服杀菌剂
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三黄粉5~6g或三氯异氰尿酸粉0.5g或诺氟沙星2g制成药饵, 每天投喂1次, 连续4~5d为一疗程, 若病重可延长服药期, 直到康复。
4.2.4 消毒后注意事项
消毒后隔3~4d, 全池再泼洒一次EM原露, 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或PGPR菌 (侧芽胞杆菌) 生物有机肥, 有利于保持有益菌的优势,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5 结语
本文对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特点等进行了介绍, 由于该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将该病的发病范围及损失控制在最小。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方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总结, 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诊治措施, 希望能为从事淡水鱼养殖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摘要:本文对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特点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其防治措施。期望为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发性出血病,症状,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聂素珍, 习小红.浅谈池塘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J].江西水产科技, 2010 (2) :37.
[2]熊艳兵.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治疗[J].渔业致富指南, 2012 (18) :63.
[3]王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24) :32.
[4]刘志玲, 唐启胜.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技术[J].科学养鱼, 2013 (3) :88.
[5]章秋虎.主要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综合防治技术[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 2012 (4) :53.
[6]孙海华.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351.
淡水养殖鱼类 篇5
1.1 用品准备
解剖刀 (手术刀) 、家用剪刀、镊子、钢丝钳、各式小钳子、螺丝刀、大号木螺丝、铁钉、10~16 号铁丝、西钢筋、手术用缝针、缝棉被用的大号行针、割肉尖刀、米尺、木工常用工具、木料、木屑、石膏粉、乳白胶、杀虫剂、40%福尔马林药液、水、盛装木屑等填充物的容器、塑料布、纱布、护鳞纸、盛装鱼皮用于防腐的容器、工作台、注射器、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医用塑胶手套、细尼龙线、标本用鱼、硬纸板、大头针、回形针、中号卡子 (夹子) 、毛笔、油画笔、调色盘、透明照相上色颜料、油画颜料、透明无色亚光漆、记录用纸笔等。
1.2 防腐药液配制方法
制作剥制标本, 要配制鱼皮防腐用的防腐药液, 防腐药液的浓度为10%。配制方法如下:把在市面上购买到的福尔马林溶液 (含40%甲醛的水溶液) 当作原液看待, 即把购买来的福尔马林溶液当作是100%的甲醛溶液; 10%的防腐药液就是在90 份水中 (溶剂) 加入10份福尔马林原液 (溶质) , 而成的溶液。
1.3 剥制标本的选择
选择作标本的淡水鱼, 要求个体大、新鲜、鱼体完整、鱼鳍完好无损、鳞片整齐、无伤、内脏完好、没有腐烂迹象。最好选择活体或者刚死不久的, 如果是活体, 可用多层干纱布包裹鱼体头部, 把鱼闷死, 注意不要使鱼体受伤, 待鱼体死亡后, 立即进行标本前期处理工作。如果采集到已死亡的鱼类标本, 应该用浸湿的多层纱布包裹, 防止鱼体干燥, 等待标本前期处理。如果采集到比较珍贵的鱼类, 当时无法制作标本时, 可先用多层纱布包裹后冷冻, 待有条件时, 将其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解冻, 解冻后立即进行标本前期处理工作。
1.4 剥制标本的前期处理
采集到标本后, 要及时进行前期处理, 首先将粘附在鱼体上的污物及粘液清洗干净, 特别是鳃内的污物要用清水清洗干净, 清洗后的鱼体放在铺有多层湿纱布的工作台上, 湿纱布下面铺上塑料布。此过程要注意的是动作轻缓, 不要损伤到鱼体, 更应避免鳞片脱落。然后就可以测量鱼体各部位的尺寸了, 先画鱼体的外形简图, 把鱼标本的体长、体阔、头、尾等各部位的大小尺寸, 在图上分别注明, 并记录体色。如果遇到鳞片容易脱落的大鳞鱼, 剥制前还要用2 层湿润的护鳞纸 (桑皮纸) 粘贴在鱼体上, 把鱼体裹起来, 防止鳞片脱落, 但腹部中线要外露, 以便剥取鱼皮。没有护鳞纸时, 可直接使用浸湿的多层纱布包裹鱼体。
1.5 剥取鱼皮
在工作台上铺一层塑料布, 塑料布上铺浸湿的多层纱布, 将经过前期处理的鱼类标本, 侧面放在浸湿的多层纱布上, 把鱼体用护鳞纸及纱布包裹好, 腹部中线外露, 用剪刀戳入肛门, 沿腹部中线由后向前剪开, 直到胸鳍处, 取出内脏, 然后剥取鱼皮。剥取鱼皮时先从腹壁开始, 用解剖刀的刀尖渐次向背部将鱼皮和鱼肉分开, 一直剥到背鳍基部。背鳍基部的鱼肉应尽量剥光, 否则标本干燥后鳍基部会向体内瘪入, 要保留背鳍支鳍骨。接着用解剖刀尖把尾部的鱼皮和鱼肉分开, 在臀鳍处保留支鳍骨。把剥离的尾柄部鱼肉末端切断, 连同躯干一起拉出鱼皮外。然后用解剖刀尖把胸鳍部位的鱼皮和鱼肉分开, 保留胸鳍支鳍骨。剥到枕骨和锁骨处, 切断脊椎骨, 取出整段躯干和尾柄部的鱼肉及骨骼, 这样就只剩下鱼头和鱼皮连在一起了。在两侧鳃盖内取出鳃, 细心地清除头部鱼肉, 用圆头解剖刀小心地刮净残留在鱼皮上的鱼肉, 刮时要把刀刃放平, 从头部顺着向尾部刮。鱼头和鱼皮上多余的鱼肉处理掉后, 用清水缓缓冲洗干净, 剥取鱼皮阶段就结束了。
1.6 鱼头及鱼皮的防腐处理
将剥取好的鱼皮用清水缓缓冲洗干净后, 并洗掉护鳞纸, 然后就可以对鱼头及鱼皮进行防腐处理了。有些制作者采取往鱼头及鱼皮内侧涂防腐剂的方法, 笔者采取的是浸泡防腐处理法, 就是将鱼头及鱼皮放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0.5~1h, 浸泡后用清水缓缓冲洗干净待用。
1.7 制作支撑架
支撑架一般分为2 种, 有两脚的有脚 (底盘式) 支撑架; 无脚的无脚 (悬挂式) 支撑架。
先来说一下有脚支撑架。小型鱼类的支撑架可以用2 根铁丝扎成。铁丝粗细根据鱼体大小来定, 两脚间距相当于由鱼体胸鳍到肛门, 两脚高度约为鱼体高度的两倍。中大型鱼类支撑架可以用大块木料和铁丝或细钢筋做成。木料的长度相当于从鱼体鳃盖后到肛门前, 木料高度是鱼体高的2/3, 厚度随鱼体的厚薄来定。木料的一端削成尖薄形朝向鱼体头部, 另一端削成斜圆形朝向鱼体尾部, 两端都装上一段铁丝。在鱼体胸鳍和肛门处的木料上装钉两段粗铁丝或细钢筋, 作为标本的两脚。要注意的是, 支撑架一定要做的坚固。
下面谈一下悬挂式支撑架。笔者常采用悬挂式支撑架的方法制作剥制标本。木料或铁丝做鱼体中轴同有脚支撑架类似, 只不过木料要长一些, 前端要伸入头部颅腔附近, 以能把鱼体头部支起为度, 尾端要削成侧扁形伸入鱼体尾柄末端, 以能把鱼体尾部支起为度。此种做法, 不用制作标本脚, 标本制作好后, 在鱼体背部向木料上拧2 个大号螺丝钉, 在背鳍前后各拧一个, 用以系绳悬挂。
支撑架要按照鱼体剥制前测量的各部位尺寸缩小比例制作, 前后要把鱼头和鱼尾撑起为好。
1.8 填充物配制方法
在容器内放入适量木屑、石膏粉、乳白胶、樟脑粉等杀虫剂、水、少量40%福尔马林药液充分搅拌混合, 使其达到手抓成团, 松手轻按即散的程度。
1.9 安装内芯
将防腐处理好的鱼头及鱼皮轻缓的放在铺有浸湿的多层纱布的工作台上, 塞入配制好的填充物, 直到能盖住背鳍的支鳍骨为止。将支撑架放入鱼皮内, 前端插入鱼头的颅腔, 后端插入鱼体尾部。继续塞入配制好的填充物, 塞时可用竹棒或窄木板将填充物均匀塞遍鱼体。塞填充物时要边塞、边按、边捏, 使填充物塞到鱼体的各个部位, 特别是背部, 以防有死角遗漏, 否则干燥后瘪入很不美观。塞入填充物时要时刻注意鱼体左右对称情况, 按照量体形简图上的尺寸, 从头部、躯干部到尾柄部要逐一测量观察修复, 避免失真, 尽量达到鱼体剥制前形状, 并使其具有所需要的生活姿态。在鱼体即将塞满时, 就可以在鱼体腹面从头部胸鳍处向肛门方向缝合了。
1.10 鱼皮缝合
安装好内芯的剥制标本, 可以采用手术用缝针和细尼龙线进行鱼皮缝合。在鱼体腹面自头部胸鳍处向下直至肛门逐渐缝合鱼皮, 在缝合过程中, 要不断处理鱼体两侧特别是背部的填充物, 使其尽量美观真实。缝合鱼皮时不要离边缘太近, 也不要太用力, 防止把鱼皮勒坏。
1.11 剥制标本整形处理
剥制标本装好内芯, 缝合好鱼皮后, 要用清水缓缓清洗粘在标本上的填充物及杂物。有脚剥制标本要上固定板, 是临时支撑标本用的;悬挂式剥制标本要在标本背部背鳍前后各上一个大号木螺丝或铁钉, 系上中号铁丝用以悬挂。把制作好的剥制标本摆放或悬挂在背阴通风处, 有掉鳞处要在回收的鳞片中选择合适的鳞片插入, 并向鱼头及各鳍基部有多余肉的地方注射适量40%福尔马林药液防腐, 再次整理鱼体形状后, 用纱布绷带将鱼体从头到尾柄处以螺旋状缠绕, 要松紧适度, 各鳍外露, 以防鱼体鳃盖、鳞片干燥后翘起。用硬纸板两侧夹住鱼体的各鳍, 加上大头针、回形针或卡子 (夹子) 来固定各鳍, 使其成为理想的形状。待到剥制标本外部干透, 就可以除去绷带促使内部干燥。
1.12 剥制标本上色处理
大部分剥制鱼标本不用上色处理, 但有一些鱼类颜色特殊, 制作完成后与剥制前颜色有些差别, 这样的鱼标本就需要上色处理。一般用透明照相上色颜料来着色, 因其不会遮盖鱼鳞的斑纹。阴干后的剥制标本, 上色时要把灰尘清理掉, 参照剥制前鱼类颜色记录或鱼类图谱进行。颜色比较深的鱼类标本, 有时可采用油画颜料来着色。无论采取什么颜料着色, 都要本着不失真的原则, 有时宁可不上色, 也不要使其上色后失真。
1.13 剥制标本喷漆保存
整形处理后的剥制标本, 阴干2~3 个月后, 待到标本整体彻底干透后, 清除灰尘, 喷上一层无色透明亚光漆, 待亚光漆干透后, 再喷上第2 层无色透明亚光漆。晾干漆后, 有脚剥制标本可以选择适当的底盘换上, 进行展出、教学等使用或长期保存;悬挂式剥制标本可以去掉系在背部的铁丝, 系上尼龙绳悬挂展出、教学等使用或长期保存。
这样制作出来的剥制标本, 如果保藏得好, 至少可以保存100a以上。
2淡水鱼类剥制标本保管与维护
2.1 剥制标本的保管
淡水鱼类剥制标本各鳍都非常脆很易折断, 因此搬动时要十分小心, 且要放置平稳, 以免各鳍折断。剥制标本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以防标本褪色加速;也不宜放在潮湿、不通风的地方, 以免受潮发霉。最主要的是防止剥制标本被害虫和鼠类侵害。存放剥制标本的地方, 要放入适量的用纱布包裹的生石灰防潮, 同时放入相应的驱虫剂、杀虫剂防止标本虫蛀。
2.2 剥制标本的维护
保存或使用一段时间的剥制标本, 如果发现漆面大部分缺失, 标本没有漆膜的保护, 就要再次喷涂亚光漆。发现少数标本遭到虫害时, 要将标本取出室外灭虫, 如果受害的标本很多, 可用喷洒杀虫剂或熏蒸剂熏蒸的方法杀虫。如果标本鳍条损坏, 可用剪刀剪平损坏的鳍条, 取事先固定已干燥的鳍条, 裁剪好接口, 量好长度, 对准鳍条纹, 用胶水粘好后, 双侧用硬纸板夹好, 再用回形针固定。
参考文献
淡水养殖鱼类 篇6
1 发病病原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体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感染谱广, 几乎遍及所有家鱼, 包括鲢、鳙、草、青、鲫、鳊、鲤、鲮等绝大多数淡水鱼类, 危害最严重的品种主要是白鲢、鲫鱼和鲂鱼。
2 主要症状
2.1 外表症状
发病初期, 主要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 随着病情发展, 病鱼鱼体器官组织充血加剧, 眼球突出, 口腔颊部和下颌充血发红, 肛门红肿。
2.2 内部症状
内部症状表现为肠道部分或全部充血发红, 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 鳃、肝、肾的颜色较淡, 肝脏、脾脏、肾脏肿大, 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2], 肠内黏液增多等。
3 发病原因
一是未做好养殖塘清淤、清塘和消毒工作。塘底淤泥增厚, 嗜水气单胞菌等主要病原体滋生。二是养殖水质条件影响。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质增多, 池底经常处于半缺氧状态, 而池塘平时交换水量较少, 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等含量普遍升高。三是雨水、气温等气候因素影响。由于夏季局部降雨量较大, 养殖池塘短期内注水过多, 容易引起水质突然改变, 加上水温以28~30℃居多, 此时发病率最高。四是寄生虫或人为操作等其他因素。如鱼体表寄生虫或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 致使养殖鱼类体表受损, 拖网等破坏塘底有机质层等, 容易造成鱼病发生[3]。
4 防治方法
4.1 选准杀虫药
引起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寄生虫, 既有原生动物类, 也有后生动物类, 无法确定病原时, 只能选用“鱼雷+正离子铜”或“鱼血平+正离子铜”。成鱼养殖阶段确诊为单殖吸虫类寄生虫引起的, 宜选用“新车指净+中博蓝”或“鳃虫净”。苗种养殖阶段确诊为车轮虫、斜管虫引起的, 宜选用“贵鱼安+中博蓝”或“新杀车灵+中博蓝”。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水体确诊为中华鳋或锚头鳋等甲壳类寄生虫引起的, 宜选用“双效鱼鳋静”或“鱼鳋静+鱼雷”或“鱼鳋静+弄水停”。选择“鱼雷”或“弄水停”时需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
4.2 选择适宜的杀菌药物
养殖池水位及淤泥较深, 底层鱼类大量死亡时, 宜选用“康乐+底立爽”等立体杀菌。有机质高或水质过肥水体, 宜选用“强氯精”或“消菌灵”或“强氯精+消菌灵”。藻类丰富但有机质低的, 可选用“止血烂鳃停”或“出血停”或“每立克”。高温养殖期水质肥或套养名优的养殖池, 宜选用“止血烂鳃停+出血停”或“止血烂鳃停+每立克”。确需连续2 d使用杀菌制剂时, 应首先使用“康乐”等氧化类杀菌制剂, 再使用“贵鱼康”或“克毒王”等纯中草药杀菌制剂;或首先使用“精品一元笑”等氧化类杀菌制剂, 再使用“止血烂鳃停”等非氧化类杀菌制剂[2]。
4.3 吃食性养殖鱼类必须口服抗菌药与保肝护肝类药物
吃食性淡水鱼类, 如鳊鱼、鲫鱼、鲤鱼等, 其暴发性出血病多由数种致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 因而除表现为体表出血、内脏器官出血外, 还常伴随着有细菌性肠道疾病以及肝损伤综合症。因此, 吃食性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必须加强口服抗菌药物以及保肝护肝的药物。通常情况下需连续3~5d口服“精品出血克星+肠炎清+新肝宝+酶和电解多维”。
4.4 投饵施肥塘需使用微生物制剂改水
投饵施肥养殖池, 因为养殖水体氮循环障碍而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 易出现久病不愈或病情反复。因此, 需在上述3种措施基础上, 全池泼洒“活力六六”或“活力九九”或“活力58”, 以达到除氮去氮的目的, 同时适当泼洒可溶性磷肥以调节浮游生物种群结构, 促使养殖水体“肥、活、嫩、爽”[2]。
4.5 分析养殖活动、天气与水质变化等, 以消除应激因子
高温养殖期通常会因为起捕热水鱼、施肥不当、排换水不当等原因, 引发养殖鱼类应激性出血。对于因环境、养殖活动等引起的养殖鱼类应激性出血, 应分析产生的应激原因, 并使用适宜的药物消除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
摘要:介绍绍兴地区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病原、主要症状、发病原因, 并总结其防治方法, 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发生,防治,浙江绍兴
参考文献
[1]孙海华.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351, 353.
[2]屈志良, 周裕和, 毛瑛.高效防治常规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 2012 (11) :74.
【淡水养殖鱼类】推荐阅读: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07-21
淡水鱼养殖12-09
淡水养殖增效措施06-15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05-16
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技术09-17
淡水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10-06
淡水鱼类08-25
鱼类生态养殖05-17
鱼类池塘养殖技术08-23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10-15